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木板大鼓简述:沧州木板大鼓起源于明末清初,产生于沧县民间,起初在深泽、无极、藁城等县广大农村流行,后来普遍到冀中各县,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是河北曲种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全国独有的艺术曲种,它对北方大鼓曲群,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等产生过重大影响。沧州木板大鼓吐字行腔用地方语音,唱法质朴粗犷,其鼓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艺术性。2006年,沧州木板大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诞生及兴起:早年间,沧州一带有两种民间说唱形式,说唱极为古朴,其唱腔多与当地民歌接近。其中一种是弦子书,以三弦伴奏,艺人自弹自唱,另一种演员单口唱,脚踏地击拍,后来发展成用鼓和板说唱,两种曲艺的艺人逐渐融合,形成了木板大鼓的雏形。据民国《沧县志》记载,沧州木板大鼓诞生于明末清初,言曰“江湖大鼓风行一时”,“一般贩夫农民最为欢迎”。[1]《沧县志》指出沧州木板大鼓来源于民间,其中包含民歌、杂曲、地方戏曲。流派与传承:根据艺人口传和一些史料记载,清初康雍乾中,沧县说书艺人李文忠擅长于木板大鼓,后传于郭树魁,又流传老艺人李朝臣被乾隆帝召进宫去说《西厢记》,大获皇帝赏识。[2]沧州木板大鼓艺人的的流派传承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先斯院。先斯院是有明朝崇祯九年长芦盐运使韩应龙修养济孤贫之地,内设房屋锅灶被褥,并置地以供豢养贫苦、残疾、目盲之人,还设立艺师,教授残盲之人说唱能力,到民间糊口。其具体情况已失传,沧县志书也无记录。另一部分则是在社会上活动的艺人,多是师承关系,具体派别有:庞凤成派:此派按照凤、金、宝、贵、印、寿、发、传、世、昌十字下传。还有王福祯派、穆汉青、朱思波派等。[3]书目类编:由于书词的长短不一,结构手法各异,表演说唱不同,沧州木板大鼓可分为传统长书、小段和书帽三类。传统长书:《包公案》、《施公案》、《于公案》、《彭公案》、《回龙传》、《贤良传》、《岳飞传》、《薛家将》、《呼家将》、《三妖传》、《响马传》、《大五义》、《小五义》、《狄青借衣》、《雍正剑侠图》、《三侠剑》、《双镖记》、《万花楼》、《金镯玉珥记》、《十把穿金扇》等。新书目:《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儿女风尘记》、《枫香树》、《烈火金刚》等。小段:《兰桥会》、《王员外休妻》、《摔子劝夫》、《仨姑爷拜寿》、《华容道》、《宋江杀惜》、《罗成托梦》、《秦琼卖马》、《昭君出塞》、《贾宝玉夜探潇湘馆》、《小姑贤》、《战长沙》、《单刀会》、《天河配》、《苏三起解》、《金玉奴》、《八仙外传》、《十女夸夫》、《八戒拱地》等。新书目:《一对小青年》、《计划生育好》、《歌唱雷锋》、《捉特务》、《欧阳海精神谱新编》、《一张车票》、《光棍儿团散伙》、《旅行趣闻》等。书帽:《耗子摔跤》、《墙上画马》、《夫妻逗趣》、《老财迷》等。鼓词特征:沧州木板大鼓的鼓词经常运用比喻、双关、排比、拟人、借代、顶针、回环等修辞手法,加之表演手法的运用,如模拟声、色、物、形,造就了环境与气氛。如《贾宝玉夜探潇湘馆》中,就是用一个很讲究的“半”字,来写鼓词,将故事巧妙地串联起来。……看了看半轮明月当空照,老天爷又半阴来又半晴。走进了半开半掩的潇湘馆,越过了半真半假的四扇屏风。紫鹃一见半带笑,雪雁一见半接迎。宝玉说:“我半月没来潇湘馆,不知道表妹病情可见半轻。”紫鹃闻听半落泪,雪雁回答半带哭声:“适方才姑娘她俏金帐里哭半晌,内里情丫头半点摸不清。”宝玉半信又半疑,半步半步往前行。……在这篇作品中,上下句共140句,其中“半”字句34句,占到全篇的五分之一。沧州木板大鼓的鼓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上,还体现在大鼓书情节的曲折性、合理性、完整性、趣味性、地方性、群众性上。比如小段《兰桥会》中,鼓词的最开始交代魏景源去深山游玩巧遇佳人兰瑞莲,鼓词用了十来句描述了小佳人的美丽姿色,魏公子一见钟情,从心里就爱上了这个姑娘,佯装井台喝水,既担心男女不便交谈,又担心失掉与姑娘相会的机遇,于是开口巧搭讪,拉近乎,当他了解到如此美貌的小姐嫁给一个“头发像牛毛黄又细,小辫穿不开二分钱,脸上麻子铜钱大,咧斜嘴唇长牙干,浑身上下赛铜挫,腿上的汗毛擀成毡”的四十三岁的老农时,心理涌起同情和爱慕,于是魏公子和兰小姐为了追求幸福,在井边订下终身姻缘,后天在兰桥上相会,并相互给了信物。本来到这里,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偏巧约定那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瓢泼,作者营造了一个这样的天气环境,使故事的发展变的曲折。魏公子怕失约如期赶至兰桥,却因为狂风暴雨被吹下兰桥,失了性命,只剩自己的一件蓝衫挂在桥栏杆上。而兰小姐,三寸金莲急着赶往兰桥,桥上只剩下一件蓝衫,明白了缘由的兰小姐一头扎入河中,寻魏公子而去,完成了他们的誓言。通常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就应该结束,而作者又发挥想象,向听众展示了阴曹地府的情节,阎罗殿前,男女对答表现了男欢女爱的真挚感情,到这里,故事已经叙述的很完整,然而却还未完结,魏公子兰小姐投胎转世,女的转世为苏三,男的则是王金龙,经过了三堂会审,成就了一世美好姻缘,具有非常高的趣味性,鼓词到此也结束,将一段故事的生动跌宕体现的淋漓尽致。句式和辙口:沧州木板大鼓的鼓词是一种韵文体,有民间说唱音乐的特点,其格式不十分严格,每一句鼓词都由上下两小句组成,一个书段唱下来,就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上下句,这样的书段欣赏起来,给人美的享受。演唱鼓曲有相当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性,句式常用的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在演唱的过程中为了适用的需要,有时句式变化成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甚至八字句、十一字句或多字句。一般七字句的演唱多是“二 二 三”或是“四 三”的句式。如:上句
数九 隆冬 冷难熬下句
朔风 摆动 腊梅梢
——《朱买臣休妻》(二 二 三句式)上句
暑去寒来 换劲风下句
对对鬓鸿 往南行
——《夜探潇湘馆》(四 三句式)十字句一般演唱多是“三 三 四”的句式或“三 四 三”的句式。如:上句
王三姐 住寒窑 眼泪不干下句
思思前 想想后 奴好心酸
——《红雁捎书》(三 三 四句式)上句
俺丈夫 白天去要 千家饭下句
到夜晚 习文练武 不得闲——《红雁捎书》(三 四 三句式)除七字句、十字句以外,其他的六字句、八字句、十一字句、多字句的句式唱法有:上句
三岁妨了爹下句
七岁妨了娘
——《丁香割肉》(五 五句式)上句
锅底下 给我熬稀饭下句
饭边上 烙饼要嘎巴
——《小姑贤》(三 五句式)上句
怎么这么凑巧赶对了劲儿下句
进来了爱串门子的王淑花——《小姑贤》上句
宝玉说 我半月没来潇湘馆下句
不知道表妹病情可是半轻——《夜探潇湘馆》上句
第三件你当看你好朋友的面下句
跪在地上亲亲地喊我三声娘——《宋江杀惜》由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超过七字句、十字句的句式,都是七字、十字句的变格句。是在七字、十字句的基础上形成的变化句式。以适应故事的发展和演唱的需要。此外,沧州木板大鼓的书词中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变句,如“三字头”的句式。莫非说表妹得病你不心疼,莫非说南学的先生管教紧,莫非说你在南学苦用功,莫非说你和薛宝钗另有别情。——《夜探潇湘馆》娘怀儿一个月如同做梦,娘怀儿两个月才知细文。娘怀儿三个月不知男女,娘怀儿四个月似火烧身。娘怀儿五个月五肢分瓣,娘怀儿六个月骨肉成筋。娘怀儿七个月分为七窍,娘怀儿八个月将要成人。娘怀儿九个月提心吊胆,娘怀儿十个月才离娘身。——《摔子劝夫》沧州木板大鼓除了句式优美很有特色以外,与其他大鼓一样都讲求合辙押韵。一个小段,一般的是一韵到底。也有的比较长的长段子,因为各段层次不同,需要换韵。中长篇大书,为了内容的需要,有时候换几次韵。这是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沧州木板大鼓所使用的辙口是十三道大辙和两道小辙。大辙:发花、梭波、乜邪、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小辙:小言前、小人辰说白:沧州地区现在把大鼓叫做沧州木板大鼓,而在民间,老百姓则多称为“说木板的”。其中这个“说”字重点强调了书是说的,“说”就是用散文将故事表演出来。而唱段不过是插唱、小段、书帽的演唱。由此可以看出“说”的重要性。沧州木板大鼓无论是说的还是唱的,都是鼓词,鼓词从文学上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种,唱词是韵文,而插话、道白则是散文。沧州木板大鼓的长篇以“白”为主,描述和叙述故事的产生和发展,故事的情节、延续。而小段及书帽则是以帽为主,有的一段书一唱到底,有的中间加道白。在这里,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一下道白的性质、功能和形式:例一:苏梅山卖妻大清一统锦绣江山,光绪皇帝坐金銮。光绪登基坐了殿,苏州地面闹贱年。头一年上遭荒旱,第二年来了帮蝗虫吃了个干。第三年三月初一下透雨,(白)那位说了,三月初一下透雨,三月雨贵如油啊,不能把前两年的元气给包含起来吗?诸位哪知道啊,雨是好雨啊,可有一样,下得时间太长了啊。第三年三月初一下透雨,直下到八月十六才晴天。(白)那位说了,这一百天天天下吗?并不是天天下大的。今天大明天小,这一天还是个阴天,大一阵小一阵,不大不小又一阵,一百天没见到太阳啊!直下得平地都是三尺深的水,沟满壤平能冲船。……艺人唱到关键的一处,引出说书人的看法和解读,做了一次“道白”。而有的白口,通过演唱者之口,说出书词中人物的对话,一方用唱词,一方用白口:例二:摔子劝夫……小刘云他伸手打开描金柜,在里面取出盘费银。背起行囊刚要走,惊动贤人李佳臻。(白)“丈夫要去何处?”“我给你买黄瓜去。”“我的丈夫啊,你当是为妻我真的得了病,哪知道我装病试探你的心。咱的娘在上房得了病,你不该啊,你在上房大骂母亲。……另外一种说白是由说书人口述,话意却是书词中人物的内心话,也就是将人物的内心思想表现出来例三:小姑贤……小姐说:“我到厨房去烙饼。”老太太说:“为娘我嫌它干滋呼啦怕硌了娘的牙,娘不吃它。”(白)老太太暗想,呦,这个小贱人小老婆子,给娘去烙饼,我这几个牙渣子能嚼得了吗,不硌为娘的牙化子吗?“不对,再猜猜。”例四:以说书人之口,说出书词中人物的应对话语。苏梅山卖妻……再说君子苏梅山,拿着八百钱刚要走,人贩子过来要佣钱。(白)“站着站着,穷鬼啊,多卖了钱忘了我们当贩家的了。莫非说我们当贩家的白喝西北风不成吗?拿佣钱来。”“先生你要多少啊?”“三百。”“哎呀呀,闹了半天我还是卖了五百钱啊。”以上几种是鼓词中说白的主要形式,而说白在鼓词演唱中加在何处是有讲究的,它根据鼓词的作用不同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其一,在唱词中表达的内容不能满足所需的气氛与环境时,加说白就能达到以鼓词传情表意了。如《小姑贤》中:王登云南学把书念,来了个媒婆给提亲。三言两语说妥当,说了个贤人苏桂臻。大贤人,人又好来手又巧,进门来不随婆母心。(白)那位说了,怎么小姐人好手巧,进门来不随婆母的心思呢?诸位,刚才咱说的明白,这位老太太整天不打东邻骂西舍,不打街坊骂对门。如果三天不打架,她跐着锅台拿把剪子把灶王爷眼给挖个枣大的窟窿。你想想,这样的脾气,她和苏小姐能上得来吗?初八十八二十八,王登云娶妻进了家。……在唱词间加入以上的说白,为听者解释了媳妇不随婆母心的具体内容和原因,消除了听者的疑问,也描绘出苏小姐嫁入王家以后所面对的环境,能够更好的表情达意。其二,唱词中加说白,能起到连接上下唱词,缓解唱腔之间在感情表达上的不协调的作用。即在唱词之间感情变化较大时,如前一唱腔表达的是紧张的情绪,而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转入欢快的或者是悲伤情绪的唱腔,为了显的唱腔不突兀,中间加一段说白,使听众听起来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其三,说白可以消除鼓词换韵带给听众的硬感。如《小姑贤》中:(人辰辙)大明一统锦绣乾坤,同徐县带管着王家村。王家村有个王员外,他家中富豪有金银。……(白)那位说了,怎么小姐人好手巧,进门来不随婆母的心思呢?诸位,刚才咱说的明白,这位老太太整天不打东邻骂西舍,不打街坊骂对门。如果三天不打架,她跐着锅台拿把剪子把灶王爷眼给挖个枣大的窟窿。你想想,这样的脾气,她和苏小姐能上得来吗?(下面为发花辙)初八十八二十八,王登云娶妻进了家。……其四,说白能起到说唱上文和引领下文发展的功能。在作品《仨姑爷拜寿》中,大姑爷捎来了寿衣、寿帽。二姑爷捎来了寿酒两坛,而三姑爷只捎来了二斤干杂面。见到岳父说:(白)“岳父老大人,咱庄户人家没什么好吃的东西,给你老捎来二斤干杂面,你来人家擀杂面汤喝吧。”老员外闻听此言,手捻胡须,哈哈一笑,说道:“贤婿,里边请了。”……老员外上边便开言,“贤婿呀,今天吃酒席不同往日,酒席宴前对诗联,谁要是对上了诗联对,让他上边把酒餐:……接着是一大段的道白道出了三姑爷的心情,紧接着是一段唱词唱出了大姑爷和二姑爷的得意和三姑爷的窘境,紧接着又是一大段说白,表现了三个小姐的心态,既有大姑娘和二姑娘的得意,也有三姑娘的机智及替夫解围。唱白兼收,鼓词演唱顺口成章,听者拍手称快。鼓词的表现手法:就小段、书帽而言,结构一是开头诗词,二是书帽的正文,三是煞尾。按一般的演唱来说,开书前要说一首诗,或是一阕词,或是一个赞,这里的诗、词、赞一般都是结合下文的唱词内容,用以引出下文。如《俞伯牙摔琴》的上场诗是:表的是俞伯牙忆旧游,正逢盟约又到中秋。奏明晋主离朝后,欲访良友为解忧。只擎扁舟行水路,须知本身爱风流。帆遇顺风到汉阳江口,风景依然船泊在旧渡头。……也有不结合鼓词内容的诗、词、赞:世上生意好做,惟有说书难习。紧鼓慢板容易,千言万语牢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缓急。装文扮舞我自己,恰似一台大戏。赞词说罢,艺人就开始了正文,因书的内容不同,情节各异,开头也不各有特色的,一般可分为用事件开头,用人物及情节开头,或是用景物开头。用景物开头,如《朱买臣休妻》:数九隆冬冷难熬,朔风摆动腊梅捎。野鸟登枝梅花落,杨柳枝挂上霜亚赛银条。用人物开头,如《红雁捎书》:王三姐住寒窑眼泪不干,思思前想想后奴好心酸。想当年老爹爹朝中做丞相,一母所生姐妹三。用事件开头,如《刘二姐逛皇会》:三月十五庙通喧,天津卫老娘娘圣会好香烟。三里村五里店都来逛皇会,也有女来也有男。[4]鼓词正文:沧州木板大鼓的正文演唱和叙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开门见山、平铺直叙。从故事的开始说下去,按照时间的发展过程说下去,这种叙述很受听众的欢迎,适合听众的习惯。其二,插叙或倒叙。这也是鼓词常用的叙述手法,即在一个故事的某一情节中插入引出另一个情节,或是从故事的结果说起,使鼓词的情节突出,极其吸引听众。其三,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就是说一个故事,再引出一个故事,由第二个故事引出第三个故事,这样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据艺人回忆,木板大鼓老艺人李宝兴在沧县说书时,说了近两个月,还没有说完一个贼人藏在一个木柜中一晚上所发生的事情,因为鼓词中一个故事套着一个故事,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这种手法是大鼓书艺人们经常采用的。此外,沧州木板大鼓鼓词的结尾也很有特色,有的是通过结论、评论的语句结束唱段,有的则是通过埋下伏笔的方法,使一段鼓词告一段落,还有的利用总结概括的手法达到唱段的终结。如“说的本是十大劝,说好说歹多包涵”这是木板大鼓《十大劝》的结束句,此句就是对这段唱词的总结概括。又如《罗成托梦》中的结尾“说的是罗成托梦一小段,到后来罗通扫北报仇冤。”这句唱词一时做了前段唱词的概括总结,二是给下段故事的开始发展及结果做了铺垫。最后想说两句:2000年,沧州木板大鼓被列为“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2006年,沧州木板大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中国艺术节中获最高奖项总统奖。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娱乐形式的更新,几乎使传唱了三百年的木板大鼓成了“绝唱”。具了解到2014年的时候,还在传唱这一曲艺形式的老艺人只剩下九人。演出场地也极其有限,尤其是1982年后,沧州木板大鼓逐渐滑坡,年轻演员相继转行,后继无人。我想,不只是沧州木板大鼓,应该说目前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如此的状况,这些曾经活跃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文化,不应该流失在时间里,应该需要更多的具有号召力的年轻曲艺人,来宣传、传播非遗,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传承非遗项目,让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传统也可以很时尚最后的最后再说一句:对于木板大鼓还有很多很多可整理和记录的资料,这里只是粗略的进行了一些讲解,后期有机会会在专栏里进行更多的更新参考^王振声.沧县志(1986-2004)[M].北京:线装书局,2011:26-30.^王振声.沧县志(中华民国二十三年)[M].北京:线装书局,2002:320-350.^王振声.沧县文化志[M}.北京:线装书局,1985:58-76.^康秀芹.沧州木板大鼓小段选录[C].//邢景会.沧县文史资料.河北:河北省沧县委员会编印,2010:123-253.}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相声京韵大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报讯记者贾晓宏京韵大鼓和相声艺术也应该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今天上午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的部分政协委员参观国家博物馆时提出以上建议。相声是在2008年第二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其中有三个单位成为相声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分别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等。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木板大鼓发展成京韵大鼓后,伴奏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的方言,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吸取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势,形成一套表演身段并采用了大量子弟书的曲本。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普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