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在所提出的问题中,第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根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化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质、重大价值等的认识和思考,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时代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向共同富裕聚焦,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促进共同富裕,就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远景目标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共享理念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就覆盖面而言,共享是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共同富裕指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内容而言,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共同富裕指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途径而言,共享是共建共享,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共同富裕离不开勤劳致富、创新致富,鼓励每个人通过自身的奋斗获得自己的富裕生活。就推进进程而言,共享是渐进共享,共享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共同富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推进。
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必须遵循一系列原则。一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三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既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等不得,也急不得。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新时代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鲜明特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民性。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牵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守正创新、不断发展的开放性。促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渐进的过程。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经验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新的征程上,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立足国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共同富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直面问题、勇于斗争的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回顾过往,脱贫攻坚战也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打赢的。面对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始终不松劲不懈怠,直至取得全面胜利。同样,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性的显著特征,也为在新征程上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
实事求是、精准施策的科学性。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规律,自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朝着目标不断迈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包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等。这既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了新的征程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瞄准突出问题,全面精准施策。
新时代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价值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为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夯实了基础,为新时代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党的长期执政夯实基础。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才能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增强人民对党的宗旨和性质所蕴含的厚重价值、所承载的深沉情感的认同,有利于增强人民对党的现代化战略部署的认同,有利于增强人民对党的工作作风和执政能力的认同,从而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为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促进共同富裕、促进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促进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进行了高度提炼和总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些科学理论既是对促进共同富裕实践经验的总结,又对新时代新征程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新时代新征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国内发展与实践上,而且彰显出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世界各国解决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我国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所在,而且是谋求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来促进共同富裕,契合世界人民的需要,也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方法和精准方略,不仅符合我国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方法,为人类进步事业和解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供了现实路径,为构建进步、和平、繁荣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多措并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执笔:殷晓元 陈若松 黄均霞 陈静文)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共同富裕是目标与路径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党的二十大将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要求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的发展道路,把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共同富裕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统一。效率和公平都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先做大蛋糕,水涨船高,才能从供给层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产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重要保障。把蛋糕分好,使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可以带来社会总需求的持续扩大,刺激经济效率进一步提升。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富裕”回应的是生产力范畴的效率问题,是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得到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共同”回应的是生产关系范畴的公平问题,是让不同主体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不断做大蛋糕。同时,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工作重心必须放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分好蛋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把握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辩证法,在高质量发展中优化分配,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把“富裕”和“共同”统筹起来。
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统一。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从内涵来看,强大的物质基础、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当然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人们只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成为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那也不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是物质积累“富口袋”的过程,也是精神丰实“富脑袋”的过程。在实践中,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物质富裕是精神富足的基础,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既要求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互帮互助,普遍达到物质生活富裕,也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富足。
共同富裕是动态发展和相对平衡的统一。共同富裕体现的是从不平衡至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是相对平衡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发展基础及条件存在差异,他们必然会在富裕程度、时间、速度、步骤上有一定的合理差别,因此,分阶段、动态地实现渐次共富是合理的。同时,也要注意相对平衡的问题,不能等到物质丰裕却两极分化之后,才去追求共同富裕,要追求目标和过程的相对平衡,共性和个性的相对平衡,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相对平衡。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我国的最大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无论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还是制定帮扶政策等,都要统筹考虑、循序渐进,从各地区基础和条件出发,从发展的可持续性出发,重点放在为更多人创造“机会平等”的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和相对平衡的民生福利保障水平,绝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好高骛远。
系统把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围绕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安排部署,为我们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的着力点和协调性。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使命。新征程上,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建立健全推动共同富裕的协同体制机制,创造保障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协同政策框架和有利环境。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使整体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达到高层次的富裕,使发展成果、发展机会、公共服务实现高层次的共享。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差距,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低碳化转型,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效率,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高素质劳动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努力创造机会均等、共同奋斗、勤劳致富的社会环境,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致富本领,畅通其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发展和致富的机会,进而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提高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在于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其关键在于“调高、提低、扩中”,即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实现这一目标,要协同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作用,建立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并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对于中等收入群体,一要稳存量,不断提高现有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不断优化内部结构;二要提增量,瞄准重点人群精准施策,比如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等,推动他们成为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于低收入群体,应重点做好帮扶和保障,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其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对于高收入群体,关键在于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致富和合法收入,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等方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清理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并引导支持高收入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全面推动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壮举,也是我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成就。在此基础上,必须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实现惠及亿万农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西部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提升政策精准性,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努力做到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必须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总之,共同富裕是全社会层面的总体性概念,只有全面推动城乡、区域、行业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才能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尹俊,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核心观点  ●共同富裕是14亿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这一重要政治论断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立场、使命、宗旨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它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而不是齐头并进。  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深刻透彻阐明了促进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其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重大命题的提出,强劲按下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启动键。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行动,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在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词典里,“富裕”“共同富裕”都是重要的概念。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马克思明确指出:“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三个“之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能真正变为现实。这表明: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所有成员共同富裕的社会;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具备两个根本前提,即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是中国人民的孜孜追求。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和突出问题则是国弱民穷,且贫富分化异常严重。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继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加快国家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聚焦聚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这就是说,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行动。  共同富裕是对全社会而言的,是14亿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是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而是要从全局上来看。共同富裕是14亿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这一重要政治论断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立场、使命、宗旨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从而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和长期执政的真经,可谓字字千钧,振聋发聩。  中国共产党人是认识论与实践论的有机统一论者。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共同富裕作出了战略擘画,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思路决定出路。实现共同富裕,具体路径和举措是:第一,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第二,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第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第五,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第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既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既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葆有历史的耐心和足够的韧性。  什么是共同富裕?它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社会状态。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就此而论,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它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而不是齐头并进。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同时,深入研究、科学设定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成效,积小胜为大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共同富裕提出明确要求,即: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促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名非天造,必从其实”,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明确工作原则和根本遵循,其基本内容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就是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共同奋斗,共同建设,这是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奋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旋律和精神状态,要避免“内卷”“躺平”。共同富裕不是“均贫富”,不能“等靠要”,更不搞“劫富济贫”或“杀富济贫”。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清醒和理性、坚毅和定力,既是目的论,也是过程论,是目的论与过程论的有机统一,科学回答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怎么看、怎么办的重大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但道宽、道亦明。征途如虹,行则将至。这是不可移易的历史辩证法。(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