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AIGC作品(ai生成图片作品),那个平台可以交易?

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AI你礼貌吗?大无语……”12月2日,B站up主拉宏桑上传了一条使用AI绘画软件的“翻车”视频。而在推荐的相关视频中,有关于AI绘画的播放量普遍较高,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和“流量密码”。而在评论区,不少粉丝提出了反对和担忧:“AI绘画侵犯原作者的权利,请不要用这个题材获取流量。”“据说AI绘画就是无版权拼凑其他画师的原创画作。”拉宏桑使用AI绘画软件时下已成为社交话题、投资风口的AI绘画,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是否会涉及侵权问题呢?12月14日,封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AI绘画发展进入快车道,商业化前景广阔。而对于AI绘画对其他画师的著作权构成侵权,其认定比较困难。AI绘画产品迎井喷发展系AIGC重要应用分支2022年被称为AIGC元年。8月,凭借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参赛者没有绘画基础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州新兴数字艺术家竞赛一等奖,引发热议。这让大众感受到,AI绘画或许已超越人类绘画水平。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封面新闻记者查阅资料获悉,AI绘画为AIGC重要的应用分支。AIGC 全称为 Al-Generated Content,指基于生成对抗网络 GAN、大型预训练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已有数据寻找规律,并通过适当的泛化能力生成相关内容的生产方式。按照模态对 AIGC 进行划分最为常见,即可分为音频生成、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及图像、视频、文本间的跨模态生成。近两年,海外流行借助Disco Diffusion、MidJourney等AI绘画软件来进行艺术创作,Stable Diffusion各渠道累计日活用户超过1000万,面向消费者的DreamStudio则已获得了超过150万用户。国内,2022年是AI绘画产品井喷之年。截至12月13日,抖音AI绘画特效已有2580.3万人使用。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APP还上线了 AI绘画功能,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用户只需提供一张图片即可生成颇具二次元风格的图片。AI绘画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上下游产业部分空缺现蓝海那么,AI绘画的工作原理,是否如网友所说,系拼凑其他画师的原创画作?据浙商证券报告(以下简称报告),AI绘画的实际操作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加噪点、去噪点、复原图片和作画。其中,加噪点即添加高斯噪声或者关键词,通过固定公式来实现。去噪点即仿生物视觉神经网络在去噪过程中开展学习(透视、颜色等)。而在复原图片和作画方面,AI的“画技”主要由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和神经辐射场模型NeRF决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布的《中国 AI 数字商业展望 2021-2025》报告披露,至2025年,中国AI数字商业核心支柱产业链规模将达到1853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57.7%。其中,包含AI绘画在内的AI数字商业内容产业规模将达到495亿元。2020-2025 年AI数字商业规模测算(亿元)报告提到,就AIGC和绘画而言,其产业链涉及硬件、NLP、算法算力应用、数据提供与处理等多环节,当前产业布局于算法和应用开发环节较为集中和领先,而在产业链上下游还有诸多可开发的蓝海领域。据AI绘画网站6pen的调研,有50%以上的用户认为 AI 绘画能替代一部分,甚至完全颠覆目前的工作方式。随着更多人接受并参与进来,AI 绘画爱好者甚至已经开始形成自有生态,反哺AI绘画发展。AI作品权利属软件开发者侵权问题著作权人举证不易“(AI作品)有很多我熟悉的老师的画作”“求求各位老师对AI重视起来”……11月29日,插画博主洛柒投诉AI绘画的微博,获得网友力挺转发。她指出,AI绘画软件Nijijourney生成的许多图片风格,与一些画师的作品高度相似,更有一些图片下方直接带上了这些画师的签名和水印。洛柒微博截图国内AI绘画软件中,AI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如何认定其权利归属?是否构成侵犯其他画师的著作权?对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四川省版权协会版权维权中心专家王生忠。王生忠谈到了全国首例人工智能生成文章侵权案件。2020年,在腾讯公司诉“网贷之家”未经授权许可,抄袭腾讯机器人Dreamwriter撰写文章的案中,法院认为:“Dreamwriter生产的文字作品,属于腾讯公司的法人作品。”“我认为该案具有典型性,AI创作的作品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虽然目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AI没有独立主体地位,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但AI深度学习生成内容的过程是人的创作行为基于AI算法的表达,在AI生成的内容具有思想表现形式下具有作品外观,属于作品。”对于使用AI绘画工具将自己的肖像等生成动漫等作品,王生忠认为生成的作品的权利归属仍应当属于AI技术的设计者、开发者。若要认定AI绘画侵犯其他画师的著作权,王生忠分析证明构成实质性相似比较困难。“AI绘画模型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因此素材中可能会包含未经许可的图片数据,在商业使用未经许可的图片数据的话是存在侵权可能的。虽然不少画师也公开表示禁止AI学习自己的作品,但作为作品在公开后就有可能被计算机程序爬取,我国司法实务中判断作品是否侵权采取‘接触+实质性相似’原则,但由算法深度学习生成的作品是随机不确定的,证明构成实质性相似比较困难。”}
5月25日,2023百度移动生态万象大会在广州召开。在下午举办的“打破边界智引未来”百度互娱和垂类分论坛上,百度汽车业务部总经理万超做了《聚新进击,数智先锋,共创AIGC新势力》的主题演讲,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内容创作趋势的改变切入,分享了百度有驾在AI助力内容创作、粉丝经营、内容变现等方面的智能化探索。百度汽车业务部总经理万超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反应了用户需求端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传导到内容供给侧的快速跟进。新能源内容创作呈现出“三多”的特征,即“人在变多”,“内容在变多”,“风格在变多”。“三多”的创作趋势,意味着大量的机会,也意味着面对更多的挑战。百度汽车业务部总经理万超AI提升汽车内容创作效率,让分享“平权”创作效率一个是创意的生成,一个是作品的落地。当前内容创作主要依靠人力,依靠经验,比如我们自己一个视频栏目的制作就得编导、编辑、摄像、后期等小十号人的投入,一篇文章得编辑写稿、主编审稿至少两个人的投入。人效是固定的,提产能就得扩人力,成本也会呈线性增加。在创作效率方面,百度有驾前不久在创作者后台内测长文本的“AI润色”能力,创作者只需将创意记录下来,形成一段初稿,通过AI润色的能力,可以将初稿按照活泼、专业、营销等文风,润色为成稿,同时,成稿生成后,还可以通过AI提炼关键信息来生成标题。另外,有驾还上线了文本转视频的能力,应用在了用车问答的内容生产当中。据介绍,除了专业性比较强的长文本内容创作辅助,针对短文本的笔记类内容生产,百度有驾即将上线面向UGC创作者、普通用户的“AI笔记”能力。有了该功能,用户的创作过程将大大简化,可以通过输入一些关键词,比如一些感受、心情等,即可AI代笔写成一篇笔记,让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分享感受。例如,一个普通用户,在输入“车系车型、产品特点、价格、使用感受”等关键词,AI即可秒懂,并帮助用户生成一个生动的用车笔记。“如果说微博用140个字让分享的门槛大大降低,那AI笔记则进一步让分享‘平权’,让人人都能享有分享的快乐。”万超表示。AI BOT内测,助推创作者“粉丝运营”除了内容创作,如何做好粉丝经营也是每一个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头部、肩部的内容创作者,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用户粉丝私信。对此,有驾在已经内测的有驾问答BOT基础上,即将内测AI BOT功能,通过AI学习创作者的历史内容,建立创作者分身BOT,帮助创作者在忙时和用户进行及时的互动,而互动风格完全是基于创作者的个人风格来的。“我们希望通过AI BOT的内测上线,帮助创作者更好的收获粉丝好感。”万超表示,“对于AI BOT能力,我们相信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我们也同时会在商业场景进行探索,比如汽车经销商,帮助经销商销售在下班后更好的转化购车线索。”此外,如何更好的实现内容变现,是每一个内容创作者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有驾基于内容端“新能源为方向,智能化为特色”的发展战略,在常规的内容商业合作基础上,将针对“新能源、智能化”的合作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商业资源倾斜,比如大额商单订单、专属的流量包、特权样式等,帮助创作者更好的降本增效。“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旅程。”百度汽车业务部总经理万超表示,“我们希望在这段旅程中,能和各位创作者一起,共同奔赴一个初衷让有趣的灵魂脱颖而出,让走心的创作收获所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i生成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