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高数竞赛 什么叫市场均衡价格?谢谢

2016年浙江大学数学系801经济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2016年浙江大学数学系801经济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
2016年浙江大学数学系801经济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浙江大学数学系801经济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10
2016年浙江大学数学系801经济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 17
2016年浙江大学数学系801经济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 26
2016年浙江大学数学系801经济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 33
第 1 页,共 38 页
第1 / 38页
贡献者:青岛华研教育上海专升本经济学和高数试题题目试卷-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上海专升本经济学和高数试题题目试卷
导读:2.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26.在四部门经济中,经济将:,A、国民收入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时B、经济活动由衰退转向扩张时C、社会,3.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3.简要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二、试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选择题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1.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b)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 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且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
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2. 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
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
联邦所得税对
中等收入家族是不公平的; D.
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3. 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数? (
A. 个人收入; B.
其余商品的价格; C.
个人偏好; D.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
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A. 减少; B.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某种商品的某生产者的正斜率供给曲线表明了
A. 在一种意义下是生产者愿望的最大限度,在另一种意义下是生产者愿望的最小
生产者愿望的最小限度; C.
生产者愿望的最大限度; D.
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A. 该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
该产品是优质品; C.
该产品供不应求;
产品价格超过均衡价格。
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A. 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 B.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比重将
A. 不变; B.
稍有增加; D.
大大增加。
若需求曲线为向右下倾斜一直线,则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降时,卖者的总收益
A. 不断减少; B.
在开始时趋于减少,达到最小值后趋于增加; C.
在开始时趋
增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减少; D.
不断增加。
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涵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A. 小于或等于10; B.
小于10; C.
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 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
边际效用为正; C.
边际效用为零。
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也不变动; C.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D.
向左下方或右
上方移动。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非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根据效 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则会()这种商品的购买。
不改变; C.
增加或减少; D.
消费者剩余是
A. 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B.
消费者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减少支出的效用的货币
的总效用; C.
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 D.
消费过剩的商品。
消费者预算线发生平移时,连结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 恩格尔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 C.
收入-消费曲线; D.
需求曲线。 (
需求曲线从()导出。
A. 价格-消费曲线; B.
收入-消费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
预算线。 (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 产量提高了; B.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C.
成本增加了;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
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
上述都正确。
两种生产要素均增加20%,则产出
A. 增加20%; B.
减少20%; C.
增加大于20%;
增加小于20%。
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A. 显性成本; B.
固定成本; C.
隐性成本; D.
变动成本。
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某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这意味着:
A. 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B.
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 C.
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 D.
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A. 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
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
提高价格未
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D.
以上都不对。
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A. 同质的; B.
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C. 有差异的; D.
)24.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A、 自发性支出增加
B、自发性税收下降
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
)25.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
A、 2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26.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I、储蓄S、政府购买G、税收T、出口X和进口M同时增
加,则均衡收入:
B、趋于增加
C、趋于减少
D、变化趋势不能确定
)27.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2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什么不是职能:
A、 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2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 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30.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 均衡的收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C、一个或无数个
D、以上均可能
)31.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 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悄
)32.如果某人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 磨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33.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实行增长率G,经济将:
A、 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3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A、 短周期
D、不能确定
)35.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
A、 国民收入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时
B、经济活动由衰退转向扩张时
上没有剩余生产能力时
D、任何时候均可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每题3分,共15分)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由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致。(
2.在完全竞争行业中,需求上升对该行业中的厂商有利。(
3.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
4.凯恩思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
5.IS-LM模型说明的是物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状况。(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简要分析下列因素如何影响圆珠笔的市场均衡情况。
A、纸张价格上升。
B、政府增加对圆珠笔生产厂商的税收。
2.简述政府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四、论述题:
一、试分析推导出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16分)
二、试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
一、单项选择题(3×5=15)
二、填空题(3×5=15)
1、若Xy=Yx,则Y’=(
2、若∫f(x)dx=2sin
+C,则f(x)=(
3、设f(x)=xn(n为自然数),则f(n+1)(x)=(
4、y=x4-2x3+1的拐点是(
的垂直渐远线是(
三、计算(5×8=40分)
包含总结汇报、教学研究、外语学习、农林牧渔、经管营销、自然科学、医药卫生、表格模板、资格考试、计划方案以及上海专升本经济学和高数试题题目试卷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已知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_高等数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6,514贴子:
已知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收藏
如图,第十四题。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高数竞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