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说平安银行理财产品靠谱吗 贵金属暴利,是吗?

  “此款纪念币的回收价格肯定高于发售价格、此款纪念币极具投资价值……”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推销人员的几句承诺,为什么让不少投诉人直呼被骗?  近日,来自贵州贵阳和河南南阳的两位投诉人向新浪金融曝光台投诉称,自己因接到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电话推销而购买了该行的贵金属产品,对方承诺若顾客想要退回此产品可随时收回,但当投诉人要求银行方面回收纪念币时,得到的回应却都只是一个字“等”。  购买的贵金属产品可以随时退还?投诉人直呼被骗  据贵州省贵阳市的阿豪反映,自己曾于2020年4月接到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推销人员的电话推销,对方在电话中表示,“福禄寿,财神到”的福禄寿贵金属产品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推荐阿豪购买。另外,对方还在电话里承诺,如果想要退回此产品,银行方面随时都能回收,并且可以全额返还购买费用。  不过,该推销人员在电话中表示,银行回收的条件是:必须购买三套上述产品。于是,阿豪用11640元购买了三套上述产品,所有花费均从平安银行信用卡里划扣,分期(12期)还款,产品套装以邮寄方式到家。  2021年10月份,因为需要用钱想要变现,阿豪想要银行回收上述贵金属产品,在拨打了产品上标明的服务热线后发现,号码显示的单位居然是北京朝庭科技,而非平安银行。对于阿豪的诉求,接线人员也只是推说需要等待进一步的通知。  然而,直到今年2月份,平安银行方面依旧没有给予具体的解决方案,令阿豪直呼被骗。  阿豪向新浪金融研究院提供的购买凭证  阿豪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上发起投诉的截图  阿豪购买的产品封面  购买容易回收难,金银制品居然只是工艺品?  除了阿豪,河南南阳的潘先生也接到了来自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推销人员的推销电话,对方数次向他推荐一款售价4680元的《平安是福》臻品套装纪念币,称此纪念币是金制和银制的产品,肯定保值,还表示收藏过此产品的其他人都已经赚了好几倍。  此外,该推销人员一再表示,平安银行及当地的钱币交易中心可随时回收上述产品,且回收价格保证不低于购买价格。这位推销人员还表示,购买三个月后会有专人回访,并且会告知潘先生此产品的价格走向。  潘先生表示,出于对平安银行的信任,他以信用卡分期的方式购买了上述产品,然而,在潘先生收货后才发现,这些纪念币居然都是银制的而非纯金制品,且根据银制品含量测算价格,其真实市场价值远远低于售价。但是,本着相信银行可以再回收的态度,潘先生没有继续询问。  2020年11月初,潘先生有意将上述购入的产品变现、出让,遂前往致电平安银行客服后才得知,平安银行方面不会回收上述产品。随后,潘先生又前往当地的钱币中心咨询,对方称上述产品只是工艺品(纪念品),其真正的价值远远低于购买价格。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款产品并非是平安银行推销人员所说的属于央行发行的产品,而是第三方发行的产品。另外,潘先生还指出,购买此产品的发票开具单位并不是平安银行而是一家名为的公司,并且他曾去平安银行网点询问,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对此产品并不知情。  除此之外,据潘先生所说,在他购买上述产品的五个月时间内,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并未联系过他,同时也没有告知此产品的价格走向和变现途径。  对此,潘先生将事件原委发布到黑猫投诉平台,平安银行客服在平台上回复表示,此产品退回去后可能最低需要等待三到六个月时间才能收到退款。  对于上述两位投诉人的反映,新浪金融曝光台就此事拨通了平安银行客服人员与两位投诉人联系的电话,却发现,这个以0755开头的电话只有对方能拨过来,我们却打不过去。  联系阿豪和潘先生的自称平安银行客服人员的电话  夸大产品收益!平安银行曾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被通报  银行发售的纪念币等贵金属产品一直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然而,新浪金融曝光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平安银行纪念币难回收的问题困扰着不少用户。在该平台上搜索关键字“平安银行 纪念币”,就有多达七百多条消费者的投诉记录。不少消费者投诉表示,自己购买的平安银行纪念币存在虚假宣传、银行方面不给兑现和回收等问题。  2021年5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例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指出,自2020年以来,监管系统接收到消费者对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电销实物产品业务的举报投诉显著上升,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银行电销时进行不实宣传、以赠品名义销售产品、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扣划资金并进行消费分期等方面。  此外,该《通报》还披露了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存在向消费者不实宣传、向消费者变相承诺收益、夸大产品收益、以“赠品”或“免费”名义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对此,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主任谷辽海律师表示,若产品是由机构代理,推销人员当时就应当如实披露,让消费者享有知情权。银行销售产品的时候若是隐瞒或虚假宣传了一些信息,与代理机构存在勾兑关系,则可能涉嫌欺诈,消费者可以主张三倍的赔偿金额。  小贴士:如果消费者要进行贵金属投资,建议到正规机构开户或者银行直接购买纸黄金或现货黄金产品。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张玫 文章关键词:
金融315
平安银行
纪念品
贵金属产品}

平安银行又曝乱象:员工违规巨额放贷,高管诈骗炒贵金属终身禁止从业属于“顶格处罚”,并不常见。罚单背后,关系着一起平安银行前员工犯违法发放贷款罪、非***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刑事案件。据《王银金违法发放贷款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披露,2013年3月***10月,王银金曾在平安银行泉州分行担任汽车金融部团队长、客户经理,负责车行准入业务及客户购车贷款的调查、核实、发放等工作。期间,王银金违反***规定,明知林某1、苏某(均已判决)合伙经营的泉州市恒偌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办理汽车消费贷款过程中,通过提供虚假的高配车辆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购车合同等材料向平安银行申请车辆贷款,仍向林某2(已判决)等22名购车贷款人发放贷款合计***1469.95万元,并在每笔贷款发放后从中抽取2%左右的好处费,合计33.737万元。截止案发,上述贷款尚有本金743.22万元未归还银行。这样的骗贷是如何成功的呢?王银金曾告诉恒偌达车行经营者林某1,可以通过向银行提供虚假材料,改变购买车辆车型,申请购车贷款,从而贷出比实际购车款高的汽车消费贷款。2018年11月9日,王银金在厦门高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被公安机关抓获,随后被提起公诉。最终,王某金因犯违法发放贷款罪、非***工作人员受贿罪,数罪并罚,被一审判决有期徒刑五年八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2 曾有高管诈骗4619万炒贵金属列宁同志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银行贷款领域。仅2022年***今,平安银行就有3位员工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包括平安银行南京分行高管何翔、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高管熊英涛以及王银金。其中,何翔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200万元。据裁判文书网,2011年***2019年,何翔在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南京分行担任户部街支行理财经理、新街口支行零售部副经理、建康支行行长助理(主持工作)期间,为了取得资金进行贵金属等高风险交易获利,向被害人谎称以“拼单”的方式代理认购信托计划,与被害人签订虚假的《**资金信托计划代理投资协议》约定投资期限、收益,或者谎称代被害人购买平安银行发售的“日添利”等理财产品,骗取被害人投资款。后何翔将上述钱款用于支付前期客户的本金、收益及购买房产,并在青岛齐鲁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大连大宗商品交易所等平台进行高风险投资造成巨额亏损,致卜某、陈某等六十名被害人投资款共计***4619万元无法返还。捅出大娄子后,2019年6月11日,何翔***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法院认为,何翔诈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另外,何翔多次诈骗,且有诈骗老年人情形,酌情从重处罚。依法判处何某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200万元,责令何某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判决书显示,60名被害人经济损失少则十几万,多则超四百万。在何翔进行贵金属投资造成巨额亏损的情况下,何翔被查封在案的南京市房产、一处车位依法处置后,按比例返还各被害人。财通社注意到,刚刚过去的2022年,银保监系统对银行业开出2223张罚单,剑指银行业违规乱象,其中贷款、内控是重灾区。3 居高不下的投诉量与上述内控问题相佐证的是,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平安银行被投诉量为4590件,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高居第二位,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15.1%。从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来看,平安银行为3899.7件/千营业网点,为股份制银行中最多的。从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来看,平安银行也位居股份制银行投诉量首位,共被投诉529件。信用卡业务是平安银行被投诉的重灾区,投诉量高达3735件,占该行投诉总量的81.4%。结合去年前三季度整体数据来看,平安银行2022年前三季度总投诉量高达11610件,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前三个季度投诉量逐季增加,分别是2948件、4072件、4590件。从黑猫投诉平台来看,搜索“平安银行”显示有18152条结果,多指向平安银行信用卡催收恐吓、自动分期高额手续费、拒绝预期协商等问题。4 业绩狂奔背后舆论风波不断虽然平安银行投诉量居高不下,顾客很不满意,但是业绩增速是有目共睹的,股东很欢喜。平安银行2022年业绩快报显示,截***报告期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53,215.1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1%,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 33,291.6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7%。2022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长 6.2%;实现净利润 455.16亿元,同比增长 25.3%。目前,平安银行已成为平安集团表现最出色的一块资产。去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增速一度放缓,股价差点腰斩,沦为最惨的银行股之一。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全年业绩快报,四季度***今股价又大幅反弹。不过,平安银行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只顾自己埋头发展,哪管外面的洪水滔天。平安银行在房地产领域已多次卷入舆论风波。2021年国庆假期,平安银行迎来蓝光业主的“围攻”,不少蓝光业主拉起横幅,聚集在宁波平安银行的现场。现场横幅显示,平安银行私自挪用了业主们的监管资金。在2022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针对房地产业务风险情况,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表示,在行业大面积暴雷这个情形下,平安银行踩雷比较少,而且踩得比较晚。不过,此话虽然有底气,去也抹不掉平安银行踩雷宝能及存在投资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这一事实。尤其有多位投资人更是愤愤不平,表示平安银行故意销售暴雷的信托产品。据一位投资人表示,平安银行涉及违规销售,让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虚假宣传,称在房地产下行时期对客户宣传平安会负责兜底,产品暴雷后,又将责任推卸到其之前的工作人员身上,而该工作人员早已离职。如此这番,着实是有些“骚操作”。或许正是因为乱象丛生,2022年***今,平安银行已累计领21张罚单,合计被罚1326.5万元。从长期来看,股东利益固然重要,但客户的口碑才是基业长青的底色。平安银行在追求高增长的同时,切莫忘了改善内控,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本文源自财通社随机文章热门文章热评文章}

2023-02-04 11:02
来源:
张姐讲人情发布于:山西省
平安银行又曝乱象:员工违规巨额放贷,高管诈骗炒贵金属
近年来,业绩增速亮眼的平安银行始终给人一个印象:只顾自己埋头发展,哪管外面的洪水滔天。
就在年初,平安银行刚发布一份年度业绩快报提振股价,来自泉州银保监分局的1号罚单就接踵而至。
1 又有员工被终身禁业,违规放贷1470万
罚单显示,因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办理中不尽职,1月18日,泉州银保监分局对平安银行泉州晋江支行处以5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王银金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
终身禁止从业属于“顶格处罚”,并不常见。罚单背后,关系着一起平安银行前员工犯违法发放贷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刑事案件。
据《王银金违法发放贷款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披露,2013年3月至10月,王银金曾在平安银行泉州分行担任汽车金融部团队长、客户经理,负责车行准入业务及客户购车贷款的调查、核实、发放等工作。
期间,王银金违反国家规定,明知林某1、苏某(均已判决)合伙经营的泉州市恒偌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办理汽车消费贷款过程中,通过提供虚假的高配车辆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购车合同等材料向平安银行申请车辆贷款,仍向林某2(已判决)等22名购车贷款人发放贷款合计人民币1469.95万元,并在每笔贷款发放后从中抽取2%左右的好处费,合计33.737万元。截止案发,上述贷款尚有本金743.22万元未归还银行。
这样的骗贷是如何成功的呢?王银金曾告诉恒偌达车行经营者林某1,可以通过向银行提供虚假材料,改变购买车辆车型,申请购车贷款,从而贷出比实际购车款高的汽车消费贷款。
2018年11月9日,王银金在厦门高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被公安机关抓获,随后被提起公诉。最终,王某金因犯违法发放贷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数罪并罚,被一审判决有期徒刑五年八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2 曾有高管诈骗4619万炒贵金属
列宁同志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银行贷款领域。
仅2022年至今,平安银行就有3位员工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包括平安银行南京分行高管何翔、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高管熊英涛以及王银金。
其中,何翔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200万元。
据裁判文书网,2011年至2019年,何翔在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南京分行担任户部街支行理财经理、新街口支行零售部副经理、建康支行行长助理(主持工作)期间,为了取得资金进行贵金属等高风险交易获利,向被害人谎称以“拼单”的方式代理认购信托计划,与被害人签订虚假的《**资金信托计划代理投资协议》约定投资期限、收益,或者谎称代被害人购买平安银行发售的“日添利”等理财产品,骗取被害人投资款。
后何翔将上述钱款用于支付前期客户的本金、收益及购买房产,并在青岛齐鲁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大连大宗商品交易所等平台进行高风险投资造成巨额亏损,致卜某、陈某等六十名被害人投资款共计人民币4619万元无法返还。
捅出大娄子后,2019年6月11日,何翔至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
法院认为,何翔诈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另外,何翔多次诈骗,且有诈骗老年人情形,酌情从重处罚。依法判处何某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200万元,责令何某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
判决书显示,60名被害人经济损失少则十几万,多则超四百万。在何翔进行贵金属投资造成巨额亏损的情况下,何翔被查封在案的南京市房产、一处车位依法处置后,按比例返还各被害人。
财通社注意到,刚刚过去的2022年,银保监系统对银行业开出2223张罚单,剑指银行业违规乱象,其中贷款、内控是重灾区。
3 居高不下的投诉量
与上述内控问题相佐证的是,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平安银行被投诉量为4590件,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高居第二位,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15.1%。
从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来看,平安银行为3899.7件/千营业网点,为股份制银行中最多的。
从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来看,平安银行也位居股份制银行投诉量首位,共被投诉529件。
信用卡业务是平安银行被投诉的重灾区,投诉量高达3735件,占该行投诉总量的81.4%。
结合去年前三季度整体数据来看,平安银行2022年前三季度总投诉量高达11610件,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前三个季度投诉量逐季增加,分别是2948件、4072件、4590件。
从黑猫投诉平台来看,搜索“平安银行”显示有18152条结果,多指向平安银行信用卡催收恐吓、自动分期高额手续费、拒绝预期协商等问题。
4 业绩狂奔背后舆论风波不断
虽然平安银行投诉量居高不下,顾客很不满意,但是业绩增速是有目共睹的,股东很欢喜。
平安银行2022年业绩快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53,215.1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1%,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 33,291.6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7%。2022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长 6.2%;实现净利润 455.16亿元,同比增长 25.3%。
目前,平安银行已成为平安集团表现最出色的一块资产。
去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增速一度放缓,股价差点腰斩,沦为最惨的银行股之一。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全年业绩快报,四季度至今股价又大幅反弹。
不过,平安银行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只顾自己埋头发展,哪管外面的洪水滔天。平安银行在房地产领域已多次卷入舆论风波。
2021年国庆假期,平安银行迎来蓝光业主的“围攻”,不少蓝光业主拉起横幅,聚集在宁波平安银行的现场。现场横幅显示,平安银行私自挪用了业主们的监管资金。
在2022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针对房地产业务风险情况,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表示,在行业大面积暴雷这个情形下,平安银行踩雷比较少,而且踩得比较晚。
不过,此话虽然有底气,去也抹不掉平安银行踩雷宝能及存在投资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这一事实。尤其有多位投资人更是愤愤不平,表示平安银行故意销售暴雷的信托产品。
据一位投资人表示,平安银行涉及违规销售,让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虚假宣传,称在房地产下行时期对客户宣传平安会负责兜底,产品暴雷后,又将责任推卸到其之前的工作人员身上,而该工作人员早已离职。如此这番,着实是有些“骚操作”。
或许正是因为乱象丛生,2022年至今,平安银行已累计领21张罚单,合计被罚1326.5万元。
从长期来看,股东利益固然重要,但客户的口碑才是基业长青的底色。平安银行在追求高增长的同时,切莫忘了改善内控,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银行理财产品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