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还会涨钱吗价格还会继续下滑么

62岁的父亲抱着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久久不愿松开。
院长教授变保镖陪学霸走红毯,为学生站好最后一班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目前储备棉投放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可保证每日3 万吨投放量和出库进度,结构基本是优先轮出进口棉,国产棉同步轮出。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6 年3 月,我国进口棉花5.79 万吨,环比增加0.17 万吨,增幅2.97%;同比减少7.0 万吨,减幅54.73%。2015 年9 月-2016 年3 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57.54 万吨,同比减少43.42 万吨,减幅43.01%。2016 年1-3 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0.97 万吨,同比减少23.85 万吨,减幅53.21%。
  5 月份国储棉开始出库,届时市场供应增大,而且轮出竞拍底价以进口棉和国产棉均值为基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联动性将空前的增强,如此将使国内纺织原料成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纺织及下游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3 月份纺织服装出口以及棉布出口情况大幅好转便是一个新的开始,后期国内需求或将不断稳定回暖。
  4 月份棉花疯狂拉涨,郑棉由原来的深度贴水演变成现在的升水行情,短期上方空间有限,尤其是未来储备棉有序出库的背景下,市场供应充足,而需求并未有效快速上升,棉价大涨缺乏现货面的基础,建议产业客户后期关注期货市场的远月合约的卖期套保机会。
  今年进口棉单月进口量相比往年大幅度下降,内外棉价格也几乎已经平水,所以进口棉的价格优势几乎已经不再显现了,现在每个月已经不足10 万吨的水平,可以说,进口棉对国产棉在量上的冲击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
  国家发放仅有的配额企业也是用来采购高等级的进口棉,后期国内消费的重点仍然在国产棉上。而在新棉上市之前,国内供应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国家轮出,轮储的价格内外联动,可以预见,今年棉花内外市场将是联动最强的一年。总体来看,棉花基本面在慢慢发生微妙的改善,投机资金谨慎沽空,建议以回调多单参与为主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纺织中国在线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内外棉价差缩小 棉花需求端或继续恶化|价差|贬值_凤凰财经
内外棉价差缩小 棉花需求端或继续恶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前,国内市场认可的双28及以上优质棉产量和占比下降,截至目前,新棉中28-32mm仅占检验总量73.96%,马克隆值C2级占检验总量的38.53%,而去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86.37%和14.68%。国内纺企由于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主流产品越来越趋向精梳中高支,对优质棉花的需求增加,劣质棉花销路变窄。此外,由于进口棉配额延续89.4万吨的限制,内外棉价差持续缩小,截至上周五,CCI指数3128B级与FCI指数M级1%关税下折人民币价格的价差只有1329元/吨,外棉价格优势下降。因此,国内有限的优质棉
临近年末,回望今年国内市场,不论是7、8月份新疆高温造成的棉花产量和质量双降,还是内外棉价差持续缩小,都无法阻止新棉价格阴跌。关键点主要在于纱和终端纺织品服装需求的双重下降。纱线消耗受制于棉花质量、化纤替代及进口纱竞争纺织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优劣棉花需求分化加大当前,国内市场认可的双28及以上优质棉产量和占比下降,截至目前,新棉中28-32mm仅占检验总量73.96%,马克隆值C2级占检验总量的38.53%,而去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86.37%和14.68%。国内纺企由于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主流产品越来越趋向精梳中高支,对优质棉花的需求增加,劣质棉花销路变窄。此外,由于进口棉配额延续89.4万吨的限制,内外棉价差持续缩小,截至上周五,CCI指数3128B级与FCI指数1%关税下折价格的价差只有1329元/吨,外棉价格优势下降。因此,国内有限的优质棉用于生产中高支等利润较好的品种,劣质棉花供大于求,优劣棉花需求分化明显。化纤成本大幅下降,快时尚渐成主流,化纤对棉花替代增加以涤纶短纤为例,其价格走势受国际价格下跌影响显著,涤纶短纤价格已经跌破2008年低点并继续下探,纯涤纱库存压力增大,降价促销普遍存在,棉涤价差由5月初的5400元/吨攀升至当前的6600元/吨,涤纶短纤对棉花替代增加,混纺纱成为纺企转型的选择。此外,快时尚服装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与传统的慢时尚服饰相比,其布料中化纤材质比例很高,这也是棉花消费萎缩的原因之一。进口纱增速有望放缓,但仍在增长进口纱自2012年起呈爆发式增长,由2011年的90.3万吨,跃升至2012年的152.6万吨,月进口纱数量已创下历史新高215.9万吨。进口纱的价格优势一方面来自原材料棉花和纺织企业人工成本低,另一方面受益于出口国的货币贬值。未来贬值是大概率,随着内外棉价差进一步缩小,进口纱原料成本优势会降低,但是亚纺企的人工成本将长期大幅低于我国。同时,出口到中国的进口纱品种构成正在变化,精梳单纱在进口纱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2015年基本保持在20%以上,同样,30-47支精梳单纱在进口精梳单纱中所占比例也在提高,尤其是印度出口到中国的精梳单纱中30-47支的比例高达67%。可以推测,未来进口纱会进一步蚕食国内中高支精梳纱的市场份额,进口纱全面抢占国产纱市场的局面已悄然来临。纺织品服装消费步入寒冬期2010年以来,我国服装产量和纺织服装、服饰业销售收入,利润额同比增速等指标持续走低,而产成品库存却大幅攀升,库存价值由2010年年初的420亿元,增长近1.5倍,至今年10月底达1035亿元。出口方面,2011年后我国成衣出口金额增速放缓,2015年除2月份外,其他各月份同比均呈负增长,而且成衣出口中化纤制衣比例增加,棉制针织成衣负增长,棉制梭织成衣的增长速度也远落后于化纤制梭织成衣。纺织品服装内外消费均出现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及全球经济形势欠佳,需求不振,同时也因为印度、越南等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激烈竞争。例如,今年1—11月,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至美国同比增长11.7%,而且两国签订了TPP协议,未来越南对美国出口税率会下降至零;印度政府于11月重新制定了商品退税率标准以刺激出口,并且不排除未来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国内纺企处境可谓“屋漏偏遭连阴雨”。总之,棉花需求端问题严重,后期可能还将继续恶化;而供给端的“巨无霸”——国储棉的消化归根到底还要依赖下游需求的好转。在经济走出底部之前,纺织行业能做的恐怕也只有通过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手段保存实力。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近3个月收益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56072
播放数:703772
播放数:48036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2015年棉花价格预测:整体将偏弱运行
【编辑日期:】 【来源:
新浪财经】 【点击数:】
  棉花期货2015 年度报告&
  要点与建议&
  ■ 2014 年对于国内棉市而言不同寻常,改革起步,价格剧烈变动。国家棉花政策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取消收储政策等,与之随行的是国内棉花价格断崖式下跌。与价格变化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棉花价格影响因素的变化,市场将成为影响棉花价格的最主要因素。&
  ■ 供给方面,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减少,2014/15 年我国棉花产量继续降低。据中国棉花协会,2014 年全国棉花产量为650.4 万吨,同比下降7.11%。需求方面,我国的棉花消费主要集中在纺织用棉需求上,但随着化学纤维的发展,棉花在纺织原料中的比例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作为服装出口大国,对外出口情况直接影响国内的棉花消费。从近年我国下游纺纱和布的情况来看,我国棉花需求仍有提高空间,但幅度相对有限。&
  ■ 短期来看,随着国内新棉收购工作进入后期,新棉成本价格基本定型,部分企业采购积极性已有所提升;另外随着2015 年元旦、春节等假期临近,部分企业会增加原料库存以备生产;预计14 年12 月末至春节前,国内纺织企业或将出现短暂补库高峰。进口方面,国内棉花供求结构性矛盾将在较长一段时间持续存在,若滑准税配额限制力度较大,国内高等级棉花价格或将迅速上升,40%全额关税进口棉花的企业也将增多。&
  ■ 展望未来,2014/15 年全国棉花供给充裕、需求稳定,库存高企,棉花价格整体将偏弱运行。在棉花价格调整至成本价附近后,或以此为支撑震荡为主,预计15 年难有趋势性大行情。期货市场,预计棉花期货2015 年以 为核心运行区间。操作上以宽幅震荡行情对待,区间下沿附近低吸,区间上沿附近沽空。&
  第一部分:2014 年行情回顾&
  2014年对于国内棉市而言意义非凡,改革起步,各种价格逐步理顺。国家棉花政策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取消收储政策等;行政干预减少,市场因素影响力量增强;与之随行的是国内棉花价格断崖式下跌。期货市场的跌势更是酣快淋漓,全年以下跌为主,至年末才企稳于12800附近。
  回顾2014年国内棉花价格走势,2014年3月底的抛储棉政策调整成为国内棉花市场行情的分水岭。2013年11月开始的新一轮国家储备棉投放,整体成交比例一直偏低,整体成交率33%左右,纺企竞拍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纺织行业景气度不高,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投放的棉花品质整体不高,不能完全满足纺织用棉的需求。这两点背后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国内棉价远远高于国外。
  日,国家正式调整棉花抛储政策,下调竞卖价格等,棉花价格就此开始断崖式下跌。此后在一系列改革预期、供需矛盾及外棉价格下跌拖累下,国内棉花价格继续走低至年底,郑棉1501合约最低至12470元/吨,1505合约最低至12320元/吨。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回落,物价水平低位徘徊&
  经济增速回落,改革中寻求动力。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特别是第三季度GDP增速同比增长仅为7.3%,预示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重,如果第四季度不能好转,那么今年的经济增长就很难达到7.5%的预期目标。分析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有些是政府有明确预期的,以推动经济转型,但是有些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长期形成的体制性弊端。因此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15年经济工作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2015年的经济工作中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遏制住经济增速继续下滑的势头,不让其滑落至足以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区域,另一方面则要进一步抓紧改革,用持续、深入的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未来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物价水平低位徘徊,为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空间。今年第一季度,PPI降幅持续扩大,除产能过剩问题没有解决外,与货币供应量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降低导致投资需求减少也有很大关系。第二季度,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刺激下,投资增速加大,货币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加,导致需求增加,PPI降幅逐月缩小。第三季度,由于货币投放量减小,社会融资规模降低,致使需求持续减小,导致PPI持续降低。2015年宏观经济或继续走弱,工业品价格难有大幅度好转,根本改善需等待去产能基本结束、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方面,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是整体低位运行,最新11月CPI数据同比增长仅1.4%,跌至2010年1月以来的59个月新低。目前物价水平持续在低位徘徊,使得央行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有更多的空间采用多种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而不用担心通货膨胀压力。
  第三部分:棉花基本面&
  一、供给分析&
  (1)全球棉花将延续供给过剩局面&
  从2010年以来,全球棉花当年新增供给大于当年消费量,使得全球棉花期货库存持续走高。据美国部(USDA)2014年12月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2014/15年全球棉花产量达2590.5万吨,较2013/14年减少13.7万吨;消费量为2451.6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27.2万吨,整体供过于求的局面仍未改变。全球棉花库存已连续5年不断提高,2014/15年度达到2353.2万吨的历史高点。而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数据,2014/15年全球棉花产量2624万吨,还要略高于USDA产量数据。整体而言全球棉花总产变动不大,供应充足,需求增长有限,库存高企。
  美国方面,据USDA 12月供需报告,2014/15年度美国棉花产量346.6万吨,较2013/14年有所增加,总体丰产;出口量预计达到217.7万吨,且美国2014/15年期末库存也将达到美棉产量的近三分之一。
  印度方面,印度放宽了棉花及棉纱出口规则,以提振海外销售。2014/15棉花年度,印度棉花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675万吨,将超越中国,成为全球头号产棉国。国内需求不足以吸收多余的产出,印度棉花的头号买家中国的海外采购缩减。印度棉花咨询委员会估计2014/15年度印度棉花出口量料下降24%左右。
  巴西方面,2014/15年度巴西棉种植面积为100万公顷,同比减少11%;棉花产量为152.4万吨,同比减少约12%。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巴西国内以及国际棉价下跌,农户将棉花作为在大豆之后的第二种种植品种。但是巴西棉出口量将达到74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对巴西里亚尔货币的贬值预期。2014年底棉价下跌再加上美国新棉上市推迟均会有利于巴西棉出口。
  (2)国内棉花供给形势&
  棉花产量。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减少,2014/15年我国棉花产量继续降低。截止2014年年底,全国棉花采摘结束,中国棉花协会、国家统计局均发布有全国棉花产量估测数据。据中国棉花协会,2014年全国棉花产量下降已成定局,新疆部分棉区采摘期受霜冻等因素影响,棉花产量较前期预测有所减少。中国棉花协会最新调查,预计棉花产量为650.4万吨,同比下降7.11%。其中新疆棉花产量443.6万吨,同比增长3.63%,占全国产量的68%;内地棉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同比分别下降了25.8%和23.2%。中国棉花的估测数据和USDA数据基本吻合,据USDA最新12月报告,2014/15年我国棉花产量达到653.2万吨。国家统计局估测的数据是,2014年我国棉花产量616万吨,同比减少2.2%。
  至2014年底,棉花采摘、交售、加工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数据,截至2014年12月中下旬,全国新棉采摘进度为98.7%,其中新疆采摘进度为100%;全国交售率为83.7%,其中新疆交售率为99.8%。据对大中型棉花加工企业的调查,截至2014年12月中旬被调查企业累计收购籽棉566.3万吨,折皮棉218.3万吨。按照国内棉花预计产量650.4万吨测算,全国累计交售籽棉折皮棉537.7万吨,同比减少80.3万吨,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减少92.9万吨。
  需要提及的是,受国家棉花政策改革影响,内地棉农利益受损,植棉意向降低,2015年度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下降14.5%。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14年11月下旬全国范围棉花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5年度全国植棉意向面积5408.9万亩,同比减少915.1万亩,降幅14.5%。其中黄河流域植棉意向面积为1143.3万亩,同比下降28.5%,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意向植棉面积同比降幅在30%上下。长江中下游棉区植棉意向面积1024.1万亩,同比下降19.1%,湖北、湖南降幅较大。西北内陆地区植棉意向面积同比下降6.0%,其中新疆下降5.5%。
  进口量。除产量外,另外一个影响供给的因素是进口量,中国对棉花的进口是有特殊的限制规定的,每年国家给予一定的配额,进口棉配额包括1%关税内配额和滑准税配额两部分。一般而言,1%关税内配额每年固定在89.4万吨,且2014/15年原则上不再发放其他形式配额。据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前11个月共进口217.65万吨,同比下降38.5%。2014/15年度前3个月共进口29.7万吨,同比下降42.4%。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15年度我国棉花进口量仅为152.4万吨,大幅萎缩。
  库存量。由于前几年的收储,国家手里积攒了庞大的棉花库存,有1200万吨之多,占全球棉花库存的近三分之二,且远大于国内一年棉花的消费量。据美国农业部数据,预计2014/15年全国棉花库存1364.3万吨。
  工业库存方面,2014年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棉企纺企规避风险维持低库存。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抽样调查,截至2014年12月被抽样调查企业棉花平均库存使用天数约为25.1天(含到港进口棉数量),同比减少8.4天。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全国棉花工业库存约55.6万吨,同比减少22.9%。
  新棉上市后,纺织企业采购虽有增加,但增幅仍不及预期,自2014年3月初纺织企业棉花库存水平接连8个月下降,降幅41.2%,前期纺织企业补库十分谨慎,补库力度有限。一方面,部分纺织企业认为2014年度棉花整体过剩,未来需要棉花可随时采购,甚至少数企业对未来储备棉出库政策存在疑虑,担心储备棉出库进一步打压棉价;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供给与纺织企业需求不甚匹配,对品级质量要求高的纺织企业在市场上难以找到满意棉花,而要求略低的中小企业近年来数量急剧减少,且这些企业对2014年底的棉价仍不接受。
  周转库存方面,据中国棉花协会棉花统计,截至2014年11月底商品棉周转库存总量为211.9万吨(其中内地库17.8万吨、新疆库194.1万吨),环比增加119.7万吨,同比增加185.1万吨。商品棉周转库存以新疆棉为主,其中新疆棉占97%,进口棉占2%,地产棉占1%。据此推算,全国商品棉周转库存总量约为226.6 万吨。
  二、国内棉花需求&
  中国的棉花消费主要集中在纺织用棉需求上,但随着化学纤维的发展,棉花在棉纺原料中的比例总体上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据统计纺纱用棉比例在59%,布用棉比例在65%。我们作为服装出口大国,对外出口情况直接影响国内的棉花消费。
  据USDA供需报告,预计2014/15年我国棉花消费量805.6万吨,整体平稳。从近年我国下游纺纱和布的情况来看,我国棉花需求仍有提高空间,但幅度相对有限。月全国纱产量3534万吨,同比增长6.4%。过去三年棉布的产量,亿米,亿米,亿米,整体增幅在4%左右。
  但国内外棉花高价差加速外纱替代的问题值得格外关注。在2011年之前,国内棉纱进口与内外棉差价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棉纱进口量从2005年到2010年呈现缓步上升的趋势,从年80万吨左右增加到110万吨左右,五年累计增幅41%。棉纱进口与内外棉价差的相关性从2011年开始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来,随着内外棉价差从近~9000的反向低位,一路回升到临时收储政策开始后2012年6月的5000元/吨左右,棉纱进口量也从月度5.5万吨的低位增长到10余万吨。此后随着内外棉价差进入4500左右的高位区间,棉纱进口达到月度18万吨左右的高位,并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2014年5月后,政府明确新年度采用目标价补贴政策替代临时收储政策,内外棉价差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缩小预期,现实也验证了这一趋势,棉纱进口在5~8月回到了15万吨左右的区间,2014年后期略有反弹,预计年进口量仍能达到约200万吨。棉纱进口从2010年到2014年实现了累计80%的增长。
  三、棉花政策之变&
  新疆试点棉花直补政策,内地棉花定额补贴。2014年国家棉花政策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最为重要的就是新疆试点棉花直补政策。而所谓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是指在棉花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能够保障获得一定收益的目标价格,当采价期内平均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对棉花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发放补贴。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9800元,以后棉花目标价格每年确定一次。
  新疆试点棉花直补政策对市场各主体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棉花种植、加工、流通、纺织各环节看,棉花种植者市场风险很小,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价格风险主要传导到加工及以后的各环节。
  对于加工和流通企业,市场环境将发生重大改变。企业需要应对价格起伏不定的棉花市场的考验,需要重新建立市场购销关系,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无疑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风险管理愈加重要。但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批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对于下游棉纺织企业,新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整个产业发展。但是对于棉纺企业来说,不是说棉花价格下跌就是天大的好消息。棉纺企业更多关心的是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棉花价格的价差是否还会拉大,如果仍然出现很大价差的话,对于棉纺企业来说,在国际竞争上还是处于不利的位置。只有当国际国内棉花价格接近于合理水平时,中国的棉纺才是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候。就政策本身而言,利于缩小中外棉花价差。
  内地补贴方面,日国家有关部门召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对内地相关省份落实补贴工作提出要求。内地补贴范围为山东、湖北、湖南、河北、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和甘肃9省,2014年度补贴标准为2000元/吨,以后年度的补贴标准以新疆补贴额的60%为依据,上限不超过2000元/吨。中央财政给主产棉省的补贴依据为国家统计局确定的棉花产量;补贴方式由各省自主决定,可选择按面积或按产量补贴。但是由于内地政策出台较晚,不少棉农已将手中籽棉销售,如按产量补贴,将出现产量和销售量核实不清等问题。因此笔者倾向于内地9省统一按面积补贴的可能性更大。
  取消临储政策,抛储和配额将成为国家调控棉市的重要手段。回顾这三年的棉花临储政策,早期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但后期弊端显现。2011年度棉花,政府以每吨19800元的价格收储了313万吨,让中国棉花当年库存超过600万吨,库存量和消费量比达到67%,远远超过了过去30年平均52%的水平。2012年度棉花,政府决定再次启动棉花临时收储,并把每吨棉花的收储价提高到20400元,这个价位高出国际棉花A指数80%,结果当年政府买下了占当年国内总产量的90%的棉花,收储650万吨,并将棉花库存增加到900万吨以上,达到全年用量的115%。2013年度棉花,纺织业、专家均呼吁政府关注过量收储棉花问题,但收储政策竟然还得以继续,2013年再收储630万吨,造成2013年底中国棉花库存量超过1150万吨。
  收储带来结果是国内外棉价价差越来越大,用棉企业用着世界上最贵的棉花,棉农的种植效益没有提到相应的提高,价格的持续扭曲,最终这项政策寿寝正终,棉价重新回归市场化。国家有大量棉花库存,抛储将成为国家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可以预期,在国内棉花价格弱势的情况下,国家或不会抛储打压市场。但庞大的库存将始终给棉市价格持续的压力,使得棉价难有有力的上涨出现。
  第四部分:2015 年走势展望&
  展望未来,2014/15年全国棉花供给充裕、需求稳定,库存高企,棉花价格整体将偏弱运行。在棉花价格调整至成本价附近后,或以此为支撑震荡为主,预计15年难有趋势性大行情。
  短期来看,棉价受成本支撑,采购需求或推动棉价弱势反弹。随着国内新棉收购工作进入后期,新棉成本价格基本确定,部分企业采购积极性有所提升。随着元旦、春节等假期临近,部分企业会增加原料库存以备生产,至14年12月全国纺企库存整体维持低位,有补库需求。此外,89.4万吨1%关税棉花进口配额已开始申领下发,预计12月末至春节前,国内纺织企业或将出现短暂补库高峰。
  进口棉方面中长期来看,国内棉花供求结构性矛盾将在较长一段时间持续存在,若滑准税配额限制力度较大,国内高等级棉花价格或将迅速上升,40%全额关税进口棉花的企业也将增多。
  期货市场,预计棉花期货2015年以为核心运行区间,难出现趋势性大行情。操作上以宽幅震荡行情对待,区间下沿附近低吸,区间上沿附近沽空。
  重点关注及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环境;
  (2)纺织企业需求变动;
  (3)棉花政策变对2015 年植棉面积影响。
本网申明: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转载本网站的信息,务请注明来源。本网转载的其他媒体信息,旨在信息共享、服务"三农",
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rowCount++;
主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序号:蜀ICP备号抱歉,您指定要查看的文章不存在或正在审核小村棉农为何不愿再种棉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本报记者李明赵洪杰本报通讯员刘玲玲李伟伟黄河三角洲是全国第二大产棉区,也是我省最大的产棉区。近日,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棉农产生了放弃植棉的想法,甚至出现耕地撂荒现象。去年,棉花价格延续了上年度的下滑态势,继续走低,棉农植棉积极性受影响。棉花种植出路在哪里?村里500多亩地撂荒了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兴无村是传统种棉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每到清明节后,村里1600多亩耕地基本都会种上棉花,十几年来不曾有变。然而,近两年棉花种植面积越来越少。今年,村里有500多亩地竟然撂荒了。兴无村村主任魏向明说,这500多亩地盐碱化程度相对较高,水利条件也不算好,历年来只能种植棉花,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不适宜在此生长。只要种棉花还有赚头,老百姓“不会惜这膀子力气”,但现在种上不赚钱,反而可能赔钱了。顾学是江苏连云港市人,从1999年开始在外包地种地,以种棉花为主。去年,老顾和另外两个老乡来到了黄河口镇,以300元/亩的价格合伙承包了90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棉花。由于去年连续降雨,棉花坐桃少,亩产只有190斤。棉花开秤的价格则让他们的心跌落到谷底。开秤时,最高只有2.7元,开始没怎么舍得卖,最终棉花卖完平均价格只有2.2元每斤,算下来,每亩地毛收入才400多元。一亩棉花从种到收,成本是多少?顾学算了一笔账:种子40元,化肥200元,农药100元,采摘雇工1元/斤(190元),农膜20元,平时管理雇工150元左右,不带包地钱,每亩成本就需要700元。年底,卖完棉花,3人从老家带来48万元现金,一分都没剩下。棉田改种效果不理想来自黄河口镇全镇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明显,平均每年减少1万亩。黄河口镇副镇长杨武汉说,就前期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棉花面积能到7万亩就不错了。这也是全省棉花种植的缩影。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说,黄河三角洲棉花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下降,去年还有300万亩,今年恐怕只能维持在200万亩左右。他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一是天气,这几年当地的天气基本都是先旱后涝,对棉花生长非常不利,造成棉花减产甚至绝产。二是现在国家仍有1600万吨收储棉库容,大概到2019年才能消化完。今年,兴无村目前只有两户江苏人分别包下了65亩和61亩准备种棉花,其他棉田纷纷改种了西瓜、春玉米等。棉农改种其它作物,董合忠观察多数情况更糟。比如说,小麦不能压碱,第二年就会大幅减产,有的种玉米出现绝产。“这是最低谷了,希望棉农尽量不要放弃。”省农业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引导棉农正确看待当前棉花价格的下滑。通知说到,不理性的“追高逐低”者往往吃亏,棉花是盐碱地上的优势作物,应将适宜种植棉花的盐碱地、旱薄地、涝洼地种上棉花。发展机采棉还需迈几重关黄河三角洲土地多为退海之地,土地盐碱化比较严重,很多土地只适宜种植棉花。推广采棉机,节省人工采棉成本,提高种棉收益,这几年呼声甚高。利津县的机采棉种植基地进展较为顺利。春喜、汇邦等农机合作社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机采棉试验示范基地。去年,利津县发展机采棉种植1.5万亩,新购进凯斯4行采棉机1台,全县采棉机数量达到3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拥有采棉机最多的县。但是,机采棉也有弊端。手工采棉一年可采三四次,机械只能一次,为保证产量,植棉密度从3000株提升到6000株,同时带来了棉株“向天窜”的问题。机械采棉还会造成棉花品质下降,长度和强度都比不上人工采的。黄河口镇连续3年在20多亩试验田里试种机采棉,当地去新疆学习了机采棉技术,准备回来试验推广,然而黄三角地区夏季闷热多雨,“拿来主义”的技术不成功,今年没有再去尝试。发展机采棉,我省科研人员只能立足自身特点,需要品种、植保、病虫害防治等专家协同攻关。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棉花还会涨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