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刺激有效需求,不应当采取的货币价值取决于什么措施是()。


第一章
导论本讲从经济学诞生的原因开始,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阐明理性经济人假设。介绍了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边际分析方法,解释了学习经济学为什么要有经济模型。最后,介绍了经济学有微观经济学向宏观经济学演变的过程。
●1.1
稀缺的资源与难填的欲望相对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的诞生在于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欲望。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人们在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必须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做出决策,这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1.2
难做的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是指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出利益最大化选择的人,然而,任何的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人们在做出一种选择时必须放弃另一些东西,所放弃的东西中,利益最大的那个就是机会成本。
●1.3
理性人都考虑边际量边际分析方法是微观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边际考虑,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单位或者新增加的一单位因素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性质。
●1.4
如何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假设前提和经济模型?所有的经济理论的成立都离不了假设前提,离开了假设前提,任何经济理论都不成立。济学家用经济模型简化了复杂的经济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
●1.5
微观向宏观的演化经济学经过了由微观向宏观的转化,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进行引导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是指政府干预经济,又称“看得见的手”干预经济。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本讲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消费者行为中的欲望、偏好、效用的含义进行阐述,对效用测度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进行介绍,并分别介绍边际效用及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最终对消费者均衡进行重点讲解。
●3.1
从经济学来看吃馒头的满足感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用途。当然,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3.2
效用测度—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3
一样的馒头,不一样的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或拥有量所得到的增加的满足(或者说叫做效用的增量)。
●3.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的迫切程度就越低,即每增加一单位同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5
边际效用只会递减吗?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互联网时代特殊的边际效用递增的现象。
●3.6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这些无差异曲线成为无差异曲线组。第三,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处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这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关于边际替代率的知识我们将在后面章节进行学习。
●3.7
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使消费者能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处于消费者均衡状态的购买行为就是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不再调整消费总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本讲从企业的含义及组织形式出发,运用案例对生产函数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进行讲解;以上大学究竟值不值得作为案例对成本进行讲解,对企业的收益、利润进行讲解;最后从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角度来讲解企业生产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4.1
企业是什么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个人企业,是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合伙制企业,是指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公司制企业,是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
●4.2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集中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3
上大学究竟值不值得会计成本是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为使用这一资源而不得不放弃的其它利用场合可能带来的最高的价值。
●4.4
企业的终极目标-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4.5
企业家如何赚大钱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企业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因此企业必然要减少产量。
第五章
市场理论本讲首先介绍了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以及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其次,讲解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以及厂商在该市场环境下如何决策。最后,讲述了博弈论的含义、要素以及博弈论的应用。
●5.1
要竞争还是垄断——市场结构类型本节我们将一起学习划分市场结构的四个具体标准,并根据该标准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个类型。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由于竞争程度有差别,使得商品的价格也有差别,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水果在水果市场和学校水果超市价格不同的原因。
●5.2
最理想的市场——完全竞争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许多厂商生产相同的产品,厂商可以自由的进入和退出市场,产品信息公开,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即为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的产量。完全竞争市场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市场结构。
●5.3
只有唯一厂商的市场——完全垄断在完全垄断市场中,只有唯一的厂商生产产品,而且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其他厂商想进入该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厂商控制了生产产品的资源供给,专利权,政府特许权以及自然垄断。完全垄断厂商不能任意定价,在定价时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但可以通过歧视定价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
●5.4
强调差异化的市场——垄断竞争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有差别的产品,厂商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主要包括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而非价格竞争关键是产品差别竞争。垄断竞争厂商热衷于做广告是因为广告可以使消费者感知到产品差别。
●5.5
几家厂商控制的市场——寡头垄断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几个厂商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其他厂商进入市场是很困难的。寡头厂商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时会影响其他厂商,使得其他厂商做出反应,因此,寡头厂商在做决策时必须把这种反应考虑在内。
●5.6
如何进行智慧的对抗——博弈论(上)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论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而一个完整的博弈一般包括参与人、策略、支付、和均衡四个基本要素。囚徒困境这一经典案例体现了博弈论的基本思想。而博弈论的思想是分析寡头厂商行为的恰当工具。
●5.7
如何进行智慧的对抗——博弈论(下)理性合成谬误反映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博弈论以“自利”和“理性”作为自己的基础,但在该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却不一定总是符合实际的。均衡是我们智慧对抗的结局,也就是一场博弈最终的结果。均衡是所有参与人选取的最佳策略所组成的策略组合。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第十四章
看得见的手——宏观经济政策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无形推动市场的供给平衡及经济福利,但1929-1933年经济危机暴露了“看不见的手”隐藏的问题,“看得见的手”应运而生。本讲首先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目标进行阐述,随后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大工具进行重点讲解,最后从中美两国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同政策侧重点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加深理解。
●14.1
美国如何走出的经济危机?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整体经济福利、改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对宏观经济领域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4.2
财政政策-上篇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及公债。
●14.3
财政政策-下篇自动稳定器,也叫做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中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经济萧条。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方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
●14.4
货币政策-上篇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需求的政策,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
●14.5
货币政策-下篇货币政策分为紧缩性的和扩张性的两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14.6
中美如何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在救助过程中采取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以投资为主要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采用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以恢复市场流动性和刺激消费为目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价值取决于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