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差异高手进 ~ 谢了!关于暂时性差异的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处理。

高分求助会计高手,请把计算过程写清楚。_百度知道
高分求助会计高手,请把计算过程写清楚。
刷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计算应交所得税额2,影响所得税的因素由,000元:1,2,000元,000元。要求、提取坏账准备200,000,3。所得税25%、计算所得税费用3、业务招待费超支50:1、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购入时的计税基础增加100。2010年资产负债表日当年会计利润1,000元、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4
提问者采纳
,000(c)=1,000(a)+200,000*40%=20,假定印刷厂剩余60%部分可全额扣除,000a,000*25%=280,0003、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作为纳税基础,000-50,纳税调增c,000(b)+20、递延所得税资产=(坏账准备账面价值-坏账准备计税基础)*25%=200、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可税前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当期所得税费用=280,000*25%=50、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应纳税所得额=1,000+25,120,000,纳税调减b、递延所得税负债=(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25%=100,000*25%=25,则50,000=255,000-100,0002,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0004,000应纳税调增
应纳所得税额=1,120
提问者评价
高手,谢谢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你好,我是同济大学的在校生,前几天回答了几个即将参加高考和中考的学弟学妹的问题,突然之间感觉很希望尽可能地帮助初高中的学生。所以最近一直在百度知道里面回答类似的问题。
首先,现在你面对高考本来是没必要紧张的。但是,大部分人的高考只有一次,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的高考能够考好,进入重点大学的。这也就是你现在感到烦恼的动因。那么怎么样更加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怎么样让自己的复习更有效率,怎么样保持一种激情呢?
【激情是虚幻的,好习惯成就自我价值】
这就犹如历史上的法治和人治之争,虽然说制度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实践证明制度是消除不必要损失和冲突的最佳途径。同理,我们一直希望我们能够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希望能够使自己保持冲击高分的激情,可以理解,但是这个...
业务分析:(总的原则是
税法只认同当期实际发生的收益与亏损)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100000影响了会计利润但当年不交所得税,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2.坏账准备为暂时性递延负债项目3.业务招待费的可扣金额,根据税法规定只能扣除实际发生的百分之六十和会计利润的千分之五。
差额作为永久性差异,后期不准抵扣。应缴所得税=【000+200000+()】*0.25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责-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25递延所得税负债=.25 参考资料:注册会计师2010《税法》教材 企业所得税一章
业务分析:(总的原则是
税法只认同当期实际发生的收益与亏损)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100000影响了会计利润但当年不交所得税,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2.坏账准备为暂时性递延负债项目3.业务招待费的可扣金额,根据税法规定只能扣除实际发生的百分之六十和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中的最小值。
差额作为永久性差异,后期不准抵扣。题目没有给出营业收入所以只能以实际发生的百分之六十为基础。计算过程:应缴所得税=【000+200000+()】*0.25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责-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25递延所得税负债=.25
参考资料:
注册会计师2010《税法》教材
企业所得税一章
新年到了,送你一个饺子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乐两口幸福三口顺利然后喝全家健康汤,回味是温馨,余香是祝福~~~
这样的问题在知道恐怕很难问出答案来哦。建议你到相关的论坛或贴吧发帖询问,祝你成功
为了久藏你的影子,在深冬,我给心灵再上一把锁。而如今,在这个日子,我从锁眼里仿佛又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加分吧,嘻嘻
新年到、新年到,贴春联、放花炮,喜气洋洋真热闹!发个短信问声好,升官发财步步高! 加分吧,嘻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借贷的差)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2100 (将来应付金额&#4..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暂时性差异的纳税调整及其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想写所得税会计业务处理中关于暂时性差异的论文,求高手推荐几本书看看_百度知道
想写所得税会计业务处理中关于暂时性差异的论文,求高手推荐几本书看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资料,有文章的,帮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所得税会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应纳税暂时性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处理上的比较2014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应纳税暂时性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处理上的比较2014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查看: 3511|回复: 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商誉资产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问题
9月份免费讲座火热报名
帮您在财务领域整体性提高
数十场专业干货分享等你来参加
历届视频回放可观看
国家会计学院强大的师资阵容
87%高通过率!
第一问。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如果属于免税合并,此时非商誉资产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一方面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另外一方面记入商誉。请问各位老师,此时为什么不记入所得税费用而是记入商誉。此外,购买日后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还是记入商誉吗?
第二问。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购买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而未予以确认的,在购买日后12个月内有足够信息证明未来可以转回的,所作的会计处理时先冲减商誉,不足的再冲减所得税费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冲减所得税费用?
第三问。商誉在会计上不作为无形资产但税法却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会税两套制度对商誉的不同处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既然税法上认同商誉作为无形资产,为什么自创的商誉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言下之意,外购商誉可以进行摊销了)?
希望能够得到论坛内各位老师的解惑,谢谢。
本帖最后由 goforit 于
15:48 编辑
一(1) 为什么是计入商誉?
在收购的时候步骤是这样的:先不考虑被收购公司账面的递延所得税,对被收购公司除了递延所得税之外的其他资产负债做评估,得到一个公允价值;然后根据这个评估得到的公允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来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这时候相当于母公司获得了 子公司被评估的其他资产和负债再加上新计算出来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这么一个大的“净资产包”。对价跟这个“净资产包”的公允价值的差异就是商誉了。第二问跟第一问其实是一个道理。
一(2) 为什么不是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了利润,因此需要纳税。这里只是一个资产购买行为,并不产生利润,产生一个所得税费用(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所得税收益)就非常不合理了。
一(3) 购买日后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购买日后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指的是什么?一般来说已经直接做在子公司的账面上了,子公司就按照正常的做法做就行了。
三 商誉的税会差异
商誉的税会差异没你想象的那么大,充其量只是个名称的差异罢了。在母公司的个别报表中,“商誉”虽然不是放在无形资产中,不过也是放在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中的;而在母公司的合并报表中,商誉是一个单独列示的项目。从税法和会计两个制度都是认可“商誉”这个资产的,只不过列示不同而已。
自创商誉不能摊销,因为自创商誉在创造出来的时候,收益也不交税。而且会计上也不认可自创商誉这种东西。也就是税务和会计都不认可自创商誉这个东西。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同样在处置的时候也不得计算成本扣除,这是同样的。至于为何特别说摊销的事情,因为在旧准则下,外购的商誉确实是摊销的,而不是像现在的做法,每年做商誉的减值测试。
<p id="rate_04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鼓励热情答疑&金币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鼓励热情答疑&金币 + 5
" class="mtn mbn">
一(2) 为什么不是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了利润,因此需要纳税。这里只是一个资产购买行为,并不产生利润,产生一个所得税费用(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所得税收益)就非常不合理了。
++++++++++++++++++++++++++++++++++++++++++++++++++
醍醐灌顶啊!豁然开朗,高手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暂时性差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