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连创业园比较好创业吗?

&&您现在的位置:
好风凭借力 创业任飞高
大连日报&& 05:32
本报记者 丁雷&
甘井子区政府每年出资200万元,奖励安置就业先进单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安置就业先进单位发放奖金。
甘井子区创业孵化中心办公场景。
甘井子区十年投入5亿擎起创业就业高地。
甘井子区举办首期大学生、失业人员创业辅导员培训班,加强大学生、失业人员创业能力和素质,鼓励其自主创业。
参加甘井子区创业项目推介会人员进行项目研讨。
    在46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作为我市全域城市化的主阵地,甘井子区十年来负重前行:在转型发展中迎来蜕变之痛,在城市化进程中迎来就业之重,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棒中迎来创业之难……能不能切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事关稳定和发展大局,事关“民生坝”牢不牢固,是社会转型给当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严峻考验!
    在这片大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老工业区上,辖区一个时期内存在着下岗失业人员、农转城失地失海人员、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较为集中的现象,就业保障工作压力超乎想象!
    十年来,甘井子区委、区政府为了促就业、保民生,全面提高辖区市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始终把创业就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安排。通过强化创业宣传、出台创业扶持政策、设立创业扶助资金、实施一系列综合的创业扶持措施,促进了创业链与产业链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提高了全区劳动者的创业就业能力,塑造了独具特色的甘井子区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加快了创业型城区建设的步伐,推动了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的跨跃式发展。
    十年来,甘井子区建立了以大连裕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欧科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大连百特瑞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创业孵化基地和深蓝泵业、大连联动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29个、大学生见习基地88个、再就业基地133个、带动就业57634人;扶持创业带头人6526人、创业培训18288人、带动就业40352人;帮助140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吸纳1569名高校毕业生就业。涌现出张春祥、李恕广、张弼、江国托、林岚、丛基光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和省市有影响的创业典型。
    十年投入5亿擎起创业就业高地
    本报记者 丁雷
    政策扶助 鼓励创业
    为激发辖区市民的创业热情,引领创业工作向高起点、高层次、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甘井子区政府10年来瞄准高端筹划、狠抓低端落实,创业工作行之有效。一是建立了扶持和鼓励创业工作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甘井子区扶持创业奖励办法》、《关于印发甘井子区扶持创业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甘井子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资金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甘井子区关于失业人员创业场地费用补贴的通知》等10余个文件,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扶助和鼓励创业政策体系。二是出台高端产业创业支持政策。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引智引才力度,吸引高端优秀人才到甘区创业发展。扶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制订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创业支持政策,引导创业资源向高端产业集中配置。中远船务、船舶重工海洋工程等企业引进7个海外研发团队,辽渔、辽无二等企业的1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引智项目计划,建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4个,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5家。三是出台鼓励科技创业创新政策。出台专门的政策,大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创业创新公共平台,不断提高产业素质、产业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引导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关键技术,培育品牌产业,拉长科技产业链和高端创业链。四是出台贴近不同层面创业需求的扶持政策。如在鼓励和扶助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甘井子区出台了5大方面20项优惠政策;在创业促进就业方面,出台了“5×4”联动政策;近期又推出“1+7”的创业扶助政策,即以贯彻国家的创业政策为一条主线,创新出台7项新的创业扶持政策,增大创业、场地、工资、社会保险补贴的额度和分类无偿贷款、创业贡献奖的幅度,对市民“想创业给予引导、敢创业给予扶持、能创业给予鼓励”。
    资金扶持 资助创业
    为了鼓励、扶助创业,引导创业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甘井子区自2002年起,每年设立500万元的创业就业扶持资金,用于资助创业就业工作开展。2006年以后创业就业扶持资金逐年增加,2009年增至8000万元,2010年达到1个亿,亿,今年更是提高到1.5亿,10年共投入了5个多亿的创业就业扶持资金。自2004年起每年设立300万元的人才发展资金,2011年起增至1000万元,支持企业引进、培育急需人才,扶持高端创业和产业创业。甘井子区还累计为3821人发放小额贷款15970.6万元;为
330家企业发放创业就业贡献奖2044万元;区街两级先后给新概念衣物护理、乐百家市场、幸福100家庭服务等企业百万余元的创业资金扶持。大量“真金白银”的注入,为甘井子区创业工作的“一大三最”(创业大区,最早落实国家创业政策、最早实施小额贷款政策、累计投入创业就业扶持资金最多)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创业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孵化抚育 服务创业
    一是开展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将创业培训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残疾人、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建立了满足各类人员、不同层次创业需求的培训体系。开设创业设计、市场调查方法、企业管理、电脑、面点、电焊等80余个培训专业,并适时举办创业论坛、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大力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和就业素质。二是提供创业项目。建立联络合作机制,每年引进和选用200个以上“投资少、见效快”的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搭建创业项目信息发布平台,利用创业项目展示厅、举行创业项目推介会、行政服务窗口等形式向社会发布,为创业人员及时提供创业信息支持。三是提供创业指导。区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团,采取集中服务、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咨询、指导和服务。四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嫁接成熟企业,实训孵化同步,创建独辟蹊径的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一个真实环境的创业见习场所,打造一条完整的孵化服务链,实现创业成果与产业发展的承接,拉长了创业企业发展的产业链,帮助创业者提高了自主创业能力。五是提供“保姆式”服务。甘井子区领导和机关坚持“上门访、上门送、上门解决”的“三上门”引智创业服务,脚踏实地的为引进的高端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面对面的“保姆式”服务,鼓励他们把创业工作做好做强做大。同时,甘井子区依托街道、社区创业服务平台,对辖区创业人员开展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培训指导、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突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实行“定点”、“定人”式送创业政策和服务上门,为创业者提供系统、全面的“保姆式”服务,提高了特殊群体的创业成功率。
    与大项目联姻 跟进创业
    甘井子区创新思路,主动出击,以投资合作型创业、租赁保障型创业、产业配套型创业等不同形式参与大项目建设,用创业的“硬投入”,打造了良好的就业“软环境”。
    一是共建服务设施的投资合作型创业。甘井子区在引进大项目建设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投资合作的创业新路。如辽宁警校要落户双台沟村时,双台沟投资建设了产权归该村的警校后勤保障设施,成立了接受警校业务指导并为其服务的大连双鑫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安置了92名村民上岗。该村嫁接这个创业的成功经验,先后创办了腾翔供热公司、双鑫投资集团等10余个为大项目配套服务的企业。村里有就业愿望的适龄劳动力,全部由村创办的为大项目配套服务的企业安置就业。二是出租公寓服务的租赁保障型创业。随着海洋工程大项目不断落地,2009年,前盐村投资6100万元建设了2万平方米、可入住3000名企业职工的生活服务区,出租为海洋重工等企业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村成立服务区物业管理中心,全部招用本村村民,安置了204人就业,其中有80余名大龄、特困人员。前盐村这种出租公寓服务的租赁保障型创业模式现已复制到大连湾街道的12个村,基本解决了辖区内农转城人员的就业问题。三是产业配套型创业。大项目的落地,带动了周边产业集群的兴起,也为农转城地区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了机遇。甘井子区积极鼓励和扶持辖区市民抓住机遇实施创业,出现了一大批创业带动就业的成功人士。
    甘井子区在承接大项目配套服务中寻求创业,以创业的“硬投入”,努力打造充分就业的“软环境”的做法,既使农转城地区增加和保留了集体资产,使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升值、可持续发展,又从体制和机制上营造了良好的就业“软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失海村民的就业和生计问题,让村民无后顾之忧。
    十年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带动就业之路
    经历了由初级向高级、由个别向全民、由低端粗放型到高科技、环保、绿色、朝阳、文化集约型创业的转变
    本报记者 丁雷
    回眸不平凡的10年创业历程,甘井子区的创业就业工作经历了由初创、完善到跨越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2002年至2005年——初创阶段
    主要帮扶的创业对象是国营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这部分人的创业特点是“三无一大两依赖”,即无资金、无技能、无经验,年龄大,依赖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依赖小额贷款。
    这个时期一方面,政府的创业工作像扶着婴儿走路一样,处于政府“唱主角”,单方向、被动式发展,离开了政府的扶助,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工作就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业摔打,创业者大部分人积累了创业经验,掌握了创业技能,当上了“小老板”,营造了国营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政府在这个阶段,一是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为主,兼顾创业;二是进行了3年的全民普惠制培训,使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掌握了就业和创业技能,为他们顺利转岗和创业打下了基础;三是在全市实现了创业工作的“三最”。即最先落实了国家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最早落实了小额贷款政策,献身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当时最多;四是建立了创业就业扶助工作政策体系、工作体制和机制,基本解决了国营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问题,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为国营企业改制、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例如,周水子街道当时是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最多、就业压力最大、不稳定因素最多的街道,经过各级政府行之有效的就业创业扶持工作,该街道的下岗失业人员在这个阶段基本走上就业创业岗位,由就业“老大难”单位,变成了人力资源开发使用先进单位。
    2006年至2008年——发展阶段
    主要帮扶的创业对象为下岗失业人员、农转城人员。这个时期大连市“西拓北进”战略全面实施,全域城市化工作全面铺开,甘井子区有13万失海失地的农转城人员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这个阶段的创业就业工作概括为“六有三搭台”
特点。“六有”即:一有领导机构。甘井子区政府成立了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合力推进创业就业体制和机制。区街两级政府部门结合具体情况成立了创业就业领导小组和办公机构,全面负责创业就业的组织、协调等工作;二有扶持政策。创业就业工作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扶持、服务工作越来越细致、细化、具体;三有扶持资金。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创业人员由依赖扶持型创业,向自主创业型转变。政府由纯扶持型,向公助民办型转变。四有创业指导。区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团,选拔了一批创业指导师,对创业的指导服务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具体,成效也越来越明显。五有创业项目。政府提供创业项目已经成为常态,创业已由“点”经过“块”向“面”发展,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出现了创业板块。六有创业文化。甘井子区率先在全市进行创业典型宣传表彰,率先进行职业技能比赛,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和检验创业工作成果,用昂扬向上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推动创业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创业文化初步形成,创业人员的创业积极性不断上升。“三搭台”,即由政府搭建创业实训、创业见习、创业孵化基地这样的创业平台,使创业人员可以不受行业限制地选择项目进入基地创业,由基地对创业者进行指导、管理和服务,对创业者提供实际环境的创业体验,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同时,还采取措施,大力鼓励农转城人员离土不离乡就近就地创业和楼宇创业。第一阶段创业成功人员到这一阶段,已经由“小老板”成长为“中老板”,个别人已经成为“大老板”,对创业工作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大连阳光营养配餐中心创业带头人丛基光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1998年从原甘井子区乡镇工业局购销公司失业后,2003年开始自主创业,开办大连阳光营养配餐中心。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也由“小老板”发展为“中老板”,现在他创办的企业成为有稳定就业职工170余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350多人的“大老板”。
    2009年至今——跨越式创业阶段
    这个时期的创业工作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创业主体发生了变化。主要扶助的创业对象变为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高技能人才和海外归来的高端创业人才。创业主体的文化程度等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中老板”、“大老板”的比例明显增大;二是创业意识发生了变化。甘井子区政府推出了创建创业型城区的战略性举措,全民的创业意识普遍增长,塑造了“创意创业创新创富”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三是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发生了变化。高科技、环保、绿色、朝阳、文化型创业产业增多;例如:联动天下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的创业者林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2009年的10月,林岚怀着报效祖国的信念回国创业。他创立了拥有广阔市场前景、
、前期投资额可控的计算机互动技术为主的联动天下科技(大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高科技产品,并取得了成功。现在公司在美国芝加哥设研发中心,在全国10余个大中城市设分公司或代理商,产品和技术在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伊朗,智力,墨西哥,吉尔吉斯斯坦,冰岛等世界各地广受好评。四是创业角色发生了变化。由政府唱主角,逐渐转变为民办公助、市场化动作。项目的储存和企业的引进等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创业者直接融入到市场,有效地提高了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受到创业者的欢迎。
    以上这三个创业阶段,经历了由初级向高级、由个别向全民、由低端粗放型到高科技、环保、绿色、朝阳、文化集约型创业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甘井子区特色的创业带动就业之路。
    六大创业富民产业链绘就百姓幸福路线图
    形成以区创新创业中心为龙头,以六大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为骨干,以14个街道的创业就业领导小组为枢纽的“一中心、多基地、广辐射”的创业工作格局
    本报记者 丁雷
    甘井子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十二五”目标:建设民生优裕的“幸福甘井子”。区委、区政府表示,将以创建创业型城区为切入点,通过创业就业先导来服务民生,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大建设和大发展,打造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区。让百姓可以期待的幸福路线图是:依托“两城四区”六大经济发展区域功能板块和六大产业链,沿着机场新区——空港物流产业链、生态科技城——高科技创新产业链、体育新城——体育文化产业链、大连湾临港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装备制造产业链、中华路商务区——高端商务服务产业链、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旅游服务产业链的发展路径,做大做强六大特色创业链,并使六大创业链与六大产业链之间有机重合交叉链接,以加速的创业链带动相应产业链的升级发展,两者相互轮动形成坚固的富民链。
    甘井子区以实现创业型城区建设为就业工作的奋斗目标,对全区今后5年的创业就业工作做出了规划和安排,点燃全区百姓创业就业、进而创富的激情,最终将收获一个民生优裕的“幸福甘井子”——
    制定了《甘井子区“十二五”期间促进就业工作规划》、《甘井子区未来五年创业工作实施方案》。要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采取综合措施,鼓励劳动者创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将促进创业就业作为制定、实施和调整经济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形成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的综合政策体系,更有效地促进创业就业;要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积极推进农转城劳动力的创业和转移就业,加大困难群体的创业就业援助;要加强创业和职业培训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公共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才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创业就业服务;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快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甘井子区投资1500万元的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在进行,年内可投入使用。新的中心占地4300平方米,致力于“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型企业家”,为创业者和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培训、项目评审、入驻孵化、专家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并将联手国内外孵化器网络,形成覆盖全区的创业孵化体系。新的中心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化运作,为自主创业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就业场地,无偿提供水、电、暖、物业管理等服务。将为辖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创业就业公共服务,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创富的社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加快创业型城区建设步伐。
    打造六大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依托“两城四区”六大经济发展区域功能板块的六大创业产业链,充分利用产业(行业)优势,打造六大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以区创新创业中心为龙头,以六大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为骨干,以14个街道的创业就业领导小组为枢纽的“一中心、多基地、广辐射”的创业工作格局。
    1.打造集群式生态科技高端创业孵化基地
    充分利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行业优势,在其工业研发创造区、高端科技服务集中区、创新人才聚集区和生态型产业集聚区,选择软件外包服务、电子商务、通信、网络游戏、动漫制作、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食品加工、农业示范等行业建立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重点为海外归国人员、高技能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及相关专业人士创业提供高端扶持和配套服务,助推高端生态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吸纳高技能人才来甘井子区创业和就业。
    2.打造集群式体育文化创业孵化基地
    充分发挥大连体育新城建设的区位、资源优势,在体育文化、旅游会展、国际交流、商业流通等服务业,选择体育产品经销、体育文化旅游业、金融商务业、体育休闲娱乐业等行业建立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重点为失业人员、农转城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助推体育文化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拉动周边地区的就业。
    3.打造集群式装备制造研发创业孵化基地
    充分发挥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岸线港口优势,在机械装备制造、船舶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港口运输业、商务生活配套服务等行业建立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重点为海外归国人员、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助推辖区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吸纳高端人才前来创业,拉动辖区失地失海人员充分就业。
    4.打造集群式休闲度假商旅服务创业孵化基地
    根据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国际交流、休闲度假、生态旅游、高端会议服务等产业需求,在“农家乐”餐饮、旅游、休闲、度假服务、会议商务服务等行业建立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重点为农转城人员、失业人员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助推红旗街道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发展上档次上台阶。
    5.打造集群式商贸服务创业孵化基地
    充分发挥中华路中央商务区的区位优势,依托大连北站、城市交通枢纽,在商业商务、现代物流、交通运输配套服务等产业的城市交通建设、品牌汽车销售服务、五金机电城、纺织服装业、电子产品经销、交通枢纽、金融商务业、家居建材商品批发零售等行业建立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重点为农转城人员、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创业群体提供扶持和服务,助推甘井子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全区及至全市的就业。
    6.打造集群式现代物流创业孵化基地
    依托大连空港商务区,充分发挥大连国际机场和甘井子区行政中心的凝聚作用,在现代物流业、仓储运输业、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家庭服务业、物业管理等行业建立集群式创业孵化基地。重点为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转城人员等群体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助推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拉动辖区充分就业。
    甘井子区推出七项扶持创业新政“护航”创业者——
    大学生创业者干得好
    最多得十万元奖励
    本报记者 丁雷
    记者昨日从甘井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了进一步打造扶持创业最优的政策环境,该区区委、区政府推出七项扶持创业新政,“护航”创业者,其中包括:对大学生当年创办的涉及高新技术领域且市场前景良好的成长型企业,在依法纳税、合法经营1年以上的,并在当年带动本辖区1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上,给予一次性创业贡献奖5万元~10万元。
    甘区推出的新政还有,对租赁符合条件的经营场地开展创业活动,吸纳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含择业期内的毕业生)、低保户和残疾人家庭成员就业的,区财政给予创业场地房租补贴,房租月补贴金额按当年度每吸纳1人100元的标准确定,年度房租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3000元。对日以后由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含创业培训合格取得结业证书人员)创办的、吸纳失业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其中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企业承担部分,3年内由财政部门按实际缴纳数额给予全额补贴。
    还包括:对本辖区持有《就业失业证》的失业人员,自日后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纳税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00元,同时,每带动本辖区1人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给予创业人员奖励500元。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后享受3年扶持。第一年见习期,摊位、场地费用100%政府承担;第二年为锻炼期,摊位、场地费用70%政府承担;第三年为成熟期,摊位、场地费用50%政府承担。在基地创业后,每带动一名失业人员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一次性扶持500元。
    此外,甘井子区还将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高新技术创业项目,经专家指导团评估、审定,并在本辖区内经营的,提供额度为2万元~10万元的无偿创业资金。对择业期内的本地生源毕业生以本人名义在本辖区创办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外地生源的毕业生,当年吸纳3名及以上择业期内的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就业的,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正常工作6个月以上的创业者,一次性给予1万元扶持资金。
    甘井子区人社局在软环境建设年中打好“群众满意牌”——
    “三满意”民心工程
    打造品牌服务
    周兴东 本报记者 丁雷
    在甘井子区人社局,软环境建设满意不满意,办事群众说了算。全局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为重点,坚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深入整治软环境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服务形象、办事效率、整改成效上打造“三满意”的民心工程。
    形象树品牌
    征言纳谏
采取向社会公开承诺、走访群众、上下互评、网络征询等方式,虚心纳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放服务意见卡500张,征求意见信350封,全局50余个服务窗口参与走访评议,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79件。
    完善制度
制定出台《加强软环境建设便民利民60条措施》、修订《“两型”机关建设规章制度汇编》等制度,推出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主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提高素质
举办“我的服务理念”理论研讨会,在全体干部中营造比服务、比学习、争先进的良好风气。在党员中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争创活动,评比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实现党员100%亮明身份、党员岗位100%成为服务示范岗、服务承诺100%向社会公开。
    效率解民忧
    强化督导转作风
成立软环境专门督导检查组,通过看、察、访、问等方式进行专门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典型示范做引领
推荐“文明示范窗口”和“文明服务标兵”,建立健全制度、制定服务规范、完善服务评价机制,添置便民设施,加大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提高效率办实事
切实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办事透明度。
    建立了职工维权“八快”绿色通道,深入园区和企业“访实情”、“送政策”、“送信息”、“解难题”,为企业提供“上门访、上门送、上门解决”的管家式服务,使得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整改促满意
    围绕民生抓整改
针对群众就业困难,开展了以“你失业,我援助;你困难,我帮扶”为主题的就业“五援助”活动。确保辖区内每一位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援助对象都能有业可就。目前,已投入帮扶资金60余万元。
    围绕效率抓整改
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严格落实首问告知和首接服务,设立举报箱、投诉电话,对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现象,一经查实坚决处理。
    围绕态度抓整改
确立了“四声、四心、四个一样”的服务标准,“四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案有复声;“四心”即热心接待、耐心听取、诚心相待、细心处理;“四个一样”即干部群众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对待、来信来访一样负责、本地外地一样处理。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创业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