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农药倍数如何计算是多少 简单易懂的3的农药倍数如何计算计算方法?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只要一个数的所有数位加起来的和能被三整除,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3021,四个数为上的数相加3+0+2+1=6,6是3的倍数,所以3021也是3的倍数。还有1219,5601等等。这样的数有无数个。答: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30……它的倍数有无数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问题一:3的倍数有哪些
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54.57.60.63.66.69.72.75.78.81.84.87.90.93.96.99.102.105.108.111.114.117.120.123.126.129.132.135.138.141.144.147.150.153.156. 159.162.165.168.171.174.177.180.183.186.189.192.195.198 纯手打求给分。!!! 问题二:三的倍数是什么?
三的倍数是什么? 就是除以3得到的商是整数,没有小数,没有余数,这样的数就是3的倍数。 每位数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就是3的倍数,比如说231这个数字,2+3+1=6,6÷2=3,所以231是3的倍数. 问题三:一个数什么上的数的什么是3的倍数
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例如:327各位数相加的和是:3+2+7=12,由于12是3的倍数,所以327一定是3的倍数。 不同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它们所占位置叫做数位。在整数中的数位是从右往左,逐渐变大: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第六位是十万位,第七位是百万位,第八位是千万位,以此类推。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数位不同,计数单位不同,所表示数值也就不同。 对于每一个数都应当有一个名称,以自然数来说,自然数是无限多的,如果每一个自然数都用一个独立的名称来读出它,这是非常不方便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创造出一种计数制度,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十进制计数法。 问题四:39的倍数有哪些
39的倍数有:39/78/117/156/195/234/373/312…… 如果不够的话就用计算器算一下就知道了,呵呵,其实我也不太会,小学5年纪而已。。。。。。 问题五:3的倍数那几个 20分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3的倍数有无数个! 问题六:100以上的三的倍数有哪些?
120 150 180 210 问题七:即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有哪些。。快
3x4=12 12的倍数都是,12,24,36,48,60等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集锦15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1.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2.赤道板就是细胞板。  3.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4.有少量抗体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5.真核生物的同一个基因片段可以转录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mRNA。原因:外显子与内含子的相对性。  6.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7.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受精卵、2~8细胞球期、生殖细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讲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实例:克隆羊),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8.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同一个结构。  9.只有顶芽才能产生生长素、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  10.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11.细胞器上也有糖蛋白。  12.抗体、胰岛素等的分泌方式和神经递质的分泌方式是主动运输。  13.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4.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单倍体,纯合子,位于Y染色体上。  15.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或XY。  16.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2  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  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因子:砷、苯、煤焦油  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  2、基因诱变:物理因素:Χ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  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  3、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化学方法:PEG(聚乙二醇)  生物方法:灭活病毒(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  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DP :二磷酸腺苷  3.AMP :一磷酸腺苷  4.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  7.cDNA:互补DNA  8.Clon:克隆  9.ES(EK):胚胎干细胞  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  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  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3  细胞膜有关知识点总结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4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5  必修一: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这部分经常会在选择题中出现,题目并不难,但是需要考生记住哪些是糖类,哪些是脂肪,不要记错。  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部分知识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重要,中等偏下的考生容易记混淆,需要加强记忆。  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成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这部分知识点会在填空题中出现,常见的考法有: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4:生物的膜系统指的是细胞器膜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组成。这些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很相似,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这部分知识点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都有可能出现,会考察它的组成成分。  5: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在作答的时候注意看题目要求,是否需要作答完整。  必修二:  1:孟德尔试验成功的原因:选用了正确的试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队及以上的性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才提出的假说并设计新的试验来验证。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两个定律可以说是遗传学部分最重要的两个定律,经常在大题中出现,很多与遗传有关的题都是围绕这两个定律出的,同学们要记牢。  3: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但是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中心法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法则,经常在考试中出现。  4:单倍体植株长弱小,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却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这部分也是常考点,属于重难点知识,考生们要对此给予关注。  5: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大家对种群的基因库都会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完整地描述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同学们尽量记住种群的基因库的概念,避免丢分。  必修三: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这部分知识经常在大题中出现,考生们要牢牢记住呀。  2: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纸杯,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的是原有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同学们一定要区分好,不能混淆。考察方式主要是举一些例子,让你判断它属于什么演替。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负反馈调节不但在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种调节。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直接、间接价值。考生们要注意对这几种价值进行判断,不要混淆。  高考生物必考题型  题型一  曲线类答题模  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  表格信息类  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  图形图解类  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  实验探究类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五  数据计算类  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题型六  信息迁移类  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一般方略为:  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  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  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题型七  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6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甲基绿),RNA红色(吡罗红)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DNA、RNA分子)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斐林试剂现配现用,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双缩脲试剂A液、B液分开加。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知识概要: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实验五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二氧化硅(为了使研磨充分),  碳酸钙(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实验六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实验八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实验九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实验十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2,4-D,IP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等  2、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实验十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  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  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MN/Y  (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②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植物:样方法  动物:标志重捕法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7  1、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元素,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质量比)最多的是C元素  2、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请解释?  人体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  3、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都不断的发生新陈代谢,一经起作用就被灭活对吗?  不对,酶属高效催化剂能反复反应。  4、酶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区别  酶促反应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都有关。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活性大,酶促反应速率大。当酶活性相同时,底物浓度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5、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后随机形成的二肽共有几种?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简称丙——丙二肽,以此类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种。  6、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显色的原理是什么?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7、什么是还原性糖,又有哪些?  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8、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对吗?  不对,应该是膳食增加适量的蛋白质类营养。因为生命活动以糖为主要能源。  9、在鉴定还原糖的时候斐林试剂甲和乙为什么要混合均匀?分开不行?  实质而言,斐林试剂就是新制的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甲和乙混合均匀后生成Cu(OH)2悬浊液  10、双缩脲试剂A和B分别按先后加如有它的什么道理吗?解释、混合加又为什么不行?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8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  磷脂蛋白质糖类  二、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高考生物复习基本方法技巧  1、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9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0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结构:  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粗、细准焦螺旋。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呈像原理:映入眼球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观察  1.安放。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物镜10×)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  3.观察。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左眼观察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晰。(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  4.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问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ABC)  A、物像不在视野中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D、未换目镜问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故装片不能反放。  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盖片  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  6.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  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  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7.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三.方法步骤:  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  固定装片  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使观察效果最佳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如:  葡萄糖+Cu(OH)2葡萄糖酸+Cu2O↓(砖红色)+H2O,即Cu(OH)2被还原成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  1.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  3.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OH)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OH)2生成。  4.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  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缩短实验时间。  (二)脂肪的鉴定  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  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干种子要浸泡3~4小时,新花生的浸泡时间可缩短。因为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1分钟。染色时间不宜过长。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装片不宜久放。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RNA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  知识点高中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1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三、群落的结构  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  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种间关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2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定义: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的一条链  信息的传递方向:DNA-mRNA  原料:含A、U、C、G的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mRNA  2翻译  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场所:核糖体  条件:ATP、酶、原料(AA)、模板(mRNA)  搬运工: 转运RNA(tRNA)  信息传递方向:mRNA-蛋白质  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一种tRNA携带相应的氨基酸进入相应的位点).  3、RNA的类型  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4、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 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 单链 ,而且比DNA短。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 携带氨基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  tRNA种类为:61种  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3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 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4  1、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吗?  原核细胞中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无细胞壁。  2、真核生物一定有细胞核、染色体吗?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等没有细胞核,也无染色体。  3、“霉菌”一定是真核生物吗?  链霉菌是一种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4、糖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吗?  糖类元素组成只有C、H、O。  5、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吗?  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6、只有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需氧型的细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膜内表面上。  7、只有有叶绿体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  蓝藻等含有光合色素的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8、绿色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吗?  植物的根尖细胞等就没有叶绿体。  9、细胞液是细胞内液吗?  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及细胞核中的液体。  10、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一样吗?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高一,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包括膜、质、核。  11、生物膜是指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吗?  生物膜是指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巩膜、虹膜等生物体内的膜就不是生物膜。  12、主动运输一定是逆浓度梯度吗?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但有时候也表现为顺浓度梯度,比如刚吃完饭后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13、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吗?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体内有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功能,还可以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  14、呼吸作用是呼吸吗?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的有机物经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呼吸是指生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5、丙酮酸和丙酮是一回事吗?  丙酮酸(C3H4O3)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C3H6O)常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  16、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物一定是酒精和CO2吗?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17、酵母菌只进行出芽生殖吗?  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时进行出芽生殖,营养贫乏时进行有性生殖。  18、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了吗?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只有一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去了。  19、光合作用过程只消耗水吗?  事实上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也有水生成,从净反应来看应该是消耗水。  20、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一样吗?  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  太阳能的比。光合作用效率指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植物吸收光能之比。  2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出现赤道板了吗?有丝后期出现细胞板了吗?  赤道板这个结构根本不存在,是因为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才这样说的。细胞板真实存在的在后期出现的。  22、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还是姐妹染色单体吗?  姐妹染色单体一旦分开,就成为两条染色体,只有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才说姐妹染色单体,且为一条染色体。  23、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一定是细胞衰老吗?  细胞在也可能失水造成水分减少,萎缩。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09-27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整合,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08-12初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04-11有关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2-07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01-12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01-26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0-03人教版高中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09-30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04-11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01-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药倍数如何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