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内蒙古外贸成果揭晓自治区对外贸易规模居全国第几位?

李 楠2022年,内蒙古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推动全区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3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增速居全国第9位,从2021年的末位游进入中上游。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需着力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改善市场预期,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一)全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晋位一是农牧业生产连丰连稳。从粮食生产看,2022年,全区粮食总产量780.1亿斤,稳居全国第6位;比上年增产12.0亿斤,增量居全国第3位,实现“十九连丰”。从畜牧业生产看,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8%,实现“十八连稳”。其中,猪肉73.7万吨,增长9.3%;牛肉71.9万吨,增长4.6%;羊肉110.2万吨,下降3.0%。从奶业振兴看,全区奶牛存栏159.0万头,比上年增长10.9%;牛奶产量733.8万吨,比上年增长9.0%。全区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415.2万吨,比上年增长12.6%。二是工业发挥稳增长支撑作用。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居全国第3位,分别高于山西、陕西增速0.1个和1.0个百分点。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制造业增长1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能源保供对稳大局贡献突出。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1.74亿吨,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6.1%。规模以上煤炭行业增长8.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6440.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0%,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7.7%。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在一系列精准有效稳投资政策推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6%,第二产业增长44.8%,第三产业下降4.3%;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全部投资增长的关键力量。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引领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35.3%和42.6%,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及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9.1%和120.2%。四是部分消费领域保持热度。基本民生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2%,日用品类增长16.3%,中西药品类增长12.8%。线上消费渠道作用明显。零售实体大力开展线上业务,发挥释放居民需求渠道作用,全区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75.8%。新能源汽车销售增势保持高位。随着大众绿色低碳出行观念深入,加之新能源消费政策支持,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较上年增长1.9倍,占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比重为8.1%,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二)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新产业新产品较快增长一是新动能支撑作用增强。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6%。新产品中,单晶硅、多晶硅、稀土化合物产量分别达到41.2、13.9和10.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5.7%、108.7%和22.7%。新产业加速布局。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9.2%。新能源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9.0%。二是企业效益稳步增长。2022年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860.0亿元,同比增长23.8%。2022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24.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10.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3%。(三)价格涨幅温和可控,社会民生保障织密兜牢一是物价涨幅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2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低于年度物价调控目标1.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2.0%。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继续回落。全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2%,分别较前11个月回落1.1和1.7个百分点。二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21元,比上年增长5.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全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95元,增长4.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1元,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6,较上年缩小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二、主要问题疫情3年来,全区经济年均增长3.5%,消费需求端保持在较低水平,年均增速仅为-0.01%。消费不足和预期不振成为当前经济恢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消费回暖尚需时日2022年,居民消费潜力受抑制,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1.4亿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餐饮市场明显承压。12月份,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7.7%,降幅较11月份扩大6.5个百分点,下拉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3个百分点,下拉作用较11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出行方面消费尚未回转。12月份,全区限额以上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5%,延续四季度以来的负增长态势,增速较11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下拉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9个百分点。(二)部分传统行业利润减少2022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从4月份从高位逐月回落。12月份,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价格的回落对工业企业收入、利润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受影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制造业领域,1-11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5.1%,下拉制造业利润增速11.8个百分点。其中,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07.5%,石油加工行业利润下降106.6%。(三)房地产行业拐点尚未出现2022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978.3亿元,同比下降20.7%,增速与1-11月份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138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7%,降幅较1-11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从房地产开发供需两端看,行业回升拐点尚未出现。三、建议(一)把促进消费恢复摆在重要位置抢抓春节假日消费旺季,提振消费信心、改善消费条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增加多层次全方面的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整体扩容提质。同时,特别关注支持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协同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积极推动家电、家装等大宗商品消费。(二)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提振稳增长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用足用好国家投资相关政策,强化投资要素保障,以一批打基础、立长远、补短板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三)充分释放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效能全面落实好国家及自治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狠抓政策末端落实,确保政策真正落地持续见效。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确保市场主体应知尽知、应享尽享。2023年,内蒙古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落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要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聚焦“五大任务”,以提劲、提质、提效的满格状态,逐季助推全区经济恢复加速度,确保全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保持量的合理增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年内蒙古外贸成果揭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