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证券怎么样的债券业绩如何?

  业内人士表示,债券发行市场扩容之后,交易所接下来可能会加强对公司债券项目的风险把控,包括提倡高评级债、关注公司债行业分布等  ■本报记者 李 文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对媒体表示,接下来交易所对于公司债还有新举措。  去年4月份,交易所正式落实公司债新政,新政效果十分明显,短期内发行规模就突破一万亿元,发行规模井喷。而对于桂敏杰提到的新举措,华英证券债券投资交易部总经理陈彬霞认为:“去年,公司债发行市场扩容很快,一级市场扩容之后,接下来可能会加强对公司债券项目的风险把控,包括提倡高评级债、关注公司债行业分布等。”  今年以来,债券发行热度不减,券商投行部门业务量“水涨船高”,券商债券承销募资额同比增两倍,合资券商华英证券已经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实现了去年全年债券承销募资额的60%。  券商债券承销募资额同比增两倍  华英证券将“提前达标”  债券发行规模上升,券商投行部门业务量“水涨船高”。  同花顺iFinD显示,去年全年,券商承销各类债券项目3263单(其中包含联席保荐项目),实际募资额32144亿元。募资额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中信建投、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  从今年以来的数据来看(截至3月7日),券商已经承销各类债券624单,同比增长161%;实际募资额达到6321亿元,同比增长211%。  对于今年以来公司债发行规模继续扩张的原因,华英证券债券投资交易部总经理陈彬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家层面也希望通过发展债券市场、推动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政策目的较为明确。另外也受益于企业债券市场本身的蓬勃发展。在以往的企业融资比例构成中,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占比较大,近几年,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发改委通过鼓励债券市场发展,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帮助企业筹集更多资金,2015年企业发行债券净融资2.94万亿元,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19.1%,比2014年高3.8个百分点,预计这一比例今年还将有较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剔除春节等节假日,华英证券已经在两个多月之内实现了去年全年的债券承销实际募资额的60%。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华英证券已承销的债券共7单(1单联席),募集金额62亿元。去年全年,华英证券承销债券项目实际募资金额为近100亿元。  作为合资券商,投行业务是公司业绩的主要支撑。记者了解到,去年债券承销业务收入的占比达到30%左右。同时,陈彬霞告诉记者:“密集发行的频率或将继续,去年有不少开展的项目都将在今年发行,已立项的项目达50余单。”  另一方面,伴随着近几年债券发行规模上升,信用风险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东兴证券分析师认为,2015年信用风险事件进入高发期,2016年经济增速下调,信用发行主体经营和管理能力有待考验,今年违约事件会继续上升。  据悉,日前,上交所召集多家券商债券业务负责人在上海开会。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债券市场进入违约多发期,公司债目前的存量结构不合理,不能搞成“垃圾债”市场,要重点营销央企。同时要求,券商不能重承销轻托管,应提升风控管理能力。  对此,陈彬霞认为:“目前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仍然是风险把控,特别是前期多起债券违约事件对于各大市场主体的风控能力都敲响了警钟。幸运的是,债券市场目前总体来看风险可控。但作为券商,不可大意,要敢于作为、有所作为,譬如对于承销项目要进一步加强内核质控,进一步加强对关键环节的审核,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  企业债发行回暖  政策放松时更需严格风控  不同于公司债,企业债在去年发行热度并不高。  今年2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创新债券品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并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范围。  实际上,去年发改委曾两次发文,对企业债发行进行政策放松,但企业债发行数量依旧减少。对此,陈彬霞对记者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伴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增速有所放缓,市场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融资意愿有所减弱;其次,发改委对企业债发行改革期间,发行主体和券商对于新政策的解读和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一定程度上放缓了部分企业债的发行,但这样的影响不会持续太久,今年前三个月的企业债发行情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最后,政策的落地对于市场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看去年一年的数据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就今年以来的市场反应来看,发改委对于企业债政策的调整,无论是对企业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债券市场自身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对于今年的企业债市场,陈彬霞持谨慎乐观态度,她认为,成败的关键点将是风险控制。这就要求监管方、券商、发行人、投资人等市场参与主体都要强化风控意识。政策放松的同时,必须有更为完善的风控和监管体系。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
2021-10-14 17:4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孙一鸣
市场表现
三季度(7-9月),沪深300指数下跌6.85%,券商(申万二级)指数上涨2.51%,跑赢沪深300指数9.3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三季度,上市券商股价表现较为分化,季度涨幅前三的券商分别为东方证券(55.39%)、广发证券(42.78%)、东吴证券(21.88%),季度跌幅前三的券商分别为中银证券(-26.59%)、财达证券(-25.16%)、国盛金控(-19.67%)。
从估值看,截至9月30日,证券行业的市净率为1.78倍,较6月末上升0.56%;市盈率(TTM)为20.98倍,较6月末下降4.68%,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行业数据
1.整体概况:三季度承销规模略降2.1%,但前9月同比增长7.81%
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按发行日统计,99家主承销商的承销金额合计33464.64亿元,较二季度上升5.68%。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分别以4552.79亿元、3587.47亿元和2877.03亿元位居前三。
去年三季度,101家主承销商的承销金额合计34181.17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分别以4538.4亿元、3892.13亿元和2633.17亿元位居前三。
对比可见,今年三季度券商承销规模同比小幅下滑2.1%,减少了716.53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继续领衔前三,不过,中信建投承销规模同比下降304.66亿元;华泰证券则增长迅猛,承销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增51.47%,排名跃升至第6;光大证券和平安证券分别下降2位、1位,分别排名第8和第9。
此外,今年1-9月,100家主承销商承销金额合计9.11万亿元,承销金额均值为911.49亿元,承销规模超过平均水平的券商有22家,占比为22%。其中,承销金额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1.26万亿元)、中信建投(1.02万亿元)、中金公司(6783.67亿元)、国泰君安(6535.6亿元)和海通证券(4425.28亿元)。
去年1-9月,106家主承销商承销金额合计8.45万亿元,承销金额均值为797.68亿元,承销金额超过平均水平的券商有26家,占比为24.52%。其中,承销金额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1.12万亿元)、中信建投(1.01万亿元)、中金公司(5432.01亿元)、国泰君安(5409.31亿元)和海通证券(4462.02亿元)。
整体而言,今年前9月,券商承销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7.81%,头部券商的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维持头部前二地位,双双突破万亿元规模。与第三名拉开较大差距;而中金公司与国泰君安处于胶着状态,难以看出明显差距。
2.IPO承销:中金公司承销规模遥遥领先,中信证券以数量取胜
Wind显示,按发行日统计,三季度有128家企业成功IPO,募资合计1567.2亿元。截至9月末,今年合计373家企业成功IPO。
从主承销商保荐企业的募资总额看,三季度,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分别以501.82亿元、274.27亿元、182.05亿元位居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32.02%、17.5%、11.62%。
从保荐企业数量看,三季度,中信证券以22家的数量高居榜首,同比增加2家,数量是第二名的2.44倍;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紧随其后,保荐企业数量均为9家。
去年三季度,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分别位居前二,保荐企业数量分别为20家、15家;中金公司与海通证券均为14家,中信建投则为13家。
从保荐数量看,今年三季度,除中信证券保荐数量实现增长外,其他头部券商的保荐数量均大幅下滑,部分券商保荐数量接近腰斩。如国泰君安保荐数量从2020年三季度的15家下降至今年三季度的7家,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则分别下降5家、8家、4家。时代商学院认为,三季度IPO保荐数量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审核趋严,年内监管层开启多轮现场检查,对IPO申报工作做得粗糙的企业形成了震慑,因此不少企业主动撤单,前三季度IPO撤单的企业数量已达142家。
3.增发承销:小券商华英证券异军突起
Wind显示,三季度,从增发企业的募资规模看,排名前五的主承销商分别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华英证券、华泰联合,保荐企业的募资规模分别为222.33亿元、194.76亿元、116.81亿元、79.79亿元、57.74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17.91%、15.69%、9.41%、6.43%、4.65%。其中,华英证券成三季度黑马,排名第四。
从增发的企业数量看,保荐数量排名前五的主承销商分别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联合、国泰君安,保荐企业数量分别为14家、14家、8家、7家、6家。
去年三季度,中信证券以18家的保荐数量排名第一,华泰联合、中信建投、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紧随其后,保荐数量分别为10家、7家、6家、5家。
4.债券承销:前五座次维系不变,海通证券规模大增277.37亿元
三季度,按发行日统计,从承销的债券募资总额(债券统计品种包含可转债、可交换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债、国际机构债、政府支持机构债,下同)看,排名前五的主承销商分别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承销债券的募资总额分别为2971.34亿元、2412.44亿元、1800.08亿元、1480.24亿元、1314.87亿元。
去年三季度,从债券募资总额看,排名前五的主承销商分别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承销债券的募资总额分别为2590.78亿元、2395.15亿元、1718.62亿元、1402.53亿元、1037.5亿元。
对比可见,在债券承销方面,排名前五的券商座次没有发生变化,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承销规模均超2300亿元;海通证券承销规模同比增加277.37亿元,而国泰君安和中金公司承销规模同比增幅均不足90亿元。
市场观察:财富管理市场爆发,北交所加速推进,券商竞争格局或重塑
三季度,资本市场迎来诸多重大变化,对券商行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从7月21日至9月29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49个交易日破万亿元,打破2015年牛市连续43个交易日破万亿元的成交记录。其中,深市第三季度创出历史最高的季度成交额,沪市为历史第二高季度成交额。如此巨大的成交额,反映A股市场规模扩大以及机构力量的壮大。
在机构队伍中,截至9月30日,2021年前三季度新基金发行规模达2.34万亿元,大部分为股票基金。从新发基金方面来看,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大型头部基金公司占有绝对优势。
在权益基金高速发展的当下,财富管理转型成为券业共识,基金投顾成为券商新的抓手。在这其中,公募牌照也成为各家券商追逐的热点。10月8日晚间,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受让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安基金”)15%股权。交易完成后,国泰君安持有华安基金的股权比例将由28%提高至43%,第一大股东地位进一步巩固。
事实上,三季度以来,持股优秀基金公司的券商正迎来估值重构。券商通过控股、参股方式持有公募基金,这不仅作用在利润贡献上,还完善了母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差异化优势。如东方证券全资持有东证资管、参股汇添富基金(持股35.41%),广发证券全资持有广发资管、控股广发基金(持股54.53%)、参股易方达基金(持股22.65%)。
二级市场上,自7月开始,上述两家在财富管理业务布局突出的券商股价走势凌厉。三季度,东方证券和广发证券的股价累计涨幅分别为55.39%和42.78%,不仅远跑赢大盘,而且在上市券商中也是鹤立鸡群。
此外,北交所的设立无疑也为券商新三板业务新一轮扩张带来了重要机遇,不少券商积极响应,并及时对业务布局、组织架构等作出调整。
从9月2日北交所设立的消息宣布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格局更加清晰,新三板深化改革的方向更明确。证券公司作为重要的资本中介,北交所的设立使其整体参与度得到提升。对于券商投行业务来讲,将带来直接的收益增厚,同时经纪业务、信用业务也将间接受益于市场的扩容带来交易量的增加。
在新三板持续督导主办券商排名中,开源证券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申万宏源、国融证券、东吴证券、中泰证券等。
时代商学院认为,财富管理属轻资本业务享受估值溢价,伴随行业财富管理转型日益成熟,财富管理特色业务优势明显的券商将持续获投资者青睐。另外,北交所的设立为券商开辟了新的赛道,有利于推进券商差异化竞争格局形成。随着北交所配套规则等政策加速落地,深耕新三板的中小券商或成黑马,有望弯道超车。
(全文3210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挖贝网
2022年01月19日 17:40
返回
财富号评论吧>挖贝网 1月19日消息,华英证券在近日举办的2021年度总结暨先进表彰大会透露,公司2021年投行业务收入、投行业务利润增长超过50%,股票发行规模增长了300%,创成立以来业绩新高。与此同时,公司其它业务同样表现出色。股票业务核心指标全部进入行业前25名,债券业务核心指标全部进入行业前36名。再融资承销收入列位全市场第6名;定增承销金额列位第9名,市场占有率列位第4名,首次跻身行业前五。对于2022年工作计划,华英证券董事长葛小波表示,要从三个方面发力:第一,要进一步树立现代投资银行服务理念和体系;第二,要进一步增强权益类项目的储备;第三,要进一步加大与母公司国联证券的整合、协同力度。挖贝研究院资料显示,华英证券成立于2011年4月,公司总部设在无锡,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和成都设分公司,在南京设办事处。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3.35亿元,其中投行业务收入2.9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168万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1.87亿元,净资产10.38亿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投资组合
--
总收益
20日收益
日收益
--
--
--
最新操作
-
-
-
历史收益率走势(%)
Chart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英证券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