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宗元都 有什么汉薇产品怎么样?

李白宴珍品酒42度是一种酒类,价格因销售地点和区域而有所不同。依据市场行情,一般在100-120元之间,不过也有高档一点的李白宴珍品酒42度,价格可能会稍微高一些。但是总的来说,它的价格不超过200元。此酒器皿典雅,口感独特,口感均衡,香味浓郁,适合佐餐或独立品尝。《全唐诗》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今天让我们一起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唐诗极简史吧!公元618年,隋唐国公李渊于长安称帝建唐辉煌的唐朝和唐诗就此拉开序幕不过,序幕就是序幕那时星空虽浩荡,星辰却寥落后人很难记住李世民、上官仪、虞世南这些名字直到公元676年一个年轻人溺水他的名字如惊雷闪电迅速划破这厚重幕布王勃这一年冬天,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当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高声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左右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作《指瑕》十卷纠正其错;十六岁幽素科及第授官,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天才与时运,把王勃推上了“初唐四杰”头把交椅的位置,却马上就因为《斗鸡赋》和私杀官奴连跌几跟斗,不但赔上终身的仕途,甚至连累父亲被贬到偏远的交趾做县令,公元676年,王勃到交趾探望父亲,途中惊悸溺水。这一年他才27岁。和王勃同时的有另一个著名的神童公元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他表示不服,从此失踪宾王他叫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现在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背,那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据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本性难改的他,武则天当政时屡次上书讽刺,终于进了大狱。《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武则天废中宗自立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攘臂而往,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些句子,竟让被骂的武则天都点起赞来。据说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惶然问:“谁为之?”左右告之是骆宾王,武则天叹息道:“我身边竟没有这样的人!”徐敬业兵败被杀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云被杀,或云为僧。古人喜欢组队比“初唐四杰”组队稍微晚一点的是“文章四友”审言这“文章四友”,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就象“初唐四杰”有领队王勃,“文章四友”也有带队大哥杜审言,他有个儿子叫杜闲,杜闲的儿子叫杜甫。但杜审言最大的成就,并不是他是诗圣的老祖宗,而是——他是唐五律的奠基人之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曾经说:“比文章,屈原、宋玉写不过我;比书法,王羲之得跟我学。”他自负如此,因此当公元689年左右,他到江阴县这个小地方任职时,一肚子的不高兴。这首满腹牢骚的诗,就是那时候写的。被明朝的胡应麟盛赞为“初唐五律第一”。当然不是因为他发牢骚,而是因为杜审言在发牢骚的时候,还不忘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这些烂熟的近体诗规则,初唐并没有。所以这首诗,可以说是五律的模范。杜老师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公元695年一个浙江人高居三甲榜首这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状元好像也是唐朝大V诗人里第一位状元知章贺知章是浙江萧山人,后来迁居绍兴,86岁方才得以告老还乡。《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乡老大回, 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相比杜审言的自负傲慢,贺知章可要随和多了(所以他能活到86岁吧)。他生性旷达,爱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八十多岁的时候遇到初来长安的小年轻李白,即赞为“谪仙人也”,甚至慨然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袋来请李白喝酒,这一段旧事,李白一直记得。对了,他的书法也很好。贺知章出生的同一年在四川也有一个人出生了四川人就是骨头硬他的诗风一扫六代之纤弱直抵建安风骨他叫陈子昂子昂公元696年,契丹叛乱,陈子昂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率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一再热情进谏,激怒武氏,将其贬为军曹。陈子昂一怒而登蓟北楼,化悲愤为千古名篇,就是下面这首。《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总共就四句,引来一千多年无数的点赞。更牛的是,陈子昂十七八岁时还不爱读书,天天掷剑玩命,突然有一天转性了,剑不玩了,狐朋狗友也不理了,埋头钻研起学问来,而且,没几年就已小有成就。这样的人,我们除了给他贴上一个天才的标签,还能怎么办呢。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皇权还给李氏后人就在这几年间一个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人悄悄地出现在唐诗舞台又默默地退出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来去要到几百年后,才有人惊呼《春江花月夜》写得太好了仅这一篇就足以秒杀所有的唐诗若虚写《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全唐诗》仅存他二首诗。不但诗作散佚,而且生平事迹、生卒年代、字号全部不详,只知道他活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大概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闻一多说:《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足以孤篇盖全唐。《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春江潮水滟滟,有多少人与事,就此随波而逝。712年,宋之问去世713年,沈佺期去世这是两位并不十分出色的诗人然而,正是他们以及文章四友被后世称为绝、律诗体的奠基人唐诗若无绝、律,至少减色一半唐诗能有绝、律,沈宋功不可没公元713年12月李隆基改国号为开元盛唐拉开了序幕公元718年,张九龄被召入京从此开启了他名相的一生九龄张九龄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即使被诽谤排挤,遭贬荆州长史,写出的诗仍然风致楚楚:《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真是让人羡慕忌妒又祟拜。张九龄有一个弟弟叫张九皋,也是名士风度,坊间传说,当年王维的状元本该是张九皋的。公元718年当张九龄和张说被召入京时30岁的孟浩然仍然在襄阳城中坐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浩然浩以风流任性而被李白祟拜的孟浩然,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志要“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39岁以前,他想要求取功名、渴望及第的心情,比谁都来得迫切。他一再地干谒公卿、结交名流;一再地打听、接近皇帝所在,希望面见圣颜。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39岁那年,他终于在张说府中偶遇玄宗,玄宗让他作诗,他念起了《岁暮归南山》,里头有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当场拉下脸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明主拂袖而去,诗人呆在当地。孟浩然终于绝望了。从此他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写出了很多这样的好诗:《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诗何其淡,或许,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诗。心里有这样诗意的人,也许,不做官更好吧。公元721年21岁的王维就试吏部拔得头筹他是唐朝诗人里最年轻的状元也是开元朝声名最盛的诗人王维坊间纷纷传说,那一年的状元,本来应该是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唐郑还古根据这些传言,写成唐传奇《郁轮袍》一文。谁让王维本身就是个传奇呢。他出身好,颜值高,“妙龄洁白,风姿郁美”;19岁中举,21岁中状元;待兄弟有如手足,待妻子一往情深,待同僚真诚宽厚。对了,他还多才多艺,诗、书、画、乐俱可称为“大家”者,当时仅王维一人而已。唐诗那么多,琴曲那么多,能够流传下来,经久不歇的,也就只有《阳关三叠》而已。《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唱三叹,何等倾动人心哪!后世的人们诉说相思,张口就来他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看到花落,就想起“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去旅行,也一直记挂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佛系诗人,很早就看透一切,放下一切。他的看透与放下,是许多人至今无法达到的人性高度。公元724年状元王维已经历了官场的起伏“谪仙人”李白正意气风发地从蜀地出发准备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李白从此这位“天上谪仙人”再没有停止过匆忙的脚步。终其一生,他都在漫游的路上,从24岁出蜀,到62岁卧病。一路走,一路写,一路结识各路人马,一路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超级暴走,任性到汪洋恣肆啊!自然,他也留下了汪洋恣肆的数以百计的名篇。《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留下的诗篇编为《李瀚林集》,共有诗文七百七十六篇。当然这不足他身前所作十分之一。他得意时写的诗,好好好!他失意时写的诗,好好好!他任性时写的诗,好好好!……唐诗,因为李太白的存在,被推上了文学史的巅峰。我们很难想象,像李白这样能横着走的大才子,居然也倾慕过别人。就在李白出蜀的前一年有一个19岁的少年中了进士这个少年的不羁放纵和李白多么相似而他的才气居然让李白也低头称臣崔颢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题诗,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们总觉着,李白看到这诗的时候,崔颢一定已经是白发苍苍,而李白正年少青春。其实崔颢比李白还小着3岁哪。《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是他的铁粉。严羽也是。严羽直接在《沧浪诗话》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盛唐的才子们,不只有文采风流公元730年至734年契丹及奚族叛唐唐与契丹、奚之间战事不断崔颢19岁中进士那年另一个19岁的年轻人也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这青年怀揣着报国的热枕十几年间几次北游蓟门和幽燕希望效力军营高适公元738年,唐军攻击契丹、奚,先胜后败,主帅张守圭隐瞒败绩而谎报军情。消息传来,曾漫游蓟燕并见过张守圭的高适感慨很深,提笔写下《燕歌行》。《燕歌行》 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一生以大将军自许。虽然,他和崔颢同年出生,崔颢早早地就考中了进士,他一直到46岁,才应有道科及第授官。但他的后半生的经历,可要比崔颢丰富得多了。当大咖们都集中在同一时空故事实在是有点多有一个旗亭斗诗的故事流传得很广之涣昌龄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在长安闲居,常常相约饮酒。有一个冬天,三人又一块到旗亭饮酒,并且打赌他们谁的诗会被旗亭中的梨园班子演唱。第一个姑娘出场了,唱的是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唱完第二个、第三个,王之涣有点沉不住气了,负气地说:“这个唱得最好的,如果再不唱我的诗,我这一辈子就不再写诗了!”话音未落,那个姑娘出场唱了一首诗,满场喝彩……那正是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自从开元五年(717),凉州都督郭知运进献凉州曲以来,许多诗人都喜欢“凉州词”这个曲调,而其中写得最好的,据说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当年的开元长安又岂只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呢只是世间的荣败与散聚终有定数公元744年,岑参登进士第李白被赐金放归;杜甫漫游洛阳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长安回想长安当年的人物风流不胜感慨,写下一首《饮中八仙歌》杜甫曾经,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而杜甫,其时,与这些大咖相比,他的光彩,并不很出众。后来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丧子之痛、颠沛流离最后困穷而死。他的诗,在苦难之中被锤炼得炉火纯青、趋于完美,他死后的声望,终于追上了他曾经仰望倾慕的李白。《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明胡应麟评这首诗为“古今七律第一”,说“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天宝后期,唐朝内政腐败但兵力依然强大公元754年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这一年,岑参受命第二次出塞岑参岑参怀着和当年高适一样的热血,立志到塞外建功立业。他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早已习惯了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眼中的安西边塞,兵力依然强大——“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6年,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不少文士们南逃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张继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世间的事是如此奇妙。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前,张继本来已经考取了进士。国家大乱,个人前途只得渺如尘土。然而,若没有这段南逃避乱的经历,唐诗史上,便少了一页千古留名的诗篇和诗人。被安史之乱打乱了人生的不只有张继公元759年玄宗奔蜀,内侍团解散其中有一名侍卫人生轨迹因此全然改变应物这个人叫韦应物。他从15岁起开始做玄宗的内侍,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很有点人见人怕的潜质。玄宗奔蜀,内侍解散,韦应物没事干了,居然开始认真读起书写起诗来,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写给朋友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谁能想到,这是那个曾经“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的无赖少年呢。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然而,国家的衰落已不能挽回公元766年唐代宗李豫改元大历中唐之初国运不景气,诗坛也不景气不过,一大批大V正在降生公元768年韩愈、薛涛同年出生公元772年白居易、刘禹锡、崔护同年出生柳宗元没有追上他们,晚一年出生群星灿烂的时刻将再一次到来我们先把目光投向一颗与众不同的新星公元778年她八岁,写下一首诗薛涛才貌双绝的薛涛,一生未嫁。8岁的时候,她站在自家院子里和父亲联诗,里面有一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其父看了以后,深觉这是不祥之兆。后来的事实竟惊人地印证了父亲的预感,薛涛从良家子沦为官家伎。《送友人》 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昔人曾说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四万八千首的《全唐诗》收录了她八十一首诗。比很多的男诗人要多。当成都的薛涛名动一城的时候洛阳的韩愈正在没完没了准备考试公元786年韩愈第一次到长安应试韩愈但是韩愈的应试之路并不顺利。788年,他第一次应试失败。789年,第二次应试失败。791年,第三次应试失败。792年,第四次,终于考上了进士。当时恐怕没有人能想到,日后,这个屡败屡战的小子会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唐宋八大家之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但是考上进士的韩愈,做官仍然不太顺利。直到50岁,他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马上,两年后就因为阻迎佛骨事遭贬谪,贬到潮州,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这番心情,想来是很恶劣的,“来收骨头”的话都说了出来。不过他终于活了下来。而且,在54岁时,声望和仕途都达到了顶点。公元787年著作左郎顾况家里来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说他叫白居易居易顾况看了看这个少年的名字,当场笑道:“长安米贵,白住可不大容易。”但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禁不住拍案称绝:“你这孩子,你想住哪儿都可以!”16岁的少年,就此扬名京城。《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多少年后。白乐天走过了他的大半人生路。遥想11岁相遇湘灵,30岁结识元稹,人间种种,正是: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他终于从苦愁多病的中年,走到了旷达乐天的暮年。他向对面的刘十九举起酒杯,只问一句:能饮一杯无?刘十九背对我们。这会是排行十九、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吗?毕竟,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关系曾经那么惺惺相惜。公元793年刘禹锡、柳宗元进士及第元稹明经及第少年得意的他们料不到接着便是中年剧变禹锡刘禹锡22岁便中进士,当上监察御史,24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却因参与永贞变革被贬23年之久。一封朝奏九重天,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二十三年以后,刘禹锡被召回。途经扬州,终于见到了同年出生、唱和已久,却素未谋面的白居易,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为刘禹锡的遭遇打抱不平:“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而老刘只是畅怀而饮,醉中大笑。他睥睨一切的眼神中,是否一掠而过朗州的秋云、玄都观的桃花?长安城的桃花向来有名公元796年人们并不得记崔护进士及第记住的是他的“桃花人面”崔护进士及第以后的崔护,不到五十岁就官拜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不过,人们并不关心广南节度使崔护,留在所有人印象里的,还是那个写桃花诗的书生崔护。《题都城南庄》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我们愿意相信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里这样的说法: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后出游,在长安南郊偶遇一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大概对于美好的事与物,不管今人或古人,都有着韶华不再的忧惧。大唐的春天,也快到风雨飘零的时候了。公元805年爆发了二王八司马事件满朝重臣,竟然被宦官斥贬被贬的官员中就有柳宗元和刘禹锡宗元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加贬为永州司马——名为司马,实同罪犯,连个住处都没有,只能在寺庙里栖身。21岁就高中进士的柳宗元,心中的愤慨无处发泄,真真“天地间一片孤绝,不见一个腌臜英雄”。《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十年以后,朝廷召回当年被贬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竟再度贬谪,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柳宗元在柳州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读来也是唏嘘。公元809年元稹妻韦丛卒这是元稹的中年巨变元稹后人提起元稹,总爱与四个人纠缠不休。《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是初恋女友。女校书薛涛是绯闻女友。诗魔白居易是好基友。这三个人本来都已足够有名。只有一个,因为元稹,念念不忘于后人的记忆里,那就是元稹的亡妻韦丛。《离思》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后人对元稹的用情多有质疑。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终身带着“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的记忆,写下“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感念。这样的沉痛,绝不是、绝不是一个薄情人能写得出来的。公元810年韩愈写信给一个年轻人催他上京应试李贺关于这个少年,在他16岁的时候,韩愈已经见过并读过他的诗了。《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他叫李贺。在韩愈的全力提携下,这年冬天,李贺参加河南府试,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没想到,妒才者说: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与“进士”的“进”犯讳,儿子终身不能考取进士。韩愈大怒:父亲名字有个“晋”字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有个“仁”字,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尽管有韩愈据理力争,但李贺终于未能参加考试,以落第之身,从京都归家。五年以后,李贺早逝,以27岁的年龄,留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金句。李贺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大规模削藩、唐王朝复归于统一的元和中兴,彼时大规模的牛李党争还没有开始。而他身后,杜牧和李商隐都没有这么幸运。公元833年烟花三月的扬州迎来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年轻官员杜牧那时的扬州,商贾云集,是唐代极繁华的商业都市和人间乐园。他出身世家,本有贵公子习气,公务之余,夜间常常私服外出,饮酒宴游,留恋于花街柳巷。他的顶头上司牛僧孺待他很好,不放心,又不便拦阻。于是密派兵卒三十人,换了便服暗中跟随保护,而他始终没有察觉。中年以后,杜牧回忆这一段生涯,无限感慨:《遣怀》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实,他不是只会写诗。他的志向,也不是作一个才子而已。他的政治才华十分出众。十几岁的时候,他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二十余岁,他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只可惜,他的伯乐牛僧孺和他的世交李德裕是最大的党争对手。他既无法见容于李党,更无法干脆归属到牛党。杜牧这一生,注定郁郁而终。同样陷身于牛李党争的还有李商隐商隐义山生平,只能以“叹息”二字来形容——从没见过一个因才华太出众而如此倒霉的人。恩师令狐楚欣赏他。亲自教他作四六文,连死后的遗嘱都让他写而不是让儿子写。边疆大吏王茂元欣赏他,将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而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是李党。李商隐在党争夹缝中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恩师一家的冷淡,世人的毁谤,仕途的孤立无援,这些沉重的难以启齿的叹息,遍布他的字里行间。851年,李商隐随柳仲郢入川。临行前,他去见了令狐绹并写有诗。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清冯浩如此描述: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也。854年他在梓州,作《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858年,李商隐郁郁而逝。此年留下诗史上最晦涩难解的《锦瑟》,一千多年来,无人解得它真正的含意。大唐的繁华与灿烂到此已日暮途穷就如同李商隐的这首诗往昔盛景只可追忆了之后,是藩镇割据达到极点这些,杜牧和李商隐都没有见到韦庄见到了公元900年韦庄对唐政权彻底绝望入蜀扶助王建韦庄韦庄是韦应物的四世孙。到韦庄这个时候,国家已溃烂到一塌糊涂。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907年,唐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全忠,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唐王朝正式寿终正寝。韦庄闻讯后,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拥戴王建即后蜀帝位。从此,韦庄再没有回到中原。《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伫立了289年的大唐,就象韦庄写的这首诗,到此烟销雨散,只留下如梦旧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唐诗的时代结束,宋词,上场了。来源:菊斋(ID:juzhai02),作者:任淡如本期编辑:石磊、李娜}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529132',
container: s,
size: '680,250',
display: 'inlay-fix'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厚物堂的东西质量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