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克服外部效应案例的主要途径

以《公共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广州公共交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页免费23页免费4页1下载券6页¥2.003页¥2.004页¥2.002页免费6页免费3页免费8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页1下载券4页免费4页1下载券8页2下载券5页2下载券
以《公共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广州公共交通|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公共经济学》问题库
下载积分:16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XLS|
浏览次数:100|
上传日期: 22:32:1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公共经济学》问题库.XLS
官方公共微信南开大学庞绍堂《公共经济学》讲义!
南开大学庞绍堂《公共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经济基础
公共现象或公共行为早已有之,但是公共经济则不是同步出现的。在中国盐铁是否专卖,汉武帝认为要专卖,但是这是公共政策,不是一门学科,没有人系统论证过专卖的好处以及其坏处,公共政策及思想早已有之,但没有公共经济,这些在前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职能主要一是组织大型工程(如水利、宫殿以及部分防御设施,像长城等),不存在社会协调不协调的问题,由于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古代就采取相应办法,把人头税摊丁入亩,这是帝王职能。二是公共职能,如赈灾,民间应当是辅助的,而政府是主体的,赈灾就是政府的事。过去就是有问题提出一个对策,而不是一门学问。
公共政策或经济行为早已有之,但也没有公共经济学。
主要是没有社会大生产,因此,没有宏观调控的需要。
前资本主义社会因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也没有出现公共经济学。严格说,在凯恩斯之前也没有公共经济学。因为之前,是自由主义学派,真正为现代经济奠基的是亚当.斯密,公共经济学的很多范畴、假设、名词到现在都在用,如经济人假设、竞争,都是他的奠基,但其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反映在他对政府调控是看法,是不用政府管,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这是其思想的基点,而且亚当.斯密认为他解决了经济学里的所有问题,而且想通过经济学来解决社会现象,也就是布坎南等人后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经济人假设解决道德、情操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最近由印度学者《从自由看待发展》一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亚当.斯密继承人大卫.理嘉图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以及最后到马歇尔都是自由主义,虽然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且不断发展,但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政府经济学,这种情况下以及公共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不可能最终形成。
总之,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是公共经济学不能产生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公共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凯恩斯就是干预主义,涉及到财政就是要用政府宏观手段调控经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有三个:一是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危机说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二是同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未受到影响,其经济不乱。三是第一个走出大危机的美国,就是罗斯福实行干预后走出来的。1936年凯恩斯提出,市场的推动不能使供求平衡,出现了缺口,其想到了政府,要用政府的力量推动这种缺口的闭合,提出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货币政策、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等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的政策,别人问他采用他的政策如何才能不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把钞票发到半通货膨胀的临界点状态。公共物品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都有了,凯恩斯理论也就是政府经济学的诞生,而我们现在比凯恩斯更滑头,更叫人听不懂,现在说的是,刚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一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也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三个背景。二是战后重建,都是国家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重建是主导,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不是亚当.斯密的时代,源于凯恩斯,一直到当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二、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政府部门的社会根本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增进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种看上去无序,为人个利益,但在为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向公众利益,但是否是整体获利,还是一部分人获利,一部分不获利,甚至是贫困,因此,有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这种进步分解到个人就不一样。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而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2,因此,说要用政府手段来平衡,南美就是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太大,而东南亚是实行均富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虽提高,但贫富差距扩大,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也就是说任何个人利益的增进,不以他人的利益损害为代价,而市场作用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政府要通过科学途径来增进公平、公正、公开,也就是通过帕累托最优来增进,由此,政府的经济政策就特别重要,这是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例如拆迁问题,政府支持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支持黑社会,而应该是政府制约房地产公司,怎样增进全社会公共利益就成为公共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三、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府经济学高度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就是政府公共行为以及通过这种行为协调社会宏观经济关系,增进全社会公众利益的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如何协调、如何增进有其规律性。具体的研究对象有这样8个方面:
1、市场(研究市场失灵);
2、政府理论(经济职能);
3、公共物品论(或产品论);
4、外部效应论(有正负两种效应);
5、公共选择理论(是说明其既是必要的,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与公众的政府行为相同,要把人民的选择与市场的选择关系说清楚);
6、公共收入理论;
7、公共支出理论(第6、7合起来是公共财政理论,研究怎样安排才能保障社会的利益,保证社会的公平);
8、公共预算与决算。
另外,还有货币政策,但是融合在里面讲。
四、政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是经济方法,这是政府经济学的基础方法。
二是学、行政学的方法,像MBO就不仅是经济学的问题。
三是比较分析的方法,要进行上下比较、前后比较、左右比较。
四是综合分析的方法,要放在社会背景,有关联的因素,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五是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一般是个案教学法,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应用型教学,更要大量分析个案。管理学中专门有个个案学派,认为只要把最基本的原理告诉学生,然后就是个案,掌握4000个个案就可以了,原理花半年时间,其余3年多的霎时间都是个案。这个思想对美国70年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到现在还有个白宫学者培养委员会。
第二章& 市场论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时间、空间的体系
市场是因商品交换而产生的,有特殊商品,商品交换要有空间,时间要素也不可缺少,时间是运动的展开形式。
另一种定义是: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组织化、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市场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有的是约定俗成,看上去无序,实际上是有很强的组织化,这个定义是从结构性的角度来定义的。
市场的内容:
一是交换的内容&商品,这是基本内容。
可以划分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也就是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信息、技术等),生产资料也称为生产者资料,所有的有形商品都可划分为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现在有无形商品,但也可以这样划分,如保姆到个人家里就是消费性服务,而劳动力到工厂就是生产性资料。
还可以划分为生存资料(如柴米油盐)、发展资料(如学习资料)、享受资料(如部分电器)。
也可以划分成日常消费资料、耐用消费资料,但我们一般不对消费品市场进行分类。
二是市场的主体,包括三方面:一是生产者或商品提供者和经营者,也就是供给方、卖方;二是购买者,也叫需方,又可分为单纯的需求方(消费者),而生产资料的需方,又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提供者。三是各种各样的中介组织或个人,市场经济越发达,这部分越需要。
卖方、买方也有直接、间接之分,但我们一般不考虑这些环节。
市场经济的组织,如企业。各种各样的卖场,市场的主体通常都是高度组织化的。
三是市场的规律。有交换存在就是规律,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条是价值规律,平均劳动量决定,交换价值决定。二三条是由价值规律展开后形成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如入世谈判时,汽车是个重点,因此,要求保护期5年,这是因为价值规律所决定,他的成本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少,还有个等价交换。从供求规律来看,目前的小汽车的销售量开始下降,供过于求,因此,肯定要降低价格。从竞争规律来看,主要是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
市场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四是有关的规章制度。如法律、规定、有关政府规章。商品的地方保护主义规定肯定失效。
二、市场的作用
一是交换作用,也称为实现作用,通过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是信息传导作用。为什么有的涨价,是供不应求,为什么有的降价,是供过于求,充分的、有效的信息交换是市场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基本条件。整个市场运行是以价格为中心的,围绕价格信号启动,围绕价格信号展开。去年年底价格猛涨,这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配置作用。资源配置是由市场信息来主导的。外商到中国来投资,也是把资源向中国转移,这是我们一系列市场信息发出的结果,外商也是把他们的资源向有利润的地方配置。目前中国的炼铁设备在世界上都是好的。
四是促进或推动作用。这种规律导致市场社会发展,竞争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
另外还有个作用有争议,就是公平作用,有的说能起公平作用,有的说不能,有的说是能够起到表层的公平作用,如商品在市场上流动,由消费者作出公平的选择,从而认为这就是市场的公平作用;而有人认为市场的竞争是无情的,有的产品就是有人要,有的就是无人要,因此,市场不能起到公平的作用,而且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拉大贫富差距。因此,说这个作用是有争议的。
三、市场的失灵
萨缪尔森认为,市场的作用有极限,超过极限就会失灵。
弗里德曼(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说,不要把市场看成万能的。如市场不能提供国防,有的领域市场达不到,也就是说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领域。
1、市场失灵的基本类型
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也就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的,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理想状态,这是琼.曼宾逊夫人和张伯伦提出的一种假设条件。
琼.罗宾逊夫人说,什么主义不重要,最根本的是看怎么分配。大家想想看这句话有没有水平?你们肯定说不出来。她是新剑桥派的领军人物。
这种条件下,一是市场自发的调节性带来的负面效果,如VCD就是一个例子,在连国家的技术控制标准都来不及出台的情况下,就铺天盖地的进入了我们生活中,一下子500多家生产,几年内积压1000多万台。二是不能提供国防等。
第二种是正常偏离理想条件。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都是不可能的状态,实际生活中都是有正常偏离的,如在垄断领域,竞争不充分会导致价值信号失真,社会资源配置就会失衡,这时关键是信息失真。
第三种是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也就是人为的,如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就会失灵;再如人为干预,导致市场障碍,如搞MBO;还有制度不健全。
以上三种情况也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斯蒂格利茨总结道:一是个人自由选择与社会的选择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如破坏环境获利,官员干预交易);二是完全竞争完全是一种假定,完全竞争不存在;三是某些领域不适用于一般竞争的均衡分析,也就是说市场对某些领域不起作用,如国家不支持陈景润,谁也支持不了这样的重大基础研究;黎曼的几何高斯才听懂70%,谁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后来物理学家发现空间就是弯曲的,由此才出现了广义相对论,因此,基础研究只有国家支持。四是信息的损耗,100%的信息是没有的,所以市场就会失灵;五是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会导致市场失灵;六是外部效应的存在,尤其是负外部效应导致失灵,而正的外部效应会加强市场的作用;七是公共物品的需要。但最后两点是前面的反向加强。
3、市场失灵的结果
一是降低市场的效率;
二是导致宏观调控经济失衡。
三是信息损耗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信息严重时会导致资源配置中断,如说某种空调会感应人的体表温度,并据此自动调节室温,其价格比一般空调贵800元,人们普遍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此时奥克斯说,这种空调其实就是增加了一块芯片,其价值为人民币15元,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相信奥克斯的诚实,使其销量上升,这就是由于奥克斯让人们充分了解信息。
四是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五是导致负外部效应急剧增长。负外部效应如生产后污染环境,正外部效应如搞好环境,成为环境保护的典型和城市的形象亮点,这就是正外部效应。
六是收入分配不公。促进了分化,如竞争强的收入增高,差的效益低,甚至破产。
七是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如维持老技术不变。日本在50年代搞强制折旧,只要是确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在三年内必须折旧,从而促使日本家电在后来一统天下,这就是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的推动。
八是外贸收支失衡,导致换汇成本高。如有的产品如果出口反而获利低,那么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就采取退税等政策,从而使国家外汇收支平衡。
以上是纯从经济角度,从、社会角度看,分化会导致动乱。
市场失灵之处也正是政府发挥作用之处。孙冶方临终前提出两条建议:一是统计必须严格、严肃。二是加速折旧,这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第三章& 公共物品论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对应的。公共物品也称为公共产品。
公共需要与公共物品
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物品和服务。从总体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分别提出的需要,如食品和服装;另一类是以整个社会为单位共同提出的需要,如国防和社区服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或服务。因此,公共需要这不是个人需要,明显有别于个人需要,是一种集体需要,大家共同需要。
1、公共需要的特点:
一是社会生产、工作、学习中的共同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集合。
二是可以无差别地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如电影院,大家都可以去看电影。
三是社会公众在享用公共物品、满足需要时,要么无需付出代价,要么付出与公共物品生产所消耗的极不相称的代价,如国防、基础建设研究的成果。
四是公共物品普遍存在着外部效应,会导致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分离。
五是主要来之于社会产品的剩余。只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公共物品才能越来越多,只有社会在个人物品得到基本满足,公共物品才能提上议事日程,因此说公共物品主要来之于产生的剩余,但是不能说全部来自于生产剩余。
公共物品有有形、无形之分,无形的有政策、法律,我们也把他们看成是公共物品。
2、公共物品本身特点:
一是公共物品的效用不可分割。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苦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厂商或个人享用,或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享用。如博物馆不能分割成一块一块地带回家,而是由大家共同的均等的使用。
二是消费不具有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其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其他厂商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另一个表述方式是: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再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为零。老师的话是:每个人的使用都不妨碍他人使用,或者说,不存在竞争使用。
三是给广大公众提供的收(受)益不具有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这样做成本太高。不论个人或厂商是否为之付款,都能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中得到利益。
二、公共物品的类别(也就是分类)
可以你各种角度来分:
一是从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角度分,如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分成物质性公共物品,精神性公共物品(如广播、电视)。
二是根据最终用途来分,可以分成生产资料型和消费资料型公共物品,也有混合的,如桥梁、道路,既是生产资料型的,也是消费资料型的。
三是根据消费对象和空间,可分为地方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
四是从所有权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乡村道路收费也是有其法律根据的。个人所有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所有权是私人的,如伟人的故居,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的,只不过有些后来捐给国家了。另一方面有些公共物品交由个人生产,个人可以收费,这在西方是很多的。
五是最重要的分类,是根据性质来分类,能否同时满足其公共物品本身三大特点,即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或混合公共物品),如国防就具有公共物品的三大特性,因此是纯公共物品,如具有一、两个特点,则是准公共物品,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如医院、教育等。
三、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
主要是两种,一是政府生产,二是个人生产。
政府生产的是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而纯公共物品只能必须由政府生产,政府还可以生产部分或大部分准公共物品。
私人生产只能生产准公共物品,不能生产纯公共物品,如个人不能搞纯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
政府生产取决于政府财政。
1、怎样生产
凡是政府生产的,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在政府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中生产,也可向私人企业订购,但是规格、标准、经费都是政府的。
私人生产,首先是政府授权才能生产,其次是政府委托生产,通过协商,第三是政府资助你生产,第四是政府参股来生产。
根本区别是资金是完全由政府出,还是由政府出一部分。
2、怎样提供
凡是政府生产的是无偿提供给社会使用,或者收少量的费用。
凡是私人生产的是有偿使用,其代价是高于社会平均劳动。
无偿提供也可称为行政性提供。
有偿提供也可称为市场性提供。
3、为什么可以交给私人生产
国外是能交给私人生产的基本都交给私人生产,一方面,政府不能把方方面面都包下来,否则,其政府财政开支越大,其税收就会越大,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萎缩,因此,政府把准公共物品交给企业,调动了企业积极性,扩大了企业生产能力,使财政收入也得到了增大,但与此同时,社会公众为此要付一部分费用。你们在座的有没有盐城人,你知道盐城悦达是怎样起家的?对,最初是从挖煤起家的,后来靠买路发家。
四、公共产品提供的能力原则和利益原则
能力原则:对于公共物品提供,谁能有负担能力,谁就要提供,其实是个分摊原则,从政府到私人能否从公共产品中获利。实际上,政府也是个利益单位,我们要求政府部门的局部利益与公众利益不能相差过大,既然如此,纯公共物品是没利的,谁也不能获取过大的利益,因此,进入公共物品的利益驱动就不应该很强,主要应该是动力,这样就会出现能不提供就不提供的情况,如安徽的道路与江苏比就非常差,像通过天长的路,到黄山的路,由于不是纯粹的利益推动,而是行政推动,虽不能抵抗,但他是能不搞就不搞。
这就是能力原则的来历,随着生产力发展,提供的应该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开发西部也是这样,对口支援,都是有能力的东部为西部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产品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因此,按能力原则进行分摊。
利益原则,是谁受益谁付款,除纯公共产品外,首先是个提供原则,其次是个财政原则。如高等教育要付费,公园、博物馆也要收费,这是与能力原则的一种平衡。
第四章& 外部效应论
一、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性和外溢性。
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外部效应最基本的还是依靠外部效应的结果来分类,即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正的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三、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这部分见书第26-34页,老师着重讲的几个图)
经济学家由此得出结论是: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负外部效应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从而盲目扩张。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正外部效应也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从而导致萎缩。
四、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经济学家一般用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
怎样消除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要通过税收来补偿,使T=MEC。正外部效应通过财政补贴来实现,补偿量是W=MEB。外部效应是通过政府来消除,使其内在化,有外部效应的存在,政府的作用就存在。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对民主体制下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两个假设
一是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其实是对政府行为的经济分析,因此,主要是用经济人假设。这里的&经济人&是理性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
二是民主体制。非民主体制下也没有公共选择。
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不过是经济交易过程的延伸。从本质上说,家、官僚或国家代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个人一样,也是一种&经济人&,他们同样是个人私利的追求者。在公共选择领域作出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差别,既不更好,也不更坏,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他们的行动本身也要受到一些规则与约束的影响。这些规则与约束同样是人类创造的,不一定比其他任何社会组织的规则更加正确无误。由此出发,经济学家将经济交易和政府决策这两种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而且这种个人偏好是最喜欢什么而不是喜欢什么,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值。
二、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这部分见书第64页起)
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决策怎样能与公众的选择达成一致,也就是均衡,研究政府均衡怎样实现,达成一致。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均衡。
三、简单多数规则
公众认同采用简单多数,只要票过半数。但投票过程比较复杂,MC(或MPC)大于等于MB(MPB),介于中间的多数的认同,是能否通过的标志,与简单大多数不冲突,不违背,更明了地表达了简单大多数。
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一项有关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产量提案能否获得通过,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公共选择的规则,即提案获得通过所需的赞成票数占投票者总数的比例;
2、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3、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的难易程序;
4、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5、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上述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均衡结果的相应变化。
以上偏好是唯一的情况下,如果偏好不是唯一的,可能会对若干个方案,投赞成票,最终出现没有结果。具体说,单峰偏好的结果具有唯一性,多峰偏好的结果会出现非唯一性。
边际效益递减和单峰偏好的一致性(或者说,边际效益递减同多峰偏好的矛盾性),并不能排除多峰偏好存在的可能性。多峰偏好会导致公共决策的矛盾,解决的方案是一轮又一轮的投票,实际上是没有人搞一轮又一轮投票这种技术性方案,而且布坎南给出的几种状态是技术性方案也解决不了的,实际生活中也就是用下面的投票交易来解决。
四、投票交易(这部分老师念书,第78页起)
五、行为的分析(这部分也见书,第82页起)
把选择理论用于行为的分析,应该说,投票过程有其真实性,才能使大家感觉到投票的必要性,才能促使大家去投票,从根本说,因为大家感到对投票结果会有影响。
投票交易情况下,导致政府决策不一定是最优决策。也就是说,在存在投票交易情况下,资源配置具有不确定性。一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二是导致资源配置损失;三是导致资源配置不浪费,但也不是最优。也就是MSB&MSC,MSB&MSC和MSB=MSC。
均衡条件下的政府决策,为什么不一定是最优决策?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用意究竟是什么,他究竟想说什么?这是由布坎南是经济学家所决定的,其实就是两句话:一是投票交易的存在是必然的,这是因为有多峰的存在,由于投票交易的存在,即便实现了均衡,其决策结果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因为有相当大的可能偏离政府公共目标,帕累托最优不一定能够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党在投票过程中的作用,就像是促成投票者之间达成投票交易的经纪人。政党的纲领通常由一系列分别迎合少数投票者利益的项目所组成,然而,通过将这些利益项目巧妙地进行组合,并将其成本分散到多数人身上,政党可以赢得选票。唐斯看来:&政党所感兴趣的并不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反,每个政党所追求的只是通过获得最多的选票从而再次被选上。因此,如果政府确有能力使社会向帕累托最优移动,这也只有通过同别的政党的竞争才能达到&&所以,关键在于政党之间的竞争是否总是迫使政府向一种帕累托最佳状态努力。&二是既然如此,能由市场选择的必须由市场选择,才能保证最优化。政府决策即使达成均衡,也不一定最优,因此,要把政府选择控制在最小范围。
布坎南在经济上应该是个自由主义者,说凯恩斯主义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根本基础,接着一大批自由主义学者出现了,那么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就是哈耶克,其代表著《通向奴役之路》,其中货币主义最通行的是弗里德曼,其政策在里根时代非常畅行,提出&生产为自身创造需求&,根据他的理论制定一切政策鼓励生产,在里根上台时,失业率达到10.8%,第一年就降到了7%,第二年降到了4%,货币主义加供给学派,使美国在80年代的关键时期打败了日本,再通过老布什和克林顿的努力,彻底打败了日本。布坎南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市场是不可替代的,布德奴提出,市场经济自然平衡,自发收敛。这是经济学界100多年来没有解决的命题,大家从收敛角度怎么也证明不出来,但他在1984年严格证明了市场能够自发平衡,解决了这100多年来的难题,他用得方法就是拓扑学中的不动原理来证明的。这本书大家就不要看了,看了也白看,我也看不懂,但他最后的结论我是知道的,是说市场在非破坏条件下,市场能够均衡,从而使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彻底理清,这就是市场第一,政府第二,政府就是要保证市场不遭破坏。从1976年以后,经济理论全部指向了市场。
第六章& 公共支出论
一、公共支出的涵义和类型
公共支出也称为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发挥其作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换句话说,一旦政府在以多少数量、以什么质量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方面作出了决策,公共支出实际上就是执行这些决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所以,公共支出也就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1、按照公共支出的性质来分类,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消耗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2、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来分类,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指的是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这类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警察、法庭、监狱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也就是用于国家机器的核心支出,是纯公共产品。
创造性支出指的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经济、科技、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
3、按照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来分类,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也可以说成刚性支出和弹性支出。
不可控制性支出可以解释为根据现行法律和契约所必须进行的支出,也就是说,在法律或契约的有效期内必须按照规定准时如数支付,不得任意停付或逾期支付,也不得任意削减其数额。不可控制性支出一般是天灾人祸。
可控制性支出可以解释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以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
4、按照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围来分类,可分成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一般利益支出,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以享受其所提供的效益的支出,如国际等。特殊利益支出,指的是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如教育等。
5、如果按照支出的具体内容来分,大体有这样几项:行政管理支出,国际支出,社会文教科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出,政府债务支出,外交事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我到内蒙讲课,他们告诉我,国家对西藏、新疆和内蒙补贴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西藏是不要就给,新疆是一要就给,而内蒙是要也不给,或多要少给。
二、公共支出的原则
即应当遵循的标准和准则,其中全世界都遵循的有三条,即:公平(以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和稳定。我们国家还有三条:
一是兼顾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是有矛盾的,有时矛盾比较激烈,我们国家现在分化还较厉害,我国工业化完成的程度只有72%,这又是紧迫任务,因此必须兼顾。
二是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全部用于继续建设,人民生活得不到发展;全部用于消费,发展得不到保障。陈云说:一要吃饭,二要发展,他说积累一般占23%-28%比较好。
三是量入为出,也称之为收支平衡,财政平衡原则。这几年我们都有赤字,而且主要是发国库券的方式,不是通过发钞票的方式。
萨缪尔森说过,政府赤字只要不发生通货膨胀就行,只要不超过人民的能力就行。政府跟人民群众借钱,就像丈夫跟老婆借钱,就像从左口袋到右口袋。这样的话导致美国赤字大增。
三、公共支出的增长
现在全世界主要国家的公共支出都在增长,这种增长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对此有各种各样的理论。
一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家认为,支出应该不断增长,因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二是对付一些外部、自然界预料不到的情况,也会导致增长,政府要准备资金应付突发事件,外部的像陈水扁、石油问题等。但也有政府效率过低导致增长,这是不正常的,其原因是体制缺陷所形成。
四、公共支出的控制
1、控制的原则
一是社会共同需要,不排除某些特殊群体,如扶持弱势群体,也是间接的,因为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像残疾人,还有个国家的形象问题。
二是政府管理职能的需要,因为社会不断发展,日益多元化、复杂性,导致政府职能的扩大,例如,城市垃圾不断增加,我们国家每年要产生1.2亿吨的城市垃圾和1.2亿吨的农村垃圾,而且在不断增长,这个政府要管,以前不要分类回收,现在要分类回收了。
三是量力而行。
2、控制方法
一是控制总量。把总量做成刚性的盘子,有一定的机动资金安排,可以根据10年、20年来的情况计算。总盘子是以正常支出为基础的,比较好弄。
二是比例控制。是国家通用的办法,支出不能超越GDP的百分点,一般在7%-8%,特殊的国家可能是10%,而美国支出占到15%--16%,这样美国的赤字就很大。但我认为,不是好的控制方法,一般不容易控制住。
三是过程控制。从制定计划开始到执行决算都进行严格的控制,过程控制结合总量控制是最理想的控制方法,能够做到有效控制。
四是总收入控制。这是源头控制,根据总收入按排总支出,政府收入一般来源于(1)税收;(2)国有资产投资的收入;(3)政府作为债权人的收入;(4)政府作为债务人的收入;(5)政府发行货币的收入。第5种来源最好不用,税收少一些可以藏富于民,这也是胡铵刚与林毅夫的争议焦点,胡铵刚主张国家要多收,而林毅夫主要藏富于民,然后一个到清华,一个到北大,一个是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的主任,一个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
五、公共支出的成本和收益
必须按照MSB&MSC,这是从宏观上说的,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社会边际成本,这里MSB已经包括政府正外部效应。
从微观衡量就是投入产出之比,主要看谁当分子,谁当分母,用尽量少的投入实现尽量大的产出,微观上投资7亿元获取1枚金牌。现在控制的常用办法是政府采购,招标和竞标。
第七章& 公共收入论
一、公共收入的涵义及原则
公共收入也可以称为财政收入或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收入的主要内容,前面已讲,其中政府发行货币的收入也叫通货膨胀收入。
收入的补充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政府的规费收入,如房价主要就是规费。
二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有偿使用收入,如世界遗产。某些人以为遗产是地方的,实际上是国家的,主要是张家界引起的,遗产就是应该原汁原味。
三是国家接收的各种捐赠。
公共收入的基本问题是国家提供公共物品的费用如何负担的问题,也是如何筹集的原则。一是能力主义的原则,二是受益的原则,这是组织公共收入的两种原则。青藏高原的重要性,而这些地方基本不缴税,这是根据能力主义的原则,这是前面讲过的,同时也是受益主义的原则,青海搞得好也是全国人民受益。
二、公共收入的数量界限
应当有多大的规模比较合适,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规模需要的刚性因素,这是不能缺少的。二是弹性因素,刚性因素不能减少,宁愿放宽,而弹性部分要尽量节减。
一般来说,刚性因素有国防、司法、执法体系、国民教育、国家基础科研、社会卫生事业,还有就是政府自身的运作费用,重大基础设施,这些是关系到国家战略的部门,再如核电站不能交由私人干,刚性的就是以上7个方面,如果我说还有一个不能少,就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但是有争论,有人把它放入弹性因素,是因为多大规模、次数很不确定,有的年头多一年,有的年头少一些,财政的机动因素算是刚性还是弹性,大家可以讨论,但我认为每年都必须要有,这就算刚性因素。
弹性因素有:经济建设、文化事业因素,原因:一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下不是经济建设的主体,而企业是主体;二是经济建设、文化事业都是准公共物品,不要政府过多投入,教育与文化事业不一样,基础教育的地位与文化艺术不一样,是国家战略地位,关系到未来,国家必须投入,9年义务教育必须由国家包下来,经济、文化事业主要应由企业来做。
国际上有个通用的收入标准,即占GDP的比重,这不取决于国家的福利政策,在80年代末期,低收入水平国家占12%,中等收入国家占24%,发达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高福利国家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50%左右。而英法美长期是(19世纪以来)占10%左右,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三、影响公共收入的因素(或叫制约公共收入的因素)
公共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正相关,公共收入的基础就是GDP,这个问题就变成影响一个国家GDP增长的因素,这也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
具体分析一下:
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是人力资本的因素。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而不是人力资本大国,对人力资源投资越少,人力资本越少,贝克尔讲过:资源转化为资本就是看投入。
而第一和第二因素又相关。
三是国家已有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以及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状况,决定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四是收入分配政策,这对于调动与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起直接作用,新剑桥学派就认为收入分配决定一切,起点就是分配,终点也是分配,只要把分配搞好了,就解决了一切问题。
这个因素是制约公共收入的特殊因素,而前面三个是影响整个GDP增长的因素。
四、主要形式
一是税收,分为多少税种。税收三要素:主体、客体、税率。课税就是规定税种,不同的税种交纳的不同比例是税率。税率形式主要是定比税率和累进税率。税种有所得税、财产税、商品税等。
二是政府债券。
三是政府的通货膨胀收入方法。这种方法也不是不能用,如果导致政府财政危机的话,不及时就会导致金融危机,在这样发生连环危机的情况下,就可以实行政府通货膨胀的方法,是特殊情况下的货币财政对策。负责任的政府应该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使这部分虚假收入逐渐退出。
单科协议[辅导班]
单科协议[辅导班]
数学单科协议[辅导班]
一对一辅导:
一对一辅导
数学一对一辅导
一对一辅导
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非统考名校专业课辅导:
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
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
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
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
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
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
辅导班[辅导班]
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
统考专业课辅导:
咨询热线010-
[] [] [] [] []
友情链接(首页要求PR≥4 符合要求并请做好我站链接后联系QQ:不符合条件勿扰加时请注友情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部效应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