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器人生产的济南大陆机器人企业

当前位置: >
国内企业机器人使用状况一览
  长沙的一些工业企业,随着机器人和全自动生产线的引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位于宁乡经开区的加加食品科技工业园就是最新的一例。这里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实现了从玻璃瓶卸垛,到冲瓶、灌装、压盖、贴标、裹包、码垛、CIP清洗的全机器化、全自动化生产。
  “连续蒸料机、压榨机等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整个生产装备这一块投入达到5亿元。”加加集团技术人员介绍,以前公司酱油生产属于半自动化,一条生产线需要404名工人。而现在实现自动化后,整个生产流程,加上灌装线,全部工人不到150人。
  “生产全自动化,每年仅在人力成本方面,就为公司节约1500万元。”半自动向全自动制造迈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加加制造装备的鸟枪换炮,带来了生产效益的大幅提升。这样的变化,正越来越多地在长沙工业企业发生,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更多的自动化智能装备,正在推动长沙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需求增长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买家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度智能装备的需求快速增长。今年6月,在德国慕尼黑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博览会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全球机器人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共买入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买家。
  与此同时,令人关注的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也在今年开始大幅度转型,在贵州建设了以机器人为主的生产车间,争取到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客户,和惠普合建云服务器公司,“代工之王”的转型之路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并预示了产业发展的诸多趋势。其中最突出的是,工业智能化全面升级,制造产业逐步去人工化。
  机器替人 三年50万工人仅剩下5万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机器替代人将会进一步加速。杨学山认为,从今天可以预见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工业生产环节都是可以无人化的。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的潮流下,广东、江苏等工业发达地区均提出自己的“机器人发展战略”。如广东就提出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实施“设备换人”和“生产线与生产系统”改造工程,并在全省培育十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广东先后授予佛山市顺德区、东莞市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杨学山介绍,东莞大朗镇被誉为世界毛织之都,这里3年前有50万工人。随着数控织机等大批智能生产装备的普及,机器设备换人在这里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50万工人,仅剩下5万人,近9成工人被机器替代了。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新一轮机器替代人的浪潮,不仅替代体力劳动,还替代脑力劳动。
  美国的数据显示,进入新千年后,中产阶级的信息处理工作职位日渐下滑。从2000年到2010年,有1100万个秘书职位被互联网服务所取代,后者让维护日历、计划行程这样的事情十分容易。同一时期,电话接线员减少64%、旅游代理减少46%、会计减少26%。美国并非个案。在欧洲,7600万个中产阶级职位中的三分之二成为技术的牺牲品。
  人工智能,这个曾经看似遥远的技术如今正大步迈向现实。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预测称,机器人可逐步替代车间工人、行政秘书、客户服务经理、家政餐饮人员、律师、外科医生、新闻工作者、清洁工、专业救灾人员等9类岗位工作。
  发展大势 一些职业消失,一些岗位又新生
  自动化、机械化、网络化的发展大趋势,我们自然无法抗拒。但机器代替人的大规模发生,是否会威胁到人们的就业?
  其实,对此不用过分担心。一是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中国即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历史性拐点。人口红利即将逐渐萎缩之际,招工难不断涌现,这就倒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二是80后、90后等年轻的一代,越来越不愿意再重复简单的劳动岗位工作,而生产转型升级,能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三是生产自动化、机械化进程由来已久,且一直在持续。事实上,放眼人类的工业革命历史,这一进程一直在发生,并没有太多人受到影响。科技的发展会带走一些工作,同时也会创造大量新的工作,如今天的网购服务员、物流快递员、软件程序员。
  从目前的状况看,自动化改革的核心是廉价的传感器、人工识别、机器学习和分布式智能技术,这些领域全部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要想把“机械手臂”变成真正的“机器人类”,则需要大数据存储、高速运算的长足发展,例如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一套相应的程序去控制,必然会创造出大量的程序员岗位,最可能的情况是一台能完成高精度组装的机器人,消灭了iPad 32道工序所有的装配女工,却创造了1325个程序员岗位。
物流产品网官方微信
物流产品网官方微博
手机物流产品网&&&&& &&&&&
大陆头条:  [
15:41:02 ]
Leadership concerns
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对大陆科技机器人进行参观指导。
中国软件协会理事长、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赵小凡等领导亲临大陆科技指导工作
中国烹饪协会苏秋成会长到大陆科技参观指导工作。
国家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到大陆科技参观指导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市委书记焉荣竹等各位领导对大陆机器人进行参观指导。
原商务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到大陆科技参观指导工作
大陆科技新闻
               
  历经十余年的潜心研发与准备,山东大陆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正式注册成立。大陆科技是专注于机器人和机器人服务研发制造领域,且拥有核心生产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现有注册资金1000万人民币。在机机器人服务研制的十余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积累点滴改进,创造完美品质"的宗旨,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成功研制了应用于服务、娱乐、工业、农业、安保、医学、军警、高危作业等....
Leadership concerns
中央十《走进科学》之《餐厅别动队》
大陆科技智能对话迎宾机器人。
看达人 玩转机器人餐厅
公司荣誉  
Enterprise honor
.      &&&&&&&&&& &&&&      .帖子主题:2015年中国机器人产销量将居世界第一, 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特点与机会。
共&9878&个阅读者&
军号:7112289 工分:3229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015年中国机器人产销量将居世界第一, 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特点与机会。
文章提交者:天下第一高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3-0-1.html
2015年中国机器人产销量将居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世界第一,去年中国又成为机器人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国家,预计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产销国,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黄金期。”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研究员是在5月29日召开的第十届工程技术研讨会——新工业革命与智能制造论坛上做上述表述的。在曲道奎看来,中国制造业目前呈现“两高两低”的特点,即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和高能耗、高污染。随着“人口红利”的到期,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急剧上升,使得劳动力密集和低人力成本的制造模式在中国难以持续。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以机器人为主导的智能制造模式是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路径。曲道奎指出,技术进步极大地提升了机器人的速度、精度、负载等性能指标,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使其更为柔性和智能化,因此,机器人在制造领域替代人工从技术角度而言是可行的。与此同时,机器人成本近10年来下降了约50%。以一台能替代3人工作的焊接机器人为例,目前售价20万元左右,相当于3名焊接工人一年的工资,对这台机器人的成本投入一年就能实现回收。通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百余家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其中40余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形成了具有机器人概念的高技术板块。全国各省市地区正在建设和筹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30余家。机器人应用遍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医药食品等行业。新工业革命与智能制造论坛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国家外专局局长张建国介绍,参加研讨会的外方和中方专家一周来分赴北京、上海、安徽等省市,实地考察了重点企业、科技园区、高校及科研院所,就水生态建设、绿色城市、先进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现场诊断、研讨并形成建议书。“这些成果对探索解决中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张建国说。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特点与机会目前,相对美、日、韩等国而言,国内机器人密度还是很低,2011年数据仅为每万人21台,不到世界平均的每万人55台。即使剔除不可比因素,国内机器人密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市场是未来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ABB、库卡、安川电机、发那科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中国机器人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8%,个体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一、中国机器人市场(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重要市场。2011年中国机器人出货量达到2.3万台,占全球出货量的13.8%,全球排名第四,同比增速达5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复合增速为29.7%,年复合增速达到71.9%。2012年国内机器人装机量达到近2.7万台,相较上年增长19.5%,高于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的预测及与相关国内行业内人士交流,2013年增速预计达到20%-30%。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存量已突破10万台,仅次于日、美、德、韩,占世界存量的8%。目前,相对美、日、韩等国而言,国内机器人密度还是很低,2011年数据仅为每万人21台,不到世界平均的每万人55台。即使剔除不可比因素,国内机器人密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除了装机量不断上升,机器人应用的行业也不断拓宽。汽车行业仍然是国内最大机器人应用领域,占比41%,以六轴通用机器人为主;消费电子、电子/电气行业,以及半导体(即3C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 量使用的是SCARA和低负载的铰接式机器人(例如桌面机器人等),合计占比21%;金属制品业也以六轴通用机器人为主,占比17%。食物/饮料/个人护理行业也是用量比较大的领域,近年来更多采用并联机器人快速装卸货物。从各领域增速来看,3C行业增速最高,其中消费电子行业年复合增长率20.2%,汽车作为传统用量最大的领域未来几年增速最低。(二)三大因素推动中国机器人需求1.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激发企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诉求。2.劳动力供给下降因素二:劳动力供给下降。90年代中期,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大幅下降。98-99年经历了国企下岗危机,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首当其冲。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又开始缓慢回升。但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年头,80后、90后劳动人口成为主流,他们不再愿意大量从事单调重复环境差的工 作。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低端产业用工荒明显。3.政策支持因素三:制造业产业升级,国家政策支持。普及机器人不只是单纯的替代人工,更是提升制造业效率与柔性的重要手段。(三)国外机器人厂商抢滩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未来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ABB、库卡、安川电机、发那科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中国机器人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90%的机器人市场份额中,ABB、发那科、安川机电、KUKA四大家族共占57.5%。之后的三大厂商OTC、松下和川崎重工共占16%。而国内机 器人生产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8%,个体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这种竞争格局和国内机器人大部分用于汽车行业有关,国外机器人厂商通常与大的汽车企业绑定。例如,大众只用库卡的,经常一个新工厂购买库卡 台机器人,通用主要用发那科的,欧系汽车品牌也更多考虑ABB。国内汽车企业也各有偏好,比如长城用安川的莫托曼,江淮汽车用ABB 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在汽车行业竞争不过国外产品,国外机器人企业在汽车行业的优势是因为国外还保留的汽车制造业,其它制造业产能都转移到了中国。机器人本体最好的还是的产品,以库卡最为顶级,ABB机器人国产化之后,质量有所下降。日本的安川、发那科、不二越、松下等,与欧美产品相比较,属于质优价廉型,更加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现代机器人,主要用于现代集团内部的现代重工和现代汽车,外销相对少一些。安川和发那科等日本机器人企业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以安川为例,最开始和首钢合作机器人本体,近期又与杭州凯尔达合作机器人本体。而且这几年安川在国内市场布局做得非常好,几乎每个重要市场都有办事处。如果未来国内没有企业能做好本体,估计国内机器人市场主要是日本企业占据大部分份额。机器人四大家族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但是真正意义上研发和生产都实现本土化的只有ABB,其它如库卡、发那科等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国外机器人企业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为国内机器人行业培养了人才,以及较为完善的供应商体系。(四)国内机器人行业现状1.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四大环节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以及行业应用四大环节。目前我国机器人企业真正能赚钱的业务是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没有真正国产化,造成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行,很难上规模。2.国内机器人成本高于国外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特别是减速机,国内企业购买减速机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价格的将近5倍。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显着高于国外同类产品。3.现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类似于美国50-60年代现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类似于美国上世纪50-60年代,机器人产业刚刚兴起,众多企业进入机器人行业。不同的是美国当时机器人技术是世界领先的,现在中国机器人技术明显落后于西方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水平。4.全国各地机器人产业园规划情况我国机器人产业园遍地开花,地方政府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催生当地机器人产业。一方面,说明国内机器人行业确实很热,大家非常看好行业前景;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很快就出现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2015年中国机器人产销量将居世界第一, 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特点与机会。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92277 工分:1134
左箭头-小图标
工业生产中的初阶制造以后会逐渐被工业机械人所代替,尤其是批量性的焊接、组装、工序等这些流水线上的低技术工序,因为这块要全部是人工来做的话,人力成本会很高,且人工的产品一致性也会千差万别,机器人完成大部分低技术含量的组装焊接后精密部分还是离不开人工,这样出来的产品肯定会更好,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解决成本后追求的必然是产品的质量,至于机器人技术那就要看这个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只要市场够大,那么技术上就没有任何问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3729 工分:13030
左箭头-小图标
一大波机器人正在到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06994
左箭头-小图标
玩具而已,工业机器人中国不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12289 工分:32296
左箭头-小图标
14楼&我觉得国内机器人自所以竞争不过国外产品,根源有二:一是机床,如果说制造业是工业基石,装备制造就是制造业核心,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我们能做世界最大的起重机,最大的电磁组,最大的叶轮,但我们只做到了大,而距离“精”,还差很多。大家都知道,“精度”才是机器人能否胜任代替手工的最重要衡量标准。二是控制,机电行业中,机械部分我们和国外有差距,但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再某些领域如新材料等甚至做到了领先。但电子部分,坦白说差距还很大,五轴联动不是我们做不了,而是我们机床的控制能力达不到。国产机床三轴以上工作时都很吃力,再高点就要用日本funuc,更不用说德国simens了。看到有人回帖说质量不行产量再多也白搭,很多人骂,我想说,话糙理不糙,这是实情。即使你完成了90%的基础件,未必有人家10%的核心件赚钱,这些核心件,老外是不会在中国的工厂组装的。但这也是无奈,低端的你不做,连汤都没得喝。西方工业化了多少年,我们文革后才多少年,搞这些高新技术又有多少年?某些太过于急于求成,叫嚣赶英超美的同胞,我只能说你们愿望很美好,但是,记得给我们祖国时间!无论如何,中国要尽快吸收日本和西方的机器人技术,再加以改进,并军民2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99926 工分:50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觉得国内机器人自所以竞争不过国外产品,根源有二:一是机床,如果说制造业是工业基石,装备制造就是制造业核心,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我们能做世界最大的起重机,最大的电磁组,最大的叶轮,但我们只做到了大,而距离“精”,还差很多。大家都知道,“精度”才是机器人能否胜任代替手工的最重要衡量标准。二是控制,机电行业中,机械部分我们和国外有差距,但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再某些领域如新材料等甚至做到了领先。但电子部分,坦白说差距还很大,五轴联动不是我们做不了,而是我们机床的控制能力达不到。国产机床三轴以上工作时都很吃力,再高点就要用日本funuc,更不用说德国simens了。看到有人回帖说质量不行产量再多也白搭,很多人骂,我想说,话糙理不糙,这是实情。即使你完成了90%的基础件,未必有人家10%的核心件赚钱,这些核心件,老外是不会在中国的工厂组装的。但这也是无奈,低端的你不做,连汤都没得喝。西方工业化了多少年,我们文革后才多少年,搞这些高新技术又有多少年?某些太过于急于求成,叫嚣赶英超美的同胞,我只能说你们愿望很美好,但是,记得给我们祖国时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3399 工分:24
左箭头-小图标
大家只在一些影片上看过机械手的使用,在实际使用中机械手一天要调整好几次上面说20万一台那是光机械手和控制系统的价格。还需要使用专用夹具。我所在的工厂5年前买的一个机械手全价70多万,3套夹具就占了45万。现在机械手和人手在生产同一产品,人手一天8小时200件 机械手8小时120件。未来的趋势是机械取代人不错但是过程十分漫长,而且在一些小量生产的产品还是需要人手,你不可能为了赚10万20万就去买套几十万的夹具吧,大型的机械一年才生产100台的你为一道工序去买机械手估计是没钱烧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3399 工分:2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所在的工厂有15台松下焊接机械手,具我所见机器人并不比人快,而且在加工的过程中一些手工能忽视的问题在机械手上就不行了。大规模的使用冲压和弯管件在生产中不可避免产生因材料或加工的问题产生的尺寸偏差,其工件尺寸有一定的误差在人手焊接过程中无问题但是一上机械手那就停产,机械手不会在尺寸有误差的情况下自我调整。我所见所知机械手最快速度也快不过人手。机械手的焊接外观是不错比人手强,但是加工速度令人失望。现阶段以我看在大部分机械手的使用工厂宣传自己是使用高科技高技术的工厂个成分多,实际使用效果不一定好。各人之见未来30年机械人在工厂的使用中还是不可以取代人,机械再好也要人看着所以人还是最重要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07663 工分:4828
左箭头-小图标
机器人产业很重要,以后制造业 服务业 军队都要换成机器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79382 工分:5829
左箭头-小图标
4楼&落后的机器人淹没全世界也是被淘汰的命,靠产量的红海是长不了的,甚至是灾难。有没有机器人世界上的人都能活,没多少用处的高科技机器人更是如此,生产鞋子应该说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但是如果中国的制鞋工厂现在都停产TMD的世界上得有一多半人要赤脚上街了!不要拿高科技说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0983 工分:24154
左箭头-小图标
4楼&落后的机器人淹没全世界也是被淘汰的命,靠产量的红海是长不了的,甚至是灾难。你会吧,你怎么落后,怎么还没去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86840 工分:8206
左箭头-小图标
现在机器人最大用途就是替代人做简单重复劳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36975 工分:20262
左箭头-小图标
4楼&落后的机器人淹没全世界也是被淘汰的命,靠产量的红海是长不了的,甚至是灾难。恩,恩,落后的狗也是如此,比如说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15404 工分:882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是在中国的机器人产量才对。因为中国制造机器人的厂子绝大部分都是台湾,韩国,日本人开的。中国只是代工而已,人家掌握核心技术,真正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很少。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更是代工大国。要发展真正属于自己产权的东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23290 工分:20968
左箭头-小图标
落后的机器人淹没全世界也是被淘汰的命,靠产量的红海是长不了的,甚至是灾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12289 工分:32296
左箭头-小图标
[face=微软雅黑,]三、制造业低端产能自动化趋势是国产机器人的机会(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效率亟待提升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2012年,制造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接近美国的两倍。但是中国制造业人均产值只有美国的一半,说明国内生产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处于转型与升级阶段。一方面,制造业寻求效率与柔性制造;另一方面,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制造业企业开始寻求机器人替代人。(二)普及机器人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有效途径--日本经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制造业总产值、GDP的增长都停滞了。但是人均制造业产值和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等数据仍保持增长,说明在制造业员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高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三)“低端产能”的中国机会相对于汽车行业,我国所谓“低端产能”巨大。2012年汽车整车加零部件的行业产值4.67万亿,而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陶瓷制品制造业、金 属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等五个行业产值合计就有8.8万亿,几乎是汽车行业的两倍。另外,电子器件行业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约2300亿,远高于汽车 行业的1400亿。这些汽车以外的所谓“低端产能”自动化需求起来之后,肯定会超过汽车行业。现在国外机器人企业都是伴随着汽车行业一起成长的,但是它们对其它所谓“低端产能”产业不熟悉,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有机会。国内家电、陶瓷,石化、饲料等传统行业有巨大的产能,存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自动化趋势不可逆。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近几年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民营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人手短缺无疑是国内制造业需要提升自动化程度的主要原因。关于国内目前的制造业人手短缺,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中国从来都缺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不存在把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环境,需要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填补这块空间;二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干比较脏和比较累的活,稳定程度很差。“低端产能”进行自动化改造,一方面是生产线人少便于管理,同时效率也高,质量有保证,另外一方面便于公司高层拿出更多的精力关注销售、服务等其它更接近市场的业务模块,便于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四)国产经济型机器人适用于“低端产能”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市场上应用于高端产能的关节型机器人(即通用六轴机器人)所占市场份额仍较大,但是增长幅度有限。后期有增长潜力的是应用于低端产能的经济型机器人,如SCARA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根据IHS的数据,2012年国内机器人市场中, 通用六轴机器人占比最大,约87%。但是由于汽车以外领域自动化需求迅速增加,估计从2012年到2017年,SCARA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产生的收入预计将增长最快,因为在使用它们的产业所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即食品饮料、3C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机器人。由于所谓“低端产能”需求持续增加,估计未来通用六轴机器人市场占比会持续下降,但仍是国内使用的主要机器人本体。1.“低端产能”自动化需求的经典案例:3C行业由于全球大部分3C行业产能在中国,过去主要利用国内的人力成本优势,自动化程度很低。从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可知国内3C行业现在正处于机器替代 人工的关键期。3C行业有四大,即收入大、企业规模大、就业人员基数大和机器人替代需求大,是实施自动化升级改造最好的行业之一。3C行业会用到一部分六轴机器人,比如打磨、搬运,但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还是用于装配的SCARA机器人,以及用于点胶和锡焊的桌面机器人。3C行业包括一些大企业,如富士康、华硕、明基、歌尔声学和瑞声科技等,也有大量的中小型电子厂。(1)3C行业装配“高手”:SCARA机器人SCARA机器人主要用于3C行业,理论市场非常大。以华硕为例,员工10万人,起码有1万人是在生产线上打螺丝,每条生产线上面有10-20个工位是打螺丝。如果用SCARA机器人打螺丝,人工替代空间会非常大。现在SCARA在3C行业应用层面没有完全突破,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是未来几年潜力巨大。目前国内市场SCARA销量大概3000台不到。SCARA机器人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估计爱普生的SCARA机器人一年销量大约2000台,销售额近2个亿。但未来国内有望成长出体量非常大的SCARA机器人企业。(2)3C行业锡焊和点胶用桌面机器人国内3C行业对于桌面锡焊和点胶机器人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理论上的市场容量有几百个亿。日本企业的桌面机器人也是随着电子产业转移到中国,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子行业有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对生产线投资回收期要求更严格,一般要求一年内,或者半年,所以对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的价格很敏感。以前国外(主要是日本几家企业,包括车乐美、IAI、爱普生和雅马哈等)机器人价格高昂,每台15万至20万,价格昂贵,国内很多电子企业用不起。自从 国内机器人企业(如常州快克、哈工大铭赛)开发出低成本机器人(单台价格4-5万),3C行业对桌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加。2.近两年机器人需求旺盛的几个应用领域前面主要从行业角度分析机器人的需求情况,撇开行业因素,从具体应用领域来看,近两年需求快速增长的领域,包括机床上下料(包括钣金)、码垛与搬运、打磨与喷涂,以及铸造等。根据IHS的数据,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领域是焊接,占51%,主要使用通用六轴机器人。估计从以年复合增长率4.5%的速度增长。3C行业最常见的应用是装配/拆卸、锡焊与点胶。许多3C行业的企业正面临劳动力短缺,工资和管理成本不断提高的问题。由于工作的高重复性,SCARA 机器人之类的专用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些简单动作。估计未来装配/拆卸的应用预计将增长最快的,2012年到2017年销售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20.6%。物料操作是第二大应用领域,占24%,主要包括物料搬运,码垛,和机加工等。由于对工人安全的日益关注和不断上升的工资成本,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物料操作过程中。预计这一领域2012年到2017年销售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4.8%。(五)国内制造业自动化改造费用估算(1)未来国内整体自动化市场容量测算通过估算国内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改造的进程,预计我国2020年自动化集成市场容量将达到1763亿元。根据产业调研的情况,一般3-4个亿营收规模的制造企业,通常需要1000万-2000万的自动化改造费用。因此我们按4%(3.5亿:1500万)的比率,估算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改造费用。考虑到有些行业的自动化改造不能做到完全的机器人替代,而且实施自动化改造需要时间,我们预计到2020年国内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改造率达到60%。2012年国内主要制造业总的营收规模大概20万亿,假设不同的行业未来年增速8%-15%不等,预计到2020年国内主要制造业总的营收规模达到46万亿。根据以上条件,我们可以估算出,2017年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改造费用为1153亿元,2020年将达到1763亿元。(2)国内机器人市场容量预测2012年我国机器人本体市场达到48亿元,加上集成,机器人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92亿元。结合行业专家分析,我们预计中国机器人市场未来10-20年均增长率为20%-30%。机器人是制造业自动化改造的重头。到2020年,机器人市场容量预测量为1234亿元,占总的自动化改造费用估算量的70%,因为有部分自动化改造不需要用到机器人。[color=#ff00][face=微软雅黑,]四、国内机器人行业近期突破方向与未来发展阶段(一)产业链各环节的突破思路我国机器人产业近期需要在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等三个方面都要有突破。在关键零部件突破中,有两种思路,包括自制和与外部企业深度合作,减速机国 产化是重中之重;在本体方面,我们长期看好能够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本体企业,国产本体短期突破方向在于低端产能的自动化替代,长期来看还是要往高端发展。国内系统集成商相对国外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方向包括两个:一是在体量比较大的应用领域做深做专,伴随下游企业成长而成长;二是有跨领域作业的能力,通过跨领域拿单上规模。(二)未来3-5年可能的突破点及主要方向关键零部件:关节零部件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特别是RV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预计RV减速机需要3-5年时间,但是谐波减速机可能更快。伺服电机可能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实现突破。低成本六轴通用机器人:目前看谐波减速机国产化应该时间不会太长,小型六轴通用机器人可能很快研制出低成本本体。而且从全球机器人应用从汽车向其它行业扩散的趋势来看,小型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近期国内机器人企业在小型机器人领域进展较快。大型机器人需要等RV减速机先突破。估计未来5年内会出现营收规模5-10亿的六轴通用机器人企业。四轴以下专用机器人:随着国内“低端产能”自动化需求增加,桁架机器人、SCARA机器人、DELTA并联机器人和桌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迅速增加。能够研制出上述四轴以上专用机器人的机器人企业有望在未来5年内实现5-10亿的营收规模。可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类似于AGV的其它可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适用于国内“低端产能”。医疗机器人:国内服务机器人将是未来几年国内机器人行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医疗机器人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例如哈工大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将在两年内实现临床,其它如康复机器人也有望很快实现产业化。10亿以上规模的系统集成商:随着系统集成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以及出现更多具有跨领域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将出现多家集成业务规模超过10亿的集成商,而且可能存在使用国产经济型本体的大规模系统集成商。其它机器人前沿技术: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处于创新活跃期,创业型机器人企业可能在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视觉技术、人机交互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取得世界领先的成果。(三)国内机器人行业长期发展的三个阶段[color=#000][face=微软雅黑,]现阶段我国机器人行业处于行业兴起阶段,我们预计未来5年仍这一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之后随着全球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我们预计15年后国内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届时机器人将走入家庭,服务机器人出现爆发式增长。[/face][/face][/color][/face][/color]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12289 工分:32296
左箭头-小图标
二、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方向(一)国产机器人本体未来发展路径现阶段国内机器人厂商在高端领域不能直接与国外企业竞争,国内机器人的成功之道在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生产经济型机器人本体,尤其要突破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1.国产机器人本体成功路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国产机器人本体的“成功五要素”:国内机器人本体要发展的好,在“伺服系统”、“控制器”、“核心算法”、“精密减速器”,以及“应用和集成技术”这五大领域至少要有2-3个是擅长的。这五大核心技术被称为机器人本体的“成功五要素”。国产机器人本体要发展的好,在这五大领域至少要有2-3个是擅长的。首先伺服系统和控制器这两块要吃透,然后在核心算法方面需要做到比较好。高精度机械传动(即减速机)可以采用外购。应用和集成可以本体企业自己实施,也可以给集成商来完成。2.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核心零部件”(1)国内机器人各核心零部件现状现阶段虽然核心零部件国内有企业研制出来,但是技术方面与国外有差距,还需要突破,特别是减速机。伺服电机欧美品牌最高端,日本企业的质量也很好,整体来讲国外供应商可选择比较多,议价能力相对弱一些。国内伺服电机进步最大的是埃斯顿、广数和汇川技术。控制器是国内企业比较拿手的,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固高、众为兴、埃斯顿、广数等企业,也有哈工大、北航等科研院所。国外机器人企业和纳博、Harmonic两家主要减速机企业,有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它们需要的采购量也大,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采购减速机。国内企业议价能力弱,采购成本比国外通常贵3-5倍。三大关键零部件当中,减速机利润空间最大,因此实现减速机国产化是国内机器人企业降低本体成本,实现国产机器人本体销售放量增长的关键。需要重点讲下贝加莱和KEBA,因为这两家企业不仅仅可以提供伺服系统和控制器,还可以提供整套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国内很多机器人本体企业刚开始就是依靠贝加莱和KEBA。(2)在所有关键零部件中,减速机国产化是重中之重。全球减速机市场容量估计100多亿,RV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按数量看,两者是6:4,RV减速机主要用于20公斤以上的机器人关节,谐波用在20公斤以 下机器人关节,RV减速机由于组成零件更复杂,承载强度更高,难度要比谐波减速机大,而且RV减速机生产线投资规模远大于谐波减速机。世界范围内RV减速 机企业主要包括纳博特斯克、Spinea和住友,以纳博特斯克为主;谐波主要是Harmonic。国内正在研制减速机,或者打算研制减速机的企业很多,RV减速机企业包括南通振康、秦川发展、山东帅克等,谐波减速机企业包括江苏绿的和中技克美。目前看谐波减速机可能比较快实现国产化,RV减速机实现国产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如果谐波减速机能够较快突破,可以配合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满足国内3C等行 业对20公斤以下小型通用六轴机器人强劲需求,推动机器人本体国产化的进程。考虑到国内工艺水平以及企业经验欠缺,估计未来减速机实现国产化之后,在使用寿命和精度方面仍然会与国际一流产品有一定差距。(3)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突破关键零部件有两种思路。思路一:走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路线,国内南京埃斯顿、广州数控等企业利用原来在机床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方面的经验,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器和伺服系统。思路二:走深度合作路线,即打通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埃夫特等企业,联合上游关键零部件厂商,如固高、南通振康等,共同突破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3.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机器人本体”与国外类似,国内许多机器人厂商起源于上下游相关产业,且大多在近5年内进入机器人行业。另外,与国外不同的是,新松机器人和博实股份起源于科研院所转型,是我国进入机器人行业较早的企业。(1)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关注点不同中外机器人企业关注点不同:国外企业更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国内企业关注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以及在低端产能行业中寻求规模突破。国外机器人在国内市场也已经占据了稳固的地位,但是因为国内外对机器人的要求不一样,国内机器人企业也是有机会的。国外要求机器人可以运营10-15年,但成本很高,国内客户的可能注重要求在两年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了。所以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可能就是对寿命的要求不高,但是对成本收回期要求高。要求把人减下来的同时,回收期越短越好。(2)经济型本体是主要发展方向在国内外对机器人行业的关注点不同的情况下,经济型本体是国产机器人本体现阶段发展方向,包括低成本的六轴通用机器人和三、四轴专用机器人。从广义上来讲,可以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都算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实现人工替代。由于国外机器人行业伴随汽车行业的成长,而且汽车行业对机器人精度、效率和稳定性要求都非常高。在汽车领域,国内企业短期不能和国外企业竞争。因此,国内企业应侧重开发应用于汽车产业以外一般制造业的经济型机器人。所谓经济型本体分为两类:一是国产核心零部件可以突破,国内机器人企业可以批量化生产降低成本的通用六轴关节机器人;二是应用于某一领域的专用机器人。 比如,用于电子行业的SCARA机器人、桌面机器人就属于经济型本体中的专机。另外,用于机床上下料的桁架机器人也是专机。这类专用机器人通常三、四轴,国外通常称为机械手。桁架机器人、桌面机器人的等专用机器人,通常可以避开关节零部件受制于国外企业的弊病。例如,桁架机器人关节是并联,每个关节的误差不会累计,不像六轴通用机器人那样关节是串联的,对每个关节精度要求都很高,每个关节误差会累计,会导致终端作业误差很大。因此,专机可以采用精度较低的传动装置。(3)可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从广义上来讲,可以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都算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实现人工替代。以AGV为例,一台普通标配的AGV可以抵三个搬运工和一个司机加一台运 输车,人工替代效果明显。从2010年开始,国内AGV市场需求成倍增长,预计2014年国内AGV的需求量将达到5万台,是2010年的10倍,总装机 量将达到25万台,成为全球AGV第一大消费国。目前AGV应用最多的是汽车行业,其次是3C行业。新松机器人的优势不仅仅在系统集成比较强,而且在尝试各种类型的自动化设备,新松的AGV已经是拳头产品,未来可以把其它专用机器人和可编程的自动化设备发展起来,比如真空清洁机械手,以及自动码垛设备等。4.看好能研制本体的机器人企业我们长期看好能研制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本体的机器人企业,因为机器人本体是自动化技术集大成者,在机器人产业链上议价能力最强,可以有效整合上游零部件企业和下游系统集成商。从国外机器人企业发展经验来看,通常既有本体和零部件,又有集成业务的机器人企业规模会比单纯做集成,或者只有零部件业务的企业规模要大很多。机器人本体是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面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有最大的议价能力。机器人本体企业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地位,整合上游零部件企业和下 游系统集成企业。当然,研制机器人本体只完成1/3的工作,还需要将机器人本体,与工艺和集成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最终满足客户需要,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未来国内可能出现的机器人优势企业,肯定是能够研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机器人本体的企业,而且也会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甚至还有零部件业务。5.国内服务机器人前沿与国外类似,医疗机器人是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先行者,哈工大机器人所和北航机器人所的手术机器人国内领先。在家用机器人领域,苏州科沃斯被誉为中国的“IROBOT”,其产品由于价格比国外便宜,并迅速占领国内市场。(1)国内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先行者:医疗机器人哈工大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已经完成动物活体取胆试验,估计2年内进行临床试验。哈工大手术机器人性能和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机器人接近,但是有更为先进的地方,比如哈工大手术机器人能够做到手术时的反馈力,进一步提高医生的手术质量。另外,以苏州博时为代表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在积极探索其它类型的医疗机器人,比如康复机器人、伽马刀机器人和肠道手术机器人。以上产品都有望在未来5-10年真正实现产业化。(2)科沃斯:中国的IROBOT苏州科沃斯原来是伊莱克斯吸尘器的代工企业,从2009年开始推出“地宝”扫地机器人,价格约为IROBOT的ROOMBA一半,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估计2013年营收已达10个亿规模,国内市场份额超50%。据专家估计,目前家用扫地机器人在国内的渗透率只有0.4%,而同类产品由于进入美国市场的时间要比中国早的多,从2001年至今已经过了12年的发酵,美国现在渗透率达到了16%,因此,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二)系统集成商“天生”规模小1.我国系统集成商现状(1)国内主要集成企业与国外同行营收规模对比国外系统集成商因为专注于机器人普及率高,且目前系统集成需求最大的汽车行业,通常与汽车厂商有长期合作关系,营收规模可以做到接近100亿。以柯马为例,其在中国的客户也主要是汽车企业,不仅有外资汽车客户,也包括长安、奇瑞和江淮等国内客户。国内集成企业与国外同行相比较,发展时间较短,而且在汽车领域通常竞争不过国外集成商,因此,规模相对小很多。(2)国内主要集成企业与国外同行对比国外大型系统集成商通常是在某种工艺里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例如杜尔在汽车涂装生产线集成方面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当然杜尔也拓展了系统集成以外的业务,比如清洁和过滤系统。国内系统集成企业通常并不局限于某种工艺,但是主要专注于某个行业。只有集成能力最强的新松,可以跨出汽车行业拿到其它行业的很多订单,当然新松除了系统集成业务,还有物流与仓储成套设备和交通自动化系统等业务。在业务多元化方面,新松和杜尔类似。(3)国内系统集成商的比较优势然而,与国内本体厂商面对国外企业强大的竞争不同,国内系统集成商却拥有本土的许多比较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价格优势、工程师红利等。2.系统集成商“天生”规模小四大因素决定集成商规模小系统集成项目是非标准化的,每个项目都不一样,不能100%复制,所以比较难上规模。能上规模的一般都是可以复制的,比如研发一个产品,定型之后就很少改了,每个型号产品都一样,通过生产和销售就能大量复制上规模。而且由于需要垫资,集成商通常要考虑同时实施项目的数量及规模。由于机器人是二次产品,需要熟悉下游行业的工艺,要完成重新编程、布放等工作。国内系统集成商,如果聚焦于某个领域,通常可以获得较高行业壁垒,生存没问题,但是同样由于行业壁垒,很难实现跨行业拓展业务,通过并购也行不通,因此规模做大很难。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本来就该是小的,起码现阶段国内集成商规模 都不大。一般1个亿,5个亿和10个亿是门槛。1个亿以下的企业占大部分,能做到5个亿的就是行业的佼佼者,10个亿以上的全国范围屈指可数。(1)系统集成商是以人为核心的订单型企业系统集成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销售人员、项目工程师和现场安装调试人员,销售人员负责拿订单,项目工程师根据订单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安装调试人员到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并最终交付客户使用。几乎每个项目都是非标的,不能简单复制上量。系统集成商实际是轻资产的订单型工程服务商,核心资产是销售人员、项目工程师和安装调试人员,因此,系统集成商很难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张规模。(2)系统集成商需要垫资系统集成的付款通常采用“3331”的方式,即图纸通过审核后拿到30%,发货后拿到30%,安装调试完毕拿到30%,最后剩10%的质保金。按照这样一个付款流程,系统集成商通常需要垫资。一般来讲集成商资金压力不会太大,但是如果几个项目同时进行,或者说单个项目金额太大,就会存在资金压力,毕竟集成商很多业务也是外包,需要付给供应商货款,有的外购件是要求货到付款。3.系统集成商未来发展方向(1)汽车行业以外的其它行业集成业务迅速增加从机器人各个领域销量可以看到,系统集成业务分布的变化。现阶段,汽车工业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随着市场对机器人产品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应用正从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延伸。根据IFR的数据,2011年国内食品加工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的机器人销量增幅明显高于汽车工业,说明汽车以外其它领域的系统集成正在迅速增加。(2)系统集成行业集中度降低,标准化水平提升由于国内制造业自动化需求迅速增加,自动化集成行业也非常热。根据草根调研获得的数据,仅苏州地区从事自 动化系统集成的企业就超过200家,而4-5年前仅有不到30家。由于汽车以外的行业系统集成项目越来越多,细分领域增加会导致系统集成商数量进一步增加。可以预知,未来几年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降低。参考国外经验,未来拥有核心竞争力且能够把3C等大体量行业集成业务做精的系统集成商将脱颖而出,规模达到数十亿。系统集成另外一个趋势是项目标准化程度将持续提高,将有利于集成企业上规模。如果系统集成只有机器人本体是标准的,整个项目标准化程度仅为30%-50%。现在很多集成商在推动机器人本体加工艺的标准化,未来系统集成项目的标准化程度有望达到75%左右。(3)系统集成的未来是智慧工厂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智慧工厂的核心是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将贯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的时间,并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成功率。系统集成商的业务未来向智慧工厂或数字化工厂方向发展,将来不仅仅做硬件设备的集成,更多是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方面的集成。新松机器人近期数字化工厂订单增加,充分说明这一趋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7条记录]&分页:
&对2015年中国机器人产销量将居世界第一, 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特点与机会。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大陆机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