关于工商银行u盾驱动的问题,请帮忙!

工商银行U盾问题:U盾插入后检测不到怎么回事?
工商银行U盾问题:U盾插入后检测不到怎么回事?
09-06-22 &
您好!如果为捷德证书,如遇此情况,请您先将该驱动程序卸载,然后从我行网站下载最新的证书驱动程序,安装后重启计算机,之后重新支付。若仍无法选择,请您点击“开始”--&“程序”,打开捷德证书的工具软件,这时会弹处一个对话框问您“是否想现在就启动证书注册程序”,您选是,然后再支付就应该没问题了    若仍有问题,请您再尝试以下操作:    若您的计算机系统是2000或XP,那么请您同时按下“CTRL”+“ALT”+“DELETE”,调出“任务管理器”,点击“文件”-“新任务”,在里面输入“safesignCertReg.exe”,然后确定,这时就可以支付了。
   若非捷德证书,那么建议您卸载第三方上网辅助软件,这些软件可能阻止了u盾在系统中驻留程序。请您卸载它们后重新安装u盾驱动程序。若仍无法使用,建议您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更换一台安全的计算机使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能你的USB接口读不出来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若按照系统提示安装控件程序后,仍然找不到指定证书: 请您拔出u盾后重新插入(建议插在主板上的USB接口,而不要使用前置的接口,不要使用延长线),之后,请您直接通过“开始”—“程序”中的U盾工具软件来检查连接状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关于中国工商银行u盾用户的问题如何回答?
我开的户,直接办的u盾,就是没有存折的那种牡丹灵通卡。 今天查询了下历史明细 我想知道以下的几项是什么意思 谁能帮我解释下为什么这样收费或计算利息 谢谢 交易日期 业务摘要 币种 钞/汇 收入金额 支出金额 余额 存期 约转期 通知种类 利息 操作员
息 人民币 钞 0.07 228.07 000 000 000 0 00001
息 人民币 钞 0.19 0.56 000 000 000 0 00001
税 人民币 钞 0.01 0.55 000 000 000 0 00001
收费 人民币 钞 0.55 0 000 000 000 0 00001
收费 人民币 钞 2.45 577.55 000 000 000 0 00001 中间还有别的条目我就没有粘贴上来 但是涉及到息、税、收费的条目我就不明白了。
08-12-19 &
从日起,所有自助注册客户、存折版的支付限额均为0(包括以前注册的客户)。但可以在中国工商银行认定的特殊限额网站上消费支付,我行为该网站单独设定了限额(自助注册时需要开通电子商务功能)。密码分类:登录密码,支付密码。 对于柜面注册非证书客户: 从日起,单笔交易限额、日累计限额以及总支付交易限额均为300元,9月1日前支付额度已经达到300元的客户需到网点申请电子口令卡或U盾证书(从注册日起计算支付额)。密码分类:登录密码,支付密码。 达到支付限额后,如果您仍需要支付,建议您办理工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证书U盾,办理证书后可以无限额转账汇款、签订理财协议,并能大大加强您网上银行的使用安全性。 使用“U盾”可享受以下增值服务: 1.您能实现大额任意转账、汇款。 2.网上理财。拥有“U盾”,您不用再为如何使财富增值而烦恼,“金融@家”网上理财服务为“U盾”用户提供了各类独具特色的理财服务,让您轻松掌控自身财富。 如需办理U盾个人客户证书,请您本人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网上银行注册卡到开户当地指定网点办理U盾个人客户证书,办理手续及网点信息请您与开户当地95588服务热线联系咨询。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客户享受到安全便捷的电子银行服务,继成功推出“U盾”之后,中国工商银行又推出了电子银行安全新产品-电子银行口令卡。 电子银行口令卡是工行最新推出的电子银行安全工具,它可以有效地防止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站、木马病毒、黑客攻击等手段窃取密码,从而让客户更加安全地使用电子银行。 口令卡上以矩阵形式印有若干字符串,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进行对外转账、B2C购物、缴费等支付交易时,电子银行系统会随机给出一组口令卡坐标,客户根据坐标从卡片中找到口令组合并输入电子银行系统,只有口令组合输入正确的客户才能完成相关交易,该口令组合一次有效,交易结束后即失效。 日起,如果您已开通网上银行且未申请U盾,您可以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及注册网上银行时使用的牡丹卡到工行营业网点申请电子银行口令卡。如果您尚未开通网上银行,并且不打算选择U盾,您可以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到工行营业网点直接开通网上银行并申请电子银行口令卡。 您在8月10日后到网点申请电子口令卡,在日前办理我们是免费发送的。 关于电子银行口令卡的详细内容,您可以登录工行网站<.cn 在首页右侧“重要公告”&“电子银行系统升级通告”&“详细了解电子银行口令卡” 中了解更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商银行u盾驱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