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将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帐转企业会计帐?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事业单位财务,两套帐合并。应收、应付款怎么进行帐务处理?
,A帐合并到B帐。A帐应收、应付款怎么进行帐务处理。合并到B帐后怎么进行帐务处理?
如果是两个单位合并,a单位帐合并到b单位帐,a单位帐面应收、应付款直接并入b单位帐中,合并以后即作为b单位应收、应付款处理即可。如果原来两个单位互有往来帐项,在合并时先对冲。
负债表上的所有项目转入b帐套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今日新帖:7700 在线学员:19083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
2013年1月起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基建帐并入行政大帐,具体账务怎么操作?请指教啊
楼主其他文章
论坛等级:黄金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2023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94
具体账务处理可以参考《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
具体账务处理可以参考《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scott1998发表于 16:27:20是的但是在里面说要把建安费、待摊投资等都结转到行政帐的在建工程中,同时后面又说要把建安费、待摊投资等结转到非财政补助基金...这个怎么理解?
论坛等级:黄金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2023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94
因为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在非流动资产基金中反映,所以借方在在建工程中反映,同时贷方在非流动资产基金中反映
会计培训 正保培训项目
  您尚未登录,发表回复前请输入学员代码和密码,或。
学员代码:
密  码:
59.151.113.122:Execute time :0.47当前位置:
关于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
财会[2013]2号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铁道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自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我部制定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财&政&部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我部对1997年7月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号)(以下简称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于日发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过渡,现对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
  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一)自日起,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
  (二)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相关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原账编制日的科目余额表。
  2.按照新制度设立日的新账。
  3.将日原账科目余额按照本规定进行调整(包括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按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上述“原账中各会计科目”指原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以及参照财政部印发的相关补充规定增设的会计科目。
  新旧会计科目对照情况参见本规定附表。
  4.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日期初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应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正确实现数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
  (一)资产类。
  1.“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新账中相应科目设有明细科目的,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加以分析,分别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2.“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但设置了“存货”科目,其核算范围包括原账中“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转账时,应将原账中“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3.“对外投资”科目。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应设置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对外投资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投资”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长期投资”科目。
  4.“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5.“无形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无形资产”科目,核算无形资产的原价。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余额反映的是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转账时,将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同时将相应的“事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
  事业单位按新制度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应当自日起设置和启用“累计摊销”科目,以“无形资产”科目日的期初余额为原价,按新制度规定进行摊销。
  (二)负债类。
  1.“借入款项”科目。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借入款项划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相应设置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借入款项”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借入款项”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借款”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
  2.“应交税金”、“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应交税金”、“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应交税金”、“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余额分别直接转入新账中的“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3.“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但设置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其核算内容涵盖了原账中上述三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并包括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事业单位应在新账中该科目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细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并对原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其中属于事业单位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4.“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付账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但不包括偿还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应付账款,如跨年度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等。转账时,应当对“应付账款”科目进行分析,将偿还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应付账款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长期应付款”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账款”科目。
  5.“其他应付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其他应付款”科目。该科目的核算范围比原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核算范围小,不包括事业单位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如以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等,相应内容转由新制度下“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应付款”科目核算。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其中属于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将其中属于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长期应付款”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
  (三)净资产类。
  1.“事业基金”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事业基金”科目,但不再在该科目下设置“一般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其核算范围也较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发生变化,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所属“投资基金”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并对所属“一般基金”明细科目的余额(扣除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数额后的余额)进行分析:对属于新制度下财政补助结转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对属于新制度下财政补助结余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2.“固定基金”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3.“专用基金”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专用基金”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专用基金”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专用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4.“经营结余”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经营结余”科目,其核算范围与原账中“经营结余”科目的核算范围基本相同。转账时,如果原账中“经营结余”科目有借方余额,应直接转入新账中“经营结余”科目。
  5.“事业结余”、“结余分配”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事业结余”科目,其核算范围较原账中“事业结余”科目发生变化,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新制度未设置“结余分配”科目,但设置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因原账中“事业结余”、“结余分配”科目一般无余额,不需进行转账处理。“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自日起直接启用新账即可。
  (四)收入支出类。
  1.“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结转自筹基建”科目。
  由于上述原账中收入支出类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进行转账处理。自日起,应当按照新制度设置收入支出类科目并进行账务处理。
  2.“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拨入专款”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贷方,将原账中“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借方。
  三、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新制度设置了“在建工程”科目,该科目为新设科目。事业单位应当在新账中“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
  将日原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并入新账时: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借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借记新账中“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中归属于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贷记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其他科目余额,分析调整新账中相应科目;按照上述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后,应当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照新制度对基建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四、财务报表新旧衔接
  (一)编制日期初资产负债表。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日期初资产负债表。
  (二)事业单位2013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编制2013年的月度、年度财务报表。在编制2013年度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时,不要求填列上年比较数。
  五、其他衔接事项
  新制度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不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进行如下处理:(1)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新旧转账时转入““存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2013年度全面核查其原价、截至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并于日对这些固定资产补提折旧,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自日起对这些固定资产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2)对执行新制度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
  附: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照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查看: 3393|回复: 4
原来用企业会计制度记帐的单位如何转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AIA国际会计师提供猎头服务
全面的系统的 帮你财会知识上一个台阶
国家会计学院强大的师资阵容
87%高通过率!
我同学最近接手了一家事业单位的帐,结果发现原来的财务把应该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帐全部用企业会计制度来做了,而且已经做了二年了(原来财务没上岗证的,我同学也是没学过财务的),所以就来问我了.我虽然做了几年财务了,但是事业单位的帐没接触过,虽然考中级职称时学过,但是必竟没有实战经验.所以请各位高手指教啦.
我同学单位的意思是前二年的帐就不要去管它了,从今年开始,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核算.所以就存在原来的帐要转为按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问题,我问她要了他们去年末的会计科目余额,部份科目如下: 本年利润&&**元, 资本金(系财政拨款的开办费) **元,其他应付款 **元,其他一些费用和收入类科目已经结平,应该没什么影响了吧.
我现在主要有疑问的是&本年利润&和&资本金&这二个科目,本年利润相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应该属于&事业结余&吧,那么书上说年末应该转入&事业基金&,所以我的想法是将&本年利润&转入&事业基金&,另外,资本金应该属于上级补助收入吧,那么应该也要转入事业结余,最后再转入&事业基金&吧?
不知道这个思路对不对呢?大家伙帮忙看看啦,谢了!
做个新老会计制度余额对照表,然后按事业制度建帐,过入余额
看来您是高手,能否给讲讲视同销售要不要开发票?在哪种情况下要开发票?会计与税务方面要求有何不同?
我来说说:不用开发票,但要提税。
专用发票方面有规定那些视同销售行为要开专票,那些不用。普票方面没规定,个人认为可比照专票的规定执行。
& &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
  第三条 除本规定第四条所列情形外,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ff0040](包括视同销售货物在内)、[/#]应税劳务、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非应税劳务(以下简称销售应税项目),必须向购买方开具专用发票。
  第四条 下列情形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一)向消费者销售应税项目;
  (二)销售免税项目;
  (三)销售报关出口的货物、在境外销售应税劳务;
  (四)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五)将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六)将货物无偿赠送他人[#ff0040];(此规定后来被取消,改为可开具专用发票)
[/#]  (七)提供非应税劳务(应当征收增值税的除外)、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
  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应税项目,可以不开具专用发票。
按照以上规定,视同销售行为中,将货物对外投资或分配给投资者,要开具专用发票;将货物用于缴纳营业税的业务,或用于内部集体福利,则不能开专用发票。对于赠送,则可选择开和不开。
普票方面,我认为比照专票的规定进行处理。
站长推荐 /1
一起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视野思享会》举办了18期,事实证明是符合大家需求的。本项目开始招募年费会员,一起策划活动主题,一起全程互动解惑,更可观看更多往届视频。本周加入更优惠。详情见内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