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银行在中国九大商业银行行里的表现怎样?实力怎样,谁来说说

2019-08-04 17:36
来源:
讲故事的翁老头
近代天津自1861年开埠以来,逐渐形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金融业是经济流通的血脉,最初它是以我国传统的钱铺、钱庄、银号的形式存在。“银行”这种近代金融形态,始于1890年进入天津的外商银行,中国自己的第一家新式银行,是官商合办的中国通商银行,于1898年在天津开设的分行,1905年因故撤销,后又恢复营业,解放后成为第一批公私合营银行之一。
华资银行的设立,不但晚于外国在天津设立的银行,而且也多半设在租界。光绪三十四年(1908),交通银行设天津分行,该行行址先在北马路,继而迁入法租界,这是租界内第一家中国办银行。1911年,殖业银行也在法租界葛公使路(今滨江道)开业。1916年开办的中孚银行,行址在法租界巴斯德路(今赤峰道);1917年开办的金城银行,行址在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1919年开办的大陆银行,行址在法租界狄总领事路(今哈尔滨道);1919年开办的中国实业银行,行址在英租界领事道(今大同道)。1919年开办的大中银行,行址在法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另外,天津兴业、怀远、边业等银行,地址都在租界内。到1927年天津共有华资银行21家,其中设在租界内的就有13家。
天津最早出现的中国资本资银行是1898年官商合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天津分行,以后有1905年由清政府创办的户部银行天津分行。到1935年天津共有中国资本银行29家。其中最著名、在中国金融业占有相当地位的就是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8年成立的大陆银行和1922年在天津开业的中南银行天津分行,这四家银行便是“北四行”。
盐业银行最早由原河南都督张镇芳创办,按通常的说法,张镇芳因为是袁世凯的表弟,这才在官场上混得如鱼得水,不过,这和事实有点差距。事实上,张镇芳是1892年壬辰科进士出身,他和袁世凯的关系,实际上是其姐嫁给袁世凯堂兄袁世昌,因而袁之子女也顺口称张为“五舅”。清末时期,由于袁世凯与张镇芳都在官场上混,两家关系来往比较密切。当然,由于袁世凯在官场上更吃得开,因而张镇芳也靠着与袁世凯的亲眷关系一路高升。
1915 年3月,为维持盐业、调剂金融,时已赋闲总统府顾问、财政部参政的张镇芳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创建盐业银行(总行设北京,同年5月在天津开设分行)。按最初的设想,盐业银行原拟盐务署拨给官款,实行官商合办,其主要业务是经收全部盐税收入、为盐务提供服务并得代理部分国库金。然而,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后,盐务署不仅不拨官款,而且还将前拨资金调回,经收盐税、服务盐务的初衷遂成泡影。之后,盐业银行干脆全部改招商股,转为普通商业银行。1917年,张镇芳因为参与张勋办大事而被捕入狱,盐业银行改由原天津造币厂监督、曾留学日本的的吴鼎昌接手。
吴鼎昌,1901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回国后,应科举考试,中商科进士。辛亥改元前后,任大清银行科长、分行总办、农商部次长、财政部次长、天津造币厂厂长等职。1915年,原河南督军、袁世凯的亲属张镇芳创办盐业银行,1917年张因参加复辟活动被捕,只保留董事长名义,其总经理一职于1918年由吴鼎昌接任。
在吴鼎昌的多方拉拢下,昔日的盐商及北洋军阀大佬如张怀芝、倪嗣冲、王占元等人的公私存款,还以北洋政府部分机关的办公费也都纷纷存入了盐业银行。接着,吴鼎昌又着手充实银行股本。原来,盐业银行开办时原定资本金500万元,其中官股200万元、商股300万元,但实际上,官股仅投入10万元,而商股也仅有张镇芳等人认购了50万元。在存款激增的大好形势下,吴鼎昌又利用之前的老关系从交通银行协理任凤苞、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笔江等金融同行那拉来30万元入股。在此示范效应下,盐业银行此前未收足的股款一举收齐,而且资本总额也很快在数年间增为1000 万元。
自此,风生水起,吴鼎昌成为“北四行”最活跃的人物。吴鼎昌的一生,可谓颇具传奇色彩,身跨金融、新闻、政治三界,均颇有建树。他是盐业银行总经理,主持成立了四行联合经营事务所和四行储蓄会,并担任主任,是北方金融界的实权人物;他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新记”《大公报》的三巨头之一;他两度为官,经历晚清、北洋、南京三个政权,极富政治热情。在人物评价上,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称其为政治嗅觉敏感的银行家;有人赞其雄才大略,有传统文人的家国天下情怀与报国之志;有人则认为其有官瘾,汲汲营营只为顶上乌纱。1926年,吴鼎昌以5万元买下了《大公报》,成立了新记公司,自任社长,将《大公报》办成了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在银行界,牵头创建了“四行储蓄会”,四行联营提高了银行信誉,扩大了资金来源,积累了更多的盈利。1934年,在上海建成一座高达24层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吴任董事长,轰动一时。1949年去职赴香港做寓公,1950年8月病逝,结束了其跨越银行家、报人、政客的一生。
天津盐业银行旧址大楼是1925年由中国著名设计师沈理源设计,建于1928年,当时为盐业银行的总部大楼,坐落于当时天津法租界的水师营路(今和平区赤峰道12号),一层为科林斯柱廊的八角形大营业厅,大厅内部顶棚用黄金等材料构成“蓝天飞凤满天星”图案。窗户上的彩绘刻画的是由比利时彩色玻璃拼成的“盐滩晒盐”画面,图案精美并呼应了盐业主题。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营业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0-03-28 00:00
来源:
讲故事的翁老头
天津租界是银行的集中地。 这里不仅聚集着众多的外国银行,也集中了大部分的华资银行。 最早在天津租界设立的外国银行,是光绪八年(1882)设立的汇丰银行天津分行。 该行初设在天津海关对面,1923年,在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购买高林洋行一块地皮另建新行。 继汇丰天津分行之后,英租界尚有新盛银行、代理柏林华泰银行等。 此后,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华俄道胜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等也相继在天津设分行。 到1927年,天津外国银行发展到13家。 由于在各国专管租界中,英租界贸易发达、经济繁荣,行政制度和市政管理也较其他租界先进,因此,外国银行多集中在英租界。 当时,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即中街,今解放北路)外国银行大楼鳞次栉(zhì)比。
汇丰银行天津分行
华资银行的设立,不但晚于外国在天津设立的银行,而且也多半设在租界。 光绪三十四年(1908),交通银行设天津分行,该行行址先在北马路,继而迁入法租界,这是租界内第一家中国办银行。 1911年,殖业银行也在法租界葛公使路(今滨江道)开业。 1916年开办的中孚银行,行址在法租界巴斯德路(今赤峰道);
1917年开办的金城银行,行址在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 1919年开办的大陆银行,行址在法租界狄总领事路(今哈尔滨道); 1919年开办的中国实业银行,行址在英租界领事道(今大同道)。 1919年开办的大中银行,行址在法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 另外,天津兴业、怀远、边业等银行,地址都在租界内。 到1927年天津共有华资银行21家,其中设在租界内的就有13家。
中孚银行天津分行旧址
中孚银行成立于1916年,总行最初设在天津北马路,是由孙氏家族的孙多森、孙多钰、孙景西(元方)等创办的。 此后,孙家以3万元买进法租界巴斯德路楼房一所(曾经是和平区赤峰道中国银行旧址)作为行址。 除由通惠公司拨款60万元作为官股外,商股主要是由孙多森招来。 初定资本100万元,后又增至200万元。 后来孙家把绝大部分商股陆续收买,因此中孚银行股权几乎全在孙氏家族手中,成了孙家的家族银行。 1929年,中孚银行总行牵来上海,初创时孙多森自任总经理,聂其炜(曾国藩的外孙)任协理。 另外在北京、汉口、上海设有分行,上海分行设在宁波路441号。
中孚银行大楼
安徽在晚清时期先后出了两位中堂大人,一位是合肥的李鸿章;另一位是寿州的孙家鼎。孙中堂被称为温和改革派,行事较为低调。他状元出身,担任过工、户、吏各部尚书,是同治、光绪帝师,戊戌变法期间,更是一手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为首任管学大臣。他的几位同辈也十分了得,兄弟中有三个进士和一个举人,一个尚书和四个侍郎,可谓满门煊赫、族大枝繁。下一代中,属孙家鼎二哥孙家铎之子孙传樾这一支最为繁荣。
孙家鼎(居中)80岁寿辰时, 孙家部分族人在京合影
孙传樾娶的是两广总督李瀚章家的二小姐。这位二小姐受家庭影响,思想颇为开明,她不主张子孙走科举老路,而要他们学洋文,办洋务。在其教诲之下,长子孙多鑫、次子孙多森等孙家兄弟们走上了搞实业办洋务的道路,他们以实业为基石,继而涉足金融界,实现了从官宦家族向实业家族的转变。
孙多森
生于同治四年(1865年)的孙多鑫,深受外祖父李瀚章的喜爱,在总督府学幕。李瀚章卸任后,孙多鑫向其姑父汉口道台何维健处租用盐票,从事食盐运输生意。由于这项差事既麻烦又担风险,就与二弟孙多森商量改图他业。在考察了海关进出口货物销售情况后,他们认为生产机制面粉大有前途。
阜丰机制面粉厂
1899年,孙多鑫花费2.2万美金订购了美商的面粉机器,并建造了新式厂房,1900年,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制面粉厂——阜丰机制面粉厂,位于莫干山路120号。生产的“车牌”面粉在光绪年间誉为远东第一。孙多鑫在上海创办阜丰面粉厂成效卓著,又是李瀚章的外孙,于是周学熙便请来京商议。自1904年起,孙多鑫与周学熙一起共同策划、创办了一系列北洋实业,包括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矿物公司、北京自来水公司,因此孙多鑫不仅成为掌握北洋财政的实权人物,也让孙家兄弟们见识到了办银行的好处。不想1906年,正当北洋实业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孙多鑫却病故,终年只有41岁。
孙多鑫去世后,袁世凯又将其弟孙多森调来北方,继续协助周学熙办实业。1912年12月孙多森被委以首任中国银行总裁,半年后他辞去总裁职务,着力于孙家自己的产业。1915年,孙多森经农商部批准,成立了通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惠公司是中孚银行的母公司。孙多森在办实业的实践中,早已感到掌握金融的重要性,所以在通惠成立后不久,决心创办中孚银行,作为掌握资金周转调度的专门机构,集中力量发展面粉工业。
孙多钰
中孚银行成立不久,孙多森就于1919年8月病故。包括中孚在内的孙家产业落在了孙多钰的肩上。孙多钰原系铁路工程出身,搞金融、实业原非所长,但由于必须继承整个孙家的事业,不得不继任中孚银行总经理兼通惠公司总裁。1930年,中孚银行总管理处移至上海,孙多钰仍身处天津。抗战爆发后,中孚银行在沦陷区继续营业。1944年上海分行改为总行,总管理处随即撤销。
中孚银行 天津分行大楼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2月勒令中孚银行全部停业。1946年11月16日,蒋介石下手谕批准中孚银行复业。复业后,吴忠信担任董事长,孙多钰退居副董事长。40年代末期,孙家的银行事业已为强弩之末,不过勉强维持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孚银行于1952年底加入公私合营银行,结束了三十多年的经营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0-04-12 00:01
来源:
讲故事的翁老头
天津是我国近代金融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金融中心之一,在近代金融史上占据着非常显赫的地位。自天津开埠以来,中外资新式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设立,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天津金融业的辉煌时代。现在,当我们走在天津解放北路的金融街上,看着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饱含历史沧桑的中外银行大楼,仿佛在观看一个近代金融业的历史影像长廊。
1914年,由中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于1919年联合创办,以“提倡社会储蓄,培养人民俭德”为宗旨,共同出资100万元,成立于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初,总行于北京。1931年2月,新华储蓄银行改组,更名为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总行迁上海,主要办理储蓄信托、房地产业务,设有服务部,办理经济报导、教育文化、社会服务工作,设有附属企业新原、新公公司。
天津分行旧址位于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10号,解放北路与滨江道交口处。原新华信托银行大楼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在1934年设计建成。大楼占地面积1998平米,建筑面积7026平米,主体部分六层,转角处设第七层退台塔楼。正门设于解放北路与滨江道转角处,营业大厅贯通一、二两层。主体六层,局部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檐石材饰面,建筑造型庄重挺拔,强调竖向构图,整体感很强,是二十世纪诞生的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首层外饰橘红色花岗岩,层间有石雕花饰。二层以上为大块分格的仿花岗石饰面,处理简洁。一层设三个入口,正门设在转角处,营业大厅有两层楼高,两侧设有经理室、秘书室等房间。从位于解放北路的入口进入大楼,一至三层是票据交换所,四五层为银行职员休闲娱乐的场所。滨江道入口进入后,二层为员工宿舍,三至六层为写字间。共有两部电梯,内部格局十分复杂。很多结构划分已经和现代的建筑没有区别了。
大楼的地下室有四个入口,分成四个库房。天津分行的主要业务为存放款及储蓄,兼营经收信托款项、买卖有价证券、房地产、保险等业务,并发行流通储蓄券,后又推出整借零还小额贷款,首创人寿储金、生活储金、教育储金。1949年1月天津解放,该行继续营业,1952年,与其他银行成立公私合营银行天津分行。原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旧址现为“和平区金融服务创新大厦”,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天津市重点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
在原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旧址附近的哈尔滨道68号就是大陆银行总行的旧址,现在是交通银行天津分行办公楼。该楼东接黑龙江路,南抵哈尔滨道,西沿大沽路,北临滨江道。由基泰建筑公司设计,占地2021.39平方米,建筑面积4895.99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方形门、窗,古城堡式建筑,主入口设于哈尔滨道及黑龙江路转角,门楣处“大陆银行”四字犹存。该楼于1921年春天建成,该建筑基本保持原貌。
大陆银行于1919年由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谈丹崖、许汉卿、万弼臣、曹心谷等人发起成立,设总行于天津。1922年12月12日,天津东马路支行开业,后于大胡同建筑新址,于1923年12月26日迁入营业,改称大胡同支行。1922年,大陆银行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组成四行联合营业事务行,后又组成“四行准备库”和“四行储蓄会”,成为“北四行”成员之一。
大胡同的大陆银行
1928年7月,天津旭街(今和平路)办事处开业。1931年,天津分行改为管辖行,管理哈尔滨、青岛、济南、蚌埠等行。1931年10月1日,北门外支行开业。1932年,旭街办事处裁撤,改迁西开,称西开支行,并于1932年12月25日开业。1933年7月1日,河东支行成立,亦称意租界支行,行址在河东七纬路金汤八街转角。
北京东交民巷大陆银行旧址
1934年7月1日,海大道小白楼支行成立,行址在海大道(现大沽路)376号。 1935年7月3日,梨栈支行开业,行址在梨栈大街(现和平路)12号。 此外,大陆银行还曾在北京、上海、汉口、南京、青岛、济南、杭州、南昌、苏州、郑州、长沙、哈尔滨、石家庄、太原、重庆等地设行。
大陆银行除办理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兼办储蓄、保管、信托、仓库事宜。当时天津的对外贸易为英商洋行所垄断,为实现扩展抵押借款业务,打破英商平和洋行对抵押物资的垄断,使抵押借款有所保障,大陆银行于1925年在天津法租界万国桥(今解放桥)畔建立大型仓库2处,为钢筋水泥建筑,另在现在河东区建立1处和租赁1处仓库,大量存放商品货物。
1925年春在河畔修建的这座大型仓库(今和平区张自忠路52号),建筑外形独特,是欧洲中世纪城堡式建筑,楼顶建有锯齿状围墙,立面中部突出,一层不设窗户,严密性极强。这座建筑存放各种商货,从而夺得了外商70%的仓储业务。经过两年的努力经营,每年押款均达1000万元以上,英商洋行十分之七的业务为大陆仓库所夺取,与此同时,大陆银行还在汉口、上海开办了仓库业务,其规模仅次于天津。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行因感指挥行务不便,遂于1940年春将总经理处迁至上海,1943年2月28日又将总行迁至上海。1951年9月,该行与盐业、金城、中南、联合等四家银行一起,组成“北五行”联合总管处,申请公私合营获得批准,并于1952年12月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钱庄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九大商业银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