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书,像秦始皇焚烧的是什么书一样。说明?

历史对于秦朝的创建者秦始皇一向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他雄才伟略,有着千秋功业值得历史铭记。也有人说他是个暴虐之君,为了一己私利戕害百姓,迫使百姓做牛马一样的苦力活。还在国内施行严刑酷罚的暴政,丝毫没有君子风度可言。然而,无论后世如何评说,做过了就是做过了,这些都是任何人所无法反驳的真相。而秦始皇到底是善是恶,我们至今也没有一个明晰的定位。只能功过参半,批判地去看待他。而后世对于他争议最多的一个点,就在于他曾做过“焚书坑儒”错事。“焚书坑儒”焚什么书?坑什么儒生?1、“焚书”焚的是六国史书“焚书坑书”,在很多人的理解里都是“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学子”的意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反而大相庭径。所谓“焚书”与“坑儒”,其实完全是两个没有联系的事情,既然前后没有关联,那么这“焚书”里的“书”,自然也就与儒家经典无关了。这里所说的“书”,其实指的是六国的史书,包括那些涉及到百家思想的书籍。秦始皇此举并不只是单纯针对儒家学派一家,而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销毁除法家思想以及秦国史书之外的书籍。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方面是为了愚昧百姓,使得百姓不再记得六国,而达到天然归顺秦朝的效果。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很多六国的谋士都心念旧国,总想着法子来谋反复辟。秦始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定从思想上断绝六国百姓的归属感,也就是烧毁他们原有的书籍。没有了书籍,文化和历史自然也就很难传承下去。如此一来,六国百姓的后代就很难再对六国产生归属感,而是天然地将秦朝看作是自己的故国,然后发自内心地去拥护它。2、“坑儒”坑的是江湖术士很多人看见“坑儒”这两个字,自然而言就会想到学儒家经典的儒生,其实不然。这里的“儒”指的是江湖术士,而非儒生。我们都知道,晚年的秦始皇对于长生不老有着很大的追求,为此,他召集天下术士为自己研制仙丹。然而,自然的规律就是生老病死,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灵药。然而,那些江湖术士们不敢告诉秦始皇真相,便拿假药欺骗他。秦始皇知道真相后震怒不已,直接下令活埋了那些术士。恰巧当时秦始皇在国内大兴土木,不仅要修筑长城抵御北方匈奴入侵,还要建造阿房宫供自己享乐。当时的科技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秦始皇的这两项举措使得劳役们苦不堪言。儒生秉持着儒家“仁政”的思想,大肆批判秦始皇此举不合天道。面对儒生们这样的挑衅,秦始皇自然愤怒不已,当下就下令抓捕了许多儒生。虽然他们被关押被惩罚,但秦始皇却没有真的大肆抓捕儒生。只是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差不多,导致后世对此有了混淆,想当然地以为“坑儒”说的是大肆活埋儒生。“焚书坑儒”的原因1、加强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秦朝不用于周朝,秦始皇建立起的中央行政管理体系当中,皇帝是处于至尊地位的。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即使这是一个以法治国的朝代,秦始皇也依然凌驾于法律之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始皇就是秦朝最大的法。而这样高度的专制统治在此之前是没有先例的,为了让百姓们能够接受这样的转变,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百姓陷入愚昧和无知之中。说白了,这样的做法就像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洗脑”一样。但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皇权独尊、专制统治。2、儒生主张“复礼”,与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相冲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先贤孔子就已经提出了要“克己复礼”的主张。在他看来,东周之后混乱格局的局面全市因为“礼崩乐坏”而导致的,如果大家都准循着《周礼》的准则来做事,那么社会秩序就会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然有序。由此不难看出,孔子主张以“仁义礼”治国,而这样的治国理念和秦始皇所沿用的“法术势”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秦朝时期的儒生们遵循孔夫子的教诲,一如既往地支持宗法分封制,主张君主以“礼”治国、以“仁”待民、以“义”处事。而秦始皇却没有打算继续在国内实行宗法分封制,毕竟这样制度的弊端他全部都看在眼里。而廷尉李斯提出的“郡县制”则甚得他心。只是这一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的变化遭到了一部分儒生的抗拒,他们时常会引经据典地变相内涵秦始皇,批评时政。这样的行为在主张皇帝独尊的秦始皇看来实在是大逆不道,于是便下令将那些反对郡县制的儒生都关押起来,还禁止儒生入朝为官。但他这样的举措并不是要对天下儒生赶尽杀绝,而是不许儒生参与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当中来,从而确保自己的各项政策能够顺利实现。“焚书坑儒”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对于统一国民思想与价值观上的迫切要求。这样的做法虽然帮助秦朝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但长远来看还是弊大于利的。“焚书坑儒”虽然统一了价值观、巩固了统治。却也钳制了百姓的思想,最终适得其反,间接引发了后来的农民起义运动,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参考资料:《史记·始皇本纪》、《大秦帝国》、《资治通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始皇焚烧的是什么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