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成功模式模式的成功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启示

  2014年京东销售额达到1000亿规模了,员工也有几万人了,可羸利仍遥遥无期.  如果你说做天猫做淘宝会赢利呀?试问你在阿里的平台上,最牛逼的结果,也最多就是一个京东吧?销售额能超过京东吗?那又能怎样会赢利吗?  把经营重心放在电商这条路上的人,该醒醒了,现在的电商经常模式是错误的,方向错了.无论是阿里和京东,最终都不会让你跟随他们挣到钱.只会象鸦片一样吞食你,并毁坏整个零售生态.他们给商家只会带来过度残烈的竞争,京东的模式更多是伤害他自己,阿里是只为了自己毁灭别人.  r
楼主发言:29次 发图:0张
  赢利某种意义只是帐面的,并不重要。财务有多种处理方式,不同算法净利都不一样,主要看现金流,如果一直能保持现金流为正,问题不大的。
  做电商是找死,不做电商是等死.都是网络怪胎阿里的贡献所为.直到最终连阿里也逃脱不了毁灭.没有合理的赢利点的商业模式.
  @心远地偏 1楼
09:07  赢利某种意义只是帐面的,并不重要。财务有多种处理方式,不同算法净利都不一样,主要看现金流,如果一直能保持现金流为正,问题不大的。  ------------------------------  如果没有正向的现金流,总会有一天断流的.
  阿里的模式,如果你的商品没有全国独特性,你只剩下了一条路价格.正因为大多数商家都做不到最低,只好拼假货了.
  你不了解京东  
  @西方财富网 6楼
10:54  你不了解京东  ------------------------------  我不否认不了解京东运作内幕,只是想提醒中小创业者,如果你想从事电商过度参与的行业,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避而远之吧.绞肉机般的市场氛围,普通小老板胜出的概率你觉得有少胜算.尤其是服装、电器、图书、家纺、化妆品等相类似的重灾区.大卖场都一批批关门了,你还会去当炮灰吗?即使你转行不做实体店去干网销,一样是炮灰.
  马云曾说: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这个悲剧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这是没办法的。你知道京东现在多少人吗?5万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长起来的,现在才23000人。收购加起来是25000人。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做快递?现在京东5万人,仓储将近三四万人,一天配上200万的包裹。我现在平均每天要配上2700万的包裹,什么概念?中国十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得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试试?而且它的60%收入是在中关村和淘宝,它自己网上不可能这么大量。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去碰京东。别到时候自己死了赖上我们。”  这不京东年会就说了我要销售一万亿,加第三方要达到三万亿.也不想想全国一年多少万亿,天下商业不会被几家网商平台统霸的,规模作的越大也越容易垮塌,诺基亚手机够牛吧,说被淘汰就淘汰了吧.微软够牛吧,移动端操作系统连个落脚地都找不到.
  京年年会七次暗讽阿里,热闹吧,互相对看到了对方的弱点.说来说去无非是要颠覆传统模式.可我认为真正的模式,一定是与传统模式共赢才会长久.阿里虽然创造了一部分人就业但导致了更多人的失业,并且就业的人群绝大多数不赢利,最终靠什么来支撑消费?中国还有生产不过剩的行业吗?就增的失业者去哪里就业呢?最终导致商铺租金降低,从业者薪金要求降低,人们发现家门口买的商品比网店还便宜.传统销售与网络销售现在还没到最疯狂竞争的节点,如果现在你有份更好的职业,你会去加入到疯狂竞争中吗?我会躲进远远的让网商触不到的行业中.
  数据性不强,希望有更好的 根据性去解释个支持你的观点。
  @lisien242 10楼
13:54  数据性不强,希望有更好的 根据性去解释个支持你的观点。  ------------------------------  根据艾瑞2009年的报告,在综合B2C市场中库巴排于京东和淘宝商城之后位列第三。  在得到传统渠道中最大家电连锁企业的输血之后,库巴网希望可以尽快告别目前中国B2C电子商务普遍存在的“有规模没有利润”的尴尬现状。公司CEO王治全表示,希望库巴2014年能达到百亿元的销售规模。  这些有现实中国中线下最牛的电器销售商,也有线上最好的两家,你认为你比他们的销售人才牛,还是你掌握的资源多.国美+库巴又怎样呢?不用数据了吧,既使是行业领先者来运作有方向吗?
  @lisien242 10楼
13:54  数据性不强,希望有更好的 根据性去解释个支持你的观点。  ------------------------------  数据显示,月份,苏宁实现营业总收入511.60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49亿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是7.34亿元。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这是苏宁上市十年以来首度出现亏损。美在线在业界的表现一直平平,而且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京东在净利润方面相对差强人意,2014年第三季度运营亏损4.066亿元,此前2个季度同样运营亏损  根据艾瑞2009年的报告,在综合B2C市场中库巴排于京东和淘宝商城之后位列第三。  在得到传统渠道中最大家电连锁企业的输血之后,库巴网希望可以尽快告别目前中国B2C电子商务普遍存在的“有规模没有利润”的尴尬现状。公司CEO王治全表示,希望库巴2014年能达到百亿元的销售规模。  国美在线你自己查查
  有失业就会有就业,现代社会人工的整体效率只会越来越高,拿人工失业来否定新事物是愚蠢的,就如同拿邮局寄信人的失业否定电话一样。而且淘宝淘汰的大多是不创造价值反而坑蒙拐骗的商铺。  
  @吃饭不花钱 13楼
16:44  有失业就会有就业,现代社会人工的整体效率只会越来越高,拿人工失业来否定新事物是愚蠢的,就如同拿邮局寄信人的失业否定电话一样。而且淘宝淘汰的大多是不创造价值反而坑蒙拐骗的商铺。  ------------------------------  不是否定谁,是提醒大家投资躲开这些陷阱,哪怕它披了再美丽再潮流的外衣,谁进谁知道.现在所谓的电商本质与店铺无异,只加剧了无理性的竞争罢了.
  引言:淘宝去年营收200多亿,净利百亿;而绝大多数卖家日趋艰难,某传统服装企业做到两亿仍然不赚钱,一些类目,90%的商家难以盈亏平衡,中国电商为何如此悲惨?!  没有未来的战略性亏损  电商的火爆让传统企业集体自卑,以为不做电商就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其实,你做了电商,仍然会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因为你会面对比线下惨烈数倍的竞争。  800多万商家,几亿产品,你如何脱颖而出?每一个细分类目都有几万家在“无节操”竞争,拼命打广告、追聚划算,一味追求销量,仿佛只有翻倍的增长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在电商的队伍里,才能证明他们有多牛,至于利润,电商教父都说了,做电商要亏上几年才能显示你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  你果真以为这种战略性亏损能验证你的高瞻远瞩?去年,本刊的一篇《一个传统企业操盘人的泣血经验谈》引起电商界集体反思,一个做到2亿的传统服装品牌,仍然不赚钱,另外一个著名食品集团的操盘手也说,他们今年销量可以达到一个亿,但不会盈利。  再过十年,他们会盈利吗?即便两个企业或许会,但一定会有另外一大批继续不盈利。  很多店铺已经死了,只不过是在装活着;更多店铺虽然活着,但也只不过是在撑着。曾经在淘宝上风光一时的店铺,都在日渐凋零,或者委身他家。电商的苦,只有进去才知道,而那些假high的人,还在吆喝着让更多不明真相的商家往里涌。  但其实,他们不知道,淘宝的灵魂就是一个流量贩子,把自己的流量拍卖出更高的价格是其一切商业设计的目的,这也注定了淘宝只有让商家更激烈的争夺流量才彰显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淘宝的业态宿命,这就是“多”的宿命,把那么多店铺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注定了他只能保证10%左右的商家辛苦的盈利,对于绝大多数商家来说,这就是一个没有营养的业态。  所以,“多”意味着竞争惨烈,意味着大多数商家只能做到“小”,都想抢口饭吃,意味着大家只能都抢一“小”口。  小而美,马云的又一轮洗脑工具  于是,淘宝为了避开自己因为“多”而带来的缺点,提出了又一轮的洗脑工具:小而美!  他们批评传统企业的人:你们这些传统企业的人,就是死脑筋,一心想做大,为什么不能反着想呢?淘宝根本就是一个“去大牌化”的平台,品牌做不大是正常的!是历史的大趋势!未来的世界不需要大品牌!大品牌会消失!  得!大家伙也别忙活了,怎么弄都做不大,小而美吧,那些现在二三十个亿的传统品牌们,别提什么五年百亿的目标了,准备被淘宝分解吧。  你会相信这一点吗?只有那些把自己的脑袋长期关在淘宝笼子里的人才能得出这么缺德的理论。每天睁眼闭眼就是淘宝,做全网营销算是有点想法的人了,有多少人是站在商业大环境下做全局性思考?!有多少人知道传统商业利益链的大博弈?!有多少人认真研究了消费心理?!我真是很奇怪,那些转化率只有2、3,靠大打广告靠加班加点考跟淘宝混关系被扶持靠投资人的钱砸出增长率的淘内人们,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敢得出这么个结论?  说白了,马云的“小而美”是继“渠道成本论”之后的又一轮洗脑工具,是对迷茫商家的“安民告示”,就是在暗示你,安心过小日子吧,然后他安稳的收着你销售额的20%。  我们无意于要批评洗脑,洗脑是凝聚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每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人,都要经过无数轮洗脑,成功的洗脑叫信仰,不成功的洗脑才叫洗脑。
  但是,我们只是要揭示出这种疯狂业态的本质,给大家提个醒,按照他们指出的方向,走下去究竟会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  投入产出比差,最狠的吸金业态  但,问题的关键是盈利问题,是在淘宝上挣钱的艰难程度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被马云模糊了。  很多依附平台的商家现在都意识到,广告位太贵了,商业模式支撑不了。  太贵的真正意思是:投入产出比太差。  这些年来,面对商家的这种艰难处境,马云并没有直接面对,而是在模糊真正的焦点,在转移话题。他想把大家的郁闷转移到“企业做不大”上,然后解释说我在这里操纵流量,是因为我奉行小而美的哲学,殊不知,问题根本不是企业大小问题,而是不论大小,都赚钱艰难的问题。  不赚钱的小企业当然不可能做大,你是大品牌大体量进来,可能也不赚钱,也只是在给淘宝打工。  说白了,淘宝就是一种“吸金业态”,去年营收两百多亿,净利上百亿,而很多商家都在盈亏的边缘徘徊,一年两千万的销售额,三四百万送淘宝。以为明年会更好,却每年都在面临着没有尽头的变数——话说,你真的以为有朝一日你能摸到淘宝的规律发展壮大?  很多商家看到别的商家做的好,就以为是自己没有做到位,是直通车没掌握关键,是页面做的太差,是供应链跟不上,是传统渠道的掣肘,唯独没有想过两个最核心的问题:淘宝这种业态和如何探求消费者需求。他们陷在各种淘宝工具的学习交流中,却忘了商业的核心——盈利。  某些战略家一定会鄙视这种动不动就谈盈利的思路,认为这是小格局,缺少战略思维的表现,是小家子气,注定是个小人物。  就算是吧,我们是小人物,所以我们只是站在千千万万个小卖家的角度看待生死存亡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死死抓住“盈利”这个问题不放?因为盈利就是生态环境中的生存和进化,这是一切生态的核心,没有盈利的商业生态就是骗局!  伟大归你,利润归我,这应该是商家跟淘宝博弈的基础,但现实是,伟大归你,利润也归你(淘宝年净利上百亿,仍在高增长),而我只在温饱线上挣扎。这不科学!  马云一直强调的大淘宝生态,都是围绕自己的盈利来设计,商家的盈利才是这个大生态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电商本来很简单,但是被马云弄复杂了。这一点,高德在《洗脑术——怎样有逻辑的说服他人》一书中说的很生动:  就像过桥一样,你看到这座桥是一条直线还是曲线,然后计算:我走过去还需要迈多少步?耗费多长时间?结果出来以后,这就是你过桥付出的代价。但更多的人可能将焦点放到了另一些事情上。比如:我掉下去怎么办?如果走不下去了,我怎么退回呢?万一对面来人了怎么办?  这些都是存在的复杂问题,但,当你想到这些信息时,你就抛开了最本质的逻辑,陷入了极容易动摇和被人改变的逻辑通道中。  如果有人说,年轻人买保险吗?购买救生衣吗?你就会动摇。  当你将过桥这件事看得很复杂的时候,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复杂事情找上门来。他让你变得不再清醒,忘了本来你要干什么。  当你陷在各种淘宝工具、各种数据模型里的时候,就是你花钱昏天黑地的时候,你往往会忘了你本来是要去服务消费者这个最根性的目的。当你脑子里只有淘宝规则,而不是人性规则的时候,就是你迷茫的时候。  找个最安静最清醒的时候,你问问自己,在淘宝你能赢吗?你有出头之日吗?你对此深信不疑吗?
  所以说做品牌才是正道
  @相聚海力量 18楼
18:04  所以说做品牌才是正道  ------------------------------  恢复商业平衡的电商新平台才是希望,万达电商或许还构不成挑战
  再来一个实例  眼镜电商再创业:幸亏关掉TOP3淘宝店  在跨年的节点上,不同的创业者对2014年的回望姿态不一样。在一票人还在为天猫排名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望客眼镜创始人兼CEO彭永泽却感叹,幸亏2013趁早关掉了淘宝和天猫太阳镜类目排名TOP3的自有品牌店。  这家被关掉的淘品牌店铺“英威帝亚(nvdaya)”,2013年在淘宝和天猫的太阳镜类目大出风头:只运营了一年多时间,六七月份的旺季单日成交峰值达到一万件,其中驾驶太阳镜在全网销售排第一,2013年在淘宝一共有40多万单,积累了五十万用户,毛利接近50%。  看起来不错的生意为什么要关店?“我们是靠做爆款起来的,产品一推出来立即就有人模仿,把我们的售价从149逼到109再到99,而且还有跟随者卖49。我们的生产成本最低也要30块钱,卖49只会亏钱。”彭永泽判断,如果不关店的话2014年的日子会很艰难。  果不其然,2014年整个互联网太阳镜市场厮杀得一片红:价格战越来越厉害,原材料却越来越贵了。另外,同样一个淘宝直通车关键词,2012年点击一次只要一两毛钱,现在已经被炒到了十块钱。“2012年和2013年还有人在赚钱,2014年基本都在亏钱了。”彭永泽总结2014年,认为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及时关店并走在了新路上。  在小市场里靠低价卖标品活得惨  彭永泽告诉亿邦动力网,中国太阳镜一年只有不到一百亿的交易量,却有几十个大品牌存在,基本分布在线下渠道。  虽然市场不大,在线下卖太阳镜,有些店面日常冷冷清清,但年底一算账或许照样能赚钱。但到了互联网上,订单接到忙到死,最后还是亏损。根本原因在哪里?
  彭永泽指出,在线下消费者还认“品牌”的附加值,生产成本20多块钱的太阳镜在线下可以卖到几百到上千。但是转到线上,无人肯为品牌的附加值买单,太阳镜的标准品生产门槛很低,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几块钱的太阳镜随处可见。  此种竞争环境下,就连一些大品牌的代理商在网上也经常低价甩卖货,比如雷朋在美国的太阳镜市场份额中能占比10%到20%,但在中国市场中的占比只有1%~2%。在真假货很难控制和鉴别的情况下,也不乏大品牌的代理商掺着水货六七折甩货。“大品牌商给代理商的进货价格一般是四折,代理商夹着四成水货以六七折卖出,还是很多人抢单。”彭永泽透露。  所以,在一个低端又狭小的市场里面,就算挤破了头最后也吃不饱。“今天你卖8折,不怕死的人卖5折。一副防紫外线的太阳镜,再怎么着成本价也要二十几,有人就卖十几。毛利极低又没有大销量,淘品牌NO.1一年的销售额不到一个亿,就算雷朋和暴龙这样的大品牌在中国一年的销售额也只有10亿。” 彭永泽告诉亿邦动力网,2014年太阳镜互联网品牌基本处在焦灼的状态。
  用线下1/5的价格卖太阳镜配镜  正是因为如此,望客在2013年关掉淘宝太阳镜TOP3店铺之后,2014年从卖太阳镜标准品转为卖验光太阳镜和近视镜。“消费者在线下配太阳镜要7~10天才能拿到,而且基本上是一千以上的客单量。我们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给消费者配太阳镜,消费者下单后快的隔天就可以拿到货,稍慢点的两三天后也能够拿到货,而价格却不到线下店的五分之一。” 彭永泽告诉亿邦动力网,传统线下店成本大头在于店铺租金、验光设备和人员工资上,而线上卖配镜可以节省部分些成本。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传统线下店每家配有一台成本几万不等的验光机器,线上可以完成眼镜展示、模拟试戴和交易,唯一完成不了的事情就是验光。对于转型后的望客来说,在线上卖配光镜必须先解决给用户验光的问题。亿邦动力网从望客天猫旗舰店客服了解到,目前需要用户把线下验光的数据反馈给客服才可以下单。
  对此,彭永泽解释说,目前望客还未布置好线下验光点。今年3月份开始,望客的用户可以有两种方式实现验光。  一是消费者就近验光,望客首先在上海的大学、Shopping Mall、电影院、交通枢纽等年轻人密集的地区设500个点,全国一二线城市全年预计共设立5000个点。这些点不同于复杂的眼镜店,而是类似于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只需要在闹市放置一台验光机就可以了。“我们的终端设备是与日本研究机构合作研发的,几千万台的终端设备一共投入资金几千万。”彭永泽表示,移动终端不仅具备验光功能,还附带AR技术根据人脸为消费者推荐镜框和款式,以及承载着数据采集等功能。  在一线城市,消费者可以选的第二种方式是直接预约验光师上门验光。“不愿意出门验光的用户,可以把验光师叫到家里验光,不过需要为此付一些费用。”彭永泽说。  另外,彭永泽透露,望客也正在努力通过互联网直接解决验光问题。“我们现在跟麻省理工学院在共同开发一个小硬件,成本控制在一美金到两美金之间,用户装在手机上就可以直接自已验光了,产品已经出来了,但目前技术还在校对与完善中,在不发达的国家如非洲以及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或者在没有眼镜店和医院的情况下也可以作备选方案暂时解决线下验光问题。”  除了配镜之外,望客现在还保留了一部分细分领域的标准品,比如滑雪太阳镜。“镜框的材质我们用板材,板材是手工制作的材料,进货100幅和1000幅只隔几块钱,最差的也要60块钱的成本,加上最便宜的宝利来偏光镜片也要20块钱一副,定价一般都会超过100块钱,这个时候用户就会选择品牌卖家,低价玩不动。”彭永泽说,在验光点还未布置好的前提下,标准太阳镜和验光太阳镜的销售占比几乎是对半开。
  文章没转完,最重的是前面,不然成广告了,还是表达电商潮流没有错,但淘宝是个错误的大卖场.
  这两年020模式风生水起,间接证明了阿里、京东模式会成为相对传统类型.但到底最终什么模式会成为主流还要等几年,今年还会看到传统地产商万达模式的登场.竞争会愈发激烈.
  预测:2015年,电商平台的O2O落地之战  2014年,用颠覆和混战来形容互联网电商行业毫不为过,京东、聚美、阿里等前赴后继的进行IPO,P2P火极一时却终究是昙花一现,各大企业巨头纷纷联姻……盘点2014年电商大事的文章太多,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  2015年开始了,对于新一年的电商发展,或许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那么,2015年电商又会有哪些趋势、改变和新的机遇?  预测一:京东和天猫这样的开放平台会继续向线下渗透发展,移动端将成为主战场。  阿里和京东在2014年都已经开始向线下渗透发展,一方面京东联合线下万家便利店、超市等,阿里入股银泰购物中心等,另一方面两家又同时将触角伸向国内的农村市场,阿里将农村与城市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际上是想要再造一个淘宝,京东则是发展村民代理,下沉物流渠道以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作为长期战略规划,京东和天猫还会继续向线下渗透发展,毕竟,没有线下根基的纯电商平台想要做O2O难度非常大。  另外,从去年双十一的数据来看,移动端的网络购物占比几乎快达到一半,这也就意味着移动电商真的来了。阿里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进行无线战略布局,其中“百川计划”将旗下所有的APP端和巨资收购的摊子结合在一起。京东将APP、微信、手Q、京东微店和拍拍微店等等的资源整合。  因此,阿里和京东的目的都十分明显,就是要抢占移动端的入口和用户习惯,而事实上。移动端的入口抢占已经在去年基本完成了,那么接下来,移动端将成为主战场,如何在移动端施展拳脚才是重点。  预测二:传统零售业会从线下向线上持续反攻,O2O平台构建将成为重点。  前几年,在B2C电商的压力下,预测中国传统零售业会就此没落的言论此起彼伏,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传统零售商们惊恐于被互联网淘汰之时,移动互联网崛起了,并且发展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O2O模式成为了救命稻草。  传统零售巨头苏宁和万达,算是转型发力O2O的典型。苏宁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以云计算支撑庞大的IT系统,二是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的融合,三是自建物流网络的深度下沉。而万达电商则是联合百度、腾讯,进行账号、会员体系的打通,拥有百度大数据和百度地图的资源和腾讯微信支付的支持。这是过去的一年两家已经开始做的和实现的,基本上已经完成了O2O模式的系统搭建。  传统零售企业的优势在线下,因此,从线下到线上的持续反攻是最佳的一条实施O2O战略的路径,但零售企业自己搞O2O局限性太大,过于单一。因此,构建平台至关重要,平台是为品牌商服务,让品牌商做O2O,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实体店形成配送网络和服务网络,这样就会形成以门店为中心的O2O生态圈,传统零售业也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春天。  所以接下来,会有传统零售企业来做O2O平台的构建,也就是在完成O2O模式之后,将品牌商纳到自己的平台来实现开放式的O2O平台,可能是苏宁、万达,因为线下的盘子和资本足够大,也有可能是POS系统提供商、ERP系统服务商,因为他们在线下的渗透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预测三:智能硬件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积累的大数据形成新的电商平台。  智能注定是和硬件搭配,现在可以预见的智能硬件的发展是在客厅、汽车等空间的应用,而事实上,空调、冰箱、汽车等硬件的智能化就是生活大数据的收集过程。雷军为什么要做小米空气净化器?899的标价已经赔了但为什么还要做?小米想要的是用户家里的一切数据,用户家里的空气到底好不好?
  用户平时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有了这些数据,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连接上商品,就相当于每一台硬件产品都是一个连接用户与系统的媒介。  而2014年智能硬件的火热,也让物联网的可能性变的更大了。比如一些小区已经实现了用户拿着绑定的手机靠近门禁时,不用刷卡就可以直接识别,甚至小区的路灯可以整晚关闭的,当你回来时,你的行踪会通过手机传输到小区的控电系统,当你走近的时候智能为你开灯,我们回家不再需要开空调,自动就是凉快的,我们不需要开启热水器,洗澡水会是热的。再比如无人驾驶,这可以算是物联网真正的一个重量级的实现,不论是从安全性、人工成本、附加人力成本、交通成本等等,物联网对于生活的改变,足可以用颠覆来形容。  因此,硬件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智能化关联越强,那么产生的数据量也就越大,这也是品牌商们竞相争取的,数据放在谁的系统上,也就意味着获取的用户数量和产生的销售额就越高,扩展的空间自然也就越大。因此,智能硬件的发展,注定会形成新的平台,而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操作系统将成为新的电商平台的可能性会更大。  分析了三点,但对于2015年电商究竟会如何发展,拭目以待吧。
  平台电商和垂直电商的区别就一句话:是做妓女还是做老婆?是拉皮条还是嫁女儿?马云是皮条客,阿里巴巴就是五星级酒店,商家就是卖淫女,定价权,游戏规则,服务标准都马云说了算,他只管收钱。刘强东和京东则是一对苦命的父母,他们立志要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人才,费了一番功夫倒贴钱把女儿嫁了,谁知道因为各种不合,没过多久被婆家给退了回来。东哥既生气又眼红,我辛辛苦苦为了啥?马大妈什么都不干,倒是活得逍遥自在,我也要去拉皮条。于是京东也去做平台了。  (比喻不恰当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本文并未有一点对女性的不尊重,也并未有对马云及阿里巴巴和刘强东及京东商城等任何一方的贬低,完全是在客观陈述平台和垂直电商的区别,如有伤害到任何一方,我在此郑重的向你们道歉。)
  电商和传统店铺是死亡螺旋,现在谈好与不好,为时尚早。  
  @cgjw307 29楼
23:21  电商和传统店铺是死亡螺旋,现在谈好与不好,为时尚早。  ------------------------------  2015年应该会有模式出来了,阿里不会再一家独大了.
  跟到现在 顶一下  
  目前看来最有眉目迅速崛起的应该是美团了,并刚刚融了7亿美元,美团的思路更接近我心中的想法.
  这个要看怎么说了,只要是花钱的推广,我都不去做。急什么,慢慢来呗。  
  如果有一个电商平台,能兼顾房产商铺、实体企业、消费者、电商、网络服务商的好思路,你会支持吗?现有模式让你感到愦憾的话,请你帮我转一转.我有新思路想找到愿意去实现的公司,不图报酬,只希望科技能更好的服务社会,不是你死我活的无序恶性竞争.多方共赢与公平.   我从事的行业与这些都不相关,只是这两天关心了一下电商与平台.朋友圈中做微商的人突然增加了很多,但总觉得他们的方法不对,慢慢思考根本原因是确实没有更好的平台,即使最接近的美团也可能与我心中的平台背道而弛,有很多东西看似类似,本质却皆然不同.两个人同一个位置开始,目的地不一样,走的越久会距离越来越远.就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现有的京东、苏宁、万达等平台以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适合当大众平台,最大众的平台阿里又把实体店与网店整的竞争最激烈.
  成熟的O2O模式,运行的顺畅的又过于细分了市场,那我的思路就说明白了吧,迟早会有一家电商会兼而有之各家之长的,希望他早一天诞生,给大家带来益处,科技的发展应该是有益于社会的,不是用来此消彼长.感兴趣的电商朋友帮忙顶顶,顶的越多这家平台就出现的越早.
  @相聚海力量
18:04  所以说做品牌才是正道  ------------------------------  @dbhzxh
18:11:28  恢复商业平衡的电商新平台才是希望,万达电商或许还构不成挑战  -----------------------------  做品牌有很多路,如以设计取胜,如以技术取胜,如以服务取胜,总之不是一味的价格战,也不是以各种花样的营销来主导品牌发展。
  流行歌曲
  国美思路  谈O2M全渠道战略  “简单来说,O2M是一个全渠道概念。今后国美不是一个地面零售商,也不是一个网上零售商,而是一个全渠道家电零售商,我们线上线下的客户打通的。”  “我们不仅经营自己的店面,还帮助别人来经营店面,……我们还会和百货商场合作,国美的供应链除了支持我们自己的门店和电子商务平台,我们也会支持合作方的门店,把国美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产生的价值传递给其他合作方的客户,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大家共享。无论线上线下、自营联营、PC端还是移动端,O2M实际上是要构成全渠道与客户的接触,不过其核心在于它的价值平台。”  “国美是电器零售商,国美最在行的就是这一点。把握最在行的事并做到最好,这就是专业性。客户在买电器的时候,如果首先想到的是国美,我们就很满意了。”
  好了能够看下来的人应该明白了吧,对了就是若干个国美模式的联合体?,就叫它M2M吧.平台里包括若干个”国美”若干个大卖场,至于个家具体怎么做就灵活了,什么微信、QQ、来往、易信、支付宝、银联、财付通都可用在其中,即使是最牛的细分网络O2O都涵盖其中了.  在网络的冲击下也许传统大佬们一时反应不过来,但经过几年的摸索?,终究还是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所谓的那些某某科技公司们,无非也是做这些事罢了.   立帖为证看最后最牛的模式是不是这样.
  @dbhzxh
17:26:19  但是,我们只是要揭示出这种疯狂业态的本质,给大家提个醒,按照他们指出的方向,走下去究竟会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  投入产出比差,最狠的吸金业态  但,问题的关键是盈利问题,是在淘宝上挣钱的艰难程度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被马云模糊了。  很多依附平台的商家现在都意识到,广告位太贵了,商业模式支撑不了。  太贵的真正意思是:投入产出比太差。  这些年来,面对商家的这种艰难处境,马云并没有直接......  -----------------------------  回一下贴,是为了有时间时认真看看
  好  
  现在好像只有阿里一家电商是盈利的,如果说这是因为电商的大发展不过是最近的几年,可以看看当当网,全国最大的图书电商,现在有谁不知道买书要去当当,当当从2000年就开始出名,但至今距离盈利还遥遥无期。现在的中国电商只有拼价格这条路,以此预测,再过上10--20年,电商还是无法盈利。国美电商经营额达到数百亿元,还是严重亏损,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即使经营额达到5000亿元,相信还是会亏损。相比之下,沃尔玛一年经营额超过万亿元,但很早以前就开始盈利了。  一个网友的比喻很好,一个只有5万人的小镇如果开了十家超市,结果就一定是残酷的价格战。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商城成功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