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天官赐福小篆字体》书法石刻背面图案是什么?

2020-10-13 20:21
来源:
佚名(来源:登封市广播电视台)
金石碑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量繁多。不仅以独特的载体形式保存了大量的书法艺术,而且也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史料,成为一种永恒的文化记忆。
嵩山,位于五岳之中,自古至今,嵩山脚下的中原地带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嵩山在春去秋来的风平浪静中见证着王朝的兴替,社会的变迁。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释道隐儒多活动于此,从而也保存了数量庞大的金石碑刻,使嵩山成为“金石宝地”。嵩山现存历代石刻近2000品,其中碑刻、塔铭、墓志1600余品,石窟、造像、石雕及其它300余件(座)。这些石刻作品,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料,为我们研究嵩山文化、中原文化乃至华夏文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字图画实物资料,而且还是研究我国文字演变和书画、刻铸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今天请跟随小编一同走近中原地区最大的石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驻足欣赏她们的古韵之美吧!
《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位于嵩阳书院院内,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起初叫嵩阳寺,是佛教寺院。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6年)改为嵩阳观,成为道教活动场所。五代后唐清泰年间,进士庞式及舒元等曾在嵩阳观聚众讲学,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碑通高9米,宽2.04米,厚1.05米,是嵩山地区最大的石碑。碑系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刻立,碑文主要记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唐著名书法家徐浩八分隶书,其字态端正,一笔不苟,刚柔适度,笔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
石碑由三部分组成,碑下部为精雕长方形石座,四面刻有十个石龛:前后各三,两侧各二,龛内十座浮雕武士像。中部碑身上刻碑文,碑文25行,每行53字。 碑的背面和两侧有欧阳永叔跋文和游人题词。碑首分3层,下层为额文,额文两边浮雕双龙和麒麟。中层为两石并砌承托龙珠的云盘,盘身遍刻大朵云气图案。上层为碑脊,雕有巨大工细的二龙戏珠。这种装饰既调和了碑首的氛围又平衡了碑顶的重心,使整个碑身牢固稳健。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体型高大,结构复杂,巧妙组合,历1270多年能完好如初,反映了唐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此碑雕造精湛,雄浑大气, 反映了唐代雕刻艺术炉火纯青的娴熟境界。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不仅是唐代石刻艺术的珍品,而且也是研究嵩阳书院历史沿革不可缺少的史料。围绕这块石碑,在嵩山一带还一直流传着“智立大唐碑”的动人传说。
“智立唐碑”的故事
大唐碑
是书院重要一景
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古时,人们是怎样将这么重的碑帽戴上去的呢?千百年来,凡到嵩阳书院的游人都要提及这个问题。在民间,“智立唐碑”的传说,也成为品赏大唐碑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传,在嵩阳观内住着一位老道士,名叫孙太冲,道号“嵩阳真人”。他终日上山刨药,炼取仙丹,为人治病,疗效很好。为此,很多人都来嵩阳观取药治病,孙太冲也就成了嵩山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道士。
一次唐玄宗李隆基身染重病,久治不愈。他听说孙太冲的仙丹很灵验,就派大臣到嵩阳观讨取仙丹。玄宗吃了仙丹,疾病果然好了。事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唐玄宗派了一个监工大臣,从各地挑选能工巧匠,到嵩阳观立碑铭志。开工时,领头的石匠问监工大臣:“碑做多高?多宽?多厚?啥式样?”监工大臣随口答道:“碑越高越好,碑首要戴个帽,由嵩阳县知县监工,限工期一百天完成”。
数百名工匠按照监工的旨意,做了81天。谁知,碑做好了,但立不起来。后来碑身立起来了,碑帽却戴不上。工匠们急得团团转,谁也想不出好的办法。监工为了催促尽快地戴上碑帽,接连杀了三个县令,六个领工头目。最后,监工亲自到碑前,下令说:“再限你们三天,要不把碑帽戴上,就把你们统统杀掉。”说罢,袖子一甩,两眼一瞪,扬长而去。全体石匠听到命令,一个个愁眉苦脸,束手无策。正当人们无奈之际,忽然从东南方向来了一个老头走到碑前,这边瞅瞅,那边看看,笑眯眯的一言不发。有一个石匠对老人说:“哪里来的师傅?你还是快些走吧!免得在这里跟着我们带灾。”老头回答说:“我也是一个手艺人,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做到哪里,管他什么带灾不带灾,我这半辈子入土的人了,还怕个啥,还不是活一天少一天,啥时候土围到脖子上,也就算完事了”。说罢,转眼就不见了。这“土围脖子”四个字,提醒了众位石匠。于是,工匠们就抬来大量的黄土,围到石碑脖子附近,大家顺着土坡,把碑帽给滚了上去,安到了碑身顶上,再将黄土挑走,完成了全部立碑任务。
后来有人说,那个老头就是鲁班。而“智立唐碑”的故事,也在嵩阳观一带传开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官赐福小篆字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