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春市木材加工厂厂的规范管理

提交失败。
填写常用邮箱,用于接收该公司的最新动态
亲,请填写正确的电子邮件地址
帮助大家了解该公司,
使用以下帐号登录可以保存关注记录,更方便
系统根据你关注的公司,自动为你推荐以下公司
系统根据你关注的公司,自动为你推荐以下公司
使用手机访问,非常方便&&&&&&&&&&&&&&如果文字不能准确表达,可上传相关图片。上传的图片必须小于500K,JPEG或GIF格式。
查看更多相关问题
热点问题推荐
上周答人排行
被采纳/回答
中国建材网 &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7您现在的位置:&&&& 林业网 >> 黄山林情 >> 林业志 >> &信息正文
黄山区林业志(2003年12月)
森林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体,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显著。黄山区是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是安徽省重点林区之一。安徽省的省树----黄山松、省花----黄山杜鹃均落在我区,尤为可贵。
在区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广大林农和林业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44.5%提高到2003年的72.9%。由于采取了林木采伐的限额管理,建立了木竹“二尺二证二印”管理,使林木生长量大大超过了采伐量,使林业生产呈现良性循环的轨道。实践证明兴办集体林场,鼓励林农植树造林,稳定完善各种林业生产责任制,推广林业科技,指导群众树立兴林(竹业)致富的思想,实行依法治林,都是我们努力的课题。
能够把林业生产发展的许多事项,系统地较为翔实地记载下来,起到服务当代,留传后人的作用,的确是件大好事。由区地方志编委会统一布置,在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具体指挥和辅导下,我局承担编写续编《林业志》,征集资料的过程中,受到区档案局和许多原在林业部门工作的老同志,熟悉林业情况的同志大力支持和帮助。编写过程中领导成员和部门许多同志的协作,加之编写人员的努力,使本志得以定稿付印,在此一并致谢!
黄山市黄山区林业局& 朱旭东
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一、黄山市黄山区《林业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照部门志的有关要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比较准确、真实地记叙和反映我区林业发展的情况与成就,为林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编志宗旨为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搞活山区经济起到存史资政的作用。
三、志书内容包括森林资源,营林生产、林政管理、森林生态保护、森林利用、场圃建设、森林公园、林业科技、组织机构和先进典型(省部级)等多方面情况。
四、志书结构,设概述统揽全局,分述接章节排列,分段记述。大事记采用编年体顺序记事。
五、编篡方式用文字、统计表、示意图、照片、简记附 录等项组成,以文字叙述为主。力求字句朴实,通顺流畅。
六、记载时间自1988年至2003年底止。资料来源于查找有关文书档案,采访有关人员及林业部门职工提供的资料,经过筛选整理的。
黄山区(县级)政区图
第一章& 森林资源
第一节& 森林分布
第二节& 林木种类
第三节& 森林动物
第四节& 花卉
第五节& 药材
第六节& 名山秀水
第二章 国家森林公园
第三章& 林业生产
第一节& 采种育苗
第二节& 植树造林
第三节& 封山育林
第四节& 抚育间伐
第四章& 林政管理
第一节& 山林所有制
第二节& 林业“三定”
第三节& 调处山林纠纷
第四节& 采伐限额管理
第五章& 森林生态保护
第一节& 防止森林火灾
第二节& 制止乱砍滥伐
第三节& 防治森林病虫害
第四节& 改灶节能
第五节& 水土保持
第六章& 森林利用
第一节& 木竹生产
第二节& 木竹经营
第三节& 林产工业
第四节& 林副产品
第七章& 场圃建设
第一节& 国营林(采育)场
第二节& 国营苗圃
第三节& 乡村林场
第八章& 林业科技
第一节& 科研机构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三节& 科技推广
第九章& 机构设置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基层机构
第十章& 先进集体(单位)与先进个人
在1987年12月国务院决定改革黄山旅游区管理体制,撤销县级黄山市,成立地级黄山市,原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市黄山区。全区共有19个乡镇,116个行政林917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为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万人。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O 50O―118O21,此纬30 O 00―30O 32。土地总面积1669平方公里。东面大部与旌德、挂角与绩溪交界,东南与歙县、徽州区、南与休宁、西与黟县接壤、西北与石台、北与青阳、东北与泾县毗连,地处皖南中部,青戈江上游。黄山山脉雄踞境内,从东南逶迤至西南向西北延伸,地势呈南高北低。地貌大致可分为五部分:(一)北部低山,丘陵及小畈兼而有之,相对高程85―722M,(二)太平湖区以丘陵为主,耕地多见,海拔117―500M,水面占43%;(三)中部山岭绵延,以中低山居多,相对高程变化不大,绝对高程117―1225M;(四)太平盆地四周环山,低山延伸其内,丘陵交错较为平坦;(五)南部黄山群峰高耸入云,溪涧河流急剧下降,水流甚急。
主要河流有麻川,浦溪、秧溪、佘溪、清溪及诸小溪,源头极大部分发源于黄山,汇入清弋江为长江水系(汤口镇的寨西、冈村小河流入歙县(徽州区)丰乐水库为新安江水系)原夏村以下至泾县小河口一段统称舒溪河,兴建太平湖后,舒溪河已形成湖面。太平湖原名陈村水库,于1970年7月关闸蓄水,水面13.2万亩,辽阔壮观,风光绮丽,原省革委会于日决定:“为发展旅游业将陈村水库更名为太平湖”。
公路交通较为方便,主干线有太平至贵池、铜陵、屯溪、石台、黟县、泾县、旌德、歙县等。合肥至黄山、黄山至屯溪高速公路,横穿黄山区。支线遍布各乡(镇)村。风景区有汤口至温泉、云谷寺、慈光阁,太平至黄山北大门芙蓉居。太平湖常年通航。太平湖大桥通车后,是九华山至黄山的枢纽。
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为15.5O C,极端最高气温为40.3OC,极端最低气温为―13.5OC。年平均降雨量为1253.9毫米,土壤肥沃,植被繁茂,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黄山区总面积1775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70.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57万立方米,毛生蓄积量2886万根,森林覆盖率72.9%。
大& 事& 记
1989年4月& 成立黄山区林业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考评组。
1989年4月& 省编委24号文批复,增设焦村、大桥两个林业派出所。
1989年5月& 成立引用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
1989年& 季家宏市委书记确定 在仙源镇水东村和新明乡葛湖村两家山场共2556亩为其绿化点,实际完成造林3424亩,起到了代表性,科学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1989年12月& 区编委30号文批复:同意黄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下设太平湖、孟山两个管理区,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太平湖管理区与芦山林场合署办公。
1990年3月& 林业部部长高德占来我区察看了留东木竹检查站。查阅了新明乡林业站的林业档案。并在林苑饭店听取了局领导的工作汇报。
1990年12月& 区编委批复:区森保站、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副科级二级机构,属隶区林业局。
日& 区政府与林业局在民主大队为全国林业劳模,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原大队党支书记方咸松隆重举行了“功绩碑”揭碑仪式。市委书记季家宏参加了揭碑仪式并讲了话。
1991年9月& 区编委76号文通知,黄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隶属区人民政府和省林业厅双重领导,机构规格为副县级。
日& 区委、区政府颁发了,《关于稳步推进林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2年8月& 区林业局与所属林业单位和个人共集资35万元,创办了宏达林贸公司,并于同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
1993年& 游山林场黄金岛景区受到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摄制组,参加93全国文学音乐年会著名人士的赞誉。
1994年11月& 林业部部长徐有芳来我区考察。为“秀湖山庄”题字。
1995年9月& 区林业局与甘棠镇政府各投资150万元,合计300万元,兴建“黄山甘棠竹业有限责任公司”。
1995年10月& 完成了甘棠镇民主村“十里山自然保护区”的考察论证申报工作。省政府于95年11月正式批准成立。同年12月建立了省级森林生态类型的“十里山自然保护区”。
1995年& 林业部林站字71号文通报黄山区为全国林业站建设合格县。
―7月1日& 省绿化达标核查组核查认为:我区各项绿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省规定的绿化达标标准。
1996年& 我区松毛虫发生和防治情况,被中央电视一、二、四台及省市、区电视台都作了报导。
1997年6月& 省政府正式批准黄山区为“绿化达标区”。
1997年12月& 区编委23号文批复,设立“黄山市公安局黄山森林公安分局”。
1997年12月& 区编委24号文批复,增设“黄山市公安局太平湖森林派出所”。
日& 区编委7号文批复,设立“黄山市黄山区森林防火办公室”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区林业局,业务受区护林防火指挥部领导,与区森林公安分局合署办公。同年12月28日区编委35号文批复,将区防火办并入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分局内设森林防火科。
日& 区编委24号文批复,同意区农村能源办公室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区林业局。
日& 区编委25号文批复,同意设立“黄山市黄山区木竹检查总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区林业局,经费自收自支。
1999年3月& 我区与旌德县建立了护林联防组织,并召开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邻村、组长参加的护林防火联防会议,还以黄山区为中心成立了相邻九区县林业警务协作区。
1999年& 我区黄土岭木竹检查站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第二批标准化检查站。
日& 日本政府JICA项目考察团在省厅纪检组长程鹏和森防总站汤坚站长陪同下,来我区考察了广阳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
日& 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安徽日报、人民民主报、江淮时报、新安晚报除等六家新闻单位的15名记者组成“先进自然保护区”的采访团,来我区“十里山自然保护区”采风。
日& 省政府43号文件批复,同意建立“黄山区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由所在地县(区)政府审批,列入事业单位管理序列,其人员和事业经费,由市、县(区)政府安排。
2001年6月& 我区被列为中荷扶贫林业发展项目侯选县(区)之一。该项目建设期为三年,总投资600万元。
2001年6月& 黄山区林业局组团参加了中国(福建省三明市)竹藤产品交易会。共与10家企业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并与4家企业签订了生产销售合同。
―9日& 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等一行六人,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邵国荷及省厅厅长唐怀民等有关领导陪同下,视察了我区林业工作。
日& 区编委95号文批复,同意设立“黄山市黄山区林业勘察设计院”为事业单位,隶属区林业局。核定编制5名。经费自收自支。
2001年8月& 国际竹藤协会网络中心选址我区芦山林场众家山500亩山场建设世界竹子种源基因库基地。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
2001年8月& 省厅林计字46号文称,原则同意黄山区省级林木采种基地建设项目设计。采种基地建设规模为333公顷,其中新丰乡马尾松基地300公顷,新明乡香榧基地33公顷。
2001年10月& 黄山区林业局被省厅确定为“安徽省林业科技示范县(区)建设试点单位”,并拨款5万元。
日―11月2日& 我局随区委、区政府组团赴药都―亳州考察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情况。决定在游山林场于2002年试种50亩中药材。
日& 区政府办印发了《黄山区森林植物调运申报检疫规定》,由森防站承办。
日& 林业信息:在国家林业局下达第二批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设计中,全国共有32个,黄山区被列为全省唯一一家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
2002年& 我区被列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区、县之一。省厅下达我区退耕还林3万亩(其中退耕1.5万亩,荒造1.5万亩)。
2002年& 我区开展了国家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试点工作。试点面积44.3万亩。其中重点防护林35.5万亩,特种用途林8.8万亩。落实在环太平湖沿岸十个乡镇和七个林业单位,年兑现补助资金155.05万元。
2002年& 我区保护国宝黄山松的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工程中,全面完成了生物控制带松树采伐任务。并完成控制带内营林生产任务的90%以上。
日& 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调查组就我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日& 国务院纠风办高学民处长在国家林业局和省市区有关领导陪同下,对我区木竹检查站、森林植物检疫站的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日& 国家林业局“四五”法制教育骨干培训班在我区举行。
―25日& 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在《金土地》栏目中播出“保护黄山松在行动”专题中,对黄山区进行了全面报道。
―4日&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一行在省市有关领导陪同下,来我区视察了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基建工程有关情况。
―20日& 省厅在我区举办了以“严肃执法,严格管理,严明纪律,严谨作风”的“四严”培训班,来自全省103个检查站站长参加了培训。
日& 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张鸿文来我区视察退耕还林工作。
日& 中国林科院副院长金昊一行五人对我区林业工作进行调研。
日& 黄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与港商洪伟民先生签订了“租赁太平湖景区开发建设协议书”。
日& 国家林业局和国际竹藤组织在我区太平湖畔举行了国际竹藤中心太平基地开工典礼。
日& 我区黄山特种动物野生养殖中心将人工繁育的5000余条幼蛇在黄山林场放归大自然。
日& 省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指挥部表彰黄山区等28个县(区)为一等县。
日& 区政府办105号文印发了《黄山区林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区林业局内设机构由原来的政秘、产业、计财、营林和资源林政五个科调整为办公室、科技教育科、计财科、造林绿化科、森林资源管理科。人员总编制调整为11名。
2003年1月& 黄山区被命名为全国封山育林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03年3月& 黄山区共涌现出造林大户36户,经营面积5753亩。
2003年4月& 游山林场经中国林场协会常务理事会审核批准,自日起为中国林场协会团体会员,有效期五年。
日& 区林业局主持召开了木竹公司、林化厂联营山场林木资产处置竞卖会。
日& 区林业局主持召开了木竹公司、林化厂联营山场林木资产处置竟卖会。
―3日& 国家林业局对我区的退耕还林、长防林进行了造林质量面上检查。
―15日&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勘院质量检查组一行五人来我区检查2002年退耕还林和长防林两个项目的建设情况。
2003年10月& 黄山双雄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竹友”竹地板和“竹表板”被中国竹产业协会评为金奖产品。
第一章&&& 森林资源
黄山区山岭纵横,丘陵群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植被 茂盛,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森林资源相当丰富,是安徽省重点林区之一。黄山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黄山区总面积1775平方公里,东面大部与旌德、挂角与绩溪县交界;东南与歙县、南与休宁、西与黟县接壤;西北与石台、北与青阳、东北与泾县毗连。地处皖南中部,青弋江上游,黄山山脉雄踞境内,从东南逶迤至西南的西北延伸。地势呈南高北低,地貌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一)北部低山,丘陵及小畈兼而有之,相对高程85―722m。(二)太平湖区以丘陵为主,耕地多见,海拔117―500m,水面占43%。(三)中部山岭绵延,以中低山居多,相对高程变化不大,绝对高程177―1225m。(四)太平盆地四周环山,低山延伸其内,丘陵交错地势较为平坦。(五)南部黄山群峰高耸入云,溪涧河流急剧下降,水流甚急。
主要河流有麻川、浦溪、秧溪、佘溪、清溪及诸小溪,源头极大部分发源于黄山,汇入青弋江为长江水系(汤口镇的寨西、冈村小河流入徽州区的丰乐水库为新安江水系。)原夏村以下至麻川小可口一段统称舒溪河。兴建太平湖以后,舒溪河已形成湖面。太平湖原名陈村水库,于1970年7月关闸蓄水,水面13.2万亩,辽阔壮观,风光绮丽,原省革委会于日决定:“为发展旅游业将陈村水库更名为太平湖”。
公路交通较为方便,主干线有太平至贵池、铜陵、屯溪、石台、黟县、泾县、旌德、歙县等,支线遍布各乡(镇)村。尤其是铜陵至黄山区山岔、汤口至屯溪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大大缩短了游览九华山、太平湖、黄山(两山一湖)的车速时间。
第一节&&& 森林分布
黄山区游山、芦山、洋湖、黄山四个国营林场,民主、清溪、永丰等乡村林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地处黄山外围和太平湖沿岸,森林旅游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经林业部于1987年5月批复:“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同意以国营游山、芦山、洋湖、黄山林场为基地建设黄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了切实加强加快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1995年12月建立了省级森林生态类型的“十里山自然保护区”。2001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黄山区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
为加快旅游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开展国家生态效益试点工作。试点面积44.3万亩,其中重点防护林35.5万亩,特种用途林8.8万亩,落实在环太平湖沿岸的十个乡镇和七个林业单位。2003年1月黄山区被命名为全国封山育林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园。
第二节&&& 林木种类
乡土林木树种繁多,常见的有麻栎、小叶栎、栓皮栎、枫香、黄檀山杨、黄檫、山槐、黄连木、枫杨、香椿、臭椿、榆树、马褂木等。在常绿阔叶林中伴生的针叶树有杉木、马尾松、黄山松、金钱松等。
稀有珍贵树种有香果树、三尖杉、红豆杉、红楝子等。乡土稀有树种还有紫楠、拟赤柏、金钱柳、乌臼、黄果朴、酸枣、皂角、刺桐、椴树、榉树、银杏、刺柏、望春花、豹皮樟、杜仲、厚朴、枣皮等。
经济林有:油桐、油茶、漆树、板栗、栓皮栎、乌柏、核桃、香榧、山苍子、青檀等。
引进树种有:雪松、水杉、池杉、湿地松、火炬松、白花泡桐、大木漆、红花油茶、小米桐等。
竹林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伐期短,收益高的特点。全区竹林面积15万多亩,其中毛竹林点绝大多数。毛竹蓄积量2886万株,年采伐量200万根。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各地都积极栽植毛竹,以期达到竹业致富目的。
第三节&&&&&&&&&&&&&&&& 森林动物
黄山山脉峰岚叠嶂,幽壑纵横,主峰横亘在黄山区南面,余脉从东南逶迤至西南。黄山区的四周乡镇皆有高山、密林、灌丛、溪涧是野生动物的栖身环境。据调查兽类有70余种,鸟类170余种,爬行类30余种,两栖类20余种。珍稀兽类有短尾猴、黑麂、苏门羚、灵貘;鸟类有白鹇、音乐鸟、红嘴相思鸟、啄木鸟等;两栖类有刺胸蛙(土名石鸡)等。太平湖流域近年来发现有白鹭3万余只,冬候鸟绿头鸭2万余只飞来越冬。96年黄山林场引进养殖七彩山鸡3000余只。
黄山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群对保护野生动物都很重视,每年都开展一次“爱鸟周”和“保护珍稀动物的宣传月”活动。
第四节&& 花卉
野生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争芳斗艳,蔚为大观。黄山区是一座天然的花木资源宝库。据初步调查,具有观赏价植的花木有六类,180多种。其中观赏植物类有:黄山杜鹃、望春花、黄山木兰、天女花、山茶花、木莲、春兰、惠兰、百合、毛叶山樱花、梅花、桂花、四照花、映山红、蜡瓣花等70多种。还有南天竹、油桐、黄山花楸、构骨冬青等约15种。
绿荫植物类有:厚朴、香榧、合欢、银杏等28种。
爬藤植物类有:弥猴桃、周藤花、冠盖藤等20种。
复被植物类有:白须草、金兰、虎耳草等23种。
第五节& 药材
黄山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林密,植被繁茂,为药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历史盛传“黄山七十二峰,峰峰都有宝,那峰没有宝,也产黄连和甘草。”据普查统计,我区各类药材有1632种。其中植物类有1476种,动物类149种,矿物类5种,其它类2种。属国家一类管理的药材有:杜仲、厚朴;二类药材有黄连、生地、白术、白芍、茯苓、麦冬、贝母、银花、牛膝、元胡、鹿茸、萸肉等。国家规定的360个重点普查药材,我区就有247种,占总数的68.6%。
名贵药材植物类有:灵芝、党参、细辛、黄精、玉竹、辛夷花、龙须参、盘龙参、麦斛、山茱萸、野菰、木连、心叶百合、石耳、七叶一枝花、蛇葡萄、三尖杉、红花金丝桃等。动物类有:灵猫、梅花鹿、豹、穿山甲、祁蛇等。并发现具有补益和抗癌作用的绞股兰。还有红花、泽泻、千里红、&& 丝瓜络等。
洋湖林场在1997年4月份完成了西洋参成品参的质量检测,质检结果达到并超过了规定的有效含量,为西洋参在本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1年10月,黄山区林业局随区委、区政府组团赴药都――毫州考察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情况。决定在游山林场试种50亩中药材,开创林药间作立体开发。
第六节&&&&&&&&&&&& 名山秀水
山体孕育着茂密的森林和各种植被,栖息着许多珍禽异兽,森林的复被率关系整个生态环境。俗语说:“山青则水秀”。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154平方公里,全部座落在黄山市黄山区的行政区内,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近年来又开发“翡翠谷”、“情人谷”,可谓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雄伟壮观。号称七十二大峰,七十二小峰,加上不在峰名之列的“光明顶”等处,有名可指的共有82处,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高峰77座。
黄山峰峦叠嶂,据《黄山志》记载,黄山共有海拔在650米以上的山峰82座,其中尤以天都峰、莲花峰、笔峰(梦笔生花)最为有名。翠微峰下的翠微寺,经过佛教徒演隆法师的筹建整修,已成为我区又一佛堂,香火旺盛。
据初步调查登记,黄山区境内有大山名山124处。
黄山情侣太平湖位于黄山与九华山之间,水面 13.2万亩,蓄水28亿立方米,平均水深40米,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九华山到黄山之间的太平湖大桥穿湖而过。湖面辽阔壮观,港汊曲经通幽,周围竹木苍翠是理想的旅游疗养胜地。日安徽省革委会85号文件决定:“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将陈村水库更名太平湖”。它是一项集发电、灌溉、旅游、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工程。太平湖区已开发建造的景点有:恐龙岛、猴岛、鹿岛、锁岛及黄金岛等多处。
第二章& 森林公园
黄山区游山、芦山、洋湖、黄山四个国营林场及民主、清溪等乡村林场,地处黄山外围和太平湖畔,有茂密的森林资源,经多年培育形成良好的森林景观,与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许多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森林旅游业潜力很大,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原黄山市委、市政府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地理环境的优势,以期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事业,繁荣林区经济,加快山区建设步伐,提出了建设森林公园的设想。在省林业厅的关怀支持下,转报中央林业部,经林业部研究,于日178号文件批复安徽省林业厅:“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发挥林区风景资源的优势,同意以游山、芦山、洋湖、黄山四个国营林场为基础,建立黄山国家森林公园”。
中央林业部对“黄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扩初设计)委托安徽省计划委员会代为审查,省计委于89年5月31日―6月2日在黄山区召开了“黄山国家森林公园”扩初设计审查会议,派副总工程师韩良俊会同省林业厅副厅长王履定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计委、林业厅、省规划设计院、省建设厅、合肥园林局等单位负责人、专家;琅琊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徽州古建筑研究所、黄山园林局等派来代表,市、区党政领导及有关单位负责人计28个单位,55名与会人员,听取了规划介绍,领导讲话和实地踏勘,认为“利用黄山风景区周围的国营林场已形成的森林景观,动植物资源及地理条件的优势,发挥国营林场生产、科研、旅游等多功能作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扩大黄山旅游范围,建立黄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可行的”。
总体规划的原则符合“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总方针。发展森林景观,与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优势,为发展旅游事业,促进林业生产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划分为五个景区、两个保护区、一个景点,设一个招待中心、三个接待点,成立森林公园管理处。并以兴建绿色长廊为纽带,将分散的各个景区联成游览体系。朱旭东为公园管理处第一主任,龙军为公园管理处主任。
1、太平湖景区:是森林公园的水上乐园,位于芦山林场众家山北麓,濒临太平湖。此处水面开阔,地势平缓,西部湖岸有山丘连绵,融湖光山色于一体,建亭、廓、桥、船、坞、游船码头,垂钓处及天然旅游池等设施,铺设游览步道、蹬道和环境绿化,开展水上游览活动。太平湖管理区与芦山林场合署办公,对内一套班子,对外两块牌子。
2、孟山景区:位于市区北郊,原名雾山。常年云雾飘绕,隐约中山岩如一头头大野豹,古有“雾岩豹变”绝景。又有“龙御上乘”、“凤仪高岗”、“盘瀑垂虹”、“宇亭光霁”等景。今为万亩林基地。登山鸟瞰,视野开阔,远眺黄山,诸峰壁立;近看城区新貌,尽收眼底。山麓紧接市区,为“闹中取静”的理想处所。原计划重修“集庆庵”,辟建“徐霞客纪念亭”,以庙寺园林景观和纪念性景点为主景,铺设游览步道、蹬道及庭院绿化。
3、大洋湖景区:在洋湖林场李家湾工区境内,海拔900余米,紧依黄山北大门,附近大洋湖水面8000平方米,平湖水深3米,可蓄水54000立方米,为难得的高山湖。景区地势平缓,气候凉爽,山色宜人,水源充足,是避暑疗养的理想处所。就近可望北海,西海诸峰拔地而起。北面层层梯田,村落星罗棋布。城区夜景,星光闪烁,相得益彰。清淤修提后,沿岸建亭、廊、水榭,平缓处建避暑山庄、度假村。利用特有的小气候,扩建药物园和黄山毛峰基地。
4、黄山林场景区:地处黄山东麓,山岭连绵,茂林修竹,一派森林野趣。森林公园在大坪建牡丹、芍药园;南山辟杜鹃坡;洪家岭栽紫薇林;万人坑栽枫香木,沿途广栽桂花、紫荆、百合花等花卉,形成以植物景观为特色的游览区。
5、黄金岛景区:四面碧波浩渺,是辽阔水域的驻足之地,建码头、亭、设交通船只,简易茶室和环岛步道,广栽果木和绿化环境,方便游客泛舟登岛小憩赏景。
6、岩密关景点:是太平湖到城区绿色长廊里一座奇峰,山岩陡峭,突出屏立,古树山花破石而出,岩下小溪流水俨若一座盆景。在附近建亭观景。
7、两个保护区:一是耿城镇辅村林场保护区;一是甘棠镇民主村(全国林业先进单位)。这里森林茂盛,林相整齐,景区绮丽,公路两旁的行道树,形成森林公园的绿色长廊。
公园管理处与林业局合署办公。林苑饭店是公园的接待中心。
第三章& 林业生产
在林业生产方面,进一步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中共黄山区委、区政府于日出台了《关于稳步推进林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一是积极引导农民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造林,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二是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坚决实施我区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全区的决定,强调1992年要消灭成片荒山,1994年全面实现绿化。实行以封为主,造育管节相结合的绿化方针,遵循“先荒山、后灌丛、再疏林”的原则,加速营林绿化工作。三是大力巩固和发展国营林场(采育场)和乡村林场。国营和乡村林场都要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经营方针。同时指出,各级领导的绿化点要在林业生产中起示范作用。原中共黄山市委书记季家宏于1989年春确定在我区仙源镇水东村和新明乡葛湖村两家山场共2556亩为其绿化点,实际完成造林3424亩,占计划面积的134%,绿化点起到了代表性、科学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第一节&& 采种育苗
黄山区委、区政府在1992年2月颁发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种苗工作。种苗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今后营造速生丰产林、经果林,必须经过审定(认定)的林木良种和一级苗木。工程造林要使用优良林分的种子和二级以上苗木。对国营、集体和育苗专业户育苗都要加强管理,提高出圃苗木质量,严禁使用三级苗木。各国营林场基本上是“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三自”方针。
1991年以来,区苗圃积极调整苗木结构,改变品种单一的被动局面,努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一是剔除滞销苗木;二是增加花卉苗木比重;三是发展经果苗木。当年从浙江等地引进百余种种苗母本。
黄山区林业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加大了种苗质量管理的力度。一是调种必须通过林业主管部门渠道,保证良种;二是确需采种,要由林业站技术人员指定的母树林采种;三是苗木实行二次分级,即出圃分级一次,苗木上山前再分级一次。同时,实施市场中的定向育苗。总结以往苗木市场的苗木过多或过少,对育苗户、造林单位易造成损失,苗木质量难以保证的经验教训。在市场苗木中注重定向育苗,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出圃规格、质量、数量,按市场价格,解决造林单位和育苗户的苗木购销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黄山区苗圃在科学育苗方面,建立了杉木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定植母本苗木。为提高萌芽率,采取去顶萌芽,弯杆促萌,压杆促萌等三种方法。同时,狠抓技术服务,保证造林质量。首先在林木种子发芽率方面进行测试,把住良种关,并积极推广松类容器育苗和营养钵育苗,取得一定效果。
1993年为了重点改造母树林,新建了马尾松良种基地1000亩,分别为新丰乡500亩、郭村乡500亩。
2001年8月省林业厅原则同意黄山区省级林木采种基地建设项目设计,采种基地规模为333公顷,其中:新丰乡马尾松基地300公顷;新明乡香榧基地33公顷。
2003年全区育苗大户有20家,经营面积164.7亩。现有苗圃地400亩。
第二节& 植树造林
在植树造林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以乡(镇)为主,巩固和扩建乡(镇)村林场,现有乡(镇)村林场124个(含个体);二是涌现了一大批造林大户,2002年全区共有造林大户229户;三是建办股份制联合林场,采取投山投劳入股,联合经营。同时,林业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如林业站、检查站及木竹公司、林化厂等采用租赁或赎买村、组的山场开办林场,全区合作股份制林场130多个,经营面积54.22万亩,占全区林业用地总面积的30%以上;分户经营的山林面积129.87万亩,占全区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0.55%。这些林场大都实行“山权不变,林权共有,独立核算,收益分成。”四是发挥领导“绿化点”的示范作用,促进了植树造林的开展。1989年市委书记季家宏确定在仙源镇水东村和新明乡葛湖村两处山场2556亩为其绿化点,实际完成人工造林3424亩,占计划面积的134%,为我区树立了旗帜。同时,我区五长(即区委书记、区长、分管林业的副区长、农委主任、林业局长)也都确定了绿化点,面积都在千亩以上,成为全区基地造林中高标准、高质量和林种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兴林”的典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幅射作用。
1992年5月抽调80名清查员,组成28个调查小组,到各山场实地进行勘察测算,于8月底结束,历时四个月圆满完成了清查任务,获得新的清查成果。林业用地1992年与82年10年来比较,呈现“三增三减”的好形势。三增是:林业用地增加47455亩,增幅2.7%;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557851亩,增加688309亩,增幅79.2%;有林地中用材林1087139亩,增加473772亩,增幅66.4%。三减是:疏林地减少68507亩;灌林地减少115209亩;宜林地减少455255亩。活立木(不含黄山风景区)总蓄积量3932505立方米,比1982年增加85556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2年的46.8%增加到69.1%。全区林业生产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山区群众有传统的“金竹山、银茶山”的说法,因为毛竹生长快,周期短,妇女劳力也能操作,市场需求量大,在突出生态优先,以造竹林为重头戏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栽植了一批名特优树种,竹林栽植的比重达到56%。特别是根据竹鞭趋肥的特点,在竹林边缘采取砍灌、除兜、垦挖、施肥、补植等措施,进行扩园造林。实践证明,这是短期扩大竹林面积,加快毛竹发展的好方法,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1994年2月省政府确认黄山区为“消灭荒山达标区”。
1997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准黄山区为“绿化达标区”。
2000年我区绿化长廊工程完成线路绿化89.5公里,占任务数75公里的120.1%;山区绿化完成650亩,占任务数的105%,圆满完成了84万元的世行贷款任务。
从2000年12月开始至2001年4月,投资22万元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的界定工作,直接参与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工作的人数达350人。在各乡镇政府和林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通过了省级验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全区共区划公益林12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64.8%,其中国家级公益林73.7万亩,占公益林的61.4%;区划商品林65.34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5.2%。
2002年完成造林42598.1亩(防护林40645.9亩,经济林1952.2亩)创历史之最。其中退耕还林29781.1亩,国债长防林9621亩,农发长防林3196亩。
第三节&&&&&&&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利用林木天然更新的能力,采取群众性的封禁措施以恢复森林。因地制宜划定封山区和规定封山期,禁止或者限制开荒、砍伐和放牧等活动。经过封山育林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不同树种和不同的山场条件,采取四条具体措施:一是在缺柴少材的田畈丘陵地区,采取轮换封禁,定期开禁的办法,在开封期间,允许砍脚柴修枝桠,留养能成材的林木,如原弦瑞地区规定只准砍茅柴,不准控树桩,使得树根能萌发,有茅柴可砍;二是先封后育的办法。如甘棠镇民主村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抓好封山育林。对公路沿线人称“绿色长廊”的4100亩山林,坚持一定三至五年死封。对远山、深山11500亩山林,实行封树不封柴的“活封”方法。同时明确“四不准、三统一”,即:在承包山上不准毁林种粮;不准私自建房;不准乱砍滥伐;不准出入“死封”山场。统一烧柴量,统一建房用材;统一更新造林山场;三是为了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维护生态环境,一律采取死封或卫生采伐。如太平湖两岸就是采取这种办法,使20多万亩山场,保持青山常在,对保护和发展旅游资源做出了一定贡献。四是对同一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措施。合理规划封育山场,即一部分山场进行插牌死封;一部分山场进行活封;一部分山场根据木竹采伐限额进行砍伐,但不许砍柴烧炭等。
从1988――2003年累计封山育林面积1503888亩次。
第四节&&&&&&& 抚育间伐
搞好中幼林抚育间伐,是为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伐取部分中小径材,既增加经济收入,又便于培植大径材,是营林生产中一举两得的措施。
1988――2003年中幼林培育间伐280548亩次;成林抚育间伐249600亩次;次生林改造7303亩次。
七十年代建林场办基地营造的杉木林,早已郁闭成林,由于初植密度大,林木生长受到压抑,迫切需要调整林分密度和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在成林抚育间伐前,事先要提出申请,经所在地林业站派员察看,签署意见后报乡(镇)政府批准后执行,并要控制在采伐限额内;国营林场按下达的间伐计划,落实山场报主管局审批,并要做到砍小留大,砍双留单,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现在各地生产的杉木用材,基本上都是抚育间伐的人工杉木林,天然林采伐很少。成林通过抚育间伐,既改善林分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又能得到间伐收入,大大提高了护林造林的积极性。抚育间伐后的林分长势都很好。
第四章&& 林政管理
198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20号和省委21号文件下达后,随即组建了乡镇林业站,作为乡镇一级的森林保护和林政管理的职能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领导。1988年11月组建了林业公安科。在89的4月,增设了大桥(即现在的甘棠)焦村两个森林派出所。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1997年12月,将公安科升格为“黄山市公安局黄山森林公安分局”。为了切实加强对太平湖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政管理工作,增设了“太平湖森林派出所”。太(平)黟(县)公路和太平湖大桥通车后,增设了郭村扁担铺和黄土岭木竹检查站,撤销了广阳木竹检查站。
日中共黄山区委、区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林业建设基干问题的决定》。《决定》的第四条:强化林政管理强调指出:1、严格执行采伐限额;2、统一农村木材采伐期和毛竹禁伐期;3、木材采伐、销售、出口严格执行“二证、二尺、二印”的管理制度。商品材外运销售实行限额管理。木材加工单位要凭区下达的加工专项计划或木材经营单位销售发票和所在乡镇林业站、国营林场开的“木材加工外运销售兑换证”办理产品出口手续;4、切实加强农民自用材的管理。自用材由乡镇统一掌握,指标到村,不准平分到户,没有林木资源的农户不安排自用材;5、毛竹笋实行限期采挖,定点收购。每年的3月20日至4月15日为春笋采挖期。
各地木材检查站、森林派出所和乡镇林业站都能全面贯彻《森林法》,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以法秉公办事。
2001年黄山区林业局为了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力度,成立了林业行政执法督查队。
第一节&&&&&&&&&&&& 山林所有制
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区委、区政府于日发出11号文件,进一步强化林政管理,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积极引导群众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护林、联合造林、联合封山育林。在稳定山林权属,维护林木、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不断稳定和完善林业承包责任制。具体联合形式,由农民按照“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确定,允许因地制宜,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一是兴办合作林场;二是联户成片造林;三是折股联营;四是人工中幼林有偿转让。但承包到户的天然林和原有人工林,承包者不得搞有偿转让。对个别农户不愿投山投劳参加联营的,可予调换山场或按实际投入补偿护林费而收回其山场承包经营权。逾期未绿化的荒山收回经营权,并酌情罚荒荒金。收回的山林是否转包由山权单位确定。同时,对集体所有集中成片的用材林,凡是没有到户的,不再搞承包到户。对成片的用材林,一般都采取联合护林,设置护林员,联合采伐。不论采用何种形式,进行营林生产,只能实行“山权不变,林权共有,独立核算,收益分成”。
第二节&&&&&&&&&&&& 林业“三定”
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三项工作的简称。自1981年冬至1983年春,。组织3000多人的林业“三定”工作队,。对全区所有的国有和集体的山场的山林权,都定界建档。在这20年来,山林权属,基本上是稳定的,最突出的还是泾县陈村镇陈村村与我区新丰乡眉山村关于丹山杨坑山林权属的争议,甚至发生械斗。省人民政府多次派出工作组调查,如今眉山村已将林木伐光,只是维持现状,并未圆满解决。
第三节&&&&&&&&&&&& 调处山林纠纷
黄山区周围与旌德、绩溪、歙县、徽州区、休宁、黟县、石台、青阳、泾县毗连,黄山风景区又与汤口、谭家桥、三口、耿城、焦村5个镇和洋湖林场的山场接壤,山岭连绵,边界线长。通过“林业三定”,本着四个有利(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经营管理,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的原则和分级负责的办法(村民组之间的山林纠纷,由所在村委会调处;村与村之间由所在乡镇调处;乡镇与乡镇之间由县(区)调处)调处山林纠纷。
在山林纠纷中,最突出的是我区新丰乡眉山村与泾县陈村镇陈村村关于丹山杨坑山林权属的争议,虽经省政府曾多次派工作组调查,1985年5月在省人大主任孟富林的主持下,召集双方达成协议,重新划定山林权属范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日专门印发了政办62号文件《关于泾县与黄山区(原为黄山市)丹山山林权属的协议书》。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协议没有落实。
2002年以来,我区区内山林纠纷有三起。一是黄山林场与谭家桥镇中墩村聂家山村民组来龙山山场的林木争议。该山场在80年林业三定时比较粗糙,山林界限不够明确;二是谭家桥镇中墩村和该镇留东村八道河林地林木发和争议。以上两起山林林木纠纷,已经派员到实地进行了调查,现在主要是通过双方协调解决;三是焦村镇焦村村巷口村民组黄小伍与焦村镇巷口村民组梅花尖山场的林业争议。虽然对山林纠纷分级负责的办法调处,但也存在一定难度,尚待调查了解后,进行协调解决。
第五节& 采伐限额管理
为确保“有效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使林业生产继续沿着良性循环,在林政管理中,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凡采伐直径在5厘米以上的林木,都要计算材积,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商品材和农民自用材的采伐限额不准串用,保证年采伐量绝对低于生长量。全区(不含黄山风景区)活立木蓄积量457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2886万根。除去风景林、防护林不能计算采伐外,用材林年生长量平均按5%计算,每年可增长将近16万多立方米。省林业厅下达黄山区木材采伐限额为56800立方米,毛竹200万根,考虑到建设风景旅游区以及太平湖沿岸的需要,增强观赏林木的实际情况,我区每年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为50000立方米(其中商品材40000立方米,自用材10000立方米)毛竹160万根。为了严格控制采伐量,规定每年生产的一切木材、竹材、商品柴炭等统一纳入一本帐管理,坚持“二证、二尺、二印”的管理制度。
自用材与商品材指标分开下达,不准串用和挤占。旧房料出口要抵本户的采伐计划,对无采伐指标的,要报区林业局批准。1996年林政管理有了新的举措,不仅严格执行“一本帐”制度,并建立了木竹外运销售台帐,制定了竹制品、半成品的折算率和木竹外运车载量最低限额办证的规定。
林区用材单位和建筑市场是乱砍滥伐销赃和诱发的场所,对森林管护危害大,也是造成林区不稳定的素因之一,我区基本上每年对辖区内的木材加工企业和建筑工地进行清理整顿。1996年8月我区森林公安依据区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城乡建筑市场木竹用材管理的通知》精神,从8月份开始,共登记21个工地,工程使用登记木材811立方米,交纳保证金35840元,对建筑市场管理和控制面达92%,没收非法木材62立方米。2001年我局成立了林业行政执法督查队,强化了监督检查,依法取消了三家木竹企业的加工资格。为使林业生产,外运工作有序不乱,及时调整了采伐期,采伐年度调整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保证了林区秩序的稳定。
2002年商品材外运销售40967立方米,占指标的63.7%;销售毛竹126.5万根,较好地执行了林木采伐及外运管理制度。2003年木材采伐总量54100立方米,控制在本区采伐限额49000立方米之内。毛竹生产虽然上级每年下达200万根,实际只能完成160多万根。
第五章&& 森林生态保护
第一节&&&&&&&&&&&&&&&& 防止森林火灾
在抓好护林防火工作中,坚持把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对炼山造林,烧灰积肥,烧荒种粮和烧木炭等生产用火,必须按照“五烧五不烧”的原则。我区的汤口、谭家桥、三口、耿城、焦村五个镇和洋湖林场的大片山场与黄山风景区毗邻,森林防火尤为重要。
按照《黄山风景区森林防火工程规划》的要求,进行了“四网二化”建设。前后共完成八个项目。一是在海拔1060公尺的洋湖尖建造了82平方米的了望台;二是在洋湖岗营造木荷防火林带五公里;三是洋湖山营造防火林1079亩;四是修建防火路8公里;五是完成环抱黄山“五个镇”的电话组网,永久性森林防火牌24块;六是架设二龙桥至了望台高压输电线路3.3公里;七是为“五个镇”120多名扑火应急小分队的队员购置了消防服;八是购置了必要的打火工具。使黄山风景区的毗连地区森林火灾得到了有效控制。
我区四个国营林场都购置了风力灭火机、扑火器及电台对讲机。洋湖林场开辟防火林带350亩,营造防护林900亩。我区“九乡两场”组建了森林消防队。2002年重新调整成立了六支专业消防队伍。新建了“十里山自然保护区”森防中队。
为减少周边地区山场纠纷和护林防火工作,我区与旌德县建立了由分管的区、县长带头的高规格护林防火联防组织。还以黄山区为中心成立了相邻九区县林业警务协作区。
1998年6月设立“黄山市黄山区森林防火办公室”。将原防火办并入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分安分局内设防火科。1998年7月被省护林防火指挥部表彰为县级森林防火业务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4月黄山区护林防火指挥部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
第二节&&&&&&&&&&&&&&&& 制止乱砍滥伐
中共黄山区委、区政府于92年2月明确提出“坚持以法治林,对乱砍滥伐,乱买乱卖,违章外运等责任者,要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坚持依法惩处”。为了加强林政管理,严格执行采伐限额“一本帐”,坚持“二尺二证二印”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木竹外运销售台帐。制定了竹制品、半成品折原竹的折算率和木竹外运车载量最低限额办证的规定。除加强陆路木竹外运管理外,并恢复了紧靠陈村大坝的麻川森林资源保护站,把住了木竹水上运输管理关。
制止乱砍滥伐,仅靠林业执法部门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加强“森林法”的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护林意识,发动群众管护好森林资源。但对热点地区,林区混乱的地区要加强打击力度,维护林区的安全。如2000年以来,查处了两起村、组以搞好集体经济为名、实施盗伐、滥伐森林。一是乌石乡西溪村委会领取90立方米采伐证后,实际采伐193.135立方米,超额99.53立方米,直接责任人为该村村主任;二是新华乡沧溪村座山村民组长多次组织实施盗伐林木,涉案者多人,收缴其非法木材38.5立方米,并没收其非法所得人民币13934元。由于处理及时,使林区秩序基本稳定,保护了林木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 防治森林病虫害
黄山区座落在黄山风景区北麓,防治森林病虫害尤为重要。在森防方面,采取了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综合防治原则,共封山育林5万亩;抚育29.86万亩,改变了过去遇虫就打药、年年打、代代治的被动局面。
由于组建了以林业站为基础的测报网点,将病虫害控制在点块上没有蔓延。同时,采取生物措施,面上进行封山育林、抚育,点上分布撒白僵菌等方法,从而使松毛虫保持低虫口,不成灾的好势头。我区不仅加强病虫防治,并加强对森林植物的检疫检查,在源头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疫区违章调入的松木及其制品加强检疫检查,严防松材线虫病传入我区。
1998年松毛虫的四项防治指标分别达到:复生率2.2%,防治率100%,监测率89.3%,种苗产地检疫率100%,均达到省、市规定的目标管理指标。同年10月开展了松材线虫病专项调查,对全区29.8万亩松木进行了全面普查,共发现死树17株。采样26个,经镜检,没有发现松材线虫病。
1999年我区全面完成了市局下达的森林病虫害目标管理任务,被评为全市森防系统优秀单位。为了掌握国家新发布的35种森检对象在我区的分布、发生和危害情况,据调查我区现有国外松褐斑病和板栗疫病2种森检对象及1种安徽省增补检疫对象――栗新链介。国外松褐斑病和板栗疫病均因种苗调入所致。而栗新链介在我区原有发生。
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工程建设项目,99年正式启动,其中“预防松材线虫病生物控制带工程”的前期调查设计工作,在三个区县同时开展,整个生物控制带施工面积的86.9%落在我区,因此调查设计任务非常艰巨。2000年10月在谭家桥镇召开了预防松材线虫病控制带砍伐现场会。日,省林业厅副厅长刘永春和森防总站站长汤坚一行视察检查了该镇中墩村481、482号小班试行砍伐现场。5月29日省厅唐怀民厅长、计财处长解厚忠、基金站长李巍巍一行察看了生物控制带采伐现场。唐厅长指出:“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工程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时间服从质量,要切实抓好,确保黄山松的安全”。2001年8月国家林业局长周生贤等一行来我区视察林业工作时强调“黄山景点的开发,无论什么经营方式,都要从保护黄山这个基本点出发,围绕保护黄山这个中心,重点抓好防火,防治病虫害,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做到经营与保护有机结合”。
2002年生物控制带采伐任务全面完成,共采伐松木41918立方米,完成幼林清理面积15021亩。共完成营林190441亩,其中更新造林7595亩,封山育林136650亩,竹林及经济林培育46196亩。完成了区松材线虫病监测站及24个监测点的基本建设任务,使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及检疫检查网络已初步形成。
第三节&&&&&&&&&&&&&&&& 改灶节能
农村能源建设以减少森林资源消耗,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小康家园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节能沼气池建设。做到因地制宜开发新能源,推广新技术。在城镇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池,巩固和继续推广省柴节煤灶。89年推广节能水箱950只,超额完成了市下达500只的任务。2000年和2001年共建沼气池163口;2002年共建沼气池580口,占任务数的116%,2003年计划再建1000口。通过使用沼气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沼气的好处,既保护了森林,又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木材的消耗,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2003年3月区政府将能源办划归农业委管理。
第五节& 水土保持(退耕还林)
森林生态建设,必须要兼固水土保持工作。在七十年代,南京林业大学的一位教授来太平县考察乌羊大队植树造林时,高度赞扬这个大队造林的做法是“头戴草帽、身系腰带、脚穿草鞋”。即山顶灌丛不垦挖,中间建道拦腰埂,下面不全开垦到底。这样,使得水土不易流失,以免雨水冲刷,泥土下泻,避免了山上植树开荒,下面农田遭殃的局面。
为了加强加快森林生态建设,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自2002年开始,进行长江流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的工程建设。它既是生态建设的一个方面,又是水土保持一项举措。截止2003年底已完成长防林13000多亩;退耕还林92778.4亩,其中荒山造林25000亩,竹类造林3.5万亩,全省退耕还林经验交流现场会于2003年11月在我区胜利召开。
我区各地对小流域河流的治理都是重视,根据各自的条件,将小流域河流治理驳岸拉直。尤以耿城镇结合该镇的小城镇建设,将浦溪河的金桥段进行了全面治理,既使河水流畅,又使城镇建设呈现出一定的规模,使得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第六章& 森林利用
在87年以后,虽然在木竹生产、营销方面坚持“二证、二尺、二印”和“一本帐”的管理制度,木竹生产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并有效地控制了年采伐量大大低于生产量,使森林利用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运行。但在营销方面,已不是森工企业独家经营,而是由联营转为个人(含农村村民)承包经营,但森林利用率还是很高的。
第一节& 木竹生产
木竹生产一律要做到凭证采伐,凭证外运,确保采伐限额的贯彻实施。木竹生产采伐指标由政府分解到乡镇,并规定商品材和自用材不准相互串用和挤占,林业站与乡村联合检尺、打印。为使木竹生产和外运工作,做到有序不乱,2001年及时调整了采伐期,采伐年度调整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1988年―2003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生产木材约746769余立方米,农民自用材下达的生产计划控制在70%左右,不突破80%,生产毛竹约2500万根,杉木昆400万根。如1991年省林业厅下达我区集体林商品材计划36137立方米,家民自用材计划14120立方米。我们制定全区商品材采伐限额3万立方米,占计划的83%;农民自用材采伐限额1万立方米,占计划的70.8%。
第二节& 木竹经营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木竹经营渠道大大改变。自1987年以后,木竹联营继而转为多家经营,且多为陆路外运。现有木竹经营企业60家,其中经营木材企业31家,毛竹经营企业29家。78家木竹加工企业,9家木竹自产自销经营户。取消木材统购,放开木竹市场后,实行议购议销。到2001年10月,区木竹公司放弃了经营权,采取个人(含村民)承包经营。区木竹公司自1988年至2002年只收购木材266435立方米,销售263274立方米;收购毛竹3325.6万根,销售3086.5万根;杉木棍480.7万根。
全区自1988年至2003年8月止,外运销售木材698522立方米,外运销售毛竹2093万根,杉木棍501.1万根。
日区长办公会议纪要提出:木竹公司属省、市监控的改制企业,尽快制定改制方案。同年12月由区政府派员成立了木竹公司改制工作组,抽调专人办公,加大了对公司的改制力度。到日,置换身份的职工已解除劳动关系。其退养人员和遗属都已脱管,由区社保局负责管理。该公司的改制工作,力争在2003年底全面完成。
第三节& 林产工业
黄山区林产工业,国有的只有区木材加工厂和林产化工厂两家。木材加工方面各国营林场也都办有小型木材加工厂。办的较好的是国营芦山林场。木竹经营放开以后,除了乡镇企业办的木材加工厂外,还有个体承包经营的木材加工厂。至2003年止,全区乡镇和个体经营的木材加工厂78家。黄山区林业局转包经营的华林公司“双雄竹胶地板厂”是全区较大的竹制品加工企业,目前是我区竹业产业的龙头企业。
黄山区木材加工厂
该厂座落在市区北海路南段,系区直二级机构,隶属区林业局领导,经济上单独核算。自木竹经营放开以后,自1989年以后,经营很不景气,逐年下滑,资金短缺,无法参与市场竞争,迫于1994年停产。日区体改办同意在区木材加工厂进行“双推双置换”改革试点。鉴于旧城改造的机遇,置换企业产权,主要由外来投资者购买;置换职工身份,企业职工一律解除原有劳动合同关系,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发放一次性职工安置费,即给予一次性的经营补偿。该厂于2000年8月成功实施“双推双置换”,顺利地完成了整体改制工作。
黄山区林产化工厂
该厂座落在郊区彩虹桥,距城区约三公里,系区直二级机构,由区林业局领导。木竹经营放开以后,但对该厂无多大影响,因为松脂生产销售不存在市场竞争,也不存在原材料方面的困难。主要是一方面邻县青阳县个体户经营的冲击,原材料外流;另一方面是该厂在1992年引进珐琅漆―AB固化剂新工艺,总投资60多万元,虽然通过论证,但仍考虑不周,产品质量不过关,因而销路不畅,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日区政府同意区林林化厂停产关闭(区政府办68号文件)。该厂总值为142万元,负债总额达162.9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4.72%,实已资不抵债。实际上该厂已于1998年元月就已停产。
日,区林化厂改制工作组对该厂54名置换身份的职工,进行了第一批各项安置费的兑现,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整个工作由区林业局安排,在区商贸林业指导组的直接指导下开展顺利。已有35名职工办理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改制方案本着“量入为出”,按序分期兑现的原则,力争在2003年底全面完成林化厂的改制工作。
第四节& 林副产品
香菇本是杂木林中腐朽材上生长的食用菌,肉质鲜美,是上等菜肴佐料,我们山区皆有出产。产量较多者是郭村、贤村、清溪、桃源等乡。过去是土法制作,砍树锯成段料,用斧头劈成鳞状薄口,灌以米汁,任其生长。现在是区办有香菇菌厂,利用菌种进行生产,香菇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竹编器具现已难计,以竹代木的产品也很多。大型竹编过去常见有竹床、晒廉;小型可到动物孔雀、水牛等,竹编工艺很多。黄山双雄竹木有限公司是黄山区最大的竹业加工企业,成立于2000年11月,主要产品是竹胶地板,该产品除在内地销售外,并远销到欧美、日、韩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年销售竹材原材料约50多万根。公司的建办,吸纳下岗职工40余人。2002年销售收入717万元,出口创汇20.8万美元,上缴税金54.8万元。2003年产值达1400万元,上缴税金110万元,是黄山区竹业的龙头企业。
新明乡樵山村和谭家桥罗村一带盛产青檀树,它的枝叶是生产宣纸的主要原料。黄山区主要有罗村和新明乡浮溪两个宣纸厂。新明乡的宣纸厂能生产25个品种,部分工序实现了机械化的出口创汇企业。其“风帆”牌宣纸远销美、日、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该厂还在厂址附近发展了2000多亩檀皮生产基地。
生漆是重要的涂料,发亮美观,防腐耐用。谭家桥、贤村、郭村等地漆树颇多。自从林业部门从陕西引进漆树良种大红袍、贵州红等,大力推广,漆树生产基地有了恢复和发展,产品均为自产自销。
桑树多生长在村旁,田野、丘陵滩地,桑叶是蚕食饲料。新丰、新华、永丰、耿城、郭村、贤村等乡有栽培历史。随着养蚕事业的发展,新丰乡建办了缫丝厂,每年收购蚕茧120多吨。
榧果炒熟食用,味美香脆;入药可止咳、润肺,是珍贵的干果。新明乡樵山村和汤口镇冈村小岭坑榧树最多,多系林农自产自销。新明乡樵山村的团龙头村民组的“神仙榧”,榧籽在清代是贡品。2001年8月黄山区省级林木采种基地建设规模为新明乡香榧基地33公顷。
在竹类方面,除毛竹外,还有篱条竹(即购不上级竹的)、苦竹、水竹、金竹、淡竹、桂竹、紫竹、罗汉竹等等。为了发展笋竹两用林,在原有少量雷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雷竹生产,以满足食用笋的需要,减少毛竹笋的采、挖,促进毛竹林的发展。近几年来,栽植雷竹约两万亩。
第七章& 场圃建设
黄山区共有四个国有林场和一个采育场。四个林场受黄山国家森林公署管理处和林业局的双重领导。
区苗圃主要从事用材林、经济林、花卉和庭园绿化苗木的培育工作。
乡村林场大多已建办多年,都已闭郁成林。现在不仅是乡(镇)村林场,而造林面积达1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824户,面积达10743.2万亩,占全区造林总任务的21.5%,其中汤口镇吕佐庭大户承包山场944.1亩实施退耕还林。积极吸引社会各界资金投入林业建设,全社会办林业的氛围日趋浓厚。区林业局13名干部职工采取股份合作制方式集资35万元创办了黄山区科兴股份林场,经营面积1200亩;区妇联在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在耿城镇建立了170亩的“巾帼林基地”;区地税局帮扶焦村镇章村村建立了500亩退耕还林雷竹基地;甘棠镇兴村村与上海东方玫瑰园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建成了面积150亩的玫瑰基地。
第一节& 国营林场
游山林场共有职工109人,其中干部(含技干)23人,工人86人。历任场长是:周远正、王寅生、周金明。管辖洪田、峻岭、沧溪、新丰、盛洪和岭上六个工区。从1988年―2003年造林17645.5亩,经营性采伐和抚育间伐23166亩;生产木材57457立方米,杉木棍31155根。
该场位于黄山区、青阳、泾县三县(区)交界,境内有三个乡十一个行政村。95年投资9万元维修职工住房700多平方米。在六个工区建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为本场退休职工安度晚年,在城区购买了八套公房。
为提高林地利用率,2002年在林下套种半夏、茱萸等中药材70多亩,长势良好。
芦山林场位于太平湖畔,共有职工71人,其中干部(含技干)16人,工人55人。历任场长吴发能、王炳生。管辖吉岭、萌坑、荞麦岭三个工区;还有平坑、华坑两个作业区。所辖山场跨乌石、平湖、清溪、甘棠等四个乡(镇)。自1988年―2003年造林203137亩。林木蓄积量达171949立方米。
1999年投资18.4万元,维修了吉岭工区职工宿舍500平方米和场部引接自来水工程。
为推动林业“二次创业”,98年多方聚集资金350万元投入太平湖景区建设,办起了以“秀湖山庄”为龙头的森林旅游业。
为加强森林防火,88年投资5万元,在吉岭工区建造了望哨一座。
该场计划2003年度投资100万元,建设毛竹笋用林基地2000亩;投资30万元,为秀湖山庄建鱼味餐馆、停车场和太平湖景区的垂钓设施,以满足游客的休闲乐趣。
洋湖林场横跨耿城、焦村两个镇,管辖李家湾、木竹园、兴岭三个工区和陈村营林区。全场职工37人,其中干部(含技干)9人,工人28人。历任场长张先荣、杨典元、孟先果、疏兆华。从年共造林7938亩。
该场开展多种经营方面,于93、94两年引进种植西洋参苗木12万株,95年又播种西洋参10磅,产苗5.6万株。97年4月完成了成品参质量检测,质检结果达到并超过了规定的有效含量,为西洋参在本地区种植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94年该场出资9万元,将区药材公司建办的黄莲场(包括山场、土地、药材和场房)所有财产有偿转让给洋湖林场。
97年投资2万元,新开了木竹园工区机耕路一公里;并给李家湾工区按装了自来水。98年出资17万元,在城区购置职工住房两套;在李家湾工区新建办公用房104平方米。
在八十年代建办林场时,为缓解该场与耿城乡城澜村木竹园生产队的山场林地矛盾。原该乡领导将木竹园队划归林场管理,即以场带队。该队是全区唯一一家没有通电的生产队。在1996年场部投资5万元(共投资架电经费11万多元)为该队通了电,使全区消灭了无电队。
黄山林场地处黄山东麓,全场土地总面积51661亩。共有职工109人,其中干部(含技干)33人,工人76人。历任场长吴发能、王自强、陈长有、翟家驹、江汉清、胡风华。下设有南山、留东、大坪三个分场。南山分场有上南山、下南山两个工区,土地总面积12173亩;留东分场有留东、复旦两个工区,土地总面积11983亩;大坪分场大坪、下坪两个工区,土地总面积27505亩。黄山林场为局级机构,各分场为二级机构,隶属于区农业委和林业局双重领导。
94年该场选送的“黄山毛峰”和“太平猴魁”茶,在林业部举办的林特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1995年完成了总场及三个分场的有线电视架设,使全场有线电视复盖率达85%以上。
95年引进美园七彩山鸡800只,进行人工养殖。96年养殖七彩山鸡3000余只,生产鲜香菇19500公斤。
96年完成了“黄山林场主体模型”的制作,这对安排、指挥该场工作,尤其是林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该场积极引进外商承包茶园,带动林业经济的发展。98年5月与台商签订了240亩茶园承包合同,并协助台商完成乌龙茶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台商按每亩(除税收)上交场部承包费250元、300元。这样,该场在茶叶生产方面不需投入资金和管理。
2001年投资万元,为南山分场安装了自来水。
贤村采育场现有职工63人,其中干部3人,工人60人。历行场长杨典元、程滨、张先荣、曹新华。经营总面积32532亩。
日省政府43号文批准:同意贤村采育场为“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列入事业单位管理序列。其人员和事业经费,由市、县(区)政府安排。目前采育场与自然保护区是两块牌子,一套原班人马。该场原是区木竹公司建办的企业单位,已是过渡性的单位。
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800亩,初步划分为核心区15000亩,缓冲实验区25800亩。一是积极配合林业跨越式发展,开展内部分类经营;二是将该场确定为生态林场。其中国家级生态林20206.5亩,省级生态林1488亩,商品用材林6670.5亩;三是划出的生态林和核心区林木将以保护珍贵自然资源,生产生态产品为原则进行管理。商品用材林6670.5亩,进行划片数根,划出65分,250个小班(片)承包给65名职工创办了家庭林场。
采育场对不属自然保护区核心范围的200亩毛竹园实行承包经营。采取一是公开招标;二是承包对象为本场职工。非本场职工参与招标,则每亩另加500元;三是承包金主要用于职工工资性住房补贴及偿还债务。
第二节& 国营苗圃
国营苗圃现有职工13人,其中干部(含技干)3 人,工人10人。历任苗圃主任方日友、龙四九(副职、主持全面工作)、周金明、王文龙。经营总面积3200亩,其中圃地110亩,山场3100亩。
该圃以留东3000多亩国有山场经营营林生产,为以山养圃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圃在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件实事:
1、2000年为抗旱保苗需要,投资3.5万元,维修了2万立方米容量的水塘;
2、2001年8月投资11万多元资金,将西侧围墙与205国道衔接通车,使圃容圃貌焕燃一新;
3、2003年4月投资0.8万元,维修了8000平方米的水泥晒场;
4、2003年8月投资2.5万元,维修公房300平方米、职工住房1200平方米。
第三节& 乡村林场
黄山区截止2003年共有乡(镇)村(组)林场124个,场员13人,经营山场面积198497亩,茶园1522亩,毛竹园10561亩,水田39亩。10亩以上个体造林大户824个,经营面积10743.2亩。
附:乡村林场情况如下:
第八章&&&&&&&&&&&& 林业科技
在1957年成立了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并于1981年成立了林学会。林业科技人员逐年增多,已形成工程、会计、统计等系列的科技队伍。他们在本职工作中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科研活动。
第一节&&&&&&& 科研机构
林科所属副科建制,差额拔款事业单位。该所现有干部1人,工人3人。该所共有科研基地30亩。1998年6月划出较好的圃地30亩承包给三名工人经营。
林学会成立于1981年1月,至2003年止共有会员&& 人。由于形势发展和人员变动,于&& 年&& 月改组林学会,理事长&&& 副理事长& &。下设营林学组,林业经济学组,开展林业科研活动。
第二节& 科技队伍
林业科研人员,事业编制助工(含助工)以上人员截止2003年止共有119人。名单如下:
第三节&&&&&&& 科技推广
在林业科技推广方面,坚持“科学技术必须为农村经济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把加强林业科技工作,必须作为发展林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科学育苗方面,91年建立了三亩杉木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定植母本苗木一万余株。区苗圃从浙江等地引进近百余种种苗母本,进行栽培繁殖,加以推广。狠抓技术服务,保证造林质量。在建立杉木优良无性系采穗圃的同时,积极推广松类容器育苗。91年容器育苗4.5万袋,出圃合格苗23万多株,集中造林1000多亩。
加大科技服务,开展送科技下乡。在植树造林期间,要求林业技术人员划片包干,深入山场地块,跟班作业,采取“一帮一”和“一帮二”的形式(每位助工以上技术人员帮扶一家或两家造林大户)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不定期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据统计,去冬以来,共举办各类林业技术培训110期,对5000余人进行了培训,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乡土林业技术队伍;筛选推广了一批实用的林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制定出适合我区的竹林、林药、林果等多种退耕还林模式,积极发展经济价值好又有生态防护作用的树种,确保退耕还林取得成效。
1990年3月在桃源乡举办板栗苗嫁接技术培训班,受训者42人,结合培训,嫁接板栗苗10000余株,收到较好效果。
2001年省林业厅确定黄山区为“安徽省林业科技工程建设示范县试点单位”。
2002年区林科所进行具有很高营养和药用价值的石斛人工栽培试验200平方米,这是安徽省农业大学合作推荐的“十五”攻关项目,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该所进行的截根菌根化育苗,是国家林业局的推广项目。
第九章& 机构设置
& 1988年以来,黄山区林业局机构设置没有变动,只是内设机构及原来的内设二级机构有所变动。
第一节&&&&&&& 机构沿革
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日黄政办105号文称:《黄山区林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已经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区人民政府批准。根据中共黄山市委、市政府《关于黄山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黄山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黄山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设置黄山区林业局是主管林业工作的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划入的职能
根据国家、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职能的调整,将由区水利电力局承担的在宜林地区内以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政府职能,交给区林业局承担。
(二)下放的职能
将森林资源调整、监测、估价及林地定级、科技成果登记和项目推广、编制森林经营方案、重点森林病虫害调查测报和检疫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交给有关事业单位承担。
(三)取消的职能
1、管理非统配木材和松香(含松脂)的经销。
2、下达年度造林和育苗指令性计划。
二、主要职责(略)
三、内设机构为办公室、科技教育科、计划财务科、造林绿化科(黄山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森林资源管理科等五个职能科室。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人员编制:区林业局机关总编制11名。其中行政编制9名,机关后勤行政管理服务人员编制单列1名,机关离退休干部服务人员编制单列1名。
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总工程师1名。
黄山区林业局内设副科级事业单位有:森林保护站、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区木竹检查总站。
1997年12月区编委23号文批复设立“黄山市公安局黄山森林公安分局”。
1997年12月区编委24号文批复增设“黄山市公安局太平湖森林派出所”。
1998年6月区编委7号文批复:“黄山市黄山区森林防火办公室”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区林业局,业务受区护林防火指挥部领导,与区森林公安分局合署办公。同年12月区编委35号文批复:将区防火办并入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分局内设森林防火科。
2001年8月区编委95号文批复:同意设立“黄山市黄山区林业勘察设计院”为事业单位,隶属区林业局。核定编制5名,经费自收自支。
黄山区林业局截止2003年事业编制人数626人,其中干部(含技干)266人。原有的木竹公司、木材加工厂、林化厂三家企业,通过改制,已不存在。尚有贤村采育场日经省政府43号文批复:同意建立“黄山区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列入事业单位管理序列,其人员和事业经费,由市、县(区)政府安排。
黄山区林业局现任局长、副局长简介:
朱旭东,男,江西省南昌人1960年11月生,1995年4月入党,2000年3月任林业局局长。
孙家辛,男,安徽省全椒县人,1957人8月生,1989年7月入党,1999年2月任林业局副局长,2001年3月任局党组副书记(保留正科级待遇)。
翟家驹,男,安徽省泾县人,1963年2月出生,1994年4月入党,2001年3月任林业局副局长(保留正科级待遇)。
江汉清,男,安徽省太平县(黄山区)人195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党,2001年12月任林业局副局长(保留正科级待遇)。
张勇,男,安徽省祁门县人,1962年8月出生,1993年10月入党,2002年6月任林业局副局长。
第二节& 基层机构
1987年原中共黄山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通知》精神,决定撤销各乡(镇)林管所,建立林业站,现有19个乡(镇)林业站。
木竹检查站:
为保护森林资源,认真执行木竹及其制品的外运管理,在黄山区四周交通要道地区及太平湖设立木竹检查站。全区共有检查站10处,分别为:
省批木检站暨兼职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黄土岭、半边亭、清溪、留东等四个站;
省批专职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白亭、寨西两个站;
区政府批建的:沧溪、扁担铺、新明、麻川(太平湖水上检查)等四个木竹检查站。
森林公安分局及其派出所:
1997年12月撤销原林业公安科,设立“黄山市公安局黄山森林公安分局”。公安分局下属有:甘棠、谭家桥、焦村、乌石、新华和太平湖等六个森林派出所,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
甘棠森林派出所主管范围为:甘棠、耿城、龙门三个乡(镇)及洋湖林场李家湾工区;
谭家桥森林派出所主管范围为:汤口、谭家桥、三口、仙源、新明等五个乡(镇)及黄山林场;
焦村森林派出所主管范围为:焦村、贤村、郭村等三个乡(镇)及洋湖林场、贤村采育场。
乌石森林派出所主管范围为:乌石、太平湖、桃源、清溪等四个乡(镇)及芦山林场;
新华森林派出所主管范围为:新华、新丰、永丰、广阳等四个乡及游山林场;
太平湖森林派出所主管太平湖区范围的森林侦破管理。
第十章& 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先进集体(单位):
1990年平湖镇汪王岭林场、新明乡葛湖村林场在全省乡村林场全面质量管理竞赛中,荣获“优胜单位”称号。各获奖牌、荣誉证书及奖金2000元 。
1990年9月芦山林场获得省护林防火先进单位三等奖。
1990年12月谭家桥木竹检查站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先进检查站。
1991年12月白亭木竹检查站被林业厅表彰为91年度先进集体。
1991年贤村采育场获省林业厅授予“抗洪救灾”先进单位。
1992年度谭家桥镇联合林场被林业厅表彰为国家造林项目优质工程林场。
1993年黄山区林业局被表彰为“消灭宜林荒山”,获省政府四万元奖励。
1993年芦山林场、洋湖林场木材加工厂获省林业厅劳动竞赛委员会表彰为先进单位。
1993年芦山林场被林业部表彰为国营林场百佳单位。
1993年黄山区人民政府被省政府确定为“消灭宜林荒山”达标单位,获得奖牌一块,证书一件和奖金四万元。
1993年半边亭木竹检查站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先进检查站。
1993年谭家桥镇林业站联合林场、新明乡白衣岭林场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国家项目造林先进单位。
1994年贤村采育场开办的花岗岩开发公司生产的“黄山绿”板材,在同年10月林业部举办的首届林业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94年度黄山区林业局获全省育林基金工作先进单位二等奖和组织奖。
1994年度芦山林场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十强国有林场”。
1994年度区木竹公司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十强林业企业”。
1995年度黄山区林业局、芦山林场、洋湖林场获全省育林基金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1995年黄山区林业局被省林业厅授予“封山育林先进单位”称号,并获以奖代补资金一万元。
1995年度平湖镇林业站被评为省林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1995年黄山区林业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五?八”造林绿化先进集体。
1996年广阳乡朝阳林场、耿城乡辅村林场被省林业厅表彰为优胜林场。
1996年黄山区林业局被省林业厅表彰为林业系统第三次工业普查先进单位。
1998年黄山区获省护林防火指挥部表彰为县级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2000年黄山区林业局被省林业厅表彰为世行贷款还贷先进单位。
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桃源乡林业站为全国先进林业工作站。
2001年黄山区林业局被省林业厅表彰为世行贷款还贷先进单位。
2002年黄山区护林防火指挥部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2002年黄山区林业局被省审计厅、省内部审计师协会授予“年度全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2002年黄山区林业局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利用世行贷款年实施大型造林项目全面竣工先进单位。
贤村乡贤村项目林场、永丰乡林业站联营林场荣获先进林场称号。
2002年清溪乡林业站被省林业厅授予2001年度全省先进林业站。
先进个人:
1989年俞冬梅、陶来玉、吴金洪被省林业厅表彰为一类森林资源清查先进个人。
1990年芦山林场蔡雪珍被省林业厅、省妇联授予“林业先进女能手”称号。
1990年获省护林防火先进个人:区人武部部长& 杨家荣。
&&&&&&&&&&&&&&&&&&&&&&&&&&&& 三口乡汪家桥村支书& 翟石盘。
1991年方建明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先进木竹检查员。
1991年邵荣华在全省森工系统劳动竞赛中被林业厅表彰为先进个人。
1993年林辉被省林业厅劳动竞赛委员会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1993年王爱祖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国家项目造林先进个人。
1995年项和平、江建煌、朱贫松被评为省林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
1995年黄巨武(区委书记)被省委、省政府记功为“五?八”造林绿化的县级以上干部。
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 “五?八”造林绿化劳动模范:
&&&&&&&&&&&& 耿城乡辅村村林场场长:何根旺
&&&&&&&&&& &&桃源乡林业站站长:江文秀
1996年余祖河被林业部授予“全国木竹检查站”先进个人。
1996年张家为被林业部表彰为林业工作站先进个人。
1996年邓先庚、程郁获省林业厅授予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工作者。
1996年张勇获省林业厅授予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先进工作者。
1996年蒋应山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年度全省林业中专招生与分配工作先进个人。
1999年永丰乡黄八弟被国家林业局表彰为“乡村优秀护林员”称号。
1999年任家胜被省林业厅公安局荣记个人三等功。张新春记个人嘉奖一次。
1999年吴建华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全省育林基金上缴先进工作者。
2000年朱旭东、汪家俊被省林业厅表彰为世行贷款还款先进个人。
2001年朱旭东被省林业厅表彰为世行贷款还贷先进个人。
2001年项和平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个人。
2002年朱旭东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全省林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2002年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利用世行款年实施大型造林项目全面竣工先进个人:汪靖、陶来玉、谢来丰、江月香、叶荣森、方友谊。
2002年陈中东被省林业厅授予2001年林业站先进个人。
编& 后& 语
本志的续编工作,始于2003年6月中旬,在区地志办的指导下,开始查阅档案资料和采访,按照《黄山区林业志》篇目的内容,历经六个月时间,于十二月中旬脱稿。篇目中有的事项如附录方面的内容,已在原黄山市(县级)林业志中已作了详述,又无新的内容可叙,故不再重述。
由于编写力量薄弱,文化、业务知识所限,时间仓促,加之资料也不够齐全,疏漏有错之处,也就在所难免,恳祈专家、读者鉴谅。
&&&&&&&&&&&&&&&&&&&&&&&&&&&&&&& 《黄山区林业志》编写室
上一篇信息:载入中... 下一篇信息:载入中...
[以下匿名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关闭评论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市木材加工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