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系国企退休工资职工,现该厂破产巳有20年,请问如老人百...

《中国与世界》九八年七月号, zs9807
  ※※※※※※※※※※※※※※※※※※※※※※※※※※※※※
  ※                           ※
  ※                           ※
  ※         中 国 与 世 界         ※
  ※                           ※
  ※                           ※
  ※         一九九八年 七月号         ※
  ※                           ※
  ※※※※※※※※※※※※※※※※※※※※※※※※※※※※※
&& zs9807d,
CHINA AND THE WORLD
~~~~~~~~~~~~~~~~~~~~~~~~~~~~~~~~~
【现实与选择】
   国有企业产权交易行为案例分析(上)
             唐宗昆 韩朝华
  本文以国有企业与外商之间的产权交易作为分析重点。这是因为,在截至19
94-1995年间本课题进行案例调查时已发生的国有企业为业产权交易中,国有企业
与外商之间的产权交易更接近市场交易。而且,在这类交易中,国有企业产权出
让方所面对的是产权主体明晰并谙熟交易技巧的外商,双方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
对照。通过对双方不同行为方式的分析,我们也许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关于国
有企业产权的国内交易,本文选择了由本企业职工买断企业产权这样一种交易类
型作为分析对象,因为这是当前地方国有小企业产权交易中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形
式。下面分交易项目、交易动机、交易方式、交易条件、交易地位、交易规划、
交易后果、交易体、交易与流失九节进行分析。①
            第一节 交易项目
  以下几桩产权交易是本文将要分析的案例。
  案例1.美国PPG公司以合资名义并购南昌化工原料厂刚建成投产的白炭黑生
产线(简称白炭黑案例)。
  南昌市化工原料厂系市属国有企业。1986年,该厂向美国PPG公司购买了白炭
黑专利使用权进行技术改造。整个项目的实行投资额逾1亿元人民币,资金来自国
家银行货款。当它开始进入收益期时,1991年年PPG公司提出了对该厂白炭黑生产
实行全面合资经营的要求。这一意向得到了市政府和化原厂的响应。中美双方经
过近两年的谈判,于1993年1月签订了合资经营合同,成立了“南吉化学工业有限
公司”(简称“南吉公司”)PPG出资3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1700万
元),掌握了南吉公司60%的股权,并以合资经营的名义并购化原厂新建成的白炭
黑生产线,将它置于PPG完全控制之下。这是一宗外商以局部收购以实现整体控制
  案例2.菲律宾厂商以所谓“合资承包”形式并购福州铅笔厂(简称铅笔厂案
  福州铅笔厂是当地重点市属国有企业,也是全国制笔行业的优秀企业,多年
经营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基本合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995年1月,在市轻工局主持下,该厂与菲律宾厂商达成协议,以合资经营名
义,由菲商对它承包经营,并自负盈亏,中方实际上退出经营。该厂资产一部分
由菲商以现金收购后,中菲双方以分别持股43.1%和56.9%的比例合资,但在菲商
承包经营20年期间,中方不分红,只收取固定的承包金(头5年每年150万元,从
第六年起递增3%)和商标使用费(每年约22万元)。承包金和商标使用费合计仅
为中方出资额2155万元的8%左右。在菲商商承包期间,中方让出了企业控制权和
剩余索取权,却以其出资额对公司债务承但着责任。这是这宗并购、合资、承包
三合一的交易。
  案例3.香港中策公司一揽子并购泉州市37家国有企业(简称泉州案例)。
  1992年4月,印度尼西亚泉州籍华裔实业家黄奕聪应邀回乡考察,并与泉州市
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项目的意向书。同年8月,黄奕聪之子、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
司(简称“中策公司”)董事长黄鸿年与泉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签订了对
该市37家国有企业实行一揽子合资的合同。它包括了该市除公用事业(水、电、
交通运输等)和专卖行业(烟草加工)以外的几乎全部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按照
合资合同,双方组建了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侨公司”)。
合同规定的交易内容如下:
  (1)中侨公司的投资总额定为10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4亿元人民币,其
中,中方出资1.6亿元,拥有40%股权,中策公司出资2.4亿元,拥有60%股权。
  (2)中方37家企业的厂房和设备经评估后双方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值为2.97亿
元,连同未偿债务1.37亿元全部转入中侨公司;资债相抵后,净资产1.6亿元作为
中方出资。
  (3)中侨公司租用企业所占土地,但土地使用费用向市政府申请最初5年免
交,第六年起减交。
  (4)中侨公司每年按工资总额的28%提取退休养老保险基金,交市社会保险
公司,用于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和医疗费。
  (5)中策公司在中侨公司成立之日起3个月内缴付不低于20%的出资额,其余
出资额在两年内分批缴清。
  (6)合资期限为100年。
  中策公司在其承诺的出资额到位25%(6000万元)以后,即分几次向马来西亚
华裔业主(也是泉州籍)的发林物业有限公司(简称“发林集团”)转让了对中
侨公司的控股权。到1995年8月,中策公司只保留了不到6%的投份,发林集团则拥
有53.3%股份。这是一宗外商买卖中国企业产权的交易。
  案例4.天津渤海啤酒厂的破产拍卖(简称渤啤案例)。
  天津市渤海啤酒厂(简称“渤啤”)成立于1981年,隶属于市一轻局的酿酒
工业公司。渤啤的全部建设工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工程完成于1985年;第二期工
程1990年才完成;第三期工程始于1987年,后因进口设备遭受火灾,未能完成。
渤啤从1985年开始部分投产起,除1985年盈利80万元、1986年保本外,其余年份
均亏损。1995年1月破产拍卖。
  渤啤全靠银行贷款建设(除接受一家兵工厂的土地和厂房外),加上历年亏
损,破产时负债高达1.84亿元。拍卖时,在只有一家买主应价的情况下,整体卖
给了天津富仁达酿酒有限公司(由澳大利亚FOSTER公司控投92.5%的合资企业),
售价5400万元人民币(含50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600万元)。
  渤海从成立至破产拍卖14年资产损失金额,仅按实际投入的资金计,就达1.
3亿多元。此外,国家对该厂的固定资产投资(未含渤海成立时从一家兵工厂无偿
接受的土地和厂房),若以全国同行业平均利润率估算,就损失应得预期收益2.
6亿多元。这两者合计损失4亿元。但是,渤啤的资产流失主要发生在破产以前的
投资决策失误、经营不善以及因疏于职守导致的火灾事故,不在于破产过程和产
  案例5.国有小企业由职工买断并改制(简称职工买断案例)。
  1992年以来,山东省诸城市、山西省朔州市、黑龙江省宾县和四川省宜宾市
等地率先在全市(县)范围内对地方国有企业试行了由职工一次性买断所有企业
的产权、并将企业改制为职工股份制企业或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革。上海等大城
市也出现了国有小企业的职工买断所在企业的产权并实现企业改制的试点。1995
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对国有企业“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加快国有小
企业改革改组步伐”的方针以后,职工买断企业产权的改革更在各地普遍发展起
来。买断企业产权的办法是职工全员入股,按企业净资产评估值,以个人股份的
形式用现金出资购买,承接企业全部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和债务,而企业产
权出售收入则归政府所有。诸城的做法在目前很有代表性,我们在下面将以它为
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6.顺德市政府向港商出售非国有企业“华宝”的产权(简称华宝案例)
  广东华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4月30日由原集体所有制的广东顺德
县经济发展总公司(1984年6月28日成立)改建成立。后者当初在没有政府担保的
情况下靠30万元贷款起家,成长很快。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它以“华宝空调
”名扬海内外,资本积累迅猛增加。1992年6月改名为广东华宝集团公司后,顺德
市政府于同年12月19日发文确认:“属广东华宝集团公司所有的净资产数额为人
民币万元,其产权为广东华宝集团公司所有。”1993年4月股份公司成
立时,注册资本17.74亿元,华宝集团公司以其资本积累投入,持股8.05亿股(每
股面值1元),同时以每股2元的价格溢价发行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
  后来,顺德市政府领导人在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均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港商洽谈
转让华宝产权,并在意向书中写明市政府是广东华宝集团公司百分之百股权持有
人。市政府将华宝集团公司对股份公司持有的8.05亿股的80%即6.44亿股出售给港
商,由港商对华宝公司下属的12户企业都实行控股(港商对每户企业的股权均在
60%以上)。1993年10月21日,市政策直属的顺德市投资控投总公司同港商签署备
忘录,内容与上述意向书基本相同,同时规定港商购买华宝集团公司股权的价款
应支付给该控股总公司。
  这项产权产易不属于国有企业的产权交易,而是政府出售非国有企业产权。
不过,它对本课题研究产权交易中的政府行为可作比较分析,且很有典型性,因
而我们也将其纳入分析范围。
             第二节 交易动机
  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出让的主要推动者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出让国有企业产
权的交易动机取决于其对国有企业的评价。评价企业的标准有效率和效益的区别
。效率是指生产率,它包括企业效率和配置效率;效益是一定的主体从经济活动
中所得到的收益,它不仅取决于生产率,而且受分配流程和分配结构的制约。地
方政府直接感受的是效益,因此他们对国有企业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效益,而不是
  据中外有关经济学家估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是增长的。它反映了资源配置改善、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的成效。但是,全国整
体经济格局的变动已经引起了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和分配结构的改组,导致了国有
企业利润形成基础和利润分配的重大变化。它表现为国有企业利润率的下降和政
府财政收入份额的减少,而这正是政府最关注的效益。
  导致国有企业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乡镇企业
的崛起,使国有企业原来借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实现垄断利润的基础发生动摇
;(2)消费品价格上涨、职工生活福利的工资化、社会保障隐性负债的显性化以
及非国有企业的竞争等因素,使国有企业的工资成本上升;(3)银行贷款取代财
政拨款成为企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导致企业负债过度和利息负担沉重;(4)
政府机构改革滞后,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设租、寻租行为泛滥,对企业的非规范收
费层出不穷;(5)企业制度改革滞后,“放权让利”的改革在放松行政控制的同
时并未建立起应有的产权约束,形成了个人收入增加与企业经营亏损、资产流失
并存的局面;(6)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不力,企业经营不善,市场竞争力低
  进入90年代以来,因国家财政状况恶化,财政对企业已无利可让,从上到下
逐级放权让利的改革已难以为继。国家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不良债权的累积也已近
极限。中央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国家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变,以及
地方政府和企业向社会集资的活动受到严格限制,都使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筹资门
路相当狭窄,企业既有的过度负债更难清偿,国家又尚无债务重组的决策。国有
企业在其资本结构未获重组的情况下难以摆脱困境,而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却是
地方政府可资利用的现成资源。于是,出售国有企业的产权,将其实际控制的国
有资产存量变现,就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现阶段筹措资金、摆脱财政困境、搞
活企业和地方经济的便宜选择。1994年的税制改革加强了这种倾向。
  从泉州、白炭黑和铅笔厂等案例,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当地政府以及企业
经营者在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上的动机。
  1.国有小企业发展乏力,地方政府欲卸包袱并盘活存量资产:泉州案例。
  泉州市的国有工业企业,除大中型企业各一家外,都是地方小企业。截至19
91年底,中央政府在泉州的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值仅4715万元。而市属国有
企业共有52家,它们分布于18个行业,有职工15356人(企业平均规模不到300人
)。这些企业的基本状况是布局散、规模小、技术旧、产品不适销对路。它们在
非国有经济的竞争压力下,逐渐失去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不少企业债台高筑,工
资无着,生产难以为继。6000多名停产企业职工处于待业状态,3472名退休职工
的养老成为问题。泉州市的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谋求国家资金援助无望的情况
下,将筹资的期望转向了外商。而且,国有企业一旦与外商合资,还能享受国家
对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这实际上是推动地方政府与企业寻求中外合资的政策导
  中侨公司的成立使泉州政府放弃了对37家国有企业的控制权,但政府也由此
摆脱了这些企业的资金短缺、人员安置、债务清偿等问题的困扰。市政府中原来
的一些企业主管局随之撤消。至于中策公司在合资后向发林集团转让其对中侨公
司的控股权,市政府并不介意。中侨公司的中方董事们表示,只要合同规定的外
资能到位,他们并不在乎外方是谁。这表明,卸掉包袱、盘活地方政府控制的国
有存量资产,是市政府推行这项产权交易的主要目的。这是当前地方政府注重国
有企业引进外资嫁接改造的典型动机之一。
  2.借助外商实力,对付国内市场竞争:白炭黑案例。
  南昌化原厂的白炭黑项目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角度来看是成功的。白炭黑
是橡胶制品生产所需的填充剂,过去靠进口,国内有需求。该厂引进美国PPG技术
生产的白炭黑产品,质量好,赢得了国内客户的好评,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然
而,它若想自行扩大生产规模,将相当困难。
  首先,白炭黑生产技术和产品销售受制于PPG。化原厂在引进白炭黑技术时接
受了PPG提出的附加条件,与其共同组建了专营该白炭黑产品经销业务的合资公司
(名称为“南吉化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它不同于后来成立的包括生产在内全
部经营实行合资的南吉公司),双方对等出资,销售总收入的12.5%作为经销费归
该合资公司。同时,按照协议,化原厂只能在年产1万吨白炭黑生产装置限度内使
用PPG专利,若要扩产,就须征得PPG许可,并另付专利使用费。
  其次,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生产白炭黑的厂家已增至百余家。法、
德、日、韩等国的白炭黑产品也已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在粤、闽、苏、鲁等地市
场上与南昌白炭黑竞争。有的外商还在粤、鲁等地寻求合资生产白炭黑的机会。
南昌化原厂要想单独与这些跨国公司竞争,显然力不从心。更关键的是,化原厂
若选择自主发展战略,它将遇到的最大竞争者不是别人,正是旨在占领中国市场
的美国PPG。
  再次,南昌化原厂为建成白炭黑生产线已经负债9000余万元(技改贷款本息
),若再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债务负担将更重。
  南昌化原厂如果要靠自己的力量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开
发,谋求自主发展,难度将更大。它不仅需要技术开发能力和资金保障,更重要
的是,该厂的现行体制,无论对企业经营者或主管部门,尚缺乏甘冒风险自主发
展的激励机制。相反,通过“合资嫁接”,背靠PPG这棵“大树”,借外商的技术
、品牌、声誉、客户网乃至经营管理来保持竞争优势,显然要轻松得多。
  在白炭黑案例中,可以说,回避风险和市场竞争压力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经营
者选择企业产权出让的主要动机。
  3.不图高回报,但求无风险:铅笔厂案例。
  福州铅笔厂自改革以来历任厂长经营有方,近年在消化原材料涨价因素、产
品暂不提价的情况下仍保持了一定的盈利,并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有
一定的发展后劲,因而厂长并不愿意让外商接管经营。但市政府有关部门对该厂
的未来收益前景却持悲观估计。他们认为,铅笔厂眼前虽仍盈利,但其实现利润
正在下滑,与其将来再找出路,不如趁早让外商承包经营。市轻工局在给市政府
的局面汇报中就写道:“该厂从1990年以来,实现利润呈下滑趋势。如果再没有
大的投入,进行大的技术改造,守着旧摊子再拖三五年,铅笔厂将如何?一些国
有老企业因无力投入改造而积重难返,由盈转亏,即为前车之鉴。”所以,他们
积极推动铅笔厂与外商合资,并支持外商承包经营合资后的铅笔厂,实际目的是
想脱卸企业经营责任。
  上述几个案例显示,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看来,出让国有企业产权是在现行
体制下摆脱国有企业困境的一个解决办法。其交易动机,或为了获得资金,以救
企业资金短缺之急;或为了甩包袱,以卸掉与企业亏损、职工待业、债务沉重等
问题相关联的责任负担;或为了“吃太平饭”,以回避未来经营中的市场竞争压
力和风险。因此,在这种产权交易中,固然也有盘活存量资产的考虑,但往往视
外资注入和市场保障更重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中国企业的自主发展。
            第三节 交易方式
  国有企业进行产权交易的对手分别有其它国有企业,本企业职工,国内民间
资本和境外资本。目前,不同的交易对手偏重于不同的交易方式。这里着重分析
国有企业与外商的交易。
  进入90年代后,实力雄厚的国际财团和跨国公司接踵而来。其中,有一类是
主营企业并购业务、直接从企业产权买卖价差中谋利的金融资本,另一类是旨在
开拓和长期占领中国市场的产业资本。泉州案例中的中策公司属于前者,而铅笔
厂案例和白炭黑案例中的外商则属于后者。不过,炒卖中国企业产权的金融资本
,最终还是要把企业产权转售给产业资本,才能套现盈利,因此它并购的目标企
业也须是产业资本有需求的企业。
  海外产业资本为了迅速打入中国市场,缩短市场开拓期,减少进入成本,往
往采用并购中国现成企业的方式。中国一些较好的国有企业集聚了雄厚的物质资
源和人力资源,只是由于体制性与结构性缺陷而使其潜在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
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它们拥有现成的国内市场,且同政府有“天然的”联
系,便于得到政府多方关照。这些企业正是外商看好的并购目标。外商投入资本
后,随之改变企业机制,在短期内即可见效益。不过,目前外资直接并购中国国
有企业,还存在一些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障碍,而中外合资经营则是中国政府所鼓
励的,并定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外商往往通过合资方式或以合资名义实现
其并购中国企业的目的。
  战略性投资者为了顺利实现其进入并占领中国市场的战略目的,在与中国企
业合资时,大都根据以下原则行事:(1)选择基础好、实力强的国有企业为兼并
收购对象,建立有利的进入据点;(2)掌握控股权,支配合资企业的经营;(3
)控制关键技术和商标使用权的转让,掌握企业命脉,限制中方的自主发展;(
4)要求较长的合营期(往往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确保其地位长期稳定;(
5)尽量压低母公司为拥有控股权所必要的资本投入,多使用东道国便宜的借贷资
本,或者尽可能让合营企业自行滚动发展;(6)垄断外销渠道,防止中国企业借
合资经营在国际市场上与其竞争;等等。这类跨国投资者富于进攻性和垄断性,
精通商界谋略。他们为了达到目的,除了尽量利用东道国法律、法规、政策中于
其有利的部分乃至钻政策空子以“用足政策”外,还会根据这些原则在合资企业
的产权安排和组织结构上精心设计,确立于其有利的交易框架。
  面对这类外商的进攻性策略,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当事人大多很不适应
,常突出地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不了解国际资本运作方式,不熟悉跨
国公司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惯用策略,面对外商进行产权产易时缺乏知己知彼
之明,往往不知所措,莫名其妙地导致国有资产权益的流失;其二,单纯着眼于
引进资本,缓解资金困难,因急于求得谈判成功而不计代价,以致不惜迁就外商
的不合理要求,不能有效地维护国有资产的正当权益;其三,缺乏企业整体资产
概念,将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等同于单项资产价值的简单加总,把企业出售当作单
项资产出售,只看分项的物质资产,不看其综合能力,尤其忽视广阔的国内市场
等无形资产以及企业拥有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技工等人力资本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价值。
  我们现在来看几个案例的不同情况。
  1.外商靠局部并购实现整体控制:白炭黑案例。
  南昌化原厂的白炭黑生产系统由白炭黑车间、水玻璃(白炭黑原料)车间、
空压站这三个主体车间,以及配变电所、造气车间、铁路专线与机修、仪表、水
电供应系统等配套设施和附属设施组成。国家建设这一完整生产系统的固定资产
投资是8930万元人民币(尚未含土地使用权),加上流动资金贷款,总投资就逾
亿元。中外合资时,PPG以附属设施、配套设施在安全性和环保标准上不符合其要
求为由,不让进入合资,坚持南吉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付费使用;于是只有生产线
的核心部分,即白炭黑车间、水玻璃车间和空压站转入南吉公司。与此相应,对
化原厂的职工,南吉公司仅用242人,其余一千多人仍留在化原厂。同时对生产设
施占用的土使用权,PPG也坚持只租不买。这是投资者选择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的一
个例子。只要市场交易成本低于企业组织成本,产业资本的投资者就宁可通过长
期合约以市场交易方式获得生产要素的稳定的、有保证的供应酬,这样不仅节约
了自己的出资,而且降低了投资风险。这正是PPG的理性选择。
  问题是中方的产权交易当事人对化原厂资产的分解与组合根本没有作这样权
衡的观念,他们只着眼于单项资产的评价及其通过交易可能获得的资金。这宗交
易对化原厂意味着什么呢?从形式上看,南吉公司与化原厂在附属设施和配套设
施的使用上所确立的是一种交易关系--化原厂向南吉公司提供各种生产服务,
南吉公司按市价向化原厂支付费用。但是,实际上,转入南吉公司的设施是白炭
黑生产线的主体,而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在功能上是完全依附于它们的,即使不
转让给南吉公司,也只能为其白炭黑生产线服务。它们是一种特化资产,一旦失
去生产线的主体部分,必将急剧贬值。因此,这项交易,从资产价值形态上看,
南吉公司支付的只是白炭黑生产线的一部分;但从资产的功能形态上看,南吉公
司获得了白炭黑生产系统的整体。对于PPG公司控制中国白炭黑生产和销售的战略
目标来讲,局部合资与总体合资并无大的差异;但对于PPG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
成本来讲,局部合资显然要比总体合资低得多。所以,出资仅300万美元的PPG不
仅控制了南吉公司,还实际上控制了投资上亿元人民币的整个白炭黑生产系统。
通过技术改造刚建成投产的白炭黑生产线本是南昌化原厂的新增长点,但经合资
肢解后,化原厂留下的却是受南吉公司(实际是外商)控制的附属、配套设施,
还有一千多名职工和尚待以逐年分红来偿还的几千万元技改贷款。而且最初双方
商定的合资年限竟长达80年。从合资合同条款看,PPG对化原厂须以这些附属、配
套设施为南吉公司提供生产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规定得非常具体、周详,却只字未
提南吉公司必须使用这些设施的承诺;所以,尽管这些设施的效用离不开南吉公
司,但是,只要PPG公司一旦感到有要在南吉公司内部建设某项更有效率的新设施
来代替,它就有可能甩掉这些设施中的任何一项。这宗交易对化原厂的资产组合
来说,其实不是“嫁接改造”,而是肢解复旧,即退回其引进白炭黑技术以前的
状态,化原厂自身只能守着其原先的旧技术、老产品过日子,它以后的技术改造
将更加困难。这是出让优质资产而恶化企业资产组合的例子。
  2.外商以合资和承包名义并购国有企业:铅笔厂案例。
  福州铅笔厂菲律宾厂商洽谈合资时,菲商的要求是:第一,由菲商控股;第
二,由菲商承包经营,自负盈亏;第三,铅笔厂须向菲商出售1000万元固定资产
。这三点均被中方接受。双方商定,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铅
笔厂整体资产转入合资公司的评估值为3155万元,其中1000万元由菲商以现金收
购之后,剩下2155万元作为中方出资,占43.1%股权;菲商另行出资2845万元,拥
有56.9%股权。外商承包经营后,铅笔厂完全由外商控制,中方的出资不再参加分
红,只能得固定的承包金:头5年每年150万元,从第六年起递增3%。这项交易的
有效期也很长(合营期限50年,承包期限20年)。承包金实际上是外商对企业整
体并购的分期付款。
  从形式上看,上述两个案例中的外商是与中方合资经营。但外商通过巧妙的
产权结构设计,实现了中方生产系统向合资公司的完整转移,并将这些整体资产
置于外商控制之下,同时又压低了中方的股权比例,从而使其并购成本降到最低
  在这两个案例中,中方出让的资产是正处于成熟期或收益期的整体资产,在
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资产的转让价格应是其未来收益的折现值,而这样
的资产价格应是不宜分解计算的。一旦将这样的生产系统分解开,逐项计算各类
设备或建筑物的重置价格,并以这种价格为基准谈判出让资产的成交价格,就无
异于将整体资产拆零出售,意味着中方无代价地放弃了这类整体资产的未来收益
流量,即投资实现正常增殖。
  3.外商以出资的小部分到位接管中国企业然后转卖控股权:泉州案例。
  如前所述,在泉州案例中,双方协议,中策公司在合资的中侨公司成立之日
起三个月内缴付不低于其出资额20%(按中策承诺的出资额2.4亿元计,为4800万
元)的资本金,其余出资额应在两年内分批到位。中策公司在1993年底前履约实
缴了资本5578.59万元,1994年它又投入421.41万元,先后总计投入6000万元,占
其应出资总额的25%。然后,1994年,中策公司就将其在中侨的绝大部分股权转让
给了马来西亚的发林集团。发林集团在1994年出资到位10169万元,1995年(截至
8月底)又到位10548万元,两次共实缴资本20717万元,占中侨公司实收资本总额
38877万元(比注册资本4亿元尚少1123万元)的53.29%。而中策公司通过向发林
转让股权,于1995年还从其6000万元已缴出资额中抽回了3840万元,使其实际出
资额减至2160万元,只占中侨公司实收资本总额的5.56%。至于中策公司中泉州国
有企业产权的炒卖中究竟赚了多少钱,中方当事人一无所知,也并不关心。
  泉州案例反映了与上述两个案例不同的另一类问题,中策公司并购泉州企业
的本来目的是炒卖企业产权。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它必须拥有企业的控股权。但中
策公司实际到位的资本额仅达到其承诺出资额的1/4。也就是说,中策公司在一年
左右时间内,利用名义上的出资控股实现了实际上的控股权,完成了预期的产权
炒卖。幸好,中策公司和发林集团都履约先后出资到位,这项产权炒卖的结果并
未给中方企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而且泉州37家企业的净资产进入中侨公司后,
也实现了国有资产增值的目的。但这类产权炒卖所固有的投机性对目前国内的国
有资产管理者和经营者来说,还是一种很难驾驭的因素。因此,对国有企业从事
这类产权交易持慎重态度还是有必要的。这种风险,在广东华宝产权交易中已经
发生。虽然华宝不是国有企业,但是,企业产权被炒卖这种风险的性质,无论对
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是同样的。
  4.港商签约并接管内地企业后无力履行全部出资义务使内地产权出售方蒙受
重大损失:华宝案例。
  香港蚬壳公司及其大股东翁氏家族各出资50%在英属处女岛注册的联营公司收
购广东华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权。1993年11月1日它就全面接管了拥
有18亿人民币净资产(未含无形资产)的华宝公司的经营权。当时它已实缴的资
本仅1000万元人民币。三个星期后,11月22日,顺德市官方才与其正式签约,而
合约仍规定“产权转移后一周之内”港商资本到位。合约双方确认华宝净资产18
亿元。按60%股权计,港商应出资10.8亿元。同时,由于其收购行动使华宝公司预
期的股票上市告吹,它有义务且曾承诺收购华宝的内部职工股和其他法人股。可
是,蚬壳公司本身资产也不过几亿港币。翁氏家族原先指望通过作为上市公司的
“蚬壳”的股份上升来筹资,未料当时其股价却直线下跌。该港商也曾同美国公
司接洽,想转手出售华宝股权,未能成功。结果,翁氏家庭及其蚬壳公司在履约
出资上力不从心,一直拖到接管华宝半年之后,1994年5月5日才一次缴付资本2.
4亿元人民币。收购职工股和其他法人股的承诺更未兑现。在股东特别是职工股民
群情激愤的压力下,经市政府干预,1994年7月25日由华宝集团公司公告收购华宝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每股4元)和其他法人股(每股3元),自然
人股以现金方式结算,法人股以兑换一年期银行存折方式结算。这些股份当初以
每股2元发行,华宝集团公司这次分别以3元和4元回收,仅直接损失就达3亿多元
。同时,职工股东和法人股东也因公司未能上市而损失了预期股价升值的潜在收
益。翁氏家族及其蚬壳公司由于无力履约出资,于1994年11月初同顺德市投资控
股总公司达成协议,退回它对华宝的股权,但仅承担1亿元人民币的损失。其实,
这1亿元也不过抵了它从华宝已经获取的收益。1993年11月它才接管华宝,且只实
缴资本1000万元,可是当年就按华宝全年利润的60%分走8400万元红利;1994年由
于其经营不善,利润下降,但它按60%股权仍分红1560万元。两个合计,它从华宝
的分红所得即近亿元。
  港商退回华宝产权后,成功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华宝。成功集团公司是由广
东华宝集团公司原负责人因不满市政府向港商出售华宝产权而辞职出去在香港注
册建立的公司。成功集团公司收购华宝的条件尚未披露,但是可以肯定,在产权
性质上,今日华宝已非昔日华宝。
  ①分别撰写个案研究分报告的有如下课题组成员(按姓氏笔划):王红领、
陈其广、尚列、贺晓东、唐宗昆、韩朝华。在各个案例调查过程中,曾分别得到
有关政府部门、企业、新闻单位和有关人士的协助。此外,本文对华宝案例的分
析,使用了陶国峰先生的调研报告《广东顺德华宝集团站柜台交易的情况和思考
》(《改革》1996年第1期)的资料。谨致谢意。
(原载《改革》一九九七年第二期)
~~~~~~~~~~~~~~~~~~~~~~~~~~~~~~~~~
      考察三个亿元村的启示
             王继忠
  在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还搞成搞不成?在允许少
数人首先富裕起来,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共同富裕的道
路还走通走不通?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商品交换的原则到处渗透,拜金主义严
重盛行的情况下,马列主义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还要不要?灵不灵
?就这些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的问题,最近,我们到年收入超亿元的山东前
宋村、江苏华西村、京郊窦店村进行了考察。
  在考察中,两省一市的这三个村子,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派社会主义在前进的
勃勃生机,正如坦桑尼亚革命党总书记阿里参观窦店后说的:“现在世界上许多
国家社会主义信念动摇了,对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发生了怀疑,我想,如果他们到
你们这个村来看看,就知道社会主义是有前途的,社会主义是能发展的,你们对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①的确,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社会主义的
生机和活力,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方向,而社会上一些人所散布的“集体经
济搞不成了”,“共同富裕的路走不通了”,“马列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
了”,则完全是乱人心扉、不符合实际的谬论。在社会主义遇到挑战的今天,这
就是我们参观三个村子后所作出的结论。
          集体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离开了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就无从谈起。在通常情况下,生产资料公有制
的状况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成熟程度。公有制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
群众集体所有制。我国农村的公有制主要指的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也就是我
们经常说的集体经济。
  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是50年代初期实行互助组、合作社之后建立
和发展起来的。40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某些偏差,比如一些地方背离党的宜
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搞一刀切,片面地强调分,以为不论是土地还是其它
财产分得越彻底好好,这样就使一些人产生误解和给某些怀疑社会主义的人造成
口实:集体道路已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入了死胡同!一种社会制度总是和一定的
经济制度相联系,既然集体道路走不通了,集体经济搞不成了,那么社会主义也
只好就此寿终正寝去了。实际情形真是这样的吗?否!我们在三个亿元村,看到
集体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个亿元村之一的京郊窦店是个有1000多户、4000多口人的大村子
,自古以来就有“破街烂镇穷窦店”的称号,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不堪贫
困聚众起义的故地。解放后,窦店和全国其它贫困村一样,花钱靠救济款,吃饭
靠救济粮,人们的吃、穿、用同样是破、烂、穷。可是,合作化以来,虽然几经
坎坷,几经曲折,但窦店在优秀共产党员倪振亮同志的领导下,依靠集体的力量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攀登过三个发展台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
农村的雏型。
  第一个台阶:是以治水、平地、抓农机为重点,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
农业体系的转化。60年代,窦店为了战胜旱灾,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他们按
照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筹集四五万元资金,依靠群众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打井57眼,平均不到百亩一眼。5000余
亩土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普浇一遍还不到五天时间,实现了旱涝保丰收;为了
灌溉便利,给机械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70年代窦店村又大搞改土平地,他们
“赤膊上阵,龙腾虎跃”,一连大干了八个冬春,动土160万立方,平整土地
2300亩,使“七沟八岔,偏坡溜岗”的5000亩土地成为一马平川;80
年代,继打井治水、改土平地之后,窦店又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大搞科技
兴农,改“三种三收”为“两茬平播”,引进和自制优良品种,大量购进和改造
农业机械。到1990年没花国家一分钱,全靠集体积累,全村配套机械投资达
298万元,有播种机、收割机、耕地机等各种机械250台件,总计2045
马力,基本上实现了小麦、玉米从种到收全过程的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
3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不只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91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14万斤,是1970年146万斤的5倍,是1950年
70万斤的10倍;而且解放了大批劳力,在大田劳动的人,由过去的1800
人减少到100多人,仅占总劳力的7%,这样就为发展工副业生产剩余出大批
  第二个台阶:是在首先抓好粮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做到以农养牧
,以牧肥农,农牧并举,实现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窦店村由于治水、平地和农业机械的运用,粮食亩产提高到1553斤。如
果不及时培肥地力,势必造成土地养分的入不敷出,长此以往,粮食产量就会再
掉下来。他们经过充分讨论,变过去的“秸杆还田”,为发展畜物业,搞“过腹
还田”;变简单的卖“余粮”,为用“余粮”养牛、养猪、养鸡、养羊,搞粮食
转化。这样,窦店每年不只向国家出售肉牛3700头,奶59.9万斤,猪5
500口,羊4000只,蛋80万斤,肉鸡2万只,鲜鱼11.3万斤,较卖
余粮大大增值。1992年仅畜物业收入就有1700万元;而且那么多牛、猪
、羊、鸡,还是一个巨大的有机肥生产工厂。这些有机肥料,使得窦店村的土地
虽然每年以每亩2067斤产出,地力不但没有下降,而且土壤有机含量由19
78年的0.9%上升到1.3%,这就为粮食稳产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植物-
-动物--有机肥--植物的良性循环。
  第三个台阶:是在农牧并举的同时,搞好各业并举,大力发展工副业,形成
农工副经济结构的良性循环。窦店村农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
牧业的发展又为工副业生产创造了条件。发达的农牧业,不仅为工副业的发展创
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他们有能力为了创办一个企业可以一次几百万元几千万
元的投资;而且还为工副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力。发展工副业在窦店已
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从1980年到1992年共投资2680万元
,先后办起了32个企业。有职工500人,年上缴利税89万元、为窦店创造
了1000万元价值的艳丽服装厂;有产品远销六个国家的珐琅厂;有年产值2
00多万元的药厂,此外还有清真肉联厂、汽车修配厂、砖瓦厂、面粉加工厂、
大型构件厂、食品加工厂等。这是一次意义更为深远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它使窦
店村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是窦店村向专业化、商品
化、现代化的迈进,为窦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奋飞的翅膀。1992年窦
店村各业经济总收入1.044亿元,人均收入1900元,集体经济积累42
00万元。昔日“破镇烂街穷窦店”的帽子,早已被坚持集体经济、走社会主义
道路的窦店人扔到爪洼国去了。
  窦店之路,充分说明集体经济较一家一户的经营有着巨大的优越性。试想,
50年窦店不走合作化道路,80年代他们又不从实际出发,去搞一刀切的“大
包干”,那将又该是一种什么情形呢?可以断定,窦店现已攀登上的这三个台阶
一个也上不去。靠一家一户,既治不了水、平不了地、实现不了机械化,也不会
使畜牧业有那么大的发展,更不会有现在辉煌的工副业。事实说明,面对中国的
国情,离开了集体就没有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的大农业。
窦店人深深懂得这一点,在1982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分田到户的“大包干”
责任制的时候,他们提出:“不能把平展展的大块地搞成一条一绺的”,“把分
田分到户,还搞不搞集体化”,“分了地,集体的机械怎么办?机井怎么办?”
,“分来分去,还不把集体的家产分光了。”最后,经过争论,他们按照中央实
行哪种责任制要“因地制宜”和“多种形式”的精神没有搞“大包干”,而是选
择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坚持走专业分工、集体经营的路子。窦店走这
条路子的实践、对怀疑集体经济搞不成了的糊涂人是一个启迪,对有意攻击集体
经济的人是一记耳光。窦店之路,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美好前景和光
辉灿烂的希望,看到了一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康庄大道。目前,一些农村集体经
济所以空虚无力乃至瓦解,并不是因为集体道路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那儿的物
质基础、自然环境、人们的思想觉悟,特别是那儿的领导班子素质状况等综合因
素所致。可以相信,任何一个村子,只要有窦店这么一个坚强的高水平的领导班
子,特别有像倪振亮这么一位党性强、作风硬、思想好、一心为集体、在群众中
有崇高威望的班长,这个村子就大有希望,集体经济起飞就指日可待。
          共同富裕的路越走越宽广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大部分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突出的表现,也是社会主义区
别于以往所有剥削制度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大包干”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
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大量涌现,以及社会上大款、大腕、大亨们的负效应,特别
是我们在某些方面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妄加指责所造成的舆论导向,使得不
少人淡化了共同富裕的观念,更有甚者认为共同富裕是虚幻的乌托邦、桃花源,
当今现实的考虑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顾个人”。
  然而,华西、窦店、前宋村人却把一些误认为乌托邦、桃花源的共同富裕在
他们那一方热土上变成了现实。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大家共同富裕”,这是华西人的信念和追求。他们
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华西家家住新楼、户户存万元,实现了“六有
六不”。“六有”是:小有教(从托儿所、幼儿园到中学提供学费),老有靠(
退休保养金),房有包(民房集体承包建筑),病有报(定额报销、工伤全报)
,购有商(村中有商业大楼),玩有场(即影剧院、书场、灯光球场);“六不
”即吃粮不用挑(口粮由集体派专人送到户),用水不用吊(自来水),煮饭不
用草(烧液化气),便桶不用倒(用抽水马桶),洗澡不用烧(热水有管道送到
户),通讯不用跑(家家有电话)。村里还有了闭路电视,建了农民宾馆,造了
农民公园,办了农村田园旅游中心。整个华西实现了“三化”、“三园”,“三
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三园”即远看华西像林园,近看华西像公园,细看
华西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华西村竹茂花鲜,绿树成荫,楼台碧水,长廊迂回
。我们随便进入一家农户的小楼,见一位70多岁但仍很健壮的老太太正在电风
扇的吹拂下正悠闲地刷碗筷。老人笑逐颜开地告诉我们,儿子儿媳在村办企业上
班,孙子在小学读书。老人炫耀式地引着我们楼上楼下转了一圈,有客厅、有卧
室、客厅摆的是彩电,各个卧室摆有黑白电视。席梦思、落地灯、现代化家俱、
收录机一应俱全,随行几人啧啧连声赞叹不绝,始信天堂在人间。
  华西村共同富裕起来的主要措施是:
  首先是齐心协力壮大华西的集体经济。多年来,华西人形成了一个共识:“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若要个人富,必须华西富”。正是基于
这一信念,全村干部群众,男女老少,艰苦创业,使华西村1988年时,农副
工三业已达1亿零100万元,较之1978年增长了近百倍,翻了6番半,有
固定资产300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600万元,这就为共同富裕奠定了一
个雄厚的物质基础。华西一村民说得好:“吃大锅饭,首先是锅里有饭,锅里没
饭,分来分去只能勺子空转!”
  其次,正确处理消费和积累的关系。华西富起来之后,一些人吃着碗里盯着
锅里:“华西全国闻名,分配也不能落后”,“一流水平的乡村,要有一流水平
的分配”,但华西村顶住了这种倾向,不搞攀比,不求暴富,稳步增长不大跳。
从1985年开始,华西村集体经济每年递增40%,而个人分配仅递增15%
。为了防止分配上发生“大跳”,他们搞了“二八开--一、三、三、三”制度
:就是按承包指标核算、超额部分二成上交村集体、八成留厂;留厂部分,一成
奖励承包厂长,三成奖励领导班子,三成奖励职工,三成留作工厂发展基金。
  在全村各成员间的分配上,他们既不搞大锅饭,也不搞“独吃饭”,拉开档
次,但不脱档。他们的基本原则是“三个一”:干部收入不超过群众的一倍,技
术人员收入不超过一般职工的一倍,强劳力收入不超过普通劳力一倍。这样,当
年分配,没有万元户,也没有困难户。
  在抑止分配向个人流向的同时,他们注重分配向集体福利事业的倾斜。把资
金投入集体福利事业,这既是一项现实的公平分配,也是一项变相公共积累。在
适当的情况下,扩大集体福利事业,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举措。华西不
仅绿化了街道,修建了长廊、公园、美化了村容,使每一个华西人都身受其益;
而且还实行了公费入托、公费上学、公费医疗、退休保养等制度,从宏观上调控
了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
  华西在搞好有据可循的公开分配的同时,还严防各种灰色的收入。他们不仅
对全体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廉洁奉公的教育,还作出了“不准借公肥私、中饱私囊
;不准以任何借口到企业或群众家里白吃白拿……”等“六不准”的规定。这样
,就杜绝了一些人因靠非法收入而暴发的情况。
  华西不仅搞好自村的共同富裕,而且还带动左邻右舍致富。他们认为,一村
富,是一花独放;村村富,才是百花齐放。几年来,他们共拿出了700多万元
支持周围邻村发展生产。
  集体经济是个所有制问题,共同富裕是个分配问题。一定的所有制形式,决
定着一定的分配方式;而这种分配方式,又对这种所有制形式起着促进和保护的
作用。共同富裕,使华西村的集体经济对每一个华西人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凝聚
力、向心力。他们大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之感。在华西已经形成了一个对
集体多作贡献为荣,以削尖脑袋个人发家为耻的风尚。华西,没有一个人外出当
个体户的,村里的能工巧匠说:“我们不是没有当个体户的手艺和本领,也不是
不想当几十万元户,可我们觉得:身上的本事用到壮大国家、发展集体上去,才
算是真本领,华西每家每户都池了几十万元户,我们手里捏着钱心里才踏实。”
  华西是富了,华西是共同富了。华西共同富裕的光辉实践,击碎了“共同富
裕的道路走不通”和“社会主义搞不成”的谬论。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日臻完善
  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都属于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而完整的真
正的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与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也
就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马列主义的理论,近几年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
教训都说明,没有这一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
或者就搞不起来,即使搞起来了也会夭折和瓦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
裕也不是社会主义,虽共同富裕了,但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没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仍不是社会主义,最多是“庄主”、“少庄主”和一些
朋党把持的“土围子”。
  华西、窦店、前宋村大力发展生产力,但不搞唯生产力论;努力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但又不陷入单纯的经济观点的泥潭。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
道路上,时时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处处牢记党的目标、宗旨、方向和路线,
不断巩固和拓展社会主义在农村的阵地,他们富的健康,富的扎实,富的正派。
  当一些人们不讲理想、不讲信念,把党的富民政策理解为“不管怎么干,富
了是好汉”的时候,窦店人“牢记共产主义的理想”,并以此约束、规范自己的
行动。由于社会氛围的诱惑,窦店村一些党员干部也想和其他地方党员干部一样
冒尖致富,认为“别的村都放开了,为什么唯独咱们村这么严”,总支书记倪振
亮就和他们一起反复地翻党章,看党章里边有没有党员干部可以丢开群众自己致
富的意思。通过学习,他们深深懂得:“如果全国的党员干部都利用自己的职权
成了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而群众都是千元户,那我们的党还是什么党
  当不少地方一度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拜金主义的盛行,忘却党的历
史,淡化革命感情,视传统教育为“过时”、“僵化”、“保守”的时候,华西
村一百多名党员干部,冒着酷署,分乘五辆汽车,来到南京雨花台,在死难烈士
纪念碑前举手宣誓:带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带头做到“六爱”(爱党、爱国、
爱华西、爱亲、爱朋、爱自己),带头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实现党的远大目标
而奋斗终身!一个个激动的热泪盈眶。在突来的狂风骤雨中,一百多名华西人犹
如巍巍屹立的青松。
  当社会上一些人和一些单位,为了私利,不择手段送礼行贿、巧取豪夺,以
邻为壑、坑害国家的时候,华西村的经营原则是“两不靠”与“三靠”:“不靠
特殊关系(托门子,找后台等),不靠特殊手段(送礼、回扣等);一靠社会主
义原则,二靠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三靠质量赢得信誉。窦店是“坚决不干八路
军坑害共产党的事”、“每年利润几千万,没有一分亏心钱”。而且为了国家的
总体利益,他们甘愿牺牲自己。当窦店的工副业发展起来之后,一些村子看到窦
店仍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抓粮食生产,去养牛、养猪、养鸡,就说,凭你们窦店的
门路多办点工业,不比这富得更快吗?的确,这样做是影响了他们一部分利润,
但是想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粮食和副食品,首都市场需要肉、蛋、奶,他们仍旧坚
定不移地搞好粮食生产和副食品生产。
  私有意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客观存在,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
,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切身的物质利益,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也应该得到许可和
保护。但是,我们承认私有意识,绝对不等于放纵私有意识;允许有个人利益,
决不能鼓励个人主义。私有意识、个人主义,仅仅是同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
相联系,随着这一历史阶段的过去,它也必然归于消亡。人类的精神全面地走向
大公无私,实乃社会历史发展的归宿。这一归宿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最高价值目
标。克服、弱化私有意识,弘扬、培养人们大公无私的思想,是摆在共产党人面
前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项硬任务。令我们欣喜的是,这三个
亿元村都向这一基础工程和硬任务挖土开工,几千年来形成的私有意识,随着集
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猛烈的冲刷。华西冷轧带钢厂厂长缪洪达
,16万元的承包费一分不取,为厂里扩大再生产作了贡献;窦店,当外地一个
搞业务的人,想把本来30万元的工程提高到42万元,然后再和窦店的干部平
分12万元的追加费时,受到了窦店全体干部的痛斥;前宋村党总支书记宋作文
因病在家休息不领工资,而且年终把财产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三个亿元
村,随着所有制的转变,人们也正和传统观念进行着神圣而伟大的决裂。
  领导,顾名思义领而导之,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但从
根本上来说,是要把他所领导下的地区、单位和群众领之导之到党的目标、党的
理想上来。我们高兴地看到,窦店、华西、前宋村的领导班子就是实施这样使命
的集团。把窦店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雏型的窦店党总支,不仅有像倪振
亮那样党性强、作风硬、思想好、高瞻远瞩、廉洁奉公的总支书记,而且还有吃
苦干练、勤勤恳恳、充满奉献精神的副书记杜振芬;有不图名,不图利,扎扎实
实、一丝不苟、鞠躬尽瘁的副书记兼经联社副主任的丁玉田;有思想正、人品好
、既精明又“傻瓜”的一心为公的砖厂厂长刘丛学;有积极进取、忠心耿耿、清
正廉洁的李振海、许建功、强志江、陈泉等一大批干部。正是他们这些顶梁柱才
支撑起了窦店这一社会主义的大厦,正是他们这些击楫者,迎风破浪把窦店这艘
船领向社会主义的彼岸。
  考察结束了,我们久久沉浸在无比的激动之中。啊,窦店、华西村、前宋村
的光辉实践,这不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半个多世纪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不正是中国
九亿农民的希望。一些热衷于资本主义的人,一个时期以来,大肆鼓吹社会主义
失败论、破产论,说中国搞社会主义是“历史的误会”,唯有“西方化”、“私
有化”,即走资本主义道路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社会主义在窦店、华西、前宋
村的巨大成功,使这些滥言显得该是多么荒谬!在此,我们怀着无可压抑的激情
,以一个普普通通共产党员的名义,向为党、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创下光辉业绩
的窦店人、华西人、前宋村人致敬,社会主义旗帜上将永留下你们的风采!
①《东方的道路--倪振亮和窦店村》华艺出版社1993年4月版,第249
(原载《杞忧录》,王继忠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北京,一九九六年)
~~~~~~~~~~~~~~~~~~~~~~~~~~~~~~~~~
     欧洲货币:对美元特权的挑战
               崔之元
1999年1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将正式成立,统
一的欧洲货币单位(ECU)将登上历史舞台。这是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
解以后国际金融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也是西方文明史的新的转折点。
  欧洲货币联盟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起因。但它最主要的成立动
机,是对“美元特权”的挑战。
  “美元特权”,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反复强调的概念。它指的是:其他国家当
国际收支经常帐户不平衡时,都不得不进行一番痛苦的国内政策调整,如削减公
共支出和降低进口等;美国则不然,它长期处于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逆差的状况,
却可以通过印刷美元,弥补逆差。这是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
手段,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接受美元为本国的外汇储备。简言之,其他国家比须
“挣外汇”,美国则可“印刷”自身的国际支付手段,从而不费吹灰之力支配外
国创造的财富(这正是长期国际收支逆差的实质)。例如,越南战争期间,美国
国际收支逆差剧增,但约翰逊总统既不降低进口,也不增税,也不削减公共支出
,反而还发起了扩大社会福利的“大社会”计划。这在别国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IMF早来干预了。又如,美国今日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人均负债2万美元
),这是它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长期逆差的必然后果,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储备购
买美国的国库卷,就是外资流入美国的主要途经之一。这从第三世界角度看,是
极不合理的:最富的国家,竟还要资本输入。
  美元的这种特权,是以单一国家货币为整个世界储备手段的必然结果。英镑
在1931年前,也享有类似特权。戴高乐勇于向特权挑战,但他在法国经济学
家吕埃夫(Jacques
Rueff)影响下所提出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恢复金本
位制,却是不可行的。原因之一是金的生产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且又给产
金大国--前苏联和南非--新的特权。
  为了真正废除“美元特权”,任教于耶鲁大学的比利时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
了建立“世界货币”--IMF“特别提款权”--的设想。特里芬(Robert Tr
iffin)是20世纪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杰出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著名的“特里
芬悖论”已为任何一本战后国际金融史教科书所采用。两年前,中国人民银行朱
小华副行长推荐翻译了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前主席沃尔克的回忆录,他对布雷顿森
林体系的瓦解过程的记述,就是以“特里芬悖论”为线而展开的。①
  所谓“特里芬悖论”,是指如下两难局面:在美元-黄金固定汇率制下,美
国政府保证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
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
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
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戴高乐就是这么做的)。特里芬
本人提出这一“悖论”,是为了说明“美元特权”对美国也是有成本的,从而劝
诫美国政府为了自身和世界的长远利益,放弃“美元特权”。但令他失望的是,
自尼克松总统1971年决定让美元汇率浮动后,美国政府智囊机构的主流,认
为“特里芬悖论”已被浮动汇率制解决了。特里芬却并不如此认为,因为“美元
特权”的根本--某一国货币是世界储备来源--并未因美元与黄金脱钩而消失
。他所倡导的“世界货币”--IMF“特别提款权”--亦因美国政府的反对
,而仅仅获得了名义上的IMF官方储备地位。
  有鉴于此,特里芬于1977年从耶鲁大学提前退休,返回比利时,全力投
入欧洲共同体的工作。1978年,他担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詹金斯(RoyJenki
ns)的顾问,首次提出了“欧洲货币单位”的设想。1979年,“欧洲货币体
系”成立,这就是1999年“欧洲货币联盟”的前身。用特里芬的话来说,为
使美国放弃“美元特权”,必须对美国使用“葫箩卜加大棒”(carrot
k)。“欧洲货币单位”(ECU)正是“大棒”,它向美国诏示:欧洲将不再以美元
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国际结算手段。②这就是对“美元特权”的釜底抽薪。
  欧洲货币联盟的出现,对我国国际经济政策的选择,应有重大的启示。目前
,我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2位(其中以美元为主),但大都用于购买
美国国库卷了。这等于支持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长期逆差,为“美元特权”
助一臂之力。考虑到当前国内总需求不足的形势,我国应及时将外汇储备的一部
分从买美国公债转向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从而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总之,欧洲
货币联盟之登上历史舞台,激励我们深入研究今日国际金融体系的来龙去脉,力
争为建立一个公正有效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①沃尔克和行天丰雄,《时运变迁》,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
②Robert Triffin,&The
Intermixture of Politics and Economics in the Wo
rld Monetary Scandal&,
American Economists, 1989, pp.5-15.
≈≈≈≈≈≈≈≈≈≈≈≈≈≈≈≈≈≈≈≈≈≈≈≈≈≈≈≈≈≈≈≈≈≈
【言论争鸣】
    克林顿凭什么干涉别国内政?
            陈必红
  克林顿在中国反复说一些干涉中国内政的话,而中国政府的软弱,实在让人
  我认为,一国首脑对另一国进行友好访问时,根本就没有权利去批评或指导
另一国的内部事务。就算我这个看法不对,就算两国首脑能够就对方的事务进行
批评,那么至少也不应对多少年前的事情进行批评。
  如果我这个看法还不对的话,那么,假设两国首脑在记者招待会上都能够对
对方国家进行任意的批评,也能够对对方国家历史上犯的任何错误进行任何批评
。则中国政府方面至少可以在如下方面对美国进行反批评。
1.美国军队应当从所有世界上不属于美国的领土上撤出去。
2.美国政府应当为它在历史上对越南和朝鲜犯下的罪行进行道歉。
3.美国政府应当对它在历史上屠杀印地安人进行道歉,应当对它一直延续到现在
的对黑人和华人的事实上的种族歧视进行道歉。
4.美国政府应当对它在当年入侵格林纳达和入侵巴拿马进行道歉并向这些国家作
5.美国政府应当管制民间的枪支,给小学生以生存权。
  这些反批评应当见一次提一次,反复向美国政府提出,而且作为两国改善关
系的首要条件提出。而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成立一个“美国罪行调查委员
会”,每年给出一次报告。
  克林顿此人在理论上完全不通,例如他提出“自由和民主是美国繁荣和成功
的经验”,这句话完全不顾历史事实。美国在二战前就是世界第一强国,但是直
到六十年代,美国的许多州的法律还规定白人与黑人不能乘坐同一辆公共汽车,
不能上同一所学校,这说明繁荣和自由与人权毫不相干。
  至于说克氏所到之处有“异见人士”被关也成了中国政府的罪过,真正让这
些异见人士和你克林顿见面出了问题怎么办?谁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不是要暗杀克
林顿然后嫁祸中国政府?地方的公安人员害怕出事暂时拘留一下不也是为了克林
顿总统的生存权着想?何况王炳章已公开宣言要搞恐怖活动?当年有一个劫机犯
叫卓长林的劫持大陆的飞机到台湾,被台湾当局当作民主斗士好一阵捧,在台湾
到处作演讲,后来还不是因为在台湾犯下抢劫杀人罪而被判了死刑?
  而且,如果要批评就要对每个国家都公正,你克林顿到了英国就应该批评英
国的女王制度,到了沙特阿拉伯就应该批评沙特的国王制度,到了日本就应该批
评日本的天皇制度,到了俄罗斯就应该批评叶利欣总统动用军队进攻国会的作法
。为什么偏要不给中国一个面子?看看这十年来,究竟是外国由于人权侵害死于
非命的人多还是中国由于人权侵害死于非命的人多?魏京生不也还肥肥胖胖地呆
着嘛?为什么老揪住中国不放?
(摘自“华通论坛”的“时事评论”,98年6月29日)
≈≈≈≈≈≈≈≈≈≈≈≈≈≈≈≈≈≈≈≈≈≈≈≈≈≈≈≈≈≈≈≈≈≈
【信息交流】
           新书介绍
  (一)范丹那·希瓦:《生物海盗:对自然和知识的掠夺》,一九九七年(
Biopiracy: The Plunder of
Nature and Knowledge. By Vandana Shiva. Sout
h End Press, 1997)。作者从着重分析生命科学新技术和遗传工程入手,论证了
以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制订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为主要工具
的西方跨国公司强加给第三世界与非西方文化的专利与知识产权制度,实际上延
续了西方殖民主义五百年来野蛮的海盗传统:视非西方社会及其文化知识为供其
掠夺、霸占和摧毁的对象,通过专利制度、遗传工程等手段,把对第三世界和大
自然的征服、控制和殖民化推进到一个更深刻、更彻底的程度;这个所谓“全球
化”过程就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特有的视知识产权为私有财产、视利润为唯一目的
的制度,强加给第三世界,无视并无情摧毁非西方社会中长期存在的集体共享的
知识产权形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知识的关系以及生物环境的多样化。
  (二)《资本主义和信息时代:全球通讯革命的政治经济》(文集)(Capi
talism and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Global Co
mmunication Revolution, edited
by Robert W. McChesney, Ellen Meiksins
Wood, and John Bellamy Foster.
Monthly Review Press)。针对到处都在大谈
特谈的“信息时代”,本书对有关信息新技术的一些关键问题加以历史和政治经
济学的考察,揭示了新的信息技术如何与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相结合,而这个体系
的特征是:巨大的和仍在增长着的不平等,经济停滞,市场饱和,金融震荡,城
市危机,社会两极分化和信息占有不平等。
  (三)戴维·柯尔顿:《当大财团统治世界》,一九九六年(When Corpora
tions Rule the World by David
C. Korten. Kumarian Press, 1996)作者以大
财团内部的第一手资料来论述六十年代以来角色愈来愈突出的跨国财团的对全球
经济施加结构变化的现象,说明跨国财团的掠夺性本质。作者指出大财团为了短
期金融利益,制造出了一种“市场暴政,正在象癌症一样在全球扩散,在全球各
处的生命机体中殖民,摧毁生计,使人们流离失所,使民主制度空虚无力,并吞
噬生命。”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包括创造一个培育文化和生物多元性的
社会,将大财团驱除出政治,发展地方性经济等等。
  (四)彼得·邝:《新唐人街》,一九九六年(再版)(The New Chinatow
n, Revised edition, by Peter
Kwong. Hill and Wang, New York, 1996)。本
书作者通过对美国纽约唐人街在本世纪的变迁经历的调查研究来批判颇为流行的
“华人移民是美国模范少数民族”的神话。作者的调查发现,美国华人内部存在
严重的阶级两极分化:有30%属于专业、职业阶层,而另30%作体力劳动工作(
两个数字都大大超过美国人口的平均比例)。美国华人社会中存在着双重压迫:
一方面遭受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另一方面是带十九世纪封建中国特色的唐人街
传统精英层的压迫。作者发现:美国经济产业结构从制造业转向服务行业与高技
术部门的转变,对华人移民社会的主要影响是:在唐人街对劳工的剥削程度大大
增加,因为雇主希望得到廉价移民劳工。书中还讨论了八十年代以来来自中国大
陆新移民对唐人街的影响,以及唐人街的劳工组织和草根基层的政治组织活动。
作者是在纽约唐人街有十五年经验的社区活动家,曾在餐馆工会与草根政治组织
委员会中作组织工作。
  (五)道格·道得:《美国的忧郁:批评、悲叹与回忆》,一九九七年(Bl
ues for America: A Critique, A
Lament, and Some Memories, by Doug Dowd
. Monthly Review Press, 1997)。作者对“美国世纪”--二十世纪以来的美
国历史,包括大萧条、对社会主义运动的镇压、种族隔离、战争等事件作了生动
的记述,同时将自己的个人回忆与新闻记者的报道形式相结合。作者本人是经济
学教授和进步的社会活动家,曾经经历了书中所记述的历史事件。
(墨石整理)
≈≈≈≈≈≈≈≈≈≈≈≈≈≈≈≈≈≈≈≈≈≈≈≈≈≈≈≈≈≈≈≈≈≈
【新闻摘编】
◇外资主导下的垂直分工:中国经济的“东南亚化”
  据报道,《战略与管理》杂志今年第3期上发表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胡春力先
生的《外资主导下的垂直分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一文,认为是外国
直接投资主导下的产业内垂直分工造成了东南亚各国经济的“飞地化”和“泡沫
化”,并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这一教训值得我国深思和警惕。
  胡春力认为,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主要
动力来自于外国的直接投资。东南亚国家外国投资的重点是机械、运输设备等组
装加工型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可从国外进口技术成熟产品的设备、零部件,
只要有大量非熟练的劳动力,不必进行太多的培训,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大规
模的生产能力。这种国际产业分工形式,被胡春力称为“产业内垂直分工”。
  所谓“产业内垂直分工”,是指在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过程中,按照价值链的
比较优势,从生产组织上把技术密集工序与劳动密集工序、“朝阳产品”与“夕
阳产品”在空间地域上分开的分工体系。直接投资借助垂直分工来实现成熟产品
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在受资国搞技术开发基地。简单的非熟练劳动也可以参与技
术密集产品的生产,但只是限定在低附加值工序,因为技术转移和扩散存在着人
为障碍。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及技术有可能垄断是出现产业内垂直分工格局的
基本条件。在外资主导的垂直分工条件下,外国企业直接投资东南亚的动机往往
是占领当地市场。市场的被占领使东南亚各国失去了产业发育的基本条件。同时
,外资把生产过程分割开,使技术游离于生产之外,关联产业如零部件生产、生
产设备的生产由跨国公司控制,致使东南亚各国无法发展这些产业。
  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模式可以说是以“市场资源”换增长的模式。在这种模式
下,国内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参与,主要体现在提供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这几
个方面,市场的开拓主要靠外资,最终导致增长也要靠外资。外资企业与本国经
济发展有机关联极少,成为各国的“经济飞地”。因此,一旦外国直接投资减少
,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随即就会放慢,如果外国直接投资出现负增长,还会出现
经济衰退。外国直接投资不单纯表现为从外部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而是成为受
资国经济增长的主导。而外资的来源越集中,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不确定
性也就加大。
  正是直接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中的产业内垂直分工这一因素,在东南亚各国
的经济运转中引发了诸多矛盾,矛盾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终于引发了东南亚金
融危机。可以说,在这种分工格局下危机有其必然性。
  在即无市场、又无技术的情况下,受资国的当地企业和资本无法按照需求结
构的变化而改变生产结构,“自然”地进入上游产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的进程被
阻断,当地企业只能走这样两条路:第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这条路由于
竞争过于激烈已越走越窄。另一条出路就是“虚拟化”、“投机化”,最终导致
泡沫经济。由于处于外资主导下的垂直分工地位的东南亚各国当地企业的产品竞
争力不高,出口和经济增长依赖外资,产业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当地资本被
迫进入股市、楼市,通过这些投机性行业来保证资本收益,造成泡沫经济,当外
国直接投资不能继续增长时,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失衡、资金周转不灵等一系列问
题,这就是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机理。
  值得深思的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多多少少“东南亚化”了,外
资主导下的产业内垂直分工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动力之一(即使
不是唯一动力)。面对近来制造业和股市、楼市的同步下滑,我们是否需要认真
研究一下我国经济的最坏前景,并反思一下我们的发展模式了?
◇港资经理将工人活活打死
  《中国日报》报道:一家在深圳的港资电子厂发生工人被厂方的门卫活活打
死事件,原因是厂方怀疑该名工人偷窃了工厂物品,厂方一度伪造跳楼自杀假现
场但被警方识破,警方已将十五名涉案人拘留调查。
  现场是位於深圳石厦工业区的深圳奕达电子厂,五月二十日凌晨,当地警方
接到该厂的报案,指一名姓李的工人跳楼自杀,但警员到场调查时发现可疑,因
该名死者有多处外伤痕迹,而到场的法医也肯定死者不是坠楼致死。警方在现场
也找不到目击者,甚至没有人听到类似坠楼的声音。而不久更有人向警方报案,
指该厂有七名工人因被厂方怀疑偷窃而被厂方严刑毒打,其中有两人被打晕后失
  据调查,五月二十日,该厂经理和守卫人员几乎将这七名工人折磨了一整天
,有的以铁条、木棍和手电筒攻击他们,或以拳头将他们痛殴,其中一人被打死
,另六人身受重伤。
◇美资工厂在台湾污染地下水 员工纷纷患癌症
  《星岛日报》五月三十一日报道:因为污染地下水及土壤而被台湾环保署勒
令整治的美国无线电公司最近传出多名离职员工罹患癌症,至少已发现二十人得
癌症,其中十四人已经死亡。由於工厂已经关闭,受难者及家属索赔无门。
  原台湾美国无线电公司受难者的家属及代表召开了记者会,对因工作而罹患
癌症进行控诉。据原员工刘凤娇指出,公司最高峰时期共有一万多员工,她只是
就他所认识的二百多人中调查过之后,就发现有二十个人罹患癌症,其中十四人
已经死亡,这些得癌症的员工年纪都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
  刘凤娇称,二百人中就有二十人患癌,全公司到底还有多少患癌,还到等有
关机关去调查。
  在记者会中,疑因为工厂污染而导致癌症死亡的原员工沈世筹的太太梁台英
含泪控诉称,沈世筹在工厂工作超过十六年,都在工厂中用餐饮水,八六年去世
时才三十岁。梁台英自已也在工厂工作二十年以上,到目前为止也动过两次良性
瘤切除的手术。
  “我太太在怀最小的一个小女儿时,就已经得到乳癌,但是却不知道,一直
到三年后的九五年才证实得到乳癌,今年四月份去世,才三十九岁而已”,在工
厂工作十一年的卓淑芳的先生刘邦助平平淡淡的声调,控诉工厂的罪行。
  虽然得到癌症还健在的冯燕燕,在控诉的记者会中表示,她在七四年进工厂
,八四年第一次因为卵巢肿瘤开刀,第二次是在九一年左右因为脑瘤开刀,过去
根本不知道可能是因为喝了污染的地下水所导致。
  这二十例癌症病患中,有五人得乳癌、六人得肝癌,其他还有肺癌、大肠癌
、骨癌、鼻咽癌、卵巢肿瘤及胆管瘤等各种癌症,这些罹患癌症的原员工,绝大
部分是物料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长年在工厂吃饭,喝公司的水,公司的水都是
抽取地下水。
  这些受害者原来患癌是因为地下水污染所引起的,就在证实工厂污染的地下
水中所含的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会致癌之后,这些都很年轻却得癌症的员工其亲
人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亲人是为何而离开人世的,但是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确切
的证据,来向美国无线电公司提出赔偿的要求。
◇武汉国企职代会民主评议 不称职厂长经理被免职
  《武汉晚报》报道:据武汉市总工会5月26日统计,从去年至今,全市共有1
35名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被免职,原因是在企业职代会民主评议中,半数以上
的职工代表认为他们不称职。
  武汉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公司原总经理刘某在任职期间,其妻在公司任财务
部经理,群众称他们把国有公司当成“夫妻店”来经营,结果公司严重亏损。在
职代会民主评议中,72%的职工代表对刘某投了不信任票,市外经委党组根据群
众意见,将其免职。
  这家公司职工代表李安明说:“我们职工的命运与企业紧紧捆在一起,如果
等到不称职的领导把企业搞垮了,职工就得下岗。”
  从去年至今,全市共有2000多家国有企业开展了职代会民主评议工作,被评
议和测评的企业班子成员达7000多人。根据考核和评议结果,有800多人受到表彰
和奖励,300多人被晋级和晋职。据武汉市的文件规定,这种评议工作每年开展一
次,经考核确认不能胜任的企业领导人员要降职、免职,不能“异地做官”。
◇九二年肇始的“圈地运动”恶果累累:全国抛荒逾一百七十万亩
  《经济日报》六月十八日报道:一九九七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开展了最大
规模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结果令人震惊:截至一九九六年底,全国非农建
设闲置土地总面积高达174.7万亩,相当于1996年非农建设用地总量的30%!数据
显示,全国非农建设闲置土地中有53%都是耕地,其中55%已填土平整变成废耕
地,即不能再恢复耕种。1992年始发的“圈地运动”,如今算来,有些土地已闲
置、荒废达六年之久。
  清查数据显示:全国非农建设闲置土地绝大部分在东部发达地区,比例高达
84%。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主要是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搞开发区
、炒房地产造成的恶果。造成大量土地浪费的首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个
人政绩而将局部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土地为条件盲目招商,越权批地。以至于造
成土地推出后项目资金不落实,“土地长年晒太阳”。
  调查发现,一九九七年底,全国的开发区总数有四千二百一十个,但其中非
法设立的竟有三千零八十个,占了百分之七十三点一六。开发区所占土地面积一
百二十三点五七公顷,但实际投资开发的只有十八点五二公顷,不足百分之十五
  当年搞开发区、房地产最热的地方,现在被闲置荒废的土地也最多。根据有
关调查,闲置土地最多的十个省区市依次为:广东、海南、广西、浙江、江苏、
福建、山东、辽宁、湖南及上海。据海南省的调查,自一九九三年该省批出的非
农建设用地二十一万多亩,但实际利用率仅百分之十三,其中百分之八十三的土
地荒芜。按近几年该省的土地使用速度,这些土地足够开发使用几十年。
  造成土地闲置荒废的第二个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层层下放土地审批权,导
致土地供应失控。第三个原因是,当年房地产开发“虚火过旺”激发了各地乱圈
乱占土地。
  另据新华报道,中国专家日前呼吁,作为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
建设高尔夫球场的泛滥之势应当及时刹车。据中国国家土地管理局统计,目前中
国已建成58个高尔夫球场,正在建设的有60个,拟建的还有16个。已建成的高尔
夫球场总面积达到18万4000亩(15亩合1公顷)。照此估算,如果在建的和拟建的
全部建成,则中国将有12万亩耕地被占用。按中国人均一亩耕地计算,相当于近
12万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
◇印度尼西亚工人推进新一轮斗争
  在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城市泗水(苏腊巴亚),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向政府
请愿的运动在发展。六月八日,二万五千多名罢工工人游行向东爪洼省的议会大
厦前进时,和警察发生了冲突。第二天,有九百多名工人在议会大厦前设立了纠
察线。这是自今年印尼危机以来第一次由工人组织的政治斗争。
  六月二十四日起,数千名工人举行了多天的罢工行动,他们要求资方提高工
资和食物与交通津贴,同时减短工作时间。印尼军方增派了二百多军人到发生罢
工的泗水工厂,以防罢工工人和另一群聚集当地议会大厦的工会成员汇集起来。
另一家工厂香宗木鞋厂(Kasogi)的一万名工人于六月二十二日走上泗水主要街
  印尼工人繁荣工会(SBSI)的200多名成员二十五日聚集在泗水议会大厦,要
求当局让工人拥有每家印尼国营公司的20%股份、成立全国工人理事会,以及撤消
禁止人们组成工会的条例。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发展是,在一些城市出现反美示威活动。六月四日,伊斯
兰莫罕默德大学的两百名学生扯下了美国驻泗水领馆的美国国旗,换上了印度尼
西亚国旗。一名居民告诉记者:“学生对美国插手印尼的内政感到厌烦。”学生
的敌对矛头主要指向美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学生们第
二天再次包围了美国领馆,并要求和美国总领事见面。
  根据印尼政府公布的数据,金融危机以来,印尼已有1340万人被裁退,这比
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高出四倍。世界银行估计说,如果印尼经济今年的增长率降低
20%,那么,失业人数将达到的2000万至3000万。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印尼经济在
今年第一季度下降了8.5%。
  雅加达劳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帕沙里布说,印尼正面临着“危险的”形势
。他认为,印尼经济今年将以17%至20%的幅度萎缩,通货膨胀将高达100%。如果
形势继续恶化下去,那么,印尼就有可能发生比5月更加严重的流血抗议行动。(
据美联社)
◇美国通用汽车工人大罢工
  至六月下旬为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工人的大罢工已经导致通用公司在北美
的绝大多数工厂因停工待料而关闭。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有122,000名以上
的工人受罢工影响而停止工作。通用汽车公司因罢工造成的损失至少为每天4000
  罢工是从密西根州福林特市通用汽车的金属部件工厂开始的。6月5日,3,40
0名工人停止工作,反对通用汽车公司削减工作,谴责资方违反“社会合同”中“
提供安全的工作”的条款。数日后,另一家通用汽车零件工厂的5,800名工人举行
罢工,起因是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将削减5,800个工作,并将工厂向新加坡转移。被
迫停工的工厂的工人对罢工的工人表示了坚决的支持。
  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在过去二十年中,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
削减了数十万个工作。通用汽车公司的策略是削减和“汽车工人联合会”订立合
同的工作岗位,将它们转移到没有工会的工厂或海外,以便加强竞争能力。
  福林特市的通用汽车厂在一九三六年曾发生著名的工人静坐罢工,当时工人
占领了工厂,并和警察发生冲突。
◇美国发生骇人听闻的残杀黑人案件
  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残杀黑人的种族仇杀案。6月6日夜晚,
49岁的黑人男子柏德正独自走在贾士柏镇的马丁路德金恩大道,当时三名白人嫌
犯驾驶一辆小卡车路经该处,便主动要搭载柏德。没想到,上了车之后,三名嫌
犯把柏德载至旷野,将他殴打至重伤,然后用铁链把柏德栓在卡车后方,驶向乡
间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高速拖行了两英里,柏德原来被殴打而身受重伤,但并未
死亡,经过拖曳的折腾,最后不但身首异处,头颅、右臂和身躯相隔一里之遥,
其惨状令人触目惊心。最有讽刺性的是,死者柏德在被害前途经的马路竟然是以
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之名命名的大道。
  受害人柏德是一名普通的黑人,目前已离婚,有两个女儿分别为27岁和16岁
,另有一26岁的儿子,靠伤残救济金过日子。
  杀害柏德的三名罪犯是:31岁的布鲁尔、23岁的金恩和贝里,他们是种族主
义者和白人至上主义者,他们身上刺满种族仇恨的文身,还剌有新纳粹团体的仇
  就在全美电视与报章媒体陆续报道此案后,6月12日,伊利诺州贝里维尔市一
名17岁的黑人少年向警方报案称,三名白人青年在这天曾试图把他拖进一辆吉普
车内,由于他奋力挣扎,三名白人青年抓他时撕裂他的衬衫,使他得以逃生。近
年来,在美国各州频频发生带种族仇恨动机的暴力事件。
◇美军在越战中曾使用沙林毒气杀害逃兵
  美国有线新闻网和《时代》周刊6月7日在一个联合报道中披露:越南战争期
间,美军曾专门组织策划行动,用神经毒气杀死美军逃兵。一些当年参与行动的
老兵们在节目中露面,他们回忆了当时的经历。
  出面证实此事的重要人物之一是,在越战期间担任海军行动部主任的前参谋
长联席会议主席、现已退休的穆勒上将,报道援引穆勒的话说,用毒气处死战场
逃兵的计划被称为“顺风行动”,该计划当时得到了白宫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批
准。执行该计划的是美国特种兵部队。巴斯柯克中尉回忆说,他所在的行动小组
曾乘战机飞至老挝的一个村庄,去攻击那里的一个“敌军兵营”,因为美军发现
这个兵营中有美国逃兵。在进攻中,美军施放了沙林毒气。后来,他看村子里横
七竖八地躺着100多具尸体,其中大约有一二十名美军的逃兵,其他是越南人。在
这次战斗中,美军共使用了两次毒气。当“敌军”增援部队赶来后,行动小组得
到命令,马上戴上防毒面具,因为他们将再次从空中施放毒气来阻止“敌军”的
进攻。一位老兵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他目睹了“敌军”呕吐、痉挛倒地的惨状
,从上往山谷望去,满目都是尸体。
  报道说,美军使用毒气,违背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所做的“不首先使用
毒气”的公开承诺。
(墨石整理)
≈≈≈≈≈≈≈≈≈≈≈≈≈≈≈≈≈≈≈≈≈≈≈≈≈≈≈≈≈≈≈≈≈≈
&&&&&&&&&&&&&&&&&&&&&&
CHINA AND THE WORLD
&&&&&&&&&&&&&&&&&&&&&&&
July, 1998. No. 23
&&&&&&&&&&&&&&&&&&&
Published on July 1, 1998.
==================================================================
[Capitalism and Crisis]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 The Nature of the Asian Crisis and the
World Economy
&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Chen Zhong
O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Challenge from the South and
Containment Liberalism&& Walden
Is the World Financial System
About to Collapse&&&&&&&&&&&
Real Estate Market of Hainan:
the Incredible Bubble&&&
Meng & Quan
[Reality and Choice]
Trade in Women's Body:
Taiwan-Indonesian Bride Trade,
& An analysis of Class, Ethnicity and
Gender&&&&& Hsia
Hsiao-chuan
The Cruel Treatment and Murder
of Women Workers
& by a Foreign Capital Invested
Factory&&&&&&&&&&
Yangcheng Wanbao
A Report on Suicide of Women in
Rural Areas&&&&&&&
Zheng Rongchang
Reports and Voices from the
Grassroots&&&&&&&&&&&&
Various Sources
& (1) Violence and cruel torture against
23 women migrant workers
& (2) A Letter from peasants under
unbearable exploitation
& (3) Chaotic social order in China's countryside
& (4) Say no to silence, say no to layoff
& (5) Hong Kong: dictatorship of the business and the suffering
&&&&& of the masses
Case Studies of Property Trade
of SOEs& Tang Zongkun & Han
Survey of Three Villages with
Collective Economy&&&&&
Wang Jizhong
EMU: A Challenge to the US
Dollar Privilege&&&&&&&&&&&
Cui Zhiyuan
[Opinions]
Clinton's Interference in Other's Affairs&& &&&&&&&&&&&Chen
[Information] Book News
[News Digest] Vertical division
of labor under foreign capital's
& domination: China's
Manager tortured worker
US company pollute Taiwan,
Indonesian
& worker GM workers
≈≈≈≈≈≈≈≈≈≈≈≈≈≈≈≈≈≈≈≈≈≈≈≈≈≈≈≈≈≈≈≈≈≈
※※《中国与世界》一九九八年七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退休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