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0乘以或除以任何数都得0对吗64与的差,再乘62与16的和?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  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2  教材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五边形…)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  二、实践活动:(探究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2、汇报与板书。  小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展示课件。观赏这些图形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断一断  1、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  2、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  3、由四条边构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  画一画  1、请你用一根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请你将下面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可抽生回答。或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五、作业  1、用你自己的方式,画出图形分类表。  2、完成校园作业本13页。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  图形:曲线围成的图形  平面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我们发现: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 认识一些功能键。(1)  由学生来说明。(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
凉拌豆腐:3元  肉丝:5元
青菜:3元  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
甜点8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动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人新课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第(2)题的结果。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它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提出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二、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2412=2被除数除数商2.观察算式,分类整理。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与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题的商没有变化?再根据商的变化情况给这些题目分类。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商不变的这组题目,再次提出问题:商不变,谁在变?(被除数、除数在变)你能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再一次把这组题目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成下面两类:  第一类:(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类:(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师陈述:被除数、除数都乘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扩大了几倍;被除数、除数都除以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几倍。板书:扩大缩小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2412=2为标准,分别观察上面两组题目的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商没有变。追问: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也扩大2倍。  引导: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可以这样说: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2倍。  生3: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生4: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3倍,商不变。  组织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的规律,并与书上的规律比较。  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组织学生举例验证,并板书课题:商不变规律。  (4)讨论: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发生变化呢?在同时、相同的倍数下面画着重号,引起学生重视。  [评析:有目的地放手对一些算式进行各层次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概括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教学策略。]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以故事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师生一起欣赏一段录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个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来。猴王缓了口气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啊?小猴子得寸进尺,挠了挠头试探地说:大王请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这时猴王一准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去平均分给300只小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导:同学们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据是什么?  2.口算。  3.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抢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5.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戏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学手执328=4的卡片,说: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请到台上来。对手执(324)(84)的卡片反问:你怎样改动一下,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还可以怎么改呢?在做过一些类似的活动后小结:祝贺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总结: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思考、比较,在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申看到了商不变的规律,这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评析:巩固练习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效果明显,既实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颇有情趣,给数学内容赋予了情感色彩,让学生始终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判断练习,让学生说错在哪里,怎样改一下就对了,不仅加深了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卡片(等式、不等式、方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导入  1、为什么学习方程?  2、方程是什么?  二、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立方程概念  问题一:为什么学方程?  (一)出示天平,建立等量概念:  左边=右边  (二)出示情境图分组学习(如书88页称药丸、称月饼、倒水)  1、小组合作,看图找出等量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2、小组汇报,并将式子板书在黑板上  小结:刚刚我们每一小组用式子表达情境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说说我们用的式子和以前用的式子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问题二:什么是方程?  根据小结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读一读: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试着用声音传达给大家。  2、圈一圈:  师:根据这句话找一找,黑板上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呢?把它们圈出来吧。  3、写一写:  师:在数学世界里只有这几个方程了吗?你还能写几个呢?(无数个)(学生独立完成板书在黑板上)  4、试一试: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吗?举个例子。  等式一定是方程吗?举例。  5、游戏巩固:听口令做动作  游戏目的: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方程的两个要素:未知数和等式  游戏规则:请几位学生手拿卡片听口令,如:发令者说:“等式”跳一跳,拿着等式卡片的人就要跳一跳,其他的人不能动。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第89页练一练第1、2题。  四、布置作业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习练习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118)(32+47)+65=32+(+)  3、教材练习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六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0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1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所以一开始创设了跳高和跳远比赛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  在学习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线,并借助一些图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数数位顺序表 直尺  教学过程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师:运动会上学生们正在进行跳高和跳远比赛,让我们去看看吧。说一说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1:谁跳得高?  生2:谁跳得最远?  ……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当小裁判,评出谁是第一名。(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初步感知了小数有大有小,体会比较小数大小在生活中的意义。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比较整数部分是“0”的两个小数的大小。  (1)大胆猜测。  师:在跳高比赛中,王红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们谁跳得高一些呢?  (生各抒己见)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认为李娜跳得高一些,你们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 单位换算比较大小。因为0.69米=6分米9厘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根据小数的意义比较。因为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80>69,所以0.8>0.69。  方法三 化成分数比较。因为0.69=,0.8=0.80=,>,所以0.8>0.69。  方法四 画图比较。(画教材9页中间的小数直观图)通过画图就可以知道0.8>0.69。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2.学习比较三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及跳远成绩表)  师:谁跳得最远?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师:用单位换算和画图的方法虽然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来很麻烦,有没有更简捷的比较方法呢?  (课件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  借助小数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明确2.97,3.13,3.08的整数部分分别是2,3,3,所以可以先判断出最小的是2.97,要比较3.13和3.08的大小,应该看它们的十分位,3.13十分位上的数是1,3.08十分位上的数是0,因为01,所以3.13大。  师:可不可以用数线上的点来比较呢?(学生利用数线上的点来表示数的位置,然后比较大小)  师:你们能将这三名同学的成绩按顺序排列起来吗?你们认为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排?为什么?(出示课堂活动卡,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体检,第一关是量体重。只听见淘气说,我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计算方法  1、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  2、讨论:怎么算?  3、智慧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计算需要,45可以怎么写?  4、自主计算,检查反馈。  三、巩固与应用  1、独立完成第17页1、4  2、第17页2、5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第17页3、6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3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对答案。  2.竖式板算:(每组叫一名同学上黑板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点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  3、揭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小数减法.  二、目标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量体重。你知道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今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在量体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笑笑体重38千克、淘气体重45.2千克、丁丁体重33.4千克。)教师板书  3、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气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7、淘气和丁丁一贯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们试着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4、课件出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为什么这样列式?  (1) 自主尝试计算:  (2) 交流汇报: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45.2-33.4这个算式,想: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十分位不够减要从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  (4)计算:23.5-16.8  (5)讨论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低位减起;③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1,然后再减.  5. 课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独立尝试计算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  (5)点拨:把38写成38.0你知道是根据什么吗?(这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课件出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说一说。  7、尝试做:  1.25+6.05=
78.3-6.9=  (1)观察第一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有0。)  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计算结果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强调:哪一位不够减要从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减.  8、小结:今天通过量体重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加、退位减)  讨论交流:计算这样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总结:(1)小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5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一、单选题1、用半电池电位法检测钢筋的锈蚀的方法以电位水平作为判断,无锈蚀活动性或锈蚀活动不确定对应的电位水平( )A、<-150mVB、≥+200mVC、<-250mVD、≥+300mV答案:B2、预应力筋锚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过程中需要观察锚具的变形,其中夹片允许出现( )。A、纵向断裂B、横向断裂C、斜向断裂D、脆裂答案:A解析:P64第7行3、桥梁球形支座在竖向承载力的作用下,支座的竖向压缩变形不应大于支座总高度的( )。A、0.005B、0.01C、0.02D、0.03答案:B4、合成子防水卷材验收批量为( )。A、1000m?B、2000m?C、5000m?D、10000m?答案:D解析:P99第2行5、预应力钢绞线松弛试验时,环境温度应保持在( )范围内。A、20±3℃B、20±2℃C、低温D、常温答案:B解析:GB/T 21839-20086、钢材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通常用来比较结构的( )和钢材的有效利用率。A、安全性B、稳定性C、经济性D、可靠性答案:A解析:GB 1499.2-2007抗震性能7、下列哪种钢筋需进行弯曲试验( )A、高强钢丝B、钢绞线C、焊接钢筋D、粗钢筋答案:D解析:高强钢丝和钢绞线均无弯曲试验要求, 焊接钢筋中一般只有闪光对焊接头、钢筋气压焊接头才有弯曲试验要求, C选项表达不全面。钢筋不论粗细均应进行弯曲试验, D选项正确。8、C40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时,加载速率应取( )。A、0.3-0.5B、0.4-0.7C、0.5-0.8D、0.6-0.8答案:C解析:P31第14行9、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包括(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部分。A、危险识别B、风险状态评估C、风险类别识别D、措施评估答案:A解析:P1210、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以分项工程为基本单元,采用( )进行。A、评审法B、评估法C、合格率法D、综合法答案:C解析:P8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中,桥梁支座属于( )部件。A、桥面系B、上部结构C、下部结构D、附属设施答案:B解析:JTG/T H21-20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P10表4.2.1支座属于上部结构。12、地基现场荷载试验PS曲线无法确定比例界限时,一般取相应于沉降S等于荷载板宽度(或直径)的( )时的荷载作用作为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A、1%-1.5%B、2%-5%C、10%-15%D、20%-50%答案:A解析:P199倒数第10行13、回弹值测定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 )的测区,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测定值。A、0.3B、0.5C、0.8D、0.1答案:A解析:P130倒数15行14、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混凝土氯离子含量( )时,可评定钢筋锈蚀的可能性不确定。A、>2B、<0.15C、[0.15D、0.40]E、D、[0.40答案:C15、采用钻芯法进行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値确定时,有效芯样数量不应少于( )个,对于较少构件不应少于( )个,按有效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 )确定。A、6;4;平均值B、6;4;最小值C、3;2;平均值D、3;2;最小值答案:D解析:P146,采用钻芯法进行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确定时,有效芯样数量不应少于3个,对于较小构件不应少于2个;按有效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最小值确定。16、某位移测点,加载前读数为2.1mm,加载达到稳定时读书为10.8mm,卸载后达到稳定时读书为3.2mm,则其残余位移为( )。"A、1.1mmB、3.2mmC、5.5mmD、2.1mm答案:A解析:P325第1行残余位移=卸载后稳定读数-加载前读数。17、测量桥跨结构纵向线形,按( )测量要求进行闭合水准测量。A、一等B、二等C、三等D、四等答案:B解析:18、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规定,20m跨径桥梁的车道荷载中集中荷载应为( )。A、270kNB、300kNC、330kND、360kN答案:B解析:JTG D60-201519、压力式传感器的电输出与( )成正比。A、加速度B、速度C、位移D、频率答案:A解析:P312倒数10行20、某跨径为10m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跨中有多条竖向受力裂缝,最大裂缝宽度0.6mm,线型测量结果跨中下挠3cm,该桥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应为( )。A、3类B、4类C、3类或4类D、5类答案:D解析:P28321、衬砌钢筋实测项目中主筋间距允许偏差( )mm。A、±5B、±10C、±20D、-10;+5答案:B解析:P418表11-2衬砌实测项巨中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22、钢架安装应垂直于隧道中线,竖向不倾斜,平面不错位,不扭曲,上下左右允许偏差±50mm,钢架在隧道纵面上的倾斜度应小于( )。A、10°B、5°C、2°D、1°答案:C解析:P413第11行钢架倾斜度应小于2°。23、隧道开挖时应严格控制欠挖,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侵入断面,衬砌时欠挖值不得大于( )。"A、5mmB、20mmC、10mmD、50mm答案:D解析:P393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侵入断面,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0mm。"24、基于试验检测的配筋混凝土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不包括计入活载影响修正系数的( )。A、截面应力B、破坏应力C、变形D、裂缝答案:B解析:JTG/T 21-201125、在对桥梁进行承载能力检算评定中,当作用效应与抗力效应的比值在( )之间时,应通过荷载试验评定承载能力。A、0.8-1.0B、1.0-1.2C、0.85-1.05D、0.9-1.0答案:B解析:P321,作用效应与抗力效应的比值在1.O-1.2之间时, 应根据规程的有关规定通过荷载试验评定承载能力。26、隧道内进行养护维修时,洞内的CO设计浓度不应大于( )cm?/m?。A、30B、70C、100D、150答案:A解析:P538隧道内进行养护维修时隧洞作业段空气的允许CO浓度不应大于cm?/m?。27、瓦斯隧道装炸药爆破时,爆破地点20m内的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 )。A、0.005B、0.01C、0.02D、0.05答案:B解析:P513工作面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28、地质雷达天线频率越低,则( )。A、波长越大,能量衰减快,预报距离越小B、波长越大,能量衰减慢,预报距离越大C、波长越小,能量衰减快,预报距离越小D、波长越小,能量衰减慢,预报距离越大答案:B解析:P501第16行地质雷达工作天线频率越低,波长越大,能量衰减越慢,预报距离就越大。29、监测隧道净空收敛和拱顶下沉时,当位移速度超过5mm/d时,量测频率应为( )。A、2-3次/dB、1次/dC、1次/2-3dD、3次/3d答案:A解析:P446表14-230、双焊缝充气检查,压力0.25Mpa,充气后15min内,压力下降超过( ),证明焊缝有假焊,漏焊。A、0.05B、0.1C、0.15D、0.2答案:B解析:P441第4行当压力表读数达到0.25MPa时,保持15min, 若压力下降在10%以内,则焊缝质量合格。"二、判断题1、先张法钢丝、钢绞线实測项目关键项目是张拉应力值和张拉伸长率。()答案:正确解析:JTGF802017:P42表8.3先张法钢丝、钢绞线实测项目关键项为张拉伸长率。2、钢筋拉伸试验的试验速率应根据要求和条件,选择采用应变速率控制(方法A)或应力速率控制(方法B)。答案:正确解析:P39倒数第3行拉仲试验的试验速率可以根据要求、条件等,选择采用应变速率控制(方法A)或应力速率控制(方法B)。3、石料试件经冻融后的抗压强度与冻融前的抗压强度的乘积称为耐冻系数。()答案:错误解析:P21耐冻系数等于经若干次冻融试验后的试件饱水抗压强度除以未经冻融试验的试件饱水抗压强度。4、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应检査工程所用的各种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答案:正确解析:P8第1行分项工程所用的各种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及混合料配合比和半成品、成品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5、质量等级评定首先应进行工程划分,然后按照两级制度、逐级评定、合规定质的原则进行评定。答案:正确解析:P6第5行质量等级评定首先应进行工程划分,然后按照“两级制度、逐级评定、合规定质”的原则进行评定。6、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金属波纹管的弯曲后抗渗漏试验,可用清水灌满试样。()答案:正确解析:P97第5行可用清水灌满试件,如果试件不渗水,可不再用水泥浆进行试验。7、夹具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临时性锚固装置答案:正确解析:P62表2-2夹具是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钢绞线的临时性锚固装置,也称“工具锚”。8、隧道中普遍使用中埋式止水带,特别适合与防水板一起使用。()答案:正确9、防水卷材用纤维单面复合的为W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答案:A答案:正确解析:GB181731-2012表1防水卷材用纤维单面复合的为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10、钢绞线拉伸试验中,当试样在距夹具5mm之类发生断裂,原则上试验应判为无效,用允许重新试验。()答案:错误解析:GB/T52242014:P11钢绞线拉伸试验中,当试样在距夹具3m之内发生断裂,原则上试验应判为无效,应允许重新试验_baidu_page_break_tag_1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芯样抗压试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应在1~2范围内。()答案:错误解析:P144第17行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径比(H/d)宜为1。12、反射波法可测得基桩的缩径状况。()答案:正确解析:P221第2行13、桩的水平荷载试验可采用连续加载或循环加载两种方式。()答案:错误解析:P253第5行对于承受反复水平荷载的基桩,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对于承受长期水平荷载的基桩,采用单循环加载方法。14、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淀土厚度不会影响其承载能力。()答案:错误解析:P210第11行孔底沉淀厚度极大地影响桩端承载力的发挥。15、桥梁摆式支座除承受来自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外,还能承受水平变形。(答案:正确16、磁电式测振传感器是速度型位移计。(答案:正确解析:P312倒数第12行磁电式测振传感器为速度型位移计。17、某一空心板梁桥,铰缝遭破坏比较严重,致桥面岀现多条纵向裂缝,该桥在技术状况评定中,直接评定为5类桥。()答案:错误解析:P238第12行可直接评为5类桥的条件中,并无此项18、桥梁经常性检查周期一般要求每月不少于一次。()答案:正确解析∵:P274第9行经常性检査是对桥面设施、上下部结构及其附属设施进行一般性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19、系杆拱桥的系杆是主要受力构件。()答案:正确解析:系杆拱桥中承受拱端水平推力的拉杆称为系杆。20、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测定时,取粉孔不可与碳化深度测量孔合并使用。()答案:错误解析:P152第13行每一测区取粉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个,取粉孔可与碳化深度测量孔合并使用21、当桥梁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检算系数评定标度为1或2时,结构或构件的总体状况较好,可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评定检算。()答案:正确解析:P358倒数第13行对在用桥梁,当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检算系数评定标度为1或2时,结构或构件的总体技术状况较好,可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评定计算。22、拟提高荷载等级的桥梁,必须进行荷载试验。()答案:正确解析:P357,JTGJ21-2011规定,在用桥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承载能力检测评定:1、技术状况等级为四、五类的桥梁。2、拟提高荷载等级的桥梁。3、需通行大件运输车辆的桥梁。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的桥梁。23、《公路桥梁技术通用规范》JTGD60-2015规定支座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答案:错误解析:JTGD60-2015:通常板式支座受橡胶性能的影响,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20-30年,盆式支座、型支座的使用寿命比板式橡胶支座长。24、桥梁荷载试验时,为保证结构安全,不能选可能产生最大挠度的加载工况。()答案:错误解析:P323第行桥梁静载试验应按桥梁结构的最不利受力原则和代表性原则确定试验工况及测试截面。测试最大正弯矩产生的应变时,宜同吋测试该截面的位移。25、高精度全站仪可以用来测量低频振动幅值。()答案:错误解析:P30l振动幅值为振动参数,而全站仪仅适用于变位测量26、衬砌变形速率每年超过5mm时,其评定状况值为4.答案:错误解析:P581表18-23变形速度10mm/年的,评定状况值为4。27、纵向均匀度是沿中线局部亮度的最小亮度和平均亮度之比。()答案:错误解析:P556第9行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为路面中线上的最小亮度与最大亮度的比值28、仰拱混凝土应整幅一次浇筑,不得左右半幅分次隔壁法浇筑。(答案:正确解析:P419倒数第7行仰拱混凝土应整幅一次浇筑,不得左右半幅分次浇筑。JTG/T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P36第7.7.1条规定:“仰拱施工宜整断面一次成型,不宜左右半幅分次浇筑”。虽然中国语言博大精深,但是理解此题的意图知识点应该是施工的正确性,所以答案正确29、喷射混凝土强度评为不合格时相应的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答案:正确解析:JTGF80-2017:P117表10.7.2实测项目中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为不合格时,相应分项工程应为不合格。30、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可用于Ⅴ级围岩或深埋隧道的开挖答案:错误解析:P391倒数第3行中壁法或交叉中壁法适用于围岩较差、跨度大、浅埋、地表沉降需要控制的场合_baidu_page_break_tag_三、多选题1、目前焊缝无损探伤常用方法包括()A、超声波B、射线C、磁粉检测D、渗透检测E、雷达检测答案:ABCD解析:P177钢结构无损检测常用方法为超声波检测、射线探伤、磁粉检测法、渗透检测2、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可用来测定混凝土的()A、均一性B、弹性模量C、裂缝D、强度E、蜂窝答案:CD解析:P1643、回弹区间的选择应符合()。A、测区数不少于10个B、测区面积为20*20cmC、避开预埋铁件D、避开空洞答案:ABCD解析:P1294、《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953-203规定N类无复合层的卷材热老化处理后的指标有()。A、外观B、断裂伸长率变化率C、拉力D、低温弯折性答案:ABD佥狐解析:P105N类无复合层的卷材热老化处理后指标要求有外观、拉伸强度变化率、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低温弯折性。此处应注意,拉仲强度变化率并不是拉力,因此C选项不应入选。5、采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混凝土衬砌表面密实,任一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0.5%扣0.51分B、蜂窝麻面深度超过5m时不论面积大小,每处扣1分C、施工缝平顺无错台,不符合要求时每处扣12分D、出现受力裂缝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2mm的或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4m的,每条扣15分答案:ABC解析:ABC均为《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中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外观检査扣分标准中隧道衬砌的扣分标准,D选项应为“岀现受力裂缝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2m的或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4m的每条扣25分,项目法人应对其是否影响结构安全组织分析论证”。6、桥梁结构振型的测定与()有关。A、振幅B、时间C、相位D、加速度答案:AC解析:P337当桥梁结构在其某一共振频率上产生共振时总对应着一个主振型,此时只要在桥上布置足够的测点,同时记录它们在振动过程中的幅值和相位差就可分析得到所要求的振型曲线7、关于定期检查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新建桥梁交付使用2年后,进行第次全面检查B、股桥梁检查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C、临时桥梁每年检査不少于1次D、经常检査中发现重要部(构)件的缺陷明显达到三、四、五类技术状况时,应立即安排一次定期检査E、检査周期根据管理单位养护需求确定答案:BCD解析:P275定期检査周期根据技术状况确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年。新建桥梁交付使用一年后,进行第一次全面检査。临时桥梁每年检査不少于一次。在经常检査中发现重要部(构)件的缺损明显达到三、四、五类技术状况时,应立即安排一次定期检査8、斜拉桥技术状況评定中,上部结构包括()等。A、主梁B、拉索系统C、索塔D、支座答案:ABCDA、均一性B、弹性模量C、裂缝D、强度E、蜂窝答案:CD3、 回弹区间的选择应符合()。A、测区数不少于10个B、I的卷材热荖化C预埋铁件D、避开空洞答案:ABCD-2003规定N类无复食f的卷想热荖化处理后的指标有()。4、 《諷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95A、外观B、断裂伸长率变化率C、拉力 愈弯折性答案:Abc解析:P105 N类无复合层的卷材热老化处理后指标要求有外观、拉伸强度变化率、断裂 伸长率变化率、低温弯折性。此处应注意,拉伸强度变化率并不是拉力,因此C选项不应入选。5、 采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混凝土衬砌表面密实,任??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不符合 要求时,每超过0.5%扣0.5~1分B、蜂窝麻面深度超过5mm时不论面积大小,每处扣1分C、施工缝平顺无错台,不符合要求时每处扣1~2分D、出现受力裂缝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 度大于0. 2mm的或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 4mm的,每条扣广5分答案:ABC解析:ABC均为《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中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外观检查 扣分标准中隧道衬砌的扣分标准,D选项应为“出现受力裂缝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于 0. 2mm的或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丁? 0. 4mm的每条扣25分,项目法人应对其是否影响结构安全组 织分析论证”。6、 桥梁结构振型的测定与()有关。A、振幅 B、时间C、相位 D、加速度答案:AC解析:P337当桥梁结构在其某一共振频率上产生共振时总对应着一个主振型,此时只要 在桥上布置足够的测点,㈣时记录它们在振动过程中的幅值和相位羞就可分析得到所要求的振型曲线。7、关于定期检查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新建桥梁交付使用2年后,进行第?次B.全面检衡樂检査周期最长不得起过3 年C、临时桥梁每年检查不少丁? 1次D、经常检査中发现重要部(构)件的缺陷明显达到二、四、五类技术状况时,应立即安排一次定期检查E、检查;期_福管理单位养护需求确定答案:BCD解析:P275定期检查周期根据技术状况确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年。新建桥梁交付使用一年 后,进行第一次全面检查。临时桥梁每年检査不少于一次。在经常检查中发现重要部(构)件的缺损明显达到三、四、五类技术状况时,应立即安排?次定期检查。8、斜拉桥技术状况评定中,上部结构包括()等。A、主梁B、拉索系统C、索塔D、支座答案:ABCD9、现场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A、荷载板试验B、标贯试验C、静力触探试验D、击实试验答案:AB解析:原位测试是在现场进行,能对地基进行分层和评价 载试验、动力触探等。10、 在进行混凝土缺陷检查时,可利用超声法检测以下A、钢管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B、阶段施工C.缝深度的检测D、混凝土匀质性的检测答案:ABC11、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合格标准为全部检查点厚度需同时满足A、检查点平均厚度彡设计厚度B、检测点厚度90%多设计厚度C、检测点厚度95%多设计厚度 D、检查点最小厚度多设计厚度的60%,且>50mm E、检查点最小厚度>设计厚度的50%, 且 >50mm "答案:AD解析:JTG F80-2017《公路丨: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丨:程》P117表10.7.2的 要求,平均厚度彡设计厚度;60%的检査点的厚度>设计厚度;最小厚度彡0.6倍设计厚度:12、锚杆长度合格标准为()。A、杆体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B、插入孔内杆体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C、杆体长度不小丁设计长度的90%D、满足-0. 3m彡杆体长度误差彡0. 3mE、满足-0. 3m彡杆体长度误差矣0. lm答案:AB解析:JTG F80-2017:P117锚杆长度应不小于设计长度,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 计长度的95%。13、 隧道开挖断面检测法属于直接景测的方法有()。A、内模参照钢尺测量法B、激光束测量C.激光断面仪测量D,极坐标法E,投影机测量答案:CD14、 以下属于高速公路隧道内装饰层的有A、防火涂料B、路面C、边墙瓷砖D、二次衬砌E、仰拱答案:AC15、评定新建桥梁实际承载能力,可通过()方法进行。A、外观检查B、荷载试验C、按设计规范重新计算D、检测基础上验算答案:BD解析:评定桥梁实际承载能力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桥梁技术状况检杳,结合结验:一种是荷载试验方法。16、土建结构评价时,当(〉的技术状况值达到3或4时,应对该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直接评 定为4类或5类。A、洞口和洞门B、衬砌和路面C、检修道和排水沟D、吊顶及各种预埋件E、标志、标线、轮廓标答案:ABD解析:P574 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时,当洞口、湿门路面和吊顶及预埋件项目的 评定状况值达到3或4时,对应土建结构技术状况应直17、一氧化碳传感器有(ABDE)A、电化学传感器B、催化可燃气体传感器C、拆弦式传感器D.固体传感器E、红 外传感器答案:ABDE解析:P522表16-5 —氧化碳气体传感器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目前主要有电化学CO气体 传感器、催化可燃C0气体传感器、固态传感器和红外气体传感器四种。18、对于探测>1. 3m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Hz的雷达天线探测。A、50MB、100MC、600MD、1.5G答案:AB解析:P427对于探测深度为1. 3m和1. 5m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100MHz和200MHz天线。选 项中800M和1. 5G频率过高,因此只能再选一个50M。19、以下注浆材料属于水泥浆的有()。A、普通水泥浆液B、超细水泥浆液C、水泥-水玻璃双浆液D、水玻璃类E、水溶答案:ABC20、隧道排水系统包括()。A、排水盲管B、横向导水管C、路侧边沟和深埋水沟D、防寒泄水洞答案:ABCD_baidu_page_break_tag_四、综合题1、盆式支座具有承载能力大,水平位移董大,转动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桥梁工程中,《公 路桥梁盆式支座》对盆式支座的分类、型号、结构形式、技/耍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都进行了规定,结合规范㈣答以下问题。(1)关于盆式支座竖向承载力试验参数正确的是()。A、检测荷载为竖向设计承载力的1. 2倍B、检测荷载为竖向设计承载力的1. 5倍C、预压荷载为竖向设计承载力的1. 0%D、初始压力为竖向设计承载力的1. 0%答案:BCD解析:P79,P80正式加载前对支座预压3次,预压荷载为支座设计承载力;预压初始荷载 为该试验支座竖叫设计承载力的1. 0%,每次加栽至预压份栽宜稳压2min后卸栽至初始。加载分3次进行,检验荷载为支座竖向设计承载力的1. 5倍。每次检测时预加设计承栽力的1. 0% 作为初始压力,分10级加载到检验荷载。〃2、 (2)盆式支座竖向承载力试验结果计算选取以下参数()。A、每次、每级径向变形取该次,该级加载时4个百分表读书的算术平均值B、每次、每级径向变形取该次,该级加载时4个千分表读书的算术平均值C、每次、每级径向变形取该次,该级加载吋4个百分表读数绝对值之和的?半D、个千分表读数绝对值之和的一半答案:D解析:P82第5行3、 (3)盆式支座竖向承载力试验力学性能要求有(A、在竖向承载力作用下支座压缩变形不大于支座总高度的1%B、在竖向承载力作用下支 座压缩变形不大于支座总高度的2%C、在竖向承载力作用下盆环上口径向变形不大于盆环外径的0.05%D、卸载后,支座残余变形小于设计荷载下相应变形的5%答案:BCD解析:P72表2-94、 (4)盆式支座水平承载力描述正确的是()。A、固定支座的水平承载力不小于支座竖向承载力的10%B、单向活动支座非滑移方向的水 平承载力不小于支座竖向承载力的10%C、减震性固定支座的水平承载力不小于支座竖向承载 力的20%D、减震性单向活动支座非滑移方向的水平承载力不小于支座竖向承载力的20%答案:BD解析:P72表2-95、 (5)盆式支座转动试验中支座会有以下转角值()。A、0.005radB、0? OlOradC、0. 015radD、0? 020rad答案:BCD解析:P81第5行试验机对试验支座加载至设计荷载时,顶起加载横梁,使支座分别产生 O.OlOra D, 0. 015ra D、0. 020rad转角,每次达到要求的转角后,稳压30min。6、运营隧逬结构检查是隧道运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结构|查,了解隧逬土建结构技术 状况,为隧道维修,保养及隧道安全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以下属于日常巡查的内容有()。A、洞口边仰坡稳定性B、洞口结构破损情况c.混凝土碳化深度情况D。路面是否存在散落物答案:ABD7、(2).专项检查中漏水检查包括A、漏水调査B、漏水检测C.防排水系统D、钢筋腐蚀答案:ABC解析:P575表18-19漏水检查项0包拈漏水调查、漏水检测和防排水系统。8、(3).对于无衬砌隧道出现脆裂,松动岩石和危石时,应按照()的原则进行处理。解析:P483地下工程岩体屮可采用声波测试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K几个方面(1)地下工 程位置的地质剖面检测(声波测井),用以划分岩层,了解岩层破碎情况和风化程度等。(2)岩体 力學参数如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等的测定。(3)围岩稳定状态的分析,如测定围岩松动圈大小等。 (4)判定围岩的分级,如测定岩体波速和完整性系数等。15、(5).布设在初期支护和二衬之间的压力盒应在()测取初始读数。A、喷射混凝土作业完成后B、防水层布设后C.二次衬砌灌注前D.二次衬砌终凝后答案:D解析:P478第2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接 测取初始读数。16、 隧道开挖是控制施:1:1:期和造价的关键I:序,保证开挖遗量,为围岩的稳定和支护创造良好条件。(1).下面隧道开挖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全断面法可用于I-III级围岩两车道及以下跨度的隧道开挖B、台阶法可用于III-IV级围岩两车道及以下跨度的隧道开挖C、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可用于II-IV级围岩或一般土质隧道开挖 D、双侧壁导坑法可用于V级围岩隧道开挖答案:AM)解析:P391全断面法可用于i-iii级围岩两车道及以下跨度的隧道开挖。台阶法可用于 TT1-IV级闱岩两午.道及以下跨度的隧道。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可用于丨V-V级闱岩或一般土质隧道。 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V级围岩。17、 (2).隧道开挖质童主要评定方式是()。A、开挖方式控制B、围岩变形控制C、超欠挖控制D、爆破控制答案:C解析:391隧道开挖质景的评定主要是超欠挖控制。18、 (3).采用钻爆法开挖,其爆破效果应满足()。A、开挖轮廓圆顺B、开挖面平整C、对于硬岩,周边眼炮痕保存率应不低于80%D.两茬炮衔接时,台阶形误差不得大于150nun答案:ABCD解析:P394钻爆法开挖隧道,爆破效果应符合下列规塌:开挖轮廓圆顺,开挖面平整。 (2)围岩为硬岩时周边眼炮痕保存率大于等于80%。炮衔现的台阶形误差不得 大于150mm。19、 (4).激光断面仪检测隧道开挖断面,属丁?(A、极坐标法B、非接触测量法C、参照物法D.直接测量法答案:AB解析:P394激光断面仪的测景原理为极坐标法,也属于非接触观测法。20、 (5)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检验标准》规定隧道()为?个断面,或目测疑似超欠挖断面。10mB、 20mC、 50mD、 100m 答案:B解析:P396倒数第2行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对隧道断面检测前,先采用全站仪:;r一(根椐检测频率要求,一般开挖断面检测为20m)放出隧道屮线点。21、某在用钢筋混凝土 T梁桥,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今年来桥上交通流量增大且重车较多,为 检测、评价该桥承载能力,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为获得承载能力检算所需的各分项检算系数,应进行以下哪些工作。()A、桥梁缺损状况检査评定B、钢筋锈蚀状况检测C、实际运营荷载状况调査D、材质状况检测答案:ABD解析:对选定的桥跨进行桥梁缺损状况检査评彳I、材風狀悉参数检测评定和实际运 营荷载状况调查,确定分项检算系数。22、 (2)以下检测项目中,用于确定承载能力检算系数)。A、钢筋锈蚀B、混凝土强度C、结构自振频率D、表观缺损状况答案:BCD解析:P361第11行应综合考虑桥梁结构或构件表观缺损状况、材质强度和桥梁结构自振 频率等的检测评定结果。23、 (3)应按以下哪些荷载等级对该桥进行承载能力评定。()A、汽车-超20级B、汽车-20级C、公路-T级D、公路-TI级答案:AC解析:P322表6-724、 (4)根据检测结果,桥梁的承载能力检算系数评定标度D=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D=2,按规范规定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算B、D=2,按规范规定无需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算C、D值越大,承载能力检算系数Z1取值越小D、D值越大,承载能力检算系数Z2取值越大答案:BC解析:P385, P362表7-5对在用桥梁,当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检算系数评定标度为1或 2时,结构或构件的总体技术状况较好,可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评定计算。25、 (5)受力最不利T梁跨中截面修正后的荷载效应为2100kN. m,修正后抗力效应为2300kN. m,以 卜结论正确的是()。"A、跨中截面承载能力满足要求B、跨中截面承载能力f满足gC、跨中截面承载能力不明确,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D、跨中截面承应进行荷载试验答案:A解析:P367倒数第4行26、 某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标准跨径25m,计算跨径24. 6m,设计跨屮弯矩M=3200kN ? m,跨中理论计算挠度25. Omnu为检验其承载能力,实施单梁静载试验。静载试验采用砂袋沿梁宽和 长度范围均布加载,荷载槩度为44. 3kN/m。最大试验荷载下实测跨中挠度22. 5mm,残余挠度2. 65mm。(资料:该梁汽车荷载下的冲击系数?=0. 268,均布荷载作用下跨中弯矩计算公式M=ql?/8)1、该梁试验跨中弯矩值为()kN*rtu "A, 3351B, 3461C、272D、277答案:A27、2、该梁静栽试验荷载效率为(hA、1.05B、0.85C、0.89D、0.68答案:B28、 3、该梁实测弹性挠度值为()mm。"A、19.85B, 22.35C、25. 15D、27. 6:答案:A 解析:29、 4、关于该梁相对残余变形,正确的说法是(A、相对残余变形为11.8%B、相对残余变形为13.4%C、相对残余变形小于20%,梁体弹性状态良好D、相对残余变形大于10%,梁体弹性状态不佳”答案:AC解析:30、 5、当试验过程中发生下列哪些清况时,应停止加载,査清原因,采取措施后再确定是否进行 试验(),A.控制测点挠点超过计算值B、控制测点应变超过计算值C、实测变形分布规律异常D.梁体发出异响答案:ABCD 解析:31、回答单粧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的问题。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p-s曲线,取(B、发生陡降的终点切线与P轴交点对应的荷载值C、发生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的1/2D、发生陡降的终点切线与P轴交点对应的荷载值的1/2答案:A 解析:32、 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曲线尾部出现明显丨^|^的()。A、当前级荷载值B、前-级荷载值C、当前-级荷雌1/2D.前-级荷载值1/2答案:B33、 3、当出现某级荷载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两|\24h未达相对稳定状态()。A、当前级荷载值B、前一级荷载值C、当前级荷载值1/2D、前一级荷载值1/2答案:B解析: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 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宜取前一级荷载值。34、4、对于缓变型P-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 时,宜考虑粧身弹性压缩暈;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对应的荷载值。A、S=0. 05DB、S=0. 5DC、S=80ramD、S=60mm答案:A35、5、当上述儿款判定竖向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取()。A、最大试验荷载值B、最大试验荷载值的前一级荷载值C、最大试验荷载值1/2D、最大试验荷载值的前一级荷载值1/2答案: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乘以或除以任何数都得0对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