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画?

xy,我拖了两个月没有答,仔细一看,貌似问题都一年多了……先不说自己有没有多么独特的见解,从靠谱的角度先分析一下马格利特,人类之子,1964,116cm*89cm好吧,我知道,我标注作品的方式很不专业,但这不是重点。你看,这本书相信不少对艺术感兴趣的朋友都看过,封面就是马格利特的这张画,可见著名程度及在艺术史上的重要程度,当然,这还不是重点。此外,要知道马格利特画的被遮住脸的作品,这可大大不是独一个,比如下面这个:再比如下面这个:当然,最出名的还是题主给的那张。可以看出,“遮住脸”这一表现手法在马格利特的作品里时而出现,事实上,并不仅仅是遮住脸而已,比如:比如这张,好吧,脸已经不是遮住了,看是能看见了,不过干脆被取出来放到了一边,而之前摆放脸的地方能看到背景,帽子就超现实地悬浮着。好的,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西装革履戴一个圆顶小礼帽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甚至在有的作品中,到处都是,比如: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废话,当然是艺术家本身。其实从上方的一张图中,观众们已经看到了戴圆顶礼帽男人的长相,而这一形象则是以艺术家本身为原型的,当然,这些作品远远不是自画像来的那么简单。好的,我们开始正式分析一下马格利特的这张名作,《人类之子》。为了方便,我们再把这张作品拿出来一次,好的,别怪我强奸流量:画作整体是趋向写实的,我们能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站在画面正中央,其背后是只到腰的砖墙(或者说,有可能是一座桥,往下读就知道为什么这么猜测了),以及我们能看到男人身后的水面。男人戴着圆顶小礼帽,一个苹果不偏不倚地摆放在男人的脸前,使我们并不能看见其长相。但这使得观众更想知道苹果背后的男人到底长什么模样。作品起名为《人类之子》,虽然马格利特宣称自己的作品与命名之间没有联系,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选择都不会是随机的,我们仍然可以从画作名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联系:从之前给出的图像中,这个人物形象堪称典型,经常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人类之子》的命名显然具备着基督教的象征意味——人类之子,耶稣在新约中也是这么被命名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形象就当做是,耶稣,或者说,救世主呢?暂且不要上纲上线,所有的分析都带有一定的猜测意味,总之,这个正直地站立的男人,给人以可以信赖,忠诚,正直的感觉,比如看他露着的一只眼睛的眼神:那为什么是一个青苹果呢?再猜测一下,比如,八岁小孩儿都知道的故事,亚当夏娃的青苹果……而这个苹果,同样也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反复利用的题材。苹果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而自然后面往往隐藏着神秘。我们可以说,宗教尤其是宗教故事,往往带有着神秘色彩,而这一特点显而易见也是马格利特所具有的,所有神秘之物之间通常带有着惊人的神秘的相似。除了被遮住的人脸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从水平面网上的天空其实也是被遮住的,虽然从图片中看不出画作的真实颜色,但遮住天空的乌云给画面平添几分忧郁的色彩。为什么是水?我们似乎可以从画家母亲的死亡上找到一点线索。马格利特的母亲是自杀的,在艺术家仅有12岁的时候,她选择了跳河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当人们找到她尸体的时候,她的脸是被睡衣遮住的。我们无法得知是她不想目睹自己的死亡而做出的决定又或者仅仅是湍急的水流造成了这一切。反复被遮住的脸,水,桥,我们很难确定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就明确指向了母亲的死亡,但我们也应该承认,母亲的自杀对于年幼的马格利特肯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事实上,在我们妄自假设,试图从这幅具有神秘气息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作中分析出个所以然来的时候,艺术家自己曾谈起过这幅作品,那是在同Jean Neyens的一次采访中:“所有的事物如若丧失了其神秘性都不知道该如何存在。也是心灵的本质告诉我们有神秘存在……比如说,一个苹果,就能提出很多问题……在我最近的一件作品中,我展现了一个被苹果遮住脸庞的男人……至少,遮住了一部分。因此,还是有面容是可见的,苹果遮住了被隐藏的面孔,这个人物的面孔。这是一种从未停止过的现象。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背后往往隐藏了别的事物,我们往往对被隐藏的事物更感兴趣,而不是我们所能瞧见的。被隐藏的往往比被显现的更有意思。这种兴趣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形式,一种较量,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较量。”好了,至于别的,分析归分析,并非实打实。艺术家仅仅给观者提供了问问题的机会,观众会问:“这个男人是谁?”他很出名么?“他为什么要藏起来?”“为什么藏在一个苹果后面?”等等……那么,你觉得呢?}
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画匠,一跃成为名满天下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整整用了58年时间!齐白石58岁那年才开始出名,从齐白石成名至今,只要是他的画,就一直有人追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齐白石成名近百年来,还没有哪个中国画家的热度能超越他。齐白石从小学画,因为生计所迫当了一名小木匠,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齐白石从来都没有放弃手中的画笔,这一画就是80多年,几乎每一天都不曾间断,在1920年代,齐白石的艺术造诣已经非常了得,但因为没有名气,更不是真正的“圈内人”,在那时齐白石的画可谓一文不名。直到认识陈师曾之后,齐白石才开始大放异彩。1922年齐白石58岁,这一年中国和日本书画界举办了一场大型中日书画交流展,他的知音和好友陈师曾带着他的作品参加了这次画展,在画展上齐白石的作品大受欢迎,所有作品在画展上一售而空,价格也卖到了100-250银元一幅,自此之后,齐白石名声大噪,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从1922年至今,历经近百年,无论是在齐白石生前还是在去世后,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齐白石的作品都一直不断被人们追捧,尤其是在齐白石逝世后,他的作品一直都是艺术品市场的宠儿。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9.31亿在近现代著名画家之中,齐白石也是最有名的一位,他随便一幅作品就能拍出数百万乃至千万以上的天价,他的作品拍卖价常常超出很多知名的古代画家,可以说只要是齐白石的画,就一直有人追捧,这说明了什么?人们如此追捧齐白石的作品,究竟是因为他的名气还是因为作品的艺术价值?或者是他的艺术地位?《可惜无声》部分册页2009年,齐白石的《可惜无声》十三张册页,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拍出了9520万元的天价,平均下来每一张画的价格达到了732万元左右;2010年11月,齐白石的《花卉虫草镜心》拍出了7280万元;2011年5月,齐白石的《花鸟四屏》拍出了9200万元的高价,平均一幅画达到了2300万元;《松柏高立图》2011年5月,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拍出了4.25亿元的天价;2017年12月,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更是拍出了9.31亿的天价。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不断受人追捧,并屡屡拍出令人吃惊的天价,当然和他的名气有着莫大的关系,但他的作品价格如此之高,和他独特的画风以及作品的达到的境界有着很直接的关系。齐白石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他从14岁起自学画画,一本《介子园画谱》不知被他翻烂了多少遍,从24岁起,齐白石先后拜萧芗陔、胡沁园、陈少蕃、王闿运等众多书画家、名人名士为师,专心研习诗文书画。齐白石不仅很善于学习,同时也很敢于大胆突破,在中国画历史上,齐白石首创“红花墨叶”画法,齐白石的作品风格鲜明,无拘无束,充满了强烈的自然趣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齐白石也是中国画历史上第一个让中国画达到“雅俗共赏”境界的画家,在齐白石之前,中国传统绘画一直追求的是一种高雅的境界,但同时也是一种长期脱离生活的存在,而齐白石在经历“衰年变法”之后,他的画风也从高雅转变为质朴、自然的风格,作品中大量融入世俗审美观念。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成功,则直接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对于中国画而言,可以说齐白石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画家。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普罗大众,对于齐白石的画,大家都能欣然接受并欣赏,可以说这一点对于中国画而言,是一种极其巨大的突破,他的作品也因此而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也正是因为作品能被各个阶层的人民所喜爱,所以齐白石才在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可以说齐白石绝对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国画大师,他的作品不断受人追捧,也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他的作品屡屡拍出天价,其中自然也有其他复杂的原因,至于他的作品究竟有多少价值,就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了。你喜欢齐白石的画风吗?对于齐白石和他的作品,你怎么看?你认为他的画值得追捧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物简笔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