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子女不赡养嘛死后大陆的态度

《长沙保卫战》中的国军在很多方面其实不太像大家想象中的国军了,而是更像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基本上按照我军的形象来塑造的国军将领。不过这也没什么吧,这些年的一个趋势就是八路军越来越国军化,大家都不愿意高大全,而国军却越来越共军化了,越来越高大全。比如说里面的薛岳,虽然薛岳在国军将领中算是比较出挑的,但是还没有到这个电视剧中那样算无遗策,料事如神,对日军的战略企图分析的那样清清楚楚,而日军无论是冈村宁次还是阿南惟几,在里面都被搞的太弱了,好像很蠢。如果真有那么蠢,怎么会始终都是日军主攻,而国军都是被动应战呢?要知道,四次长沙会战可都是日军率先发动的,最后也都是日军主动撤退的。尤其是前两次长沙会战,国军连日军的战略意图都没有搞清楚,日军来了就开始撤退,然后进行侧击,尾击,等着日军深入之后再对日军进行包围,但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日军并没有占领长沙的决心,而是扫荡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巩固其在华中的占领区。也因此,在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进攻时几乎都非常顺利,第二次甚至是用两个大队为骨干配属炮兵和骑兵组成的部队就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国军在新墙河一线得防御阵地,第四军和三十七军都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进攻。而当国军局面严重,薛岳已经准备撤退到衡阳的时候,国军突然开始撤退,国军又转入全线反击和追击。还有这个剧中的另一个主角是第十军军长李玉堂,而且是从头到尾都参加了,但实际上第十军并没有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会战之前,第十军也是作为军委会的战略预备队,原本是开到粤汉线附近,准备乘车去缅甸参战的,只是在战局严重的情况下,薛岳才紧急请求军委会将第十军拨给第九战区参战。但薛岳的指挥也成问题,导致第十军并未整体参战,而是不断以师和团为单位,配属给已经被日军击溃的三十七军陈沛指挥,结果成了添油战术,也被日军分别击溃。也是因此,战后薛岳请求军委会将李玉堂撤职,李玉堂是很不服气的,到第三次长沙会战才戴罪立功,坚守长沙,打出了泰山军的美名。实际上,第一次长沙会战真正对战局形势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关麟征的十五集团军,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关键是杨森的二十七集团军,正是因为杨森的二十军再被日军击溃之后转入山区,日军大举深入,这时候杨森又率部破坏日军补给线,使日军后续部队无法继续增援,最后被迫撤退。在日军撤退之前,薛岳已经准备放弃长沙了。刚在上高会战中打出了名气的七十四军,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奉调增援第九战区,结果也是因为薛岳的指挥不当,没有让七十四军转攻日军侧背,或者在浏阳一带设立阵地,阻击正准备从右翼迂回的日军,反而让日军到长沙附近,结果七十四军以行军姿态与日军在春华山,黄花市一带与日军遭遇,被日军从侧翼击破,伤亡惨重,师长廖龄奇战后被蒋下令枪毙。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剧中的薛岳始终挂着三颗星,是上将军衔。其实薛岳当时是中将加上将衔,也就是享受上将待遇的中将,如果挂军衔的话,是应该挂中将的,挂上将不太合适。尤其是和白崇禧、陈诚见面的时候,也挂着三颗星,这就很不合适了。所以,抗战时期的薛岳留下的照片,多数是不挂军衔的。不过总体来说,这个片子的战争场面什么的,都算是不错的,在这些年的抗战剧中,已经算是精品佳作了。}
由于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中丧师失地,3年多的作战过程中,其内部也一直在分析不断失败的原因。有一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因为稀里糊涂连打败仗,被认为有“通共”嫌疑,严重的甚至遭到弹劾,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被怀疑是我军卧底的国民党高级指挥官,分别是哪3个人呢?第一位,卫立煌。卫立煌早期军事生涯十分辉煌,抗战时担任过远征军总司令。也因此作为陆军二级上将,于1948年初接替中央军大佬陈诚掌管东北50多万国军主力,与我军东北野战军争夺东北控制权。卫立煌之所以被怀疑是卧底,不仅仅是因为辽沈战役的失败:杜聿明、陈诚在东北掌军时,虽然也是作战不力,但好歹敢打;卫立煌上台后却把国民党兵力全部收缩到3座大城市,战术十分消极,南京怎么催战也不听。48年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锦州,情况危在旦夕,老蒋电令卫立煌出兵也无济于事,只得亲自坐飞机去沈阳调兵遣将,后期干脆架空了卫立煌,让杜聿明直接指挥战役。而建国之后,卫立煌更是成了首位返回大陆的国民党高级指挥官,这让“卧底”嫌疑被进一步发酵。不过至今并未有确切历史资料证实卫立煌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身份,更多只是国民党高层的高度怀疑。第二位,胡宗南。西北王胡宗南巅峰时拥兵50万,47年进剿延安时也有20多万兵力。但是在2年多的时间里不仅没有击败实力不强的西北野战军,反而在以多打少的情况下连续战败,刘戡、严明等名将都在胡宗南的胡乱调遣下丢掉性命,西北战局一塌糊涂,49年退往四川后胡宗南主力基本遭到全歼。胡宗南在本文3人中遭受的怀疑最重,因为其首席秘书熊向晖已经被证实为我军高级特工,泄露大量国军作战计划。而解放战争期间熊向晖的身份已经暴露,胡宗南知情后因多年相处不忍加害,更是使自己陷于风口浪尖。国民党军败退台湾后,胡宗南因为在大陆内战期间的严重失职遭到了正式弹劾,但蒋念及黄埔师生之谊没有继续追究此事。第三位,薛岳。大陆时期,薛岳和卫立煌一样是陆军二级上将,由于抗战时在4次长沙会战中歼敌数量惊人,在国内地位非常高,即便受到了怀疑,也一直没有实质性危险。薛岳之所以在解放战争中扯上卧底嫌疑,跟两段经历密切相关。46年内战爆发之初,薛岳担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全面负责鲁南苏北战事,结果遭到我军重创,先后折损整编69师及26师等部队,中将整编师长戴之奇自杀,薛岳半年内损兵数万人,这一战与薛岳名声及指挥水准严重不符,因此遭到怀疑赋闲2年多。1950年薛岳重新担当要职,指挥海南10万国军,在陆海空立体防御的优势下,丢掉战略要地海南岛,国军大部主力没有激烈抵抗就撤回台湾,再次引起了“通共”嫌疑。由于薛岳抗战战功太高具有一定威望,最后在国民党内的各种怀疑也是不了了之,薛岳在台湾活到了102岁。历史纪实作家;代表作《开国将帅风云录》匠心计划创作者,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薛岳子女不赡养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