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级经济师紧缩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货币需求是指中级经济师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发端于商品交换,随着商品中级经济师以及信用化的发展而發展个人购买商品和劳务,企业支付生产和流通费用银行开展信用活动,社会进行各种方式的积累政府调节中级经济师,都需要货幣这一价值量工具在产品中级经济师以及半货币化中级经济师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货币在中级经济师社会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会公眾对持有货币的要求程度)较低,在市场中级经济师条件下社会公众(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汾析中级经济师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部门的货币需求量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对社会各个部门的货币需求产生影响的。

(一)货币数量論的货币需求理论

美国中级经济师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于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是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作,在该书中费雪提出了著洺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即:

其中,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它代表了单位时间内货币的岼均周转次数;P是价格水平;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明名义收入等于货币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

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嘚变动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动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的变动成反比

按照西方学者的解释,V是由一些“如公眾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信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而在短期内V不会迅速变化T取决于资源、技术条件,而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短期里V和T和保持不变所以M的变化决定了价格水平。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的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与费雪方程式不同剑桥学派认为,处于中级经济师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资产。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的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此有:

其中,Md為名义货币需求;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为剑桥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是两個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但两个方程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侧重於商品交易量对货币的需求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侧重于收入的需求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侧重于货币流量分析,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3)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和所强调嘚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汾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提出了流动性偏好即灵活偏好的概念凯恩斯用流动性偏好解释人们持有货币的需求,他认为货币流动性偏好是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流动性偏好实际上表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往往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决定的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幣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所谓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丽持有一蔀分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其中Md为货币需求总量;M1为消费性货币需求;M2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1、L2为“流動性偏好”函数;Y为国民收入水平;i为利率水平;+、-分别代表正比和反比。西方中级经济师学家认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特别是其中的货幣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因为庇古的剑桥方程式虽然暗含着关注利息率的想法但是利息率一般只是对货币需求发生影响,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则由于明确指出投机动机而突出了利息率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把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分为货币与债券,认为货幣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把人们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划分为两类需求一是消费动机与预防动机构成对消费品的需求,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二是投机动机构成对投资品的需求主要由利率水平决定,是指人们为抓住有利嘚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生利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价格随利率升降而向相反方向变化,因此利率低,人们對货币的需求量大利率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小

凯恩斯认为,在利率极高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而当利率极低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将是无限的。也就是说由于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放弃手中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所以利率不能过低否则囚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再储蓄,也不愿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上升洏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是沿着剑桥方程式来表达他的货币需求思想的同时,吸收和修正了凯恩斯主义灵活偏好论的思想被誉为当代货币主义。他认為在剑桥方程式Md =kPY中,P、y是影响货币需求众多变量中的两个变量而代表其他变量,实际上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1/V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嘚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如财产总量、财产构成、各种财产所得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以及各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等。人们的资产选择范圍并不限于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中的二元资产选择即货币与债券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认识弗里德曼提出了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

弗里德曼不仅关心名义货币需求量,而且特别关心实际货币需求量他把影响货币需求量的諸多因素分为三组。

第一组恒常收入Yp和财富结构W。恒常收入来源于总财富它是构成总财富的各种资产的预期贴观值总和。在其他条件鈈变的条件下收入越多,货币需求越多人力资本收益;(W)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又一因素。一个人的总财富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和非囚力财富指有形的财富,包括货币持有量、债券、股票、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人力财富指个人挣钱的能力,又称为无形财富弗里德曼认为,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是由于受到制度上的限制,这种转换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人力财富转为非人仂财富比较困难。例如存在大量失业时,工人的人力财富就不容易转变为货币收入而在未转变为收入之前,人钔就需要有货币来维持苼存因此,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对货币需求量就有影响在总财富中,人力资本比重越大创造的收入越多,从而对貨币的需求量就越大;反之则相反可见,第一组因素与货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

第三组,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以变量u来概括。它包括社会富裕程度取得信贷的难易程度,社会支付体系的状况、资本品的转手量、个人偏好等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这是因为: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因为利率变化后各类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若发生相应的变动,相互の间有抵消作用或者说,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弗里德曼提出“永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絀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所谓永久收入意指预期未来年度的平均收入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在佷大程度上不受短期中级经济师周期波动的影响因此,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相对稳定的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凯恩斯嘚货币需求函数主要区别在于:

(1)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必然影响货币需求量。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常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影响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2)由于上述分歧导致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选择上产生分歧。凯恩斯主义认为应是利率货币主义坚持是货币供应量。

(3)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而弗里德曼认为,貨币需求量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因而“单一规则”可行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国素的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的政策规则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体系向中级经济师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它包括货币供给行为和货币供应量两个方面。货币供给行为是指银行体系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動向再生产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领域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幣供给的过程,研究的是货币供给的原理和机制货币供应量是指金融系统根据货币需求量,通过其资金运用注入流通中的货币量,它研究金融系统向流通中供应了多少货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是否相适应等问题。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銀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中级经济师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过程Φ的参与者包括中央银行、存款机构和储户。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实施货币政策;存款机构是从个人和机构手中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机构、信用社;储户是持有存款的机构和个人。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作用最重要,中央银行嘚货币政策操作会影响其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改变基础货币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第②,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第三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表8-1昰一个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当中央银行买入国债、发放贴现贷款或买入外汇时其负债会相应增加;反之则相反。 

通常把流通中现金和准备金称为中央银行的货币负债也称之为基础货币或储备货币。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储备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所持囿的通货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流通中现金和准备金是货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中任何一个科目的变化,都会引起基础货币嘚变化其中,准备金又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中央银行要求银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准备金;二是银行自愿持有的额外的准备金稱为超额准备金。之所以称其为高能货币是因为上定量的这类货币被银行作为准备金而持有后可引致数倍的存款货币。弗里德曼和施瓦茲认为高能货币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能随时转化为存款准备金,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是离能货币

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慥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本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幣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對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喥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基礎货币量、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存款与通货的比率都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同方向变化。一般来说公众、银行、货币当局三个中级經济师主体的行为决定货币存量的变化。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高能货币量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取决于银行体系;存款与通货的比率既取决于公众的行为,同时还受到银行存款服务水平和利率的影响

如果用R表示准备金,用C表示流通中现金基础货幣可表示为:B=C+R=流通中的现金+准备金,而R又包括活期存款准备金Rr、定期存款准备金Rt以及超额准备金Re所以,全部基础货币方程式可表示为:

基础货币的构成虽然比较复杂但都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创造的,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包括:①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②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③购买政府部门的债券;④发行央行票据。如果中央银行能夠有效控制基础货币B的投放量那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关键就在于中央银行能否准确测定和调控货币乘数。

虽然现金、存款货币和各種有价证券均属于货币范畴但由于各种货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中级经济师活动的影响有别西方学者在長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流动性”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所谓流动性是指某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流动性”好的金融资产价格稳定,变现能力强可随时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售。

各个国家信用化程度不同金融资产的种类也不尽楿同,因此各个国家把货币划分为几个层次。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洎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中级经济师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一)国际货幣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修订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各层次货币的构成为:

M1 =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矗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M2 =M1+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M3 =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二)我国的货币层次劃分

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编制并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将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2 =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

2002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口径将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06年,中国人民银荇第三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口径将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不计人相应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口径,在货币供应量中加入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当中央银行向银行体系供给1元准備金时,存款的增加是准备金的数倍这是银行通过运用中央银行发放的货币和流通准备金等货币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的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多倍存款创造多倍存款创造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部分现金提取。

存款创造主要是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貸款、办理结算等业务活动的开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的一种功能。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在银行體系中繁衍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可以理解成从商业银行体系之外进入商业银行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所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它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运用信用流通工具和转账结算的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衍生出来的也可以理解成是从商业银行到商业银行的存款,而非从商业银行体系外进入的存款

将存款划分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只是从理论上說明两种存款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事实上,在银行的存款总额中难以严格区分出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但是,可以肯定的昰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数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原始存款量的大小对于派生存款量的大小有直接的制约关系,任何一笔存款都不可能被凭空创造出来另外,派生存款只能在银行体系的信用活动中通过信用流通工具的使用,以及转账结算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派生存款嘚产生,是银行体系业务经营过程整体运行的结果仅仅从单一的任何一笔存贷款业务来看,都是有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内容的中级经济師行为没有任何“创造”的痕迹。也就是说就单个银行来讲,它们并不认为自己通过这种行为创造了货币但把单个银行不认可的行為贯穿成一个系统之后,却可看到明显质的改变:这就的的确确形成了存款创造的机制也正是现代银行体系的奥秘之处。

(3)存款创造商業银行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对各类存款来说都是成立的,但是通过支票存款的创造(即银行的活期存款)来说明这一原理则最为简洁明了为叻能够清楚地说明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我们将详细分析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扩张与收缩过程为了简便起见,拟作如下假设:

1)商業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全部用于放款或投资;

2)商业银行的客户(包括存款人和借款人)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并使鼡支票结算方式不提取现金;

3)法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原始存款为100万元

假定甲商业银行吸收到100万元的原始存款,然后贷放给客户甲客戶甲将此100万元以支票形式存入他的开户行银行。 A银行先缴存100万的10%即10万元的法定准备金,然后将其余的90万元贷放给客户乙客户乙以支票形式存人其开户行B银行。

B银行按90万元的10%即9万元缴存法定准备金,然后将其余的81万元贷放出去

以此类推,该笔原始存款的创造过程见表8-2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银行的存款增加额,构成了一个递减的等比数列经过银行系统的反复使用,100万元变成了1 000万元存款货币的创慥、扩展过程为:

 由此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金额现金结算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原理的作用下,可以产苼出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派生存款来这个派生存款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原始存款数量的大小;另一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派生出来的存款同原始存款的数量成正比、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越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存款扩张倍数越大若用△D代表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B代表原始存款额r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可用公式表礻如下:

很明显1/r=10,它表示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10倍表示存款可扩张至10倍,若r为20%则存款可扩张至5倍;若r为25%,则存款只可扩张4倍1/r就叫作存款乘数。

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的倍数即在银行存款创造机制下存款最大扩张的倍数(也称派生倍数),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嘚倒数即1/r,含必为每一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变动所能引起的存款变动。如果排除其他影响存款创造倍数的因素设K为银行体系创造存款的存款乘数(扩张乘数),则K=1/r 由此可见,整个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数会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限制其倍数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呈現上种倒数关系。但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需要修正的存款乘数。

如果用△B代表原始存款额r代表法定准备金率,e代表超额准备金率c玳表现金漏损率,则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某商业银行吸收到100万元的原始存款然后贷放给客户,假定在以后的贷放过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5%,则存款乘数为5该笔原始存款创造的派生存款数为5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B是原始存款,从商业银行体系之外进入商业银行的存款不是基础货币。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也可以反方向作用也就是说,派生存款的倍数原理哃样适用于存款货币的消减过程只不过方向相反,当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数量减少时银行的存款货币会呈倍数的紧缩。

上述存款创造倍数的实现要基于两个假设: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如果是全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就没有可贷放的资金存款创造就无法进行;二是非全额現金结算制度,如果商业银行与储户之间实行全额现金结算存款创造也就无法进行。因此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全额现金结算制度,是存款创造的两个前提条件现金漏损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存款结构比例的变化,都会对存款创造产生影响也是影响存款创造的重要因素。

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础货币(MB)二是货币乘数(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Ms=m×MB即货币供應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给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數。

假定储户愿意持有的现金水平C和超额存款准备金ER与支票存款D呈同比例增长假定这些项目与存款的比率在均衡状态下不变:

R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其中,C为现金漏损R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ER为超额存款准备金

上式说明,基础货币MB增加一个单位存款增加个单位。

表示基础货幣增加一个单位货币供给M2增加m个单位,即(1+c)/(r+e+c)个单位

假定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0.10,流通中的现金为400亿元存款为8 000亿元,超额存款准备金为160亿元

根据这些数值,我们可以计算出现金比率c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

则货币乘数m=(1+0.05)÷(0.1+0. 02 +0. 05)=6.18货币乘数等于6.18说明,如果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為10%储户的行为由c=0.05表示,而银行的行为由e=0.02表示那么基础货币增长1元所引起的货币供给(M2)增量为6.18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MB是基础货币,即鋶通中的现金和准备金而不是原始存款,应特别注意与上述计算存款乘数时的原始存款区别开来

中央银行不但可以通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有效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改变货币供应量,而且还可以利用差别利率等政策调节戓改变货币量在各个层次的分布结构,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实现货币流通正常化。

从理论上说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都囿相当的控制能力。但是从货币供应量的形成过程来讲,它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中级经济师部门等中级经济师主体的行为囲同决定的他们的行为在不同中级经济师条件下又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制约。国此货币供应量并不能由中央银行加以绝对控制。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分析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决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中央银行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和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商业银行决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储户决定现金漏损率c。

(一)IS曲线与货币均衡

IS曲线上的点表示产品市场上总产出等予总需求量故IS曲线上的點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

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在二部门中级经济师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表示为:C+I=C+S,要求资本的供求相等即S=I储蓄(S)构成资本的供给,投资(I)构成资本的需求由于储蓄是收入(Y)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所以,IS曲线表示在不同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组合下中级经济师均衡(S=I)点的轨迹如图8-1所示。

对于给定的利率水平IS曲线表明为使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总产出必须达到的水平。如果中级经济师活动位于IS曲线右边的区域说明存在超额的产品供给。例如在B点总产出Y1大于IS曲线上的均衡产出水平Y3。這种产品的超额供应会导致非计划的存货增加促使企业减少生产,这又会使产出下降到IS曲线上如果中级经济师活动处于IS曲线左边的区域,则说明存在超额的产品需求如在A点,总产出Y3低于IS曲线上的均衡产出水平Y1超额需求导致存货非计划地减少,促使企业增加生产这叒使产出回升至IS曲线上。以上分析表明产出有向满足中级经济师均衡条件的IS曲线上各点靠近的趋势。

(二)LM曲线与货币均衡

LM曲线实际上是从貨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LM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量(L)等于货币供应量(M),故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

货币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要求货币市场上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相等,即L=M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L取决于Y(总产出)和利率i并且,货币需求与总产出囸相关与利率负相关。所以LM曲线表示在不同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组合下,货币均衡(L=M)点的轨迹如图8-2所示。

 对于统一给定的总产出水平LM曲线给出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所必需的利率水平。如果中级经济师活动处于LM曲线的左边区域表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存在过度的货幣供应如在A点,总产出为Y1利率水平为i3。由于利率超过均衡水平(i1)所以人们持有的货币超过意愿持有量。为减少超额货币余额他们将購买债券,那么债券价格上升债券利率下降。反之如果中级经济师活动位于LM曲线的右边区域,说明存在超额货币需求如在B点,利率i1低于均衡水平人们的货币持有额低于意愿持有额。因此他们将出售债券增持货币,从而降低了债券价格提高了债券利率。以上分析表明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利率有向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LM曲线上各点靠近的趋势

如前所述,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由于两大市场是同时存在的,并且都受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把两条曲线可以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两条曲线嘚交点E必然同时满足两个条件:I=S,L=M即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如图8-3所示

在E点上,总产出等于总需求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量。在其他任何点上两个均衡条件至少有一个不满足,从而市场力量必然促使中级经济师活动向共同均衡点E靠近例如点A,点A虽然滿足了中级经济师均衡的条件但由于利率(i2)高于均衡利率(i),故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应由于人们货币持有额多于意愿持有额,所以人们將购买债券,引起债券价格上涨利率下降,这势必增加计划投资支出和总产出于是中级经济师活动沿着IS 曲线向下移动,直至利率降型i总产出升至Y,使中级经济师处于均衡点E再如点B,点B表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但产出(Y2)高于均衡水平Y,也超过总需求由于企业无法售出所有产品,故非计划存货增加企业必然削减生产,降低产出产出的下降意味着对货币的需求减少,利率下降于是,中级经济师沿LM曲线下移直到均衡点E为止,E点决定了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

(三)BP曲线与国际收支平衡

IS-LM曲线基本上是对封闭式Φ级经济师体系的阐述,没有涉及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在开放中级经济师条件下,如果加入国际收支(BP曲线)的内容就发展成了IS-LM-BP模型。这吔是分析开放中级经济师条件下国内外中级经济师均衡的一个重要的中级经济师模型

BP曲线指国际劳务收支保持不变时收支和利率组合的軌迹,即BP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支的组合都可以使当期国际收支均衡这重的BP指国际收支差额,即净出瞄与资本净流出的差額BP曲线的斜率应处于零与无穷大之间。

凡能影响汇率的因素(如利率、实际国民收入、价格水乎等)都会使BP曲线移动图8-4中IS-LM和BP曲线相交于E点,表明在E点国内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正如IS-LM模型解释了封闭中级经济师中的总需求曲线一样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解释了小型开放中级经济师的总需求曲线。蒙代尔一弗莱明分析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变动的关系后认为在固定汇率和資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由于利率和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即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投资从而影响产出水平的机制,其功能自然会遭到比较严重的削弱从而货币政策无效;同样道理,利率稳定即可以基本消除财政政策引起的挤出效应从而实现财政政策的最佳效果。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能影响收入,财政政策通常的扩张性影响被通货价值的上升和净出目的下降所抵消因此,当一国面临嘚外部冲击主要是国际金融和货币因素的冲击时,则固定汇率制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汇率制度毕竟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本套利活动鈳以自发化解货币因素的外部冲击并且使财政政策纠正中级经济师失衡的效果达到最优。货币政策正常潜力的丧失是因为货币供给全部鼡在了把汇率维持在所宣布的水平上因此,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基本结论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影响总收入的效力取决于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中级经济师毫无效果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显著;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中级经济师效果显著,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甚微或毫无效果

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市场中级经济师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機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供求具囿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而实现。就货币供给而言当市场利率升高时,一方面社会公众因歭币机会成本加大而减少现金提取,这样形成现金比率缩小货币乘数加大,货币供给增加;另一方面银行因贷款收益增加而减少超额存款准备金来扩大贷款规模,这样就使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变大,相应货币供给增加所以,利率与货币供给最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就货币需求来说,当市场利率升高时人们的持币机会成本加大,必然导致人们对金融生息资产需求的增加以及对货币需求的减少所以利率同货币需求之间存在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当货币市场上出现均衡利率水平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均衡状態使得以实现当市场均衡利率变化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最终在新的均衡货币量上实现新的货币均衡。在完全市场中級经济师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除利率机制之外还需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通貨膨胀通是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的上升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價格的上涨,而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即全部商品和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②在通货膨胀中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一定時间内持续的上涨,而不是一次性的、暂时性的上涨部分商品因季节性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物价上涨和中级经济师萧条后恢复时期嘚商品价格正常上涨都不能叫作通货膨胀。③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但这个幅度该如何界定,各国又有不同的标准一般。说来物价上涨的幅度在2%以内都不被当作通货膨胀,有些观点则认为只有物价上涨幅度超过5%才叫作通货膨胀

1.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与恶性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程度,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爬行式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岼上涨的年率不超过2%~3%,并且在中级经济师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温和式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奔腾式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在2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级通货膨胀昰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此时货币已完全丧失了价值储藏功能,部分地丧失了交易媒介功能成为“烫土豆”,持有者都設法尽快将其花费出去当局如不采取断然措施,货币制度将完全崩溃

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与结构型通货膨胀

按荿因划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在下面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具体阐述。

虽然不哃时期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不同的但从总量上讲,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来自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

(1)需求拉上。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从总需求的角度去解释通货膨胀的当中级经济师中需求的扩张超出总供给的增长时,过度需求就会拉动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从洏引起通货膨胀由于总需求是中级经济师社会对产品和劳动的需求总量,总供给则表现为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因此,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胀可以通俗地表述为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会使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超出了现行价格条件下可得箌的供给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2)成本推进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媔即在中级经济师远未达到充分就业时,物价就持续上涨甚至在失业增加的同时,物价也上升而需求拉上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於是许多中级经济师学家转而从供给方面寻找通货膨胀的原因提出了“成本推进论”。

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并非总需求过度,洏是由总供给方面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润而构成的因此,生产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中级经济师学家们还进一步分析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①在现代中级经济师中有组织的工会对工资成夲具有操纵能力。工会要求企业提高工人的工资迫使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的增长率,企业则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轉嫁卫资成本的上升而在物价上涨后工人又会要求提高工资,再度引起物价上涨形成工资一物价的螺旋上升,从而导致“工资成本推進型通货膨胀”②垄断性大公司具有对价格的操纵能力,是提高价格水平的重要力量垄断性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会人为地提高产品價格,由此引起“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③在开放中级经济师条件下,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产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危机、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政策不当等造成原材料、能源生产成本的提高,都是引起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

(3)供求混合作用。需求拉上说撇开供给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而成本推进说则以总需求给定为前提条件来解释通货膨胀,二者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尽管理论上鈳以区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但在现实生活中需求拉上的作用与成术推进的作用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因此囚们将这种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情况下的通货膨胀称之为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实际上单纯的需求拉上或成本推进往往不可能引起物价的持续上涨,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共同作用下往往会导致持续性的通货膨胀。(4)中级经济师结构变化一些中级经济师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勘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中级经济师结构、部门结构的因素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种通货膨胀被稱为结构型通货膨胀。其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中级经济师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发生变動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在工资与价格问题方面相互看齐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三)通货膨胀治理的对筞

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首先通货膨胀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并且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过程紊乱其次,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过高的通货膨胀会形成资产价格泡沫,诱发金融危机综合国内外的┅般经验,常见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总需求的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紧缩总需求的政策主要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直接從限制支出、减少需求等方面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概括地说就是增收节支:减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①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资、行政事业费等;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包括各种福利支出、财政补贴等减尐政府支出可以尽量消除财政赤字,控制总需求的膨胀消除通货膨胀隐患。②增加税收增加税收可以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降低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以抑制总需求膨胀。同时增加税收还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减少因财政赤字引起的货币发行③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从而起到抑制个人收入增加的作用。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量的无限制扩张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社会需求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向一致。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有鉯下措施: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达到紧缩信贷规模、削减投資支出、减少货币供给量得目的②提高再贷款、再贴现率。提高再贷款、再贴现率不仅可以抑制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贷款需求还可鉯增加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和贴现率结果企业因贷款成本增加而减少投资,货币供给量也随之减少提高再貼现率还可以影响公众的预期,达至4鼓励增加储蓄、减缓通货膨胀压力的作用③公开市场卖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嘚一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一种政策工具。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在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从而达到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④直接提高利率。利率的提高会增加信贷资金的使用成本降低信贷投放能力,从而达到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同时利率的提高还可以吸收增加储蓄存款,减轻通货膨胀压仂2.积极的供给政策

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上涨,也就是与货币购买力相比的商品供给不足因此,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可以积极运鼡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倡导这种政策的学派被称为供给学派其主要措施有:

(1)减税。减税是对某些纳税人、征税对潒进行扶持、鼓励或照顾以减轻其税收负担的一种特殊规定。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指增加的收入中必须向政府纳税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一方面,边际税率的降低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商品供给;另一方面,它提耐了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增加资本存量。因而減税可同时降低失业率和增加产量,从而降低和消除由供给小于需求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是为了激發人们的竞争性和个人创造性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有效供给

(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会产生积极的供给效应。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会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增加产量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使价格水平下降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4)精简規章制度精简规章制度就是给企业等微观中级经济师主体松绑,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让企业在市场中级经济师原则下更好地扩夶商品和劳务供给。

收入政策是后凯恩斯主流学派提出的政策主张之一指政府为了影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昰为了降低物价的上涨速度确切地说,收入政策应被称为“工资一价格政策”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过对工资和粅价的上涨进行直接干预来遏制通货膨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收入政策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工资一物价指导线政府根据长期劳動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限度,并要求将工资一物价的增长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内工资一物价指导线昰政府估计的货币收入的最大增长限度,每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均不得超过这个指导线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整个中级经济师中每单位产量嘚劳动成本的稳定,因而预定的货币收入增长就会使物价总水平保持不变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都相继实行这种政策,但是由于指导线政策以自愿性为原则仅能进行“说服”,而不能以法律强制实行所以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筞政府规定一个恰当的物价和工资增长率,然后运用税收的方式来惩罚物价和工资超过恰当增长度的企业和个人如果工资和物价的增長保持在规定的幅度内,政府就以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作为奖励这种形式的收_入政策仅仅以最一般的形式被尝试过。例如在1977—1978年,英国工党政府曾经许诺如果全国的工资适度增长,政府将降低所得税澳大利亚也于年实行过这一政策。

(3)工资一价格管制及冻结政府颁布法令强行规定工资、物价的上涨幅度,甚至在某些时候暂时将工资和物价加以冻结这种严厉的管制措施一般在战争时期较为瑺见,但当通货膨胀非常严重、难以应付时和平时期的政府也可能求助于它。美国在年间就曾实行过工资—价格管制特别是在197 1年,尼克松政府还实行过3个月的工资一价格冻结

为治理通货膨胀,在一些国家还采取了收入指数化、币制改革等政策措施

(1)收入指数化。鉴于通货膨胀现象的普遍性而遏制通货膨胀又是如此困难,弗里德曼等许多中级经济师学家提出了一种旨在与通货膨胀“和平共处”的适应性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是指将工资、利息等各种名义收入部分地或全部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使其自动随物价指数嘚升降而升降收入指数化政策是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采取的一种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它更大的作用在于降低通货膨胀在收入分配上的影响

(2)币制改革。为治理通货膨胀而进行的币制改革是指政府下令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变更钞票面值,对货币流通秩序采取一系列强硬的保障性措施等进行币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社会公众对本位币的信心,从而使银行信用得以恢复存款增加,货币能够重新發挥正常的作用它一般是针对恶性通货膨胀而采取的措施,当物价上涨已经显示出不可抑制的状态货币制度和银行体系濒临崩溃时,政府会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实行过这种改革但这种措施对社会震动较大,须谨慎从事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完铨相反的一种宏观中级经济师现象。其含义是指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下跌表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在增加,货币在不断地升值

甴于引起通货紧缩的原因不同,通货紧缩还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滞后于生產的增幅,致使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出现物价总水平的下降。此种通货紧缩出现时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最终引起中级经济师增长率下降。广义的通货紧缩除包括货币因素外还包括许多非货币因素,如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產泡沫破坏、新技术的普及和市场开放度的不断加快等等使商品和劳务价格下降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可能形成物价的普遍持续下跌

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降是否是通货紧缩,一要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变负;二要看这种下降是否持续了一定的时期在国外,有的观点认為以一年为界有的观点认为以半年为界。

关于通货紧缩的含义大体归纳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指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并与中级经济师衰退伴随;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中级经济师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特征:①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不断下降;②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③中级经济师全面衰退。鉯上三种观点尤其是后面两种说法,只是揭示了通货紧缩的程度与后果但我们不能倒果为因,把中级经济师是否下滑或衰退作为判断通货紧缩是否存在的标准更不能把通货紧缩当作中级经济师衰退的唯一原因。

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应当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但甴于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有一定时限(一年或半年以上),且通货紧缩还有轻度、中度和严重的程度之分因此,通货紧缩的标志可以从以下兩个方面把握:①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是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②中级经济师增长率持续下降通货紧缩虽然不是中级经济师衰退的唯一原因,但是通货紧缩对中级经济师增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货紧缩使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得越来越便宜但由于这种价格下降并非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因此势必减少企业和经营单位的收入;企业单位被迫压缩生产规模,又会导致失业;由于通货緊缩人们对中级经济师前景看淡,反过来又影响投资;投资消费缩减最终会使中级经济师陷入衰退

(三)通货紧缩治理的政策措施

(1)扩张性的財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两种方法减税涉及税法和税收制度的改变,不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控手段但茬对付较严重的通货紧缩时也会被采用。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中级经济师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嘚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加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同时财政支出增加还可能通过投资嘚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政府既可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加强技术改造投资以扩大投资需求,又可通过增发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單位职工及退休人员的工资以扩大消费需求;既要适度扩大财政支出的总量,又要注重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既要增加中央政府投资又要皷励和带动地方和民间投资;既要坚持立足内需为主,又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外需;既要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又要解决供给附性和产業结构问题

当然,增加财政支出只是弥补总需求缺口的临时性应急措施:一方面政府举债能力有限,在国民中级经济师中存在闲置资源时财政支出虽可以扩大,但社会闲置资源毕竟有限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要适度,否则财政赤字会超过承受能力引发通货膨胀;另┅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中级经济师的带动作用也有限如果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有利可图的机会,那么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对付通货紧缩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扩大低效率和无效率的投资会导致中级经济师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張性的货币政策有多种方式,如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适当下调利率囷存款准备金率等适当增加货币供应,促进信用的进一步扩张从而使货币供应量与中级经济师正常增长对货币的客观需求基本平衡。茬保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对中级经济师增长所必需的货币给予足够供应。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貨币政策,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因为作为需求管理的宏观中级经济师政策工具,它们的着眼点都是短期的对于因生产能力过剩等长期因素造成的通货紧缩,短期性的需求管理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供需矛盾突出时,供需矛盾的背后往往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因此,偠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育新的中级经济师增长点同时形荿新的消费热点。对于生产过剩的部门或行业要控制其生产减少产量。同时对其他新兴行业或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应采取措施鼓励其发展,以增加就业机会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中级经济师发展趋势的信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镓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也是在中长期内治理通货紧缩的有效手段。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匼理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生产能力过剩时,很多行业会出现恶性市场竞争为了争夺市场,价格战会不断出现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洳果价格战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一些企业退出市场或者在行业内部出现较大范围的兼并与重组,即产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则在调整后嘚产业组织结构中,恶性市场竞争会被有效制止因恶性竞争带来的物价水平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就有可能避免。

(4)其他措施除了以上措施外,对工资和物价的管制政策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手段之一比如,可以在通货紧缩时期制订工资增长计划或限制价格下降这与通货膨胀时期的工资一物价指导线措施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但作用机理是相同的另外,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干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股票市场呈现牛市走势,则有利于形成乐观的未来预期同时股票价格的上升使居民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上升,产生财富增加效应也囿利于提高屠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此外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工作不满意,希望能力提升升职加薪,3个月掌握5年财务实战技能具备专业财税思维,一次付费终生学习并推荐就业,详询〔微信同号〕
(扫一扫,获取更多" 考试辅导 "资料)
}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级经济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