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帮助和帮忙的意思一样吗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文章3万多字,均来自个人备考真实经验分享,慎入!!!女子不才,历经春秋几载,于20年重庆万州上岸,笔面第1,前后历经4次公考,2次哭泣、4次想放弃,对于如何备考公务员这个话题我有很多的可以说,帮助你少走弯路、少踩坑!!!!!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回答取自个人几载春秋备考时光,跌跌撞撞,踩过坑、绕过路,终得以如愿以偿。回答较全面细节,文字较多,介意者慎入!!!!!!!!!我会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分享公务员备考1、公考整体认知2、报考时间3、公务员考试的内容4、学习规划建议(基础强化冲刺)5、行测5大模块 申论四大题型学习方法(精华版)6、报考流程+选岗技巧7、关于是否报班的问题1、公考整体认知公考是公务员考试的简称,一般包括国考、省考和选调生等考试。国考是全国统一命题的国家政府公务机关招生考试。省考以省为单位的考试,省考分为多省联考(多个省份联合起来,统一时间进行考试)和单独命题的省份(自己命题,自己确定考试时间)。选调生考试属于公务员考试的一种,但只有当年应届毕业生(本科、研究生、博士)可以报考,但也不是所有应届毕业生都可以报,有些普通大学是没有报名资格的。选调生考试分为定向选调和非定向选调,定向选调面向部分 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应届毕业省;非定向选调面向的是部分普通大学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相比较而言:定向选调优于公务员优于非定向选调。考试时间具体以公告为准。注意国考和省考单独进行,不存在什么从属关系,所以时间不冲突,我们都可以报考。但有些选调考试可能用的是国考和省考卷,即有些选调考试和国考、省考统一考试。2、报考时间一般国考报名是在每年 10 月份,笔试在每年 12 月份左右;省考分为联考(几个省联合起来一起组织的考试)和各省单独命题招考,联考的考试时间一般在 3月中下旬----4 月初,单独组织考试的时间根据各省公告而定。选调省考试以公告为准。联考省份包含: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河北、天津、陕西、山西、山东、安徽、福建、江西、贵州、重庆、湖南、四川、湖北、广西、云南、海南。单独招考省份有北京、上海、广东省考、深圳市考、江苏、浙江、四川(公检法)、河南。(部分省份有时候会参加联考,有时候会自己单独考试)3、考试内容公共科目行测+ + 申论(所有的岗位都会考这两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一般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大概分值和题型分布如下图行测分值分布表参考示例(每年分值分布会根据难度进行调整,以上为估算,仅供参考)《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 150 分钟(联考),满分 100 分。大概分值和题型分布如下图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题型分值分布(每年分值分布会根据难度进行调整,以上为估算,仅供参考)一些岗位会考专业科目比如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考试,还有一些岗位会要求外语水平测试像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 8 个非通用语的一些岗位报考之前要了解清楚4、学习规划建议(基础强化冲刺书籍资料刷题软件推荐)公务员考试内容上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考的内容都是行测和申论,知识点也是一样的。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日益激烈,分数也在不断的内卷,只要有学习时间,尽可能早早准备复习备考。行测学习规划公务员行测整体备考时间在 4—6 个月左右,但如果我们时间充足、或者复习效率特别高,也可以重复来第二轮或者第三轮复习。基础夯实阶段备考内容:主要复习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数量关系。阶段目标:过完四大模块基础知识点,对考试题型、重点有初步了解,做一定量简单题目,建立知识点系统框架。使用书籍:华图模块宝典(共五本)。我个人比较喜欢用华图的,多少年的老机构,用起来要顺手一些,特别是申论的答案,某笔的我第一次备过用过,后续就不想用了,学一些基本的思路套路可以,想拿高分还是有点困难,所以我个人喜欢华图的,看自己的偏好。学习 核心 :化整为零,融会贯通。行测学习前期非常重要,因为行测本身包含了五大模块,如果一开始囫囵吞枣,是很难消化的。刚开始需要一个一个模块慢慢去学习知识点,从大体框架入手,到每个小知识点里面的细节,全都需要过完一遍。强化提升阶段学习内容:四大模块刷题训练阶段目标:针对基础学习内容运用于实践做题,一方面对所学知识点查缺补漏,另一方面提升解题技巧,针对不同模块知识点会做题,各种解题技巧理论+实践融会贯通。使用书籍:华图必做 1000 题或者粉笔5000题+FBapp刷题(日常练习,碎片化时间刷题)纸质资料看个人的选择都是可以的,建议可以买5000题,他上面每个题目都有详细的视频,这样学习起来更方便一些,刷题的过程当中可以配套App辅助使用,但主要还是以纸质书籍为好,前期可以多刷App,后期要多做纸质资料,这样对真正考试的时候有好处,尽可能做纸质题目,做题会更有感觉,效率也高一些。学习 核心: :每个模块分别刷题,在刷题时消化相关知识点。每个模块都有 1000 题的真题册,跟华图模块宝典对应,通过大量练习,将之前所学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快速地运用起来,夯实反馈基础。学到哪个模块就做哪个模块的题,边学边做,这样比较高效。考前冲刺阶段学习内容:薄弱模块针对提升+真题套题模拟训练+知识点反馈 。阶段目标: 套题模拟(严格标准)--分数提升 25+。使用书籍:真题套卷(国考+省考+市考)。纸质版的真题可以从网上直接买,也可以花几块钱买电子版的,买几十套然后拿到网上去网店打印,十多块钱都能完全打印下来,就可以满足我们后面的真题套圈训练,非常实惠学习 核心 :行测每周固定,4-6 套行测题,一天做试卷真题、一天总结反思做题情况,针对薄弱项再次回归基础知识点+刷题。每天准点计时刷题,使用正规答题卡,按照正式考试的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做题、涂卡(历年国考、省考、市考真题至少刷 4 遍)。申论学习规划公务员申论整体备考时间在 4 个月左右,申论虽不像行测知识点繁多,但是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公务员考试行测决定好坏,申论决定成败。我们要明白申论的重要性,重头开始就需要认真学习。基础夯实阶段学习内容:通过名师视频课程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点。阶段目标: 明白申论考察我们什么内容,有哪些题型、怎么考,怎样找关键词答题。学习 核心 :熟知申论考察方式和对应题型,对申论考试建立初步认知(不是简单写作文、堆砌文字),积累学习素材(人民日报+常识素材+人民评论)。强化提升阶段学习内容:学习理论实战应用,练习不同题型(单一题+综合体+作文)对应解题方法。阶段目标: 初步掌握申论答题结构和步骤方法(尝试性做 1—2 套真题每月)。学习 核心 :学习、消化申论不同的作答技巧。同时持续学习大作文写作方法。对申论考试整体有深入理解和认识(比如申论有几大考察题型、不同题型的答疑结构是怎样的、大作文行文结构有哪些,怎么写)。考前冲刺阶段学习内容:真题模拟+答题技巧提升+实战批改反馈。阶段目标:对不同题型答题方法熟练于心,形成个人答题结构和模式,能够在规定时间做完试卷(提升 20 分+)。学习 核心: :后期学习中行测和申论是同步进行的,每天的复习时间里面,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申论上,还有三分之一用在行测上。后期小题多练多做,大作文有自己的答题结构,批改反馈答题过程,不断模拟演练到考前。5、行测5大模块 申论四大题型学习方法(详细精华版)怎样规划学习哪些知识模块,其实只要找一个名师视频都可以学习,我这里主要分享的的就是干货技巧,就是实际做题当中能用得上的,是以前备考自己做笔记整理的一些东西控制做题时间:每个模块都定下最长做题时间。很多题难度并不均衡,有时资料难,言语简单。所以为了保证自己有时间做对简单题,不被难题搞崩心态,时间一到立刻切换其他模块做题常识判断(分钟之内6)一言语理解(30分钟左右)一判断推理(30分钟左右)一资料分析(27分钟左右)一数量关系(15分钟左右)常识备考学习方法:常识属于行测里面题目较多、分数较少性价比不高的模块,但是随着这两年考公分数的内卷,大家也开始在这一块儿做文章,常识很简单,就是多记忆口诀,多背诵。一般建议可以考前的两三个月再开始,前期时间比较多的话可以看一下常识的思维导图,碎片化时间积累即可(导图内容太多放不下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找我)常识应试技巧 口诀(必记!!!!!!)正确选项积极向上,常和党性站一起 矛盾的选项和稀泥,你不会就要选其一小心有数字的真题,数字经常迷惑你 你遇到包含的关系,要选择最概括滴太绝对要提高警惕,不符合中庸的语气 诗词哲学题不会做,找关键词定主体本质出发点落脚点,实在不会选民意 四个选项有三个同,选择那个存异滴正确选项常辩证说,错误选项脱实际言语理解备考学习方法:1、跟着名师视频先把基础走一遍,在结合强化、冲刺去循序渐进学习2、整理笔记最好是自己画出思维导图类似于这样图片太多放不下言语理解应试秒杀技巧1、答案就在题干最后两句话的关键词上,即后面原则、关键词原则--------你是否花费大量时间把题干读完?题干又长又难,读完下句,你就忘了上句。 一来浪费了时间,二来把握不住重点,干扰做题。放弃这种读题方式 放弃 放弃放弃!!!片段阅读的题干很长,最后两句甚至最后一句就是该片段的总结和精华。你只需要看最后两句,拿着笔把最后两句的关键词画出来。然后跟选项对比。记住正确答案的那个选项中的关键词跟题干最后两句的关键词一定不完全相同,但一定部分相同、 相似、相近。例题 1:收入分配是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的结果,因此,改革收入分 配,其实质就是改革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收入分配改革,从严格意义而言,并非是“均贫富”的改革,而是使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更加靠近公平、公正和正义的改革,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平等发展机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A.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B.收入分配改革的背景C.什么是真正的社会正D.什么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解析:【A】。最后一句的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对应于 A 选项的收入分配改革。从严格意义而言对应A 选项的实质。所以直接选 A。2、排除有绝对化语气词语的选项绝对化语气的词语包括:带不字的所有词语无,没有,未必然,完全,全部, 必须, 必需, 含最字词语, 非,唯一, 绝对, 都。例题 2: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财赎。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 )。A.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问题B.纯文学杂志走向数字化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C.传统文学期刊“触网”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D.过去的几十年,纯文学杂志保持着纸质媒价的传统解析:【C】。B 选项中含有唯一词语,排除。3、排除有含糊语气词语的选项含糊语气的词语包括:很多,许多,越来越,逐步,更容易,可能,愈来 愈,某种可能,有时,应该,应,往往,很多,许多。例题3: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人类能辨别 1 万种不同的气味,一只猎犬的鼻膜上有 2.2 亿个气味受体细胞,而人类只有 2000 万个,但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端上皮和它的气味受体细胞,这些细胞表面覆盖着能捕捉气味分子的蛋白。气味受体蛋白共 300多种,分别负责不同的气味分子,可以产生大量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 。而且我们的嗅觉很容易训练,短期内可见惊人成效,在实验中,如果暴露在单一的花香中,人只要 3 分半钟,就能极大提高对这种花香的辨别能力。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也就是人类能够辨别 1 万种不同气味的原因B.这些气味信息直接进入嗅觉皮层还会影响人的情感反应C.因此对人类来讲嗅觉仍是第一大感官知觉D.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些气味模式的敏感程序有所不同解析:【A】。B 选项含有还会,C 选项含有仍是,D 选项含有有所。排除 BCD 选项。4、排序题目先看选项的两端再看选项中间 重复数字最多的是答案例题 4:①据此,洪堡提出了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②这不符合常理③早在 18 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洪堡就发现,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 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 200 米左右④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提升,相当于把“火炉”升高了⑥由于赤道地区热量较高,高山雪线通常应该从赤道向两极递降,到极地附近降至要想走海进体平制面,就要先走入孤独。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②⑥①⑤④B.③①⑤④②⑥C.⑥②③①⑤④D.⑥②③⑤④①解析:【A】。先看选项的开头是两两相同。而 A C 选项的结尾都是①⑤④。所以可以排除 BD。5、答案要从这个空白处的后面和下个空白处的前面去找,只有一个空找 白处的从该空白处后面到结尾去找例题 5:20 年市场经济改革,把中国经济送上了持续增长的快车道,把在现代化道路上艰苦跋涉的中国人推上了一个高峰。然而,————,我们一刻都不曾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夕惕若厉 如履薄冰B.防患未然 戒骄戒躁C.常备不懈 未雨绸缪D.居安思危 喜中有忧解析:第一个空后的我们一刻都不曾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的风险隐患正是居安思危,第二个空后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正是喜中有忧的意思。正确答案【D】6、排除具有极端语气的词语 语气必须中庸例题 6:迟迟没有落地的补贴细则,让有意投资光伏发电站的企业们对光伏发电站的大蛋糕______。上周,据某研究人员透露,对光伏发电站的补贴已经纳入到财政预算,将“缺多少补多少”,但大部分企业对此却依然______。在补贴不到位情况下,企业还将面临垫资的风险,因此就整个光伏发电站市场而言,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来占据主导地位是______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望尘莫及 优柔寡断 不证自明B.望而却步 将信将疑 不言而喻C.望而生畏 犹豫不决 有目共睹D.望洋兴叹 举棋不定 显而易见解析: A 选项中不证自明,C 选项中有目共睹,D 选项中显而易见,语气显然过重。排除 A C D 选项。 正确答案【B】判断推理备考学习方法:1、跟着名师视频先把基础走一遍,在结合强化、冲刺去循序渐进学习2、整理笔记最好是自己画出思维导图建立初步学习系统判断推理应试秒杀技巧1、答案从新定义的前面部分即修饰语中判断选项和题干的关健词对比去看 , 即前面原则 ,关键词原则解释:定义判断通常是给出一个定义。这个定义通常是由新的部分跟旧的部分即 我们熟悉的部分组成,新定义的前部分是考试考察的重点地方。根据新定义的前部分画出关健词。对比选项跟题干的关健词例题 1:职业认同是指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主观建构的、与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和感受,常常包括职业角色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职业是否有乐趣和吸引力等。职业认同分为过程性职业认同和状态性职业认同。其中过程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从自己经历中逐渐发展出的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当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过程性职业认同的是:A.身为一名警察,老张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将维护公共安全的原则牢记于心B.李老师凭借自己灵活的授课方式赢得最佳教师奖,为此她深感自豪C.听完老党员的模范事迹,小赵顿时感觉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身上肩负的重任D.陈医生行医多年,“救死扶伤”四个字已从字面意思转变为人生追求解析:过程性职业认同这个词,过程性是重点。过程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从自己经历中逐渐发展出的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所以选 D。2、题干要求选择属于的答案往往是选项长度不长不短的那个例题 2:反向诱导是指政府、媒体等主体所采取的措施或者宜传活动,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与预期相反的社会现象大量出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反向诱导的是:A、某影院为了让观众摘下帽子,在银幕上打出通告:“本院允许老年人戴帽观赏。” 结果通告一出,许多观众纷纷摘下了帽子B、某单位要求员工统一着装,结果招致单位很多女员工的强烈反对,最后只好不了 了之C、高温季节供水相对紧张,某市自来水公司贴出告示,告知市民近期不会停水,结果导致很多市民在家中大量囤水备用D、某电视台播放预防心理疾病的讲座,很多市民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得了心理疾病, 纷纷打电话咨询解析:题干要求选择符合定义的 A 选项最长,B 选项最短,直接排除 A B 选项。正确答案【C】3、带数字的选项往往错误例题 3:顺从是指互动中的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顺应的含义比顺从更广泛,除了有顺从的含义外,它还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互相适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顺应的是A、王某经常将垃圾堆放在家门口,影响了居民楼内的环境卫生,邻居们向他提出意 见后。王某家门口变得干净起来B、小燕经常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经理根据小燕的表现在员工大会上表扬了她,并给予奖励C、某食品厂因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工商部门处以 20 万元罚款,该厂以罚款过重 为由提起行政复议,上级工商部门作出罚款 10 万元的决定D、强盛公司与荣发公司有意进行合作,经过多轮激烈地磋商,双方都降低了自己的条件,从而实现了合作目标解析: C 选项带有数字,所以排除 C 选项。 花确答案【D】4、带不字和未字的选项 往往要排除例题 4:组织控制是指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来约束组织成员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能体现组织控制的是:A.某高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派遣访问学者的名额逐年增加B.某公司每年举办新人入职会,以便让新加入团队的成员忙熟悉环境C.某生产厂商为了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薪酬计算由原来的计时绩效改为计件绩效D.某外企实行上班打卡制,如果员工去见客户可以不用打卡,但须在前一天向上级报告解析:A D 选项含有不字,排除。正确答案【B】5、选项中有分句和整句 答案往往是整句例题 5: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此外,文化自觉还表现为应具有世界眼光, 能够理解别的民族的文化,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接触、对话、相处的能力。根据上 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文化自觉的是:A.经谈判,中方同意增加美国电影进行中国市场的配额B.为保护贵州梭嘎苗族文化习谷建立了梭嘎生态博物馆C.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与北魏拓跋式的“禁断胡语”湖北省襄樊市与河南省南阳市都自称是“诸葛亮故里”解析:A 选项是分句,直接排除。 正确答案【C】6、选项中有书名号括号引号的通常要排除例题 6:顺从型互动是指行动者之间发生性质相同或方向一致的行动过程,常有三种形式: 有意无意向他人发出信号或暗示,并引起他人瓜不经过考量,直接按照他人的方式去行动;行动者在他人压力下接受他人行动方式,并且照做。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顺从型互动的是:A.小文对新来的家教老师不满意,但无奈于父母的苦心和已缴的学费,还是开始了家教课程B.护士阿姨一边说“不哭啊,一点都不疼”,一边在毛毛的手臂上注射,毛毛果然没哭C.大家对小刘的业务能力有目共睹,连素来挑剔的老主任也赞成选小刘为业务主管D.很多投资者寻找项目时什么热就投资什么,股票热炒时炒股票,翡翠热时炒翡翠解析: B 选项有引号,直接排除 B 选项。 正确答案【C】7、从选项中序号两端看重复最多的为正确答案例题 7:A. ①③④,②⑤⑥ B. ①③⑤,②④⑥C. ①②⑥,③④⑤ D. ①④⑥,②③⑤解析:A B 选项开头部分分别是①③和②,A B 选项重复最多。所以答案在 A B 选项中。正确答案【A】8、要从图形中看到数字例题8:解析:不要考虑太复杂,时间不允许。看到图形,第一组图形分别是六角四角五角, 立刻想起数字分别是 6 4 5。第二组分别是五角三角四角是 5 3 4。答案是 C 选项。正确答案【C】9、选项结构与题干不符的要排除例题 9:()对于大脑,相当于资料对于()A、智力:书籍 B、记忆:硬盘 C、细胞:图书馆 D 学习:阅读解析:题干是两个字,只有 C 中图书馆是三个字,所以排除 C 选项。 正确答案【B】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量关系属于大部分人最容易放弃的模块,但其实只要掌握其中的部分解题技巧和答题的方法,能轻松的拿到60%以上的分数,只要正确率能接近65%这个模块就超过大部分人了1、选项有升降变化的直接排除最大项和最小项例题 1:某单位原有 45 名职工,从下级单位调入 5 名党员职工后,该单位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上升了 6 个百分点。如果该单位又有 2 名职工入党,那么该单位现在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多少?A. 50% B. 40% C. 70% D. 60%解析:选项大小有升有降,直接排除最大项 C 最小选项 B。 正确答案【A】2、单调升的选项答案通常是最小项或者第二小项例题2:某单位 2011 年招聘了 65 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 7 个不同部门,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A.10 B.11 C.12 D.13解析:选项单调升,B 选项为第二小选项。排除 C D 选项。正确答案【B】3、单调降的选项答案一定不是最大项例题 3:甲买了 3 支签字笔、7 支圆珠笔和 1 支铅笔,共花了 32 元,乙买了 4 支同样的签字笔、 10 支圆珠笔和 1 支铅笔,共花了 43 元。如果同样的签字笔、圆珠笔、铅笔各买一支, 共用多少钱?A、21 元 B、11 元 C、14 元 D、17 元解析:选项单调降,A 选项为最大选项,所以排除 A。 正确答案【C】4、选项越整越为答案例题 4:某商店花 10000 元进了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相当于进价 25%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 销售了商品总量的 30%,为尽快完成资金周转,商店决定打折销售,这样卖完全部商 品后,亏本 1000 元,问商店是按定价打几折销售的?A、九折 B、七五折 C、六折 D、四八折解析 :A C 选项为整数,B D 选项为分数,直接排除 B D 选项。 正确答案【C】资料分析备考学习方法:资料分析是行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模块。之所以说资料分析重要,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题目数量多,分值高;不管是国考还是各地省考中,资料分析题题目数量基本是 20 道题目。另一方面题目性价比高;「性价比高」的含义是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比较高的分数。逻辑推理和数量运算中一些题目需要通过复杂的推理、计算才能得到答案,花费时间长、正确率,分数还少。而资料分析题经过系统的训练,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冲击满分 ,希望还是很大的。1、记忆公式日常分数换算记起来(碎片化时间)2、学会读题审题文字类先看每一段的首句;表格、图形类先看表头和标题。先确定时间。然后再带着问题回归材料去找数据进行计算,同时注意材料的时间和题目的时间是否一致,正确率高的前提就是要求你快速、准确找到数据。在题目中把重点数据圈起来。3、相关的公式概念都要烂熟于心基期、现期、增长率、整体、比重、同比、类比、平均数、翻一番、N倍、、、、、、、、4、大部分题型考察方向已知基期、现期,计算增长率;已知增长量、现量,计算增长率;已知增长率、现期,计算基期量;已知增长率、现期,计算增长量;已知增长率、基期,计算现期量;已知基期、现期,计算增长量;已知部分,整体,计算部分占整体的比重;已知整体,部分占整体的比重,计算部分;已知部分,部分占整体的比重,计算整体;已知部分(X),整体(Y),部分、整体的增长率分别为x%、y%,计算基期部分占整体的比重。5、最重要!!!!!!!!很多人把资料当作数学题来做资料分析是轻计算、重分析分析分析分析!申论备考学习方法:申论很重要非常重要见过很多人经常在学习行测,但是很少学习申论,就是留最后几个月突击一下。但其实从个人经验来看行测大家最后都能考60多分,只不过申论如果学习不好,出现问题的话拉开十几二十分的差距非常正常,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说申论是玄学的原因,切记行测决定公考的好坏申论决定成败1、归纳概括题答题技巧众所周知,归纳概括题在申论中是必考的题型,在申论试卷中占比很重。除此之外,其他客观题,如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其本质都是归纳概括题。可以说,“得 归纳概括题者得申论”。归纳概括的本质就是找点的全面、准确,换句话说,会读材料才能在归纳概括题中拿高分。对归纳概括如何快速提分就需要先从读材料开始A、找什么归纳概括题的问法一般为单- -的要素,如“根据给定资料2,简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 ;有时会出现两个要素的情况,如“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给出的具体建议。”;也有时会出现三个要素“根据给定资料1,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和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B、怎么找问什么答什么。明确了找什么后,带着作答对象到材料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表述,注意找点的同时将要点清晰标注,如使用数字标注要点顺序,字母标注要点类型(问题用"W",成绩用“C",原因用“Y"等),直线、曲线、方框、圆圈等标注要点关键词所在,"//" 标注段落间层次,“I" 标注段落内层次。C、提分关键1、有效运用符号批注法。一般将符号批注法作为材料阅读的第一步,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这种方法和行测的资料分析的材料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能够帮助考生快速完成要点的筛选。但是考生要注意,自己-定要梳理出一套自己的批注方法,不论是单单使用不同符号还是加文字或字母注释,一定要保证自己回头书写要点时能够准确辨别自己标注的是什么类型的要点,真正起到提高做题效率的作用。2、提高对词句段的阅读方法的重视程度。众所周知,申论作答的过程中,材料的阅读分析整理能力是重中之重。而申论的材料一般有 7000字左右,这个时候材料的阅读方法就尤为关键了。词句段的阅读方法是题目作答的基础,很多人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到使用的时候才发现寻找知识点时容易要点不全。3、熟练记忆词句段阅读方法的理论知识。词的阅读包括:问题词、原因词、影响词、对策词、关联词、高频词、高档....学习的时候要熟悉各种词的具体特征,及时有效地进行辨识,通过对于词的准确辨识,一般可以掌握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要点,个别题目可以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特别是要注意高频词和高档词,它很有可能是要点归纳整理的方向。2、提出对策题答题技巧A、如何作答提出对策题提出对策题型是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常考题型,提出对策题的本质是根据所给定材料中的内容,再按照题干要求进行归纳概括。因此,此类题型既基于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同时对能力的要求又高于归纳概括题。而在答题过程中,由于提出对策题的分点明确,所以也就成为要取得申论高分的重要拿分题。在作答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对策找取和语言优化两方面进行:B、对策找取1、寻找材料直接对策从材料中寻找作答要点,是申论做题最基础的手段,同时也是提出对策题型作答的基础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文中一些重要的词汇,比如”建议、思路、方案、措施、需要、必须"等,这些是比较简单的关键词。在有些材料中还会出现专家观点、政策文件等比较权威性的叙述,也应重点关注,这些都是对策最直接的来源。在有些材料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做法,或者是失败的教训,我们应该能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归纳出其成功的经验,从失败教训中总结解决问题的措施。2.原因问题推出对策作答此种题型的第二种方法,是更根据原因提出对策。材料中叙述某个案例出现问题,都是会有原因。所有原因都可以产生对策。比如:停车难的原因是车位少,所以,由停车位少这一原因推 导出要增设车位。所以在书写对策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推出对策。针对问题所提出对策,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是较为常规的方式,且一个问题不同考生提出的解决措施也会出现多样性,不求完全统一。3、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A、审好题是拿下综合分析的关键审题是做任何申论题目的第一步,做好综合分析题最关键的也是审题。在综合分析题中重点要审清楚自己的作答对象,并且知道作答对象的核心关键词,回到材料寻找关键词相关的要点即可。B、掌握综合分析的题目作答本质综合分析相比较归纳概括而言唯- -点点变化就是其本质的一点小变化。那综合分析的本质是什么呢?综合分析的本质=归纳概括+-点逻辑。归纳概括大家都明白回到材料中寻找要点核心关键词,一点逻辑就是大家犯难的地方,其实这个逻辑并不难,在综合分析中逻辑总体.上呈现总分总。第一、解释型综合分析总:初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分:多角度分析关键词材料有什 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总:对策一来自于材料的对策或者下结论--材料中没有对策我们需要加入相关的结论。第二、评论型综合分析总:亮明观点;分:分析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总:对策一来 自于材料的对策或者下结论一一材料中没有对策我们需要加入相关的结论。4、贯彻执行题答题技巧国考和省考对贯彻执行题目的考察比重这几年逐渐增大, 保持在每套试卷1-2道题左右。文种也是五花八门,越出越多,越出越灵活。仅以国考为例,就考过以下文种:讲话稿、材料、宣传稿、调查问卷、演讲稿、倡议书、网站短文、简报、讲解稿、汇报提纲、编者按、报道、导言、备询要点、短评、内容要点、一封信、 宣传纲....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这类题目呢?疯狂刷文种?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各位,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抓不到重点。其实,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就可以轻松搞定贯彻执行。A、牢记格式判断方法: 1.看字数。字数少于300,不需要写全格式。2.看要求。要求中明确指出不必考虑格式,不需要写全格式。3.看文种。文种本身不含有某些要素时,不需要写全格式。4.看要素。题干中某些要素缺失时,此要素无需书写。B、理清逻辑.正文部分需要具有- .定的逻辑性,而具体的行文逻辑要如何确定呢?就需要我们仔细审题,提取作答对象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逻辑关系,进行确定。例题: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20 分)作答对象: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逻辑关系:打造活力水城: 1.水清;2.水活;3.水美=》标题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可知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某地在打造活力水城的具体做法,分为水清、水活、水美三个层次。==》行文逻辑:开头:分析铺垫引出某地打造活力水城主体: 1.水清;2.水活;3.水美结语:看材料;材料无,则自己根据上文内容进行收尾贯彻执行题其实有规律可循,无需疯狂做题刷文种。只需要两步:牢记格式,理清逻辑,就可以轻松搞定贯彻执行!5、大作文学习方法看了很多回答,要么就是各种技巧、各种方法,要么就是各种模板,都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作用不大(收藏了几十篇高分技巧写作文章还是写不出来)!想写好申论大作文,首先你得非常清楚申论考什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申论考什么!申论考什么!申论考什么!因为大作文是申论的一部分。搞不懂申论考什么,怎么明白大作文考什么?下面主要从申论大纲剖析--阅卷规则解读--文章立意深究--写作框架精心架构四个大方向的底层逻辑来深入探讨申论大作文的写作,追根溯源,看到申论写作的本质问题,看完这一万多字,你会觉得申论大作文没有那么神奇莫测,万物皆有规律可循,大作文亦如此。神秘的申论大作文,时常让人找不到方向,甚至陷入复习时间越长分数却越低的怪圈,让人沮丧至极。有的考生做了无数套题,上了 N 个培训班,大作文仍无从下手,面对心仪的岗位只能一声叹息。可以说,大作文是申论的命脉,写不好大作文,上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个时候需要从问题本质出发1、精读考试大纲 读懂大作文到底考查什么?一切的准备都是为考试出发,申论大作文到底考什么?这是很多备考同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看似简单,但很多参加过多次国考、省考的同学都没搞清楚。大作文是考你的想象力?考你的文学天分?考你的专业知识?是要写一篇散文?还是要写一篇随记?如果你真的 这么想,那你还是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好了,还必须得请莎士比亚、 韩寒等名人给你辅导才行。实际上,想写好申论大作文,首先你得非 常清楚申论考什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申论考什么!申论考什么!申论考什么!因为大作文是申论的一部分。搞不懂申论考什么,怎么明白大作文考什么?精研申论考试大纲。申论考试大纲是申论的总章程,申论的主题,给定的资料,前面的几道小题,申论大作文,申论的所有的所有,都是围绕大纲来选材布局的。精研申论大纲的是备考的重中之重,把大纲弄懂吃透,是写好申论的大作文的前提。如果你还没看过考试大纲或者对考试大纲不怎么熟悉,建议你从今天开始,每天看两三遍。下面我们就以 2019 年国考申论考试大纲来解析一下大纲的重要性,帮你重塑对大纲的新认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19 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摘自国家公务员局官网)如下: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短短几百字,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读懂了就悟了,读不懂就会一直蒙在鼓里。有的时候,我真的很佩服制定大纲和选材料出题的人,申论是一项选拔性考试,就是要选出能够读懂上级意图的人员成为公务员,制定大纲的人又不能像学校老师一样拿着教材勾划考试重点,但还是要通过最简洁的文字侧面表达出要考什么,我觉得制定大纲的人肯定在想,读懂了你就考上了,读不懂我也没办法,谁叫你看都不看大纲呢?而选材料出题的人也很巧妙,所有的材料都要围绕大纲来选,小题、大作文必须严格贯穿大纲的总要求。读懂大纲,围绕大纲的要求来写,契合给定材料主题就是一篇出色的大作文。真正读懂大作文题目。纵览申论考试大纲,简单来说要“会理解”“会分析”“会解决”“会表达”,我们以其中的一项“综合分析能力”为例讲讲,大纲是如何与申论大作文息息相关的。大作文的立意(论点)一定是和给定材料息息相关的,是通过对给定材料的综合分析选定的写作角度,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请看清楚,“多角度、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这就要命了,作出什么样的推断或评价?这直接决定了我们大作文的立意。有些同学说我感觉大作文明明写的很好,得分却很低,为什么?我觉得可能就是没有理解出题人穿插大纲的意思,比如:2017 年国考副省级以上大作文题目: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 分)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1200 字。再来看:2019年国考副省级大作文题目:“给定资料5”结尾写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总字数 1000~1200 字。2017 年的题目,在开始就明确提出了“参考给定资料”的要求,而 2019 年的题目中仅在后面的要求里提到“参考‘给定资料’”,这里就应该高度警惕。强调和不强调“参考给定资料”,对我们大作文的立意是有影响的,写作的时候侧重点就应该有所不同,2017 年大作文首先应该是提炼给定材料的主题,立意以提炼的材料主题为主,再将立意与“以水为师”这个题目相契合,最终确定大作文的立意。而 2019 年的要求:首先是要准确的思考理解这句话,并且“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大作文中考生必须要有对这句话的理解,且提炼大作文的立意应以对这句话的理解为主,但这个立意必须契合材料的主题,再将二者结合,最终确定大作文的立意。所以,2017 年和 2019年国考大作文的着墨侧重点是有区别的,给定语句、立意、材料主题三者的关联程度因题目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一旦把主次理解颠倒了,那肯定是拿不到高分的。这里只是粗略的举了个例子,让大家明白大纲的重要性。总体来说,国家各级机关招录的绝不是科学家或者文学家,而是一名能读懂纲领,能读的懂要求的工作人员。刚开始,你可能觉得考试大纲说的太抽象,不是特别明白,但是随着积累的增多和对考试大纲的熟悉,你会越来越体会到它的指导意义,读懂它甚至能帮你摈弃很多甚嚣尘上的错误观点。2、从阅卷规则下手,符合阅卷标准更容易得高分申论大作文是对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考查。考查规则就是给出一堆材料,结合题目要求展开写作,然后由阅卷老师给定具体的分数。有句话叫文无第一, 武无第二,由于每个人知识、经验的不同,理解同样材料的角度是不同的。而为了让大作文考试分数能够量化,能够区分写作水平高低,同时避免不同阅卷老师评分的偏差,所以,出题组给出了大作文非常详细的评分规则和标准。无论是谁,想要拿高分,其实质就是遵守规则,契合规则,尽最大程度取悦阅卷老师。那大作文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写呢?有时候特别纠结,写的太高大上怕太空,写的太实际就事论事又怕显得没水平,那么什么样的角度最合适呢?答案就是符合考生身份定位的大作文最合适,举个例子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什么叫身份定位。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很多,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上班几年的白领,待业一直专心备考的人,甚至是国企、事业单位想更进一步的在职在编人员,等等,细想一下,如果出题组弄一些高深无比的材料和题目,面对大作文的要求 90%的人都无话可说,那大作文的考查就没有了意义。所以说,出题组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公平,会尽可能使每个人写大作文时都有话可说。因此,评判申论大作文好坏的标准绝不是你写的多么高大上就能得高分。反观实际,公务员考试,招录的不是刚入职就能一下子成为笔杆子的工作人员,而是能表达、会表达、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这样的同志不一定能写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文章,但却是一名能从实际角度出发谈自己的看法,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同志,这样的同志只要在体制内慢慢培养,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工作人员。所以说,阅卷老师最看重的是考生的思想,最想了解的是考生的真实想法, 脱离”身份的语言,只会让阅卷老师讨厌。生活中道理也是如此,就如同你交朋友一样,你是喜欢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呢?还是喜欢一个能说会道但谎话连篇的人?再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本身社会经验就比较少,如果写出来的文章立意非常高远,脱离实际,或者说一下子上升的高度过高(我不是说没有这样的大学生,只是太少太少,这里我只是举个例子,千万别对号入座,强调一下:只是举例!只是举例!只是举例!),阅卷人可能就认为这是从培训班出来只会死记硬背下来的,因为全文表达的并不是考生的真实思想,而是繁琐的死记硬背的材料堆砌,这也是阅卷人最厌恶的,所以这类大作文很容易就被判为三类文以下。那什么是比较符合身份定位的大作文呢?仍然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例,对材料给出的主题,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真实切合实际的观点来,能够正确看待某种社会现象,对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合理的能够付诸实践的解决建议,千万别高大上,只求贴合实际,就是一篇好作文。身份定位的问题,我觉得值得每一个备考者思考。再者,平均一篇大作文的阅卷时间是 1 分钟,你可以自己拿一篇人民日报的文章看看,只有 1 分钟,你能看到什么?是细枝末节的一个分论点是否雄浑有力么?是辨伪去真,考究你引用的一个事例的真实性么?都不是,一扫而过的 1 分钟,阅卷老师看作文是这样的:首段有没有切题?语言是否优美?是否排比,递进,让步,反问这样层层递进?论点偏没偏?立意角度是出题组给出的几个方向么?引出论点的论证是否自然,是否偏离材料?大部分情况下,首段看完,阅卷老师的心里已经给定一个档了,一类?二类?三类?四类?所以说,在这短短的 1 分钟时间里,考生一定要交出一份符合自己身份定位的大作文,交出一篇切合实际、展现真实自我的大作文,使阅卷老师能透过文章捕捉到考生思想,甚至引起共鸣,这样的就是好作文。所以说,申论大作文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有能够读懂规则的人才能真正的参透。公务员考试招录的是有“共同语言”的人,这就是规则。无法改变规则,只有去适应规则,这就是现实。3、 行文命脉在哪里?立意从哪里来?什么是立意,通俗点讲就是总论点,就是切入主题的角度(观点)。磨刀不误砍柴工,细细琢磨通篇材料的主题和立意很关键,不然很容易跑题,很多人都吃过跑题、偏题的苦,所以真正写作的时候,宁可花 10 分钟揣摩出题人的思路,也绝不草草动笔。申论大作文是不可以天马行空的,而是有规矩有限制的。大作文的阅卷规则应该是主客观结合的,而且客观化是主要的。客观分为内容上的客观和形式上的客观,形式上的客观一般是指题干后面的要求,比如立意明确、结构完整、联系实际、字数要求等等。而内容上的客观则是我们比较容易忽视的,前面在介绍大作文阅卷规则和标准的时候也介绍了,出题组选定申论材料时,都设定了一个潜在主题,每套申论试题的主题都是唯一性的,而且通常比较明显,大作文题目要求围绕主题自选角度发挥,也就是说,虽然主题唯一,但大作文的立意往往有很多。所以出题组在讲解大作文的阅卷标准时,往往会给出几个最佳立意,供阅卷老师参考。出题组鼓励阅卷老师看到考生写到符合要求的立意就果断给高分,因为按照阅卷制度,要求有一定比例的高分卷,阅卷老师也不可能全打平均分。所以,考生要做的就是学会切中出题组给出的几个最佳立意。具体来说,试想一下,短短 1 分钟的阅卷时间,又要保证阅卷的科学性,那些阅卷老师首先就看我们的论点和分论点,先定一个档。然后再看其他的标准,不断地扣分、降档。所以,立意(论点)直接决定了得分的起点,非常非常重要,务必切准。当然,字迹和文采这些主观性的东西也很重要,也对分数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发挥这种作用的区间仅仅在于定档之后!除非你的字太差,直接打为四类,理由是无法辨认。举个例子,以 2014 年国考地市级大作文为例,题目如下: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当年,申论大作文的最佳立意应该是“用幸福观(价值观)来解决社会心理问题”。如果谋篇布局的重点放在如何看待缺陷、拥有幸福,那么判卷的起点就是从二类文开始,如果通篇在讲如何解决心理问题,那么可能判卷的起点就是从三类文开始,也就是说,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二三类文章。至于写其他的,可能直接打到四类文,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分析如何立意的例子,建议大家多看几遍,之前备考我可能看了 N 多遍,不断的去翻原题和材料,重点看关键词“幸福观”出现了几次,“心理问题”出现了几次,慢慢的似乎有一点明悟,原来是出题人在题目中设置了陷阱,或者说挖了坑,只有看穿了出题人的意图,遵循了他的规则,才能避免入坑,也是从这里开始我觉得我对大作文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复习备考更加有针对性了,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就像在茫茫的大海,找到了方向一样,大作文对我来说不再那么陌生,领悟到那种层面以后,心中的喜悦感油然而生,恨不得跳起来。当然,在主题比较明确的情况下,完全跑偏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有一点很关键,申论是扣分制的,起点很重要,如果找准了最佳立意,那么即使后面的要求完成的不是很好,比如表达不太流畅,字迹不太好。但很有可能比那些文采飞扬、引经据典、字迹优美的卷子得分更高。所以说,拿到大作文题目,宁可多思考 10 分钟,也不要急于下笔,细细揣摩大作文的立意。既然立意(论点)这么关键,那么从哪里找呢?当然是材料和题目,下面我们就结合 2014 年国考地市级的大作文来探讨一下。通篇大部分材料都是在讲心理问题,就是最后一则材料提到了幸福观,所以我认为应该把二者搭上桥结合起来,即这两个主体(幸福观和心理问题)都要出现在我的总论点中,就是通过树立包容残缺的幸福观来解决社会心理问题。这么说是有根据的,依据就是题目,我把副省级和地市级的题目贴上来,你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副省级题目:“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地市级题目: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看出不同了吗?如果没看出来,我再发一道离这个国考最近的下 半年联考题,再做一次对比。14 年国考地市级题目: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河南 13 年下半年联考题目:“给定资料 3”中提到“什么时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请结合“给定资料”和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很明显,地市级和下半年的联考题目都多了一个“和”字,这可要了亲命了,既要结合材料,又要思索那句话,关键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而 14 年副省级的题目只有结合那句话的思考,也就是说,大作文的立意来源要以作家的话为主,即慢生活。所以说,题目要求不同,立意必须有不同的侧重点,一个关键字“和”往往决定一篇大作文的方向。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这次考试考查的是“和”字,下次可能就是“或”字,下下次可能就是“并且”,掌握某个词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分析方法,举一反三,学会思维发散,彻底掌握这类题目的破题技巧,避开出题组挖的“坑”,如此,才真正掌握了大作文的魂。恳请各位想通过考试上岸的同学认认真真的读一读这段文字,反复对照下大作文真题的题目,思考下,尤其是“和”字的解释,理解了你就悟了,说不定你的梦想就实现了,错过了,说不定这辈子就错过了。上面提到了河南 13 年联考的题目,可能有许多人至今仍在疑惑,当年联考的最佳立意是什么呢?过后和参加过那次考试的人交流过,考试的全篇材料大部分都在讲粮食、土地、农民等问题,而题目中给出的那句话的落脚点又在农民职业的问题,写农业的 40来分,写职业农民的也 40 来分,也就是说,单一写某一方面的大作文,得分都不高,后来终于遇到一个 60 多分的,他的立意(论点)是用改革创新破“三农”发展困局,几个分论点大致是:1. “三农”发展面临的棘手难题。如,投入比低、土地闲置、农民身份地位尴尬等;2. “三农”发展陷入困局的原因及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改革创新活力不足,结合材料列举了更加具体的原因。同时,阐述了长期陷入发展困局的影响:可能动摇国家发展的根基;3. 用改革创新的手段,破解“三农”发展困局的具体措施:这个材料里可以提炼的就比较多了,如培育职业化农民,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创新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技术等等。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两个疑问:问题一:我也写到了技术、经营等方面,为啥我没得高分。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问题出在了立意上,材料就好像一把枪的各个零散部件,如何快速组装成一把好枪,这里面就有学问了。有的同学同样到了粮食安全、职业化农民等几个方面,但是围绕的总论点却不一样,表述自然有所不同,这就是指向性。问题二:改革创新是怎么得出来的?其实这也是省考和国考的不同,从国考行测中的常识判断和选词填空就能看出来,国考并不侧重于知识储备的考查,而是侧重分析能力,所以即使有没见过的常识和不懂的成语,大多数都可以通过上下文关系推出来,这样的好处就是最大可能的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因为公务员考试考的是能力,并不是记忆。省考这方面就稍差一点,下半年的省考如果你对 201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所耳闻的话,就会很快想到这篇大作文的立意,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前者是目的,也就是针对粮食安全、农业增收(保供增收)和农民增收(惠民生)的问题,后者是对策,即改革创新。还是那句话,立意,对于大作文来说可以说是命脉所在,太重要了。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再举两个通俗的例子,帮你消化消化,阅读材料,要分清楚现象和本质,其实这也是一个度的问题,实际就是一个文章立意的问题。比如工厂和住宅区混在一起噪音很大,印刷厂的污水把河里的鱼毒死了。看到材料中提到这个,你觉得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如果你大力宣扬环境保护重要性,那就片面了,因为这只是个现象罢了。如果你一下子上升到大谈经济建设问题,那就有假大空的嫌疑了,因为你这个主旨范围太大。如果你写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那就恰到好处了。再比如说,“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难,农民拿到手的国家补贴都缩了水”之类的这种社会现象,如果我们来分析这个材料写一篇申论,你会怎么立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一般人的想法大概是“服务型政府、三农问题”这类主题,更差的就是跟前面说的一样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两个立意都没有错,只是不够准确,自然而然拿不到高分。请你看看高手是怎么立意的,有一位省委书记一语中的:“这些现象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作怪!”服了吗?不服不行啊!人家确实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4、精巧设计答题逻辑框架 清晰构思主线契合主题,切中立意(论点),有了确定的论点和围绕论点铺展的意识,自然而然引出下一个话题:行文逻辑。大作文结构的重点就在于逻辑。怎么破?这里说的逻辑并不是行测的逻辑判断,大作文没那么矫情,只需要做到环环相扣,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整篇文章看上去没有割裂的痕迹,就是一篇上乘严谨逻辑清晰的大作文。 一篇逻辑严谨的大作文应该包括行文的关键要素,这些关键要素的排列体现的就是逻辑思维顺序,到底哪些因素应该写到大作文里?哪些不该写到大作文里?这是谋篇布局下笔的关键。这里引用毛爷爷的一段话说明大作文到底应该包含哪些关键要素,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请问你看完了吗?这就是大作文的内在逻辑,行文的外在结构和应该包含的三要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这样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这样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这样的(对,重要的事情我要提醒 3 遍)。恐怕毛爷爷的观点就算出题组也不会(更不敢)有什么异议吧,毛爷爷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按这个路子写的,估计放到考试里,妥妥的一类文吧。实际上,申论大作文结构就是一个逻辑思维顺序的体现,就如同吃饭要先张嘴后咀嚼最后下咽一样,没什么神秘也没什么值得争议的,不要自己主动去神秘化和复杂化一些简单的道理。一些培训班把大作文的结构说的神 乎其神,甚至分成七大种八大类等等,表面看高大上,实际上并没有找到结构组成的关键点,如果备考者盲目学习吸收,不仅无用,而且白白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既然立意(论点)有了,结构有了,三要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写分论点的问题了。实际上,三要素就是三个分论点。写好分论点要始终牢记一个原则,三个分论点必须紧紧围绕立意来写,任何时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始终是向阅卷人证明我的论点的合理性、正确性。说到这里,很多人片面地以为只要从这三个方面下笔就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其实不然,还涉及到很多其他因素。写好分论点的关键在论证的多样化,这也是我在前面介绍考试大纲时强调的一点,大纲里有一条: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请注意“等”字,也就是说在阅卷人眼里,考生的大作文里如果使用了理论论证、事例论证、正反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式,那么这名考生的答案至少是符合大纲这条要求的,给出的分数自然会高一些。所以,在考场上,哪怕是抠,你最好也要抠出几个不同的论证方式出来。提到如何写分论点,不得不说一个对很多考生有不小影响的概念了,它就是“万能八条”。万能八条这个提法由来已久了,最早是从某个培训班流出来的。很多考生在学习了万能八条以后如获至宝,大作文好似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对于这样的考生,我只能说:“陷得越深,考上的可能性越小”。不是万能八条不行,是学透万能八条——难。其实很多考生都忽略了万能八条如何与材料结合,忽略了材料个性,说得清楚点就是根本没有把万能八条这个劳动工具用到材料(劳动对象)中去,而是直接把万能八条本身抄到了答题纸上(当然,最开始的我也一样,希望你早日走出这种思维怪圈)。另外,忽视材料个性,过于重视对策部分,过多地注重提出对策,忽略了分析问题部分和逻辑论证部分,是考生经常犯的另外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普遍到什么程度呢?至少有一半的考生的大作文是这么写的,甚至是有些培训班的所谓申论范文都是这么写的,这简直是涂害考生啊,由衷的希望看到本篇文章的你早日幡然醒悟,不要做一个只会提对策,不会用心分析的人。所以说,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包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重要性和意义等),没有把问题分析透彻,没有正确的逻辑推理,你提什么建议对策?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稍后我会举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让你有更深的体会。我认为,申论大作文,从本质上来讲,就好像一名公务员给领导汇报工作。应届毕业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笔者参加工作以后,在机关工作的时间越久,体会越深。怎样给领导汇报工作才是最合适的呢?首先,要把近期某领域发生的情况和具体事例给领导大体列举一下。然后,要告诉领导,这些事情造成的危害是什么,或者说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如果这些矛盾是些鸡毛蒜皮无所谓的东西,领导没必要听你汇报,你是在浪费领导的时间,领导的时间都非常宝贵,经常是一个会议连着一个会议。接着,要给领导分析,为什么出现了这些矛盾,都有哪些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我们要给领导提供几个解决矛盾的方案。很显然,提出对策是绝对必要的——难道你把问题摆出来,你就走人,把问题留给领导解决?因此,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既要会深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又要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完美对策,二者缺一不可。做公务员如此,写申论大作文亦如此。继续讲一讲分论点也就是三个小要素的具体内容应该怎么写。根据大作文题目“参考给定材料,不拘泥于给定材料”的要求,每个分论点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通过对给定材料的提炼,二是日常知识的储备。我认为,写好分论点关键在“实”,阅卷人是非常看重“实”的。什么叫“实”?“实”简单来说内部不空,尤其不能假大空。比如,提出问题非常典型,有代表性,分析问题有理有据,说服力强,解决问题对策可操作性强,便于付诸实践,这就是“实”。而很多考生的做法却很不“实”,我在网上看过很多考生写的大作文,有的考生喜欢抄材料,经常是完全不变的抄,至少动点脑筋与材料结合吧?都制定法律、强化监督那一套,或跟材料根本不挨着,或跟主题根本不沾边,这就是不“实”,肯定是 20 分甚至更低啊。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大作文最简单的就是提对策,也就是觉得分论点的解决问题最好下笔,其实恰恰相反,提对策解决问题是最难的。因为完成他人不能解决的难题并非易事,大家在生活中应该深有体会,无论是公司还是机关事业单位,能够快速高效解决难题的人永远是最受领导器重的人,为什么呢?比如公司发展突遇棘手难题,谁能够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谁就是公司的重臣。而只会纸上谈兵,哪怕是说的天花乱坠,这种人永远都是公司的小丑一只。机关事业单位亦是如此,虽然,体制内有着这样那样的束缚和客观因素,但关键时刻能解难题的人,领导从来都不会怠慢,毕竟领导清楚的知道,单位的发展靠的就是这么一群人,而绝不是靠那些只会吹不会做的人。所以说,分论点在支撑立意(论点)的前提下,一定要往实里写,而不能假大空。反过来讲,如果大作文的提对策都是意识、法律、宣传、教育、机制等等这些,那还考什么大作文啊,直接拼凑一个策论文不就好了?大家都一样,阅卷人怎么区分好坏高低?如此这样,大作文就彻底没有意义了。再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我觉得也很有代表性,很能说明问题,也很好理解。假如,你进了某地税务局,你的领导让你些一篇关于加快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文章,难道你还提高意识是关键,加强宣传是辅助,教育是补充,这种大空话么?想落在实处,多联系联系实际,多换位思考一下,没有绩效工资挂钩客人投诉,饭店服务员的态度会好么?没有大堂经理的时时监督,服务员们会不懈怠么?日常生活的道理你懂,为什么申论写作你要假大空?加快服务型政府转变,将纳税人的投诉挂钩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倒逼服务态度转变,难道不比空泛的宣传强么?俗话说,动员千次不如问责一次,加大核心领导班子巡视力度,难度不比一次次没用的动员会强么?这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公务员的思维,这也是大作文的思维。任何培训机构所谓的套路模板都是三流老师的思维,他们自己都考不上,你为什么要视为掌上明珠如获至宝呢?上面讲如何布局行文逻辑,如何写实分论点,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中间穿插了几个短例子。为了能够使你有个更加系统、全面、直观的印象,下面我们重点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同学自己写的大作文(为了说明问题,略有改动),从更加实战的角度详细分析什么样的大作文是一篇好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是比较差的大作文,什么样的论点恰如其分,什么样的论点毫无灵魂。好坏交叉,形成对比,更能加深印象。先来欣赏一篇比较好的大作文范文。2014 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大作文题目: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1200 字。“残缺”的幸福观是治愈心理疾患的良药幸福,与其说是一种状态,不如说是一种感觉。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不能事事如意,然而这不并妨碍我们拥抱幸福。“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这句名言阐述了生活原本是美好与残缺的统一,对于尽力之后依旧存在的缺陷,要抱以平和的心态坦然接受,这其实是帮助我们树立一种正视和包容缺陷的幸福观。当前社会民众之所以“心病”频发,固然有外在因素,比如地震、火灾等灾难过后的心有余悸,但更多的是我们自设门槛,被“事事求全”的幸福观绑架束缚。一旦得不到,就会困惑、诅丧甚至抱怨、绝 望,埋下心病疾患的病根。而“残缺”的幸福观可以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福的体认,继而用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残缺”。可以说,“残缺”的幸福观是治愈心理疾患的良药。残缺可以理解为灾难(挫折)。在灾难面前,幸福观可以帮助灾民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比如,震惊全国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带来人身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更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创伤,悲痛、恐惧弥漫开来,此时如果没有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灵安抚,灾民会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做出危害自身和社会的极端行为。幸福观是对背后缺陷的一种正确认知,是重树坚强信心的一种乐观心态,是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一种坚持,是勇敢接受无法改变现实的一种淡然。只有这样,灾民才能真正做到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残缺多是因为日常生活的种种“不及”。社会上许多人尤其是处在职场上的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焦虑、困惑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感觉被社会主流节奏抛弃,努力却看不到回报,进取却看不到未来;另一方面,被现实的需求压得喘不动气,明知购房购车的条件不成熟,却在相互攀比和依照“所谓标准”的过程中不断给自己加压。这其实就是处在一种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倘若有了正确幸福观的引导,那么很多困惑可以迎刃而解,比如针对第一种状态,要继续努力,因为“幸福之前先要学会吃苦”,只不过努力要有技巧和韧劲。对于第二种困境,就要理性看待当前的“不及”,暂时得不到的东西就要释然,而不是被一些所谓的成功标准和幸福门槛所羁绊,这就是“残缺”的幸福观。由此看出,心病还需心药医,无论是常态还是非常态中产生的心理问题,都要幸福观这剂良药来根治。第一、开辟多战场,在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宣讲,在社区宣传栏广泛普及心理知识,关键是营造全社会正确的幸福观;第二、运用多载体,政府、高校可以通过微博、公众号等途径开通专门的网络心理治疗室,对心理障碍人群进行疏导。线下充分发挥社区工作室心理驿站的作用,通过对格言的理解和对经典的品读,进一步加深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第三、投入有保障,高校要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心理治疗师,政府应明确心理疾患治疗的主管部门,做好兜底工作,设置专项工作经费,将已确诊患有精神人格缺陷的人群纳入免费医疗体系。用幸福观治愈心理疾患,往大了说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百姓幸福指数的提高,往小了说对笔者本人性格养成也有宝贵教益。其实,我们在追逐幸福的道路上,既要有竭尽全力的追劲,也要有追到哪算哪的释然,因为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深度剖析:这篇文章对我本人的启发很大,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应试性很强,我们从阅卷老师的角度详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构思。通篇来看,大作文共 6 段,首先看题目,找论点,题目:残缺的幸福观是治愈心理疾患的良药,全文的论点出现在第二段末尾,符合出题组的给出的立意角度(为何说符合出题组的立意,前面已经讲过了,不再重复),起点一类文起打分。再逐段看,第一段考生非常自然的引出加拿大女作家门罗的名言,同时谈了考生个人对这段话的感悟和理解。这里强调一下,很多同学可能觉得这段是多余的,其实这段非常重要,因为题目中明确说了“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这就是题目的陷阱,如果少了这段话,必然扣分。第二段,通过列举社会现象,引出大作文的主要内容“残缺”的幸福观,继而总结出本文论点:“残缺”的幸福观是治愈心理疾患的良药,从现象到引出论点,过渡非常自然,论点的位置也非常明显,专门用了“可以说”三个字,便于阅卷人抓住行文论点。第三段、第四段主要就是大作文三要素之一“分析问题”,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来分析问题,先是谈了作者对残缺的理解,另外一段谈了造成残缺的原因,其中一并穿插对幸福观的认识和面对残缺时幸福观的作用,运用了理论论证、正反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方式,这点也是符合大纲要求的。第五段,考生谈了如何用幸福观来治愈心理疾患的措施,共三条,这三条措施非常具体,绝不是泛滥的假大空,所提措施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条措施都有实施的主体,比如网络心理治疗室,这个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比如社区的心理驿站,大家可以去自己所在的社区看下,很多都有,而且是社会公益组织,再说政府的投入保障,提到政府做什么事情,经费保障是很重要的一环,对一些比较严重的患有精神人格缺陷的人群,由政府来买单的社会呼声一直很强烈。这些措施很好的体现了考生关心生活、关注身边事情的能力,也是题目要求的“结合自身经历”,所提措施很好的印证了“实”的要求。第六段,是作者对通篇大作文的总结,落脚点回到幸福观上来,做到了首尾呼应,防止虎头蛇尾,这样的逻辑顺序,由低到高,平稳上升,算是做到申而论之、以理服人,得高分毋庸置疑。再回头看整篇文章,全文结构“段首谈感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解决问题-升华段尾”,高度契合申论大作文的行文逻辑、要素等方面的要求。另外,大家多读几遍就会有感受,考生的语言很朴实,很亲切,没有那么多晦涩难懂的语句,更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用身边事、身边人阐明论述自己的观点,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身份定位”,符合考生的身份。试想如果一个考生通篇过多引用高深的理论,甚至动不动就“加强工作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在阅卷人眼中,要么考生是根本没消化材料和题目,死记硬背的,要么就是一位“博学的省部级干部”在布置工作,可惜的是,公考招的既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人,也不是一个只会布置工作的高级干部,而是一名实实在在的,能够深入实际的,会做事的同志。所以在写大作文时,一定要符合身份定位,千万别把自己定位成作家或者“高级干部”。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普通人,虽然“我”的观点没有那么高深,但“我”是一名关注生活并且实实在在的人,平凡但有思想,即可。阅卷老师也是人,都喜欢实实在在的人。精研申论考试大纲。申论考试大纲是申论的总章程,申论的主题,给定的资料,前面的几道小题,申论大作文,申论的所有的所有,都是围绕大纲来选材布局的。精研申论大纲的是备考的重中之重,把大纲弄懂吃透,是写好申论的大作文的前提。如果你还没看过考试大纲或者对考试大纲不怎么熟悉,建议你从今天开始,每天看两三遍。深刻认识申论考察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五大能力所有的材料都要围绕大纲来选,小题、大作文必须严格贯穿大纲的总要求。读懂大纲,围绕大纲的要求来写,契合给定材料主题就是一篇出色的大作文。总体来说,国家各级机关招录的绝不是科学家或者文学家,而是一名能读懂纲领,能读的懂要求的工作人员。6、报考流程+选岗技巧第一次公考的话,可能仅是知道了自己要考公务员,对接下来在哪里看公告,在哪里报名一些基本问题没有头绪。下面我们说一下前期报考的一些问题。在哪里找公告和职位表?国考,可以到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国考的查询公告、职位表下载、报名、查询笔试面试成绩都在这个网站。省考,可以关注该省人事考试网、三角自习室公众号,会及时推送各省省考的公告。发布的公告里基本都有职位表下载和要报名的网址,然后根据各省省考公告,下载职位表选择岗位,记住报名时间笔试时间。大体流程如下账号注册 → 填写报名信息 → 审核 → 缴费 → 报名成功 → 笔试 → 面试 → 体检→ 录取岗位怎样选择呢?岗位选择一定要综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专业报考地区的历年分数线还有大致的竞争比例人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比较有优势的岗位,当然前期学习备考的时候这些东西可以做简单了解但不用特别在意等到后面工考出来以后再去详细的查看资料对比然后确定自己所要报考的岗位,下面说一些岗位报考的参考要素什么是好职位思路决定出路,选择决定未来。如何才能报得一个“好”职位呢?这里所说的“好”职位有多种理解方式:第一种“好”职位——容易上岸,即考虑“报录比”,报录比越低越好考。第二种“好”职位——仕途,即考虑个人仕途发展。第三种“好”职位——待遇,待遇最好的是“苏南”及其以南,年到手“20w+”的地方,且省考进入苏南以南会比国考薪资方面高的多。第四种“好”职位——家庭因素,离家近不近等等。不同职位的分析工作强度较大的单位:组织部、发改委、纪委、两办。待遇好的一些单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苏南以“南”的单位。相对清闲的单位:残联、妇联、司法局、机关事务管理局。首先从个人意愿出发,如果你一开始就已经对公务员有了明确目标,那就奔着目标去;如果不知道怎么选一个合适的,那就结合职位所在地区、待遇、发展前途、职位内容与个人兴趣综合考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选岗技巧在招考公告中下载职位表后,我们可以先把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位筛选出来,我们可以选择竞争力小、自己倾向的地区、限制条件多的岗位,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不要以试试水的心态,一定要把握住应届毕业生身份的优势。例如在学历要求里,如果你是一名硕士研究生,那就选择“研究生(仅限硕士)”的职位,而不要选择“本科及以上”职位,这样就会卡掉一大部分本科毕业生,从而相对了降低竞争压力。总的来说呢,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最好是精准选择与自身学历、专业、基层工作经验等最匹配的职位,你自身具备的条件越多,筛选出来的岗位想对比而言,竞争越小。7、关于是否报班的问题最后一次以笔试行测67.8,申论78,面试88,成功上岸。作为一位考公过来人,不论是自学还是报班我都经历过,下面就说说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我学习能力一般,刷刷剧逛逛街是最大的爱好,山城确实也好耍,平时期末考试全靠临时抱佛脚,考前挑灯夜战,甚至大一时候还挂过一次科。挂了高数,第一次考试还没毕业,复习时间相对来说非常充裕。从决定准备考公后,搜索了网上很多关于”考公自学“的经验贴,然后花几十块钱买了一个网盘课,很显然这一次考试没有上岸,最后考了4次才成功上岸,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历和经验,希望能够给备考还比较迷茫的考友一点帮助可以作为参考4次考公经历:第1次考公:当时是一头雾水什么都不懂,但是看了网上很多备考经验贴,感觉上岸也不是特别难,所以决定自学,学习过程中跟着大佬的复习贴走,自己也看了不少网课,刷了很多历年真题,自信满满的上了考场,最终行测58,申论59.3,未进面,做了广大考友中炮灰。怎么说呢,后知后觉其实公考没有那么简单,恍恍惚惚就在图书馆熬了那个冬季第2次考公:因为第一次考试准备的时间也挺长的,花了很多时间,所以准备继续参加当年的省考,当时因为是大四学校也没什么课,跟家里人商量后花了几万块钱报了一个线下的培训班,上了几次课之后,感觉真的报了个寂寞,老师讲课完全照本宣科,上课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上完课就找不到老师,感觉就跟自己看视频课一个效果,唯一的区别就是“线上线下”的区别了,相当于线下找一个老师照着给你上课,但是下课后还是得靠自己学习。报名之前跟我说上岸率高达90%,结果最后考了121.9分,离进面还差13分,还是没有上岸,浪费了一大笔报名费。第3次考公:当时因为毕业已经在实习了,所以每天复习的时间并不多,经过上一次的报班教训之后,这一次没有选择报班,自己整理了前两次考试的知识点和自己的薄弱项,显示进行查漏补缺,然后下班后回家刷题,也是差不多陆陆续续准备了五六个月的时间,然后就是上考场考试,最后成绩出来还是考了120多分,距离进面也是差了一大截。第4次考公:经历了前三次的考试,对于公务员考试也有了充分的了解,恰好当时听说有一个同学公考上岸了,于是找他了解了情况,因为他也是在职考上岸的,考的岗位还是市区的,但他复习大半年就上岸了,我问到了他是如何学习的,他花了几千块报了一个行测申论的1V1公考辅导班,老师的辅导能力专业在线,指导也很有针对性,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对一的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而且还可以随时答疑,作业无限次的指导批改。经过同学的介绍,找到了他们的淘宝店铺(直接点击这几个字就可以找到),问了一下了解了大致情况,整体符合我预期,就报名试一下,刚开始还是有点持怀疑态度的,学了几天以后感觉整体确实还不错,价格也不贵,后面就下定决心在他们这里一直跟着学了。选择的是1V1的针对性辅导,最终我笔试第一的成绩,成功进面并且通过面试上岸!(当然我也是很好努力学习了哈)前2次考公失败的原因:不管是第一次第二次还是第三次,每次考试都花了不少心思也都认真准备了,首先是跟着网上各大网友的备考经验贴,给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找了很多学习资料,每天都有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但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自己一直处在瓶颈期,不管怎么刷题分数都上不去,甚至有时候刷题刷到怀疑人生,最后才发现网上那些上岸的大佬他们之所以能一次上岸不仅是因为他们能给自己制定复习计划,还能够很好的去执行,主要是人家脑子比我灵光。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好像从开始备考之后虽说有在听课刷题,但是好像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套学习方法,而且自制力也不够,有时候上班太累回家倒头就睡,备考计划搁置了。那些网上大神,之所以能上岸,除了学习能力强本身基础就好,自制力和恒心也是我们一般人所不能比的。大部分真正的上岸的人要么就是学习能力和应试技能非常强(学霸级的同学),这类同学学习效率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他们一般准备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几个月左右(后面我才理解,就像我们高中的考清华北大的同学一样,你看着他好像没学,其实人家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我们用的是常规的学习思维去理解别人的学习思维,所以就造成自己觉得别人没有学习也能考上、公务员考试很简单的假象)。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都不可能保证一天六七个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集中保持注意力,而且不偷懒认真学习,还要具备比较好的应试能力,反正我反观了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好像不太符合哈再加上我本身学习能力不是特别强,有时候每天的学习计划没有完成,自己就会给自己制造焦虑,要是还考不上怎么办,这大半年的复习时间不是又浪费了吗,总是三心二意,不能完全静下心来学习,最终没考上也是意料之中了。关于公考报班的建议:虽然我第2次、第4次都有报班学习,但是学习方式方法和最终的考试分数也是千差万别的。相信大家报班都是为了减少走弯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但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辅导班和老师对于大家来说也是浪费了考试机会和时间。公务员考试机会考一次少一次,特别是对于现在还是应届生的考友来说,如果错失了应届生的身份考公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大家考试要报班,报班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上课模式,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不要以为选择大机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大机构惯用的就是各种营销,广告打得非常响亮,但是往往是大机构有很多老师都是浑水摸鱼,甚至是新老师。我之前报的某机构就是照着书本讲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带着刷题练题,课下就不见人。这样的授课方式配上这样的价格完全就是割韭菜,感觉非常不值,还不如网上的一些名师视频课程讲得好。大机构也确实有优秀的老师,但是上课也是一样的坐在教室上课,所以学习还是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应这一种教学模式,学习得有针对性。其实我从报班教训里我总结下来,大机构比如花了1个W报的班,有30%的钱买了机构的牌子名气,40%买了名师的大课堂或者网课视频,再加上什么资料书籍的赠送(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实也是早早算在总的费用里了),真正花在学习辅导内容上的部分不足15%,刚刚开始小白不懂,后面经历过这个过程以后慢慢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时工作室或者小一些的机构也要擦脸眼睛最好是有熟人介绍或者先实际体验不要不被人骗到。我第4次考试的时候之所以能上岸,主要还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去进行高效备考,虽然是在职备考,但是会根据我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1V1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有问题也及时招老师解答,平时比较懒散不想学习老师也能够及时监督。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周学完都有针对性的检测,能够及时的发现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申论,每次写完之后老师都会耐心的批改指点,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帮助我建立申论答题框架和解题思路。最后申论也考到了70+。最后,关于是不是要自学备考,在开始复习之前,可以找一套历年真题,定时定量的去做一做,看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题,如果做不完甚至很多题目都不会,还是建议大家找老师辅导,这样也能够在备考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踩坑,同时也能提高复习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大家在找老师时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不要盲目跟风,觉得大机构就一定好,最好找考过且上岸的同学推荐优质的老师。以上是个人学习中总结+收集整理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沟通,相互学习进步加油,星光不负赶路人,祝福每一位努力学习的考公人早日上岸,学习坚持到底!我是撕鸭,助你上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帮助和帮忙的意思一样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