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啤为什么那么便宜可不可以和鸡精一起做菜吃?

  被指标识不清误导消费,专家提醒购买食品要仔细辨认标签  □记者 苏曼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标签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范,然而实施一个多月,有些不规范之处依然存在。日前,消费者林先生询问信息时报记者:“一款金百利菠萝啤产品,包装正面醒目地标明是‘菠萝啤’,但在侧面品名一项写的却是‘果味碳酸饮料’,究竟是啤酒还是饮料?”林先生认为,其标示相互矛盾,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市场调查:有消费者被误导而购买  日前,记者在家乐福康王店的啤酒货架见到了林先生所说的这款金百利菠萝啤。  这款产品的正面醒目地标注着三个绿色的大字“菠萝啤”,同时正面标着“PINEAPPLE BEER”等英文字样。但是“菠萝啤”三个大字上面“新型啤饮料”的字号就要小很多。  “正面这么大的字体写着菠萝啤,不是啤酒是什么?”记者拿着金百利菠萝啤随机采访了15名消费者,13名消费者第一反应都认为这是一瓶啤酒。  而当记者将一侧的标签展示给消费者告诉他们这实际上是一款果味碳酸饮料时,有10名消费者大呼厂家在误导消费者。  “正面用这么醒目的字体写着菠萝啤,真正的身份却掩藏在侧面的标签中,如此标注,厂家分明是在误导消费者。”对此,市民王先生颇为气愤。  记者在家乐福康王店看到,因为这款金百利“菠萝啤”仅售1.4元一罐,相对便宜的价格还是刺激了不少消费者的购买欲,其中不乏一次买好几罐的。  “写着菠萝啤,还以为它是啤酒,而且价格又那么便宜,所以买来试试,”王先生表示,“怎料却中了厂家的文字圈套。”  专家解惑1 标识自相矛盾不合规范  根据我国《啤酒》GB4927-2008的规定,菠萝啤属于果蔬味啤酒,在保持啤酒基本口味的基础上,添加了少量食用香精,具有相应的果蔬风味;其他配料应要求符合相应啤酒的规定,必定要有麦芽、酒花为原料。而从金百利“菠萝啤”外包装的标注来看,其不含有麦芽成份,不能称之为啤酒。  广东某啤酒企业一技术人士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正面的标识“PINEAPPLE BEER”意为“菠萝啤”,侧面的品名则是“果味碳酸饮料”,两者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按照我国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预包装食品,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汉字有对应关系。这款产品中英文标识不一致,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专家解惑2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仅仅是标签的问题并不会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但当记者仔细阅读其侧面的标签时,发现了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去年到现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金百利菠萝啤无论作为啤酒还是饮料,均涉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林伟锋博士就食品添加剂问题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各种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添加及使用量有严格的规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某种添加剂能加入哪些食品中标准作了详细的规定。  从标签上看,金百利菠萝啤配料为纯净水,食品添加剂有二氧化碳、柠檬酸、甜蜜素、菠萝食用香料、柠檬酸钠、安赛蜜、啤酒花(9.87,-0.12,-1.20%)提取物、苯甲酸钠、糖精钠、柠檬黄、日落黄。如果这款产品是啤酒,甜味剂(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防腐剂(苯甲酸钠)不能作为啤酒的原料,超出使用范围;如果将其理解为碳酸饮料,其食品添加剂中“啤酒花提取物”并不在GB2760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范围内。因此,无论是作为啤酒还是果味碳酸饮料,金百利均涉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行业影响  或冲击菠萝啤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消费者看来,金百利“菠萝啤”标识不清有误导其消费的嫌疑。而在一些啤酒行业的专家看来,该产品的做法存在冲击整个产业良性发展的隐忧。  “越来越多的厂家加入到以菠萝啤为代表的果味啤酒市场的竞争中,有利于将市场蛋糕做大,但前提是竞争应该是良性和正当的。像金百利这样在碳酸饮料的包装上标菠萝啤的做法,容易让消费者有‘山寨’的感觉,从而对同类产品产生不信任,其结果可能会冲击到果味啤酒产业的发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啤酒业观察人士对此深感忧虑。  消费提醒:  留心食品标签保障自身权益  尽管自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整个食品行业进行了洗涤,而且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食品行业的一些乱象并不能完全连根拔除。鸡精、牛肉精不一定含有鸡肉或者牛肉、奶精也不一定含有“奶”,而标称“菠萝啤”也不一定就是“啤酒”等等消费“陷阱”似乎无处不在。  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都要多留个心眼,要学会阅读标签,通过辨认标签信息来保障自己的权益。消费者应仔细对比标签“名称”与“品名”、“配料”等信息是否相符。例如,有些产品在包装上写着“橙汁”,在配料表中则写着水、食用香精,这表明厂家是利用橙味香精调制出来的果味饮料来冒充果汁。【责任编辑:肖月青】}
“味精或者鸡精吃多了,真的会致癌吗?”这是小九在后台看到粉丝发来的一则私信。原来,这位粉丝平时自己在家做菜,都喜欢加点味精或鸡精来提鲜。结果前几天她妈妈来找她,发现她厨房里的味精跟鸡精,不但全都给她扔掉了,还把她给骂了一顿,“味精就是害人精,吃了会致癌的!我看你以后出事了谁来照顾你。”于是她就十分委屈,发了私信来询问。其实“味精有害”、“味精致癌”的说法已经由来已久了,不少人都相信了这种说法,今天小九就给大家一次性讲清楚。一、味精VS鸡精,谁才是真正的“害人精”?
“味精有害”的说法从何而来的,你知道吗?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说人们在吃完中餐后15-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且还会扩散到双臂和后背,这样的麻木感一般会持续大约两小时。这篇文章引发了全球对味精的恐慌,并将此事件称为“中餐馆并发症”。不少人认为味精都是化学工业品,但事实上并非如此。1907年,日本人从海带中提取出谷氨酸钠,并将其取名为“味之素”,这就是味精的起源。后来,中国化学家吴蕴初发明了盐酸水解法,成功从蛋白质中提取出谷氨酸,并将其称为味精。现在市面上售卖的味精,都是用大米、小麦、玉米和甘薯等粮食作物,进行微生物发酵,然后再提取、精制后,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而“味精致癌”的说法,同样也是无稽之谈。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占比大约是80%-90%,如果味精被长时间高温烹饪的话,的确会有小部分的谷氨酸钠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这个转化比例是非常小的,几乎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只是会让味精的鲜味有所下降。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美国FDA也认为,在现在的食用量和使用方法条件下,长期食用味精不会对人体带来任何障碍。那么鸡精呢?实际上,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大部分鸡精的配料表里,味精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而鸡肉(粉)则排得比较靠后,用量不多。而且国家对于鸡精没有强制性的标准,所以有些鸡精里甚至没有鸡。除了味精外,鸡精中还会添加盐、糖、核苷酸类物质以及其他香料,其中核苷酸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凸显鲜味。这些成分都是比较安全的,当调料正常使用,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二、味精吃多了,不但杀精还脱发?
近年来,又有新的“黑锅”甩到了味精上了,那就是味精吃多了,对于男性来说,不但杀精还会导致脱发。关于“味精杀精”的说法,有大鼠实验表明,即使大量食用味精,大鼠的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与生育相关的器官,在大体和镜下检查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中毒性病理改变。而且在体重、摄食、血象、心、肝、肾功能等十项生活指标,和心电图等检查中均没受到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味精并不会杀精。另外,关于味精导致脱发的说法,目前也没有得到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来支撑,脱发主要是受到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和精神等因素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味精吃多了确实对身体无益,所以在烹饪时想要加入味精的话,要注意这几点:不要过量食用:味精中含有钠成分,长期过量食用的话,会导致钠摄入过量,引发便秘、肠胃道疾病等。如果使用了味精,可以适当减少食盐的使用量。
部分人群不宜食用:孕妇、婴幼儿、高血压患者、肾病患者和痛风患者等人群,都不适宜吃味精,而且饮食中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味精这一类食品添加剂。
不宜高温加热:味精的溶解温度为70-90℃,如果在温度过高的时候放味精,会让其中的谷氨酸钠转化成焦谷氨酸,鲜味会大大降低。
因此,建议在食物即将出锅时再加味精,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味精的鲜味。三、真正致癌的,其实是这5种“做菜习惯”
味精不会致癌,但有些做菜习惯却有致癌风险。如果你有以下这几个做菜习惯,请及时改正过来。1、炒菜不开油烟机食用油被加热后产生的油烟里含有200种以上的有害物质,包括PM2.5、甲醛、多环芳氢类物质等。而且多项研究都表明,烹饪油烟会诱导细胞DNA损伤,并且具有致癌性,长期暴露在厨房油烟中,容易患肺癌和鼻咽癌。因此,炒菜前记得先打开油烟机,做完菜后不要立即关油烟机,正确的做法是过一会再关。2、做菜的时候放盐太多长期高盐饮食,吃太多高盐食物,例如加工肉类、腌制食品等,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进而增加患癌风险。因此,做菜的时候要控制食盐的食用量,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3、炒菜温度过高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发布过一份膳食研究报告,其中提到炒菜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2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就越多。也有研究指出,炒菜的油温越高,炒出来的食物颜色就越深,里面所含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也会比较多。因此,炒菜时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4、炒完一道菜不刷锅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看似干净的锅具表面,其实附着食物残渣和油脂,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就很可能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和有毒物质。尤其不刷锅就炒下一道菜,很容易会烧焦,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建议每做完一道菜都要先清洗干净锅具,然后再去炒下一道菜。5、喜欢用“自榨油”自榨油并没有经过精炼加工,里面含有大量杂质,起烟点会较低,用来炒菜时很容易会形成大量油烟,更容易产生致癌物和有毒物质。而且,部分自榨油也存在黄曲霉毒素这1类致癌物超标严重的情况,可诱发肝癌、胃癌、肾癌等多种癌症。所以,食用油还是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油,尽量避免使用自榨油,或小作坊制作的毛油和土榨油。味精是很多人家中常备的调味料,正常范围内食用的话并不会致癌、杀精或导致脱发。但日常使用味精时也要注意不要过量,等到菜品快出锅时再添加味精,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尽量不要食用味精。参考资料:[1]窦攀. 味精吃多了会致癌?鸡精比味精更好?一篇全都告诉你… .科普中国.2021-04-30[2]「鸡精」和「味精」哪个对身体危害大?.营养师顾中一.2021-03-30[3]味精、鸡精是“害人精”?牢记3件事,它们也可以很安全.家庭医生在线.2018-05-08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菠萝啤为什么那么便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