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城市gdp排名我国GDP走势?情况总结?

综述2012我国国内经济形势 ,并对2012我国经济状况谈谈你的看法_百度知道
综述2012我国国内经济形势 ,并对2012我国经济状况谈谈你的看法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主动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化解投融资平台风险,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经济运行逐步企稳,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略高于7.5%。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新竞争优势,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经济运行低位趋稳,全年增长略高于7.5%  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持续下行态势,企稳回升明显后延,超出预期,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发生变化。从全年走势看,当前一些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四季度有望小幅回升,预计全年增长略高于7.5%。  ——经济运行机制出现新变化  1.全球经济、贸易的相互影响明显加深  年初以来,欧债危机出现反复,发达经济体陷入低迷或衰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较小,对发达国家依赖程度较深,经济收缩步伐明显加快,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家的经济增长均大幅下降。我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下降的同时,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出现同步甚至更大幅度的下降。同时,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对全球增长贡献的上升,我国经济减速、进口收缩对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明显扩大,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因素”日益凸显。本轮经济回调中,外需萎缩和内需收缩形成恶性循环,经济下行压力比预期更大。  2.地方政府投资扩张能力下降  今年5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但与2009年相比,政策传导不畅,效应低于预期。除了力度相对较小以外,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投资、配套能力明显下降。一是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以后,房地产开发商减少土地购置,土地出让金收入明显下降;二是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大幅缩减了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三是受速度效益型模式的影响,经济增长逐季放缓,财政、税收收入增长大幅回落。此外,风险约束明显增强,地方政府投资比以往更加理性。  3.货币政策效应减弱  5月份以来,货币政策开始明显放松。M2增速企稳回升,社会融资总量也大幅增加,然而实体经济新增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回升缓慢。在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和内部结构深刻调整时期,投资主体预期不稳、信心不足、风险厌恶等,投资扩张受到抑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所降低。  4.去库存持续时间长于以往  新世纪以来,我国商业库存调整呈现比较稳定的规律,库存周期一般持续38至40个月。根据历史经验,本轮去库存应在年中结束。但是,由于本次危机持续期长,加上产能过度扩张以及前两年的高增长,企业对经济增长、物价走势持有过度乐观预期,库存维持在较高水平。当内、外需求同时收缩时,被动去库存幅度偏大、时间偏长,导致工业产能利用率持续偏低。  5.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制造业持续走低、工业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同时,非制造业保持活力,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东部增速放缓的同时,中、西部地区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就业状况总体平稳,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此外,产业梯度转移速度加快,新产品研制、销售周期缩短,质量提升;机器替代劳动的趋势日益明显,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四季度有望小幅回升,全年增长略高于7.5%  近期一些积极因素正在积累。一是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促使世界经济短期向好。自欧央行实施直接货币交易(OMT)、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QE3)后,英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等相继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短期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消费信心,我国出口增长将逐步回升。二是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总体有所改善。9月份,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及新兴市场国家PMI指数都出现回升。我国PMI指数也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特别是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回升1.1和2.2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原材料购进指数已经止跌回升,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回升态势,将推动企业回补原材料库存和增加需求。四是内需短期呈企稳回升态势。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和房地产市场回暖,固定资产投资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在房地产销售回升、长假等拉动作用下,消费实际增速将略高于上年。五是企业盈利环比改善。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3.1%,降幅有所收窄。其中,8月份环比上升3.93%,而且不同类型企业盈利环比均实现正值增长。此外,去年四季度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增长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也为今年四季度企稳回升奠定了一定基础。  目前,三大需求总体均呈企稳回升态势,四季度经济增长将出现小幅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略高于7.5%。8月份,大宗商品、鲜菜等价格上涨,CPI出现季节性回升。四季度受PPI回升传导,以及油料、肉禽及制品等价格回升,物价存在一定上涨压力。预计全年CPI涨幅略低于3%。  基于上述分析,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GDP实际增速与预期目标最接近的一年。在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成绩来之不易。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一是在经济持续下行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积极化解投资融资平台风险,有效控制通胀,成效显著;二是正确对待经济增速小幅下降,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并取得新的进展;三是在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的同时,积极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支出大幅增加,对促进消费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经济运行有望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基本稳定  从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状况看,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征兆更趋明显。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不稳,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  ——全球经济仍处危机后的调整期  2013年,世界经济仍处在调整期,结构改革不到位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难以根本改观,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长期化趋势。同时也应看到,发达国家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动向。  美国今年底和德国明年的大选,使美国和欧盟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面临不确定性。OMT和QE3短期内对稳定金融市场、降低市场避险情绪、提振需求预期都有积极作用,但由此引发的新一轮为防止本币升值的全球性货币宽松竞赛,对短期资本流动和物价上涨都将产生影响。在货币宽松的同时,发达经济体财政状况依然捉襟见肘,被迫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应对主权债务压力,不利于结构改革的推进,也限制了政府支持需求扩张的能力。另外,地区冲突、宗教矛盾和主权争议等问题加剧,对大宗商品供给、资本流动和经贸往来可能形成负面冲击。  首先,美国经济保持温和增长。8月份,美国中位数房价同比上涨13.4%,新开工房屋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市场持续回升。商业零售保持平稳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危机后的较高水平。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平均超过78%,接近危机前水平。9月份,失业率下降到7.8%。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测算,现阶段美国潜在增长率为2.5%左右,创新活力使其保持了较强的弹性和竞争力。短期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就业和债务压力。低就业增长将影响消费的可持续性,财政紧缩不利于经济复苏,也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波动。  其次,欧盟将维持零增长或轻度衰退状况。欧债危机处置进程缓慢,但总体仍沿着预期方向发展。随着欧洲稳定机制(ESM)和OMT的实际运转,以及财政联盟的推进,欧洲金融市场有逐步趋稳的可能。但如何摆脱高失业率 (11.3%)、高通胀(2.7%)与零甚至负增长状态,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金融市场稳定只是第一步,实体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不足、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短期内难见明显成效。  再次,日本经济有所放缓。2013年,灾后重建和电力供应恢复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日本罔顾历史事实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对中日贸易和全球分工链的冲击将持续一段时间。针对QE3,为了防止日元升值并试图走出通缩,采取巨量投放货币的措施,其影响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最后,新兴市场回升动力不足。随着新一轮货币宽松,大宗商品价格会逐步走高并维持在相对高位,这将有利于资源出口国投资和消费的恢复。在金砖国家增速放缓的同时,随着资金向发展中国家回流,土耳其、印尼、尼日利亚、波兰等国将有一些新亮点。但由于创新潜力总体不足和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新兴市场回升动力仍显不足。  ——我国总需求增长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1.出口增长与今年大体持平。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1.7%,比同期全球贸易年均10%的增幅高出1倍。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1.6%,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由2002年的5%上升到2011年的10.4%。但今年以来全球贸易明显偏离了历史趋势。结合明年总体国际形势和以往经验推算,并考虑到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以及结构调整升级等,预计明年出口增长与今年大体持平。  2.消费增长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在本轮经济持续下行中,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为消费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房地产销量持续回暖,与住宅相关的装修、建材、家电、家具等消费将有所回升;根据汽车购置周期和原油价格走势,汽车及石油制品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受通胀预期影响,珠宝和贵金属消费因保值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2013年消费增长14%左右。  3.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首先,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不足。随着商品房销售回暖,且销售增速超过新开工面积增速,以及土地购置面积增速降幅收窄,市场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将出现小幅回升。但与今年相比,明年保障房施工套数、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有所下降,保障房投资增速将明显减缓。其次,出口不振和产能过剩、利润偏低,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长密切相关,明年出口增长相对低迷,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不足。今年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众多企业出现亏损,自有资金不足,投资扩张动力减弱。再次,根据“十二五”规划部署,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基建投资明年仍有一定增长潜力。但地方负债率较高,税收增收困难而民生类支出压力较大,局部地区风险约束明显增加,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  4.物价上涨压力有所上升。受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短期资本回流,都可能推高明年的CPI。食品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格局,国际、国内供给冲击或货币宽松都容易使物价上涨预期转化为上涨现实。随着PPI逐步回升,将部分传导到CPI。明年物价综合压力将略有上升。再考虑要素价格改革等,应为CPI上涨预留一定空间。  综合判断,2013年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内需求面临一定下行风险,物价上涨压力有所上升,全年经济增长与今年大体持平。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我国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并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建议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CPI为4%左右。这一方面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逐步衔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理性的调控信号。  需要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  从GDP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看,本轮经济回调到三季度已持续了10个季度。这是我国自1992年开始发布该项指标以来,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也明显偏离了年10.6%的季度平均水平。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运行机制的变化,对宏观调控目标、手段和传导机制也需要重新认识。  ——宽货币与高资金成本并存  我国M2占GDP比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今年前三季度,货币供给趋于宽松,反映市场资金状况的银行理财预期收益也逐步下降。但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负债同比增速持续下降,而财务费用同比增速却维持在30%以上。经济下行中企业利润总体下滑,非金融类企业盈利空间明显缩小。上半年,2455家上市公司总净利1.02万亿,同比下降1.54%,非银行上市公司利润同比下降16.4%。其中,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5452.3亿,占比高达53.6%,同比增长18.2%。  宽货币与高资金成本并存,从直接原因看,一是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不同信用等级、贷款期限之间的利差开始扩大;二是企业资金链紧张,银行议价能力相对提高,综合成本上升;三是受贷款规模和监管指标限制,银行信贷供给受到约束,大量资金在体制外循环;四是信托公司、小贷公司及其它借贷中介的融资成本较高,普遍在10%以上。根本原因则在于金融过度垄断和中小银行发展不足,严重扭曲了资金配置。  ——我国出口竞争力开始出现下降迹象  近5年来,我国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平均为26%,年均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而今年1-8月份,出口仅贡献0.61个百分点,出口下降是今年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目前,鼓励和支持出口的政策作用十分有限,除了全球需求疲软外,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不少外贸企业反映,我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社保缴费过高;今年以来FDI一直负增长,而且部分投资具有明显的产业转移性质;个别国际品牌关闭在华生产基地。随着我国要素价格上升,出口竞争优势逐步由低成本向规模经济、产业聚集效应转变。当外部市场持续萎缩、内部市场不振时,规模经济、产业聚集对成本上升的抵消作用也在减弱。上述因素的变化,可能预示我国出口竞争力开始出现下降迹象。根据商务部监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持续小幅下降。  ——增长阶段转换中的财政可持续性  今年以来,在经济持续下行过程中,财政增收压力逐渐增强。1-8月份,全国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增长10.8%,比去年同期回落20.1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仅增长4.2%,中央财政收入下降6.7%。在推行结构性减税的同时,基层税务机构迫于增收压力,各种非税收入大幅增加。部分地区名在减税,实则加负。  从国际经验看,发展阶段和税制特点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短期过快下滑,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可能出现负增长。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增长阶段转换期到来之后,7%左右的经济增长将成为常态,依靠非税收入应对财政持续减收,无异于竭泽而渔。与此同时,在迈向高收入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往往会明显增加,且具有刚性,中央、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面临考验。这不仅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而且需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福利体系的建设也应与财政能力相适应。  ——确立宏观调控新思路  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时,之所以将8%作为我国经济增速的目标底线,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就业。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成为当时宏观调控的基本逻辑。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就业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有所缓解。在本轮持续较长的回调过程中,失业率有所上升,但就业状况保持了基本平稳。  与此同时,由于速度效益型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速短期过快下滑,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企业赢利能力和水平滑坡,亏损面不断扩大,财政金融风险则可能集中爆发。因此,需要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宏观调控基本思路。通过需求管理,以防止短期内经济增长大幅度滑坡为重点,从而稳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微观主体的调整和增强对新增长阶段的适应性争取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把矛盾和问题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短期与中长期政策并重,推动增长动力平稳转换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有效的结构调整和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全球性力量尚未形成。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期。增长阶段转换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逐渐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原有平衡被打破,需要重新寻找并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经济运行总体比较脆弱。2013年,全球进入新一轮货币宽松期,但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我国总需求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新竞争优势,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以降低企业税负和稳定地方财力为重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涵养财源为目标,积极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防止因增收压力而加大企业负担。落实研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加速企业折旧,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适当提高中央预算赤字水平,扩大财税政策的回旋余地。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财力的支持,提高地方政府基本保障能力,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房产税、资源税试点范围,积极培育地方政府新税源。加快研究地方债的相关规则和管理方法,积极稳妥地扩大地方债发行试点。  ——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稳定货币供给为重点,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一是通过外汇占款、央票余额变化及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基础货币必要的增长,及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市场必要的流动性。二是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的相对稳定。针对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适当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三是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如农信社,其贷款对象集中于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可放开贷款额度控制。四是适当放松对过桥贷款等限制,支持与产业升级相伴的兼并重组。  ——以促进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  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一是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限购政策,使其既能充分发挥在限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又不影响首次置业和改善型需求的及时释放。二是实行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反向调整政策。即在贷款利率下调时,适当上调首付比例,防止因货币政策调整造成购房人支付能力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进而造成市场需求和房价的大幅波动。三是适当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费,鼓励梯度消费和增加二手房供给。四是更加重视地方政府在土地供给方面的调控作用。加大北京等热点城市的土地供应,缓解供求矛盾,同时稳定房地产投资。  ——以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采取必要的信贷、税收等措施,支持企业关闭、并购、联合、重组,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竞争性领域大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限期清理阻碍市场进入的各种规定,尽快在放开市场准入、放松经济性管制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注意把产业区域转移与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密切结合,有效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加快落实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对创新产品的支持,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加大对宽带、研发创新基地等先进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强产业创新升级后劲。  ——以推动增长动力转换为重点,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当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既有中长期增长动力转换的因素,也是在现有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的框架内,资源优化配置受到限制,增长潜力难以有效释放的结果。市场化改革进展不平衡,部分基础行业和要素领域价格不顺、放开不够、竞争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基础性作用,抑制了规模依然可观的增长空间的释放。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根本方向,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必须重视短期与中长期政策有效衔接,在保持经济运行基本稳定的同时,着力深化体制改革,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激活增长潜力。同时,建议研究在国务院设立综合改革机构,减少部门利益制约,负责研究、拟定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综合改革方案。
其他类似问题
经济形势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综述2012我国国内经济形势 ,并对2012我国经济状况谈谈你的看法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规划研究咨询报告
Annual Research and Consultation Report of Market Research and Investment Strategy on China Industry
报告编码:SS513241
关键字:县域经济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最新修订:2014年5月
报告页码:500页
图表数量:280个
寄送方式:Email发送 或 特快专递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出品单位:三胜咨询
服务热线:400-096-005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订购专线:8
订购传真:1
电子邮件:
中文版全套:RMB 9500
电子版:RMB 9000
印刷版:RMB 9000
英文版全套:USD 6000
电子版:USD 5500
印刷版:USD 5500
CONTACT US
全国服务热线:
400-096-0053
客户服务专线:8
可研报告:400-096-0053
市场调研:1
商业计划书:400-096-0053
IPO咨询专线:8
24小时传真:1
【报告导读】
《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规划研究咨询报告》由三胜咨询产业研究中心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县域经济行业的生命周期、市场规模、运行数据、竞争格局、标杆企业经营状况及市场份额、县域经济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同时对县域经济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报告将帮助用户全面厘清县域经济产业战略方向。
报告目录内容简介
全国服务热线:400-096-0053
第一章 县域经济基本概述
  1.1 县域经济的概念阐释
    1.1.1 县域经济的定义
    1.1.2 县域经济的内涵
    1.1.3 县域经济的特点
  1.2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
    1.2.1 农村经济阶段
    1.2.2 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
    1.2.3 全面推进“三化”阶段
第二章 年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分析
  2.1 经济环境
    2.1.1 全球经济贸易形势
    2.1.2 中国经济缓中向好
    2.1.3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2.2 消费环境
    2.2.1 城镇居民收入
    2.2.2 消费价格走势
    2.2.3 消费市场特点
  2.3 城镇化进程
    2.3.1 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2.3.2 城镇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2.3.3 城镇化发展的问题
  2.4 社会效益
    2.4.1 国民经济的基石
    2.4.2 繁荣农村经济
    2.4.3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第三章 年中国县域经济总体现状分析
  3.1 中国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
    3.1.1 中国县域数量基本情况
    3.1.2 中国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3.1.3 我国重视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3.1.4 县域经济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
  3.2 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3.2.1 中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3.2.2 中国县域经济规模分析
    3.2.3 县域经济质量对比分析
    3.2.4 县域发展宜居性分析
  3.3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3.3.2 财政负担重
    3.3.3 技术创新不足
    3.3.4 思想观念落后
    3.3.5 高等资源要素缺乏
    3.3.6 政策体制性影响较大
  3.4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4.1 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3.4.2 依靠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3.4.3 壮大县域经济的政策建议
    3.4.4 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思路
第四章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4.1 主导产业驱动发展模式
    4.1.1 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4.1.2 工业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4.1.3 第三产业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4.2 不同所有制组织驱动发展模式
    4.2.1 集体经济主导型
    4.2.2 民营经济主导型
    4.2.3 政企合作产业园区带动型
    4.2.4 产业集群引领模式
  4.3 地方特色驱动发展模式
    4.3.1 资源禀赋型发展模式
    4.3.2 劳务经济型发展模式
    4.3.3 外向经济主导型发展模式
    4.3.4 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
  4.4 我国县域经济增长型模式及转变分析
    4.4.1 我国县域经济增长型模式的形成
    4.4.2 我国县域经济增长型模式的弊端分析
    4.4.3 统筹发展型模式的探索及内涵与特征
    4.4.4 促进县域经济健康转型的对策
  4.5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实例分析
    4.5.1 双流模式
    4.5.2 增城模式
    4.5.3 江阴模式
    4.5.4 神木现象
    4.5.5 晋江经验
  4.6 制约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4.6.1 政策性因素
    4.6.2 体制性制约因素
    4.6.3 环境性制约因素
  4.7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4.7.1 协调发展中实现产业升级
    4.7.2 注重优势发挥与均衡发展
    4.7.3 合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4.7.4 选择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
第五章 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整体分析
  5.1 百强县总体状况分析
    5.1.1 区域分布情况
    5.1.2 主要平均数据
    5.1.3 新进百强县
    5.1.4 全国百强县排行
  5.2 百强县变化特征分析
    5.2.1 发展方式
    5.2.2 空间格局
    5.2.3 经济运行
    5.2.4 产业结构
    5.2.5 城镇化进程
  5.3 中西部百强县分析
    5.3.1 中部百强县分布
    5.3.2 西部百强县分布
    5.3.3 中西部百强县竞争力分析
    5.3.4 中西部百强县的重要性
  5.4 “百强县效应”分析
    5.4.1 集聚导向效应
    5.4.2 区域崛起效应
    5.4.3 科学示范效应
第六章 年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6.1 年浙江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6.1.1 浙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6.1.2 浙江县域经济的转型思考
    6.1.3 浙江首个国家级县域区域规划获批
    6.1.4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
  6.2 浙江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
    6.2.1 萧山模式
    6.2.2 义乌模式
    6.2.3 温岭模式
    6.2.4 安吉模式
    6.2.5 嘉善模式
    6.2.6 鄞州模式
    6.2.7 上虞模式
    6.2.8 慈溪模式
    6.2.9 玉环模式
    6.2.10 云和模式
  6.3 浙江省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差异发展分析
    6.3.1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6.3.2 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等级分区
    6.3.3 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结构特征
    6.3.4 协调发展浙江省县域经济的政策建议
  6.4 浙江省县域总部经济发展分析
    6.4.1 总部经济理论概述
    6.4.2 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6.4.3 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的动因
    6.4.4 县域总部经济发展动因的作用机理
    6.4.5 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
  6.5 浙江省部分市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6.5.1 绍兴市
    6.5.2 新昌县
    6.5.3 安吉县
    6.5.4 岱山县
第七章 年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7.1 年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7.1.1 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7.1.2 优化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7.1.3 招商引资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7.1.4 特色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7.1.5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
  7.2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分析
    7.2.1 农业产业主导型
    7.2.2 区位优势型
    7.2.3 资源推动型
    7.2.4 产业集群带动型
    7.2.5 特色经济型
  7.3 山东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进及其动态影响机制分析
    7.3.1 山东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7.3.2 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研究概述
    7.3.3 计量模型及数据来源
    7.3.4 空间计量结果分析
    7.3.5 结论及建议
  7.4 山东省部分市县县域经济现状分析
    7.4.1 寿光市
    7.4.2 济宁市
    7.4.3 龙口市
    7.4.4 平邑县
第八章 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8.1 年湖北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8.1.1 2011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8.1.2 2012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8.1.3 2013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8.2 年主要市、州县域经济现状及发展措施
    8.2.1 荆州市
    8.2.2 黄石市
    8.2.3 黄冈市
    8.2.4 孝感市
    8.2.5 恩施州
    8.2.6 十堰市
    8.2.7 荆门市
    8.2.8 鄂州市
    8.2.9 咸宁市
    8.2.10 随州市
  8.3 年典型县城县域经济现状及经验分析
    8.3.1 通山县
    8.3.2 建始县
    8.3.3 京山县
    8.3.4 宣恩县
    8.3.5 巴东县
  8.4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8.4.1 综合实力相对滞后
    8.4.2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8.4.3 产业结构层次低
    8.4.4 县域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
    8.4.5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8.4.6 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
第九章 年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9.1 年湖南省县域经济现状综述
    9.1.1 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
    9.1.2 四大区域联动发展
    9.1.3 县域经济强县和先进县情况
    9.1.4 推动特色县域经济发展
  9.2 年湖南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9.2.1 设科技专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9.2.2 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9.2.3 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强县
    9.2.4 重点政策解读
  9.3 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发展分析
    9.3.1 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概述
    9.3.2 农副产品加工业
    9.3.3 特色制造业
    9.3.4 文化旅游业
  9.4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9.4.1 县域经济成为重要支撑
    9.4.2 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9.4.3 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9.4.4 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5 长沙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
    9.5.1 县域经济取得的成效
    9.5.2 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
    9.5.3 县域经济主要发展措施
    9.5.4 发展经验的启示及借鉴
  9.6 桂阳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
    9.6.1 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9.6.2 优化结构扩规模
    9.6.3 深化加工延链条
    9.6.4 夯实城乡一体化基础
  9.7 湖南省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9.7.1 湖南贫困县域的基本情况
    9.7.2 湖南贫困县域的主要特征
    9.7.3 贫困县域的基本成因分析
    9.7.4 贫困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十章 年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10.1 吉林省县域经济总体现状分析
    10.1.1 县域经济发展成就整体回顾
    10.1.2 县域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10.1.3 县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0.1.4 县域经济的未来发展目标
  10.2 2013年吉林省与陕皖黑三省县域经济比较分析
    10.2.1 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分析
    10.2.2 工业增加值对比分析
    10.2.3 固定资产投资对比分析
    10.2.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分析
    10.2.5 地方财政收入对比分析
    10.2.6 城乡居民收入对比分析
  10.3 长春市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10.3.1 2011年长春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0.3.2 2012年长春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0.3.3 2013年长春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0.4 其他市、州等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经验
    10.4.1 通化市
    10.4.2 延边州
    10.4.3 丹东市
    10.4.4 抚松县
  10.5 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
    10.5.1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机遇
    10.5.2 树立新型工业化战略
    10.5.3 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
    10.5.4 发展循环经济
    10.5.5 改善民生应作为出发点
第十一章 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11.1 年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11.1.1 2011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1.1.2 2012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1.1.3 2013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1.2 年主要市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1.2.1 沈阳市
    11.2.2 大连市
    11.2.3 铁岭市
    11.2.4 法库县
  11.3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3.1 县域经济发展初始的偏差
    11.3.2 县域经济发展体制因素
    11.3.3 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因素
  11.4 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
    11.4.1 总体思路选择
    11.4.2 主要发展措施
    11.4.3 财政对策建议
第十二章 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12.1 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2.1.1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现状
    12.1.2 河南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2.1.3 河南濮阳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2.1.4 河南省叶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2.2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12.2.1 工业推动型
    12.2.2 非公有经济推动型
    12.2.3 产业集聚型
    12.2.4 劳动经济型
    12.2.5 农业产业化推动型
    12.2.6 开放带动型
  12.3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建设
    12.3.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亮点频现
    12.3.2 产业集聚区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兴增长极
    12.3.3 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2.3.4 产业集聚区未来发展规划
  12.4 郑州市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分析
    12.4.1 “三化”协调发展基本概述
    12.4.2 郑州市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现状
    12.4.3 郑州市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4.4 促进郑州市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12.5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2.5.1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2.5.2 积极推进县域各项改革
    12.5.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2.5.4 积极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
    12.5.5 加快发展县域非公有制经济
    12.5.6 健全县域体系
第十三章 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13.1 年陕西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13.1.1 2011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3.1.2 2012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3.1.3 2013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3.1.4 2013年陕西省县域经济考评政策出台
  13.2 陕西省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13.2.1 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不足
    13.2.2 陕西省县域金融经济发展现状
    13.2.3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现状
    13.2.4 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的建议
  13.3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13.3.1 2011年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3.3.2 2012年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3.3.3 2013年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13.3.4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13.4 陕西省其他市县县域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分析
    13.4.1 渭南市
    13.4.2 吴起县
    13.4.3 延川县
    13.4.4 吴堡县
  13.5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3.5.1 发展机遇分析
    13.5.2 面临挑战分析
    13.5.3 发展方向分析
第十四章 年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14.1 年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综述
    14.1.1 总体发展水平
    14.1.2 科技创新能力
    14.1.3 县域城镇化率
    14.1.4 县域生态环境状况
    14.1.5 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不足
  14.2 各类旗县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
    14.2.1 城郊型旗县区
    14.2.2 农区县域、牧区县域、半农半牧区县域
    14.2.3 林区县域
    14.2.4 各类旗县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
  14.3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
    14.3.1 着力拓展现代农牧业
    14.3.2 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14.3.3 着力推进城镇化
    14.3.4 着力推进信息化
    14.3.5 着力发展非公有经济
    14.3.6 着力加强生态建设
  14.4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14.4.1 优化政策环境
    14.4.2 加大城乡投资
    14.4.3 健全金融服务
    14.4.4 改善消费环境
    14.4.5 合理考核激励
    14.4.6 推进扩权强县
    14.4.7 破解人才瓶颈
  14.5 内蒙古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及政策导向
    14.5.1 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4.5.2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14.5.3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14.5.4 推进县域公共事业发展
    14.5.5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14.5.6 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14.5.7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4.6 未来内蒙古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
    14.6.1 乳产业
    14.6.2 肉产业
    14.6.3 绒产业
    14.6.4 粮豆产业
    14.6.5 薯菜产业
    14.6.6 饲草料产业
第十五章 年其他重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15.1 东北及华北地区
    15.1.1 黑龙江省
    15.1.2 河北省
    15.1.3 山西省
  15.2 华东及华南地区
    15.2.1 安徽省
    15.2.2 江西省
    15.2.3 广西自治区
  15.3 西南及西北地区
    15.3.1 贵州省
    15.3.2 云南省
    15.3.3 甘肃省
    15.3.4 宁夏自治区
第16章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化发展分析
  16.1 相关理论概述
    16.1.1 县域产业集群的内涵
    16.1.2 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类型
    16.1.3 欠发达地区的划分
    16.1.4 欠发达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16.2 欠发达县域经济及产业集群发展分析(以某省为例)
    16.2.1 案例省欠发达县域的界定
    16.2.2 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现状
    16.2.3 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16.2.4 欠发达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6.2.5 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问题
  16.3 产业集群化对欠发达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16.3.1 提升欠发达县域经济竞争力
    16.3.2 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16.3.3 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
    16.3.4 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
  16.4 产业集群化在欠发达县域经济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6.4.1 存在的问题
    16.4.2 发展思路
    16.4.3 对策及建议
第17章 中国县域经济的前景及趋势分析
  17.1 宏观环境未来形势分析
    17.1.1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17.1.2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17.1.3 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17.2 “十二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17.2.1 重要地位
    17.2.2 发展动力
    17.2.3 促进因素
    17.2.4 外部环境
  17.3 “十二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
    17.3.1 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17.3.2 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
    17.3.3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7.3.4 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
    17.3.5 推进城镇化发展
    17.3.6 其他相关政策
  17.4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预测
    17.4.1 增长模式的转变趋势
    17.4.2 “富民强县”趋势
    17.4.3 低碳趋势
图表1 年七国集团GDP增长率
图表2 年金砖国家及部分亚洲经济体GDP同比增长率
图表3 2013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和服务业PMI
图表4 2013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新订单和出口新订单指数
图表5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6 2012年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
图表7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8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9 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10 年开发投资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11 年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12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13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1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15 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16 2011年、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17 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18 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20 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规模比较图
图表21 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占省域经济比例
图表22 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占省域经济比例(续表)
图表23 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平均规模
图表24 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平均规模(续表)
图表25 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平均规模(地区生产总值)比较图
图表26 县域经济质量实证分析县市库省市区分布表
图表27 2012年县域经济强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等级表
图表28 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A+级县市名单
图表29 2012年县域经济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等级表
图表30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A+级县市名单
图表31 2012年县域经济强县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等级表
图表32 2012年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A+级县市名单
图表33 2012年县域经济强县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等级表
图表34 2012年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A+级县市名单
图表35 2012年江苏江阴市和昆山市县域经济基本数据对比表
图表36 2013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图表37 2013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续表一
图表38 2013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续表二
图表39 2013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续表三
图表40 2013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续表四
图表41 中三角崛起现象——经济发展分析表
图表42 中三角崛起现象——公共财政分析表
图表43 中三角崛起现象——公共财政比较分析图
图表44 中三角崛起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表
图表45 中三角崛起现象——三次产业比分析表
图表46 中三角崛起现象——城镇化水平分析表
图表47 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衡量综合指标体系
图表48 浙江省各县市经济综合指标得分及排名
图表49 浙江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等级分类表
图表50 浙江省县域经济综合得分空间分异图
图表51 总部经济发展的内外因作用
图表52 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制度变迁
图表53 浙江县域总部经济发展的路径
图表54 2013年各季度湖州市、安吉县GDP增幅
图表55 山东省五种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总结表
图表56 山东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趋势图
图表57 山东省县域经济热点区演变图
图表58 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OLS估计
图表59 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SLM估计
图表60 2012年湖北十堰市县域经济在全省综合排名中位次变化
图表61 2012年湖北十堰市县域经济六大类主要指标位次变动
图表62 2012年度湖南省县域经济强县(市)和先进县(市区)
图表63 2012年度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
图表64 2012年吉林省各县市财政收入情况及排名
图表65 年陕西咸阳市县域经济考核排名情况
图表66 年陕西咸阳市县域经济考核排名情况
图表67 2012年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图表68 2012年度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监测评价结果
图表69 年度辽宁入选百强县名单
图表70 辽宁省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图表71 辽宁省欠发达县域重点发展产业集群
全国服务热线:400-096-0053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县域经济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三胜咨询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以及国内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媒体提供的最新研究资料。本报告对国内外县域经济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对我国行业市场情况、技术现状、供需形势作了详尽研究,重点分析了国内外重点企业、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投资情况,报告还对县域经济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县域经济及相关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县域经济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
  
本报告分享地址:
购买了此报告的人也购买了以下报告
售价:¥9500
售价:¥9500
售价:¥9500
售价:¥9500
售价:¥9500
售价:¥9500
  本报告由三胜咨询制作出品,是您全面深入了解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及投资机会的最佳参考工具。三胜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与投资咨询机构,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发展,三胜咨询已经构建了包括自有调查网络、专业调查公司、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在内的多渠道、多层面的数据来源;建立了包括国际国内上百个行业的千万级的数据库;形成了数十种专业分析模型和研究方法;拥有近百名专业的行业分析师和咨询师。这些都是三胜咨询产品和服务专业性的有效保证。目前三胜业务范围主要覆盖了细分产业研究、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营销策划、IPO咨询、专项市场解决方案、产业/园区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数据库营销服务等以及为满足企业学习和提升经营能力的世界级经营管理智慧,我们已经成为一家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投资咨询机构。十多年来,三胜咨询已经为数万家包括政府机构、银行、研究所、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集团公司和各类投资公司在内的单位提供了专业咨询、信息咨询及研究报告服务,并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
· 县域经济行业有多大市场规模?发展前景如何?值不值得投资?
· 市场细分和企业定位是否准确?主要客户群在哪里?营销手段有哪些?
· 您与竞争对手企业的差距在哪里?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在哪里?
· 保持领先或者超越对手的战略和战术有哪些?会有哪些优劣势和挑战?
· 县域经济行业的最新变化有哪些?市场有哪些新的发展机遇与投资机会?
· 县域经济行业发展大趋势是什么?您应该如何把握大趋势并从中获得商业利润?
· 县域经济行业内的成功案例、准入门槛、发展瓶颈、赢利模式、退出机制……
· 权威数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研究院、国家海关总署、中华  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全国200多个行业协会、行业研究所、海内外上万种专业刊物。
· 三胜自主研发数据库:三胜细分行业数据库、三胜上市公司数据库、三胜非上市企业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区域经济数据库、产  品产销数据库、产品进出口数据库。
· 一手数据:遍布全国31个省市及香港的专家顾问网络,涉及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机构、生产厂商、地方主管部门。在中国,三胜咨询  拥有最大的数据搜集网络,在研究项目最多的一线城市设立了全资分公司或办事处,并在超过50多个城市建立了操作地,资料搜集的  工作已覆盖220个地区。
· 步骤1:设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内容(每个项目设专家组和项目组;由行业协会资深专家和硕士以上学历研究员担任)
· 步骤2:市场总量调研(对全国31省市、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行业制高点进行访谈与调研)
· 步骤3:市场占有率调查(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280多家大型零售单位及其他专业销售渠道终端进行抽样或全面调查)
· 步骤4:企业产销量调查(对重点企业和典型企业进行经营、产量、销售量的统计调查)
· 步骤5:核实来自各种信息渠道的数据与基础资料
· 步骤6:进行数据建模分析研究并起草初步研究报告
· 步骤7:专家访谈、企业家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
· 步骤8:分析师系统分析并撰写最终报告(对行业盈利点、增长点、机会点、预警点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完成报告)
· 步骤9:客户反馈跟进与售后服务(对用户提出的有关问题给予免费解答;了解客户反馈,并就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项目咨询)
更多“县域经济”相关的报告
订报告送大礼
购买报告仅需3步
来电或在线洽谈购买细节
填写并发送报告订购表
通过银行汇款支付购买款项
1、国内汇款(人民币)
深圳市三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福园支行
2、邮局汇款
深圳市三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中国凤凰
大厦1栋19A
邮 编: 518035
手机扫描二维码区域
热门关键词:
部分客户案例
热点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
商业计划书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三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地区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中国凤凰大厦1栋19A 邮编:518035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8
客服邮箱: 传真:1
、:400-096-151558 、:1 :8
在线咨询QQ:
媒体合作: 广告合作:8 网站合作QQ: 招聘邮箱: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9城市gdp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