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务纠纷率过高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原文链接:各省市地方债地图:多省、多市、多县地方政府负债率超100%山川网:在经济学中,负债是永远避不开的一个概念,而且它还和盈利之间有非常高度的关联。商业应用中,比如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融资、借贷,都可以视作是负债的一种表现。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负债型行业,不少企业负债率可以高达80%~100%,应该说是把手中的杠杆加到了极致。通过拿地—抵押—贷款—再拿地,往往能够让业务体量迅速崛起。生活应用中,负债的机会和方式同样很多,比如你办了银行的信用卡进行消费,比如你用了花呗借呗、白条金条进行消费分期和现金贷,比如你通过银行完成了房贷、车贷等业务。这些都可以视作是负债行为,而且基本还都属于主动负债行为。一般来说,一个主体所拥有的财富体量和负债体量是呈正相关的,就是俗话说的越有钱的人欠钱越多。那么在中国范围内,谁最有钱呢?当然不是各个富豪榜上的富豪,也不是坊间传闻的某些隐形权贵阶层。最有钱的当然是国家,那么负债最多的自然就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中国地方债总量及近三年发展趋势在之前历次提到关于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盲目”上马地铁、轻轨项目的相关推送中,我们其实都曾谈到过“地方债”这件事。只不过一般是一笔带过,不会讲的特别深。为了经济增长和政绩要求,部分地方政府铤而走险,为了短期利益过渡掏空长期潜力,将锅推给下一任领导来背。我之前也说过,城市(省份)其实就是宏观意义上的企业,而企业自然就是微观上的城市(省份)。企业会负债,城市(省份)也不例外。债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借债人是否有相应的偿还债务能力。如果没有,那么结果就只有一条——借款方赖债,出借方坏账。如果体量足够大,范围足够广,时间足够集中,那么所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就随之产生了。那么中国当下的地方债水平,究竟大致在什么规模呢?当下正处年中,所以我们能够引用的最新数据,应该就是今年年初时财政部统计发布的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06亿元(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2017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88174.3亿元,所以在限额之内)。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整理的财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以债务率(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再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年GDP数据计算,2015年我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8.9%。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0.5%。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国债余额12.01万亿元,两项合计,我国政府债务27.33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GDP总量74.41万亿元计算,2016年我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为36.7%。怎么看待这些数字呢?简而言之,首先是中央政府负债率尚可,而地方政府负债率明显过高,这与中国过往实行的分税制度息息相关;其次是去杠杆政策非常有必要,而且也已初见成效。虽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仍处高位,但是已经处于稳步下降区间,国家在严控地方债务“硬着陆”情况。各省、各市、各县地方债基本情况但是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省级行政区多达34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以上的80%的地方政府负债率,显然是全国平均水平,具体到各个省份的话,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截至2015年年底,江苏省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高达10954亿元,高居榜首,成为首个破万亿的省份;山东、浙江、广东、辽宁和贵州债务水平已超过8000亿元;四川、湖南、云南、北京、上海次之,债务水平在6000亿至8000亿元之间;河北、内蒙古、安徽、河南、福建、湖北和广西的债务水平在4000亿至6000亿元之间;吉林、黑龙江、重庆、江西、新疆、天津、山西、甘肃、海南、宁夏和青海,债务水平低于4000亿元(中国经济周刊整理)。以上是是负债额,和当地的经济总量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单纯只看负债额还不足够清晰,我们再对比负债率来看:贵州和辽宁两省超过180%。内蒙古、云南、浙江、湖南、陕西、福建等省债务率也超过了100%债务率“红线”。经济快速发展,稳中向好的省份,更像是处于职场上升期的年轻人,负债高一些还可以理解;而经济发展放缓,转型压力巨大的省份,更像是已过中年之人,高负债无疑将是致命的。那如果进一步再从省份细化到城市呢?很抱歉,这个工作量太大了,而且网络上能够收集整理到的相关数据也明显不足。不过根据2015年年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已有部分委员提及——有的省、地区负债率超过100%,100多个市本级、400多个县级政府的债务率超过100%。根据目前中国地级市总量290+,县级行政单位1300+的总量,大家应该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近期全国各地被问责地方债问题事件今年年初,央视在报道地方债相关新闻时曾提到,继去年财政部通报重庆等8个省份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之后,云南省日前主动通报称,因违法违规为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信托等金融产品举债担保,该省保山市、昆明市宜良县、楚雄州禄丰县、普洱市景东县的15名负责人被严肃问责。至此,因违法违规举债被问责的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已逾百人。7月17日晚,财政部连发4份通报,公布了广西、云南、安徽、宁波四地个别地区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并详细披露了违法违规手法及整改结果,不少负有直接责任的官员遭撤职处理。随后,第一财经发文跟进追踪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地方债问题情况:自去年财政部首次公开问责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以来,已有12个地方被公开问责,除了上述四地外,还有重庆、山东、河南、湖北、贵州、江苏、江西、四川等地。此次被曝光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地方,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和贺州市,云南省保山市、昆明市宜良县、楚雄州禄丰县和普洱市景东县,安徽省池州经济开发区,宁波市鄞州区。所以中国的地方债问题,绝不只是一城一地,而是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无论是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还是相较东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各自都有不同地方债务问题。外媒视角下的中国地方债现状以上,在我们讨论全国各省地方债问题时,更多引用的都是国内相关数据和视角。本文最后,我再附上一份来自外媒对于中国地方债问题的相关报道(省份负债由多到少依次为红色斑点、红色斜纹、黄色、绿色斑点、绿色方格;其中台湾、西藏因与中央财政关系特殊,未列入调查):2015年,日本券商野村控股公司曾发布相关报告指出:中国违约风险最高的地区集中在沿海和西部省份,华中地区信用相对较好。风险较大的省份包括青海、浙江、辽宁、海南、江苏、福建、贵州、重庆和黑龙江。大约60个所谓三线和四线城市风险最高,其中包括山西大同,其次是海南三页,内蒙乌兰察布,江西赣州和上饶,浙江丽水和温州以及四川巴中。而拥有较稳固经济基础的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分析报告中表现良好。综上,目前中国整体的地方债情势依旧非常严峻,再叠加整体经济发展放缓,地方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后,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三四线城市)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地方性债务危机。对于普通年轻人而言,在面对一些城市所谓的“人才新政”时,应该有所警惕,清醒、冷静、客观思考究竟该地区是否值得前往,又是否符合自身职场规划。戒骄戒躁,避免盲从。注:本文的创作过程中,有参考以下内容素材,深表谢意!《地方债严监管态势持续 问责多地违规举债担保》丨第一财经《外媒绘制中国地方债地图,看看你家乡欠多少债!》丨凤凰财经《各省份地方债风险地图》中国经济周刊《地方债余额达16.5万亿 从严监管高压态势将延续》丨央广网2017GDP: 海南 丨甘肃丨贵州丨山西丨云南丨广西丨江西丨陕西丨安徽丨福建丨湖南丨河北丨湖北丨四川丨河南丨浙江丨山东丨江苏丨 广东城市:上半年国民消费数据 丨 地铁门槛高3倍 丨 500强公司 丨 燕郊4小时 丨 延迟退休,老年创业 丨 上半年各地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排行 丨 跨城通勤 丨 2018年夏季薪酬榜 丨 2018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榜 丨 毕业生薪酬TOP200高校 丨 城市个税缴纳排名人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丨 中国人都是赌神 丨 最美烟火气 丨 穷人为何贫穷 丨 永难脱贫 丨 都挺热的 丨 小龙虾 丨 逐水而居 丨 中国啤酒地图 丨 彩礼十万起 丨 中国式婚姻 丨 00后报告 丨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 丨 北京/上海女子图鉴 丨 帝都、魔都、妖都、雌都 丨 人口是个大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务纠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