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集团高管名单高管巨变:陆奇来了 马东敏也来,他们能带领百度集团高管名单走出困境吗?


孙静 阡陌01沈抖轮岗,百度无人可用?百度5月5日公布的新一轮高管轮岗,留给外界一脸错愕。最具「太子」潜力的沈抖,突然从执掌百度「钱袋子」的位置,轮岗到了智能云(ACG)。接替他成为移动生态(MEG)负责人的何俊杰,之前负责战略投资,公开履历中鲜有移动业务经验。上一次出现类似反差的组织调整还是阿里。去年12月,阿里「太子」、淘宝天猫负责人蒋凡被调往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大淘宝业务则由此前掌管B2B业务的原阿里「十八罗汉」戴珊接管。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蒋凡谪守海外并没有让人觉得太意外。况且,阿里海外业务正需要一个开疆拓土型的良将。对蒋凡来说,这条荆棘之路说不定也是通往权力中枢的一条「暗道」。你看再怎么折腾,他干的还是自己擅长的领域——电商。反观沈抖所处局面,则大为不同。2019年5月,在搜索业务一把手向海龙离职后,沈抖一夜连升两级,成了全面接管搜索+信息流业务的集团高级副总裁。在百度,移动生态业务是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是第一增长曲线;智能云是中期的增长「中枢」,是百度一半的未来;自动驾驶和智能语音则代表了百度的远期战略。李彦宏能把核心业务交给沈抖,这也是「太子」一说的来源。大家都知道,在百度内部想要获得李彦宏的认可和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沈抖获取信任的基础,基于他对信息流的认知。在执掌MEG的三年,他梳理了一个以百度APP为核心,以搜索+信息流为双引擎,以百家号+智能小程序+托管页为三支柱的顶层架构。百度移动生态布局开始面目清晰起来。正当外界认为沈抖越来越接近百度「二号位」的时候,吊诡的调令来了。沈抖擅长的是信息流,而非云计算,但百度硬要把智能云业务塞到他的手上。于是「下放」说、「攻坚」说开始各执一词。在「降噪NoNoise」看来,本轮高管调整更多是百度无人可用的结果。有知情人士透露,沈抖其实并不是ACG负责人的首选。百度曾计划从外部引入高管,补上智能云「一把手」的空缺。据说百度挖过前阿里云智能产品管理部总经理马劲,但对方似乎兴趣寡淡。马劲之前直接向阿里云一把手行癫汇报,现在是中国电子云的执行总裁。另一名阿里云高管、前中国区原总裁任庚,也被传过要加入百度,后来没了下文。自从陆奇出走,职业经理人「黑洞」似乎成为百度的一个标签。空降高管可遇不可求,百度转变思路,在内部挖掘接任者。不过此时环顾一圈,李彦宏身边的将才所剩无几。2017年以来,吴恩达、王劲、陆奇、向海龙、张亚勤等多位高管先后离开百度,以至于外界戏称,「铁打的百度,流水的高管」。在百度官网上,最高决策机构成员中,除了李彦宏本人,还有CFO罗戎、CSO余正钧、CTO王海峰、人力资源负责人崔姗姗、数据隐私委员会主席梁志祥、移动生态负责任沈抖、智能驾驶负责人李震宇7人,其中能够在业务线上独当一面的只有两名少壮派干将——沈抖、李震宇。此时的李彦宏似乎没有更多选择。「圈定」沈抖或许还掺杂了李彦宏的复杂情绪。作为一个耐心有限的CEO,他对沈抖带领的MEG自然有更高期待。但从沈抖近期对媒体回应来看,当移动生态越来越庞大,垂直业务直播、教育、电商却不温不火的时候,「业务不聚焦」就成了「硬伤」。MEG也成为百度本轮「瘦身」的主要板块。李彦宏大概率是不够满意的,但沈抖仍是其为数不多的爱将。这时他只能顺势再出一道「加试题」——激活智能云。投资人对百度AI投入的不买账,曾让李彦宏感到格外孤独。智能云则不同,这是百度肉眼可见的下一个增长点。对沈抖而言,你说这能叫「下放」吗?02被选中的人「我希望找一个人接替我,担任百度集团CEO」。在百度回港上市前夕,李彦宏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谈到。他还说,接班人选并不会从2号到10号那样去排序,而是人人都有机会。沈抖看起来是有机会的。当百度把关系未来的「半条命」交到他手上,这道考题的结果,或许会决定「机会」的进化,是化作泡影,抑或成为现实。从2012年加入百度开始,在很长时间里,博士沈抖的职务都只是技术总监。尽管他具有清华和香港科技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历,又有微软以及一段短暂的创业经历,但在技术人才济济的百度,他并不起眼,长期远离权力中心,与「接班人」身份更是毫不搭边。直到陆奇到来。这位「硅谷华人之光」改变的不止是百度的股价、李彦宏的名声,还有沈抖的职业生涯。这位技术总监几年前就在内部提到过为百度 App 引入信息流,但当时没有被采纳。这与陆奇后来发起的改革不谋而合,很自然,他成为那个冲锋陷阵之人。2017年1月,陆奇空降百度。4个月后,沈抖升任百度公司副总裁,全面负责手机百度和feed事业部。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李彦宏从当年11月开始,亲自抓起了信息流业务,每天早上8点,他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和沈抖以及各位总监开早会。信息流广告在2017年保持着高速增长。具体到百度,信息流广告收入,在2017年Q1 每天为百度带来1000万收入,进入Q2 之后,这个数据锐增至3000万。当时百度内部的想法是:在3-5年之内,将信息流广告打造成第二个「凤巢」。有些像「母凭子贵」,主导了信息流业务的沈抖在百度管理层扶摇直上。这很不容易。进入2018年之后,在百度,除了坐在「铁王座」上的那对夫妇,其他人的命运都展现出吊诡的走向。陆奇结束了他在百度486天的工作,作为百度元老的十年老臣、相传与陆奇分歧极大的向海龙也在后来黯然离场——李彦宏写给他的告别词是:作为领军人物,说「我们尽力了」没有用,要确保在必须赢的战场上取得胜利。显然,这是一场不算愉快的分手。在向海龙离开后,年轻的沈抖,站在了紧靠「铁王座」的位置上。李彦宏在内部信里对他的评价是:「具有战略视野,敢打胜仗、能打胜仗」。与这项任命同一天出炉的2019Q1 财报数据,让李彦宏的急切很好被理解。该季度,百度净亏损为3.27亿元,这是它上市14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而 MEG 正是百度公司最重要的现金牛。沈抖能否继续打胜仗,就变得至关重要。不过,连升两级的沈抖似乎只是得到了向海龙的位置,而没有像后者那样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对此最有力的佐证便是,当时,马东敏、沈抖和负责人力的百度老将崔珊珊组成了 MEG 管理委员会。被分散的决策权,这样的设定向外界传递的信号足够清晰:沈抖还没有坐稳。后来数据倒是拉回来了。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百度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核心业务收入为952亿元,同比增长21%。广告收入为740亿元,同比增长12%。事实上,沈抖在百度内部的口碑不错,多数人对他的评价是:说话滴水不漏,低调务实,做事直接,真诚果敢,不兜圈子,懂得如何在百度文化里生存。最后一点至为重要。不过,接手 MEG 的三年里,他始终在朝向「胜仗」的路上奔跑,却没有真正得到它。在产品侧,沈抖一手搭建了百度App的信息流体系,并带队与字节系对垒信息流大战。但百度只是战胜了过去的自己,在与字节系、腾讯系的信息流大战里,始终没真正占据优势。反观头条系,在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它步步为营,建立起搜索业务,并开启商业化,直接杀进了百度腹地。百度总在慢半拍,这可能是沈抖也无法改变的现实。百度在2018年开始布局段视频和直播,但直到2020年5月,头号 IP 李彦宏才出面,做了一场个人直播首秀,为自家业务站台。但时至今日,主打「泛知识」的百度直播,也尚未取得足够好的市场份额。更大的压力来自销售。这是他此前并不熟悉的领域,也是他动手改革最晚的业务。今年3月,沈抖对百度销售体系进行调整,将运行多年的原有的大客户、直销、渠道分销、代理体系,调整为九个部分:由大众消费类、大健康类、内容消费类、商务服务类组成的行业部,以及渠道生态合作部、渠道销售发展部、渠道服务联络中心、销售管理部、销售服务部。如果说百度的A面是技术公司,B面应该就是销售公司。前者有多纯粹,后者就有多复杂。如今来看,沈抖发起的这项销售体系改革,可能也要随着他的调任而前途未卜,不知道沈抖此刻的心境是遗憾更多,还是庆幸更多。03标志性战役他或许无暇多想。从老板寄语可以管窥,沈抖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有大。李彦宏希望智能云实现「规模和健康度的量变到质变」。这等于说,既要规模做大,又要考核利润;再不济,先收窄亏损。但一项业务推进的难易程度,往往由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共同决定的。对百度来说,搜索+信息流是平台模式,可以一劳永逸躺着赚钱,云计算则是低眉顺眼地磕项目,是积沙成塔的过程。如果只做纵向对比,百度智能云去年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了64%,看起来增速还不错。可一旦横向对比,差距随即显形。Canalys发布的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阿里云市场占比37%,华为云18%,腾讯云16%,百度智能云则只有9%。云计算市场寡头效应明显,越是追赶者,「磕项目」的难度系数越高。这是沈抖未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或者说尴尬。这也是百度智能云内部一度动荡不安的根源。2020年,原百度云总经理尹世明、副总经理张志琦先后离职,ACG划归CTO王海峰管辖。2016年从SAP跳到百度后,尹世明曾一手搭建了百度云的商业化体系。据36氪报道,尹世明在任期间主张优先扩张份额、即使亏损也要做,但集团层面厌恶亏损,尤其是在2019年出现首次单季亏损后,百度的容忍度就更低了。沈抖接任后,能否在智能云领域继续像李彦宏期待的那样「打胜仗」,目前还说不好。对于他的上任,多名业内人士说,「完全想不到」。一名行业观察者分析,百度云强调云智一体化,而沈抖的优势或许在于AI与云的融合。AI是沈抖的技术强项,另一方面,他此前负责的搜索业务,恰是百度AI技术的集大成者。这意味着在百度内部,沈抖最有可能成为「整合者」的角色。「降噪NoNoise」发现,沈抖很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在一次内部会上,他说,随着百度移动生态销售体系进一步调整并「聚焦行业」,未来其对于智能云等B端业务的赋能空间也将进一步提升,收入模式将更加多元。但沈抖的短板很鲜明——技术出身,缺少to B销售经验。尽管百度在任命中强调,沈抖有管理销售体系的经验,但移动生态的销售与to B的云计算市场,完全是两套打法。在这方面,互联网基因的阿里、腾讯,都曾吃过亏。尤其当下,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正在死磕政企市场,一个精通to B打法、知道如何跟政府打交道的销售体系,成了各家冲击KPI指标的关键。一个参照是阿里云。去年以来,遭遇增长的烦恼后,阿里云拼命从华为挖人。腾讯也不甘落后。拥有to B基因的华为,快被互联网公司挖成了政企市场的「黄埔军校」。最新消息来自今年3月,华为高管蔡英华加入阿里云,辅佐行癫、统揽阿里云整个销售板块。在他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以及继续从华为挖人。反观百度智能云和沈抖,目前仍缺乏蔡英华这样的辅佐角色。如果说之前在MEG,沈抖以信息流一役,步步接近权力中心;如今执掌智能云,他还需要一场标志性的胜仗,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成为李彦宏的「天选之人」。}
视觉中国  陆奇离职:百度转型受挫信号  曾高飞  或是流年不利?作为百度内部深度改革和主导面向未来转型的二号人物、百度集团总裁和COO陆奇,这一次在百度并没有走得太远——5月18日,李彦宏宣布陆奇卸任总裁和COO职务,只是担任没有实权的百度集团副董事长。  才刚刚燃起希望之火,而今又重归宁静。陆奇去职意味着什么?有评论认为,说明百度改革和转型遭遇了重大挫折。与此观点相佐证的,是资本市场对陆奇离职反应强烈,短短数天内,百度市值就蒸发了近1000亿元。  21日,陆奇现身百度内部交流会,表示自己因个人和家庭的原因离职,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之前的官斗色彩。  陆奇被认为是那种“人品正直,工作忘我,在技术和商业领域具有敏锐洞察力、执行力强大”的全球顶级高管,这样的人离开后,谁又能承担拯救百度的重任呢?  百度危机  在中国传统互联网企业中,百度凭借一家独大的搜索业务,一度与腾讯、阿里并驾齐驱,被称为BAT。从这个过去的称谓来看,百度曾经一马当先,成为中国传统互联网企业的光荣领跑者,其市值也一路领跑。  辉煌一去不复返。从资本市场来看,目前,腾讯和阿里的市值都在5000亿美元左右,而百度不足千亿美元,不及AT的五分之一,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所以百度被普遍认为已掉队,BAT阵营已不复存在,现在公认的互联网巨头只剩下了AT,在继续演绎着互联网两强争霸的局面。  百度已将搜索业务市场做到了极致,但也正是过于依赖搜索业务,除此之外,多年来百度一直没能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对百度来说,值得庆幸的是,2010年年初全球互联网搜索业务巨头谷歌退出了中国内地市场,否则,百度今天的处境会更艰难。  腾讯和阿里依然在你追我赶,逐鹿互联网。得益于社交和游戏、资本运作和移动支付,腾讯仍然在一味往前冲;得益于电商、配套的移动支付和资本运作,阿里仍然在急剧膨胀。尤其围绕新零售,两强打得如火如荼,席卷商业领域,从互联网到线下实体都在站队,非A即T。  但百度在某种程度上被遗忘,只有在用搜索功能时,人们才习惯地想起还有个百度。可是经过这些年发展、融合、创新,互联网应用早就突破了电商、游戏、社交和搜索的局限,而是包罗万象,触及到方方面面,成为了人类的生活助理。诸多的新型应用里,鲜见百度的身影。  倒是作为主业的搜索业务,危机接二连三出现,尤其是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将百度核心的商业模式即搜索广告竞价排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窘境,被口诛笔伐千夫所指。  如何才能进行商业价值的重塑和商业模式的转型?这成为了百度的当务之急。  陆奇新政  不在改变中爆发,就在默守中灭亡。  2017年年初,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来到美国硅谷,面见时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陆奇,并邀请他加盟,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和COO,寄希望这个“硅谷科技圈最有权势的华人”能改变百度。  这个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书写了大陆华人在美国硅谷打拼的奇迹。1998年,陆奇加入雅虎,2007年晋升为雅虎执行副总裁。2009年1月,陆奇加盟微软,担任网络服务集团总裁,2013年升任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这是大陆华人在全球科技公司总部所任职位的最高级别。在微软期间,陆奇领导了包括Microsoft Office、Office365、SharePoint、Exchange、Yammer、Lync、Skype、Bing搜索、Bing应用、MSN及广告平台在内的多项业务。  在陆奇加盟之初,李彦宏公开称,百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而陆奇的加盟是这个重大变革的关键一步,陆奇将和自己一起全力以赴,把百度变革为人工智能时代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  一年多来,陆奇不负厚望,全力以赴重塑百度。他主要致力于两件事:一是将硅谷企业良好的管理文化带进百度;二是带领百度向着AI方向积极转型。  陆奇精力旺盛,作息规律,晚睡早起,对邮件每件必复,虽然身居高位,却比中层更易沟通。他把硅谷公司的all hs meeting文化引入百度,坚持并要求下属参加每日站会,严格限制时间,从不缺席,也不迟到不早退。这种作风,让百度员工感觉亲切,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一位百度员工在朋友圈表示:百度已经期待陆奇这样的领袖太久了,来了之后,又让大家对他带领百度复兴寄予了太多期待。  在百度业务调整上,陆奇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他敢做敢当,大刀阔斧,快速地解散了百度移动医疗事业部,成立了度秘事业部,加码人工智能。在陆奇带领下,百度相继剥离了百度外卖,分拆了百度金融,使得业务越来越聚焦。  这些调整,帮助百度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逐渐恢复了元气,从滑落的泥潭中爬了出来。据有关数据,百度的运营利润率从最低时候的12%提升到22%,股价增幅超过了40%。  可以说,在百度一年多的时间里,陆奇新政卓有成效。一个新的希望被重新点燃,一个全新的百度即将重生。无论是业内还是百度内部,都对这个精力旺盛、热爱工作、不摆姿态、非常务实的高管给出了高度评价。  陆向之争  一年多之后,倒在陆奇新政下的元老,大有人在。据不完全统计,在陆奇治下,百度高管曾良、胡玥、李东旻、鲁鹏俊、吴恩达、王劲、林元庆都相继离职,以至于业界认为百度要出现“人才荒”。  而古往今来,改革总有阵痛,改革必遇阻力。  虽然陆奇是百度集团总裁和COO,但一个无法忽视的尴尬事实就是:创造利润最高最稳定现金流的百度最核心业务——搜索业务,还在元老向海龙掌管中,陆奇无法涉足。而在百度,如果不接触搜索业务,就是被“边缘化”,没有进入核心圈,即使AI口号吹得再响,转型来得再猛烈,都是空谈。  今年3月,坊间突然传出向海龙要离职的消息,不过后来百度回应这是谣言。随后不久,关于陆奇将离职的传闻甚嚣尘上。“双方都已拿出离职作为最后的条件”,这样的流言也被认为是陆奇与向海龙发生激烈冲突、矛盾日渐公开化的证明。  而李彦宏重新启用马东敏,并把当年的“创业七剑客”之一的崔珊珊再度招至麾下。这一系列的动作,也被认为是对陆奇新政态度产生微妙改变的信号:局面需要进行牵制。  在百度转型问题上,也是争端渐起。在陆奇勤耕劳作下,外界已经形成了百度All in AI的观感,今年1月前,李彦宏每到一个公开场合,甚至在《时代周刊》,都大谈特谈百度对于AI的投入、布局。但之后,李彦宏口风突然变了,说他从没说过“All in AI”这几个词,认为百度大多数的资源还是在百度搜索以及百度的信息流这些相对比较核心的业务上。  这种表态是否意味着在陆奇与向海龙之争中,天平已经发生倾斜?据36氪报道,陆奇在任职期间曾和搜索业务高管发生过严重冲突,要求百度不再对某些垂直行业提供竞价排名广告,而多位搜索高管对陆奇进行了联合抵制。虽然陆奇解释此次离开百度是因突发的个人家庭因素,但外界仍然认为,与搜索业务的冲突是陆奇离职的导火线。  如果陆奇不走,百度是否就能凤凰涅槃,重生在即?这类的想象已无从实现。或许,随着陆奇的离职,一切喧嚣都将归于宁静。但有百度基础员工留言:希望陆奇来过后,能够留下一些东西,例如其谦逊、真诚的人格,所坚持的透明、扁平的沟通机制,所追求的正直和高尚的企业文化,都能让百度现在高管有所触动,并在某种程度上效仿。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
@@~$$
更多>@@=value.teacher && value.teacher.name$$@@=value.title$$@@=value.publish_time$$}
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2019年夏天的百度,看起来境遇与2017年极其相似。  当年受魏则西事件和百度转型压力的影响,百度交出了一份远低市场预期的财报。加上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等数位高管的出走,应声而跌的股价,都为百度的未来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2017年1月,为度过危机,李彦宏搬来了两个救兵:请来华人传奇经理人陆奇,召回“21年的life companion,16年的事业伙伴”马东敏。但随着陆奇在百度内的地位摇摆,以及All in AI战略并未获得李彦宏认可,百度并未走向正轨。  2019年,相同的情形再次上演,百度肱骨之臣、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离职,百度的权利体系开始新一轮洗牌。同时,百度Q1季度财报首次出现亏损情况,都再次将百度拉向深渊边缘。百度这两次巨变背后,在百度的持股比例为4.68%,投票权占比达到15.5%的马东敏,正对百度的决策起到更加直接的作用。尽管百度官网的8人核心管理团队名单中,马东敏并未占据席位。但无论是百度高管大洗牌亦或是整体业务整合调整、对外投资等,背后都有不少她的影子。  距离马东敏宣布回归已经过去880天,这些日子里,百度的“隐身决策人”马东敏都做了些什么?雷雳风格的马东敏,还能协助李彦宏,将百度重新带回市值巅峰吗?  百度“老板娘”回归始末  时隔十年,2017年马东敏再次以董事长特别助理(Special Assistant to the Chairman)的身份重新回归百度,负责百度的投资、人力及财务工作。李彦宏和马东敏,以及Estaff成员(Estaff是代表百度最高决策的虚拟组织),一起构成了百度的核心决策体系。  关于这次回归,按照马东敏的说法,“危机感和使命感”促使她从“党外布尔什维克 ”转回一线。  这个危机感源自于,2016年,因受血友吧卖吧事件、魏则西事件影响,百度公众形象跌至谷底;百度核心业务竞价排名广告发展增速受挫,导致2016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出现了营收利润双下滑的情况。  相较2017年的腾讯、阿里巴巴来说,百度市值当时已经被甩出很远,与腾讯、阿里相差超过2000亿美元。再看现在,百度市值已不及阿里巴巴、腾讯十分之一。而在鼎盛时期,百度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一的公司。  “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马东敏回归初,就试图将大家拉回同一轨道,对过去几年的跌落进行反思,她也曾生气地说过:“整个百度,从下到上,人浮于事。”  实际上,与阿里拥有“18罗汉”相似,百度也曾拥有名为“七剑客”的创始团队。2017年,李彦宏参加节目《越野千里》,与贝爷一起野外求生时,还曾回忆起2008年百度的高管变故。  当年,百度CFO(首席财务官)王湛生在新年休假期间,出海游泳遇难。随后CTO(首席技术官)刘建国决定辞职创业。接连两位高管的离开将李彦宏置于独自管理公司的无助境地,“突然一下,就剩你自己一个人在管理。”  无可否认的是,马东敏的到来,大大缓解了李彦宏在管理公司上的孤独感。陆奇与马东敏一起,分走了大多数的直接管理事务。一个侧面的数据也能说明,后来向李彦宏直接报告公司事务的高管数量锐减,从过去的十几人,降至六七个。  背后是马东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经历了百度从高峰到低谷的百度人付蔷也有同样感受,马东敏向来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付蔷说,“她所有的旨意都是在老板和陆奇的后面,你分不清哪个是老板娘说的,哪个不是。”  因此虽然没有直接的头衔,马东敏回归后也参与了公司的业务管理。一位主事技术的VP向腾讯科技透露,马东敏不会参加他所在业务的日常会议,但在其所在部门的年度预算会议上,马东敏列席并参与了讨论。  马东敏总结过自己的管理风格:喜欢直接、坦诚地分析沟通,喜欢建立流程机制,喜欢timeline和deadline。这位逐渐深入百度所有业务的隐身决策人,2年以来,用自己的风格为百度的人事和业务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百度人力进入“马东敏时代”  马东敏相信,人才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assets(财产)。因此其回归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捡起人事的摊子。马东敏通过“建立大家与公司以及Robin(李彦宏)之间很好的桥梁”掌控了人事。  她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判断力、沟通力、执行力和她的hard working,从不同方面帮着公司的战略全面落地。所以在马东敏回归百度后,百度管理层相比过去,有着更为明显的动荡。  第一轮高管大洗牌在马东敏回归百度的第三个月。从2017年3月开始,数位高管先后离开。  从百度高级副总裁、技术战略委员会主席、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到百度宣布公司前副总裁、百度糯米总经理,再到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都因为各种原因主动或被动离职。  实际上,信号已从李彦宏2017年2月17日发布的内部信中发出,李彦宏写道,“迎接新时代,也需要打扫门庭。”  内部信中还写,“必须要打击掉那些钻制度的空子的人”,“管理层也要有新陈代谢。能的人上,不能的人要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做的好的要奖,做的不好的,也要采取措施。”  这并不像传统的李彦宏作风,高盛前COO兼总裁 John Thornton 曾评价李彦宏,称李彦宏性格和一般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或者说企业家很不一样,“很柔和,没有那么强硬。”马东敏回归后,百度对业绩见不到成效的高管,开始强势起来。  百度近两年离职高管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陆奇和向海龙。  2018年5月,被称作是百度“关键先生”的陆奇宣布,从7月起将不再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外界对陆奇选择离开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是,陆奇因百度“宫斗”而离开。  雷锋网对此曾报道称,“陆奇当初就是老板娘马东敏挖来百度的,而此番陆奇执意离开,也是因为对李彦宏+马东敏的组合存有诸多不满。”陆奇离开后,权利更加向上集中,而马东敏也开始增加“适合”的人选。  事实上,马东敏回归的同时,百度创业元老,曾担任百度市场与商务拓展副总裁,总裁助理等职务的任旭阳回归百度,出任首席顾问。2017年12月,“百度七剑客”之一崔姗姗也宣布回归,出任百度文化委员会秘书长。直到2019年4月,原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刘辉宣布5月即将退休,崔珊珊才开始全面负责百度人力资源工作。  不少观点认为,在当时百度文化委员会秘书长仅是一个虚职。这也直接指出,在过去两年的人力事务中,马东敏仍旧处于关键位置。  据财经报道,在近期某位高管离职前,崔珊珊与他有过一次对谈。据转述,她在谈话中抛出一个疑问:百度今天这种状况,市值没有突破,大家的责任是什么?Robin本身就是在承担责任,其他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而今年5月,辞职的向海龙也许就“承担”了责任。这位百度老兵所负责的百度搜索公司,至今仍为百度贡献最多的营收。但在李彦宏在内部公开信中,感谢了向海龙14年的贡献。信中还有一句警醒,“作为领军人物,说‘我们尽力了’没有用。”  马东敏“快刀斩乱麻”  一些观点将百度市值的跌落,归因于业务上的固守旧疆土,新业务尝试探索不及时或押宝不准确。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赛道选择及对外投资上的错误。比如:在O2O业务上,百度曾下巨额“赌注”,却未能占领市场核心位置。在对外投资上被诟病最久的,则是当年收购91助手时,砸金19亿美元,却收获甚微。  36kr此前曾对BAT三家投资业务进行盘点,在当时包括O2O、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影视文学行业在内的几个重要领域中,百度在投资布局上总是慢人一步、也不成体系,这也是百度投资在各个领域的共性问题。  过去两年多时间,马东敏并未在百度战投部门直接任职,然而马东敏始终都是投资部门的直接领导人。将百度的投资业务梳理上正轨,是其一直主要的关注点。  投资大权交由马东敏后,百度投资策略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方面,百度将投资方向聚焦于人工智能、出行和企业服务,同时开始布局海外投资。2017年,百度就全资收购KITT AI、渡鸦科技、xPerception等人工智能公司。IT桔子数据显示,2017 年,百度对 6 家海外企业进行了投资。这 6 起投资事件的融资总额大约为 1.12 亿美元。  另一方面,马东敏一改过去百度投资决策周期长的弊端。  根据IT桔子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百度2018年投资事件数量达到59起,投资活跃度相比AT差距非常明显,还不到他们的一半。但进入2017年,百度的投资活跃度明显上升,2018年更是创下历年新高,相比2017年投资事件增加了16起。  一个更明显的案例是,过去李彦宏很少亲自看项目,但马东敏一旦看准某个公司或某个项目,会亲自去见创业者,了解项目发展状况及前景等。  首汽约车CEO魏东在接受财经采访时曾表示,一个月密集见面多次后,百度战投和百度资本一起领投了首汽约车7亿元的B+轮融资。速度之快出乎首汽约车方面的意料。 而事实上,这样的“马东敏式”速度在百度内部没有先例。魏东说,一部分归功于陆奇,他以“拼命三郎”的工作方式,带动了整个百度业务的快速推进,但马东敏的回归带来重要的改变——投资与业务之间的架构梳理。  从让行业“看不懂 ”到逐渐聚焦人工智能、企业服务及硬件等,百度的对外投资已经成为与自身业务接壤的重要部分。  如今,在百度投资上,马东敏已经成为“实锤”的掌控者。今年3月7日,北京百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变更,李彦宏卸任董事,马东敏、王海峰成为新任董事,马东敏真正成为百度战投的直接领导人。  “隐身”又关键的马东敏  马东敏与陆奇来到百度后,同样对业务也动了大刀子。2017年2月8日,百度宣布裁撤医疗事业部,未来百度医疗业务的布局将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  2015年,O2O红利爆发时期,李彦宏宣布将拿出200亿来做O2O,还放言称,“将来百度O2O业务营收将超越搜索营收。”百度外卖、百度糯米为当时的重点扶持项目。  百度外卖内部贪腐严重、管理层变动、融资困难、持续亏损等问题都阻拦了其长久的发展。马东敏曾主导百度外卖卖身顺丰一事,未遂。2017年,百度外卖以5亿美元出售饿了么,同样由马东敏所负责的百度投资并购部分负责。  深网还曾报道过,作为隐身幕后的重要人物,2018年,马东敏为DuerOS的推广也出了不少力,为了帮助DuerOS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位对外职位为董事长特别助理的高管,亲自出马谈妥了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大厂的合作。  马东敏始终站在幕后,过去从百度隐退期间,她承担的是更多是李彦宏“智囊”的角色。李彦宏曾公开表示,会对她说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马东敏则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分析。  人们谈论起马东敏时,会说她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少年班的天才少女,是李彦宏的妻子。但少有人知,在百度最动荡的两年中,她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及行使权。她与李彦宏、陆奇一起,曾将这家公司市值扳回接近千亿美元的位置。  马东敏回到百度的第880天,百度仍在进行剧烈的人事变动,百度市值再一次尴尬地跌落到数百亿美元。百度寄希望于走出“搜索竞价广告”打造的温室,但是百度对内容的重金投入,能否换来信息流和短视频业务的快速增长,投资的公司能否与百度的业务形成联动,如今都是未知数。  不过也许这位李彦宏身边的核心决策人,已经有了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集团高管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