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记载:“国家置什么是中书省省以治内,分行省...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浙江省富阳中学,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学年高一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_高一年级_历史_努力学
◆ 当前位置:>>>>正文
会员:shitizuohao123&&等级:&&点击:&&<font color="#13-1-14
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每题2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的简称中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豫、冀B.鲁、晋C.湘、鄂D.粤、桂2、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到大陆原籍地寻宗问祖。这种“寻宗问祖”的活动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井田制3、&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4、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举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于宗法制有亲密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5、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年,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A.反对郡县制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管制D.建立中央集权制6.“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7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A.大都及其周边地区B.直隶行省C.富饶的江南地区D.成吉思汗起家的斡难河地区8.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的最高达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工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吸取农民起义的教训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简10.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的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欢南北朝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制,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的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代表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代表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代表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的代表12.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平述的是:(1)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2)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3)设立五百人会议(4)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1)(2)B.(2)(3)C.(3)(4)D.(1)(4)13.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帮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14今天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列机构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相似的是A公民大会B十将军委员会C陪审法庭D五百人会议15.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却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征服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征服”是指:A.商业征服B.宗教征服C.财富征服D.文化征服16.“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入侵的军队和骚动的伦敦人是合唱队。”这一“戏剧”是指:A.英国议会改革B.处死查理一世C.光荣革命D.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开始17.在香港回归时,英国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府权力交接仪式。这说明:A.英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B.英王室的地位有所提高C.英王室可以代替内阁和首相D.英王室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18.假如你是英国人,想当选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袖(2)要得到议会2/3议员的投票认可(3)所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4)得到国王的任命A(1)(3)(4)B(2)(3)(4)C(1)(3)D(1)(2)(3)(4)19.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宣誓就职。奥巴马在职期间能够:A.得到国会批准,同外国缔约B.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C.对国会负责,实施国会立法D.掌握最高行政权和军队20.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翻版”,对杰斐逊观点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美国总统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美国总统像英国国王一样处于“统而不制”的地位C.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但不具有君主的绝对权力D.美国总统对议会负责21.法国下列政体的演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3)法兰西第一帝国(4)法兰西第二帝国A(1)(2)(3)(4)B(1)(3)(2)(4)C(1)(4)(2)(3)D(2)(1)(3)(4)一票赢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他会很快倒塌,但是他却出乎意料的发展了七十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23.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39;(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嫦娥本名穑骱菏保何牡勖鹾悖艿刍涓拿隙稹U饧路从吵觯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利受到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隋唐时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贵”最有可能描述的是:A工部B礼部C户部D吏部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丽娜兴高采烈的与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被禁止进入会场,主要是因为:A会议内容与妇女没有关系B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C妇女无权干预男人的事物D男子掌握的信息多于妇女看到重要历史人物的画像能够想起特定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下面两位人物:秦始皇和查士丁尼在位时期两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有:(1)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都有较完备的法律制度(3)都重视公民对政治的参与(4)都实行君主制度A(1)(2)(3)(4)B(1)(2)(3)C(2)(3)(4)D(1)(2)(4)28假如你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29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的原则B自由平等的原则C分权制衡的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30对于下列两个历史人物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的关系、地位、职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B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C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D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31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痛恨,它就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32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谈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问题时,曾强调:“应该直率地对给国内外带来巨大损害这一事实进行反省。”下列行为中,对中国造成巨大伤害的是①南京大屠杀②七三一细菌部队的细菌战③潘家屿大屠杀④旅顺大屠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3《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以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①关税自主权②内河航运权③九龙司地方一区④香港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34对古希腊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理解是A实际上是指雅典B实际上是指斯巴达C是雅典与斯巴达的联合国家D更大意义上是一个地理概念,始终是一个小国林立的城邦世界35.公元前339年,一位70岁的老人被雅典公民法庭判处死刑,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卫士向他递上一碗毒汁,他一边接碗,一边向学者探讨肉体与灵魂的关系,这位老人就是苏格拉底。有人把苏格拉底之死比喻为“壮丽的落日”以下对“壮丽落日”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苏格拉底视死如归的精神B以死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C体现了苏格拉底对现实的强烈不满D以死捍卫民主的法则36“陶片放逐法”中被放逐的对象是A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B触犯法律的公民C有盗窃行为的公民D奴隶37.隋唐以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封建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理想,其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大批人才B控制思想文化发展,培养皇帝的奴仆C形成重文传统,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38.唐朝元和年间,主观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侍中崔植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植的意见,崔植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39.公元前5世纪中期,一位中亚成年男子不堪国内政治迫害为追求政治上的平等及个人自由奔走他乡下列选项符合他政治追求的是A雅典B英国C罗马D没有可选择的国家40.按历史顺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虎门销烟”当之无愧地排在第一幅,主要是因为A虎门销烟禁止了鸦片贸易B林则徐是著名的民族英雄C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D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二、材料解析题(本题6分)1.材料一:据&史记C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曾外出巡狩,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材料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降职或罢免)。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盖高有篡权之意,故指鹿为马,以验群情之顺逆。后高使其婿阎乐杀二世于望夷宫,迎立扶苏之婴。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根据材料二分析,赵高为什么能够“势倾人主?”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帝最担心哪些人或势力会威胁到他的统治?问答题:(本题14分)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等10科举人。材料二:日,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在全国31个考区的38个城市同时举行,全国参加考试人数约为775万人,比去年多13万余人,创出历史新纪录。职位约为135万个,考试录取率约1.75%,即每100人中,最少98个人将被淘汰。其中,北京地区考生为95万人,比去年增加15万人。考试分两场,上午为行政能力测试,下午为申论。备受关注的申论考试,2008年考题围绕粮食危机进行命题。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自我国哪一朝代开始?在当时有何影响?(2)简述从汉至元我国选官制度的变化情况。唐朝时怎样维持吏治清明廉洁的?(3)从汉至元我国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和选拔方式的演变有何特点?(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古代科举考试于今天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区别。高一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10:BBA DA CACBB11-20:AB DAD CDADC21-30:BC ACD BDBCA31-40:DA BDD ADBDD二、材料题(1)御史大夫有可能告密,因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在秦朝中央官制中,丞相掌管政事,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刀为百官之首。(3)相权(或丞相)与地方割据势力三、问答题(1)隋朝,科举制度的形成。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2施官制度: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隋至洁朝采取科举制。措施:唐初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官吏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互相监督和牵制,提高了工作效率,维护了吏治的清明廉洁。(3)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标准逐渐趋向公证、公开。方式:由举荐或评定授官到科举取士,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4)
古代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试题内容多是死记硬背的知识,选拔官吏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今天的科举考试注重行政能力测试。是为做人民的公仆。&&&
◆ 相关试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中书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