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印章上面一般写什么字写了什么?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好友相约兰亭,曲水流觞,把酒作诗,王羲之编撰成集,著《兰亭序》。《兰亭序》流传千年,早已成千古绝唱。近日,有中外篆刻名家把《兰亭序》刻在64枚印章之上,一印一句,意象生动,编集成《兰亭序印谱》,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兰亭序》之美。作为今年第34届兰亭书法节活动之一,同时也为了纪念兰亭书会成立35周年,该次展览经兰亭书会筹备近一年,于4月17日在绍兴博物馆开展。  ●见习记者 於泽锋  一印一句 姿态万千  4月13日,记者前往绍兴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一号展厅忙着布展。此次篆刻展共有64枚印章展出,皆出自不同名家之手,以印蜕和印章配套的形式呈现。  从进门左首开始,印章按照诗文的顺序依次排布,从前至后,依次为“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句有长短,字有疏密,一印一句,姿态万千。  玻璃橱窗之内,放大的印蜕为参观者欣赏篆刻的内容提供了方便。从印蜕中可以感受到秦印的古朴厚重,众家流派印绚丽多彩。方台之上,一枚枚外形精致的方印,大小不一,以青田石、寿山石为主要篆刻石材,质地细腻,堪称艺术精品。  本次印谱制作的印蜕原件由兰亭书会会员娄庆云完成。这些印蜕,都是其在上班之余做的,前后历时半个月左右。印蜕讲究水分和墨的控制,为了让名家的艺术创作能够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每一个印蜕,娄庆云都不遗余力。  这次活动,由兰亭书会筹办,与以往以书画展的形式来开展纪念活动不同。篆刻展在绍兴并不常见,能够同时召集海内外众名家,篆刻《兰亭序》,既是创新,也意义深远。  “如何将兰亭书会与兰亭、书圣王羲之及《兰亭序》紧密结合,进一步彰显书会的‘兰亭’特色,把书会塑造成为一张绍兴的城市文化名片,是2015年末我们在讨论做好兰亭书会成立3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时关注的一个重点。”兰亭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倪七一说,“而篆刻《兰亭序》这一想法在书会提出时,便得到了书会同仁的积极响应。”  “其实早在1982年,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在沙孟海先生的主导下就出版过一本《兰亭序印集》,在当时的书法篆刻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这次《兰亭序印谱》,集中外名家之力,更为难得。筹办这次活动,期待能够进一步弘扬兰亭文化,同时,也能引领大众走进篆刻的艺术世界,领略篆刻之美。”倪七一说。  印章有朱文白文之分,字距有疏密之别,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篆刻印章已从实用性向艺术审美的方向发展。在字法上,举凡甲骨、钟鼎、石鼓、墓志、碑刻、泉币、诏版、砖瓦、古陶、权量、汉简等文字,皆可经过一番通变印化,随形就势,营造出全新的艺术效果。从章法而言,大胆吸收了书画技法,大小参差,强化了疏密对比。  现在绍兴博物馆展出的64枚珍贵印章,集众家之长,用刀石写诗,极富艺术张力。以这样一种方式致敬前人,传承了《兰亭序》书法之精妙,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纪念方式。一方印章,把篆刻艺术与书法熔于一炉,呈现篆刻独特的魅力。  承袭遗风 再兴雅集  文人兴雅集,遥想当年兰亭修禊,曲水流觞,诗兴盎然。在那样的情景之下,流传千古的《兰亭序》诞生,为绍兴悠久璀璨的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如今64位篆刻名家同刻《兰亭序》,也是一次难得的雅集盛会。而最先响应这次雅集的,便是旅日著名篆刻家邹涛。据了解,《兰亭序印谱》首枚印章便出自他之手。2016年4月,邹涛来绍兴参加第32届兰亭书法节活动。倪七一与绍兴本地篆刻名家陈巍前去拜访,欲求一枚印章,邹涛当即答应,立马设计印稿,现场刻制了“永和九年”一章,为活动拉开了序幕。  作品的征集,也得到了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主席晋欧的支持,其向日本篆刻家(西泠印社名誉社员)征集了一批作品,自己也篆刻了一枚。  如今参与创作《兰亭序印谱》的64位篆  刻家中,有35位是西泠印社的社员或名誉社员,有兰亭书会参与者10位。从地域来看,遍及浙江、山东、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江西、海南等地,还有日本作者3位、韩国作者2位,具有较广泛的区域代表性。  晋欧先生虽旅居日本,但对国内这样的盛会非常关心。对于这次展览的举办,其连连称贺。4月15日,当记者联系他时,他已准备回国,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兰亭书法节盛会。  绍兴作为一座书法名城,拥有王羲之《兰亭序》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杰作,已成为国内外众多书法名家的朝圣之地。  篆刻与书法紧密不可分割,历史上,篆刻名家也多为书画大家。诸如齐白石、吴昌硕、钱君匋等大家,无不兼采众长,书、画、印艺术造诣高超。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篆刻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  《兰亭序》,万人临摹,泼墨挥毫,文脉源远流长。宋人刻《兰亭序》于石碑之上,斧凿之功,金石相生,经风雨磨摧,仍能被后人看到。小小的一枚印章,方寸大小,但文字一旦刻写,便是永久。从古至今,印章还作为信物,意义非凡。  现中外篆刻名家把《兰亭序》刻在了64枚印章之上,既是《兰亭序》书法神韵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能成为珍贵的留存。  千年传承 金石相生  “婉转绵密,繁则减除,简则添续,终而复始,死而复生,首尾贯串,无斧凿痕,如元气周流一身者,章法也。圆融洁净,无懒散,无局促,经纬各中其则,如众体咸根一心者,字法也。清朗雅正,无垂头,无锁腰,如耳目口鼻,各司一职者,点画法也。”明代周应愿在《印说》中这般写道。这一段话,讲到了篆刻的几个重点,章法的完成原则、字法的书写原则、字的点画塑造方法。  篆刻艺术,流传千年,既有古玺印的神秘斑驳,秦汉印的浑穆奇伟,也有明清流派印的绚丽多姿。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是一种用很少的字,精炼地表达作者灵感、理念、情趣的艺术。当刀尖轻巧地在青田石、寿山石上镌刻的时候,浑厚、古朴、清丽、优雅的文字便如潜龙出水、蚕蛹化蝶一般浮现而出。  关于印章的篆刻,陈巍讲:“一枚印章的创作,首先是印稿的设计,这是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主要解决章法问题,包含结字、文字线条的长短、穿插、挪让、虚实等方面。我十分重视章法的经营,常易数稿,反复推敲,择优而刻,因为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篆刻这门技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记者在采访娄庆云时,其讲到学习篆刻已经有十多年了,读大学的时候,便爱上了这门艺术。他在拓印之余,也在欣赏各位名家的手笔。对于造型各异、融有匠心的这64枚印章,他坦言,每一方印章,无论是文字编排还是篆刻,都是辛劳力作。  绍兴曾诞生不少篆刻名家。近代就有赵之谦、寿石工、吴朴堂、陈半丁等等。陈巍谈及这次展览时说:“通过这样的形式,让篆刻艺术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篆刻、欣赏篆刻,感受篆刻的艺术美。篆刻爱好者不仅要去传承这门艺术,也要去研究、挖掘这些印学财富。”    相关展览  钱君匋先生书画印精品值得一看  今年是兰亭书会成立的主要倡议人钱君匋先生逝世20周年,为纪念钱君匋先生,和本次《兰亭序印谱》一同展出的,还有向日本藏家征集的钱君匋先生的书画印精品,其中字画作品30件,印章作品10件。  钱君匋先生,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钱先生在日本办展览时,有不少日本友人订购了先生的作品;日本友人到上海拜访先生,求购作品的人不在少数;还有日本的一些画商,也是不断地向钱先生订购书画作品在日本销售——所以钱先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留存在日本。这一次办展,和日本众多收藏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钱君匋先生与绍兴渊源颇深,特别是他在1981年4月参与全国首次大型书法雅集“辛酉兰亭书会”时,第一个提出了成立“兰亭书会”的倡议,倡议书由其及参与活动的田桓、沙孟海、陆俨少、费新我等28位艺术名家签名支持。兰亭书会于当年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成立。  }
随着日本手帐文化传播到国内,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对「手帐」这项事物并不陌生。「手帐」这个词不来自中文,来自日语词「てちょう」,指日程本、记事本。
「手帐」与一般认知中的笔记本有些许不同,比起一类纸张产品,「手帐」表达的是一种纪录、审视生活的方式。
AppSo 之前介绍过电子手帐的写法,虽然方便快捷、易于保存,却不是大部分手帐 er 的入门选择。如果比起电子产品记录,你更喜欢笔尖到纸的书写感,那选择一本实体手帐可能更适合你。
作为入坑 N 年的文具爱好者,以下为我对手帐内容、手帐挑选以及写手帐意义的一些认识,希望给手帐新人们一些科普和启发。
注:「手帳」翻译到中文,写作「手帐」、「手账」均有,本文中统一用「手帐」。
懒人目录
要写什么手帐
如何挑选手帐
写手帐简单指南
要写什么手帐?
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挑选手帐,这时我会先问一个问题:你希望写什么样的手帐呢?
要挑选一本怎样的手帐,取决于你想要写什么样的手帐。哪一款手帐最适合你,则要结合你的书写习惯、生活、工作、兴趣来进行考虑,根据想要记录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手帐内页「格式」。
这个过程需要反复尝试,并不断得到新答案,毕竟认识「自我」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写手帐也是我们不断面对、审视自我的方式。
从手帐圈目前的情况来看,手帐记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日记
时间(生活、工作)管理
兴趣领域记录
1. 什么是一日一页?
日记个人化而私密,一般没有「创作」教程。手帐 er 仍然选择纸笔记录,这可能来自手帐产品带来的仪式感。
▲ 一日一页用来写日记或管理时间. 图片来自:dejapan
日式手帐的代表品牌 hobonichi(hobo),它家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一日一页」手帐。不少欧美文具品牌也推出这种「一日一页」样式,如狂出限定款的 moleskine、灯塔 1917(Leuchtturm 1917)等。
使用「一日一页」手帐,代表你需要按照日期记录内容,一旦偷懒没写就会留下空缺。坚持、自律是很重要的手帐精神。当然,手帐 er 也有应对「天窗」的另一个仪式——补手帐。一天写一个月的日记,是不是瞬回小学暑假最后一天?
当然,为适应不同的书写习惯和记录频率,市面上也有自填日期的「一日一页」产品,如,midori 的留白,专供每日要写几页,或是几天才写一页的随性手帐 er。
▲国誉自我手帐真是强迫症最爱.
2. 用手帐管理时间(生活)。
每天晚上总结并提前写好明天的 to do list,在一年开始就标记好所有重要日子,时时拿出手帐「打勾打叉」,是基本的时间管理操作。
按时间划分需要,可选一日一页(比较少人用来管理时间)、周计划、月计划等手帐样式。周计划一般为一周两页,有横式、竖式,种类非常多。最近非常火的日本国誉自我手帐,是时间轴式的周计划,事项安排可细致到每一小时,非常适合管理「强迫症」。
如果市面上卖的日程样式都不适合你,也可以选择买个空白本子自行「设计」。
目前流行的「手画」时间管理体系有知名文具大神、香港 city’super 文具买手 @斯吉烈迅 设计的 Chronodex(时间饼),以及欧美手帐 er 常用的 Bullet journal(子弹日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
3. 兴趣领域记录也是最常见的手帐内容之一。
兴趣手帐,或称为专项手帐,专门用于记录积累某一类事情内容,如读书、观影、旅行、烹饪、育儿等。
与日记和管理类内容不同,记录兴趣内容的手帐坐标点不是「日期」,而是你关注的重点和事情发展的进度。如,写读书笔记,一般不会使用有日期的手帐,对于大部分的朋友,阅读并不是一个每天定时定量进行记录的内容,只有在需要时才会写,一本读书手帐可能写好几年。
旅行手帐一般都有「主题」,例如东京之旅、泰国之旅等,专门用于记录旅行的准备工作、行程安排和途中见闻。内容素材比较随机,可以贴出行机票、购物小票,甚至是路旁捡的一片树叶。
这类兴趣手帐,既可以为其而设的手帐产品,也可以用没有固定格式的空白本、横线本、方格本来写,自由发挥可能效果更好。
如何挑选一本手帐
如果你热爱日剧,很容易欣赏到主角们人手一本,材质、样式不同,但都非常符合身份设定的手帐。少女、职场精英、家庭主妇、动漫宅,他们会使用的手帐类型和材质都不同。
除了上述介绍的不同类型内页,各大文具品牌,甚至是皮具、奢侈品品牌,都在推出材质各异的手帐书衣(也就是外皮)。
这种情况下,建议手帐新人先抛开各式各样的材质,只从纸张的「装订」方式来考虑,看看自己需要定页手帐、活页手帐还是旅行者笔记本(traveler’s notebook,简称 TN)。
1. 手帐选定页还是活页?
定页手帐无需过多解释,最普遍最常见的装订方式,但这些定页手帐们的衣服,可会挑花了你们的眼睛。
定页、活页的概念相对。相信大家学生时代都用过 20 孔、 26 孔的活页夹,活页手帐就是这个类型,只不过孔数更少(一般为 6 孔或更少),有非常多的尺寸,常见 A6(personal size)、A7(pocket)、A5、A4 等,材质以皮革、帆布为主。比较火的品牌有 filofax、Ashford、Gillio 等,奢侈品牌 LV、Gucci 等也有推出活页手帐皮。
与定页手帐相比,活页手帐的优点是随时增减内页,什么样的内页都可以一起使用,配件也非常多,尺子、拉链袋、便利贴等,打个孔就可以放进去,熟称「All in one」。
活页也有不方便之处,书写时活页环可能会硌手,替换下来的内页零散,不好收纳、容易丢失。
在定页与活页之间,还有旅行者笔记本。
traveler’s notebook,顾名思义就是旅行者喜欢用的本子,外形为一块皮革包裹着里面的一本或多本笔记本。这些笔记本用橡皮筋捆在一起,既是「定页」也可以随时更换,算是兼具定页活页的属性。
日本文具品牌 midori 旗下的 TRAVELER’S COMPANY 于 2006 年 推出 traveler’s notebook 。这种笔记本样式可能由来已久,但是经过 midori 的这款产品才大火。类似于 moleskine 原本泛指绑带笔记本,被意大利制造商注册后,就成为了一个笔记本品牌的名称。
Midori 的 traveler’s notebook 火了以后,市面上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 TN 手帐皮(一般为手工制),各种样式的手帐内页,上述的周计划、月计划、读书观影笔记等都有。
2. 纸张也很重要
不少手帐 er 会画画和用钢笔书写,所以纸张能不能「hold 住」水彩、马克笔和墨水非常重要。
▲traveler’s notebook. 图片来自:Pinterest
日系手帐最著名的纸张「巴川纸」,原是用于印刷字典的轻量纸,既能 hold 住浓墨不洇,反复翻阅也不容易破损。被 hobonichi 创造性地用于手帐后,现已风靡手帐圈。当然不是所有的手帐都使用巴川纸,大部分的文具品牌是自行开发纸张。例如国誉(kokuyo)、Rhodia、灯塔 1917 等等。
不是能写墨水的纸就一定最好,具体还是要看你的书写需要。阻尼、克数、重量、饱和度等都是考虑因素,最好能先试写感受下。如果网购纸张产品不能试用,可以先找找文具大神们做的纸张测评。
写手帐简单指南
买到了合适的手帐,到底要如何写?用什么写?
这个问题没有官方答案,但总归只有几种玩法:拿笔写,拿彩笔颜料画,有耐性可以拼贴、敲印章。
虽然手帐 er 们家里可能都囤积大量墨水、水彩、马克笔、软头笔等等,无论是写字画画都能玩出花来。但实际上,「装饰」并不是必要的,作为记录方式,随手抓起一支笔写就行了。作为手帐 N 年生,我仍然是「一笔流」(一次只用一支笔即可)。
▲ AppSo 运营姐姐的纸胶带柜
拼贴算是欢乐玩法了,这里不得不提到手帐圈知名产品「纸胶带」。这个「纸」指的是日本和纸,这种胶带粘性不强,撕下来不会留胶,可反复粘贴。纸的材质让它轻松制作出各种图案样式,装饰美化用途越来越广泛。
故宫淘宝「纸胶带贴口红」把这个手帐产品带到公众视野,近年国内外冒出了很多纸胶带品牌。在手帐上的用法类似于「贴纸」,拉条式贴法,还是裁剪出图案「拼贴」,玩法不要太多。
笔和纸胶带之外,还有贴纸、印章印泥、手工金粉、过塑机、熔胶笔……哪天看见手帐 er 掏出一把冲击钻来做手帐,我想我也不会惊讶。这些工具可能会帮助你「入门」,让你感受到趣味性,但并不是缺了就不行。
随着手帐文化的流行,写手帐的朋友越来越多,相关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手帐作为极度个人化的生活习惯,一种创意记录形式,有无限的可能性。
但正因为丰富,有很多的可能性,也容易让人迷失。「手帐初心」是手帐圈最经典的讨论,写手帐一定要购入这么多的产品吗?
▲ 拼贴玩法
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具产品,当你的使用体验更深入,必然会提高要求,希望入手更「趁手」、更好的工具。不断追逐更好的东西,是任何兴趣发展的规律,也是「消费陷阱」。
也有一种情况,原本生活就足够忙碌,还需要挤出时间来装饰手帐、画画,不仅没有好好管理时间,还生活得更累,这是另一个手帐陷阱。
虽然谈「初心」很老土很矫情,有批判他人的一位。但当你感觉到不适、迷茫,及时回顾一下「手帐初心」,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写手帐,希望通过它达成什么目标,的确是一个整理思路的好办法。
如果你是刚刚接触手帐这个「大坑」的新人,不建议一开始就购买太多手帐产品。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要因为新推出的手帐产品迷人,或是别的手帐 er 晒的好看使用实例而一下子「囤货」太多。不仅被消费绑架,还容易因不会使用而造成挫败感。
选一本喜欢的手帐,拿起笔开始写,一边写一边调整,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这才是「入坑」的正确姿势。
题图来源:dejapan}
  本文授权转载于:耳朵里的博物馆(ID:erduolidebowuguan)  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和百万家庭深度看展览  最近辽博的“唐宋八大家”大展非常火爆,现场人山人海的,好多人是为了《洛神赋图》《瑞鹤图》真迹去的。  有人就发现了,这两幅珍宝乾隆都进行了盖章“点赞”,“是朕喜欢的宝物了!”  《瑞鹤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事实上乾隆不仅喜欢给名作点赞,更是个“点赞狂魔”。  1  “点赞狂魔”,就问谁不服?  ▼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有三样地方是一般皇帝比不了的:  活得岁数大,历代帝王,他是最长寿的。  写的诗多,据说他一生写诗多达三四万首,算下来每天都有新创作。  印章多,齐白石号称“三百石印富翁”,才三百就是富翁了,而乾隆有据可查的印章居然有1000方,常用的有500方。没错,他就是这么爱用他的印章!  乾隆印迹图  乾隆处理国家大事之余,喜欢“附庸风雅”,以风流文人自居,还自诩是“十全老人”。  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拿着他的章子,在各种字画上盖,跟拔火罐似的。  乾隆自己几万首诗都不够盖的,所以收进内府的历代书画就成了目标,他不但把空灵的倪瓒作品盖成了大花脸,还把很多书法真迹的字上面都盖了章,“糟蹋”了不少好东西!  来看一眼被乾隆“糟蹋”了的名作: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唐摹本。被这个乾隆皇帝密密麻麻盖了几十个章。  盖章也就罢了,还大笔一挥,写一个“神”字。  《快雪时晴帖》  还有更夸张的。王羲之他儿子王献之更郁闷。好好一篇传世书法《中秋帖》,就那么30几个字,乾隆在上面盖了80多个章!  《中秋帖》  还有之前在国博展出的《五牛图》,乾隆的章都要把空白填满了……  《五牛图》  不得不说:服气,服气!  2  问题来了:“增值”还是“糟蹋”?  ▼  随便在书画展上走一圈,就会发现,“盖章”不是个案。那么,争议来了:  正方认为:  乾隆这些加盖印章的行为,不仅不是糟蹋文物,还是文人生活的一部分,它为古代书画流传有序做出了贡献,还为古代文物提供了附加值。  不少收藏爱好者,对钤(qián)有清宫鉴藏印的书画深信不疑,认为既然是皇家鉴定过的东西,还会有错吗?  于是,点赞狂魔乾隆的印章成为了鉴别清宫藏画的重要依据。  反方认为:  这种行为,太low!这跟有些人跑去长城刻字,有啥区别嘛?  人家画里本来的构图、气韵,一下子全破坏了。真是毁了多少精华艺术品,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个说法也是广大吃瓜群众比较认同的,更有ps技术一流的网友还原了被乾隆“点赞”前的这幅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  这幅画的空间感一下变得开阔,显得自然和谐、意境悠远……  两方观点,都有人站,我和我的小伙伴今天吃饭为这事儿开辩论会,没得出来统一答案。你认为这是好是坏呢?  3  要这章子有何用?  ▼  其实你也先别着急跳脚,更别一言不合就黑起了乾隆。咱们先了解些印章常识吧~  印章是一种雕刻和书法融合的艺术。常说“诗书画印”,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是和中国书法、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样式,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漂亮的印章也增加了书画作品的美感。  举个“栗子”:  齐白石在成为画家之前是一位木匠,好刀工让他在制作印章时别具一格,他的印章为他的作品锦上添花。  请看他的《墨蟹图》,“万黑丛中两点红”,显得灵动而活泼,增加了画面的趣味,符合螃蟹图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  如果没有印章,就是这样。有没有觉的有印章更棒呢?  但除了自我表达,它更大的意义或许是在于:流传有序。  你想想,成百上千年,时间抹去了多少东西?一幅字画本就脆弱,从它的诞生到在博物馆中展出,能在今天和你见面,经过了多少手,经过了多少人的珍藏?作品之外的这些信息,其实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作品的认识。  话说回来,有点好笑的是,乾隆如此喜爱在各种书画上盖印题字,唯独他自己的画像没有盖任何印。  想不想帮他弥补一下这个遗憾?  ▼  上面是原图,下面是我ps的  三希堂、宜子孙、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古稀天子、乾隆鉴赏、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内府图书……再次感叹是在是太多了!  一句话:天道好轮回~  你认为盖章点赞是好还是不好呢?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来源:山东统一战线
山东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
阅读量:2.6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章上面一般写什么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