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内哪家炼厂3#B求购石油焦焦 镍≤130ppm我要购买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海滨二路与上海路交汇处中盛国际商务港12楼
你的位置: >
中石油东北地区中硫焦价格调整 其他炼厂焦价主流持稳
&& 周四(3月3日)中石油东北地区中硫焦价格调整 其他炼厂焦价主流持稳
&&& 三大集团石油焦市场:
今日中石化方面各炼厂石油焦价格方面均无调整,市场成交方面也表现较为平稳。华北地区燕山石化新增一塔CFB锅炉,目前该厂石油焦全部自用为主;石家庄炼
厂出货依旧表现良好无库存积压;沧州炼化石油焦平稳出货;华南地区广州石化石油焦日产量约2000吨左右,该厂目前主产4#B硫含量在5.5-6%,该厂
3#低硫焦主要自用为主。茂名石化焦化装置目前均恢复正常,该厂石油焦日产量约1600吨。华东地区镇海炼厂石油焦出货平稳,该石油焦弹丸含量约在50%
左右,偶尔弹丸含量有所降低,可供下游碳素厂使用。金陵石化4#B石油焦出货表现良好,该厂石油焦硫含量指标波动相对较大,下游客户积极采购。
中石油方面,今日东北地区中硫焦方面,辽阳石化石油焦价格下调120元至报价1110元/吨,实际成交优惠;吉林石化石油焦价格明日有下调预期;届时东北
地区中硫焦方面价格的下调将会威胁到山东以及东北地区地方炼厂同等品质的石油焦市场交投。今日低硫焦市场方面表现良好,大庆石化近几日石油焦出货好转,库
存维持低位;锦州、锦西石化石油焦后出货均表现良好;但价格方面暂且持稳。西北地区石油焦市场价格方面依旧持稳为主,其中兰州、玉门石化各炼厂石油焦平稳
交投,下游客户接货稳定;克拉玛依石化、乌石化以及独山子石油焦石油焦出货表现良好,下游铝企及碳素厂接货积极。
&&& 地炼石油焦市场:
今日山东地炼石油焦产量共计17540吨,开工率54.95%。今日地炼石油焦交投尚可,万达天弘化学有限公司石油焦灰分0.3%,硫含量0.9%,钒
200ppm,今日最新报价900元/吨,成交无优惠;潍坊昌邑石化石油焦微量元素较佳,今日出货好转,焦价上调20元至800元/吨;河北鑫海化工石油
焦指标较前期好转,现硫含量4.0-5.0%,今日最新报价700元/吨,成交优惠;天津东盛工贸由于两会召开在即,焦化装置开工日期顺延至两会之后。
&&& 下游煅烧焦市场:
山东地区利津中阳碳素煅烧焦出货良好,3月份产品已全部预定,据百川获悉该厂计划于今年八九月份新投产4台48罐罐式炉,届时日产可增加400吨,余热将
全部用于发电。天津地区煅烧焦交投较为平稳,现主流成交价格位于元/吨区间内。东北地区煅烧焦市场出货表现平稳,辽河石化石油焦出货良
好,下游主供周边碳素厂及内蒙铝厂。镇江地区中高硫煅烧焦市场出货表现平稳,价格方面暂且无调整。(来源:百川资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铝用炭素材料产品质量现状分析公司动态
我国铝用炭素材料产品质量现状分析
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河南郑州& 450041 &张 树 朝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对国内铝用炭素材料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现状和相关的检测方法标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国内建立了一套独有的、较完善的产品质量行业标准体系,铝用炭素材料产品质量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同时国内有一套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分析检测方法标准,保证了国内外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以后在产品质量标准的起草和修订时,要更注意标准的适用性,在产品质量方面,需要更加解决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要积极将国内成熟的检测技术向ISO标准推荐,在服从市场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标准、质量、技术的统一。
关键词:铝用炭素材料& 检测& 标准& 质量
作者简介:张树朝,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1986年中南工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轻金属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现为ISO/TC79/SC5(镁及铸造和变型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全国标准样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8)和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委员。
伴随着电解铝工业的快速发展,铝用炭素材料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2002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铝用炭素材料生产国,也是铝用炭素材料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形成了不少以出口为主的独立的铝用炭素材料生产企业。随着大型预焙槽的不断普及、电解技术的日益进步、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国际市场的完全融通、以及对节能降耗的苛求,作为电解铝工业的主要原材料铝用炭素,不论是阳极材料还是阴极材料,其质量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过去不关注的指标,现在已显得非常重要。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铝用炭素材料的生产技术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反映到产品质量上,我国铝用炭素材料产品质量总体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主要体现在能够生产满足各种要求的阳极和阴极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大量出口,从出口国外返回的意见看,国内阳极在高电流密度下的使用性能还是比较稳定,电解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阴极产品的加工精度和理化性能,都有很好的提高,并处于较稳定范围。当然在总体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由于国内铝用炭素材料生产企业众多,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人员技术水平的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不同企业间的质量差别较大;质量意识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使得出口产品和国内使用的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差距;原材料变化以及没有固化的生产工艺参数,使得同一企业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变化较大,部分企业同一批次产品也不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国建立了与产品质量相适应的质量指标标准体系,包括阳极糊、预焙阳极、阴极炭块、阴极糊等在内的七个标准,而国外一般是企业标准或合同规定,或推荐一些基本的指标要求,对铝用炭素材料这种产品质量受资源影响较大的原材料,制定一个全行业同时采用的标准,在国际上很少见,是国内所特有的。同时也建立了与质量指标标准体系相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体系,包括石油焦、煅后石油焦、煤沥青、铝用炭素制品等的检测,其中煅后石油焦、铝用炭素制品的检测方法,基本采用了ISO的标准,在这些标准起草的同时,研制了配套的检测设备和标准样品,可以说是一套较为完善又易于推广应用的标准体系。虽然我国铝用炭素材料标准体系比较完善,但标准起草的基础数据不足,一些检测技术只是照搬过来,并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而且由于标准化管理的条块性,会造成原料和下游产品标准的分割。另外由于炭素材料与其他金属及非金属材料不同,它是一种均质性较差的材料,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判定其质量,有时需要大量数据统计后才能得出,这与我国起草产品质量标准主要突出其&仲裁性&的出发点不符。
本文分析了预焙阳极、底部炭块、阴极糊的质量标准及国内产品质量的现状,对相关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在质量和检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采用标准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行业有所帮助。
2& 产品质量现状
铝用炭素材料一般包括铝用炭素制品和其原材料,铝用炭素制品包括阳极、阴极和侧部炭块等,其主要原材料包括石油焦或煅后石油焦、煤沥青、电煅或普煅无烟煤、石墨碎等,本文主要分析了铝用炭素制品的质量。
阳极有阳极糊和预焙阳极两种,随着电解槽的大型化和对环保的日益严格要求,我国的自焙槽已经全部淘汰,国内只用预焙阳极,生产的阳极糊全部出口到国外。阴极有普通阴极炭块、石墨质阴极炭块、部分石墨化阴极炭块、石墨化阴极炭块以及各种阴极糊,现阶段普通阴极炭块、部分石墨化阴极炭块已经不用,石墨化阴极炭块只有少量的试用,主要采用的是石墨质阴极炭块,其按照石墨含量的不同又可分为多个牌号,现在国内外用的最多的是石墨含量30%的阴极炭块;阴极糊包括冷捣糊、钢棒糊、周围糊、碳间糊等。侧部炭块目前也有两种,即炭素侧块与碳化硅侧块,现阶段主要采用碳化硅结合氮化硅块。
&&&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几种主要产品:预焙阳极、底部炭块,主要是石墨含量30%的底部炭块、阴极糊中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虽然外观和尺寸也是炭块质量的重要部分,但为了方便起见,只分析它们的理化性能。
2.1 预焙阳极
&&& 预焙阳极被认为是电解槽的心脏,其质量好坏对电解的各项技术指标、重熔用铝锭的产品质量和电解槽的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1质量标准情况
1978年,冶金工业部发布实施了YB2809-78《炭阳极》标准,1988年,国家标准局发布实施了GB8742-88《铝电解用炭阳极》标准,1994年标准清理整顿时变更为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285-1994《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同时冶金工业方面在清理整顿后也出了一个行业标准YB/T,其要求与YS/T285-1994相同,后来采用YB/T5203标准的较少),1998年、2007年两次修订,YS/T285-2007规定的理化性能指标见表1。
表1、YS/T285-2007《铝电解用预焙阳极》的理化性能
室温电阻率
热膨胀系数
残余率, %
注1:需方对表中规定以外的性能如抗折强度、热导率、空气渗透率、空气反应性和微量元素含量(钒、
镍、硅、铁、钠、钙)等有要求时应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注2:对于有残极返回生产的产品指标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1978年,冶金工业部发布实施了YB120-78《阳极糊》标准,1988年,国家标准局发布实施了GB8741-88《铝电解用阳极糊》标准,1994年标准清理整顿时变更为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284-1994《铝电解用阳极糊》,1998年修订后一直没动。
国际上,没有找到以行业或国家或国际组织正式发布的预焙阳极产品质量标准,表2为国外一些公司的规定、出口合同的要求和瑞士炭素技术研究所(R&D)研究的认为较好的阳极质量结果,虽然有些公司对表2外的微量元素还有要求,但由于含量较低,且不是普遍要求,没有在表2中列出。
从表1可以看出,YS/T285-2007按照7项指标的不同设立了2个牌号:TY-1和TY-2,由于所有指标都是保证指标,考虑到炭素材料的特点,要完全达到TY-1的要求,按照2&偏差来推算,这7项指标的特征值应分别在:1.55、2.06、53、35、4.5、85、0.46左右,其中室温电阻率53的要求还是不低的;要达到TY-2的要求,按照2&偏差来推算,这7项指标的特征值应分别在:1.52、2.03、58、33、5.5、74、0.75左右,除室温电阻率外,其他指标显得有点太松了,尤其是热膨胀系数、CO2反应性、灰分3项指标,如果按照保证指标来控制质量,其意义不大。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各公司所要求的指标不尽相同,这可能与各公司的注意点不同有关,但除微量元素的含量外,其他指标基本在R&D认为的较好的阳极质量范围内,对微量元素含量不同的要求,应该说是签定合同时考虑了原料不同的因素。
从表1和表2对照来看,国内TY-1设定的7项指标要求基本在R&D认为的较好的阳极质量范围内,其中电阻率要求较严,但CO2反应性、热膨胀系数相对偏松。与出口的合同要求相比,保证指标设立偏少,起草标准时充分考虑了原料不同导致的影响和实际工作中减少检验工作的压力,并留给合同双方更多的选择。
表2、预焙阳极出口合同要求和R&D的研究结果
1.50~1.60
2.05~2.10
室温电阻率
静态杨氏模量
热膨胀系数
空气渗透率
空气反应性
*:可能为动态杨氏模量。
#:按照反应速率换算过来的。
2.1.2质量现状
为了分析预焙阳极的产品质量现状,我们对一些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样本来自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一部分为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份的日常委托检验样品,一部分为中心2008年下半年的抽查样品,一部分为出口验货的样品,统计的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及测定的结果可以得出:
从指标上看,国内预焙阳极有一半左右可以属于质量较好的产品,从平均值来看,除了微量元素中的Ni和Ca含量、耐压强度和空气反应性外,其它指标都在R&D认为的范围内,Ni和Ca含量偏高主要国内原料问题,耐压强度偏低与采用的检测方法有一定关系,空气反应性国内产品质量普遍偏好;
出口产品的指标相对稳定,平均来看,比日常委托和抽查的样品结果好;
日常委托样品的结果不稳定,差别比较大,不同企业间不但微量元素有较大不同,其他指标如电阻率、耐压强度也相差较大。
从表3也可以看出,S的含量较适中,但个别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这些元素不但影响预焙阳极的各项反应性能,还对产品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值得关注。一般当预焙阳极中Si、Fe的含量达到400ppm、600ppm时,其对铝锭中Si、Fe杂质含量的贡献就超过了氧化铝;Ca会改变电解质的成分,已成为电解质中CaF2累积的主要因素;我国铝锭中的V主要来自预焙阳极,现阶段普遍偏高,已影响了电工用铝,应重点注意。
同时根据中心连续4年8次抽查的结果,分析了几个企业的预焙阳极产品质量,有些企业产品质量波动也较为明显,不论是微量元素的含量还是反应性指标等。
对3个企业生产的同一批炭块(批量1000吨左右)进行取样,取11个样后进行电阻率和耐压强度的测定,一批样品测定结果差别最大的企业,其电阻率在54.7~62.8&&O&m之间,耐压强度在35.4~43.2 MPa之间。
为了分析同一预焙阳极性能的均匀性,对4个企业的9块炭块进行取样,在同一炭块不同的取样方向和不同的取样位置取11个样品,进行电阻率和耐压强度测定,测定结果差别最大的一块,其电阻率在56.4~61.5&&O&m之间,耐压强度在29.3~41.2 MPa之间。
基于预焙阳极均质性相对较差的特性,采用单个样对批进行判定,风险较大,验收时最好能采用统计方法来验收批,也即对一批(批量可以大些)产品设定合格质量水平,允许多个测定结果中有少量的偏离,YS/T62.3-2005(ISO99)给出了使用示例。
表3、预焙阳极产品质量统计情况
在下列范围的样品个数
1.50~1.60
2.05~2.10
室温电阻率
静态杨氏模量
热膨胀系数
空气渗透率
空气反应性
&&& 以表3室温电阻率的数据为横坐标,试样的个数所占比例为纵坐标,做出其分布如图1所示。
图1、电阻率分布曲线
2.2 底部炭块
&&& 作为电解槽筑炉的主要材料,底部炭块的质量与电解工艺技术指标、电解槽的正常运行和槽寿命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些年进展较快,尤其是大型电解槽的发展,需要有能够满足电解槽热场平衡的阴极材料做支持。
2.2.1质量标准情况
1978年,冶金工业部发布实施了YB125-78《铝电解用炭块》标准,1988年,国家标准局发布实施了GB8743-88《铝电解用普通阴极炭块》、GB8744-88《铝电解用半石墨阴极炭块》(应该称为&铝电解用部分石墨化阴极炭块&)2个标准,1994年标准清理整顿时变更为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286-1994《铝电解用普通阴极炭块》和YS/T287-1994《铝电解用半石墨阴极炭块》,1999年修订YS/T287时将名称改为《铝电解用半石墨质阴极炭块》,2005年再次对YS/T287进行修订后发布;同时根据阴极炭块产品变化的情况,又于2007年发布了一个新标准YS/T623-2007《铝电解用高石墨质阴极炭块》,并于2008年审定了《铝电解用石墨化阴极底部炭块》标准,已报批待发布。由于普通阴极炭块现在基本不用,因此YS/T287-2005、YS/T623-2007和《铝电解用石墨化阴极炭块》3个标准包括了现行我国所采用的铝电解用阴极炭块的各种牌号,其规定的理化性能指标分别见表4、表5、表6。
国际上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阴极炭块标准,也没有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几个主要生产企业:德国的SGL、法国的SAVOIE、挪威的ELKEM、ERAFT、日本电极公司等都有企业标准,这些企业基本也是按不同的石墨含量将阴极炭块划分为不同的牌号,然后把石墨化阴极炭块单列,可能主要考虑到石墨化阴极炭块的特殊性,如明显的各向异性、指标的显著差别、部分检测评价方法的不同等。现在30%左右石墨含量的底部炭块相对用的较多,为了比较方便,表7只列出了该牌号一些生产企业指标和出口合同的要求。
表4、YS/T287-2005《铝电解用半石墨质阴极炭块》底部炭块理化性能要求
电解膨胀率%
杨氏模量GPa
注1:灰分、真密度、表观密度、耐压强度、电阻率、开气孔率为常规分析指标。
注2:电解膨胀率、热膨胀率、杨氏模量、抗折强度为底部炭块的参考指标,不做常规分析。需要时供方
可以提供,但需在合同中注明根据用户需要提供。
表5、YS/T623-2007《铝电解用高石墨质阴极炭块》底部炭块理化性能要求
热膨胀系数
注1:真密度、表观密度、耐压强度、电阻率、灰分为常规分析指标。
注2:抗折强度、杨氏模量、热膨胀系数、钠膨胀率为参考指标,不做常规分析。需方需要时供方可以提
供,但需在合同中注明。
表6、审定的《铝电解用石墨化阴极底部炭块》理化性能要求
热膨胀系数
注1:真密度、表观密度、耐压强度、电阻率、灰分为常规分析指标。
注2:抗折强度、杨氏模量、热膨胀系数、钠膨胀率为参考指标,不做常规分析。需方需要时供方可以提
供,但需在合同中注明。
注3:以上指标均按成型时平行于所受压力方向进行取样和分析。
表7、30%左右石墨含量铝电解底部炭块的理化性能要求
g/cm3(&)
g/cm3(&)
室温电阻率
&&O&m(&)
热膨胀系数
10-6/K(&)
从表4、表5、表6可以看出,3个标准所设立的指标相近,只要求了真密度、表观密度、耐压强度、电阻率、灰分等几项常规指标,但从实际看,几乎所有的合同都将参考指标作为了要求。另外YS/T287和YS/T623的范围要明确,是否小于30%石墨含量的就采用YS/T287?大于后一律采用YS/T623?最好将YS/T287并入YS/T623标准,在GS-3前加一个牌号,将BSL-1的要求放进来。3个标准都没有提及热导率,这其实是设计中非常需要的一个参数,同时对石墨化阴极炭块的检测,要考虑铝用炭素检测方法的适应性:如电阻率、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抗折强度等的测定。
从国内外要求的对照来看,指标设立基本一致,要求略有差异,国内GS-3对开气孔率、杨氏摸量没有要求,对电阻率、抗折强度、钠膨胀等指标要求稍低些。
2.2.2质量现状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委托我中心检验的底部炭块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19个石墨化阴极炭块都能满足《铝电解用石墨化阴极炭块》规定的要求,23个50%石墨质、全石墨阴极炭块有3个(1个是电阻率高、2个是耐压强度不够)达不到YS/T623-2007《铝电解用高石墨质阴极炭块》中GS-5、GS-10规定的要求,45个石墨含量为30%的底部炭块,有7个达不到GS-3的要求,其检测结果统计见表8,部分试样与BSL-1混淆,需要明确。
表8、30%石墨含量底部炭块送样检测结果统计表
符合GS-3要求的数
g/cm3(&)
g/cm3(&)
室温电阻率
&&O&m(&)
热膨胀系数
10-6/K(&)
从表8可以看出,主要不合格项为电阻率,最大最小值相差较大。
同样对一个企业生产的不同批样品进行取样检测,以及同一炭块不同的取样位置(取样方向一致)取样检测,结果表明,有些企业不同批的差距明显,在同一炭块不同位置取样,其耐压强度相差最大的为19MPa,最大检测值与最小检测值几乎差一倍。
基于阴极炭块产品的特点和质量的现状,考虑其对筑炉的极端重要性,建议对电阻率、耐压强度指标,实行块验收,YS/T62.1-2005(ISO99)给出了取样和实施的方法。
2.3 阴极糊&&&&&&&&&&&&&&&&&&&&&&&&&&&&&&&&&&&&&&&&&&&&&&&&&&&&&&&&&&
&&& 阴极糊作为筑炉的主要辅料,其质量对电解槽的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直以来对其质量就非常关注。
2.3.1质量标准情况
在1978年,冶金工业部发布了粗缝糊、细缝糊两个标准,到199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发布了YS/T65-1993《铝电解用阴极糊》标准,直到2007年修订后,才发布了新的版本,增加了焙烧过程中的膨胀和收缩测定,YS/T65-2007《铝电解用阴极糊》的理化性能要求见表9。从表9可以看出,国内阴极糊产品牌号细分较多,除碳胶泥外,其他10个牌号设立的指标与炭块的常规5项一样,只是规定的值各有不同,对钢棒糊、周围糊、碳间糊还增加了膨胀收缩率的要求。
国外没有见到一个统一的阴极糊产品质量标准,SGL、ELKEM等一些企业虽提出过一些要求,但没有见正式的标准,而且涉及的指标较少,注重现场使用性能,关注可捣实性、焙烧过程中的失重和膨胀收缩率,对其它指标基本不要求。
从使用的情况看,YS/T65-2007《铝电解用阴极糊》标准受到的指责最多,其一牌号偏多,使用不方便,具体按哪一个牌号不易确定,其二很多用户反馈回来的意见是:不少阴极糊产品符合标准且指标很好,实际中并不好用。既然国内的情况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更好操作,就应该认真去研究,设定一个科学的指标要求,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表9、YS/T65-2007《铝电解用阴极糊》的理化性能要求
耐压强度MPa
表观密度g/cm3
(20℃)度
膨胀收缩率a%
△LA -△LB
△LA -△LC
a:表中△LA表示糊料结焦期的膨胀/收缩率(稳态或最大值),△LB表示恒温前最高温度点950℃时的膨胀/收缩率,△LC表示在最高温度点(950℃)恒温3h后的膨胀/收缩率。
2.3.2质量现状
选取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委托的钢棒糊、冷捣糊样品进行分析,大部分能满足YS/T63-2007的要求,不合格的指标主要是耐压强度、灰分、挥发分,而电阻率这项指标,很多样品的检测结果都低于50&&O&m,远好于标准规定的要求。几个委托检验的样品结果见表10。
表10、委托检验的阴极糊样品结果
膨胀收缩率
△LA -△LB
△LA -△LC
3& 相关检测方法
铝用炭素材料的检测方法是其质量表征的基本手段,由于铝用炭素材料是一类均质性较差的材料,因此可靠一致的检测方法是检测数据可比性的保证,无论是ISO还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都有一套系统而且完善的检测方法标准体系。
3.1 国内检测方法
在我国的标准体系中,铝用炭素制品(包括阳极、阴极和糊类)和煅后石油焦归口有色金属行业,石油焦归口在石油化工行业,煤沥青、石墨归口在冶金行业,无烟煤归口于煤炭行业。在1992年之前,铝用炭素材料没有单独的检测方法标准,都是借用冶金上石墨的检测方法。1993年制定了电阻率测定、炭糊焙烧、取样三个有色金属行业标准,1998年制定了炭阳极二氧化碳反应性的测定方法有色金属行业标准,、2006三年时间,集中行业力量,制定了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三个系列共38个标准,这三个系列标准,大部分修改采用或等同采用了ISO的标准,系统性的编排是为了更好的应用,38个标准的详细情况见表11。
&&&&&&&&&&&&&&&&&&&&&&& 表11、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标准&&&&&&&&&&&&&&&&&&&&&&&
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YS/T587.1-2006
灰分的测定
YS/T 63.1-2006
阴极糊试样焙烧方法、焙烧失重的测定及生坯试样表观密度的测定
YS/T587.2-2007
水分的测定
YS/T 63.2-2006
阴极炭块和预焙阳极& 室温电阻率的
YS/T587.3-2007
挥发分的测定
YS/T 63.3-2006
热导率的测定& 比较法
YS/T587.4-2006
YS/T 63.4-2006
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YS/T587.5-2006
微量元素的测定
YS/T 63.5-2006
有压下底部炭块钠膨胀率的测定
YS/T587.6-2006
粉末电阻率的测定
YS/T 63.6-2006
开气孔率的测定& 液体静力学法
YS/T587.7-2006
CO2反应性的测定& 质量损失法
YS/T 63.7-2006
表观密度的测定& 尺寸法
YS/T587.8-2006
空气反应性的测定& 点火温度法
YS/T 63.8-2006
二甲苯中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
YS/T587.9-2006
体积密度的测定& 轻拍法
YS/T 63.9-2006
真密度的测定& 氦比重计法
YS/T587.10-2006
真密度的测定
YS/T 63.10-2006
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YS/T587.11-2006
颗粒稳定性的测定
YS/T 63.11-2006
空气反应性的测定& 质量损失法
YS/T587.12-2006
粒度分布的测定
YS/T 63.12-2006
预焙阳极CO2反应性的测定& 质量损失法
YS/T587.13-2007
Lc值的测定
YS/T 63.13-2006
杨氏模量的测定& 静测法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
YS/T 63.14-2006
抗折强度的测定& 三点法
YS/T 62.1-2005
YS/T 63.15-2006
耐压强度的测定
YS/T 62.2-2005
YS/T 63.16-2006
微量元素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YS/T 62.3-2005
YS/T 63.17-2006
挥发分的测定
YS/T 62.4-2005
YS/T 63.18-2006
水分的测定
YS/T 63.19-2006
硫分的测定
YS/T 63.20-2006
灰分的测定
YS/T 63.21-2007
阴极糊焙烧过程中的膨胀收缩
近期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结合ISO标准的新进展,正在进行煅后石油焦哈德格罗夫指数、预焙阳极焙烧平衡温度的测定等标准的起草,同时为了铝用炭素材料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准备逐步将煤沥青、石油焦相关的国际标准等同采用过来,以形成一套完整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标准体系。
在三个系列标准起草的同时,还对标准牵涉的检测设备和配套的标准样品进行了开发研制,有力地配合了这些标准的顺利实施。
虽然已经有了一套检测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起草的基础工作不扎实、一些配套的研究开发不及时、使用过程中对取样方法不重视、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不够、企业参与程度偏低,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范围偏窄等等。
3.2 ISO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体系中,铝用炭素材料由ISO/TC226(原铝生产用原材料技术委员会)归口,这些年来,ISO在铝用炭素材料标准方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历经二十余年,建立并完善了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标准体系,使其质在量控制和表征中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并有利地促进国际贸易,铝用炭素材料ISO标准见表12。
表12、ISO标准情况
Pitch, Sampling
Pitch, water content, Azeotropic distillation
Pitch, Softening point, Ring-and-ball method
Pitch, Softening point, Mettler method
Pitch, Quinoline-insoluble material
Pitch, Toluene-insoluble material
Pitch, Coking value
Pitch, Density, Pyknometric method
Pitch, Ash content
Pitch, Sulfur content, Bomb method
Pitch, Sulfur content, Instrumental method
Pitch, Dynamic viscosity, Rotation of a cylindrical body method
Pitch, Loss of volatile matter
Pitch, C/H ratio in the quinoline-insoluble fraction
石油焦或煅后石油焦
Coke, Sampling
Coke, Density in xylene, Pyknometric method
Coke, Total sulfur, ESCHKA method
Coke, Ash content
Coke, Volatile matter content, Gravimetric analysis
Coke, Apparent oil content, Heating method Coke
Coke, Determination of oil content, Method by solvent extraction
Cok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oke, Trace elements,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troscopy
Coke, Trace elements, X-rays fluorescence method
Cok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Coke, Bulk density after vibration
Coke, Grain stability
Coke, CO2 reactivity, Loss in mass method
Coke, Air reactivity, Ignition temperature
Coke, Water content
Coke, Residual-hydrogen content
Coke, Trace elements, ICP
Coke, Lc crystal height
Ramming pastes, Sampling
Ramming pastes, Binder and aggregatre content
Ramming pastes, Volatiles
Ramming pastes, Expansion and shrinkage during baking
Ramming pastes, Ash content
Ramming pastes, Rammability of unbaked paste
Ramming pastes, Baking of rammed test pieces
表12(续)、ISO标准情况
Electrodes, Sampling from cathode blocks
Electrodes, Sampling from prebaked anodes
Electrodes, Sampling from sidewall blocks
Electrodes, Density in xylene, Pyknometric method
Electrodes, Bulk density, Dimensions method
Electrodes, Bulk density, Hydrostatic method
Electrode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Electrodes, Flexural strength, 3-point method
Electrodes, Flexural strength, 4-point method
Electrodes, Thermal conductivity
Electrodes, CO2 reactivity, Loss in mass method
Electrodes, CO2 reactivity, Thermogravimetric method
Electrodes, Air reactivity, Loss in mass method
Electrodes, Air reactivity, Thermogravimetric method
Electrodes, Thermal dilatation
Electrodes, Sodium expansion with pressure
Electrodes, Sodium expansion without pressure
Electrodes, Air permeability
Electrodes, Equivalent temperature and baking level
Electrodes, Compressive strength
Determination of density by gas pyknometry (volumetric) using helium as the analysis gas, Solid materials
Dense refractory bricks, Determination of cryolite resistance
从表12可以看出,铝用炭素材料共有62个ISO标准,在TC226正式发布的109个标准中占了一半多,其中ISO2可以不算为铝用炭素材料标准,除煤沥青和石油焦的少量标准外,大部分标准的标龄都不长,这在金属冶炼行业的ISO标准中还是不多见的。
ISO标准主要依据德国国家标准(DIN)起草,吸收了基于ASTM的测定方法。在原料中有的检测方法标准,如灰分、微量元素含量等的测定,在产品中就没有这些项目的测定方法标准,这也体现了ISO标准更适合于质量的控制,也即预防,这与过去国内标准更倾向于后期的检测判定和仲裁不同。
TC226有五个工作组(WG),其中WG1(沥青)、WG2(焦和电极)、WG5(原铝生产中的材料抗电解质的能力)与铝用炭素材料有关,除沥青外,TC226有关铝用炭素材料的新课题已经很少,说明铝用炭素材料的ISO标准已经较完善。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技术上看,形成ISO标准的技术,一般是非常成熟的方法,不会是最先进的技术;按照ISO起草的程序,标准起草的周期相对较长,对产品更新的追踪不及时;有时检测的结果与实际使用效果不完全相同;同时ISO标准的起草,有时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使部分标准的适宜性大打折扣。
对铝用炭素材料来说,不论是ISO标准还是国内的标准,其检测的项目都比较多,有些项目方法有好几个,在采用时要注意取舍和选择。如出口合同的签订时,在加强生产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尽可能检测项目少一些,降低不增值流程的费用;如在选择预焙阳极的测定方法,就要注意国内没有采用热重法来测定的,包括煅后石油焦振实密度(VBD)的测定等都有这种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
①我国建立了一套独有的、较完善的产品质量行业标准体系,为铝用炭素材料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确立了目标。
②我国铝用炭素材料产品质量总体达到国际水平,能够生产满足各种不同要求的产品。
③在检测方法方面,国内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与ISO标准基本一致,检测项目多,确保了评价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比性,为铝用炭素材料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对铝用炭素材料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由于是一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指标设立相对较少,要求偏低,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部分企业实际生产相差较大的情况。
②产品质量的稳定依然是行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和同一批产品质量差距较大,不利于下游生产的的稳定,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③检测方法标准起草的基础数据偏少,操作相对复杂,个别项目检测结果与实际使用有差距,配套研究慢。
根据这些情况,为了促进铝用炭素材料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提升行业竞争能力,在质量标准方面,建议:
①对产品质量标准,要更注重于行业引导作用,偏重于原则性的规定,以增强标准的适宜性,一些不易统一的指标和判定的方法,留给合同去处理。
②要进一步全面调研国内铝用炭素材料的质量情况,为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支持,同时密切关注下游的需求,加大对原料、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③要继续跟踪ISO在铝用炭素材料标准方面的进展,加强基础研究,提高配套研究的速度和水平,同时不断解决标准使用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积极将国内的新技术向ISO标准推荐。
总的来说,标准、质量、技术是紧密相连且互相促进,在法律的框架下,抛开市场、不管行业长远的发展,谈标准、质量和技术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应该珍惜国内铝用炭素行业在原料、成本等方面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为行业长时期的稳定繁荣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W.K.Fischer. Anodes for the aluminum industry[M].R&D Carbon Ltd.,
Switzerland,1995
[2] 黄华.国内外炭阳极CO2反应性测定方法的对比及研究[J].轻金属.
[3] 廖贤安.铝电解槽炭素内衬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发展规律趋势[J].轻金属.
[4] 张树朝.国内外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标准比较[J].轻金属.
[5] 张树朝。国内外铝冶炼分析检测方法标准进展[J].世界有色金属,2005,10S
[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行业标准.YS/T63-2006.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06
[7]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行业标准.YS/T62-2005.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05
[8]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行业标准.YS/T587-2006.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06
原文链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备案号: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购石油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