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经济学原理及模型模型呢

521.2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21.2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2
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相对样;经历并通过了上述步骤的检验后,可以说已经建立了所;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从上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中,不难看出,任何;一般情况下,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方法的研究是人们;六、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因果分析;从上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中进一步看出,经典;所谓相关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的变量的样本观测值
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相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即模型的所谓超样本特性。具体检验方法为:⑴ 利用扩大了的样本重新估计模型参数,将新的估计值与原来的估计值进行比较,并检验二者之间差距的显著性;⑵ 将所建立的模型用于样本以外某一时期的实际预测,并将该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并检验二者之间差距的显著性。经历并通过了上述步骤的检验后,可以说已经建立了所需要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将它应用于预定的目的。 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从上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中,不难看出,任何一项计量经济学研究、任何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赖以成功的要素应该有三个:理论、方法和数据。理论,即经济理论,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行为理论,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方法和计算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工具与手段,是计量经济学不同于其它经济学分支学科的主要特征。数据,反映研究对象的活动水平 、相互间联系以及外部环境的数据,或更广义讲是信息,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原料。这三方面缺一不可。一般情况下,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方法的研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方法的水平往往成为衡量一项研究成果水平的主要依据。这是正常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研究是计量经济学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对经济学理论的探讨,一个不懂得经济学理论、不了解经济行为的人,是无法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哪怕是极其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所以,计量经济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经济学家。相比之下,人们对数据,尤其是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视更显不足。在申请一项研究项目或评审一项研究成果时,对数据的可得性、可用性、可靠性缺乏认真的推敲;在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较少从数据质量方面去找原因。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数据已经成为制约计量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问题。 六、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因果分析 从上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中进一步看出,经典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核心是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不等于具有因果性,这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那么首先需要对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作一简要的说明。所谓相关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的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序列之间表现出来的随机数学关系,用相关系数来衡量。如果两个变量样本观测值序列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1,则二者之间具有完全相关性(完全正相关或完全负相关);如果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比较大,或接近于1,则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如果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0,或接近于0,则二者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如果一个变量与其它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相关性,那么它与每一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称为偏相关系数。相关关系是变量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纯数学关系,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的依据只有数据。所谓因果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在行为机制上的依赖性,作为结果的变量是由作为原因的变量所决定的,原因变量的变化引起结果变量的变化。因果关系有单向因果关系和互为因果关系之分。例如,劳动力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在经济行为上是劳动力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而不是相反;但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与消费总额之间则存在经济行为上的互为因果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既决定消费总额,反过来又受消费的拉动。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一定具有数学上的相关关系。而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并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例如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印度的人口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为二者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显然二者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相关分析是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的数学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实现。回归分析也是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它着重判断一个随机变量与一个或几个可控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由于它的特定的功能,所以也被用来进行变量之间的因果分析。但是,仅仅依靠回归分析尚不能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最后判断,必须与经济行为的定性分析相结合。这就是上面强调的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三要素。 七、计量经济学应用软件介绍 随着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其数学过程也越来越复杂,于是推动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反过来,也正是有了方便的应用软件,才使计量经济学有今天的繁荣。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很多,它们的侧重面不同,但都具有基本的计量经济分析功能。
⒈ EViewsEViews (Econometric Views) 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之一。EViews具有数据处理、作图、统计分析、建模分析、预测和模拟等功能,在建模分析方面,包括单方程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联立方程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分布滞后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等模型的多种估计方法。该软件由美国QMS (Quantitative Micro Software) 公司出版,目前普遍使用的是EViews31和EViews4版本。EViews 的操作简单、灵活,使用的命令接近自然语言,具有丰富的多层次的菜单提示,使用者不需要编写程序,只要根据需要逐层选择菜单中所列的项目即能完成分析工作。
⒉ SPSS/PCSPSS/PC的原意是统计分析软件包,是70-80年代国际上广泛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之一。它提供了经典计量经济学分析的大部分功能,并不局限于经济计量分析,而是面向一般的社会科学,例如社会学、人口学、气象学等,即凡是有关的统计分析问题,均可以使用该软件包进行各种分析。与Micro TSP相比较,它特别适用于对截面资料或调查资料的数理统计分析。SPSS/PC曾经于80年代初在我国的一些计算机上安装过,但在我国的应用并未得到推广。⒊ SASSAS的原意是统计分析系统,于1976年商品化以来,以其超凡的功能和可靠的技术支持著称于世,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在国际上已经被誉为数据分析的标准软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SAS是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应用软件系统。它是一种集成软件,用户可以将各种模块适当组合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将其用于计量经济分析,不仅能完成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和检验,而且具有模型诊断的功能,例如检查数据中的异常点、指出模型中需要增加的变量等。SAS已经在我国一些单位得到应用。⒋ GAUSSGAUSS的原意是一种程序语言,是一种为矩阵运算而设计的计算机语言。通常也把用这种语言编写的应用软件称为GAUSS,具有极强的矩阵运算功能。计量经济分析应用广泛的矩阵运算,所以GAUSS为计量经济学分析与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LSQ/GAUSS,即集中于基本计量经济分析的GAUSS软件在使用方便和计算快捷方面较其它软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GAUSS更具有其它软件不可比拟的优点。GAUSS已经在我国一些单位的教学与研究在得到应用。⒌ PC-GIVEPC-GIVE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它是根据Hendry学派的理论方法研制于1984年推出的,主要用于动态计量经济分析,包括经济数据的分析、计量经济模型的评估、动态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等主要功能。它所提供的多种综合统计检验量可以帮助用户选择模型最合适的动态形式。PC-GIVE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在菜单提示下进行方便的操作。PC-GIVE已经在我国一些单位的教学与研究在得到应用。⒍ Micro TSPTSP的原意是时间序列分析软件包,是EViews的前身。其基本操作对象是时间序列,但也被用于截面数据的分析。该软件包可以对序列进行各种分析,建立序列间的统计关系式,并用此关系式进行预测等应用研究。TSP提供了经典计量经济学分析的大部分功能,包括单方程模型的各种估计方法和联立方程模型的单方程估计方法。它曾经是应用最为普遍的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包,在我国流行最广的是Micro TSP(6.5)版本。但是,由于它是在DOS操作系统下运行,目前已经不常用。实际应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还很多,以上列举的只是我们安装或曾经安装的几种,当然也是最为流行的几种。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掌握至少一种计量经济学软件。学习应用软件的最好方法是实践,是自己实际地采用一种软件去建立模型。因为读者所具有的软件各不相同,所以在本书中并不对软件的应用作更多的介绍,尽管它是十分重要的。本书第一版中的所有例题都是采用TSP(6.5)完成的,也可以说,第一版建议读者学习和使用TSP(6.5)。而在本版中,所有例题都是采用EViews完成的,所以可以说,本书建议读者学习和使用EViews。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高等教育、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521.2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等内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 [&&] [&&]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对所要...6 9 + 1 . 2 0 Ln (人均收入)一 6 . 4 0 Ln (日用品类价格) 该...  1 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和要点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1. 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和要点 2...  1.2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 来源网站:智库文档 说明:收藏此资料 举报 立即下载 为资料评分 常见问题...1、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的主要方法包括 、 2、处理模型中异方差的主要方法是...1、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要求详细具体,20 分) 。 2、普通最小二...  ” §1.2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一、理论模型的建立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 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分析 在时间序列数据样本下可以应用 Grange 统计检验等...  1、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的主要方法包括 、 2、处理模型中异方差的主要方法是...1、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要求详细具体,20 分) 。 2、普通最小二...  1-7.试结合一个具体经济问题说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1-8....本章的一个重点是如何获取线性的样本回归函数,主要涉及到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Q ? 0.8T K 0.6 的数据作样本: §1.2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 步骤和要点 一、设计理论模型 这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  小题2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程看,不论是理论模型的设定还是样本数据的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建立现实世界的经济学
本文见《比较》2011年第3期
瓦拉德拉扬·查里 大卫·科兰德 斯科特·佩奇 罗伯特·索洛
宏观经济学的进展和宏观模型的局限性
瓦拉德拉扬·查理
  主席阁下,各位高级委员和荣誉委员,我很荣幸难得有此机会,在各位面前提供证词。据我所知,这次听证会的目的,是审视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在提供政策建议方面的前景和局限性。在这份证词中,我将提供三个要点:第一,我将论证,宏观经济学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在过去的大约25年中;第二,我将指出,为什么我们的模型没能预见到这次危机的来临,我们将来的研究必须如何转变,以使我们能够预先防止这样的危机;第三,我将论证,宏观经济研究严重缺少经费,而向宏观经济研究投入更多的资源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进展
  我从有关所有模型的一个简单信条开始:模型是有目的的简化,以作为人们认识真实世界的向导,但它们并不等于真实世界。
  这个信条源自人们认识到政策制定和政策建议必须使用模型。政策制定者需要大致了解关键的政策权衡的量化结果,还需要理解影响这些权衡的经济力量。一个无人能懂的极其复杂的模型,则不能让人们对关键的权衡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很多大模型包含的变化因素太多了。一个为货币政策服务的宏观经济模型显然没有必要考虑明尼阿波里斯的棉花交易所。模型的建构是一个抽象过程,它应该包含对回答眼下政策问题至关重要的真实世界的某些特征,而把对答案不可能有太大影响的其他细节忽略掉。即使对稀缺的计算资源来说,抽象掉无关的细节也是必要的,更不用说人类的大脑根本无法消化太多的细节!仅仅因为模型略去了一些细节就对其大加指责,这样的批评不仅愚蠢,而且恰恰表明,批评者自己从来不曾写过一个模型。
  所有重要的政策问题都需要理解人们如何跨时作出决策,他们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所有这些必然涉及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因此,任何有意思的模型必须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从这个角度看,别无他途。现代宏观经济模型,常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还有其他一些共同的特征:所有模型都要确保与国民收入和产出账户一致,也就是说,所有事项必须加总起来;所有模型都要清楚地说明人们如何作出决策;所有模型都要明确地说明客观的约束条件、市场的结构以及家庭、厂商和政府决策时的可用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就是一顶大帐篷。可供选择的只是那些建模者没有清晰解释人们如何决策的模型。我们为什么偏好模棱两可而非清晰见底?我对现代宏观经济学方法的描述将说明这一点,现代宏观经济学家使用共同的语言来形式化他们的想法,这种方法容许大家对这些想法的实质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句有用的格言:“如果你有一个有趣且逻辑一致的故事要讲,你就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讲。如果你讲不了,你的故事就不是逻辑一致的。”
  我们在现代宏观经济学方面有什么进展呢?比如,在1982时,最前沿的模型都有一个代表性经济行为人(representative
agent),没有失业,没有金融因素,没有粘性价格或粘性工资,不存在危机,也不存在政府。而现代宏观经济模型看起来像什么呢?
  现代宏观模型在行为和决策方面有各种异质性。这些异质性是由于人们的目标不同,他们的年龄、可获得的信息以及他们过去的经历不同。请看看众多学者(Rao
Aiyagari、Per Krusell和Tony Smith、Tim Kehoe和David Levine、 Victor Rios Rull、 Nobu
Kiyotaki和John
Moore)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工作吧。他们全都是(或曾经是,对于不幸已故的Rao来说)一流经济学系杰出的宏观经济学家,在他们所研究的模型中,有很多模型显然并没有代表性行为人。任何断言现代宏观经济学是由代表性行为人所主导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说到失业,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用于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基准模型是摩滕森—皮萨雷德(Mortensen-Pissarides)模型。这个模型的要点是关注失业的动态学,它要刻画的是一个充满了摩擦的劳动市场。
  说到金融因素的作用,本·伯南克的职业生涯和成就表明,主流学者对金融因素极感兴趣。从伯南克1983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的著名论文开始,到他和马克·格特勒(Mark
Gertler)在1989年的研究,以及随后和西蒙·吉尔克里斯特(Simon Gilchrist)在
1999年的研究,都致力于将金融摩擦纳入量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中。伯南克和格特勒的著名论文发表于这次危机之前的20年。它试图解析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其他学者,包括Nobu
Kiyotaki、Hugo Hopenhayn和Tom
Cooley,都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对金融因素的理解。伯南克是游走于现代宏观经济学边缘的非正统经济学家吗?绝对不是。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系主任,那里是最重要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主流宏观经济学模型确实讨论了金融摩擦引致的经济危机。与此相反的任何断言都是错误的。
  说到粘性价格和粘性工资,欧洲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所使用的基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就是所谓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这个模型的主要特征就是粘性工资和粘性价格。
  说到金融危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国际宏观经济学。明尼苏达大学的蒂姆·基欧(Tim
Kehoe)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吉勒莫·卡沃(Guillermo
Calvo)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引领者,他们的很多文献都直接关注金融危机。论及美国国内的宏观经济学,李·瓦尼安(Lee Ohanian)和哈罗德·科尔(Harold
Cole)显然在努力发展解释大萧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说到政府的角色,让我以提交给本月(2010年7月)初在蒙特利尔举行的动态经济学会(Society of Economic
Dynamics)会议的那些论文,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模型也在不断变化的例证。该学会有大量的会员都在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其中,大约有50篇论文在宏观经济模型中专门探讨了政策问题。这50篇论文没有一篇认为,政府最好的政策就是什么也不做,放任自由。误读的批评家们应该走出他们的象牙塔,去参加动态经济学会的会议、明尼苏达大学的“宏观周”和国民经济研究局的经济波动与增长小组的会议。还有,说到政府的角色,宏观经济学家们早就告诫过我们放松金融市场监管的危害。1979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卡雷肯(Kareken)和华莱士(Wallace)指出,通过显性的存款保险和隐性的政府担保来放松金融市场监管,会导致无节制的冒险行为。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加里·斯特恩(Gary
Stern)受到卡雷肯、华莱士以及明尼苏达大学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的启发,出版了一本名为《大而不倒》的书,该书对监管银行和金融市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这些进步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动力。虽然在当前的危机中,我们在运用货币政策方面遇到了困难,但是我想强调,总的来说,最近20年全世界(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运用要远远好于之前的20年。我们已经有更好的模型来分析根本性的税制改革会带来什么结果,我们有改进过的模型来探讨养老金改革,我们还有更好的模型来赖分析医疗保健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显然,我们需要改善这些模型。但是,我们已经能够越来越好地理解不同政策的量化结果和关键的政策权衡,从而帮助我们制定政策。
  那么,什么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呢?这类模型的基础是否坚实?最重要的,为什么我们没能预见危机?
  2.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运用和局限性
  对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常见批评是,模型中的行为人总是理性的,且能预见未来。在我们大多数的模型中,个体行为人总是带有目的性,在约束条件下,他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获利机会。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仍然把个人视为遵循固定决策规则的行为机器人,他老套地把1
000美元的支票扔在路边。可以说,传统的建模方法总是围绕着人们在给定的约束条件和可得信息下作出最优决策。其优势在于,它给建模者设定了一套规则。如果我可以依据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学实验室的那些不可靠证据,随心所欲地建立行为人的决策规则,我就可以解释差不多任何事情。问题在于,我那不可靠的模型无疑会对任何重大的政策问题给出错误答案。
  杰出的宏观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写过数篇不同于传统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论文,其中,行为人被模型化为在经济环境中与时俱进的学习者。他的建模方法对人们的学习方式设定了相当多的规则。动态随机一般均衡这种建模方法并不要求研究者使用传统的理性预期作为模型化信念生成的唯一方法。的确,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非常欢迎创新。
  其他的批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没能意识到,在研发模型的过程中,历史数据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理应如此。要了解这一作用,就需要注意,建立宏观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是为了给出量化结果。例如,资本利得税永久性改变了10%,然后用劳动税率弥补财政收入,会对产生什么影响?如果股市上涨1%,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10个基点的货币政策,后果是什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需要确定家庭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和厂商生产的跨期替代弹性。我们要用历史时间序列和横截面证据来确定这些参数。各种计量方法、估值、校准以及类似的方法,都被用于确保模型与数据的主要特征相一致。这种方法通常意味着模型不适用于分析极其罕见的事件。但是,据我所知,适用于分析这类事件的方法并不存在。要回答第二个问题需要建立股市波动的数量模型。
  然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领域并不是没有问题。例如,我们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模型用于分析国会最近颁布的金融市场监管方案。我们的确没有完全了解经济周期中影响经济的各种冲击的来源。我们的确不知道如果要求各银行用短期国库券支持所有存款,将会发生什么。那么,政策制定者们如何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提供的政策建议呢?我认为,他们应该像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者那样,使用其研究部门根据这类模型提供的政策建议。这种做法是制定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组成部分,因为它通过对各种经济力量的量化分析,提供了一套严格的推理方法。政策制定者不会只依赖模型,因为他们知道模型只提供了一种观点或者前车之鉴,而不是真实世界中的政策决策。虽然这些模型是真实世界的向导,但不等于真实世界。
  显然,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没能预见到最近发生的金融危机。更确切地说,在经济危机之前,这些模型没能强调经济面临的风险。这一失败是因为我们的工具箱中没有正确的工具吗?我将论证,我们已经拥有了要预见危机所需的所有要素。关注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家们早已认识到构建金融危机模型的必要性,而且一直在积极开发这类模型。他们之所以认识到这一必要性,是因为许多其他国家曾经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的另一个工具就是,我们了解政策如何影响冒险行为的激励。在理论层面上,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卡雷肯和华莱士的研究工作后,我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存款保险或者预期政府会救助,私人部门有很大的激励过度冒险。而过度冒险是导致最近这次危机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研究其他国家时得出的洞见,以及存款保险方面的文献给出的理论见解,为什么没有被纳入研究美国经济的模型呢?理由有三:第一,所有有用的模型都必须与历史数据的主要特征相一致。自二战以来,美国经济的表现相当突出,因为经济波动相对较小,金融市场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没有像这次危机的影响那么严重。对美国经济表现的关注,使建模者在创建模型时把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例外,而非常态。对学者们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教训就是,我们不仅要确保模型符合美国的经历,也要符合世界其他国家的经历。
  第二,我们没有重视理论文献对政府救助的负效应所作的深入分析,因为理解这些效应要求我们必须假定经济行为人的理性和预见力要强于我们现在所作的假定。存款保险方面的理论文献告诉给我们,债权人肯定会理性地预见到,一旦危机发生,他们就能得到救助。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激励要求冒险者索取更高的价格,而股东则有很强的激励鼓励金融中介的经理过度冒险。每当我提出这个论断,许多著名经济学家都会反驳,因为他们怀疑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否会对救助前景很敏感。这次危机的一个教训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远远比经济学家们所认为的要聪明得多。而对学者们的教训是,当有人认为人们不是非常聪明,或者认为市场行为人非理性的假设是有用的建模方法时,我们就必须持怀疑态度。
  第三,社会分配给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资源少之又少。从事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人太少,我们的学生太少,分配给这一领域的其他资源也太少。我认为,美国政府为经济学研究提供的经费少得可怜。例如,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经济学研究提供的预算只有区区2
700万美元,其中,只有260万美元用于支持动态收入的面板研究这种有意义的活动。美国只为一项人们认为极其重要的研究投入2 500万美元?在这2
500万美元中,我估计最多只有约10%用于宏观经济学。与国家科学基金会的60亿美元总预算相比,或者与联邦政府给基础研究提供的大约300亿美元的预算相比,我们只有250万美元!我应该强调,以我的判断,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经济学研究项目的评审过程格外公平、格外慎重。因此,为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经济学研究项目投入更多的资源,会带来更好的经济研究,同时资源的浪费也会很少。即使有谋求特殊利益的嫌疑,我依然认为,如果我们想防止下一次大的危机,唯一的途径就是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使我们能够吸引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来研究和发展主流宏观经济学。
  近期的危机准确地表明:如何最好地来改进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确是个问题。上文已经证明,我们需要更多的宏观理论。毕竟,艾滋病危机袭来时,我们不会抛弃现代医学研究而求助于针灸师们。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时,我们又怎会停止应用测度油压的数学模型?发挥现代宏观经济学模型研究方法的效力的最佳途径,是为这一事业投入更多的资源,而不是在这一专业的偏远角落去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韩中元 曹琰 译 管毅平 校)
版面编辑:朱张锁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微信号:caixinfinance
微信号:caixintmt
微信号:on_china
微信号:wuyang
微信号:on_equaducation
微信号:CaixinInsight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新媒体实验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量经济学模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