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无人配送机器人人的配送效率如何?

发布时间:2017-05-31
点击数:服务型机器人正迎来发展的热潮。西安交大机械学院研三学生邹超、杨力鹏、宋纪元学以致用,自主研发制造的智能医用配送机器人,前不久在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中拔得头筹。医用配送机器人是医院智能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高危传染病区,机器人能够代替医护人员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它能替代医护人员做一些繁重、重复性的工作,以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24小时工作的机器人还能够大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目前,邹超团队已完成三款配送机器人的功能分析与设计:室内安保型医用配送机器人、室内背负式医用配送机器人、室外安保型医用配送机器人。其中,室内安保型医用配送机器人高1.2米、宽45厘米、长80厘米,容量较大,主要用于承载手术器械、代移植器官、药品、血液、食物等;室内背负式机器人高90厘米,可以背负医院原有的医用手推车,节约医院更换成本;室外安保型医用配送机器人仅有70厘米高,重心较稳定,可以实现不同楼宇之间的医药配送。三款配送机器人就像微型的厢式货车,实现着医院内的“货物”运送。三款配送机器人都由驱动地盘、配送车箱和智能监测平台三部分组成。邹超告诉记者,“我们的医用配送机器人特别之处在于驱动地盘与上部通过转轴衔接,这样可以使机器人行动更加方便灵活。”驱动地盘为两轮驱动既简易又实现了稳定,而配送车箱的多规格箱体设计,充分利用车体空间,达到节约医用资源的目的。车箱以PIN密码技术为基础,确保医用品运送途中的安全性以及运送目的地的正确性,避免错误用药等情况发生,降低配送错误率,同时可以保证运送过程中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时的安全性。核心部分智能监测平台则通过内置医院地图,能够自动识别路线。通过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机器人能够感知障碍物、行人,完成避障。设计将编码器与陀螺仪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点,进行速度和方向的综合调整。“配送机器人的最大难题在于智能监测平台”,邹超介绍说,“国内的服务型机器人刚刚起步,而外国的配送机器人技术又有着重重壁垒,网络上的资料寥寥无几。”团队只能硬着头皮搜索国外关于配送机器人的报道,“新闻报道中提及了国外配送机器人实现了种种功能,我们就根据这些功能反推有可能用到的技术,一遍遍尝试,一点点摸索。”在外形制作上他们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一开始,理科思维的他们把外形设计成四四方方的形状,被指导老师泼了一盆凉水,“这个配送机器人将来是要投入到医院的,是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样冷冰冰的外形怎么行?”最终,他们以“大白”为原型将智能监测平台的外壳做成娃娃的样子。如今他们正在不断升级完善,积极备战2017年丝绸之路机器创意大赛。“我们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不断优化已有功能、不断提高算法精度、不断综合更多功能的问题还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探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配送机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