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锤头是中国古代镰刀独有的吗?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名刊精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光影见证辉煌历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甘肃省摄影图片展作品选登
兰州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甘肃省将对政务服务实行5个等级评价并纳入绩效考核
上半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 同比增长48.6% 增速排名全国第7
任振鹤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府第137次常务会议 研究分析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 安排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
甘肃省红色经典诵读(陇东赛区)比赛将在庆阳南梁举行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西宁:文亭巷社区中的歌舞情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建有温度 社区有活力——记兰州酒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郭佳
}
(作者:何晞宇)自1924年末共产党建立第一支武装铁甲车队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的称呼经历了独立团、工农革命军、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最后正式定称解放军。在人民军队各个发展时期,军旗也随着不同的时期,不断地变化,除了使用国民革命军军旗、象征苏维埃的镰锤红旗,还使用过犁标红旗,甚至“龙旗”。这些细节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军队从草创到步步壮大,最终淬炼成钢坚不可摧的艰难发展历程。最早的军旗没有锤子只有斧头1927年9月8日,秋收起义爆发前,湖南省委率先发出密令,组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由毛泽东担任师长。起义爆发前,该部队自制了新的军旗,“我们独树一帜……把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子、番号都做好刻好发下去了”。1928年3月底至4月上旬,毛泽东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驻湖南桂东沙田村期间,在当地留下的宣传画。画上绘有当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军旗据参与起义的师参谋部参谋处长陈树华回忆,当时决定制作新军旗是部队“内部的决定”,由师参谋部的何长工模仿苏联国旗设计,使用了苏维埃标志性的红底色,五星,星内排列镰刀,但将与镰刀交叉的锤子换成了斧头。因为当时以锤头为代表的产业工人在中国还不够强大,更普遍是传统手工业者,因此用斧头更符合中国实际。1930式红军军旗样品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第51号通知宣布取消工农革命军,改称红军。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军队正规化建设被提上日程。1930、1931年中央军委两次发布红军军旗式样。1930式军旗,基本依照原工农革命军的设计,即红旗、五角星,星内排列镰刀斧头。1931式红军军旗样式,不同颜色的边幅条代表了不同军种:步兵旗、骑兵旗、炮兵旗、工兵旗、辎重兵旗、医护兵旗(从左至右)1931年3月18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要求各地政府各红军部队按此规定制换旗帜但1931式军旗有了较大改变,一是五星被独立放置,二是镰斧组合改成了国际苏维埃通行的镰刀锤子组合。同时将军旗的配色改成红底配黄标志。这个配色成为了后来解放军军旗的经典配色。而1931式军旗也是人民军队在解放前使用时间最长的军旗式样。贺龙的队伍用的是“龙旗”秋收起义后,各地武装起义此起彼伏,他们的军旗大都使用了象征苏维埃政权的镰斧五星标志。不过,有些部队因为和中共中央通信不畅,早期依旧沿用国民革命军军旗。当中最特别的是贺龙在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联系当地武装时,使用的“龙旗”。贺龙在桑植起义时用的龙旗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下,农村工作比大革命时期更加艰巨。为了在乡村这个熟人社会开展隐蔽工作,“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往各地工作的同志,基本都被派回原籍。南昌起义中引导队伍南下失败的贺龙也向中央提出,回到家乡桑植“拉队伍”,“或许能搞出一点点名堂来”。当时桑植所在的湘鄂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交通闭塞,地方各派势力矛盾重重。贺龙为了争取当地土著武装的协助,采用招安、改编、打击等灵活策略相结合,很快组织了一支队伍,于1928年4月初发动了桑植起义,建立中华苏维埃桑植县革命委员会,为湘鄂边根据地打下基础。林海雪原上谜一样的“三星”军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就通过满洲省委,在东北各地成立了多支抗日游击队。他们常年活跃在长白山、三江平原、小兴安岭等区域,与日本关东军开展游击战。1933年,这些北方抗日武装改称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人民革命画报》中绘制的东北“南满第一军”举军旗的图片由于东北抗日联军与中共中央的联系曾长期中断,其军旗形式也与中原红军军旗不同。由于抗联的资料散失,有关抗联军旗的记载非常少。1935年10月25日颁布的《东北抗日联合军组织条例》里曾提到“军旗另行规定”。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旗帜暂定图案》中曾有一段描述,“旗帜颜色为红色,金五角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的军旗目前保留下来信息最明确的一张东北抗联军旗是抗联第三军第二师师部的军旗。旗帜为红色,旗面右上角排列有三颗五角星。但这三星标志的意义还有待党史研究者发掘。军旗也曾“光溜溜”无任何标志虽然在解放以前,人民军队的军旗经历了许多变迁,但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质朴,无任何标志的红旗。红军两个部队在长征时使用的军旗。可以看到样式都为1931式,但受到条件限制,制作并不规范,有的按规定用镰刀锤子标志,有的还使用早期的镰刀斧头标志在解放战争初期,军队的政治生活需要旗帜,但抗日时期的杂旗已不能使用,部分解放军部队开始恢复使用1931式红旗。不过在战场上,解放军使用最多的军旗,还是无任何标志的红旗。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出兵是以“志愿军”的名义,按照国际惯例,不再使用本国军旗。但为了鼓舞军队士气,在抗美援朝后期,红旗再次成为志愿军的战旗,被广泛使用。“在军(红)旗前照相”也成为志愿军一个特别的奖励项目。“八一”两字在北平被绣上了军旗1948年,内战战局开始出现大变化。战局迅速反转,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显得日益重要起来。据原中央军委作战局工作人员王亚志回忆,1948年初,毛泽东曾拟让华北野战军渡长江南下,周恩来此时“联想到解放军到新区的形象”,希望将军旗、军徽等标志统一起来,于是致电各大军区征询设计意见。1948年2月21日,经周恩来建议,中央军委发出一份征求全军统一军旗、军徽、帽花、臂章意见的指示电。同年5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撤离延安转移至河北西柏坡,军旗等的设计工作此时被交给了中央军委作战部一局和总政研究室承办。1949年初,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参照鲁中军区《前进》报纪念八一专刊封面,军旗加“八一”二字为主标,进行重新设计。这当中还有一个关于字体的设计细节。据总政研究室的杨大琦回忆,当时领导总政研究室设计军旗的是黄镇将军。一开始黄镇设计的“八一”二字是楷体,但考虑到战争中各单位制作该字体有难度,所以改成了“齐壮的等线体美术字”。此时北平已经和平解放,杨大琦在东单找了个裁缝店,制作出了第一面八一军旗的样旗。194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布军旗军徽样式公告1949年5月下旬,军旗的最后方案审定,为红底,五角星加“八一”二字。周恩来指示作战部一局迅速将样式发往各部队,并于6月15日正式启用。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军旗样式定为长方形,红色,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二字,亦称“八一军旗”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开幕日当天会议主席台后幕上挂着巨幅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由于新的国旗样式还没确定,会徽的两边悬挂旗帜由崭新的八一军旗代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兵器镰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