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泡沫是什么意思?

美刊评中国股市猛涨:提醒人们真正的泡沫什么样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袁志丽)
精彩图片推荐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泡沫经济指的是什么?
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
“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 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日本房地产发展在世界各地中有其特殊性。日本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加上经济高度发达,房地产开发从战后一
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
“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 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日本房地产发展在世界各地中有其特殊性。日本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加上经济高度发达,房地产开发从战后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伴随经济和房地产开发,土地价格尤其是主要城市的土地价格不断上涨,高度垄断集中,1985年东京大阪的土地价格比战后初期猛涨了10000倍。但是如果以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无可避免的,那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即使是1985年泡沫已经相当严重,如果没有后来5年时间中执行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泡沫破裂还是可以避免的。1985年日元升值以及对升值错误的估计和预期,将日本直接推入泡沫破裂前的“最后疯狂”。在5年短暂的“辉煌和灿烂”之后,日本经济和房地产陷入了已经长达14年的萧条和低迷。由此可见,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房地产泡沫以及破裂,都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日本主要的错误政策是:
    第一,利率太低,资金泛滥,引导失误监管失控。  
    第二,盲目扩大信贷,滥用杠杆作用。  
    第三,投资投机成风,股市楼市连动,管理监督形同虚设。
    泡沫破裂后许多日本居民成为千万“负翁”,家庭资产大幅度缩水,长期背上严重的财务负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严重影响正常消费。日本银行及非银行机构的不良债务高达100万亿日元,最后成为坏账的达到几十万亿日元。倒闭和被收购的银行和房地产公司不计其数,大量建筑成为“烂尾楼”。建筑业饱受重创,1994年合同金额不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国民经济陷入长达十年的负增长和零增长。日本的沉痛教训应该在中国房地产发展进程中引以为戒。
防止经济“拉美化”要从源头找起,当年导致拉美出现经济危机的房地产泡沫与今日中国的地产市场及宏观经济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2004年下半年以来,“拉美化”一词被频频提及,但拉美经济沦为外国资本的附庸是否中国经济的现时之忧值得商榷。因为沦为外国资本的附庸只是“拉美化”的冰山一角,而沉隐在水面之下的,导致拉美危机的“原罪”才应该是我们对拉美化进行思辨的理性命题。
  地产泡沫成危机之源
  根据IMF对过去30年—40年中21个工业化国家的住房市场及股市热潮和衰落情况的研究显示,住房市场价格泡沫破灭造成的损害比股市泡沫要大出一倍。因为房地产业泡沫的破灭对消费的增长形成很大阻碍,而且,由于房地产行业强度倚赖银行的资金因素,银行系统将面临资金链崩断的危险,严重者将引发金融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吴国平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使拉美经济陷入危机恰恰也是拉美20世纪7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这是他在做《拉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面临的挑战》这一课题时得出的判断。
  据吴国平介绍,在判断拉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确切时间时,巴西建筑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0%,阿根廷占80%,拉美地区的平均值在65%左右,如此高的比例表明泡沫已经存在。
  有几个客观条件促使拉美房地产泡沫形成。
  首先是国内外利率很低,而国际上正好是第一次石油危机。产油国坐拥大笔资金无处可投,这使得借钱非常容易,大大刺激了投资房地产的热情。
  其次,拉美正好是人均GDP1000美元的前夕,经济增长迅速,置房成为人们生活好转的首要选择,国内房地产需求看涨。
  同时,房地产业发展的“波及效应”强烈。国际上对发展房地产业有如下的统计和记录表明,房地产值增加1个单位,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加l.5-2个单位。拉美各国政府为解决就业问题,也把房地产看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自然不会加以禁止。
  于是,在多方的合力之下,拉美房地产泡沫越做越大。
  危机爆发后,由于房地产投资巨大,遭受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同时,由于拉美经济过于倚重房地产,这次危机正好戳中了拉美经济的死穴。所以,当墨西哥首先宣布延缓还债后,即刻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拉美经济陷入危机。
  房地产泡沫之说纠缠了多方的利益,聚合着各种声音,已经衍生成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国民情绪。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个体理性与集团利益的较量中,如果权势为判断披上皇帝新装,那么最后蒙蔽和伤害的只能是广大民众的利益及整个国家的发展。
  拉美噩梦开始于地产泡沫爆破之时,相同“题材”的剧本正在中国酝酿。
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总体状况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很让人满意,但是实际上其本质是空洞的,没有做成实质性的东西,就像泡沫,外表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其易碎,而且是转瞬就消失,泡沫经济是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繁华和奢侈的,时间一长,其必然会倒塌。
就比如,我国去年的GDP增长了将近5%,这个数字远远比美国、日本等大国的2%、3%要让人&赏心悦目&得多,可谓在世人面前也算充分展示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效,但是其只是表面的,揭开这层面纱,我们看到,我国经济表面繁华的背后去存在着众多隐患,我国的资源,能源由于过度开采导致严重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这种经济繁荣将不会长久存在,它也会转瞬即逝。
不知道我的这种理解对不对,以上仅属个人意见,(有一半还是本人今天刚从课上听老师讲的)如您要了解更准确的,我建议您查阅一下有关资料。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就是有财有势的男人在家说什么女人都必须要听,男人在家想女人做什么女人都必须要做,即对于有财有势的男人来说女人必须听之任之,这就是大男子主义,无财无势的男人你可以...
大家还关注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09-03-03 & 发布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概述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
 泡沫(Bubble)一词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政府的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潮,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其他早期的泡沫现象还有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的“约翰.劳事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是以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
 现实资本(Actual Capital)就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
 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并进行和其相对应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货币形态流量。因此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此外,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了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同时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产生。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编辑本段]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编辑本段]泡沫经济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逞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政府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日本从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土地投资的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日本人将这种趋势绝对化了,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从银行取得更多的贷款,然后再去寻求新的投机机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80年代后半期,由于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的筹资成本趋于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把房地产作为寻求高回报率的途径,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为基期,到1991年3月,银行业的贷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对房地产贷款的增加量却高达150.6%。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3月 17.1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万亿日元,同期的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进入90年代,“土地神话”同泡沫经济一起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便成了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 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而且,政府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
 日本土地泡沫发生后,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城市土地再开发热潮,土地价格随之猛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经济圈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6%,1990年则更比1980年上升了525.9%。这期间,日本全国平均土地价格也上涨了1倍以上。日本约有一半的人拥有土地,约20%的人拥有土地继承权。因而,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大多数日本人感到自己的财产在这几年内增值了1-2倍。这一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不到6%,而金融资产价格、不动产价格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虚假上涨,使经济逞现出虚假繁荣景象。日,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官员还在内阁例会上津津乐道日本经济处于景气状态之中,几天之后经济形势就急转直下,企业破产事件大量增加。来自百度百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市场机制会对经济泡沫起到制衡作用,无论泡沫增长速度快慢,最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总会出现一个均衡点,但是市场机制对泡沫经济则完全无能为力,因为在泡沫经济中完全不存在均衡点. 关键是泡沫经济是指整个社会经济中的虚拟成分太大, 经济泡沫是指具体经济中虚拟成分,也指在局部经济中存在虚拟成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市场机制会对经济泡沫起到制衡作用,无论泡沫增长速度快慢,最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总会出现一个均衡点,但是市场机制对泡沫经济则完全无能为力,因为在泡沫经济中完全不存在均衡点. 关键是泡沫经济是指整个社会经济中的虚拟成分太大, 经济泡沫是指具体经济中虚拟成分,也指在局部经济中存在虚拟成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指的是资产(股票、房地产)价格超常规上涨为基本特征的虚假繁荣,其直接原因是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普遍的投机狂热。 “泡沫经济”从表面上看与一般的经济高涨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有本质区别。经济高涨是以正常的需求和投资为基础的,并且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但“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和投机行为带动起来的,繁荣往往是昙花一现。经济高涨不仅存在资产价格的上涨,国民收入也同时增长。但在“泡沫经济”中,资产价格迅速膨胀,但国民收入增长较慢,两方面形成巨大的反差。经济高涨时期的交易活动特别活跃,同时生产也很活跃,因而伴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在“泡沫经济”中交易活跃,但生产停滞,尤其是长期投资部门不景气,实体经济发展不快。所以“泡沫经济”是“吹”起来的,实际上并无多大经济实绩。 “泡沫经济”会导致不健康的国民心理,大大有害于经济发展。
 0  醉心于雪   12:59:56 58.22.10.* 举报 泡沫经济概述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   泡沫(Bubble)一词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政府的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潮,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其他早期的泡沫现象还有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的“约翰.劳事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是以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   现实资本(Actual Capital)就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   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并进行和其相对应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货币形态流量。因此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此外,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了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同时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产生。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逞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政府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日本从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土地投资的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日本人将这种趋势绝对化了,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从银行取得更多的贷款,然后再去寻求新的投机机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80年代后半期,由于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的筹资成本趋于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把房地产作为寻求高回报率的途径,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为基期,到1991年3月,银行业的贷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对房地产贷款的增加量却高达150.6%。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3月 17.1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万亿日元,同期的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进入90年代,“土地神话”同泡沫经济一起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便成了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 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而且,政府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   日本土地泡沫发生后,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城市土地再开发热潮,土地价格随之猛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经济圈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6%,1990年则更比1980年上升了525.9%。这期间,日本全国平均土地价格也上涨了1倍以上。日本约有一半的人拥有土地,约20%的人拥有土地继承权。因而,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大多数日本人感到自己的财产在这几年内增值了1-2倍。这一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不到6%,而金融资产价格、不动产价格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虚假上涨,使经济逞现出虚假繁荣景象。日,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官员还在内阁例会上津津乐道日本经济处于景气状态之中,几天之后经济形势就急转直下,企业破产事件大量增加。 [编辑本段]世界各国的泡沫经济  17世纪 荷兰发生郁金香泡沫经济。  17世纪 江户时代的元禄泡沫经济。  18世纪 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经济(南海泡沫事件)。这次事件成为泡沫经济的语源。  20世纪20年代 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大量欧洲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国股价飞涨。之后黑色星期二爆发,美国泡沫经济破裂,导致世界性恐慌。  1980年代 日本泡沫经济  1994年 墨西哥为主的中南美洲泡沫经济  1997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9年 - 2000年美国因特网泡沫经济  2003年 - 美国为主的全球房地产泡沫经济  20世纪的泡沫经济往往在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之后纷纷破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泡沫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