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法作品草书?

2017-10-21 19:08
来源:
文化阅视
袁旭临近照
艺术名片
 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历任山西省书协副主席、太原市书协主席、太原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文史馆馆员、山西省书协顾问、山西省诗词学会顾问、太原市书协名誉主席、太原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
  曾两次赴日本、德国进行书法讲学。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等专题介绍。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应邀为广东韩愈祠、湖北米公祠、陕西黄帝陵博物馆、张大千纪念馆等书写碑文、楹联、匾牌等。出版有《袁旭临书法篆刻选》《旭临墨痕》系列作品集及与人合编《宝贤堂集古法帖》《晋阳古刻选》等20余种。
  推荐人:
  姚国瑾(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推荐人语:
  袁旭临先生是山西颇具声望的老一代书法家。楷书师从唐人,游于欧、颜;行书宗法二王,下及赵、董。近年略参黄山谷,如老松寒梅,遒劲刚健。于结字,中宫紧收,四肢开张,如大鹏展翅,凌空翱翔。其为人也,至德可师;其为书也,风规自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袁旭临书画创作摭议
■姜寿田
  作为山右书坛老一辈书家,袁旭临始终保持着他那一辈书家特有的对传统的敬畏,他为人处世平淡、低调。因而,在山右书坛虽然他位置显赫,但并不以此炫人心目,人们对他的关注并不是其来自地位的影响,而是来自艺术本身。
1990年代和朱屺瞻、韩天衡在上海豫园
  袁旭临书法创作的基调无疑是文人化的,这是他书法审美的价值定向。他的书法在风格上源于米芾,同时,也明显受到来自二王一系的影响。如孙过庭、怀素、文徵明、董其昌、宋元明人手札及现代沈尹默都在其书中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痕迹。可以看到,对书法文人化审美价值的总体把握,使袁旭临获得了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即基调是统一的,而书法取法则是多元的。这使他的书法审美体现出一种风格的多变与鲜活。而这是相对不易做到的。因为书法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追求要大于一种审美风格的追求。风格相对于精神气质的弱化则使风格易于趋于僵化和死守一家一派,从而最终导致创作上的枯竭。袁旭临书法取文人化立场而创作则始终保持开放性和丰富性的统一。其书风雅而不枯、不弱、不媚;雅而劲健,雅而有骨。无机气、死气、匠气,文人气洋溢充盈。
在德国讲学时示范书法
  就书法文化本身而言,其价值定向与选择始终构成中国书法的价值标准。王国维认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即古雅。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它规定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的审美疆域,故雅俗之分便成为文人书法的价值分野。黄山谷论书力诋俗态,认为“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他高度评价苏东坡书法,而其不可企及处则在于胸中有书千卷,故其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披拂而出。而他对周越的书法批评,则指其为“胸次之罪”,即无文心文气,书病于韵。明代董其昌论书也力诋俗气,认为书不可有兵气、江湖气、村气、妇气、匪气,而倡为雅气,认为书应有蔬笋气、山林气,质言之即士气。
  袁旭临的画与其书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充溢着文人气的品格与情怀。他的大写意花鸟取法吴昌硕、齐白石,山水画取法王蒙、石涛、黄宾虹,尤以花鸟画得白石老人精神。其大写意花鸟以书法入画,笔墨淡逸,点厾(dū)皴染皆主化运,不沾着于形迹,此又昭示出其对文人化的一意孤往矣。在这里袁旭临书与画的文化价值追寻臻于一致。
2013年书画个展开幕式
袁旭临咏书画诗选

笔行千里远,道守方寸间。
悟到我法处,拙巧自了然。

固法者则死,无法者必滥。
无法有法真,有法无法传。

书法不见法,一味求率真。
率寓方圆中,除却何谈神。

知法不见法,心手两相仇。
欲求玄机妙,功追在源头。

一泻千里随人意,细敲点画更为要。
静观默察古人意,形质情性两相高。

作字做人成一统,细品妙道不尽同。
人生如歌低低唱,墨色染指高高风。
水惟善下成沧海,山不争高自苍穹。
留取丹青看墨色,何须榜首争虚名。

草书无定格,书家各自风。
点画生狼藉,线质出枯藤。
东倒西歪姿,肥瘦长短松。
下笔一气贯,通篇舞蛇龙。

一字构架变出难,
长夜难寐五更天。
灵犀一点飞身起,
一笔挥就笑逐颜。

书法本有法,有法却无法。
写到自然处,气象方升华。
书道千秋事,苦旅一生涯。
枫叶经霜久,落红胜春发。

惯是灵感一瞬间,
胸吐万水与千山。
横涂竖抹情消尽,
烟云满纸诗满篇。
十一
半分芳草地,凝结古情意。
隙风惊气寒,空地马蹄急。
刀笔无好梦,心手仇相逼。
忽得一率真,欣喜不由己。
十二
晨光熹微睡意无,
披衣燃灯玩石花。
刀落一刻容古今,
红白得宜两相华。
作品选刊
梵 云
西山泉
心 乐
从心所欲不逾矩
楷书柳宗元《小石城山记》中堂
行书刘禹锡《秋风引》中堂
国画 春韵
国画 山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法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