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助理金融分析师师和赌博有区别吗?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很难考吗?
按投票排序
希望我的经验文能帮到你~这是我的CFA一级考试心得体会,经验总结。 其实这是人家的douban日记啦—&不到5个月的时间!妥妥的全A!木哈哈~写在前面: 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考试体验,考完之后我就觉得实在是很有必要写点什么纪念一下,最令我兴奋的不是我通过了考试,而是通过整个的备考过程(不论是复习看书,考前心态的调整,还是对考试当天过程的控制)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也发现自己真的开始成熟起来了。我很欣慰。 结果也非常令人愉快,不算弃考考生的情况下,37%的通过率,看似不易,实则难不住认真准备的有心人。 ~~~~~~~~~~~~~~~~~~~~~~~~~正儿八经滴~~~~~~~~~~~~~~~~~~~~~~~~~~~~ 道德手册上说吐协会的槽不违规!那就先吐个槽! 教材捆绑销售,考试费用高,Sample收费等等这些槽点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尼玛成绩为什么要发邮件通知呢! 直接放到官网上自己查询不好么,是对自己的服务器不自信么? 爹刷邮件刷的心都碎了! ~~~~~~~~~~~~~~~~~~~~~~~~~~~吐槽结束~~~~~~~~~~~~~~~~~~~~~~~~~~~~~ 接下来要认真写了,可是到底要采取什么记叙手法呢! 插叙吧,如果插叙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代名词的话~ 12年12月中旬的一个深夜收到协会的邮件,大概说了两件事: 1.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上午九点成绩会发到你邮箱,24小时后官网可查询。 2.QQ邮箱不给力,换一个吧,不然收不到成绩不可以赖我们的哦~ 关于1,美国人一定没听过计划不如变化快这句话,不然怎么提前一个月就敢通知! 关于2,果断换了Hotmail。 百爪挠心的从10点刷到11点半!一无所获,于是在茫然失措的情绪中睡去。 凌晨两点醒来,手机登邮箱,收到了,点进去。 终于看到了属于自己的Congratulations!Nice! ~~~~~~~~~~~~~~~~~~~好吧我知道上面这些你都不想知道~~~~~~~~~~~~~~~~~ 关于报名~ 这次真的好好写了! 我报名真是够早的(),协会的earlybird原则,12月的考试3月前报名比较便宜,借了张双币信用卡,连注册费带一级报名费总共刷掉了近1100刀。报名的过程中没什么复杂的,有问题也是英文表达的问题(家庭住址什么的),六级水平自己报名绰绰有余了,没必要找代理浪费那50块钱的代理报名费。 值得一提的是报名时登记的主邮箱最好是gmail,hotmail,yahoo这种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邮箱,QQ邮箱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教材是捆绑销售的,一级用电子版已经足够了,Notes看好稳过的,原版教材的电子版在复习后期查漏补缺还是很好用的,主要是通过电子书软件的查找功能找到书上相关概念帮助理解Notes上写的不太清楚的概念。 电子版教材是要使用第三方(Vital Source)电子书软件的,报名成功后,邮箱会收到一个授权码,下好第三方软件,注册并激活后就可以下载电子版教材了,一旦激活,可以使用5年(具体记不清了,在协会网站上看到过,应该没错),也就是说5年内无限次下载你报名当年的原版教材,所以不用担心电脑出问题重装系统之后昂贵的电子书会丢失。 ~~~~~~~~~~~~~~~~~~~~~~~报名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关于复习过程,这才是重点对吧! 复习用到的材料: Schweser Notes 2011版 (看了新大纲之后跟同学借了2012版的Book2,Book3,复印之)10,11,12三年的Mock和Sample 原版教材(电子版,主要用的是原版教材上的练习题,这个题非常好!) Schweser的Practice exam 2011 Standard Handbook 某机构的基础班&冲刺班视频 时间分配: 将近80%的时间用在Notes上 其中Ethics、FRA、Fixed income、权益投资、Derivatives、Alternative三遍 数量、Corporate Finance、Portfolio两遍 经济学一遍 最后一个月的时间看了视频,做了三年的Mock和Samlpe,具体情况后面细说 看其他材料的时间不足5%忽略不计 2012.2——2012.6,研一下学期,断断续续的看了看Notes的道德、数量、公司金融三个部分,熟练了金融计算器(TI的)的使用,考试的时候可以带两个计算器,我考试的时候就带了TI的普通版和专业版两个计算器。两个计算器的区别在一级涉及到的是Discount Payback Period的计算,另一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区别是专业版换电池很方便,普通版要拆机,这个真不是一般的难拆。 2012.7——2012.8,研一暑假,因为要考驾照,勉强看了一遍报表分析,相当勉强。 00+刀的沉没成本开始发挥威力了有木有!每天在重压之下很认真的看书啊,怎么也得8H/Day吧!Book3报表分析一遍,Book4公司金融&组合管理&权益投资一遍,时间就到10月初了。 2012.10,国庆假期,没有了上课的影响,Book5固定收益&衍生品&另类投资,大部分是本科学过的东西,效率自然高。国庆收假后Book3,权益投资,固定收益又一遍,最后一周扫了一遍经济学,十月就这么过去了。 2012.11,开始看视频,主要是跟着授课人的思路回忆知识点,这种方式效率很高,同时通过听别人的讲解加深理解矫正偏差。Mock放在周六周天进行模拟,Sample则是利用没课的一整个上午或者下午进行训练。 说说做Mock&Sample的感受: 1.Mock模拟考试的时候,不论上午下午都做不完,基本上都要超时20分钟左右,只有最后一次模拟算是勉强没超时。 2.必须承认不论是Mock还是Sample都跟真题有差距,真题定性型题目的比例更高!这就是为什么做Mock会超时,做真题却能提前一小时结束,不用算,不太用想,会就会,不会只能猜一个! 3.Mock如果能做到70%+,考试过肯定是没问题的!(我Mock的平均水平也就是个5A4B1C,72%左右) 4.Mock一定要掐时间做!Mock的出题思路跟真题很接近,错题一定要好好研究! 5.Mock和Sample的出题顺序与真题一致,而Schweser的practice eaxm跟真题的顺序不一致,真题中普遍认为最容易拿分的组合管理的题目在最后,时间不够的话,这部分一定不要放过。 ~~~~~~~~~~~~~~~~~~~~~~~接下来是注意事项喽!~~~~~~~~~~~~~~~~~~~~~~~ 与顺利通关有关的金玉良言: 1.天道酬勤! 2.Notes已经是简化了的东西了,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 3.自己的重点笔记一定要有,考前就靠它了! 4.自己的错题笔记一定要有,考前就靠它了! 5.推荐将道德部分放在最后看,道德部分的考题都是小案例,里面涉及一些金融领域的操作方法&术语,看好后面的内容之后,对理解小案例的内容很有帮助,否则在看道德的同时又要学习金融术语,缺点有二,一是不够系统,一是占用精力。 6.Schweser的Notes每个section后面都会有练习题,不论是角度、深度还是形式跟真题都差距较大,没有参考意义,只可用作熟练概念的工具,做得好做得差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然也可以不做! 7.一定要重视原版教材的练习题,可能有些部分的题目不是选择题,不要怕麻烦,认真做,认真总结,至少做两遍! ~~~~~~~~~~~~~~~~~~~接下来是对Eaxm Day的回忆~~~~~~~~~~~~~~~~~~~~~~~ 29号下午到广州 30号CFA广州考场,白云区白云大道广州体育馆踩点 踩点的结果分享一下,体育馆的西边,步行大概10分钟的路程(打车真的是一脚油门的事儿),是原来的老广州机场,现在成了商业区,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一应俱全,正好可以解决令人发愁的午饭问题(午饭问题其实才是考试日的大问题吧!) 广州体育场有1、2两个场馆,考试当天馆外会搭起临时的房子存放考生的随身物品,中午考场外会有临时摆设的桌椅供考生休息吃饭,传说中协会提供的盒饭没发现(估计广州考场没有),倒是有很多来送饭的人,像我这种单打独斗的同学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计划,保证午饭质量,毕竟是6小时的持久战。 说说考试当天的见闻: 1.按规定,上午8点半(下午一点半)之后不能入场,9点(下午2点)之后才可以继续入场,所以还是早去点比较好,随身物品会检查两遍,进馆时一遍,坐到座位上之前一遍,别抱侥幸心理。 2.监考都会穿马甲,橙色和绿色,橙色明显是leader,只有一个橙色马甲是外国人,其他都是中国人,都很年轻很nice,据说监考一天有900多块啊! 3.找到自己的Section之后会有监考核对信息引导你就座。坐好后,在发卷之前随时都可以举手要求喝水、上厕所,开考后也随时可以去喝水、上厕所。整个考场有十几台饮水机,不用担心排队的问题。 4.整个考场90%甚至更多都是学生(CFA持证人虽说全球只有10万多,但底下那个基数和),我所在的Section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弃考,真挺可惜的,就算准备的不好,来体验气氛一下也是好的么。 5.虽说上午的考试12点结束,但是收卷子&答题卡,检查卷子&答题卡都要耗费时间(差不多20分钟),这样出考场就已经差不多12点半了,由于1点半之后不可以入场,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吃午饭,午饭如何解决一定要事先计划好! 6.题目的难度方面,总体难度低于Mock,相对而言,个人感觉上午的简单,下午的稍难。 上午一上来做的那两道数量的题目(我的做题顺序是跳过道德部分按顺序做,最后做道德部分)由于一下子没能进入英文表达的状态卡了一下,下午衍生品部分一道关于有保护的看涨期权(covered call option)的题目卡了一下。 7.考场上一切行动听指挥,考场的广播指令全英文表达,听不清没听准的话,看到身边大部分人动了,再跟着动。 ~~~~~~~~~~~~~~~~~~~~~接下来是关于通过标准的讨论~~~~~~~~~~~~~~~~~~~~ 参加考试,了解怎么才能通过考试是必要的,考前我也探寻通过标准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暂且说说我的看法,虽然协会已经不公布MPS指标的确定方法了,但是毫无疑问全球最优秀的1%考生正确率的70%仍旧是最重要的一条。 虽然有6A4B仍旧Fail的先例,但毕竟是极少数。5A4B1C通过考试的大有人在。 关于道德部分的影响,协会官方网站已有明确说明,只有处在过于不过边缘的人,才会由道德部分的正确率来决定成绩是否合格,可以确认道德部分是没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的。 ~~~~~~~~~~~~~~~~~~~~~~~~道德部分的复习心得~~~~~~~~~~~~~~~~~~~~~~~~ 道德部分在整个成绩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偏偏这么重要的东西又很难把握,付出和回报往往不成比例,地域、文化等因素带来中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差异,想要一下子完成转变实在不易,简单说说我的对策: 1.Notes的道德部分完全可以不看,直接看道德手册。尽量多看。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总结,在精读道德手册时,协会针对每一条准则都会给出解释,解释中会提到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注意事项,一定不要放过,转换成自己容易接受的话(比如总是遵循最严苛的规定,又比如在保密原则下吐CFA协会的槽不违规)记录到本子上,到后期这个本子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3.积极使用协会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行为准则评判生活中碰到的事情(比如了解到CFA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这条规定之后,强迫自己不论在什么场合提到CFA的时候都用作形容词)。 4.尽可能多做题,重视原版教材、Mock和Sample道德部分的题目。 5.注意不同条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如Ⅲ(B)Fair Dealing公平交易和Ⅵ(B)Priority of transactions交易优先权,公平不是平等,没有绝对的平等只有相对的公平,前者规范不同客户之间的交易顺序选择问题,后者规范客户,受托公司,雇员之间的交易顺序。 总之就是积极思辨,积极总结,积极应用~ ~~~~~~~~~~~~~~~~~~~~~~日更新并完结~~~~~~~~~~~~~~~~~~~~~ 所有的结束都是开始!加油!
在纽约做金融,经验主要涉及对冲基金,衍生品,结构化产品,和信用分析。难不难考?一级:对于金融从业者,建议先模考再复习。也许你发现自己稍微看一下道德,复习一下会计就差不多了。二级:非常变态,内容广而深,建议老老实实学个300小时。三级:内容虽然也很多,但是主要是应用,全是常识,没必要看书或者notes,考前好好做3套模拟题即可。该不该考?因人而异请去Linkedin搜索"CFA",看看有这个title的人都在什么公司什么职位做什么事,也许你就有答案了。同理,在CPA,FRM,CFA中纠结的人也可以搜搜其他的证书。不一定要拿证书,哪怕考过一级也可以写在简历上,而且level 1所涵盖的知识可以说非常科普,朋友里很多工作和金融只沾一点点边的人都会考,比如HR、律师。通过考CFA换行业?个人的观点是不建议:身边大多数拿下证书的人都是本身在自己的职位发展得很好,并且的确需要CFA中的知识,于是考试工作相辅相成轻松愉快地搞定。而那些苦大仇深做着和金融无关工作,牺牲了3年personal life最终拿下证书的人,往往工作并没有因为证书有什么起色。鸡汤:渊博的知识是在金融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也是为什么金融业的牛人都是老头子)。CFA虽然内容浩瀚,但已经过数十年的精炼,是帮一个人搭起金融知识框架的最短途径了。人要向前看,别总是嫌知识太超前用不到:国内的资本市场发展飞快,今天没有的衍生品和结构化产品,等你考完说不定就有了。好多人说道德部分没用,我倒觉得这部分最有用:金融是数字的游戏,但归根结底是与人博弈和互动的游戏。学习道德部分是了解西方人职业观的绝佳途径。有些人拿着血汗钱去资本市场里赌博,告诉自己:亏了就当交学费了。。强烈建议这些人把学费交给CFAI,把1级考了。。你将学会:看报表、明白图表分析是没用的、了解经济学常识、明白投资不光只有股市和比特币、知道评估自己受益的时候不能光顾涨幅,还要算算风险。。
不请自来,才从日的CFA一级考场下来,为自己的CFA level I,4个半月历程来写写感受吧。----我是背景和考试动机的分割线----1.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会计与金融本科,说来惭愧,大学期间心思不在学习上,把社团、课外活动玩了个遍,期末考前1-2个月靠pastpaper死撑,带着永远平不了的balance sheet,和70+的平均分(金融部分)毕了业2. 研究生受系主任感化(真相是分数不够),不顾一切入了碳金融的坑。虽然degree里写着finance,但碳金融和金融,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3. 毕业后,投了一家公司,过了面试,老板和发展前景都还不错,进去了做了研究员,方向是碳市场嗯,为什么考CFA?和诸位转行和升职加薪的目的不同,我就两字,好玩。能考过更好,万一以后投资啥的,能用上。总而言之,这是一篇,英文基础还不错,略懂金融的“伪学霸”的考试心得。---我是战术的分割线---诸位答主都提到了CFA复习要看的资料,我也说一下吧,补充一些细节:【时间】我8月1日报名,看到了12月4日,抗日假期去了上海玩,国庆去了日本京都和大阪,工作日每天有效复习时间3小时,后期延长到了5小时,3.4号请假在家复习,非工作日每天有效复习时间大概是8-10小时,偶尔偷懒,5天看场电影什么的。【资料】notespractice exam(只做了2套,非计时)金程百题(这个既是救命稻草,又是定海神针,能考2级的话,金程培训班妥妥的)formula sheet自己整理的笔记若干某宝送的视频2014版本【复习计划+建议】第一遍是notes,我大概看了1个半月,从QM开始,除了道德外全部看完。我的做法是,先看notes,划重点,整理笔记,厚厚5大本,看着很舒服,没用!没用!没用!1)如果你没有笔记强迫症的话,我建议,记在书上,不同颜色的笔勾画,记重点!2)例题和后面的concept题目一定一定要熟练!熟练!熟练!3)每看完一门,及时总结,及时总结,及时总结。第二遍,因为第一遍我过得太粗糙,于是我病急乱投医,找了2014年的视频来看,花了接近1个月,整理了不少笔记,但意义不大。这个我不推荐!全英文,语速快,跟不上。第三遍,做题,我先做practice,然后根据practice整理重点,但是因为太多,有大概30页的样子,后来也放弃了。加上practice题目太难,对我自信心是不小的打击。在这期间,勉勉强强把道德Note 上面的过了一遍,因为已入职一年多,道德更像是常识,想想老板平时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也就差不多了。到这里就只有半个月了,各种事情,雪上加霜,自信心down到谷底,我在战略方面再细说。第四遍是神转折,和我一起考的朋友,推荐了金程百题给我,大概680多页的样子,有知识点,有题目,题目是书里的和past paper的。我当时因为情绪太低落,死马当作活马医,打印下来了,然后开始一边做题,一边画重点。心静下来后(其实无所求),效率明显提高,之前看过的知识点出现,越看越快。这套书,嗯,先做题,不会的看解释,然后红笔画圈圈标记,看完后,再整理你的重点。第五遍,整理重点,做题。第六遍,把重点和formula sheet结合,考前看。【考场】打印准考证,准备好铅笔,带上护照,按部就班就可以了。-------我是战略的分割线-----好了,常规性的战术都说完了,开始上干货了。《考试中的心态建设》CFA难么?说难也不难,就那么多知识点,看个5-6遍,仔细点,也就差不多了;说难也难,3-4个月的高强度复习(不管你在职与否)+长期忍受不确定,及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永无休止的内耗。说一些心态建设,以及复习过程中不好地方:【准备考试的第一天】最好有个明确的目标:1. 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CFA2. 知道自己考不过CFA会怎么样第二点非常重要,是在压力极大,情绪极度失控的时候(考前一个半月到1个月期间),保护你的基石,也能避免因为CFA失去更为重要的东西。“我参加CFA是为了XXX,在接下来的X天内,我会全力以赴准备考试,我知道通过CFA我不需要满分,我不需要要求自己答对每道题目;若是考不过也没有关系,我还可以通过XX实现自己的目标”升职加薪也好,名校录取也罢,转专业也罢,考前希望你三思而后行,CFA可以帮你做到吗?或者,还有CFA能帮你做到吗?请把这段话,写下来,每天读2-3遍,它能让你不偏离最初的方向,也给你动力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准备考试期间 - 前一个月】主动寻找压力大的时候,疏导情绪的方式,它应该是不太耽误时间的,你可以一个人完成的它应该是不太耽误时间的,你可以一个人完成的它应该是不太耽误时间的,你可以一个人完成的“一个人可以完成”,这点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情绪压力,你考试过程中的压力,对方愿意帮你承担你的运气和福分,对方不愿意帮你承担也是合情合理的,是你需要接受的事实。所以,要自己来。太多快乐与不快乐,还好都过去了 ^_^新的生活,加油!加油!加油!总而言之,考试期间,稳定的情绪是学习效率最大的保障,一定要在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找到缓解压力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价值,不因为CFA而影响到的价值,这才是你考试过程中最为稳定的精神支柱。【准备期间-考前1-2个月】这时,你大概第二轮复习开始了吧。趁着第一轮才复习完,状态还不错的时候,和你最重要的人(家人/男女朋友/朋友)好好聊聊,【如果你和我一样,压力一大就依赖人】告诉他们,你在准备一门特别特别重要的考试,接下来的1个月,可能情绪会特别不好,需要他们的理解。你可能会时不时地给他们打电话,撒撒娇,想和他们聊聊天,希望他们若有时间,多陪陪你。【如果你压力一大,就想要躲起来一个人】那就告诉他们,如果你疏远他们不是有心的,只是自己压力太大了,过一段日子就好了。保持沟通!保持沟通!保持沟通!CFA只是一门考试,一门复习4个月,在考场上坐6小时就能完成的考试。你的家人/男女朋友/朋友,才是更为重要的存在!嗯,大概就这么多吧。压力大的话,私信我聊聊吧。我也略尽绵薄之力。Good luck ^_^
先说通过标准。听过一个CFA Institute的Director的讲座,应该算是权威的,他当时是这么解释通过标准制定机制的:每年CFA的题出来之后,他们会找一批CFA Charterholder当志愿者去做题。然后每一道题,他们会至少找三个人做,做完之后他们会决定这道题,对于一个“刚刚好可以被允许通过的考生,是否应该可以做对这道题”。然后他们会算,一共240道题里有多少道是“应该可以做对”的,这个比率就是最后的通过线。所以,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控制的通过比率,从来没有。以前用过1%的平均分的70%现在也不用了。私以为,现在这个机制真的非常科学。==============================================================然后,用处。内地的就业市场不是很熟悉,不过面过几家公司,无论HR还是业务部门的人都是很知道CFA的内容范围,其中还有人看到我有在考,特意提到说很好。当然,也许是样本量比较小,而且我是非商科转金融,所以不太一样吧。===============================================================最后虽然很丢人地两级分别都有两科没过70,我也来贴两篇攻略:=================Level 1=================等了一个多月,CFA的成绩终于出来了。之前听说过很多科班出身但没有考过的例子,再加上这个考试实在太贵,所以其实我从报名开始就一直非常忐忑。前天知道自己过了,于是很嚣张地四处得瑟了一天。现在得瑟完了,简单地写一下我复习的过程,供大家参考吧。首先自我介绍,本科专业化学,foundation year时很颓地学过everyday ecnomics,不过基本上不记得什么了。然后在学校的四年多一直很反感商科,尤其是金融的东西,所以一直到去年八月的时候我还连asset和equity有什么差别都不知道。基本可以算是零基础吧。去年八月莫名其妙地混进了一家小风投,算是接触了一点金融的东西。九月报的CFA。另外研究生的课程里上了一门会计和一门corporate finance,不过都是很入门的东西。本来计划是去年下半年把考试送的教材看一遍,然后今年开始看notes,做习题。不过因为工作和懈怠(好吧,主要是懈怠),一直拖到大概三月的时候,第一本教材,经济,才只看了1/3。当时觉得书不可能看完了,于是去买了Schweser的notes开始看。这次是因为公司有些事情,又松松垮垮地拖了一个月,然后发现估计notes也看不完了……于是,差不多从复活节开始,最后正式进入复习的节奏。我的策略是,先看notes里每一章的“Key Concept”,不明白的查书,或者直接google。然后做“concept checkers”和“self-test”。我大概每天加一起能有四个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进度方面大概第一本是两周看掉的,然后最后一本是两天看掉的……(所以进入复习备考的状态很重要)书过掉一遍之后就开始做practice exam,本来想全都做一遍的,不过考试之前的几天临时有事,所以只做掉了一本。刚开始做第一套practice exam的时候很不舒服,正确率只有大概六成,然后时间要用掉三个多小时。不过,感觉正确率和速度都提高得很快,基本上一本做完之后,已经可以控制在七八成的正确率,并且两个小时做完。我实际的考试里除了Alternative Investments和Derivatives之外,都达到了七成的正确率,然后上下午两场都是大概一个半小时做完。有一个前辈说“一级是know what, 二级是know how, 三级know why”,后面两级我不敢说,不过一级的感觉应该是对的。虽然一级里的知识点非常庞杂,但基本只需要你知道有这样一个东西的存在就可以了,包括计算等等通常也只是套用公式。所以我建议准备一级考试的时候,以覆盖知识点的广度为主,而不需要太深入地去钻研。大概地先把书过一遍,把知识体系建立起来,对每个话题都有点感觉,然后用题海去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我觉得多做题对复习一级非常有帮助,基本上除了会计里的某几个知识点之外,我没有特意地去背过什么东西,都是靠做题来记。另外做题,尤其是做模考,能很好地训练人考试的节奏,强迫人长时间地集中精神,这一点至少对我来说,其实比知识点还要难。综上如果能比较有效率地复习的话,我的感觉非商科的学生留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复习就基本上可以通过CFA了;有金融或者会计背景的同学,据说知识点大学都学过,所以应该可以直接去做模考题,这样的话准备一两周大概就够了。CFA,至少一级,没有很可怕,大家放轻松。=================Level 2=================首先,这是二级的攻略,要考一级的同学请看我去年的。二级相对一级最大的不同,我的感觉就是——更难了。这看来比较像废话,不过确实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尤其是我本身非金融非商科的背景,按理一二两级都是从头开始学,但是实际难度差别非常之大。具体到题目上,除了题目形式有所变化,很多题还会在一个问题中融合多个知识点。这就要求在考试的时候,一方面要特别仔细,一方面还要对各种知识点和这些知识点的交叉应用特别熟悉。我的复习过程和一级时大致差不多,以做题为主。直接打开notes做每一个章节的concept checkers和self-test,然后有不会的再查key concept,再不行就看书或者google。不过因为这次开始的比较早,notes看了两遍,practice exam也全部做完了,所以准备相对充分一点。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二级考试的时候题目数量比一级少,感觉notes和practice exam里的题也比一级要少。所以我虽然书看得比去年多,但是感觉做题的量反而不如去年。这里推荐一个东西叫做CFA QBank,是出notes的那家Schweser公司出的一个题库,这个题库在我后期感觉无题可做的时候给了很多帮助,大家可以好好利用。QBank是个软件,淘宝有的店家买书会送,人大论坛好像也有下载的,或者你不介意的话去买官方的也可以……日期有点记得不太清楚,不过大概我正式的复习是从二三月开始的,然后四月中看完的第一遍,五月初看完的第二遍,然后每天模考。这样不停做题有一个问题,就是感觉很多东西,尤其是需要记忆的东西,直接混在一起了。大家如果有条件,可以看书做题结合着走,并且尝试一边做题一边弄点笔记,抄一下知识点神马,这样会比较清晰。然后,考试时的感觉似乎notes和正式考试契合得不是特别好,感觉还是有一些东西没有复习到,甚至根本没见过。尤其是道德,不知道是今年的题出得比较怪,还是notes确实不是特别好,反正我一度怀疑自己要因为道德而挂掉了……然后记忆中做practice exam或者官方的mock的时候,也有过这种感觉。我也不确定notes,和practice exam,和mock,和正式考试,是否真的重点不一样,还是我只是遇到了奇怪的mock和奇怪的考题……不过无论如何,大家尽量加大复习量,多看书,多做题,不过分依赖某一个单一的复习工具,总是没有错的。另外虽然单一问题的平均阅读量上升,不过因为总的题目数量变少了,所以时间方面其实也问题不大,我上午下午大概都是两个小时做完的。另外的另外,大家可以做模考的时候可以找一找做题的方式,平衡一下读文章和读题的次序和时间。我做不同题目的方法不一样,大概的,道德会看一段文章然后做那段文章相关的题,会计是文章全看完再看题,其他的看题之后回去找文章。不过这个都没有一定之规,总之大家可以自己看情形,多尝试就好了。=================Level 3=================低分水过,就不讲经验了,相信走到这一步的各位应该已经有自己的方法了。唯一的一点是不要过分恐惧essay,essay的得分点还是挺有迹可循的,很像中学时的语文阅读。
答案较长,铺垫很多,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探讨与分享,不切题之处望各位看官谅解。我写这个答案的原因在于,我的复习方法和绝大多数人完全不同,但我认为我的方法却对少许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可能有些帮助。为什么说是少许,先看以下声明:1.我没有像最高票答主那样拿到10A,一二级各9A1B2.本科专业金融学,大四考一级,研一考二级3.复习时间跨度没有那么长,一级35天,二级45天。但每天看书时间很长,一级的35天里几乎有25天每天看12小时,二级的45天里有35天每天看8小时以上。4.我复习的方法和最高票答主完全不同,首先我基本只看原版教材,notes只是偶尔辅助做几道题,其次,最后两天才开始做mock,而且有选择地做题目,一套完整的都没有做完,但拼起来差不多有3套卷子。所以,我接下来要说的方法只对1.有充足完整时间,2.能接受大强度摧残,3.不以考试为目的而以学知识为目的,4.能找到知识重点(毕竟这是考试)的人适用。第3点尤为重要,这也是看书而不看notes的原因。如果你真的看过书,你会觉得notes平淡无聊而完全看不下去notes,因为书中内容很多出自大师之手。书中的例子对于实际运用理论中可能遇到的很多情况都有所涉猎。就算是我认为自己在所有6本教材中未复习前最为擅长的计量经济学,还是看到了诸多亮点是先前未曾思考过的,比如因为规模不同(没有控制变量)而造成的伪回归和共同比分析的联系,这直接就将财务报表与计量经济学灵活地结合在了一起。太多太多,我不想列举了,很多我在知乎上关于金融学问题的回答是与CFA教材上有关的,不一定是看了教材才接触到这些知识(毕竟本身是金融学专业),但是CFA教材对于复习或者有时更好理解这些内容确实起到了帮助。我想说CFA教材远远不能代替投资学(博迪)+公司金融(Ross)+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固定收益证券(Fabozzi)+金融随机分析(Shreve)这些经典书目,我想后者对于优秀的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学生才是必看的,但CFA教材对于构建这些知识的框架以及成为一个普通的了解金融学的学生或者从业者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好了,铺垫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用论点论据来告诉大家,CFA教材对于一些人很有意义。如果你决定看书而基本抛弃notes,那么可以看看我的方法(针对二级),1.道德部分复习最后阶段(考前1周)再看,因为对于已经考过1级的人而言,道德会有模糊的印象,这些内容细节较多,最后看方便短期加强记忆,想把这些知识变成长期记忆,你不从业还是说说的。2.不要死板地每天看多少页,如果你擅长某块知识那就要力图快准狠,一天看完除去道德部分的计量+经济学+数量方法400页教材对于较好掌握金融学汇率知识,高宏和计量经济的学生也没什么不可能的。如果你不擅长也别逼迫自己一天看上固定页数,比如我会计很菜,只在大二学过一学期会计学,那就慢慢来,第一遍要看到彻底看懂。固定看的时间,而不是页数。3.复习三遍,第一遍平均一天150页教材,第二遍一天一本书,第三遍2天。看书记笔记,用最快速度,而不是练字,你只是让自己明白即可。最后一遍直接刷笔记,不用看书了。看书只做选择,不做别的大题,略微看看即可。4.看到你觉得每一块知识都烂熟于心,再做题,只留2-3天,你会发现题目还是会虐你,不要担心,毕竟你看书也不可能完全把握重点。但是因为你已经熟了大部分知识,现在就是差某些知识的熟悉度和一些细节再打补丁,这个过程本身很快很快。为什么只用45天还选择细细看教材这么极限,因为你可以再把剩下的时间做同样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要是在已经有很好知识储备的情况下用一个星期看notes刷题应付考试通过的人,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和我比快慢,我没有这样做也不好说自己这样行不行得通,因为我觉得细看教材还是有价值的,你要是觉得别的事情更有意义当然也是最好的,大家都选择做有意义的事,这是关键。5.书的内容很系统,你也要系统掌握而不是零散记忆,比如对于各种估值方法,它们的联系,区别,优劣,适用环境,以及某些特殊情形。复习财务知识要一章一记,且记忆时以报表为核心,比如对于养老金计划,我们要记忆该计划对于各种报表的影响,因为报表里包含了各种会计科目的计算以及各个科目的关系。不要单独记忆interest cost之类的会计科目计算。6.虽然不用notes,但是我十分推荐那张公式卡,在公式卡旁边记下很多遗漏的内容,重点和细节问题的页数都是不错的选择。7.对于道德部分内容的复习,在软美元一章,可以去人大经济论坛查阅某篇中文资料,帮助理解。我觉得让我对复习道德部分受益最多的一句话是,作为client去思考,而不是portfolio manager。8.所有有关cash flow的计算,比如equity valuation和corporate finance都很多,可以都不用去按计算器,也不用做题,你只要会算就行,计算器最后一个星期再按不迟,节省时间。9.mock的测试关于衍生品部分的计算与考试的相似度比较高,书上类似的题目却不算多,这是复习时要注意的。其他若干细节不多说了,如果你系统掌握书中大部分内容,自然会根据mock查漏补缺。10.做mock时间刚好或者来不及都不用担心,mock比考试难一些,而且考试时神经兴奋。考前的最后几天,我放低了复习的强度,刷起了知乎,某天花了好久的时间在没有看一眼书的情况下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考过二级的人都会的问题,但是像我这么逗逼考前无聊回答这种题目的人却少有,这样一种蛋疼的方式也算是复习吧。。。。。。
CFA分3级,各级难度如下图所示。图是谷歌搜的,链接是图是谷歌搜的,链接是。
今年刚刚成为了CFA的Charterholder,周围也有很多朋友是CFA和CFA Candidate,简单聊聊我的看法抛砖引玉吧。1. 关于难度:
官方通过率(2013年6月):
Level I: 38%,Level II: 43%,Level III: 49%
个人感觉:
超级简单(可能是本科时候有学过类似的课程),而且都是简单的选择题
比较难 - 很多3级都考过的同学都觉得2级是最难的。主要是有不少阅读,可能会觉得时间比较紧迫,但也是选择题
我觉得最难。因为有很多问题是要自己写的,这时侯就没有选项可以猜了,而且要求对概念掌握比较清楚不能蒙混过关。但如果对于概念比较熟的同学们来说时间是够的。2. 关于准备:时间比较充分(几个月或以上): 把教材认真看。不少同学有了报名捆绑的教材也不看只看其他考试公司的参考书,其实是挺浪费教材的。一般来说教材是最贴合考试内容的,所以有时间一定认真看。书后也有不少练习题可以用来复习,有不少和考试题型考点都很像,要认真做并核对答案,把不会的做错的重新再做。
多做模拟卷,特别是离考试日期将近的时候。这样比较容易熟悉考试的题型流程,正式考试时候不会因为太陌生而紧张。
可以做一些笔记,flashcards或者利用现成的公式纸/quicksheet,考试当天在开考前和中场休息的时候可以快速扫一下增强一下记忆。 时间比较紧张(几个星期):除非基础很好,否则第2第3级还是有点难度的。1级还是很可能。这时候可以看看书上每一章最后的概念总结,可以看看笔记类的参考书,quicksheet,再做一些模拟卷和练习题。和朋友们组队一起考试复习: 这样你不是一个人在作战!比较容易有荣誉感和克服孤独感。有问题还可以一起讨论下。 3. 为什么要考CFA:在报名考试之前先想一下为什么要考CFA - 毕竟这是需要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你并不喜欢它又没必要只是因为跟风或者觉得有个title感觉听上去不错,那么可以重新考虑下。。。而且CFA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很多时候用人单位还是要看是否有实战经验。而且,不同行业公司对CFA的 看重程度也有很大区别的,可以事先了解下。
偶然间看到这个,顺手回答。先给结论,如果你是金融或经济相关专业的且平时不是在打酱油且英文不错且具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比较端正的态度,不算难。否则还是比较难。先说背景,本人国内TOP2大学(离五道口远的那个)本科&硕士毕业,专业金融,大四开始考一级(6月那次),三年过完,全程只看notes以及做practice exam。身边有非金融专业的同学,研一开始考一级(12月那次),研二过完的,有师兄工作后考三级(还是干投行的,虽然这两年国内干投行的也挺闲……)突击了一个多月就过的,也有刷了两次三级都没过的。下面简单说说各级情况。一级整体偏简单,只要你英语阅读能力尚可,即使没相关专业背景,花上两三个月认真准备基本问题不大。一级重点一是Ethics,这玩意儿出题思路只诡异纠结让初次接触的人极为不适,建议多做题和看例子以体会出题方的奇妙大脑构造;二是财务会计那部分,因为细节比较多。之前看过一个说法,说一级的话CFA Institute会尽量让多一些人过,骗上贼船再说……二级在一级的基础上知识点更多更杂更细致一些,Ethics和一级差别不大,财务会计部分细节更多处理的方法更烦一些,多花点时间也能搞定。到了三级,CFA这货瞬间大变样了。主要是从全选择题变成了上午有Essay,这对于英文写作能力不算好的人有挺大难度,其次三级重点在于财富管理,就是诸如一个中年妇女40来岁上有老下有小,一方面要养老人一方面要给孩子存大学学费自己还想每年玩玩还得给自己存养老金请问她手里这100万刀要怎么投得注意些啥(尼玛一群天朝穷学生整天琢磨这玩意儿闹哪样啊摔!)。当然,这东西也有答题套路,无非就是RRTTLLU这个框架。三级的好处在于Essay部分有历年真题,多做个几年的,研究研究标准答案,成功率就能提高一些了。最后,对于CFA通过的标准,至今我也不清楚,听过多个说法,有说一级必须ethics过50%的,有说必须ethics过70%的……我建议别纠结这些,自己好好复习,尽量多些过70%的就行了。以上
4看过好多学习心得。觉得没有详细的真正的从0单排。先跳过道德。quantitative method 主要是金融理论和统计学概率的知识。在这边推荐 可汗学院的统计课金融理论则推荐 耶鲁大学的金融理论 然后alternative investment equity 和 portfolio management 则推荐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和可汗学院 可汗学院的金融学(上面的链接) 会包含涉及大部分内容介绍PE VC的 可汗学院 corporate
finance 可以看 Coursera 沃顿的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financefinancial reporting 可以也同样可以看沃顿的 但是上面两个coursera 的好像是没有字幕的经济部分因为是专业所以没怎么学习,而也是如此拿了个b.....作为非金融专业背景的 看数量分析这一块是直接跳过的,对于我来说 财务报表真是最难得一块,不光在coursera 上修了课 还在yotube 上找了别的视屏。上面的课程 强烈推荐 耶鲁金融市场和金融类理论 基本上金融市场讲的都会涉及,而金融理论则是详细的介绍了利息理论一些重要的 推导过程(如果没时间可以不必细看)可汗学院的金融学,你可以一边看note 一边如果有不会的 可以去搜一下某一个topic 针对性的补充着看。这些都是为了准备时间长 没有相对背景的人准备的。如果为了突击我觉得可以抓几个重要 占比大的类似于 财务报表 quantitative method 几块突击,放弃一些细枝末节的 东西,最后大概在低分线上滑过 则是更好的策略其实虽然后面的alternative investment 还有portfolio占得比重小而且零零碎碎的,但其实反而难度一般,因为他的书也只做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能有大概了解这一块 我觉得90%的正确率很好拿。所以很多人觉得要放弃这一块 我持相反的看法。只要你看了一些视屏读了notes 分是很好拿的,千万别放。道德部分就只能看handbook 有时候这道德真的是模棱两可,所以就好好看,只要不拿C 就行道德其实我做了好多题目,考的时候还是不太会,很多都太模糊了。最后也是拿了B--------------------------------------------------------------8.12更新再更新一部 MIT 的open course Finance Theory 1 这应该是MIT master of finance 的入门课。我个人是全部看完了。觉得非常好 里面的东西和cfa lv1 也非常契合,当时是在准备fix income的时候看的。但是其他所有的lecture 都很好。我个人觉得0基础学 财务报表应该是最难得,因为对股票别的至少还有了解,而且和别的内容都有关联。唯独财务报表 和别的考的内容 关联性较小。学习曲线比较陡峭,短时间内有大量知识点要记住。IFSR 和GAAP 的不同点 学完以后真是深深地存在了脑海里。在这里好的视频不多 只能推荐 financial accounting an introduction to concepts and method这本书已经出到14版了还有一节mit 的open course 的 ppt 时间长 还可以去analystnote 这个网站去做做题目,里面大概几千道题目,我自己是刷了一大半,适合在备考的时候准备,但是难度和notes一样 都略难一些。这个网站是付费的60刀的样子。书后面其实也有习题,记得也做完PS: CFA 的道德手册明确规定 不能泄露考试内容,不过好像考试难度是可以说的。所以以上的应该不违反规定感谢的朋友们不顺路点个赞吗= 。
建议楼主找几篇经验贴,找到和自己情况相似的考生写的,然后制定一个详细到天的读书计划。不同的人,英语成绩不一样,背景不一样,投入时间不一样,效率也不一样。还是那个小马过河的道理,老牛说:很浅,水一水就过去了。松鼠说:次奥,差点淹死老子。CFA那些事儿,以及google CFA 经验谈
不同的级有不同的要求难考不难考的话,是不科学的。
09年过完的三级,貌似已经记不清楚细节了,努力回忆了一下,觉得有几点可以参考:本人非金融科班专业出身,理科专业,后来工作中发现像我这种希望转行的人其实很多。对于非科班的人来说,我的难易顺序是:2级&1级&3级。二级的内容比一级难不少,时间上也紧不少(指考试中的阅读量);一级多以概念性的东西为主,对科班来讲可能简单,但对非科班的人来讲就有一大堆专业术语要搞明白;三级似乎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并无特别记忆,也许是和三级本身的通过率高有关。最重要的是投入时间:备考几个月里周末啥的就忘了吧。没有这个准备的人还是趁早作罢,要不取舍两难。关于补习班 - 本人未参加任何补习班,只是阅读教材,做一定的习题。注意,是教材,不是notes,很多人光看notes,也有成功的,但个人不推荐。考试不是终点,你会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至于有没有用,有多大用,觉得跟个人有很大关系。从功利的角度讲,可能对你进哪一家高大上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帮助,HR筛简历或领导看简历有的人重视这个,有的不重视。例如国内现在的几百号公募基金经理,大约20%左右有CFA资质,比例还是挺高的。如果你不是国内顶级名校的毕业生,又想有竞争的机会,一个CFA资质有点用,否则你连竞争的机会的没有。但从另一方面讲,也跟不少人交流过,很多人都说CFA上的东西在工作中没用,这就好像大学教育有没有用的问题一样,别说国内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就是在Wall St的大行里,CFA学的东西要说也基本用不着,每天除了Excel算算数字,PPT画画图,Outlook码码字就没别的好做的了。技术性的东西软件基本已经集成了,人只需要解读,然后给别人(你的老板,或者客户)解读数字就行,用得着您亲自动手算的,真的没有。就国内的现状,你去给人说这个东西的Alpha、Beta、Efficient Frontier之类的东西,过去人只用说两个字信托,现在人只说3个字P2P,直接把你弄的一大堆术语理论给秒杀了。但是,从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并且觉得土壤会越变越好的,但愿如此吧。这也是这里几千关注考不考CFA的人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
等我这次过了,我就写个如何一个月part time通过CFA二级-------------------------------------------------------------------------------别吹牛逼了,不看是过不了的555
07年毕业(金融学本科),08年12月1级,09年6月2级,10年3级一挂,11年持证人前来分享1级2级看看notes即可,和本科内容接近,但是书后面的题必须要做,因为都是选择题,没什么难的。3级用1级2级的复习方式,很难过。。。导致第一次失利。坐在考场中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次必挂,之前经历过的考试,我都是估分极准型的,挂的感觉也很少有,不过这次,真真的挂了。我只能说,有难度,但是第二年轻轻松松的过了,在于我发现了这门考试的玄机,因此就不难了。说说3级经验,就是必须啃原版书!把逻辑框架自己划清楚,学习的时候,时常问自己问什么?为什么有了股票这种产品,为什么组合里要加一点债券,为什么配比一点另类会降低风险提高收益,BLABLA。将近十年IPS都写写,英语不要搞得太复杂,三个词足够,主语谓语宾语。价格price上升increase by。。冒号1经济如何2什么如何3什什么如何。最后且最重要的一点,放弃某些章节,一点都不要看,浪费时间精力,也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玄机一句话,材料即答案。聪明的你肯定会领悟的。
我三级都考完了。这个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我自己国内还不错的金融系毕业,英语六级500出头,全职考(读硕的时候考的),每天5、6个小时,基本每级用一个多月备考,三个级别就都过了。
这么说吧,我没听说过我周围谁认真准备了然后还没过的。不要低估中国考生的应考能力。我当年看cfa2时非常忐忑,已经工作了没时间看书,考前就完整的看了一遍notes。师兄表示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后来我知道这厮每级一周过,号称万一周。。。然后我就在他的鄙视下过了二级,目前在准备3。
一级不难考,二级三级还没考...个人觉得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负责,考试之前一定会想好自己为什么要考这个考试,考这个考试需要牺牲一些什么,自己想要通过这个考试来得到些什么。过了自己心里这个坎之后,一个靠谱的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它。难或是不难,都没那么重要。我是读研究生的时候考得一级,本科管理学,金融硕士,算是有点基础的,英语六级600+,也算是不错,不过在法国留学几年英语已经烂成渣...准备CFA的同时一天还要上七个小时的课真是伤不起啊有木有,上课用法语听着自己偷偷在下面看英语的CFA教材超级混乱啊有木有。周末的一切世间都用来做掐时间的模考了,做了三年的mock和sample,还有当年的习题集,大概一共有十几套题的感觉。考完觉得眼睛都要瞎了。好处就是之后研究生的课程都觉得简单如水!金融硕士可以来考一考啦~
花功夫看书1级是没问题的,很惭愧我老是报了名不用功,考了2次都是10- -
CFA一级考试课程着重于投资评估和管理的工具,还包括资产估值和投资组合管理技巧的入门介绍。又是选择题,虽然题量大一点,但把考试要点复习到位了,做起题来还是很快的。总之一级简单。二级考试课程着重于资产估值及投资工具的应用(包括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和数量分析方法)。三级考试课程着重于投资组合管理,还包括投资工具的使用战略,以及个人或机构管理权益类证券产品、固定收益证券、金融衍生产品和其他类投资产品的资产评估模式。三级就是实际案例的考察。
CFA 视频教程请叫我好人
难和不难是相对的,就好比小马过河一样。但是个人认为,CFA的教材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体系,帮助你一步步搭建金融框架,学起来也蛮有意思的。相信只要肯下功夫,辅以合理的学习方法,是可以通过的。}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