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极端寒潮2月蒙古国遭遇50年不遇雪灾:80%以上国土仍被大雪覆盖 67万头牲畜死亡?

转自:央视财经蒙古国政府新闻办公室当地时间14日通报说,2023年入冬以来,极寒、冰雪天气已致蒙古国50多万头牲畜死亡,全国已进入防灾高度戒备状态。△当地时间2月8日,蒙古国一处定居点。据介绍,入冬以来,蒙古国21个省和首都乌兰巴托市持续经历着罕有的极端寒冷和暴风雪天气,全国80%以上国土面积至今仍被大雪覆盖,多地积雪厚度达到100厘米。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4日,蒙古国共有508039头牲畜因极寒、暴风雪天气死亡,其中东部肯特省、苏赫巴托尔省、东方省、东戈壁省以及中西部的后杭爱省灾情严重。在14日举行的政府例会上,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指示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为灾区牧民提供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牧业的损失。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底,该国牲畜存栏头数为6470万。蒙古国是世界上仍保留游牧传统的国家,畜牧业是该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加载中...APP专享直播1/10热门推荐
收起
@@~$$
更多>@@=value.teacher && value.teacher.name$$@@=value.title$$@@=value.publish_time$$}

2024-02-21 18:08
来源:
新京报发布于:北京市
据新华社报道,蒙古国国家气象与环境监测局2月20日通报称,2023年入冬以来,全国平均降雪量创下197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近期联合国已发出警告,蒙古国 “白灾”已达到“严重”级别。联合国驻蒙古国驻地协调员塔潘·米什拉对此表示:“尽管‘白灾’在蒙古国很常见,但今年的严重程度令人担忧。”
分析认为,“白灾”如此令人担忧,其成因复杂,有些是自然因素,有些是人为因素,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不善是两个重要原因。
蒙古国多地21日起再迎暴风雪,畜牧业首当其冲
蒙古国国家气象与环境监测局数据显示,入冬以来,该国平均降雪量已达9.6毫米,是常年平均降雪量的1.6倍。来自蒙古国水文气象部门的消息称,蒙古国大部分地区21日起将再次迎来暴风雪天气并持续至23日。
新华社援引相关部门报道称,蒙古国全境正在经历罕见的极寒和暴风雪天气,全国190多个县和首都乌兰巴托市两个区春季生产遭受严峻挑战,全国80%以上国土面积至今仍被大雪覆盖。
据了解,蒙古国中东部肯特省、苏赫巴托尔省、东方省、东戈壁省以及中西部的后杭爱省灾情严重。北部、西部省份灾情也正在加剧。广大牧区道路交通基本瘫痪。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大雪阻碍道路,超过25.8万人受此影响,其中包括10多万儿童,他们无法获得重要的健康、营养、教育和社会服务,最直接的体现是牧民家庭往往不得不将孩子交给亲戚照顾或寄宿学校。
联合国驻蒙古国协调员办公室称,大约19万个牧民家庭正面临饲料不足、价格飞涨等问题。公开资料显示,蒙古国是世界上仍保留游牧传统的国家之一,畜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蒙古今年冬季有超过6400万头牲畜,目前已损失至少66万头。
受“白灾”影响,蒙古国已转入防灾高度戒备状态,并启动紧急行动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已向该国发放紧急医疗包等应急物资。
为何今冬“白灾”尤为令人担忧?
蒙古国正在经历罕见极寒和暴风雪天气,是“白灾”极端天气现象的最新体现。据联合国介绍,“白灾”是蒙古国特有的一种在冬季缓慢发生的灾害,其特点是天寒地冻,下大雪,牲畜无法到达牧场。在此之前,夏季通常会干燥,牧草也同样稀少,导致牲畜无法储存冬季所需的脂肪。
早在2月9日,联合国已发出警告,蒙古国 “白灾”持续,已达到“严重”级别,该国90%以上的地区都面临着这一独特天气现象引发的高风险。
资料图:蒙古国牧民在大雪中放牧。图/IC photo
联合国称,今年冬天蒙古国的“白灾”特点是积雪非常深,白茫茫一片,阻碍牲畜接近牧场;同时,短暂的解冻后,随即出现严寒,将牧场封锁在寒冰之中。
米什拉对此表示:“尽管‘白灾’在蒙古国很常见,但今年的严重程度令人担忧。”
分析称,“白灾”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很难准确地指出它们的成因,气候变化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据米什拉描述,过去80年来,蒙古国平均气温上升了2.4℃,使其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暴风雪出现的频率增加。
“白灾”的发生,也与当地人类活动有关。美媒指出,过度放牧是蒙古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蒙古国的过度放牧现象严重,尤其是绵羊和山羊正在啃食牧场。此外,采矿、森林砍伐和城市化也会导致环境恶化。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指出,受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不善影响,自2015年以来,蒙古国“白灾”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4年极端寒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