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凉山特色农产品有哪些产商城能改变凉山经济发展格局?


就四川而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非成都一城一地之事。围绕战略实施的区域布局问题,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给出了清晰而明确的擘画: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成势,主要包括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强化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协作、推动川渝毗邻地区联动发展。
该如何理解这一系列谋划?各地又该如何更好推动落地落实?各方展开了热烈讨论。
成都
定位
既是全省经济发展主干,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极核
任务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
●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持续提升门户枢纽地位
区域中心城市
定位
把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性工程
任务
●借势借力——深化与成渝双核的协作配套,优先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价值链
●苦练内功——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产业、通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城市空间供给,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实施
重要节点城市
定位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任务
●位于重要交通干线和流域的沿线城市——要强化通道功能协作,协同发展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轴带支撑
●具备产业发展基础和协作条件的城市——要强化产业功能协作,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耦合,携手共建上下成链、左右配套、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生态功能区——要强化生态功能协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更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川渝毗邻地区
定位
把深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
任务
●支持打造一批合作先行区、示范区和协同区,主动接受重庆经济辐射
●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
成都既是全省经济发展主干,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极核。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并进一步明确了4个方面的任务。围绕如何推动落实落地,各方展开讨论。
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
成都要干好这“四件事”
看挑战
与京津冀等区域的中心城市相比,成都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相对于“极核”,“主干”是成都更熟悉的角色。
自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以来,成都担当全省“主干”已有两年。两年来,成都正不断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仅去年就通过组织“成都企业市(州)行”活动,推动签约项目238个,计划总投资1596亿元;成德眉资同城化快速推进,半小时交通圈正加速成型……
这一切,为成都发挥极核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认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使中心城市可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为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周边城市借助中心城市优势提升竞争力、实现要素互补提供了新机遇。“‘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扩大了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影响力,壮大了成都的‘极核’力量。”
从“主干”到“极核”,成都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会议提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中心城市相比,成都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多位与会者提到,发挥极核功能,当前成都还存在城市空间供给不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先进制造业承载能力不足等挑战。
谋发展
四项任务将推动成都实现空间格局之变、发展方式之变、城市能级之变
如何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会议明确4项任务: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持续提升门户枢纽地位。
多位与会代表表示,这四个方面有机统一,将推动成都实现空间格局之变、发展方式之变、城市能级之变。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说,公园城市建设将提升人居环境,吸引人才、项目向成都聚集,“两区一城”则是人口和产业的重要承载地,通过同城化形成产业协作,优化要素和资源的匹配,人流、物流、商流等齐聚成都,门户枢纽功能自然得到提升。
如何推动任务落实落地?成都方面表示,将加强成渝产业协作;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同城化建设等为抓手,推进东进,调整空间结构;以成都铁路港、天府国际机场为支撑,强化全球配送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方面,资阳方面认为,成德眉资4市已逐渐形成同城化发展合力,将共同打造大成都都市圈。不过,在同城化发展中还有一些“硬骨头”需要啃,应当通过改革,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建立深层次的、常态化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在“两区一城”建设方面,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书记刘任远表示,将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为统揽,打造未来城市样板;眉山已经将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作为发展的“一号工程”,将以此为载体,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抓住成都东部新区建设机遇,规划建设眉山东部新城,与成都东部新区共同争创国家级航空实验区,进一步拓宽开放发展平台载体。?(记者?寇敏芳)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月明星稀”变“众星拱月”有两招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把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性工程。
区域中心城市为何被提到“战略性”的高度?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又该如何培育壮大?与会代表与会外专家展开热烈讨论。
第一招:借势借力
区域中心城市要深化与成渝“双核”的协作配套,优先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
如果说长三角等地是“众星拱月”,那么成渝地区就像是“月明星稀”。
会议用这样一组形容词,简明扼要道出和发达地区相比,成渝在区域发展态势上存在的巨大差距:看长三角,围绕上海这轮“明月”的,是苏州、杭州等5个全国城市GDP前20强;看珠三角,环绕广州、深圳的,是佛山、东莞等一批GDP逼近甚至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反观成渝,“双核”已破万亿,但周围没有一个城市GDP超过3000亿元。
改变这一现状,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必然要求。“如果任由区域间出现发展‘断层’,那只会极大影响区域一体化进程。”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和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平表示,而要填平“断层”不能光靠重庆、成都,区域中心城市也必须成为撬动整个区域发展的“支点”。
要实现从“月明星稀”到“众星拱月”,就必须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从何入手?
会议提出两方面要求,其中一方面是“借势借力”——区域中心城市要深化与成渝“双核”的协作配套,优先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价值链。
对此,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有直观感受。分组讨论时,他特意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如果一切顺利,年内成都市潜在“独角兽”企业极米科技的生产基地就将在宜宾竣工投产,5年内所在园区产值预期达200亿元,“事实证明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市(州),这条路完全走得通!”
不止一位受访者谈到这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成渝两市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水平的差距,会推动形成发展梯度;而不同梯度间,更容易产生错位分工——这就有了协同发展的立足点!”王建平介绍,借“双核”之势,区域中心城市完全可以实现快速发展。
第二招:苦练内功
将统筹规划布局一批省级新区,提高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
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会议提出另一方面要“苦练内功”——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产业、通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城市空间供给,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实施。
“根据民企调研反馈,达州除了用地成本稍微便宜一点以外,其他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以用工为例,东南沿海的社保是按人缴纳。我们这边,有的还在按营业额比例等方式收取!”达州市相关负责人坦言,这激发了当地的危机意识,目前已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发挥交通枢纽优势等领域重点抓好相关工作。
为帮助提升“内功”,会议还透露,省委决定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中心城市,统筹规划布局一批省级新区。
对省级新区,与会者并不陌生。今年2月,全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正式获批成立,两个月后,成都东部新区获批成立。多位与会者谈到,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省级新区在提高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也就不难理解,会上各地对这一消息的积极态度。南充市委负责人表示当地正在谋划申建省级新区,绵阳市委书记刘超也表示,要加快申建省级新区的速度。?(记者?熊筱伟)
发挥重要节点城市比较优势
从来都不是“旁观者”
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关键
马尔康到成都,汽车要跑300多公里,到重庆的距离更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阿坝能做什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刚开始,阿坝州委书记刘坪就在思考。
随着会议进行,问号逐渐被拉直。会议明确提出,省内重要节点城市要立足自身定位和比较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与成渝“双核”的功能协作。
重要节点城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距离,是不少人都谈到的话题。
离成都近,德阳、绵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重庆毗邻,广安、遂宁等地要扮演的角色也不难理解。但对距离“双核”相对较远的其他重要节点城市,该怎么理解它们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系?
“省内其他重要节点城市从来都不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的‘旁观者’。”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明洪认为。会议明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省内其他重要节点城市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进一步延展了这个话题:凉山完全能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这也是巨大机遇。省政协副主席、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说,即将开工的川藏铁路,打通了连接成渝的主干线,甘孜同成渝未来的交流交往将更加紧密。“广安凭借自身具备的特色优势,借势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自己,可以练好内功。”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认识到,广安的新机遇来了。
可根据三类情况分别开展功能协作
加强与成渝双核的功能协作,重要节点城市该从何着手?
会议给出答案:关键是要立足自身定位和比较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位于重要交通干线和流域的沿线城市,会议提出要强化通道功能协作,协同发展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轴带支撑。下一步要继续加强交通建设,强化川渝陕鄂4省市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地位。
具备产业发展基础和协作条件的城市,会议明确要强化产业功能协作,携手共建上下成链、左右配套、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近年来,遂宁与成都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6个领域合作了59个项目。今年以来,遂宁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联动、配套、服务成渝,增强自身竞争力。”遂宁市委书记邵革军表示。
至于生态功能区,会议提出要强化生态功能协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更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表示,巴中是渠江正源上游,森林覆盖率62.1%。下一步会按照相关要求和部署,继续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记者?邵明亮)
深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
“万达开”探路
在接壤线上建“试验田”
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这一消息反复被提及。
为什么要建“万达开”?其示范和探索意义何在?
具备融合发展地利之便,可成为探索的“试验田”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就是利用四川达州,重庆万州、开州的毗邻优势,打造一片跨行政区域的成渝地区统筹发展“试验田”。
成渝之间的毗邻地区有多大?全会给出答案:四川6市17县(市、区)与重庆13个区(县)毗邻,接壤线长达800多公里。
推动这些毗邻地区合作,被认为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多位与会者谈到一个观点:这些区域具备融合发展的地利之便——人员往来密切,联动发展、深化合作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完全具备条件成为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试验田”。
“川东北和渝东北属于欠发达地区,达州、万州距离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分别在400公里、270公里,受‘双核’辐射和辐射吸附总体还不强。”达州市市长郭亨孝说,在几个地方建一片“试验田”,就是在远离国家中心城市的欠发达区域,探索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以“万达开”为例,2019年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约3466亿元,如果视作一个整体,其地区生产总值在成渝区域内,仅次于成都、重庆两个“极核”。郭亨孝认为,通过示范区建设,就能为川东北、渝东北甚至更大范围提供支撑,从而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北翼振兴。
搭平台畅通道,共同拓展新发展空间
深化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先行区等怎么建?川南4市正与渝西城市着手推动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协同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今年以来,川南城市、渝西地区频频“走亲戚”,相互间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自贡市委书记范波说,通过多次接洽,大家已达成共识,“携手合作、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既实现发展高质量,又能跑出‘加速度’”。
此外,不少与会者提到“畅通道”的重要性。万州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常年万吨深水港,位于川渝陕三省(市)结合部的达州则拥有广大的纵深腹地,打通达州与陕西的通道,即可畅通达万物流新通道,为万州港输送源源不断的货物。达州市已将广元经巴中至达州铁路改造升级提上了议事日程。
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说,连接达州和陕西的镇广高速将于年内开工,建成后将成为达万物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交投集团董事长冯文生介绍,时速350公里的成达万高铁也在积极推进中,将尽快上马,建成后将实现客货分离,为达万铁路货运腾出更多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2-08-23 11:15:44来源:凉山日报社
北纬26°至29°之间的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大美山水,风光无限,这里冬暖夏凉,是世界上少有的宜居康养区域。然而,过去因交通制约等因素,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自治州的成立、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一路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结出一个又一个硕果:70年来,凉山旅游从无到有,6.0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60多个景区景点散落其间;2017年央视春晚分会场、2021年央视秋晚主会场……一场场盛典在这里落地开花;民族文化艺术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接踵而至,不断擦亮大凉山旅游品牌;《彝海结盟》《情深谊长》《听见索玛》等一大批讴歌党、讴歌新生活的艺术佳作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经过70年发展,凉山已成为旅游产业全域覆盖,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
“一办三创”撬动发展
自治州成立初期,“旅游”是一个生僻词,对从未走出过家乡的大多数人来说,守着青山绿水和秀美风光,并不知美景就在身边。
1994年,凉山州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凉山旅游产业发展的大门,老一批旅游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诚,开始绘画凉山旅游的发展蓝图。
1994年,全州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收入1070万元。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凉山旅游仍然在摸索中前行。
时间跨越到2006年,轰轰烈烈的“一办三创”让旅游基础设施大变样。悄然发生改变的,还有人们的思路,对发展旅游的初步概念。借助“一办三创”的东风,凉山旅游高位起跳,集团式创建了4个国家4A级景区,西昌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凉山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实现了旅游基础设施大改善、城市面貌大改观、旅游产业大突破,凉山迎来了旅游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开创了凉山旅游发展新局面。
2007年,“一办三创”的成果凸显,游客人数突破12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5.8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8%,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首次达到14.8%。
凉山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省内外各媒体用“井喷”二字形容当年的游客量。2007年,中国广播网曾报道:2007年,人口为400多万人的凉山州共接待游客1202万人次,相当于一个人接待了2至3人。
与此同时,凉山旅游业首次实现了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凉山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朵洛荷。 吉木日哈 摄
从支柱型产业到首位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成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6年,凉山提出将旅游产业列为“首位产业”,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2017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决定》,从支柱产业到首位产业,旅游产业之于凉山的发展,已经上升为战略层面。
当年,凉山全年共接待游客4419.22万人次。夏天来凉山避暑,冬天来这里晒太阳,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休闲方式,大凉山多彩的民俗文化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得以传扬。
“十二五”期间,凉山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高,全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人数达6万多人,间接就业人数达30多万人。旅游总收入累计实现501.96亿元,年均增长30.71%。
“十三五”期间,凉山形成了“一核四区三带多点多线”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旅游产业全域覆盖,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累计接待游客2.0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04.65亿元,占全州GDP的24.4%。
截至目前,凉山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61个,其中,有4A级15个、3A级43个、2A级3个。此外,还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个。
夏日月亮湾。李小平 摄
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此时的凉山,旅游产业刚刚萌芽。1991年,凉山第一家旅行社西昌交通旅行社成立,第一任经理吴绍林在这个行业里一干就是30年,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凉山旅游发展变化太快了。”吴绍林说,上世纪90年代,凉山仅有几家宾馆酒店,游客一多,住宿就成了问题。那时带团队去泸沽湖旅游,自己和工作人员都要背着粮食和蔬菜,在老乡家里给游客做饭。
2006年“一办三创”以后,来凉山的游客量猛增,大家尝到了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开农家乐、划船、卖烧烤……邛海周边的农民纷纷投入到旅游发展中。大量的投资者也看好凉山旅游市场,宾馆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家乐、旅行社等旅游从业人员呈直线上升。
凉山州委、州政府也意识到旅游基础设施的迫切提升需求,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通过文化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提高,游客的舒适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旅游六要素的变化中,“行”的变化让吴绍林感触颇深,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凉山旅游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出入凉山基本只能依靠火车。当时的火车票一票难求,有游客调侃说“西昌是一座来了就走不了的城市”。
2012年,雅西高速全线开通,为凉山打开了出行的大通道。这条交通大动脉,让更多的游客自驾进入凉山,前往心仪的景点游玩。之后几年,随着“一轮凉推”“二轮凉推”的不断推进,各县市出入通道大为改善,全州交通大小主动脉基本实现畅通。
与此同时,空中航线的搭建,让北京、广州、浙江、西安等地的游客走进凉山,据悉,截至目前,西昌青山机场现已开通30多条航线。
坐着动车去旅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2022年,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冕宁至米易段建成通车,标志着凉山正式迈入动车时代。
目前,乐山——西昌高速、西昌——昭通高速、西昌——香格里拉高速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已经开工或者即将开工。
公路、铁路、航空、动车……立体交通的搭建,让凉山迎来了大众出游。
时代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迈步“十四五”,凉山将建设四川南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南向连接云南、北向东向连通成渝双核战略通道中心支点。交通的再一次飞跃发展,让凉山广结四海宾朋,以山水为名片,热情欢迎每一位远方的客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凉山特色农产品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