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田连元杨家将369回中的杨七郎去而复回??

鬼谷子先生飘然到访天波杨府,面对即将出征的杨家七郎八虎,他道出一句天机偈语,他说:“杨家此次出征,八子去,六子回!”鬼谷子先生是方外高人,他的话,后面还真的应验了,不过,结局比大家想得还要惨烈!杨再兴和结义兄弟罗延庆同往相国寺听书,说书人讲的正是北宋杨家将“八虎闯幽州”的故事。杨再兴听得津津有味,听完还赏了说书人好多钱!罗延庆问他:“大哥,这里的人听一场书只要两文钱就够了,你何故给他那么多银两?”杨再兴说:“你没听他说的是我的祖宗他们兄弟八人‘八虎闯幽州’救皇上的事吗?他们这一个个武功了得,胆量又大,豪气干云的,别说给这些,给再多都值!”可见,作为杨家将后人的杨再兴对闯幽州救驾的“八虎”也是十分敬佩的。那么问题来了,“八虎闯幽州”里的“八虎”指的是谁呢?看过《杨家将》评书的朋友都知道,“八虎闯幽州”的故事是这样的:宋皇御驾亲征,被辽军围困在幽州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情况十分危急。当时被发配在雄州的杨家父子得知消息后,杨继业赶忙命人收集粮草人马要前去解围,他的八个儿子(七个亲生儿子和一个义子)更是连夜赶往幽州救驾。杨大公子杨延平带着七个兄弟赶到幽州城外,辽军一看宋军只来了七八员战将,而且个个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不过三十,最小的可能连二十都不到,所以,根本不放在眼里!谁料,这哥八个一闯营,不得了啦,杀得辽军人仰马翻、屁滚尿流!杀得他们呼爹喊娘又恨爹娘,为什么恨爹娘呢?恨爹娘少生了他们两条腿!杀得他们人挤人、人碰人、人撞人,人踩人,杀得他们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城上守城的宋军一看有人来闯辽营了,十分欢喜,赶忙叫人通报高君保元帅和太宗皇帝。高元帅和皇上一听,激动不已,赶忙跟着旗牌官上到城头观看。太宗皇帝在城上看到杨家八个儿郎在辽军连营里正冲得起劲,心里可高兴坏了,他说:“杨家这八个儿郎太猛了,你们看!他们一个个好比猛虎下山,闯营杀敌好比虎入羊群也!”可不,杨家这哥八个在辽营里横冲直撞,一会儿的功夫,便闯过了连营冲到了城门之下。太宗皇帝急忙下旨大开城门,将他们迎入城里。这哥八个吃过了饭,精神抖擞,也不睡觉休息,又一起出城来杀向辽军。彼时刚好杨继业率雄州兵马赶到,他们前后夹击,直杀得辽军尸如山积,血若川流!辽囯征宋大元帅韩昌一看损失惨重,连忙下令撤退。杨继业将金刀往上一托,向前一扬,大声叫道:“冲啊!把他们杀得片甲不留!"宋军乘胜追击,又杀死辽军不计其数。一直追出六十多里,确实追累了,才鸣金收兵。杨家父子不仅成功的解了幽州之围,还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皇上自然高兴万分,他下旨给杨家父子庆功。庆功宴上,皇上连连称赞杨家八位少年郎勇猛,说他们是大宋的八只老虎!因此,杨家哥八个闯营救驾的故事便被说书人称之为“八虎闯幽州”。由此可知,说书人说的“八虎”指的正是杨继业的八个儿子也。另外,评书里还经常提到“七郎八虎”,八虎我们知道了,那么,七郎呢?这里的七郎可不是只指杨七郎一个人,他是指杨继业的七个亲生儿子:杨大公子叫杨延平,他在《赵太祖三下南唐》中就曾出现过,在孙真人的眼中,郑印和高君佩这些人都是性急粗莽之人,常惹得一声他冷笑。唯独杨大郎在他眼中是聪明睿智不糊涂,武艺高强最可靠的人,他把取“杜女血”的重任交给了他。杨二公子叫杨延定,他力大无比,经常在杨家将中充当先锋的角色,常常一马当先杀向敌人,非常神勇。杨三郎叫杨延光,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个走到哪里都会发光的人。他常年跟随父亲老令公和两位兄长大郎和二郎一起守卫边关,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还射得一手好箭,有“赛李广”之称。杨四郎叫杨延辉,他是杨继业八个儿子中长得最帅的一个,难怪辽国公主一见他就喜欢上了他,为了他甚至连命都可以不要。杨五郎叫杨延德,心怀慈悲的他是杨家将中武艺学得最杂,但偏偏又都学得很不错的一个。杨六郎叫杨延昭,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不用再多作介绍了。杨七郎叫杨延嗣,杨家将中的小张飞,最勇猛的就是他了。杨老令公除了上面这七个亲生的儿子,还有一个义子,那就是杨八郎,他不是杨继业的亲生儿子。杨八郎,原名叫王顺(也有叫王英的),是金刀老令公结义兄弟王老令公王子明的儿子,王子明阵前受伤过重,临去之前,把自己的儿子王顺过继给了杨继业,所以,他从此改名为杨延顺。所以,这里“七郎八虎”的叫法主要就是说杨继业这八个儿子,有七个儿郎是亲儿子,还有一个干儿子,他们哥八个,个个都是虎将!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具体到“杨家将七郎八虎到底都有谁”这个问题,在《杨家九代英雄传》里有两代杨家将都有“七郎八虎”。除了上面说到的杨继业儿子这一代,还有一代是杨衮儿子那一代。《火山王杨衮》里有交待,杨衮在宝鸡山联合郭威、刘知远、石敬瑭、李嗣源和李存勖这五个做过“皇帝”的五龙还有高行周,他们 “五龙二虎”一起逼死了铁枪王彦章,之后,他就回到了潼关西宁老家,一边钻研枪艺,一边开枝散叶。这段时间,他的老婆金玉荣给他生了七个儿子,大的三个叫杨继康、杨继孝和杨继仁,第四到第六个分别叫杨继义、杨继忠和杨继凯,老七正是金刀无敌杨继业。后来,火山王杨衮的岳父,也就是“走线铜锤”绝技持有人金良祖从外面捡回来一个小孩子,交给了姑爷杨衮抚养,他就是杨衮的义子杨继亮(也就是后来认祖归宗后的高怀亮)。杨衮的这七个亲生儿子加高怀亮这一个义子,这老哥八个,就是评书里说的“老七郎八虎”。八子去,六子回 !为何只有一个儿子回?这是杨家将出征金沙滩之前,鬼谷子先生到访了一次杨家,他留下的一句天机偈语。老太君反复念叨着这句偈语,她不知道自己的这八个儿子,究竟是哪两个要殒命在军前?她看着生龙活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八个宝贝儿子,心里有血泪在滴。然而,结果比她料想的还要悲惨!杨家“延”字辈哥们八个一起出征,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他们一路上取得了好几次的大捷。到了幽州后,又成功的解了幽州之困,打得辽军退出九九八十一里,一直到退到一个叫金沙滩的地方,才敢停下来安营扎寨。为了报仇,天庆梁王和征宋大元帅韩昌决定在金沙滩摆下鸿门宴,他们派出使臣到宋营“敬送”请帖,邀请宋皇和八贤王同赴“双龙会”,说要在金沙滩“双龙会”上亲自向太宗皇上献上降书表。太宗皇帝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脑袋,真以为辽国怕了他的御驾亲征;加上旁边老贼潘仁美又不停的煽风点火,于是一拍脑袋就接受了天庆梁王的邀请。老令公杨继业知道此消息后,虽然识破了这是辽国的奸计,但为时已晚,毕竟彼时皇帝已经表态决定出席“双龙会”了。为了顾全宋室的颜面和保护皇上与八贤王的生命安全,杨继业无奈,只好舍小家保大家。杨继业让长得有有点像太宗皇帝的杨大郎假扮宋皇,长得像八贤王的杨二郎冒充八贤王,杨三郎装成侍卫队首领,杨四郎化身镇殿大将军,杨五郎变成起居舍人,其余六郎、七郎、八郎,三位杨家少儿郎跟随五位兄长一同奔赴双龙会。不出杨老令公所料,果然“会无好会,宴无好宴”。双龙会席间,辽国派出十万大军将金沙滩围了个水泄不通。天庆梁王耶律尚不仅不递降书表,反向“宋皇”索要降书表。大郎杨延平哈哈大笑,说:“我们早识破你们的奸计了,我不是皇上,我二弟也不是八贤王,我们是杨家将!”天庆梁王耶律尚一听,勃然大怒,把暗号碗用力一摔,埋伏在两旁的刀斧手一起冲出。杨大郎急抬手腕,用袖箭一箭射死了天庆梁王!可惜,未来得及转身,便被蜂拥而上的刀斧手砍死在了席前。韩昌韩延寿一见天庆梁王被射死,又惊又怒,赶紧传令三军,务必杀光杀尽前来赴会的杨家将!这一战真的太惨烈了,结果“大郎被刀斧手砍死在席前;二郎大力举闸门,被敌兵用箭射手臂,千斤闸落下压死;第一个冲出辽军重围的杨三郎,为救八郎,他再次杀回,结果战马被辽兵的钩刀砍伤,马失平衡,从马上掉到地上,被辽军的乱马踏入泥桨而亡;四郎、八郎被辽军冲散,也被辽人用伤马之计,让他们从马上摔落到地上,分别被两位辽国公主活捉到了番邦;五郎冲出重围,一看身边兄弟全部不在,心想,杨家为保大宋,征战沙场多年,竟落得此般状况,当下一怒就把红尘看破,奔往五台山当和尚去了;更可怜的是杨七郎,他好不容易冲出了重围,回到宋营后竟被老贼潘仁美公报私仇,把他绑在高杆之上,用乱箭射死。 八子去,六子还,只剩杨六郎把家还。”战况之惨烈,比老太君料想的更甚!原来,所谓的“八子去,六子回”并不是说六个儿子回还,这里的六子,竟然是指排行第六的杨六郎!所以,六子回,意思是只有杨六郎一个人回!当然,“八子去,六子回”,也有“七子去,六子还”的说法,这都不过是评书里的一个桥段,评书有意用“前面有多甜,后面就有多惨”这种强烈的对比,给观众带来情感上巨大的反差效果!其实,就是说战争会给人们带来难以估量的伤痛,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和平。这何尝不是评书能够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连元杨家将369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