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是多少年


<![endif]-->
华媒聚焦胡锦涛讲话 对香港具指导意义   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向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
香港回归15年庆祝活动香港十五年发展
董建华回顾15年来香港的发展,董建华的评价是“真的非常不错”刘兆佳刘兆佳认为,香港在回归这十五年间,不只成功落实王泽香港两代“老夫子”,以史入画,笔耕不辍50年,
  “起锚”,是香港政制改革2010年的口号,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香港700万市民朝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由特区政府提出的2012年政制改革两项方案获得超过2/3的议员支持,终于获得立法会的通过。   特区政府初步方案建议2012年的行政长官由选举委员会选出,但人数将会由现在的800人增加到1200人;立法会2012年的议席将会由现有的60席增加到70席,新增的10席中5席由直选产生,另5席由功能界别选举产生。[详细]
  “香港是个商业化的城市,但是文化人在香港也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香港的文学是多元的,文化来源也比较丰富。”也斯说,香港本身受岭南文化影响,后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对香港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再加上国外作品在香港的流行,使得香港文学丰富多元,文学的语言也并非单一、规范的语言。  上世纪50年代是香港文化发展重要时期,大量电影、文化艺术以及各方面人才与作品从内地到香港,香港文化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也吸收了西方的各种艺术手法,同时还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详细]
  回归15年香港经济经历风风雨雨,遭遇明障暗礁,但在中央支持下,经过特区政府和700万港人努力,总能化险为夷风雨过后见彩虹。15年间,香港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等冲击,经济总体保持繁荣稳定、持续增长。  香港经济总量在1997年至2011年间实质扩大了逾60%,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2.7万美元增至3.4万美元。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王春新和浸会大学经济学家麦萃才解读15年来有关经济发展的10个关键词[详细]
  15年间,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经贸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樑说:“在一国两制原则下和世贸组织的框架内,03年香港跟内地签署CEPA,这个互惠双赢的经贸平台建立后,为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方面,内地通过CEPA,加快了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香港借助内地提供的庞大市场和商机,至今已有1730多种香港原产地货品,享有零关税的优惠货物贸易,货品的出口总值超过400亿港元,关税优惠达28.3亿元人民币。”[详细]
香港回归15年大事记中央对香港的支持“一国两制”实践历任香港特首香港精神与梦想
}
2023年是香港回归的第26年,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国在十九世纪通过同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行割让和租借去的土地。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8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强行割让香港岛。1856年10月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强行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6月9日,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缔结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及附近235个岛屿,总面积975.1平方公里,即所说的“新界”,租期99年,198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1、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香港回归十余年,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下,香港发展走向日益繁荣。3、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通过香港回归的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英明正确的,同时为澳门问题的解决以及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实践的范本,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