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会宝app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成为了马拉松赛事app哪个最全的首选应用?

来源:金融界网站核心观点策略:把握“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政策红利非银: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一二级市场健康发展电子:关注半导体产业链&;;新材料自主可控计算机:“十四五规划”行业前瞻通信:网络推动社会经济变革,关注两大基础设施、四大应用、两大保障国防军工:迎接军工新周期医药:“十四五”规划下的医药新五年,关注创新、公共卫生安全和消费升级下的医药机会食饮:消费升级持续驱动,各板块发展潜力巨大汽车:周期向上,关注电动智能变革电新:内外条件共振,新能源预计实现可观增长机械:高端制造掘金能源装备、自主可控环保:“十四五”展望,政策利好催化行业成长■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海外疫情超预期,美国大选结果推迟。正文01策略:把握“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政策红利1.1.“十四五”规划是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十四五”规划时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在这个变局中,世界经济中心正逐步向亚太转移,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正以和平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调整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这为中国抓住时代蕴含的机遇创造了外部条件,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好的发展时期。从内部环境看,我国时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既要巩固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果,也要为建国一百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十四五”规划是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本次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不同于以往五年规划建议单独的提出与审议,“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并被提出,足见“十四五”规划不仅是过往五年规划的延续,还将进一步擘画未来15年乃至30年经济发展的新蓝图。未来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历经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将开启未来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三个五年规划,当国内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时处转型期的五年规划将引领新阶段规划理念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前,我国共编制实施了五个五年计划,可以看作一个大的阶段。“一五”计划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拉开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心理念的第一阶段的序幕。同时,1964年“四个现代化”和“赶超世界”长远战略的提出,亦明确了从“三五”计划开始“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则连续编制并实施了八个五年计划,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以“六五”计划为起点,同时作为我国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该阶段注重“搞好综合平衡,处理各方面关系”。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外形势出现新变化,“八五”计划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同时奠定了第三阶段“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民生活为主,强国和富民相统一”的总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十一五”改计划为规划,标志着我国进入“发展规划”时期,同时开启第四阶段以“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的发展新阶段。“十四五”规划将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一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引领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国际格局剧烈动荡,新冠疫情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今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也将围绕这一战略部署,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这一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1.2.未来两年内“十四五”规划将逐步释放更多政策红利根据过往经验,“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将在11月初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将进入《纲要》编制阶段。以“十三五”规划为例,我国国家级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前期研究阶段:2014年4月17日,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对25个前期研究的重大课题开展调研等前期工作,在调研基础上形成“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修改完善后在2014年年底向党中央汇报。2)中共中央编制并通过《建议》阶段:2015年2月,中共中央在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成立建议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在2015年10月29日经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并在11月3日正式发布。3)国务院编制《纲要(草案)》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务院发改委根据中央建议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初稿,在多次专家委员会审议修改并广泛听取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后,正式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4)《纲要》审议并通过阶段: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首先对《纲要(草案)》进行审议,先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审议后,3月14日交由人大财经委预审查后正式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在2016年3月16日经人大正式表决通过。今年“十四五”规划的节奏也与之类似,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该《建议》将在11月初发布,随后国务院将根据中央建议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在2021年两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是我国规划体系的最上位规划,其后各级各类规划的落地将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我国“三级四类”规划体系,三级分别为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县级,四类分别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其中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是统领,居于规划体系最上位。在“十四五”规划建议通过后,一方面,地方各级将会在此基础上细化落实国家发展规划,地方规划的实施将会使“十四五”规划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等国家级规划也会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陆续出台,其中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空间布局,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和国家级区域规划的落地对特定领域和特定区域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激励,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释放政策红利。“十四五”规划的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料将在未来1年半内密集出台,提振相关领域;国家级区域规划会在未来5年内陆续出台。回顾“十三五”时期,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经人大正式表决通过后,201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以进一步发挥《纲要》的引领和约束作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把规划蓝图变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效。“十三五”期间,16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主要集中在2016年7月到2017年5月这一区间推出,其中《“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均在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等领域提出了新的规划指标,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部署,对于科创、新兴产业的发展均有显著提振。国家级区域规划的出台时间分布相对分散,在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陆续出台。以此为参照,“十四五”规划的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料将在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期间密集出台,所涉领域将受政策提振。02非银: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一二级市场健康发展2.1.“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关于资本市场及证券机构内容复盘“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关于资本市场及证券机构的内容主要有四点,一是“提高直接融资”,二是“发审制度改革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综合经营,四是对外开放。2.1.1.“提高直接融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均提到“提高直接融资”,但“十二五”提法更积极,用语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而经历15年股票市场大幅波动后的“十三五”规划提法则更稳健,用语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2.1.2.“发审制度改革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均提到发审制度改革相关内容,但“十二五”提法更笼统,用语为“深化股票发审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发行管理体制”,而“十三五”规划提法更具体,用语为“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和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加快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市场板块方面,“十三五”规划中侧重提及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十二五”规划中出现过的“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则未提及,侧重为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监管导向。在衍生品市场发展上,“十三五”用语为“积极稳妥推进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创新”,对比“十二五”规划中的“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增加了“积极稳妥”用词,也体现出经历15年股票市场大幅波动后监管对于创新的态度更趋谨慎。2.1.3.综合经营两个五年规划在综合经营上均有相关表述,“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表述分别为“促进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发展”“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同样可见“十三五”规划的基调更为谨慎。2.1.4.资本市场及金融机构“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及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是“十三五”规划新增着墨较多的内容。“十二五”规划仅简单提及“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而“十三五”规则原文为“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放宽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债券,以及境外机构境内发行、投资和交易人民币债券。提高金融机构国际化水平,加强海外网点布局,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对境外机构开放水平”。资本市场及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在“十三五”期间也获得超预期推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向中国投资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投资范围大幅提升;金融机构方面,自2020年4月1日起,金融机构外资持股不受限制,中国金融业彻底对外开放。2.2.“十四五”规划提法预判基于资本市场与行业发展现状,结合近期监管领导讲话,我们认为如下内容有可能在“十四五”规划中体现并在“十四五”期间落实。2.2.1.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并继续完善“退市安排”等配套基础性制度供给目前注册制已经在科创板与创业板获超预期推进,同时监管多次表示将分步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例如10月22日在金融界论坛分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制定全市场推广注册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注册制”可能在“十四五”规划中体现。继续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供给可能继续提及,包括完善退市安排、加强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保护,以及加大违法成本的相关制度细则,以及试行“T+0”等交易制度。2.2.2.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会获得进一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获重新梳理并推进,此前第一财经报道的“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事项有较大概率得到落实,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以及区域股权市场分工合作,相应转板机制将得以完善。2.2.3.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加大衍生品等产品供给目前证券发行端改革已获超预期推进,下一步投资端改革以及衍生品等产品供给方面也有望获得突破,例如10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提到,“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接下来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将会获得推进。2.2.4.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体的综合经营可能获得推进监管强调,我们总体分业经营为主,金融控股公司是对分业经营的必要补充,在对外开放以及国外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以金融控股公司形式探索综合经营将获推进。2.2.5.进一步强调“对外开放”近年来,监管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及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从近期QFII投资等相关政策,以及会议上监管表态来看,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可能会被进一步强调。例如10月23-25日的外滩金融峰会上,陈元强调“双循环”不是要关起门来搞经济,是为了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好联通,是要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而10月27日的第二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致辞时表示,“保险也落实开放措施宜早不宜迟”。2.3.对于证券行业影响及投资建议资本市场系列改革,有利于资本市场扩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而利于证券行业发展。有争议的是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将对国内券商经营构成较大的竞争与挑战,我们认为,外资进入带来的“鲶鱼效应”与“学习效应”将会大于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利于券商提升经营效率,并在财富管理、衍生品交易与风险管理等业务中学习外资机构的先进经验提升服务客户能力,从而在金融子行业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地位。长期利好行业。7月以来行业调整较为充分,三季报业绩靓丽,估值处于历史不高的位置,我们看好行业后续表现。2.4.风险提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波动风险、A股成交活跃度下降、上市公司经营的合规风险和证券公司股东资质风险、关注股东减持信息、保险行业新单保费增速不及预期、利率超预期下行风险。03电子:关注半导体产业链&;;新材料自主可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国家研究拟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写进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计划中,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在科研、教育、融资、应用等方面大力支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为了维护产业链稳定,设备材料自主可控有望为重点发展方向。3.1.半导体景气度向好,技术升级驱动下个五年发展提速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速达9%,5G/AI/IoT等技术升级,驱动增量需求逐步扩大。根据IC Insight数据,2020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为6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半导体是推动现代科技进步(5G/AI/IoT)的主流技术,其产品集成电路芯片(积体电路)成为驱动各类型电子产品的心脏;随着芯片技术升级、产品性能提升、应用领域扩张,集成电路在通讯、消费、工业等领域密不可分;随着新一代技术的上线,下个五年半导体景气度将加速。3.2.中国半导体行业迈入正向循环,产业链自主可控势在必行中国大陆企业在各个产业链环节上逐步显现出较强竞争力,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大幅增加,驱动产业链正向循环。根据SEMI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投资额达到173亿美元,随着半导体设备的搬入,将提升国内晶圆制造的产能;从国内半导体行业结构来看,产业链之中以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的市场空间最大,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行业,过去主要被海外龙头企业所掌握,国内企业主要以劳力密集的芯片封测为主;但是至2017年后,中国半导体产业环境向高技术环节转型,中国IC设计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国内本地品牌华为、联想、小米等,和本地芯片设计商海思、紫光展讯、汇顶科技等发展为中国IC制造提供大量需求;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开始加速向高技术、高价值环节发展的正向循环;同时,为了维持未来稳定发展,对于半导体设备、材料的自主可控将为重要趋势。3.3.化合物半导体有望抢占先机,快速缩小技术差距国内半导体企业积极投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有望快速拉近和海外企业的技术差距,扭转技术落后的格局;近年来,第三代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随着5G/AI/新能源等新一代技术导入,传统硅材料在高频、高功率的电子特性上出现瓶颈;第三代半导体具备高频、高效、高功率、耐高压、耐高温、抗辐射能力强等优越性能,契合节能减排、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支撑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列车、能源互联网等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点核心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技术和产业新的竞争焦点;目前国内企业正在积极投入,快速拉近和海外企业的技术差距。3.4.风险提示中美贸易竞争加剧、半导体需求不如预期、美国科技出口管制、系统性风险。04计算机:“十四五规划“行业前瞻4.1.中美博弈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旧是“十四五”扶持重点,计算机多赛道受益2020年10月26日-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回顾“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我们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旧是“十四五”重点扶持领域,对外强调安全可控、“卡脖子”技术攻坚,对内强调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增长引擎。回顾“十二五”:2010年10月15日-18日召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体现出高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其中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被明确定位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回顾“十三五”:“十三五”时期是冲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5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高层一方面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开始构建产业新体系,例如:1)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2)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展望“十四五”:2020年7月政治局会议定调双循环,双循环格局将是未来5-10年发展的战略纲领。随着地缘政治日趋复杂化,判断“十四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双循环大战略中被赋予更重要的发展定位,计算机相关的数字经济、网络安全、5G应用、云计算等将全面受益,赛道景气度有望全面上扬。4.2.结合产业基本面趋势,“十四五”期间看好四大计算机主线: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网络安全、智能驾驶4.2.1.数字经济:BATJ等巨头全面铺开生态场景,助力数字经济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期间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继续占据主导位置,2019年产业数字化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探索,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到28.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49.1%提升至2019年的80.2%,占中国GDP比重也达到29%,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十四五”期间,考虑我国现有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成为我国优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优势产业地位的依托。当前来看,以蚂蚁为代表的BATJ科技巨头由于具备领先的数字化实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以及丰富的2B、2C场景,将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先驱。10月全球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通过了科创板IPO发行注册,预计于11月上旬登陆A股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级APP“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集团一直以来深耕数字支付和金融增值业务。但当前支付业务步入“瓶颈期”,而金融平台业务在监管“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的主基调下也难有爆发式增长,未来集团战略重心将迁移至数字经济&;;生活,一方面在C端积极入局本地生活,另一方面在B端强调技术输出,以数字经济转型(至少十万亿元级)为主赛道,凭借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蚂蚁链、金融云等拳头产品,全面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其生态产业链中的众多公司也有望跟随成长。投资标的方面,推荐:蚂蚁集团本身,预计对应市值2.0-2.5万亿元,科技生态新战略下坚定看好集团前景;此外重点推进蚂蚁生态标的,看好B端布局下各细分领域桥头堡,推荐金融IT龙头:恒生电子和本地生活领军:朗新科技(通信组联合覆盖)。4.2.2.数字金融:数字货币为基石,B/C/G三端打通,构建数字金融体系2020年是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奠基之年。10月以来,数字货币红包试点落地深圳市罗湖区,面向在深个人发放1000万元“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可用于罗湖区指定商户消费。本轮试点中,测试对象已经开始转向深圳市全体社会人员,接近“全公开”测试,同时包括POS机在内的商户基础设施也已经在3000余家商户完成改造,进展超预期。不仅如此,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本次数字货币以消费补贴(红包)的形式向公众开放,是央行DCEP试点以来的一个新场景。上半年疫情过后各地政府陆续依托网络支付平台发放补贴、刺激零售消费,推动当地GDP回暖,并最终在驱动流转税回升。而现在高层已经在积极采用数字货币的方式实现疫情补贴。综合来看,用数字货币的方法重新组织补贴,不仅能够放大补贴的层级,而且能够扩大补贴的类别、种类,完善社会功能。本次红包试点正是G端场景应用的开始,未来数字货币将在G端广泛应用并与C端小额高频零售场景持续交互,未来C /B /G三端联通,判断“十四五”期间数字货币全面落地,推动七大场景大生态铺开,构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数字金融与货币流通体系。投资标的方面,结合当前试点进程来看,我们坚定认为现阶段应关注头部银行IT厂商,兼具银行侧IT改造的确定性与数字货币钱包场景运行的想象空间,建议重点关注:宇信科技、长亮科技、神州信息、高伟达。4.2.3.网络安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网安成为科技创新之盾过去数年间,国内外网络安全事件频发,造成巨大损失。根据CCID发布《2019年网络安全发展白皮书》,以2018年为例,全球安全漏洞数量和严重性创下历史新高;国内重大网安事件也几乎每月必现。据Cybersecurity Ventures预测,到2021年全球因网络安全事件导致的损失将高达6万亿美元/年。随着网安态势变得愈发复杂,网安行业的重要性愈发明显。不仅如此,考虑当前中美博弈、交锋加剧,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化,而针对关键性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可能直接威胁国家安全,我们认为网络安全领域将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事实上,近年来高层已经出台了系列支持网络安全发展的政策,2020年等保2.0,关保、HW等全面推进,为“十四五”期间的大安全战略全面铺开打下基石。投资标的方面,重点推荐全能型龙头:深信服,其他全能型龙头:奇安信、启明星辰、绿盟科技也均将受益,其他受益的细分赛道龙头包括:安恒信息、美亚柏科、中新赛克(通信组联合覆盖)等。4.2.4.智能驾驶:智能化大势所趋,智能驾驶引领全面爆发目前智能驾驶产业受到多重利好因素驱动,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迭代渗透进一步加速产业化进程。智能驾驶是智能化时代的典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驾驶产业蓝图已定,产业步入加速发展期。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完善了顶层设计。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我国智能驾驶消费端驱动力强,2025年智能驾驶渗透率有望达57%。根据广汽研究院2019年披露数据,我国75%的汽车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也抱有较高期待,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仅次于印度。根据广汽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L1/2、 L3、L4等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分别为45%、10%、2%,2030年则有望进一步攀升至49%、18%、9%。即“十四五”期间是智能驾驶全面推广渗透、承前启后的黄金时期,判断成为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的重点。投资标的方面,重点推荐操作系统&;;技术提供商:中科创达、汽车电子制造商:德赛西威、高精度地图龙头四维图新。4.3.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货币政策转向导致流动性收紧风险、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05网络推动社会经济变革, 关注两大基础设施、四大应用、两大保障5.1.”十三五“回顾“十三五”对于科技创新表述为,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十三五”规划中科技重大专项,涉及到通信相关主要包括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国家网络安全,重大工程包括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数据等。其中天地一体化网络包含卫星通信、4/5G、物联网等通信网络方案。“十三五”规划中第六篇专门提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凸显通信网络重要性: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关键词:光纤网络、4G、物联网\IPV6、云计算、提速降费、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等5.2.“十四五”预判断: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卫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信息安全等内容涵盖丰富的新基建,仍是政策关注重点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为2019年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面对自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持续进行高科技产品封锁与禁运,中国与美国科技逐渐脱钩,国家高层领导高度重视科技行业发展,“十四五”期间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卫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信息安全等内容涵盖丰富的新基建,仍是重点。5.3.投资机会解读:关注两大基础设施、四大应用、两大保障两大基础设施:5G、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四大应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高清视频。两大保障:新基建保驾护航关键领域网络信息安全、军工信息化5.3.1.5G、卫星 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a) 5G网络基础设施方面:5G建设短期受到疫情影响,一季度通信设备及建设产业链条相关公司业绩影响较大。随着疫情得到控制,5G建设速度回升,建议关注通信设备及建设相关公司。设备产业链条受益标的烽火通信、光迅科技、武汉凡谷、世嘉科技、通宇通讯、天孚通信等,通信建设方面受益公司包括润建股份、中贝通信等。b)卫星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包括北斗及天通卫星组网基本完成,卫星通信终端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产业受益标的:海格通信、华力创通。5.3.2.IDC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目前算力基础设施相关公司估值合理甚至部分高估,但是受益于流量爆发值得长期关注,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链包括IDC、数据中心光模块、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电源电力设备等。5.3.3.四大应用:市场想象空间巨大,产业发展初期快速增长,估值提升a)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部署完成,模组及终端侧持续放量。b)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逐渐完善,底层终端及硬件设备产业链条值得长期关注。c) 车联网:目前正是车联网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的爆发拐点阶段,推荐在车联网产业链上有所布局(路侧单元、车载单元)和卡位相关关键技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行业领先的标的。d) 高清视频:超高清视频行业受国家政策推动影响,广播电视行业应用走在最前列。随着超高清视频行业发展,高流量业务对网络带宽需求,底层面板终端和云基础设施、CDN等行业需求不断上升。5.3.4.两大保障:新基建保驾护航关键领域网络信息安全、军工信息化1)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包括相关软硬件以及网络信息监测及监控领域。2)军工信息化,随着国防机械化完成,信息化会成为国防安全保障重点,行业景气度快速提升。5.4.风险提示5G网络建设受到疫情影响及美国技术封锁影响推进不及预期;IDC政策过热供给过剩。06国防军工:迎接军工新周期6.1.本轮军工板块上涨因素为业绩驱动2015年军工股上涨的主要逻辑在于军工集团内部潜在资产注入来带的上市公司业绩增厚和备考EPS大幅提升。而随着市场转冷,军工股内生增长乏力,行业信息闭塞以及资产注入迟迟无法落地等弊病遭到了市场清算,同时叠加军改,使得军工板块业绩兑现度下降明显。经过2016年-2018年估值下降与业绩下降的戴维斯双杀后,从2019年开始,军改落地企业订单恢复与部分军工股估值回归合理,军工板块一改连续三年排名靠后的局面,凭借行业高景气度和高确定性逐渐获得市场信任,机构投资者和主流资金开始挖掘军工板块的长期产业逻辑。本轮军工板块的上涨与以往主题驱动、事件驱动的上涨有所不同。通过观察此轮上涨中收益较高的军工股,可以发现相对收益较高的军工股大多都属于核心主战装备标的或在相关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标的,其中部分标的在半年报中都已有所体现。以航空板块为例,统计中航沈飞、中直股份、中航飞机和洪都航空四家核心主机厂上半年业绩情况,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收入增长约1%,但利润增长152%(剔除沈飞政府补助后依然高增长),二季度持续改善同比增长22%,2020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63%。其他核心板块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可以看到,军工板块本轮上涨的传导机制,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中国台湾、印度、美国等),从而引致武器装备的建设和备战需求激增,同时叠加部分武器装备处于更新换代区间(部分军机、导弹、信息化装备)、武器装备采购周期(“十三五”末期)等因素,落实到上市公司层面则是自身业绩的持续性改善。考虑到武器装备的建设周期一般会持续5年以上,同时国际局势在短期内也不会明显好转,我们认为军工板块在“十四五”期间会进入至少三年的强周期阶段,我们也强调应当抓住一个短期和两个长期看待国防工业的发展:短期是外部局势紧张倒逼“十四五”期间武器装备的快速上量,长期分别为对标美军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和国防科学技术的外溢民用化发展。6.2.确定性和科技属性是军工板块“十四五”期间的核心标签6.2.1.确定性贯穿需求到供给展望“十四五”,从订单和备货角度来看,“十四五”期间军工企业的业绩确定性将显著好于“十三五”期间。根据产业调研信息和企业财务报表,我们观察到产业链中大量的企业生产排产明显紧凑,许多企业也通过存货、订单、预付款等前瞻性指标的变动展现出行业景气度。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得益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当,自二季度以来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逐步恢复正常,但海外疫情形势仍旧严峻,近期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军工板块是典型的内循环企业,从需求到供给基本不受海外疫情的影响,今年一季度以来,军工板块营业收入上半年同比增长6.36%,在申万28个行业中排名第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57%,排名第二,充分显示出军工板块的内循环特点。从需求角度看,因为外部环境的恶化导致我国必须在武器装备的建设发展上采取积极措施,“十四五”军工各领域订单十分饱满,部分型号较“十三五”可能有数倍增长;从行业总开支(军费)角度看,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军费开支增速将维持在6%-9%,装备费的占比在41%的基础上还将提高,军队现代化的实际执行速度有望超预期;从供给角度看,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军工板块的强自主可控属性和典型内循环产业属性使得军工板块的生产经营所受影响微乎其微,这些都显示出了军工行业的高确定性。6.2.2.科技属性带来估值提升和成长空间军工股曾经很“科技”,但是缺成长。从产业发展角度,科技一直是国防军工的天然属性。同时,军事科技也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航空航天领域大量的先进技术转为民用,带动经济发展。而此前军用技术转民用的进程一直较为缓慢,一方面源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且军工单位将军用技术转民用的动力也不足,但随着美国贸易战打响,且近年来对我国科技领域的封锁不断升级,一方面使得军品的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要求更加迫切,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转化的契机。6.3.军工板块估值依旧处于历史区间中下部,安全边际无忧从板块整体层面看,目前军工板块(中证国防指数)的估值约为66倍,历史最高时为245倍(2015年6月),从绝对值来看目前仍为历史估值区间的中下部(34.47%分位点)。经历四年深度调整,军工板块的市值占比已萎缩至2%左右,市场对军工行业预期也到了冰点。而过去四年,军工行业一直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2019-2020年乃至“十四五”期间增速将更高。行业确定性和科技属性的双重加持下,市场对于军工板块的估值容忍度也会适当提升;同时随着A股市场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打开军工板块的估值枷锁。对一个风险充分释放的行业,巨大的预期差意味着显著的机会。叠加未来低利率的宽松周期,我们战略看好军工板块。投资核心军工股是对冲风险、顺应趋势的较好选择。6.4.细分板块梳理6.4.1.导弹产业链导弹已成为当今战场上绝对核心的武器装备,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实战演练,对导弹的需求量持续提升。而近期我国南海、东海地区军演频繁,导弹消耗量巨大,充分对老期型号进行去库存、抽检,对新型号进行实战演练等。导弹属于战争耗材,和平时期存在安全库存规模的要求,在周边局势紧张之时也存在相当规模的战备需求。从需求的角度看,当前我国还处于远洋海军的建设前期,空军也和美、俄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导弹成为了我国守卫南海、震慑中国台湾分裂势力的最佳选择。同时在2019年阅兵时也展现了部分新型号,从打击和威慑效果上看,我军对于部分新型号的需求量巨大。从供给的角度的看,导弹产业链相对飞机和舰船产业链更加简单,产业链条较短,扩产较为便利。因此我们认为导弹凭借其优异的战争和威慑效果,以及耗材属性,在“十四五”期间的规模将有数倍增长,是军工板块中确定性和景气度相对较高的细分产业。受益公司包括A股导弹产业链上游企业,如制导导引头零部件厂商大立科技、睿创微纳、红相股份等。6.4.2.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领域标的相对较少,核心企业为航发动力。航发动力集成了我国航空发动机整机的几乎全部型号,在产品的量价二维体系中最为稳定,将享受确定性溢价。公司主打的“太行”系列产品已在我国主战机型上大规模应用;涡轴、涡桨类产品亦全面列装我国军用直升机及中型运输机;涡喷类产品仍为我国早期型号军机提供稳定换发保障。未来随着几款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列装的加速,我国有望实现军机发动机全部国产化的愿景。此外在外贸方面,国产航发伴随国产战机走出去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强。此外航空发动机新型号预计将有重大突破,产品创新周期或长达十年。在产业成熟期,国内军用航发的市场规模800亿元,民用航发规模1000亿元,燃汽轮机规模700亿元,合计市场规模2500亿元。国内军用航发当前整体处于产品迭代换代的大周期。公司三代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基本成熟,实现进口替代的概率日益增大。预计在3年内,公司在研的最新歼击机发动机与运输发动机将有重大突破。5-10年内,公司在研的用于C919的CJ-1000A涡扇发动机有望填补民用航空发动机空白。除此之外,公司以“太行”、“昆仑”发动机为基础,研制成功QD128、QC185、QC70、R0110四款燃气轮机也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公司产能供不应求,新型号短中长期均有布局,预计公司产品创新周期或长达10年以上。公司有可能在五代发动机技术上与西方消除差距,在六代发动机上实现超越。新增市场方面,我们预测未来歼16、歼20、运20、直20、教10这几款重点型号新增发动机市场空间合计为2000亿元,假设15年内完成列装,则每年新增的航空发动机市场约为133亿元。维护和替代市场方面,我们假设目前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总台数为800台,使用寿命10年,每台发动机价值量为3000万元,则每年维护和替代市场空间约为24亿元。两者合计每年新增市场空间约为160亿元,从“十四五”时期开始进入加速上升通道。6.4.3.军用电子器件军工电子板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景气度将长期保持,以紫光国微为例,紫光国微利润增长的逻辑在于军用半导体供不应求,量价齐升。同时公司依靠民用FPGA与5G安全芯片快速发展打开了估值空间。在进口替代背景下,纯民用的半导体公司已被市场充分预期,但军用半导体公司转民用的预期尚未体现。经过多年研发,部分军工电子类公司已在技术上对标龙头,在成本上具备市场竞争力。我们看好拥有核心技术的军工电子公司迎来军品利润增长与民品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受益公司包括红外芯片领域的平台型公司大立科技,高端MLCC和射频MLCC领域的鸿远电子。6.4.4.空天信息产业北斗后周期,空天信息板块将持续发力。今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全球定位系统的国家。北斗行业目前发展处于小、散、乱的格局,中上游公司多数处在中低端装备领域竞争,竞争激烈利润增长乏力。我们认为短期内若无强力政策支持,北斗设备厂商难以进入民用高端领域,公司发展前景有限。北斗自主发展最大的空间在于下游应用端,如轨道、交通、建筑等。目前我们建议关注以军品订单为主的北斗设备厂商,受益公司包括北斗星通等。同时7月7日我国首家高速卫星互联网飞机已顺利完成飞行,乘客在飞机上享受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联网,初步展示了卫星网络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认为随着低轨卫星通信网络的建设的推进,卫星产业链存在较好的机会。受益公司包括康拓红外、鸿远电子等。6.5.风险提示军工订单低于预期。07医药:“十四五”规划下的医药新五年,关注创新、公共卫生安全和消费升级下的医药机会7.1.“十三五”医药行业成绩显著,开启医药全新五年“十三五”以来,医药行业改革的步伐加速,产业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在集采降价、合理用药等新环境压力的推动下,创新化、高端化和国际化等新动力都推进医药工业快速转型升级。2016-2019年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医药行业显现出极强韧劲。虽然2020年一季度末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5.7%,不过随着国内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常规的医疗需求得到释放,以及相应的检测试剂、呼吸机、口罩等抗疫医药产品迅速生产销售,截至2020年9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为8.2%,盈利基本恢复常态水平。“十四五”规划出台前夕,工信部更是点名生物医药,有望开启医药新时代。2020年10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考虑将5G、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纳入“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7.2.创新是医药不变的主题,关注创新药、CXO板块及创新医疗器械创新驱动下的创新药顶层设计形成。2015年以来国内药品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药审改革、MAH、优先审评等政策为创新药行业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遇。NMPA、卫计委、人社部等有关部门针对过去制约行业发展的系列政策瓶颈进行了系列大刀阔斧地改革,涉及创新药研发、审评、生产及上市后的支付等整个产业链全部环节。港交所、科创板对于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的上市规则也极大的鼓励了创新biotech的发展。2020年10月专利法在药品专利补偿制度方面与国际法规接轨,鼓励中国First-in-Class原创新药发展,促进中国原创新药走向全球。全球CXO产能向中国加速转移,中国正成长为国际医药创新中心。跨国药企研发活动继续呈现高景气度,Top 15 跨国药企发布2020年中报,其合计研发投入为516亿美元,同比增长8.11%,其Q2单季度同比增长11.30%,继续保持高强度增长。商务部数据验证全球疫情下全球产能转移趋势加快:近期商务部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1-6月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情况,重点提到KPO中的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主要为CRO和CMO业务)离岸执行额211.4亿元,同比增长38.1%,整体继续呈现高速增长,同时Q2外包服务订单执行额同比增长46.5%,验证下全球疫情下对国内创新药产业链依赖度提升。国内器械公司研发实力逐步彰显,创新器械迎来发展新机遇。一直以来,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由外资厂商占据,随着未来国产厂商逐步实现技术突破,有望一步步完成进口替代。以高端的心脏瓣膜为例,启明医疗的国产TAVR已经市场份额领先,并且拥有丰富的研发管线。再以本次新冠诊断为例,虽说疫情爆发突然,但我国在检验领域却能快速响应,在第一时间研发出新冠病毒检验试剂和仪器并获批,截止2020年9月已有48项获批,足见我国医疗器械研发水平不输于国外,部分项目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受益的细分领域及标的如下:创新药及生物药领域: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贝达药业、海思科、科伦药业、复星医药;CXO领域:药明康德、博腾股份、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凯莱英、美迪西、睿智医药;创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健帆生物、南微医学、爱博医疗、佰仁医疗、启明医疗。7.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公共卫生安全,关注疫苗和医疗设备与IVD新冠病毒已传播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确诊人数超过4200万人。疫苗作为最直接有效的防疫手段,各大企业纷纷参与新冠疫苗研发,全球已有上百个新冠疫苗处于研发阶段。其中中国企业多条路径的新冠疫苗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展现中国速度。预计最快10月底11月初将有部分III期临床数据披露,新冠疫苗年底上市在即。另一方面,后新冠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安全短板亟需补齐。5月20日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明确指出的三大公共卫生建设方向:检验实验室建设、医院的扩建、医院科室建设。疫情提高了国内检验意识,也提升医院的检验要求。多地提出医院建设规划,以提升医疗水平。其中检验能力上,全球人均IVD支出中国仅有4.6美元而全球平均为8.5美元,日本为38.3美元,国内提升空间大。受益的细分领域及标的如下:疫苗: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康希诺、沃森生物医疗设备与IVD: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理邦仪器、安图生物、新产业、迈克生物、万孚生物、鱼跃医疗。7.4.消费升级+健康意识加强,内循环下的医药消费,关注可选消费和医疗服务“十三五”以来,中国卫生健康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健康意识逐步加强。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医疗保健支出达到2,283元,是2010年的3余倍。并且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状况的重视,我国每年诊疗人次与人均诊疗次数均在稳步提升,2019年诊疗人次达到87亿人次,人均诊疗次数为6.4次,可见人们对健康医疗诉求也在持续提高。健康意识提高带来的医疗需求分为几个方面:1. 疫苗:新冠疫情提升了居民健康意识,疫苗接种率显著提升。2. 医疗服务:虽然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专科医疗机构(眼科、口腔科、体检、综合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疫情的逐渐控制,医疗机构均在二季度末恢复到往年水平,足见其需求动能。3. 医美:“颜值经济”下医美终端需求旺盛,并且随着国内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医美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前景可期。相关受益的细分领域及标的如下:疫苗与可选消费:长春高新、安科生物、万泰生物、欧普康视、正海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华熙生物;医疗服务领域:爱尔眼科、美年健康、通策医疗、金域医学。7.5风险提示行业政策不确定性;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疫情不确定性。08食品饮料:消费升级持续驱动,各板块发展潜力巨大“十四五”规划是国家规划,也是各大企业未来发展之规划。企业的增长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食品行业是涉及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行业。这个行业更要讲求发展的质量。对食品行业国企来讲虽然规划是由国家要求制定的,但更重要这也是企业发展之经营规划。食品行业中也不乏外资和民企企业,“十四五”规划形式上尽管是国营企业制定,但其他企业发展规划也与之息息相关。国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国强,每一个份子都身在其中。食品行业发展至今,较多行业依然处于发展初期或中期,未来还有很大的消费升级和量价升级的空间。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们持续看好食品各个主力赛道未来五年的发展之路,包括了白酒、乳制品、调味品、饮料等各种子行业。我们对各细分板块的观点是:(1)白酒行业消费升级的背后,本质上是品质升级、服务升级和品牌升级,具备这样能力的公司,理应成为我们长期投资、优选投资的标的。首推高端白酒如茅台、五粮液等,其次是具备全国化基因的次高端名酒,如汾酒、洋河、今世缘、酒鬼酒等。(2)乳制品行业当前人均消费量还很低,包括液奶和奶酪,未来还有很大空间。首选两大龙头伊利和蒙牛;奶粉行业格局集中度将逐步形成,首选牛羊奶粉龙头飞鹤和澳优。(3)饮料行业百花齐放,各个赛道新老接替,其中不变的最好赛道就是水行业。集中度提升+渗透率提升+产品升级+行业较快增速,行业仍有较长发展空间。可关注水行业龙头。(4)调味品和其他食品行业消费升级趋势延续,高品质、强品牌、不断探索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水平行业领先的公司有望突围。建议关注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海欣食品、火锅底料两大龙头、安井食品,受益公司洽洽食品等。8.1.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四五”,助推消费继续升级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来看,无论是“制造强国、贸易强国”、还是“质量强国、人才强国”,核心讲的都是发展的质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势必会推动白酒持续升级。但消费升级,不仅仅是价位升级;消费升级的背后,本质上是品质升级、服务升级和品牌升级。具备这样能力的公司,理应成为我们长期投资、优选投资的标的。8.1.1.消费升级的三个维度:品质升级、服务升级、品牌升级1)品质升级:更优质的产品体验,是承接消费升级之本品质提升无极限,但是更努力的企业一定会换来倍数的收获。白酒行业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未来谁能够将产能做的更优质、更有规模,谁就能够更大程度的承接消费升级。诸多主流企业其实都在努力。茅台:极致的“12987”俨然已经成为行业标准,但其具体每一个环节的精细化程度又为其他酱酒企业所难以企及,茅台的消费体验更是有口皆碑。五粮液:五粮液的工艺和产能都毋庸置疑,但企业也逐渐开始延长储酒时间,继续提升产品品质,向更优的品质迈进。泸州老窖:新基地不仅仅扩张了产能,也在提高优酒率,提高品质。苏酒洋河:100万吨陶坛酒库,彰显企业优质产能储备决心。古井贡酒:一是工艺上不断在做创新和尝试,二是新产业园也在为200亿古井的蓄力更多、更好的产能。……当前来看,茅台、五粮液在产品上是有明显优势的,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结果如何还未可知,但谁能够在产品上做出较大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消费体验,谁就能够获得更快发展。2) 服务升级:渠道端和消费端的深度,是承接升级的保障组织的强大,保证酒企未来能够在渠道端和消费端持续深入,保障升级有力。白酒行业的基本走势是:量减、价增。这意味着,有限的价位升级,会被更有限的企业拿走;而到了新的行业周期,入围决赛圈的企业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竞争的强度可想而知。那么渠道端和消费端的决胜要素是什么?是组织。除了茅台、五粮液以外,中国白酒企业营销组织最强的企业有三家:古井、洋河、泸州老窖。其他企业,相对要薄弱一些。这三家公司组织上的优势,不仅仅是组织的数量,还包括背后的组织结构、组织的营销能力、组织的管理及考核机制、组织对于既有渠道的掌控等。这三家公司的组织,相对来说发育是比较完善的,也更能够代表白酒企业未来的竞争方向。而像汾酒、今世缘这样的公司,虽然组织能力还不如以上三家强大,但是在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中长期来看也是优质的投资标的。3)品牌升级:释放更多的品牌的内涵,是承接升级的加速器经过黄金十年的洗礼,以及最近5年行业新一轮周期的打磨,当前入围决赛的酒企,除了茅台、五粮液以外,在具体区域上品牌间的差距已经没有那么大;酒企在品牌建设创新上也逐渐趋于同质、而变化有限。但像泸州、汾酒、古井、洋河等等这些品牌,仍然像冰山一样,大部分品牌势能还在水下,只是还没有找到去释放的方法。我相信未来随着企业营销能力的提升,随着企业对于品牌的理解、品牌运能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些品牌的势能终究会释放。8.1.2.推荐标的首推高端茅五,其次推荐次高端泛全国化龙头酒企。高端:茅台、五粮液;次高端:汾酒、古井、洋河、今世缘、酒鬼酒。8.2.乳制品行业:液态奶+奶酪仍有较大空间,奶粉紧握龙头8.2.1.上游原奶价格上涨由于下游需求稳定增长、上游小养殖户陆续退出供给收缩,国内原奶价格自2018年10月以后进入温和上涨趋势,同比涨幅5%左右。2020年初疫情使下游产品销售渠道短期阻塞、库存升高,3-6月原奶价格阶段性涨幅回落。疫情受控后随着下游产品渠道动销回归常态,7月开始原奶价格重新进入上涨通道,至10月第二周主产区生鲜乳价格3.94元/公斤,同比+4.2%。我们预计原奶价格上涨趋势将在Q4及未来1-2年持续。8.2.2.液态奶消费需求走强疫情一方面强化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健康消费意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消费者对于不同乳制品品类的消费偏好。白奶消费需求旺盛,根据尼尔森数据,4-8月纯牛奶销售额保持同比20%以上快速增长;酸奶及其他偏休闲液态奶品类终端销售额则同比下滑10%以上,但7月以来下滑幅度呈收窄趋势。我们认为健康消费意识强化下白奶消费将保持增长态势,同时酸奶等略偏可选属性的品类将随着消费回暖、收入预期的稳定以及在乳企引导下,呈回暖趋势。整体来看,我们看好Q3-Q4以及未来1-2年乳制品消费走强趋势。8.2.3.液态奶行业竞争格局改善一方面,原奶价格上涨趋势下,乳制品促销费用投入将边际收缩。中期维度,2017年以来内外部改革使蒙牛进入收入增长加速、利润率持续修复的向上经营周期,至2020年改革红利已基本释放,蒙牛攻势减弱、伊利压力减轻,两强形成控制费用、提升利润的一致诉求,预计未来1-2年行业竞争局面将较2018-19年明显改善,两强进入利润释放周期。重点推荐伊利股份(600887.SH)和蒙牛乳业[2319.HK]。8.2.4.国产奶粉崛起出生人口数下降使奶粉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18年以来注册制的实施清退小品牌份额,促进下沉市场市场份额向有实力的国产品牌集中;在此基础上,近两年国产品牌加快推动产品升级、加大营销获客攻势、加强品牌宣传,对比之下外资品牌的渠道利润空间低、渠道下沉能力不足、营销投入力度弱等弊端显现,少数优秀的国产品牌加速抢占市场份额,今年疫情之下趋势更为明显。重点推荐中国飞鹤(6186.HK)、澳优(1717.HK)。8.2.5.奶酪细分行业高景气零售端的产品创新和热销使奶酪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也符合政府倡导的优化乳制品结构、推动由“喝奶”向“吃奶”转变的方向。零售奶酪市场处于蓝海阶段,2019年儿童奶酪市场规模同比+35%,2020年预期增长更快,零食化、持续的产品创新以及企业纷纷进入将推动行业快速扩容。餐饮奶酪市场随着西式消费习惯的渗透稳定增长,今年疫情下家庭烘焙领域奶酪需求快速增长,整体餐饮增速更快。专业奶酪厂商妙可蓝多凭借产品、产能、营销、渠道方面的优势,领跑奶酪行业。重点推荐妙可蓝多(600882.SH)。8.3.饮料行业:多元化消费需求促进饮料行业加速发展8.3.1.家庭用大包装水产品需求增加相对于偏好购买茶饮料的日本消费者和偏好购买碳酸饮料的美国消费者,我国消费者的更倾向于选择包装饮用水。并且在消费者对健康化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包装饮用水的人均消费量持续增长。根据欧睿的数据,中国瓶装水人均消费量已经从2005年的7.3L提升至2019年的31.2L,2014-2019年复合增速为7.3%。同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预计2019-2024年中国包装饮用水行业规模复合增速能保持10.8%(2014-2019年包装饮用水复合增速11.0%),未来包装饮用水行业仍然能保持较高增速发展。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健康消费的需求,培养了消费者在家庭场景使用大包装水(1.5L-12L)的偏好,也促进了比桶装水更卫生更方便的大包装水快速发展。我们判断,未来随着家庭消费场景或者新兴餐饮店消费场景渗透率的逐渐提升,大包装水将会逐步取代桶装水成为未来大规格包装饮用水的主要产品,并且未来会在桶装水行业市场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8.3.2.软饮料市场多元化发展带动需求从供给端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预计2019-2024年软饮料行业将保持4.50%的复合增速发展,预计未来软饮料行业规模在饮料行业整体规模中的占比将进一步缩小。从需求端来看,中国软饮料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无糖或少糖,并且差异化和个性化明显的产品。因此随着包装饮用水行业的发展,我们判断中国软饮料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体也将逐渐向年轻消费者倾斜。未来软饮料行业赛道将会继续细分,向多元化发展,需要企业不断推出新品挖掘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8.3.3.饮料行业集中度提升包装水和软饮料行业已经度过了行业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期,目前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市场份额CR3逐渐提高。未来行业发展将更多依靠企业对新赛道的提前布局、新产品的推广和渠道拓展能力,因此龙头企业将具备更强的优势。我们判断,未来饮料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水行业龙头。8.4.调味品及其他食品:三大维度寻优质标的“十四五”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食品作为关系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也将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层面我们选择三大维度优选受益于“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标的。首先从宏观层面,食品安全将是第一道红线,食品安全监督管控将是“十四五”重要课题;其次从消费层面,食品行业消费升级也将是“十四五”主旋律,随着人均消费力的提升,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强品牌的追求将更进一步;最后从生产层面,食品企业多为自主制造型企业,在制造强国的大方针下,具备智能制造能力,制造水平领先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因此我们将沿着三条主线在食品企业中寻找“十四五”新周期优选标的。8.4.1.紧抓食品安全底线,推动细分行业集中度提升食品安全关系群众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关系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十四五”规划预计将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升监管效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升食品安全管控和防范也将是各企业重中之重,把握好食品安全红线才能实现长远发展。我们认为随着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不断细化,监管力度不断提升以及监管手法的多元化,各企业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不断规范生产、销售各环节,将食品安全管理落地实处。未来生产销售规范性不够的中小企业生存难度将持续加大,既要投入市场竞争,又要在食品安全环节投入,使得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变大,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品牌的追求也将进一步弱化中小企业竞争力。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十四五”期间随着食品安全监管规范不断完善,将一定程度上提升各细分行业的集中度。在此背景下,我们重点推荐各细分行业中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建议重点关注海天味业和安井食品。8.4.2.消费升级趋势延续,高品质、强品牌公司有望突围消费升级是行业发展的长期主旋律,企业端追求更优质的产品、更细致的服务,消费者追求更健康、美味的产品。“十四五”将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者对于产品消费的需求将持续升级,同时伴随消费者教育的推进,消费升级将持续推进。以消费升级为核心,我们认为在产品端已经具备研发和产品领先水平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不断进行产品口感、品质、包装升级的企业同样也能顺势扩大规模。因此我们推荐细分行业中在中高端领域具备优势的中炬高新、千禾味业、海欣食品等,以及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火锅底料两大龙头,受益公司洽洽食品。8.4.3.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综合盈利能力推进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食品行业虽非重工业制造型行业,但多数企业采用自主制造,各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生产环节优化,提高生产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各企业新建产能的投产,也同时伴随着生产工艺的优化和制造水平的提升。“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水平将是衡量各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将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设备与具体生产环节相串联,也是各企业努力的方向。因此在智能制造维度,我们推荐关注不断探索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水平行业领先的卤制品龙头、盐津铺子。8.5.风险提示国内疫情超出预期;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预期等。09汽车:周期向上,关注电动智能变革经济向好+周期复苏,行业景气度回升。乘用车自2019H2以来批发、零售销量下滑幅度收窄,终端库存回归到合理水平,行业底部特征明显,叠加取消限购等政策利好,行业周期性复苏启动。但2020Q1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汽车企业停工停产,内需短期内受到抑制,乘用车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来,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车企生产经营情况好转,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叠加各地促进消费相关政策落实,乘用车行业回到周期性复苏通道,5-9月连续5个月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9月销量同比增速提升至12.8%。我们判断乘用车销量复苏仍将延续。短期来看,北京车展新品密集投放,各地消费促进政策延续,刺激乘用车消费;中期来看,根据千人保有量和人均GDP水平的相关性测算,乘用车销量仍有提升空间,预计未来5年CAGR=4%,并带动上游零部件、下游经销商环节景气度回升。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产业链涉及广,继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被提及后,预计将继续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在新的五年期内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预计“十四五”规划将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2020年2月,《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6月,《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由工信部公布;10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由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汽车行业正处于电动智能变革阶段,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预计会继续作为“十四五”规划汽车部分的重中之重,在承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更好地顺应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现行业的快速革新。9.1.新能源汽车:质变撬动需求 政策引导创新全球电动车加速渗透,中长期趋势确立。全球新能源汽车从2010年初见规模到2019年渗透率达2.3%,呈现加速渗透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上升空间大。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如期延长两年,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趋缓;海外以欧洲为例,2020年碳排放法规进入第四阶段,叠加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加大,电动化进程加速。特斯拉、大众、比亚迪等头部车企标杆车型投放市场,引领电动车技术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消费市场,增长表现亮眼。年度数据显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从2014年开始进入高速成长通道,销量占全球比重从2013年的6.3%跃升至2019年的52.3%,2013-2019年CAGR高达109.94%,2019年渗透率达到4.1%,呈加速渗透态势。同时,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接连涌现,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吉利等主流自主车企与威马、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不断丰富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矩阵,共同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繁荣发展,并且带动产业链成长。“十四五”规划预计将继续引导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2013年,中国GDP增速下降至7.7%,“新常态”下粗放型高速增长不再,传统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当今世界动荡加剧,我国经济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内需的拉动作用凸显;消费升级,绿色消费新需求日渐扩大,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迎来发展机遇。作为“十二五”期间即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拉动内需,近年来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由保驾护航到引导创新,预计“十四五”将延续政策支持。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供给端剧变的元年,特斯拉国产化带来的供给端质变撬动需求,C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显著提升。类比手机发展史,爆款车型的出现将导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推动行业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核心推荐:1)比亚迪:短期旗舰车型“汉”上市开启新品大周期,中期动力电池外供进入兑现期,长期新能源整车平台输出实现全面对外开放。2)特斯拉产业链:Model 3再降价,Q3交付量创新高,零部件国产化加速。a.供应链全球化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具备稳定供应能力的同时成本优势突出,特斯拉海外工厂建设有序推进,供应链全球化程度提升,特斯拉中国供应商借机进入特斯拉全球配套体系,推荐华域、拓普,受益标的【文灿、旭升】;b.国产化比例提升、新车型引入带来增量配套机会:中国制造Model 3交付以来国产化比例不断提升,特斯拉引入中国的第二款车型Model Y于2020Q1交付,带来增量配套机会,推荐银轮、新泉,受益标的【常熟汽饰、华翔】;c.从单品到总成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相比传统车企,特斯拉供应链层级少、扁平化程度高,零部件企业有更多机会实现总成化配套,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受益标的【三花】。9.2.智能网联汽车:加速渗透政策助力前行全球群雄逐鹿,两条路线并行。全球范围来看,欧美日和中国等主要国家都在出台法规加速推进智能汽车的发展,其中中国政策定调智能化与网联化协同。特斯拉是自动驾驶商业化引领者,独辟蹊径推动智能化发展,2014年10月推出Autopilot 1.0首次实现自动驾驶系统商业化,目前正在向L3以上迈进。传统车企联盟化成趋势,包括大众-福特、戴姆勒-宝马、通用-本田等,共享技术和推动商用化,L2搭载率显著提升,L3正在开始渗透。而以Waymo和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则一步到位,在RoboTaxi、无人物流等率先发力,推动L4以上的无人驾驶商用化。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强调智能化与网联化协同。2017年6月,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等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确立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将“以汽车为重点和以智能化为主,兼顾网联化”的总体思路,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并逐步形成统一协调的体系架构。2020年2月24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顶层文件设计强调智能化与网联化协同。“十四五”规划预计将重点发力智能网联技术的推广应用。车路协同是适合中国的长期路径,全国超过30个示范区正开展规模试验。新能源汽车是智能网联技术的最佳载体,我国电动化加速助推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同时我国5G商用化率先落地,在华为、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推动下,我国有望在智能网联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预计“十四五”规划也将重点发力智能网联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将步入加速发展阶段,中短期智能座舱和ADAS将会率先落地,长期看好高等级自动驾驶、V2X车联网、围绕出行的服务及应用:1)ADAS:由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垄断控制,本土初创科技公司可能凭借技术突破和本地化服务的优势,在雷达、摄像头及芯片、线控制动、汽车电子等领域存在国产替代的机会;2)智能座舱:实现“第三空间”的核心载体,看好显示面板、中间件软件、车载中控等增量机会;3)车联网:朝着丰富软件品类、打造服务生态的方向发展,各类车载内容与服务将成为主力增长点,长期来看增量将从硬件向软件转移,TSP(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成为核心;4)无人驾驶:以谷歌Waymo、百度Apollo等科技巨头引领,从RoboTaxi或特定场景化运输切入做起,发展潜力巨大。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加速推进,政策定调+车企加码+科技巨头入局,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建议关注:1)汽车电子—增量高成长赛道:推荐伯特利、科博达、星宇、湘油泵;2)智能座舱及ADAS产业链:推荐龙头德赛、华域,受益标的华为产业链【华阳】。(德赛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9.3.风险提示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电动智能化进程不及预期等。10电新:内外条件共振,预计”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行业实现可观增长碳排放趋严背景明确。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公布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其中包括修订《气候法》,计划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从1990年至少减少40%调整到55%等。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阐明: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光伏、风电成本持续下降利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根据IRENA数据,光伏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均处于持续降本通道,特别是光伏度电成本实现了快速下降,2010年-2019年降幅高达82.0%。但光伏、风电渗透率仍然较低,根据REN21数据,2019年全球来自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为72.7%,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为27.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占比5.9%和2.8%,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认为,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将增强光伏、风电竞争优势,为渗透率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十四五”开局,国内将迎平价时代。风电和光伏上网电价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公布,全国被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和三类太阳能资源区,并对应不同的标杆上网电价,对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予以补贴。随着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标杆电价也被逐步下调,2019年开始,标杆上网电价被改为指导价,新增项目的上网电价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2021年,国内光伏和陆上风电将开始进入平价时代。已提前实现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国内风电、光伏行业发展迅速,2016-2019年年均装机约在20gw、40gw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能源总消费量为48.6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量7.4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15.3%,已提前完成2020年15%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装机规模可观。随着碳中和目标明确、“十四五”期间,国内陆上风电和光伏进入平价时代,我们认为,行业成长空间不再受补贴总金额束缚,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以及能源消费的逐年增长将为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腾挪出更大空间。考虑2019年已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目标,以及技术进步促进成本快速下降,预计“十四五”期间风电、光伏将实现持续增长,叠加海外、海上风电等增量市场,继续看好新能源发展空间。光伏板块景气度持续上行:1. 长期看,全球光伏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装机规模将实现持续增长。2.当前光伏需求开启上行通道。2020年是光伏(不含延期项目)和陆上风电补贴收官之年,光伏、风电有望迎来抢装,预计四季度行业景气度继续上行。3.平价项目将接棒,成为补贴退坡后重要装机支撑。2019年5月,发改委、能源局公布2019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平价风电规模为4.5GW,平价光伏规模为14.8GW;2020年8月,能源局公布2020年风电、光伏平价上网项目,风电项目规模11.4GW、光伏项目规模33.1GW;2020年9月,能源局公布了公布光伏竞价转平价上网项目,规模为8GW。平价上网项目须于2020年底前核准(备案)并开工,除并网消纳受限原因以外,光伏项目须于2021年底前并网,风电项目须于2022年底前并网。国内补贴完全退坡后,平价项目将接棒竞价项目,成为补贴退坡后国内装机需求的重要支撑部分之一。紧抓市场变化下的结构性机遇:硅料短期供应锐减带来价格跳涨,突发供需矛盾将随着后续供应恢复得到一定缓解,但近两年硅料新增供应有限,考虑需求向上趋势,预计后续硅料将继续保持供应偏紧格局。硅料供应能力也将是未来下游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玻璃及POE胶膜供应偏紧,头部厂商将显著受益。平价后风电、光伏等装机规模将不再受补贴总额束缚,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提升将加大对储能的需求,预计储能领域有望迎来发展契机。成本优势与技术领先是光伏产品企业的立足之本,上游价格快速上涨将加速行业出清,市占率集中环节话语权将得到提升,应重视头部企业的阿尔法机会;垂直一体化厂商有望在价格波动时显现出产品竞争优势。随着未来补贴缺口问题的解决和后续新增项目脱离补贴依赖,运营商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受益标的: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福莱特、中信博、晶澳科技、福斯特、阳光电源、爱旭股份、太阳能等。风电板块关注海上风电发展及海外市场的成长空间。1)海上风电方面:高功率、大型化设备进展显著,单瓦成本有望快速下降,经济性开始凸显,未来仍具备较大装机潜力。2)海外市场方面:国内风电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依靠产业链集中+低成本优势,有望开拓全新增量。受益标的:大金重工、中材科技、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10.1.风险提示新能源装机、限电改善不达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疫情发展超预期风险。11机械:高端制造掘金能源装备,自主可控“十四五”建设期恰为《中国制造2025》后半程,是中国制造业顶层设计规划和路线图推进重要窗口。结合我国目前制造体系现状,我们认为三个方向仍为“十四五”规划重点布局赛道:叠加能源安全、环保需求的光伏、锂电等新能源板块;关键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进口替代;以及半导体等关键装备、卡脖子技术的自主可控。重点推荐:先导智能、迈为股份、赛腾股份。11.1.掘金光伏、锂电黄金赛道,看好能源装备机械设备类公司的成长依赖于下游行业加速扩产或技术迭代催生投产需求,因此高景气度下游才能为设备类公司成长提供优质赛道。我们判断,当前经济形式下,环保叠加能源安全、产业拉动多重考虑,光伏、锂电、风电等新能源板块仍为“十四五”重点鼓励产业,有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的新能源行业仍能保持较高的确定性,继续看好未来3-5年锂电、光伏设备类公司成长性。11.1.1.光伏处技术迭代拐点期,看好...}
儿童感染新冠如何分级?发生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因素有哪些?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治疗?为解答这些大众关心的问题,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近期发布了《儿童新冠感染诊疗参考方案(2022.12)》。本方案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多学科专家(呼吸、重症、新生儿、神经、心血管、皮肤、病毒学以及药学等专家)共同撰写完成,旨在为提高广大儿科医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及其危重症的诊治水平,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和借鉴。本方案主要参照国内外指南、共识、专家建议以及临床研究等,同时,结合了儿研所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和专家意见。本方案包括儿童感染的流行毒株、疾病特点、特殊表现(如皮肤表现等)、重症识别和诊治、新生儿的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用药特点以及一些热点问题的解答等。由于儿童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较少,加上时间仓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1、目前流行的毒株是什么?自2022年2月以来,Omicron已经取代了其他亚型,成为主要的流行变种。世卫组织最新界定的几种需要优先关注的Omicron亚型变体为BA.5(包括BF.7、BF.14、BQ.1、BQ.1.1等亚变种)、BA.2.75、BA.4.6、XBB和BA.2.3.20。目前,BQ.1和BQ.1.1和 XBB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取代BA.5.2、BF.7和 BA.4.6毒株, 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毒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流行的毒株主要以BA.5亚系中的BA.5.2及其分支BF.7变体为主。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儿童中目前流行的也以BA.5.2及其分支BF.7变体为主。Omicron感染以传播特别快、潜伏期更短(1-3天)、病毒载量高、疫情播散迅速难以控制等为特点。2、儿童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随着Omicron 变异株出现,儿童感染人数出现激增。儿童的高感染率也体现在了住院数据上,在 Omicron 流行期间,因新冠感染而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人数是 Delta 流行期间的5倍,进入重症监护的则是3.5倍。儿童感染多表现为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的聚集性感染,Omicron 的家庭续发率为25.1%,是Delta的1.52倍(95%CI1.41~1.64)。因此必须重视儿童在疾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Omicron感染后咽痛、声嘶等急性喉炎病例明显增加,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喘鸣、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出现呼吸窘迫。这可能与Omicron主要影响上呼吸道,而年龄小的儿童上呼吸道狭窄且易塌陷等原因有关。随着Omicron广泛的社区传播,不能忽视大流行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儿童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和轻症为主,但有高危因素的患儿仍有进展为重症的风险。与感染其它毒株相比,抽搐/惊厥可能更常见于感染Omicron变体的儿童,据报道,住院患儿发生率可达20%。可发生在典型的热性惊厥年龄(6月龄~5岁)范围外的儿童中。在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中,12%的患者出现了危及生命的情况,包括严重的坏死性脑病、卒中和中枢神经感染/脱髓鞘等。值得关注的是,儿童感染新冠后可能会出现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并发症。3、新冠病毒感染如何诊断?▲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核酸/抗原▲病毒肺炎:病毒感染+肺部符合肺炎的新发影像学异常4、儿童感染如何分级?▲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1) 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2)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4)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5)出现嗜睡、惊厥;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2)出现休克;3)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需ICU 监护治疗。5、儿童发生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因素有哪些?以下人员重症风险高,需要特别关注:(1)早产儿、新生儿;(2)年龄小于3岁未接种疫苗的幼儿;(3)有基础疾病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血液肿瘤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4)各种形式的免疫抑制人群,如原发免疫缺陷者、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者、肿瘤放化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者等;(5)肥胖或者营养不良者。6、儿童需要关注哪些重症和危重症的预警指标?(1)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2)呼吸频率增快;(3)心率增快;(4)肢端冷或/及皮肤发花;(5)不能用发热、镇静药物解释的持续的精神反应差、嗜睡等意识障碍,惊厥(没有癫痫、热性惊厥既往史,没有一级亲属热性惊厥家族史者须重点关注)及惊厥后意识状态不恢复,不能用镇静止痉药物解释者;(6)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7)低/高血糖和/或乳酸升高;(8)AST 、ALT 、伴或不伴BUN、Cr、BNP增高;(9)炎性因子明显升高,包括PCT 、CRP、铁蛋白等;(10)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11)影像学:头CT/MRI:丘脑、脑干、基底节、白质、胼胝体病变、软脑膜炎症、梗塞、出血、胼胝体损伤 、脊髓MRI见脊髓病变等,病情进展时可在数小时内复查头CT或者MRI以协助诊断,尤其是ANE的丘脑病变;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12)有基础疾病。7、考虑重症推荐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必要项目: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包含D-Dimer)、血气分析、CRP、PCT、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补充项目1)实验室检测:ESR、铁蛋白、T/B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2、IL-6、IL-8、IL-10、TNF-α等);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病毒、支原体等);不除外继发细菌感染者可行血培养、痰培养等相关检测;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完善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病原学检测、脑脊液细胞因子等);2)检查:心肌损伤患儿可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测;不除外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完善肺部CT检测;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完善头颅影像学检查,建议头颅MRI,无条件者完善头颅CT。8、儿童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治疗?▲表现: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 变异株后,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主要是发热,其它症状依次为咳嗽,咽痛,流涕,呕吐,热性惊厥等。少数有声音嘶哑等急性喉炎或喉气管炎表现,或出现喘息、肺部哮鸣音等,发热的变化为:病程第1-3天发热,至病程第4天,95%的患儿发热均已得到明显缓解。▲治疗●中成药●西药对症治疗1)发热、头痛、咽痛明显影响休息,影响睡眠,可以服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2)痰多、咳痰费力,建议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3)鼻塞严重,可以短期使用羟甲唑啉鼻喷剂或呋麻滴鼻液;4)喘息、肺部哮鸣音,可用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有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儿,可考虑加用孟鲁司特或西替利嗪等;5)急性喉炎或喉气管炎首先应评估上气道梗阻和缺氧程度,有缺氧者予吸氧,同时避免患儿烦躁和哭闹。9、儿童感染的皮肤损害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儿童感染容易伴发皮肤表现,且类型多样,皮疹多于发热伴随或者热退后出现,皮肤表现与感染的不同阶段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具体类型如下:急性荨麻疹:典型全身泛发或散发的红斑、风团,时起时消,皮疹持续时间基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皮疹可于热中疹出也可热退后疹出。发疹/斑丘疹样(麻疹样)皮损:为粟粒大小红色或肤色丘疹和/或斑丘疹,表面可有轻度脱屑,泛发分布于面颈、躯干和四肢近段,向心分布,无黏膜受累,部分伴有掌跖受累。皮疹多为热退后疹出。多形红斑样皮损:为泛发或者局限的鲜红斑疹,部分融合成片,可见红色晕环,可有水疱及坏死。该类患儿发热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于热中出疹或热退疹出。鉴别诊断:以上几种伴发的常见皮肤表现有时难以与药疹鉴别。特别是首次或者第二次服用非甾体类退热药或其他中成药,皮疹于应用药物治疗后出现,停用药物后好转的患儿。如皮损严重需根据内科情况考虑是否可以停用可疑药物或者更换药物,并参考药疹进行治疗。治疗:可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5-7天,皮疹可局部外涂肤乐霜及丁酸氢化可的松或者炉甘石洗剂减轻瘙痒。皮损严重时可静滴或肌注地塞米松0.25~0.5mg/kg,最大量不超过10mg,可连续3-5天。10、儿童感染的神经系统表现有哪些?如何治疗?据报道,儿童感染相关的神经系统受累在住院患儿的发生率约22%,危及生命者占12%,死亡者占0.6%,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占1%。临床症状包括头痛、肌痛、意识障碍、惊厥、颅高压、异常运动以及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截瘫、失语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严重脑病特别是ANE,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诊断参照2012年Hoshino等提出的儿童ANE诊断标准。1)发热性疾病后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急性脑病症状;2)血清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无高氨血症;3)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基本正常,蛋白水平明显升高;4)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提示多部位对称性病灶,包括双侧丘脑、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被盖上部和小脑髓质等;5)排除其它疾病。▲辅助检查神经影像学:弥漫性病变或局灶性病变,累及皮质、丘脑、脑干、基底节、皮层下和/或深部白质、胼胝体、脑膜、脊髓等,MRI上呈T2WI序列和/或T2-FLAIR呈异常信号,CT上呈低密度是常见的。其他MRI表现包括静脉血栓形成、出血性病变。▲治疗儿童可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炎、脑膜炎甚至急性坏死性脑病(ANE) 等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原则同其他病因引起的相关疾病。1)一般治疗:①积极控制体温: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效果不佳者可予冰毯机、冰盐水静脉输入或灌肠、CRRT等;②降颅压;③镇静止惊:10%水合氯醛灌肠、地西泮或咪达唑仑静脉注射镇静、止惊;对癫痫持续状态及反复惊厥发作者可按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高乳酸血症者慎用丙戊酸;④气道管理:Glasgow评分≤8分或病情进展迅速者及时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严重脑病特别是ANE,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治疗推荐如下:①激素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严重脑病,特别是确诊ANE者,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甲强龙20-30mg/kg.d,单日最大量不超过成人量1g/d),连用3日,随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同时联合IVIG冲击治疗,总量2g/kg,分1或2日给予;②托珠单抗:对存在高炎症反应者,尤其是 IL-6水平明显增高者,若激素和丙球等一线治疗24小时,效果不佳,可试用托珠单抗;(具体用法用量见问题21)③血浆置换:可酌情选用,尤其是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者;④可试用改善线粒体代谢的鸡尾酒疗法:维生素 B1、维生素 B6、左卡尼汀等。11、新生儿感染的特点有哪些?如何治疗?▲新生儿病毒感染发生率据报道,新生儿感染率约为0.05-2%,在母亲阳性的新生儿中,感染几率大幅度增加。在感染患儿中,死亡率约为0.1%。▲传播途径新生儿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水平传播,大多数是新生儿出生后通过受感染母亲或者护理人员的水平传播获得感染。垂直传播目前尚未见报道。▲临床表现新生儿期大部分感染患儿出现临床表现,与婴幼儿相似,以非特异性表现为主,最常见呼吸系统表现和发热。也有散发报道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可出现持续性发热、皮疹、结膜充血、黏膜改变、胃肠道症状(腹泻和呕吐)、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心脏受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但极为罕见。重症新生儿诊断标准(文献)易发展成重症患儿的高危因素:1)症状多,呼吸道症状重;2)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3)合并有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异常、脓毒症、黄疸、贫血。▲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用于新生儿的抗新冠病毒药物。目前的数据显示,新生儿以无症状及轻型病例为主,多需密切观察,无需特殊治疗。1)常规护理①严密观察患儿体温、呼吸、精神反应、面色、纳奶情况等;②每日出入量:观察入量、尿量、皮肤弹性,注意有无脱水,保证新生儿每日液体需要量;③营养供给:高热患儿可适当减少每次纳奶的量、增加喂养频次;④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湿衣被服,衣着宜纯棉质。保持床单清洁、舒适;⑤口腔护理:每天2-3次。2)退热治疗物理降温:新生儿发热,只能物理降温,没有退热药物可选。3)对症药物①清热解毒类药物:如健儿清解液等。②鼻塞:·湿毛巾敷鼻法:温湿毛巾敷在鼻根部;·喷鼻剂:海盐水喷鼻。③止咳化痰:如杏贝止咳等。4)母乳喂养如母亲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母乳喂养,可以考虑之前有冻母乳给宝宝提供母乳,或经规范消毒的捐赠人乳;若都不可行,配方奶喂养。5)危重症病例的治疗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动态评估器官功能,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①对于以“白肺”为表现的重症ARDS患儿:机械通气、大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吸入,可能具有疗效;②并发脓毒性休克时:抗菌药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③发生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可选择使用激素、免疫球蛋白;④特别危重病例,必要时需要实施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体外膜肺(ECMO) 治疗等。▲预后新生儿通常预后良好,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病例很少,但需流行病学数据。12、感染后并发症有哪些?▲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C)定义:MIC通常是指年龄<21岁,发热(体温>38.0℃)持续至少24h,实验室确诊新冠感染或1个月内有新冠接触史,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多系统器官受累(至少累及2个系统),疾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机体对病毒的异常免疫反应及病毒对血管内皮的直接损伤作用有关。临床表现:本病可见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以6-15岁多见。发病高峰通常在新冠病例高峰后4周。起病急骤,以持续高热、低血压、多器官受累最多见。多数患儿病情严重,可短时间内出现休克、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鉴别诊断:川崎病是本病的主要鉴别疾病,其他还包括细菌性脓毒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他血管炎等全身性炎症性疾病。MIS-C治疗原则是尽早抗炎、纠正休克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脏器功能支持。一线治疗是 IVIG 2g/kg 和甲泼尼龙1~2mg/kg/d;若无好转或加重,可予甲泼尼龙10~30mg/kg/d,静脉注射,或英夫利西单抗5~10mg/kg 或托珠单抗(剂量见问题23)。▲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定义: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持续12周以上的躯体症状或症候群,是一种可以表现为各种症状和体征组合的多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持续存在、 自身免疫、慢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和微血栓形成等相关。临床表现:可累及神经、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统,同时可出现心理和精神变化。在儿童中常见症状包括: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疼痛、味觉/嗅觉障碍、睡眠障碍、焦虑、记忆力减退、咳嗽、头痛、胸痛、腹痛等。疾病诊治需多学科参与,包括对症治疗、潜在疾病的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治疗等。13、合并肺炎的非重症患者是否使用激素治疗?▲非重症患儿不建议常规使用激素,由主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氧合下降或吸氧需求上升可以考虑使用激素。▲诱发哮喘急性加重的患者可按相应指南使用激素。14、应用激素有何注意事项?▲建议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呼衰程度、影像特点、基础疾病等因素决定激素的剂型、剂量和用法,必要时酌情增量或减量。▲推荐需要吸氧或机械通气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首选地塞米松,剂量0.15~0.3 mg/kg.d,最大剂量5mg,疗程不超过10天,也可选用其他糖皮质激素,如使用时间偏长不要骤停。▲使用巴瑞替尼或托珠单抗时,需要与糖皮质激素联用。15、何时考虑抗细菌治疗?首次就诊的感染患者很少合并细菌感染,新冠本身也可引起长时间发热、脓涕或脓痰,如果患者没有合并白细胞增多、局灶性细菌感染影像表现、PCT升高等,抗菌素不是必须。但是需要警惕合并感染风险,及时行细菌、肺炎支原体、其他病毒、真菌等病原学检查。16、是否进行抗凝治疗?▲所有住院患者均应检测血小板计数、血色素、PT、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除非存在禁忌,否则所有住院患者应接受血栓预防。▲首选低分子肝素。▲无VTE证据的患者在出院后无需常规接受血栓预防。17、氧疗和机械通气有何原则?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吸空气下血氧饱和度小于92%应进行氧疗。高流量吸氧(HFNC)患儿耐受性好,部分低氧患儿可有效改善氧合。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患儿合并呼吸衰竭时,推荐早期使用无创呼吸道正压辅助通气(CPAP或BiPAP)。无创机械通气2h病情无改善,或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呼吸暂停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应及时改为有创机械通气,避免延迟插管。常见的插管指征包括呼吸窘迫明显、频繁的呼吸暂停、严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功耗增高以及气道保护能力差、昏迷、持续惊厥、严重脑病、休克等。有创机械通气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循环保护策略”,必要时采取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18、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如何管理?肺炎及ARDS一般处理原则同其他肺炎,根据呼吸窘迫和缺氧程度选择不同的氧疗和呼吸支持方法。19、可以用于儿童重型治疗的药物有哪些?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和国外一些指南或共识的推荐,可用于儿童新冠重症治疗且目前国内可及的药物包括激素、抗病毒治疗(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免疫调节治疗(托珠单抗或巴瑞替尼)、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和人丙种球蛋白等。20、如何合理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应用指征:儿童(年龄≥12岁,体重≥ 40公斤),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用法用量:1)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2)对于6-14岁体重<40kg患儿,某研究报道用药方案如下:▲注意事项:1)奈玛特韦片含乳糖。患有半乳糖不耐受、总乳糖酶缺乏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等罕见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应禁用本品;2)既往有肝脏疾病、肝酶异常或者肝炎、黄疸病史的患儿应慎用本品;3)该药物有非常多的相互作用,联合用药前需要关注。21、如何合理使用巴瑞替尼?▲应用指征:该药获得了FDA紧急使用授权(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用于治疗需要补充氧气、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COVID-19,年龄≥2岁至18岁的儿童住院患者。▲用法用量:2-9岁以下:2mg,1次/日;9岁以上:4 mg,1次/日,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持续14天或直至出院(以先发生者为准)。▲注意事项:1)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2)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当淋巴细胞绝对计数<200 cells/mm3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500 cells/mm3需停药;3)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和体征,立即停止使用巴瑞替尼;4)在巴瑞替尼的临床试验中曾有胃肠道穿孔的报告,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新的腹痛、发热、寒战、恶心或呕吐,应进行评估;5)不建议在使用巴瑞替尼期间接种活疫苗。22、如何合理使用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应用指征: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联用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人群使用需进一步补充临床试验数据。12岁以下儿童慎用。▲用法用量:两药的剂量均为1000mg。在给药前2种药品分别以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经静脉序贯输注给药,以不高于4mL/min的速度静脉滴注,之间使用生理盐水100mL冲管。在输注期间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并在输注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至少1h的观察。23、应用白介素-6拮抗剂(托珠单抗)有何注意事项?▲应用指征:需要高流量氧疗或更强呼吸支持;吸氧条件下加用激素24小时内不改善,且CRP等炎症指标升高;年龄≥2岁的儿童,可考虑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用法用量:体重<30kg者,推荐剂量为12mg/kg,用0.9%氯化钠稀释至50ml; 体重≥30kg者,推荐剂量为8mg/kg,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ml,用于输注。▲注意事项:一般在住院96小时内,或者接受ICU级别治疗的24-48小时内使用;与激素联用,通常为单次静脉滴注给药,必要时评价再次用药,但不超过2次。▲相对禁忌:对托珠单抗过敏、存在其他不受控制的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ul、血小板计数<50,000、谷丙转氨酶(ALT)>10倍正常上限。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应谨慎使用托珠单抗。编委会-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主编:谷庆隆副主编:曹玲编委(按姓氏笔画):王亚娟 石琳 曲东 刘晓雁 陈倩 张建民
赵林清参与编写(按姓氏笔画):邓维 刘杨 刘霜 李晓芸 李颖 张迪 张瑾 郑萍 钟旭丽排版:池杨 郝洁 邱爽 刘赫晨参考文献[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 试行第九版) [EB/OL]. (2022-3-15) [2022-06-08]. http://med. wanfangdata. com. cn/Paper/Detail? id=PeriodicalPaper_gwyx-lxbxcrbxfc 202202001&dbid=WF_QK[2]蒋荣猛等.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4):1053-1065[3]刘静等.儿童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策略[J].中华儿科杂志,2022,60(11):1103-1106[4]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Authorizes First Oral Antiviral for Treatment of COVID-19. Silver Spring, MD: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21).[5]Bhimraj A, Morgan RL, Shumaker AH, 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guidelines on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 /covid-19-guideline-treatment-and-management/.[6]Patricia G,Daniel Q,Remo HF, et al.Tofacitinib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 Pneumonia[J]N Engl J Med.2021,16.Online ahead of print.[7]李秀惠,刘清泉,齐文升,郝静.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J]. 北京中医药,2022,05:509-511.[8]Yan G, Zhou J, Zhu H, Chen Y, Lu Y, Zhang T, Yu H, Wang L, Xu H, Wang Z, Zhou W.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axlovid treatment in SARSCoV-2-infected children aged 6–14 years: a cohort study. Ann Transl Med 2022;10(11):619. doi: 10.21037/atm-22-2791[9]A living WHO guideline on drugs for covid-19.BMJ,2020;370:m3379.doi:10.1136/bmj.m3379. https://www.bmj.com/content/370/bmj.m3379[10]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11] LaRovere KL, Riggs BJ, Poussaint TY, et al. Neurologic Involve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COVID-19 or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JAMA Neurol,2021,78(5):536-547.[12] SiowI, Lee KS, Zhang JJY, et al. Encephalitis as a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 of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cidence, outcomes, and predictors. Eur J Neurol, 2021,28(10): 3491-3502.[13]Msemburi W, Karlinsky A, Knutson V, Aleshin-Guendel S, Chatterji S, Wakefield J. The WHO estimates of excess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COVID-19 pandemic. Nature. 2022;10.1038/s41586-022-05522-2.[14]Wang L, Berger NA, Kaelber DC, et al. Incidence rat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the Omicron and Delta variants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in the US[J]. JAMA Pediatr, 2022, 176(8): 811-813. PMID: 35363246.[15]COVID-19 confirmed cases and deaths - UNICEF DATA.https://data.unicef.org/topic/child-survival/covid-19/.[16]Levy N, Koppel JH, Kaplan O, Yechiam H, Shahar-Nissan K, Cohen NK, Shavit I. Severity and Incidence of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During 3 SARS-CoV-2 Pandemic Waves in Israel. JAMA. 2022 Jun 28;327(24):2452-2454.[17]Devin J, Marano R, Mikhael M, et al. Epidemiology of Neonatal COVID-19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 2022, 150(4): e2022056297.
doi: 10.1542/peds.2022-056297.[18]Ludvigsson JF. Convulsions in children with COVID-19 during the Omicron wave. Acta Paediatr. 2022 May;111(5):1023-1026. doi: 10.1111/apa.16276. Epub 2022 Feb 10. PMID: 35098577; PMCID: PMC93032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拉松赛事app哪个最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