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弗里德曼货币需求求跟存款有直接关系吗

但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一国的利率环境--利率弹性的大
银行招聘考试复习要点:利率的作用
首页 & 银行考试 > 阅读资料 >
银行招聘考试复习要点:利率的作用
10:08:40&&&来源:&&& 点击:
【导读】中金融人银行招聘网为您提供省银行、农信社招聘信息及相关服务,更多信息请关注中金融人银行招聘网!对于立志在银行考试中金榜题名的童鞋们,中公教育专家特分析整理出银行招考每日一练,中公助力,祝各位童鞋考试成功!
1、利率影响货币需求利率与货币需求的递减函数关系是明确的,但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一国的利率环境--利率弹性的大小。
工商企业的投资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利率与货币供给没有接的相关关系,因为货币供给是一国金融管理当局的政策工具。
货币供给量取决于一国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大小,而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调控的。基础货币与利率之间存在间接的关系。利率与货币乘数也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利率提高,社会存款总额会增大,现金量会缩小,也就是信用回笼使基础货币中现金量减少。
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总额。
基础货币=公众手持现现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中央银行新增的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增发的纸币是基础货币增加的主要来源。法定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根据中央银行制定的法定准备率从存款货币的中计提出来上缴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它体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一般不对此支付利息。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法定准备金以外自愿持有的准备金。广义的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和用于贷款、贴现、投资的资金;狭义超额准备金:银行可用而未用出去而保留在银行内的库存现金,主要用于应付提现和其他临时支用。利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因为影响货币乘数的直接因素是现金漏出率、存款准备率、超额准备率等。但利率提高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会增大,因此超额准备率也会降低,进而使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货币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增大,增加货币供给如果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倍数正好等于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率=----------
活期存款现金漏出率是指活期存款的提现比率。利率提高会使货币乘数因使现金漏出率和超额准备金率降低而增大,从而加大货币供给。
3、利率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经济手段包括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实际上是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
4、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二者都是经济生活中敏感的经济变量,并存在较密切的密切关系。
利率平价理论:
两国利率之差等于汇率的变动率5、利率与金融资
产的价格密切相关
金融资产的价格是指金融资产的
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
金融资产价格有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之分。
金融资产的价格是指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
票面价格是指金融资产票面表明的金额。
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就是金融资产在
市场上出售或购买的货币额,即实际融通资金的数额。
--当利率提高,股票价格、债券价格都将下降;当利率降低,股票价格、债券价格都将上升。
--不同种类的股票、债券的利率风险是不一样的。
--当利率提高,股票价格、债券价格都将下降;当利率降低,股票价格、债券价格都将上升。
--不同种类的股票、债券的利率风险是不一样的。
【推荐栏目】山东银行考试网
[责任编辑:王洪普]
上一篇:银行招聘考试复习要点: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责任编辑:sunning)
------分隔线----------------------------
报名咨询方式
咨询报名咨询报名MSN:
俞敏洪2亿图谋新东方转型 科研和在线或是方向...
女大学生街头搭讪求午餐 称要“突破自我”...
西工大文艺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报名...
三、不同就餐客人的性格类型 急躁型 特点:对服务要求快捷,有问必答,说话语气肯定并...
马上要去报到的准大学生们开始整理行囊,而此时还有一些人正埋头书海,因为他们要准备...
山寨剧全球闻名,笑点被指无营养...
中铝中州矿业完美收官 全年国内矿供矿498万吨
阿里入股360真与假?投资人称没听说 但有合理
泄露求职者信息最高可罚3万元 《条例》提出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与储蓄的关系大概是怎样的?_百度知道
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与储蓄的关系大概是怎样的?
高鸿业教材中,利率下降,会导致投资上升,因此,储蓄和收入水平也上升。
然而,利率下降,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那么对货币的需求也上升,那么自然低,银行储蓄也就应该下降咯,或者简单说,利率下降,存款收益减少,储蓄不应该是减少吗?
上面两种情况为什么矛盾?表面看来,好像逻辑都能推导出来喔,是不是两种情况中的储蓄不是一个概念?
提问者采纳
利率下降,储蓄是下降的,你的第二种说法,关于货币需求的是对的,利率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上升,储蓄减少。第一种说法,首先利率下降是导致的投资上升,你可以再去看一下高鸿业那本书,有个假设的前提条件,就是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所以储蓄也上升了。这个IS模型假设产品市场是均衡的,现实中由于中央银行的介入不一定满足。对于IS和LM模型,正是你说的,利率的变化,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反应并不一样,所以才会有两者之间的均衡,求出均衡解。如果没有这个矛盾,也就是说,IS和LM的方程是一样的,那怎么可能求出利率和产出的值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是这样, 我们说的简单点好理解 利率下降之后 会刺激投资 对货币的需求会增大经过一段周期投资的收益 和贷款回流银行 就会造成储蓄增加 这么说能明白吗但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这样 这只是理论..要分析具体情况
短期 储蓄增加则影响消费 从那个国民收入模型的等式看出是阻碍经济发展的 。长期 储蓄增加则信贷资金增加 利率下降 利于减轻企业负担 刺激投资。 储蓄率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关键因素 如果储蓄高则经济资本存量高 相应的产出水平高
你是不是忽略了银行有超额准备金。利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浮动,只要未超过超额准备金的部分,对储蓄和存款收益的影响不大。
只有当银行的储蓄多了银行才会把利率降低从而才会对外放贷使得投资增加,投资增加收入水平也就提高了。
高鸿业教材,利率下降,投资上升,储蓄下降吧
不是投资储蓄恒等吗?那么投资应该等于储蓄啊?
你是说的那个国民收入基本公式对吧?那个公式是在理想情况下,应该有的结果。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373页倒数第二段说明了这个公式的适用条件,这里讲的储蓄和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的。
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四章_货币需求与供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四章_货币需求与供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货币政策不宜大幅宽松|货币政策|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货币政策不宜大幅宽松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连平
  很多产品创新其实都是截流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银行不可多得的负债,成本很低,利率只有0.35%。而所谓的创新是用一个软件将资金聚集起来开展投资,通常只有3%以上的回报,又没有一点风险,存款人何乐而不为呢?
货币政策不宜大幅宽松。
  一、存款市场供求关系趋势性偏紧: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制约因素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但却偏偏遇上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趋势性偏紧的格局。存款利率市场化04年后八年内一直没有举动, 2012年上浮10%之后,存款市场利率马上上浮到顶,说明当时的存款供求关系偏紧。相比2012年,我认为目前的状况似乎更为严峻。
  2013以来,贷款的增速和存款的增速差距开始扩大,存款增速明显慢于贷款。2013年6月末存款增速为14.3%,12月末降为13.8%。2014年6月末进一步降至12.6%,7月末更降至10.9%。而同期人民币贷款的增速相应为14.2%、14.1%、14%和13.4%。2014年7月贷款数据有些异动,8月后应该回归相对正常的增速。
  以上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在贷款增速相对平稳的同时,存款增速则在持续快速下滑。这还只是从央行的统计数据来看的,还有必要撇开统计数字来看实际情况。官方的统计数据是时点数,即月末、季末的数据。贷款数据基本上是实在的,但存款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冲时点的影响。不少金融机构月末存款大增,月初大量减少。这是银行的存款吗?在这个时间点上反映在银行账上是存款,但在另外较多的时间里,这些资金却成为同业存款。
  这就是说总有一块资金总在一般性存款和同业存款之间来回的流动。据估算,目前近14万亿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大约三分之一即属于这类资金。而且这个滚动的雪球似乎是越来越大。这说明当下市场存款供求关系是越来越紧。在制度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若此时把113万亿存款利率全部放开,市场竞争就会迅速发展,甚至于白热化。哪家银行提供的利率比较高自然会吸引存款,激烈竞争之下市场定价就迅速上升。
  而存款利率大幅抬高后必然给贷款利率带来上升压力。而贷款需求在中国具有明显的刚性,在银行负债成本大幅上升的推动下贷款利率通常也会上升,从而将其影响波及到实体经济。
  从当前总体运行趋势来看,一般性存款的增速未来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究其原因,我认为来自市场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金融产品创新。突出的表现是市场推出大量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存款的理财产品,持续分流了银行的存款。如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通常在4%以上,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则只有3%多一点。企业、个人大额存单的推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理财产品有替代作用,但也难以从跟本上改变市场分流银行存款的趋势。
  二是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市场运用互联网工具和大数据工具开发软件,目标都盯着银行的存款。很多产品创新其实都是截流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银行不可多得的负债,成本很低,利率只有0.35%。而所谓的创新是用一个软件将资金聚集起来开展投资,通常只有3%以上的回报,又没有一点风险,存款人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甚至银联都在开发诸如此类的产品。事实上,长期以来,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与投资产品的利率差距始终存在,只是没有合适的手段来实现资金的转移,而互联网手段使之终于成为现实。目前,这一势头正盛。
  首当其冲是活期存款,同时也会持续影响定期存款。2006年末单位存款包括企业和事业单位,即除了居民、个人以外的存款,活期占比是66%,2013年底已降到38%;相反的,定期占比则由33%上升到了61%。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构变化。这对银行意味着什么?有人说是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强了。我认为,与其说如此,不如说是活期存款增速持续低于定期存款。
  2012年至2014年6月末,私人部门定期存款年均增速达到15.52%,而同期同类的活期存款平均增速仅为7.87%。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存款增速尤其是活期存款的增速未来将进一步放慢。在相关监管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存款市场供求关系仍将趋势性偏紧。
  据测算,如果短期内迅速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息差将会收窄100个基点左右;考虑到成本的刚性,至少会削减银行利润70%以上,加上拨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存款利率市场化迅速完成将给银行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引起较大的市场动荡。而这种压力也会通过贷款市场偏紧的供求关系传导到实体经济,显然这条路是不可取的。在相关制度安排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存款供求关系紧张和银行负债成本迅速上升将会制约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
  除了上述市场因素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也实质性地影响了存款市场的供求关系,即存贷比考核和存款准备金率。在贷款刚性增长、存款增速持续放缓而市场资金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存贷比考核使得银行对存款这类负债存在着较大的需求,有时甚至是饥渴,从而推高存款价格;存款准备金率高企则导致银行吸收存款的实际效果明显减弱,从而使得银行持续存在进一步吸收存款的冲动。
  二、审视存贷比考核机制和存款准备金率
  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受到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而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当前有必要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创新和政策调整。这里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
  一是货币政策问题。鉴于我国的货币存量较大,未来一个时期货币政策将持续担负降杠杆的任务,似不宜大幅宽松。在中性货币政策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处在历史次高位的环境下,迅速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很容易在短期内出现市场存款和贷款利率双升的局面,从而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带来向上压力。这一点去年似乎已经感受到了。
  去年货币政策总体上是稳中偏紧,6月份市场利率波动很大,下半年整个利率水平也都偏高。今年政策已有所调整,货币乘数随之明显提高,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下降。但即便如此,目前还很难说已经形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迅速推进所需要的比较理想的货币环境。
  这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难。一方面,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相对宽松一些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从降杠杆和控风险要求出发,货币政策又不宜过于宽松。无论如何,当前这样的政策环境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
  作为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持续处在较高水平,直接对存款市场供求关系带来收紧的压力。如果说在过去外汇占款大幅增长、存款市场供求关系十分宽松的条件下,实施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十分有必要的话;那么在今天,在外汇占款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的新态势下,重新审视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针对性地合理调降该率也应该是有必要的。
  当前首先需要权衡的问题是,中长期宏观调控目标与利率市场化的合理进程,孰重孰先?未来的选择抑或是逐步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抑或是暂时维持存款准备金率不变,适当放缓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抑或是暂时维持较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具有替代功能的存贷比考核,同时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即使是逐步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其主要目标不是为了避免经济加快下行,而更多的是从整个改革需要的角度去考量。
  二是存贷比监管问题。如果放到整个利率市场化大的框架来看的话,可以这样认为,存贷比监管方式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障碍。前已述及,存贷比监管是当下存款供求关系偏紧乃至于利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的实质是利率市场化与传统监管方式之间的存在矛盾。按照存贷比的管理要求,银行放贷款要达到75%的存贷比,而信贷增长是有刚性的。
  国务院今年上半年多次提出,货币信贷要保持合理的增长,实体经济也希望银行能加快信贷投放。与此同时,银行业也愿意发放贷款来获取收益,因为毕竟息差还是银行的重要盈利来源。而事实上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融资需求依然不小,中国贷款的需求刚性程度是很高的。这种情况下要能够保持信贷的投放,存款必须要达到存贷比的要求。
  但与此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已迅速发展势头正旺,存款增长却在持续放缓。在存贷比考核下,银行存款必然稀缺,其利率之高就在所难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存贷比犹如是一道大坝,尽管上游水源充沛,但经其截流之后,下游水位偏低,水变得珍贵。如果没有这道坝或者筑得低些,则下游水势会充裕或合理。
  不仅如此,还应看到利率市场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得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能通过市场的价格传导到各个方面。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从增量来看只有50%多一点;但从存量来看,依然在80%以上。由于存贷比监管的存在,货币市场利率调整影响到银行体系就不会那么顺畅。
  从今年的情况看,按理说货币市场流动性宽裕了,利率相对走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应该下来。但因为存贷比的存在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居高难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跟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没有存贷比,市场上货币资金的成本差不多就是银行的负债成本。而中资银行的成本则在很大程度受存贷比考核下一般性存款价格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一般性存款增速逐步放缓,贷款增长又有一定刚性,存贷比考核要求银行必须保证存款达到一定的增速,这就推高了负债成本。正因为如此,货币市场利率调整了,但不见得就一定影响到银行体系的存贷款利率,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效应打上折扣。这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不利的,甚至有可能最终扭曲其成效。
  合理优化存贷比管理很有必要。6月30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此次调整中效果比较明显的是币种口径计算调整和“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这两项。就前者而言,目前本外币合计的存贷比和人民币的存贷比分别为72.2%和69.7%。因此,调整币种结算口径会降低银行体系总体存贷比约2.5个百分点。
  对后者来说,可能主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粗略估算目前符合上述条件的存量次级债券约6000多亿,若这些债券对应的贷款全部从分子扣除,则会降低银行体系总体存贷比不到1个百分点。因此,粗略测算,此次调整会降低行业总体存贷比约3.5-4个百分点,对促进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有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有助于缓解那些存款增长压力非常大的银行的存贷比压力。
  然而,银行存款增长放慢、负债结构多元化是个大趋势。如果此次调整的实际运行情况不理想,下一步可以考虑将稳定性较好、非结算类、固定期限的同业存款纳入存款总额来计算存贷比。截至2014年4月末,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项加总约为22万亿元,保守估计其中的稳定性较好的同业存款约占一半、即11万亿左右,占全部一般性存款比例约为10%。
  初步估算,若将这些稳定较好的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分母,可能会导致存贷比下降6个百分点左右。这对缓解行业存款瓶颈、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作用较为明显。从长远看,可以考虑修改商业银行法,取消这一监管规定。如果取消了存贷比或者大幅调整口径扩大分母,考虑到两者之间的替代效应,暂时可以不必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本文作者介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理事。)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理事。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is曲线坐标问题为什么IS曲线的坐标我感觉是反的.是Y关于R的关系 为什么R是纵坐标.PS.求中国IS LM曲线的特点 具体点_作业帮
is曲线坐标问题为什么IS曲线的坐标我感觉是反的.是Y关于R的关系 为什么R是纵坐标.PS.求中国IS LM曲线的特点 具体点
is曲线坐标问题为什么IS曲线的坐标我感觉是反的.是Y关于R的关系 为什么R是纵坐标.PS.求中国IS LM曲线的特点 具体点
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一 LM曲线的中国特色   按照IS-LM模型,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低利率与少的国民收入的组合,高利率与多的国民收入的组合才能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等.我国的情况则是LM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高利率与少的国民收入的组合和低利率与多的国民收入的组合才能实现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等.这个截然的不同的结论断也同样可以运用刘洁敖先生的论证方式1,将四个都属第一像限的图放在一起进行论证.  在西方国家,表现在图(Ⅰ)中投机性货币需求L2(i),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利率越低,货币的投机需求、即公众手中持有准备投机的钱就越多.我国的投机性货币需求L2(i)则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利率下降,货币的投机需求反而减少.这种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情况已经为我国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储蓄存款增幅趋缓,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债市的实际所证明.尽管储蓄存款不是现金,但是,在凯恩斯的论述中,可以进入国债市场进行交易的储蓄存款也属于投机性货币需求2.  所以我国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的倾斜方向与西方国家相反,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货币供给的方式和利率变动方式与西方国家的不同.西方国家的货币供给主要通过中央银行的国债买入来进行,我国的货币供给则主要通过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农产品和外汇的收购来实现.西方国家的货币供给增加就是利率下降,因为中央银行高价买进国债的同时,就是利率的应声下跌;反之,低价卖出国债就是利率的同时上升.我国的货币供给变动则与利率波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外汇、农产品收购增加,如果没有中央银行另行发文,利率不会下降,反之,没有文件的下达,利率同样不会上升.正是在这不同的制度背景下,他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而我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则与利率同方向变动.因为,他们的公众一定会乘中央银行公开市场高价买入国债之际,而卖出国债,并将货币拿在手中,等到利率回升和债券价格下降后,再买入债券,以赚取其间的差额.所以利率下降,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相应增强.我国的利率下降致使公众的储蓄存款的收益减少,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公众会将其储蓄存款的相当部分购买国债,从而推动国债价格上升,公众持有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因此减少了.与西方国家比较,他们利率下降于国债价格上升的同时,此时买进国债,只要利率回升,国债价格必然下跌,债券持有人就要遭受损失,所以公众一定增加货币,而不是国债的持有,投机性货币需求一定增强.我国的利率下降之时,股票债券的价格尚未有变化,此时谁先买进股票债券,谁就能赚钱,公众当然增加国债的持有,而减少货币的持有,投机性货币需求相应减少.显然,发达国家的国债价格是中央银行买入炒高的,利率同步下降,作为卖出方,公众的货币持有当然增加.我国的国债价格是在利率下降之后,由公众买入炒高的,公众的钱进入中央银行,投机性货币需求当然减少.  我国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同方向变动不难找到经验证明, 1996年以来我国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储蓄存款增幅逐月回落,由1999年6月的18.5%回落至2000年底的6.3%,大量资金集结债市股市,债券股票的需求分别上升2.6和1.6个百分点3.2001年以来,储蓄的增幅趋于平稳,国债需求非常旺盛,朱总理所说的排队购买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足以证明,我国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同方向变动,L2曲线因此向右上方倾斜.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公众的投机意识还不很浓,资金实力也比较有限,货币的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所以L2是条向右上方倾斜,比较陡峭、且离原点较近的曲线.  在图(Ⅱ)上,连接L1和L2的45度线表明等量的货币供给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所吸收,投机性货币需求多了,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少了,反之则反是.图(Ⅲ)的L1曲线也比较陡峭地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既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货币的交易需求较大,因为我国居民在99年的储蓄占GDP的比重大体为40% 4,其中大部份用于持币待购和防范意外事件,小部分入市进行股票债券的投机,所以交易性货币需求小于并接近于GDP的40%.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储蓄存款可以作为货币的投资需求,也可以是货币的交易需求,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5.  在这三个图的基础上,任意选择两个利率点,就能找到可以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点,从而在图(Ⅳ)上形成比较陡峭,且与IS-LM模型大相径庭的,向右下方倾斜的LM曲线.表明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利率低,投机性货币需求少,交易性货币需求就要相应增加,以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等,而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条件是国民收入的相应增加;反之,利率高,投机性货币需求多,就要减少交易性货币需求,国民收入相应减少,
二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所以如此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  图2(Ⅰ)中的投资曲线比较陡峭地向右下方倾斜,因为,我国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政府投资、包括国有企业的投资还是我国投资的主要部分.这两部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影响,所以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尽管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了明显的上升,但是,其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仍比较有限,这就决定了投资曲线I陡峭.尽管,有学者认为,我国投资与利率同方向变动6.笔者还是认为投资与利率反方向变动比较合理.图(Ⅱ)的45度线表明,通过它投资可以等于储蓄.图(Ⅲ)的储蓄曲线S比较平坦,表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沿袭前面的数据把储蓄倾向定为40%.  在这三个图的基础上,任意选两个利率点,都能找到相应的国民收入点,可以实现投资与储蓄的相等,如(Ⅳ)所示,我国的IS是条比较陡峭的曲线,表明我国投资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三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果判断  我国IS和LM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就必然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两条曲线平行,因为不能相交而使IS-LM完全不能为我国所用;另一是两条曲线斜率不同而相交,如图3和图4所示,但是据此比较和判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则必然与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相背离.  在比较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之前,先说明我国货币政策致使LM曲线移动的特殊性.按照IS-LM分析的理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致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致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我国财政政策的效果如图3所示,无需再作说明.但是,货币政策则使LM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图4所示.因为,货币供给增加,在利率不变,投机性货币需求也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国民收入,才能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吸收增加的货币供给,即在利率为i1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必须由Y1一定到Y2.或者在国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利率上升,才能使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吸收增加的货币供给,即在国民收入保持在Y1的情况下,利率必须上升到i2,所以,图4中的LM1向右移向LM2.在经典理论中,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决定了货币供给增加,只能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表明在国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利率下降,才能刺激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消化增加的货币供给,所以它的图形与这里的讨论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我国的LM曲线比IS曲线更为平坦,所以我国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财政政策更好.按照杨君昌先生的分析方法7,先假定在IS和LM曲线移动而利率不变情况下,国民收入可以增加的幅度,然后比较利率实际变动后,国民收入减少的量.若利率变动使国民收入实际减少的幅度小,其政策效果好,反之则差.因为我国利率不能随行就市地波动,所以,评价政策效果的方式就只剩下比较IS和LM曲线平行移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而无需讨论利率的实际变动,致使国民收入减少的幅度.因为IS的斜率比LM小,这就决定了,LM的平行移动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比IS大.如图3和图4所示,假定IS和LM曲线的移动幅度相同,但是,图3中Y1移动到Y2的距离比图4小,尽管利率变动致使国民收入由Y2减少到Y3的幅度,在图4中要比图3中大得多,但是,因为利率是不变的,所以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比财政政策好.而且,如果没有政府人为对利率的锁定,财政政策将使利率承受向下的压力,货币政策则使利率承受向上的压力.这又是个与经典理论相悖的论断,因为经典理论认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这个论断也与对策理论的判断以及人们的生活感受截然不同,我国理论界目前普遍认为财政政策的效果比货币政策好,所以我国管理层也正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下降,而货币供给增加则会使利率上升的原因都包含在LM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之中.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致使政府投资增加,带动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这就需要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以保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等.其在中国的条件则是利率的相应下降,如果没有利率的行政管制,图3中的利率就要下降到i2,国民收入增加到Y2.扩张性货币政策要求货币需求相应增加,而增加货币需求的重要条件是利率上升,增加中国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利率的上升则会遏制投资,在图4中,新的均衡点是利率上升到i2,国民收入减少到Y3.根据这样的IS-LM分析,管理层应该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不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然而,谁都知道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公众的消费没有热点,货币政策的传导受阻,财政政策直接支出的效果要比货币政策好,所以按照中国的IS-LM模型,很可能误导管理层的政策选择.四 重要的启示  IS-LM模型是个为各国经验证明非常有效的宏观分析方法,它在中国的使用效果不佳,不是这个模型本身的缺陷,而是我国尚未具备运用这个模型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可以超越运用这个模型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就不必创造运用这个模型的基本条件,然而,这种超越的可能似乎很小,而且,我国的金融改革已经在呼唤利率的市场化,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将IS-LM模型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条件尚未真正成熟之前,我们不能贸然地运用这个模型的结论,更不能运用这个模型的结论作进一步的推导.不仅于此,我们还必须慎重地对待其它当代经济金融理论和模型,也不能直接地依据它们的论断和结论作进一步的推导,因为,这些理论和模型几乎都是以市场化利率,以及中央银行买入国债增加货币供给为基本前提和必要保障的,离开了这一点,这些理论在中国的运用难免“桔生淮北则为枳”,就象IS-LM模型在中国的运用会发生问题一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