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资本公积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定义是什么?希望相关专业的学习者、研究者或工作者来解答。
按投票排序
資本主義是一種主義。主義是一套主張。資本主義主張用錢量度一切價值。這主張的目的或作用在減少花在量度上的交易成本,促進貿易。錢出現的前提是市場。市場是價高者得的資源分配規則。市場出現的前提是私產制,因為資本主義者目前仍對不是自己的東西有最終處置權這概念不太理解,不明白當每個人都有這個權時,到底是誰有這個權。私產制將資產的排他使用權,收入權及這兩權的轉手權按自然人或法人界定,這三權統稱私產權。每份私產權都能找到一個自然人或法人作為物主,就算清楚的私產制。資產是能產生收入的物品。能否產生收入及收入有多少因人而異,但各人的看法會反映在討價還價中,多輪交易或討價還價會形成市價。市價是量度了的資產的價值,稱為資本,是市場中人對一個人私產價值多少的判斷。收入是主觀的,有部分難以被錢直接量度。資本主義者是很想將這部分也用錢直接量度的,例如人命,友誼,愛情等等。物品是任何有勝於無多勝於少的東西。界定私產,建立市場,使用錢量度價值這三件事都有成本。當這些成本比不量度價值的成本高時,就不再量下去,就可能有部分價值不在市場內得到量度。成本的對比是可能因其他因素改變而改變的。這意味著資本主義與其他任何主義一樣,在實踐中是有邊界的;一味追求量度一切價值可能是不經濟的,不值得的。
理论上就不献丑了,咱就说一个身边的例子吧:淘宝原来有个功能叫“同店购”,你可以在这个功能下面搜索两件或者更多的商品,搜索结果就会显示同时拥有这些商品的店铺。这样你就可以在同一家店铺购买所有商品,并且一起邮寄过来,保证可以同时到达。这一功能不仅仅是节省了买家付出的邮费,而且大幅节省了邮政资源和买家的挑选时间。想象淘宝每天的交易量,你就知道这一功能的意义有多巨大。然而淘宝却把这个功能取消了。经了解,这一功能并非淘宝原创,而是来自淘宝以外的网站,淘宝得知有这样一种功能以后,就推出了自己的同店购,而当其他同店购被淘宝版击垮以后,淘宝又悄悄的把同店购功能取消了。资本主义嘴上说的是自由市场,手上做的却是自由市场的反面——垄断。
压力比较大的受邀回答一下。“资本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 思想上的信仰,相信某些东西或某些使用方式是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于是对这个东西开始上心,这就是相信“资本”,相信“资本的力量”。有了这个“资本主义”的信仰,才开始以“资本”为出发点,去考量设计诸多规则,随着scale不断扩大,直至“社会制度”层面。神马“契约精神”,“公司法”都是为了保护各种形式的资本,他们是会下蛋的母鸡。听起来有点无厘头,但关于哪些东西算是“资本”,人类思考了上千年。。。1。人们开始并不接受 “利息”这东西。这说明 曾经对货币的资本力量都不能达成共识。那何谈金融?何谈 分摊风险的 股份有限公司?何谈 发现新大陆?翻开《价值起源》就会发现,在人类早期岁月里,就连亚里士多德这样的高智商人物都对于“钱生利息”无法理解,并进行猛烈抨击(他认为钱只是 交换介质,只有从自然物中产出价值才是 不邪恶的)2。记账是个技术活。现在通用的 “现金流”,“利润表”,“资产负债表” 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这说明 “如何用数字去衡量跨时空的价值” 这件事 前人们也琢磨了很久。如果没有公认的方法,就没有 通用的商业语言。我觉得没这个,人的贪欲都摆不平,“工业化”----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大爆发 也没办法造福人类吧。。。如果去看 黄仁宇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发现 14世纪的威尼斯商业之繁荣,对于 复式记账法的精心改进,全民参与商业之浓厚,简直叹为观止。开个玩笑:用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话来说,关于财富这件事,正确的“数据结构” 和 “算法” 是 在 威尼斯人手里 大踏步前进的。3。“知识产权”,一个令中国人心痛的词。无形的东西有没有价值?如何评估价值?这个弯弯到现在很多中国人的脑袋里还是没摆平,伤了多少聪明人,知乎同学都懂的。总而言之,“资本主义”是一种信仰,是相信“资本的力量”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更有价值。正因为有这个信仰,人们才不断丰富“资本”这个概念的内涵,不断探索利用“资本”的更好方式。后话:金融危机以后,西方世界对“资本主义”的整个价值伦理和社会制度开始 前所未有的重新思考。我们以前书本上学的很多理论和模型,甚至正在被他们自己怀疑和否定。但我觉得西方主流思想界对“资本主义”的基本信仰依然存在。所以,那个世界会好的。
笑话N则帮助你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1. 小女孩问她爹:家里为啥这么冷啊?
他爹说:咱家没有煤了啊。
小女孩又问:为啥没有煤?
他爹答道:我失业了啊。
小女孩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又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你失业了?
他爹回答道:因为煤太多了啊……2. 老板对员工说:年轻人!你在公司里上升的很快。两年前,你从办公员干起,几个月之内,你就成了会计;然后又当了销售员,助理经理,经理。你现在是这个公司的第二把手了!你有什么感想要说吗?
员工答道:多谢爹~3.问题:装电灯泡需要多少个资本家?
答:一个都不需要4.资本主义好比一辆大飞机;飞行员告诉乘客们有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坏消息。好消息就是飞机现在运转良好,坏消息就是飞机不知道在往哪儿飞。5.
学生问校长:老师在哪里?
校长回答:全市都闹失业。
学生又问:我的教材呢?
校长:州政府开支紧缩了。
学生:我的助学贷款?
校长:联邦预算也削减了。
愤怒的学生最后问道:那我怎么接受教育啊???
校长也烦了,说道:这就是你的教育!6. 一个资本家和他的朋友穿过资本家的工厂。
朋友问道:你刚才跟那人说啥呢?
我叫他干活快点,资本家答。
你付他多少钱?朋友问。
资本家:一天15块。
朋友问:那你哪里来的钱付他?
资本家:我卖货得来的
朋友问:谁造的货?
资本家:他(工人)造的。
朋友问:他一天造多少钱的货?
资本家:50块钱的。
朋友总结道:那么,不是你付他钱,而是反过来他付你一天35块钱让你叫他快点干?
“嗯…”,资本家马上说:机器可是我的啊!
那你怎么搞到机器的?朋友问。
资本家答:我卖货的钱买的。
朋友继续问:那是谁生产的货物?
这一回资本家对着他朋友(以及媒体和学校)叫道:闭嘴!搞不好他就听到了。7.
一群工人进了老板的办公室,宣称他们已经接管了厂子。
老板说:你没有权这样做,厂子是我的。
一个工人问道:那你是怎么拥有这个厂的?
老板说:我老爹留给我的。
工人继续问道:他是怎么得到这个厂的?
老板说,那是从他的爹那继承的。
工人继续:那他爹呢?
老板说:还是从他爹的爹那里拿来的。
工人不依不饶:他爹的爹呢?
饱含着家族荣誉感,老板叫道:他是战斗得来的!
工人们都笑了,齐声说道:是啊,我们这次也一样。
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资本主义萌芽是纠缠中国历史研究很多年的梦魇与笑柄之一,由于马克思曾断言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在中国古代社会里这种关系并不罕见,导致在思想被禁锢的年代里,许多学者困惑一生:既然资本主义的萌芽从明清到战国都能被发现,那么为什么它却始终不生根发芽呢?后来的学者因为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里,是以头脑较少被拘束,有些人暗暗质疑,如果理论与事实不相符合,那么肯定是理论错了,而不是事实错了,真正严谨的学人应当引进、创造新的范式,而不是坚守缺乏解释力的范式。这样的看法逐渐在学者群体中获得共鸣,随着时间推移,从民科变成官科。中国史学界虽然较少明言,内部却达成默契,日渐减少老范式的使用频率,除非要搪塞老大哥,骗取研究经费。只有在不关注学界动向的外围,还有野生小精灵使用学界早已暗中放弃的术语。但是人们虽然在质疑旧范式上达成共识,应该选择哪种范式取代却各执一词。而本文要介绍阿姨学对此的看法,需要声明的是,它并非是阿姨学的独创,早在阿姨以前就有人提过类似的看法,但因为其在阿姨学中呈基础作用,我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解释。在阿姨学看来,资本主义是一种法权体系,脱胎于封建主义,市民社会、市场机制与立宪政制三位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隶属于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可以而且只能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寻到起源。为什么将资本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法权体系,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资本主义与其前身封建主义同地球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国度与社会最大的分界点,不如此就不能解释它俩的特殊性。传统的认知里有许多人倾向于仅将资本主义视作一种生产贸易发达的商品经济,在这种认知里资本主义等于繁荣昌盛的经济活动,里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马克思·韦伯,他在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最后部分做出判断,在西方资本主义以前,世界上存在许多资本主义,西方资本主义与其差别在于更加理性化、世俗化。但这种解释并不具备多少说服力,我们很难相信中国古代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回事,同时也很难说服自己中国古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除非我们玩弄文字游戏,将资本主义的外延无限扩大,但这只会产生不必要的混乱。更何况,如果商品经济活动发达就等同于资本主义,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被公认是资本主义起源地的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荷兰或英格兰的当地城镇,其人口与经济总量远远不如江南地区同时期的扬州或者苏州等地,抑或南粤的广州,但是很少有人会将当时的后者视为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前后两者的社会形态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如果我们将资本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法权体系,那么就足以解释西欧与人类其他地区的差异了。这种体系的关键词是司法与权利,权利的内容前后有较大的变化,但始终是具体的,并受司法保护,不能被随意侵犯。这两者是资本主义中司空见惯,在人类其他社会却是非常罕见的概念。它同时也是封建主义的关键词,但资本主义司法与权利的主体是市民,封建主义的主体却是贵族,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别,其余高度相似,只在细节上有所差异。如果我们为了方便理解,对历史进行图景式概括,那么大致是从部落积习演变成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演变成资本主义。这些演变并非是刻意设计的,而是源于路径依赖而不得不如此。中世纪的封建社会由日耳曼蛮族大小部落们涌入日渐空虚的罗马帝国,并就地定居而来,新王国的国王、贵族、自由人三大阶级直接从蛮族部落的酋长、长老、勇士三大阶层演变而来。由于行政简陋,三大阶级没有彻底战胜其他阶级的力量,不得不彼此妥协,互相尊重部落时代旧风俗演化而来的传统,比如国王必须在人民欢呼中才能继位,某自由民祖上传下来的土地或武装不能被国王贵族随意侵夺。这些传统与风俗极其简陋,其原型与今日黑非洲原始部族内部习俗并没有太大差别。在10世纪以后,随着克吕尼革命与罗马法的再发现,原本统治日耳曼人的习惯法受到成文法的刺激与竞争,传统变成具象化的权利,这些权利不仅指动产与不动产的权利,同时还包括政治上的权利,比如司法权与统治权,两者在当时是一体的。需要注意的是,现代人用大量的人身权利等词汇来解释罗马法,但是罗马法本身是没有清晰的权利概念的,后世指代权利的拉丁语ius在当时同时混杂着其他的词义,可以说,在罗马帝国时代,也并不存在非常清晰的权利或者说主观权利的理论,是在中世纪的法学大发展里,才从罗马法里孕育出中世纪与近代的权利理论。如果说近代权利最重要的概念是财产权的话,那么中世纪最重要的权利概念是政治权,或者,我们也可以像奥地利学派一样,将一切权利都理解为财产权的一种,各种从传统风俗演变而来的权利都是从久远的早已记忆模糊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佃户对地主土地的优先出租权、领主参与三级会议的议政权与国王的领土、贵族的采邑、自由民的土地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后者是有形体,前者是无形的。或者说,对于中世纪的人来说,权利就是各种特权,每个人按照自己不同的地位拥有数量不等的特权,但在受到法律保护这一点上是共同的。然而中世纪与中国西周、日本战国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按照附庸对领主的效忠构成一个金字塔的社会,同时也是网状的,附庸可能同时效忠好几个领主,并且可能与其他同等级的人共同拥有一个臣仆,底层平民可能有附庸,最高的国王可能也有部分继承到的土地是其他国家的低级领主赐予而不得不宣誓效忠。”没有不存在领主的土地”这一法律虚拟,与多层次效忠(某人的祖上可能同时对不同的领主宣誓效忠,以求获得领主赐予的土地)一起在八、九世纪开始扩散,在十一世纪完成,此后欧洲各地区极其迫切能有手段进行确定,领主之间谁享有某某附庸的第一效忠特权,某某获得地产以后又是否应当效忠这块土地原来的领主,当时的权利关系是非常混乱非常不清晰的,于是司法、决斗和战争成为人们的日常。这三者在当时人们心中本来是一回事,但是司法后来越来越重要,因为成本相对较低。这是为什么司法在欧洲特别重要的原因之一,社会中分化出专门的法学家阶级。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本身在欧洲已经出现,因为11世纪以来商业的繁荣,北意大利和德国北部两大地区出现大量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市民阶级力量日渐壮大,与领主不断进行斗争从而获得自治特权,在城市内部完全按照商人的法律进行自我治理。这样商业城市内部极其繁华,与其他地区的落后穷困相比判然有别。这些商业城市如果说与日后的近代资本主义城镇有何不同,可能在于其内部商业的自由度与今天的资本主义城市相比并不高,按照当时的习惯,城市内部的各个行业的工匠组成各自的行会,这些行会再在行会内部各自竞选议员,组成治理城市的市镇议会。行会性质是垄断的,比如说面包业,除非行会各成员集体同意,否则不允许出现新的面包作坊和控制作坊的面包师傅,这对外地逼极为不利。想入这行的人必须先成为学徒,在行会师傅们家里劳作很长时间,得到大家认可后才能出师自己经营面包坊。所以马克思才会认为,打破行会垄断,自由雇佣工人的雇佣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当时,这确实是革命性的事件。需要注意,自治市镇与股份公司的词源往往是一样的,弗吉尼亚殖民地与东印度公司是老虎与猫咪的亲缘关系。一个自治市镇,完全可以被理解为垄断某某地区统治与开发权的股份公司,他们都会收到领主颁发的特许状。特许状可能是欧洲的独有产物,一份特许状即意味着你对某某行业或者某某土地有垄断特权,只允许你去开发与经营,同时也意味着你将在这上面享有高度自治,国王/领主不会随意过问干涉,否则就是违宪行为。强调自治是中世纪这种法权体系注重个人的各种特权的后果之一,因为权利或者说特权的性质决定了除非权利本身涉及了其他人,否则在正当的边界内部必须是独断的。对个人自治、地方自治的需要,孕育出了立宪政治。在中世纪早期的习惯法里,没有除了领主事务以外的公共事务,国家大事是领主的事情,与民众无关,因此人君要自食其邑,除了少数特例以外,没有收税的权利。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影响到所有人并且不是传统上由领主自己负责的公共事务,才因为凑钱的需要,出现中世纪的立宪政治三级会议体系。同时,这也伴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张,国王的法律逐渐取代地方上贵族的法律,作为交换,贵族们组成专门的议会来监督国王。(注:阿姨似乎较少提后一点,这其实也很重要,因为早期议会政治的焦点是以武力为支撑,由贵族组成的上议院,以金钱为支撑,市民组成的下议院很晚才出现,并且除了在自治市镇里特别重要以外,在王国议会里长期可有可无,只负责出钱。又,三级会议的原型是日耳曼部族的部落大会和人民大会,但是这些大会在三级会议出现以前很早就消亡了,我们或许只能说因为时代的需要才基于历史记忆重新发明出来这些大会的近似品三级会议。)我在上面之所以说中世纪封建主义的主体是贵族,资本主义的主体是市民。一大依据是中世纪商人的财产远没有贵族的特权受到的保障多,现代资本主义的模板国家英国在中世纪期间其国王多次赖账不还,导致北意大利城邦的多家银行破产,当地发生非常猛烈的金融危机,但是英王也没有受到多么严重的直接影响。然而如果他敢以对外国商人的态度对待本国贵族,那么就要准备迎接内战,英国的内战除了王位继承战,剩下的就是贵族革命。近代资本主义的法律虚拟是”没有不受主权国家控制的土地”,他大大简化了中世纪复杂的统治关系,同时日渐开放市场(严格来说,这是十八世纪亚当斯密以后才出现的事情),并且在法国大革命以后将各种特权普遍化成人人都能享有的权利,市民阶级取代贵族阶级成为议会政治的主流,这些可能是进步,也可能是倒退,然而,确乎是你我今日所见到的现状了。
资本主义就是荷兰诞生的一种唯利是图的生产、生活方式。资本主义哲学:艾茵·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认为一个人生命中的道德目标便是将追求个人的利益。亚当·斯密:借由追求他个人的利益,一个人将能更有效地提升这个社会。我从来没看过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为了“公共利益”而干预贸易的人达成的。
“本书作者詹姆斯·富尔彻(James Fulcher)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能将各类资产转换成资本的制度,它的本质特征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投资。 富尔彻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改变了世界,与此同时,资本主义自身也在发生变革。”
Merriam-Webster 词典中的定义():资本主义是具有如下特征的经济体系: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或企业所有制由私人确定投资决策产品的价格、生产和分配主要取决于自由市场中的竞争
资本主义就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定的资本(资本,从重要性说,权利是最大的资本,从厚度说,资金是最厚重的资本,其他的技术、体力、文化、才智等都是一种资本)之后,想要通过合法的渠道将这部分资本扩大化,这就需要为自身发展争取发展的主动权、争取资源与发展空间,最终建立起一种契约精神。所以,所谓资本主义,就是以契约精神为支柱,民主的实现个人发展的一种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这个词,在人类历史上流行了近二百年。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经济理论问题,也是理论界有着长期争议和十分敏感的基础理论问题。从思想理论上澄清这个问题,是有益于人们正确认识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的。
如何科学地解释“资本主义”,有人认为这是思想理论界的难题。在马克思主义的长期影响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资本主义”曾经被宣传得如洪水猛兽一样:“人剥削人”、“人吃人”。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就是阶级斗争的思想理论。曾几何时,在阶级斗争思想理论的影响下,人们谈“资”色变,至今心有余悸。“十年动乱”中,“资本主义”,更是成了一顶谁也顶不起的大帽子和罪名!什么“走资本主义道路”、“复辟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类的大帽子,一旦扣到了谁的头上,谁就有可能面临着灭顶之灾。谁一旦沾上这个晦气的“资”字,谁就有可能成为“倒霉蛋”,带“资”字的帽子就戴到了头上,面临着永世不得翻身的危险!甚至就连子女也会被冠以“狗崽子”的“尊称”!在阶级斗争思想理论统治意识形态的年代,带“资”字的名词,比比皆是!“资产阶级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作风”、“资产阶级路线”,等等。谁要是着装、生活讲究一些,专业的帽子:“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就在等待着你!此外,还有什么“地、富、反、坏、右”,一直排到“臭老九”。
每个人的一生,都向往优欲的物质生活。但是,在阶级斗争思想理论发展的极端、极“左”年代里,却被认为是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甚至发展到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越穷,越是“无产阶级”;越是“无产阶级”;越是荣耀的程度!曾几何时,就连妇女穿花色裙子、高跟鞋,使用化妆品,男人穿西装,也成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似乎人类社会只有倒退回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还有,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为什么有人认为:“我国改革开放,走的就是资本主义的道路!”那么,我们不妨试问一下: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一、社会分工使人类划分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
我们知道,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社会分工。特别是畜牧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制造的金属货币和专门从事经营的商人以后,就标志着商品经济生产方式已经形成,并逐步缓慢地发展完善。只不过,这种商品生产方式,由于科学技术还极端落后,基本上完全凭手工业生产技术完成。生产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还极其简陋。因此,它还属于小商品经济的范畴。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金属货币已经十分发达。这就标志着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商品交换已经比较发达。只不过由于劳动生产率太低,决定了商品化程度极其低下,可供交换的商品品种和数量太少。自然经济的比重长期占据主要地位。
我们知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和方法有多种,比如,改进劳动对象,提高产品质量;发明先进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从事劳动的熟练程度。等等。但是,从生产力组织社会形式的角度,最基本、最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就是实行社会分工,发展高度协作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在生产力已经相当发达的当代社会中,我们假设生产方式,倒退回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每家每户都各自生产自己家庭所需要的产品,人们的生活会是一种什么样子?
社会历史的发展证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而社会分工,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社会形式。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就在于可以有效地实行社会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劳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经济是经过上万年进化发展,才形成的、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商品生产使人类划分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参阅图一)。
图一:商品价值构成四分简图
图一:商品价值构成四分简图
二、资本是经营工商金融业的本钱和生产力要素
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劳动,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社会形式。我们知道,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的规模越大,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蒸汽机的发明,使得人们选择动力的地理位置、大小和空间有了比较自由的随意性,就为发展近代规模化大工业生产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动力,这就促进了高度社会协作化的大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而要组织大规模的商品生产经营,必须具有巨额的资本集聚在少数人的手中;还要有大批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者,形成劳动力商品市场。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发达国家历史上用暴力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虽然有不光彩的、不道德、血腥的一面。但是,就如同奴隶社会要把俘虏当成食物吃掉,把奴隶看成是会说话的牲畜一样,它只是生产力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的一页。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它加快了由封建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生产方式,向大规模工业化、高度社会协作化、专业化商品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光靠资本的自然积聚。就连马克思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速度,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十五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要求。”(《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8页)。由此可见,资本特别是原始创业资本,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意义。
“资本”是什么?我们拨开阶级斗争思想理论的迷雾,就其本意来说,很简单,它就是经营工商金融业的本钱!引伸义比喻为牟取某种利益的凭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528页)。我们知道,生产力是由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组成。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统称为生产资料。马克思把生产资料的价值形态称为“不变资本”;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形态称为“可变资本”。所以,我们说,资本是生产力要素。党的“15大”、“16大”、“17大”,都提出和重申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就说明,在改革开放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党也是承认资本是生产力要素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有了资本,就等于有了财富。于是,在追求高层次物质生活水平的欲望下,人们就崇拜资本,向往成为资本的所有者。由此,也就有了对资本的崇拜和“资本主义”的说法。根据我们对经济史的研究和分析,所谓的资本主义,从社会的经济基础来说,其实质就是高度社会协作化的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形式!而商品经济制度,是经历了上万年的发展,才成熟起来的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这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内涵!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形成的年代,正处于商品经济自由竞争发展的历史时期。生产关系还没有发展完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雇佣劳动阶层生活极其困苦。政府部门,对于国家调控社会再生产的经济职能,对于商品经济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缺乏清醒的认识,导致了社会分配机制失控,社会不和谐,资本阶层与雇佣劳动阶层之间的矛盾尖锐化。所以,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所产生和存在的一切社会直接矛盾,都集中在分配机制上,都集中在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物质利益关系不和谐的问题上。这样的问题,只要国家和政府部门,逐步认识和驾驭客观的经济发展运动规律,充分发挥调控社会再生产和分配机制的经济职能,是完全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解决的。社会历史的实践让明,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在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和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压力下,逐步总结认识了商品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循环发展运动规律。逐步调整资本与劳动分配的比例,社会生产关系趋向于和谐发展,使得由于分配不公,造成的消费不足,生产过剩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几百年没有再重复发生。我们知道,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就是看其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承认的观点。可是,马克思主义既不得不承认:“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百度文库》,马克思1848年写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第3页),却又否定了商品经济生产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难以自圆其说,自我矛盾,无可辩驳的致命谬误。
三、马克思主义对商品经济认知上的谬误
我们在分析资本主义实质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确定一个立场、出发点和原则,这就是: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确实有着许多科学的内容。但是,社会历史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的改革,特别是“苏东剧变”,使得我们不得不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程度产生了质疑。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我们会发现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空白、漏洞甚至是谬误,难以自圆其说、自我矛盾的内容。马克思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品开始的。因为,商品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细胞,它包含着商品经济生产关系矛盾的一切萌芽,是研究商品经济生产关系的逻辑起点。就商品的社会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就存在着致命的历史、逻辑和源头上的谬误(参阅图二)。
图二:百度词条:《剩余价值》原插图
图二:百度词条:《剩余价值》原插图
在《商品的社会属性》一文中,我提出了社会再生产的三个主体理论(简称“三元主体论”)和商品价值构成的四分公式。从新的商品价值构成公式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商品价值构成公式的对比中,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问题(参阅图三)。
图三:商品价值构成四分详图
图三:商品价值构成四分详图
从上面两图所表达的、两个不同的商品价值构成公式对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商品价值构成三分公式中没有税收,国家这个组织和调控社会再生产的主体缺位。而新的商品价值构成四分公式,把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剩余价值,拆成资本利润和国家税收两部分,增加了国家这个组织和调控社会再生产,参与商品生产和价值分配的主体和国家税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分析,原始社会末期,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地区的界限。为了调解跨地区的经济矛盾国家应运而生。组织和调控社会再生产的经济职能,是国家最基本的职能。马克思主义,把资本主义国家这个组织和调控社会再生产的主体,看成是一个抽象的总资本家,把它与组织具体商品生产经营的资本家混淆成为一个主体,认为它代表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主要就是“资产阶级”(实质就是由于社会分工所形成的资本家阶层)与“无产阶级”(实质就是社会分工所形成的雇佣劳动阶层)之间的你死我活的阶级对立关系。到了列宁时代,又错误地结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也是马、列在国家问题上的自我矛盾的破绽(参阅下面的资本的二元运动公式)。在这个公式中没有税收,显然公式是错误的。但就是这个错误的公式,仍然在大专院校的《政治经济学》课本中使用。那么,这门学科教学难的问题,也就见怪不怪了。
上式为错误的资本的二元运动公式
上式为错误的资本的二元运动公式
在对商品经济体制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不论是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家,社会再生产体系都是由三个主体构成的,即:国家、企业(资本所有者或生产组织者)和劳动者。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体系中,国家的经济职能,是组织和调控社会再生产。同时,由于跨地区之间利益关系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国家又兼有了政治和军事的职能,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以民族和地域为特征所形成的政治集团。到了现代,由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的往来和发展,以及国家和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利益关系调节的需要,“二战”末期,又产生了联合国的国际组织。社会历史发展到了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的经济相互交溶,互相协作,资源配置日益全球化,国际组织调整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作用缓慢增大。为了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增大地区参与国际事务的实力,九十年代初期,欧洲联盟也在筹备了几年之后宣告成立(参阅下面的资本的三元运动公式)。
上式为正确的资本的三元运动公式
上式为正确的资本的三元运动公式
实际上,国家与资本所有者(实际表现为企业)之间;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国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此少彼多;又相互合作,互相依存,利益与共。因为三个主体的利益,是相互紧密结合在商品价值中的。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三个主体的利益都不存在。但是,国家在三个主体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制性地对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进行征税,协调三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便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为什么资本主义并没有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走向衰败和灭亡,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家对生产关系调控的结局。
四、对资本主义认知上的谬误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马克思主义出于对雇佣劳动阶层的同情,把三个社会再生产主体之间的关系,描述成单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掩盖了国家对社会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调控作用。把资本所有者阶层与雇佣劳动阶层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描述成是绝对的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关系。商品生产的增加值本来是分解为员工工资、资本利润和国家税收三个部分的,分别归属三个主体所有。剩余价值学说却是全凭主观臆想地认定,除了雇佣工人的工资以外,其余的都被资本家攫为已有。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致命要害是把商品经济描述成资本主义的否定。由于思想理论体系缺乏严慎科学的根据和逻辑,严重违背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最终导致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出现了重大的挫折和曲折。
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经过社会历史实践的证明是行不通的。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思想理论严重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本身就是经营工商业的本钱,是生产力要素,商品经济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可是,马克思主义却牵强附会地给它涂上了阶级的色彩。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就得称为“资本”;社会主义条件下,就得称为“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称为“剩余价值”;社会主义条件下,就非得称为“剩余产品价值”。顾名思义,剩余产品的货币表现不还是“剩余价值”吗?这仅从文字游戏上,从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上都是说不过去的。我们说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商品经济,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能无可非议: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这就足以证明,马克思所分析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商品生产关系,马克思所指的资本主义就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商品经济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商品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基础而论,就是商品经济制度。依此类推,发达国家就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就是商品经济发达国家。
从经济基础来说,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社会形式。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认知上的失误,影响是极其深远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导致了对商品经济的否定。以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不敢大张旗鼓地发展商品经济。阶级斗争的思想理论,更是导致了社会意识的混乱。我国“十年动乱”期间,甚至达到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国家陷入了越搞社会主义就越穷,越穷就越“社会主义”的怪圈。传统思想理论上的失误,导致了中国被迫进行改革,“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国家成批地跨台,人类历史的大倒退。至今,由于我国不能及时地解决社会的分配不公,科学发展的问题。加上思想理论的复杂性,错误的思想理论不能及时地彻底否定批判。为数众多的人,思想意识还是停滞在传统思想理论观念状态,特别是难以走出阶级斗争思想理论的怪圈。
五、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直接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对物质资料的需求与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由这个基本矛盾所决定,人类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发展生产力,促进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了必须进行社会分工,进行专业化的协作生产。这就使人类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阶级斗争的思想理论,把由于社会分工所形成的社会群体和阶层称之为“阶级”,使他们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意识形态上对立起来,甚至发展成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暴力对抗和暴力革命(参阅图四:商品价值构成三分新图)。
图四:商品价值构成三分新图
图四:商品价值构成三分新图
人类对物质资料的需求与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有限的。在这个前提下,社会各个阶层、群体之间的分配机制和比例关系,就成为社会的直接矛盾。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必然导致社会生产关系不和谐,社会动荡不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在社会基本矛盾长期存在的条件下,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所在。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必须紧紧抓住社会分配机制这个主要矛盾,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确保社会生产关系和谐,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的经济职能是组织和调控社会再生产,社会直接矛盾的尖锐化,不是所谓“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而是执政者调控不力的结果。
物质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当前,由于我国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比较尖锐,这就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实事求是地澄清思想理论问题,我们才能头脑清醒地阔步前进。有人认为,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实质问题,是理论界的难题。我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在否定阶级斗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终于得出了这个惊人的结论: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们的一些学者、党刊党报记者,到商品经济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几乎成了发达国家的代名词)进行访问,才大开眼界。据《共产党员》披露的信息:原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并不是阶级斗争思想理论宣传的那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美国的穷人穷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几乎家家都有百平以上带车库的住房,家用电气应有尽有,甚至有的家庭有两台小汽车。联邦政府每年拨出7,000亿美元,给穷人发放食品卷。美国人的食、住、教育、医疗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对于无房户,政府主动承担70%的房租,帮助联系租房。等等。难怪我国每年有四分之三的出国留学人员一去不归。难怪那么多的领导干部、贪官污吏,外加有识之士,都把子女送到了发达国家!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证明,我们必须实事求是,面对现实,客观地面对世界,澄清资本主义的内涵,为资本主义正名。“资本”和“资本主义”都将不再是贬义词。资本是生产力要素,是经营工商金融业的本钱。从社会的经济基础来说,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公积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