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怎么样 介绍张其成的个人经历与谁成就谁?

张其成,博士,教授。原名张其枨,男,1959年生,安徽歙县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后导师,图书馆主管副馆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术骨干。兼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客座教授,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等。1985-1988年北京中医学院基础部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1994-199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获哲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中医学博士后工作。现主要从事中医理论(医学哲学、中医文化学)、中国哲学(易学与先秦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奖励国家教委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199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十佳青年(1994年)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7年)安徽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全国首届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2001年)专著《易道主干》(第二版)(中国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名《易道:中华文化主干》)《易图探秘》(第二版)(中国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名《易符与易图》)《象数易学》(沈阳出版社,2001年)《易学与中医》(第二版)(中国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名《东方生命花园》)《中国养生文化》(华夏出版社 2001年12月)《阴阳五行新探》(待出) 主编《易学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2年)《易经应用大百科》(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易医文化与应用》(华夏出版社,1995年)《易学文化丛书》(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医古文》(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中医哲学基础》(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副主编、合著《中医药文化通览》(合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论医中儒道佛》(副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儒道佛与中医药学》(副主编,中国书店,2000年)《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副主编,华夏出版社,1998年)《新安名医考》(合著,安徽科技出版社,1990年)《新安名医肿瘤验案》 (合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 《新安医籍丛刊》(针灸类)(校注,安徽科技出版社,1992年)《新安医籍丛刊》(医经类)(校注,安徽科技出版社,1995年)论文: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及国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以下为发表论文分类目录(部分):中医学类1、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 医学与哲学 1999,20(12):25-272、中医理论模型的特征、意义与不足 医学与哲学 2000,21(2):45-473、再论“原型”与“模型”及其中医学评判标准问题 医学与哲学 2001(3):53-554、丹波父子对《内经》训诂的贡献 中国医药学报 1989(4)5、中医现代化悖论 中国医药学报 1999, 14(1):4-86、关于中医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 中国医药学报 2000,15(1):9-137、再论中医特色不能丢 中国医药学报 2000,15(3):3-58、论中医思维及其走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4):10-129、开放的圆—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的哲学命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12-1510、中医文化学体系的构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52-5411、一部龙门药方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3):封3-412、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20(1):24-2713、《周易》与传统生命科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6): 6-914、对医易研究的追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3):2-415、从易学象数模式看中医理论实质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6):1-316、五行与五脏的配属过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16-1817、中医理论体系的起源探讨 日本:中医临床1995,16(1)(2):96-102,96 –9918、易学思维方式对中医的影响 台湾:中华易学1995,16(5)(6):48-50,49-5119、东方生命“二体三用”的模型 台湾:中华易学1997,18(5):55-6020、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特点 医古文知识 1989(1):12-1421、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方法 医古文知识 1989(3):3-522、以易训医 援易入医 医古文知识1994(2)(3):2-6,14-1623、中医古籍文献研究的思考 医古文知识1998,(3):28-3024、东方文化复兴的契机 中华气功1999,(1)4-525、从练功之技到修身之道 中国气功科学1999,(1):16-1726、气功师三戒 中国气功科学1999,(9):11-1227、论人体生命的“象数”模型 中国气功科学 2000,(5):3228、中医存亡大论争 中国气功科学 2000,(8):28-2929、中医与《周易》 健康报 1996、5、24(2)30、中医、气功与生命科学 健康报 1996、8、23(2)31、从文化背景看中医发展之路 健康报 1999、1、1(2)32、认清中医学概念的实质是中医发展的前提 健康报 1999、3、26(2)33、崇尚科学 抵制迷信 健康报 1999、8、9(2)34、医易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国中医药报 1991、8、12(3)35、中医与《周易》 中国中医药报 1996、6、10(3)36、医易象数模型与人体生命模型 中国中医药报 1997、2、24(3)37、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中医药报 1998、12、7(3) 38、心涵雨露万家春 家庭中医药 2001,(1):1-239、日本江户时期《内经》训诂考据研究 《内经研究大成》1997,北京出版社40、王清任学术思想探源 《王清任研究集成》2002,中医古籍出版社41、新安医家《内经》研究概要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0,(4):18-2042、余含棻《保赤存真》探要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9,(4):17-1843、新安名医张根桂经验鳞爪 中医杂志 1988(10):69-70易学与哲学类1、易学象数思维与中华文化走向 哲学研究 1996,(3):65-732、象数与义理新论 哲学研究 1995,(10):64-683、卦象爻数源流考 中国哲学史 1997,(4):19-284、天人相应 儒医相参 中国哲学史 1998,(3):125-1275、论《周易》思维模式及偏向发展 周易研究 1994(1):52-58 6、医易研究元问题及医易研究的方法论 周易研究 1996,(2):83-887、阴阳鱼太极图考 周易研究 1997,(1):9-158、象数范畴论 周易研究 1998,(4):27-369、汉代象数学家的人文情怀 周易研究 2000,(1):66-7110、象数与术数 国际易学研究 第三辑 1997:84-10211、中国数本论学派 国际易学研究 第五辑 1999:162-17912、论《周易》与《内经》的关系 国际易学研究 第六辑 2000:13、象数义理体用论 象数易学研究 第一辑 1996:262-27214、周敦颐太极图考 象数易学研究 第二辑 1997:225-24615、易学数学派太极观 中国传统哲学新论 1999:191-20816、周易循环律及其普适意义 孔子研究1996,(3):15-2017、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 孔子研究 2001,()18、论象本论学派 东南学术 2000,(1):19-2119、从医儒互参角度研究宋明理学 炎黄文化研究 1998,(5):194-19620、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1):1-521、面相手相是非谈 人民日报 1996、9、20(9)22、东方生命科学之光 人民日报 1995、6、9(9)23、应重视“徽州学派”的研究 安徽日报 1995、8、2524、给“徽州学派”以应有的地位 黄山日报 1995、9、325、论“徽州学派” 徽州师专学报 1996,(1):12-1526、徽州学术的三期发展 黄山高专学报 2000(4):34-36科研已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其中获奖项目3项:1、《新安名医考证研究》,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7年) 2、《新安名医疑难病治法研究》,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3、《易学与中医》,全国首届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2001年)4、《中医药学与儒道佛思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1996-2000)5、《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1997-1999)现主持科研课题3项1、《中医哲学范畴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2、《道藏医药文献的整理与数字化处理》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3、《中医阴阳五行的本体与特征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教学1、 指导博士后1名2、 指导硕士生5名3、 协助指导博士生6名(其中含北京大学博士生2名)。4、 主讲研究生课程《中医文化学》,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医哲学基础》、《医古文》、《周易与儒道佛》。电子信箱zhangqicheng@yahoo.com.cnzhqicheng@263.com}
大数据太精准了,在下正是张其成教授的在读硕士研究生,那我就提供一下学生视角的评价吧~首先,能拜入张老师门下,是我莫大的荣幸。张老师的学术地位高、学术能力强,是业界公认的权威专家,在大佬门下,时常惶恐自己忝列门墙,拖了师门的后腿,只好督促自己潜心学习,沉淀积累。张老师对学生也很好,每年都会拨款给硕博研究生买书,并教导我们一定要多看国学经典,尽量直接阅读原著,更原汁原味。其次,张老师的格局很大,几十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医文化和周易文化,不仅有高质量学术著作,如《易学大辞典》,还有许多普适性的作品,书籍如《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张其成全解周易》,喜马拉雅音频如《张其成讲易经》《张其成讲黄帝内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受众颇广,好评如潮,为中医和周易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张老师的学生,我们也会受老师的精神感召,在日用平常中践行、弘扬传统文化。张老师如今已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返聘去任职讲席教授了,文科教授的金字塔尖儿,从211退休还能被985返聘,这本身就是对张老师品性德行、学术实力的极大认可。作为张老师的研究生,我们自然是与有荣焉,导师实在是太努力、太优秀了!对一个人的评价难免具有主观性,就像我对张老师的评价,我个人觉得非常客观,但旁人看来是尽挑好话说。是好话,但也是事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成就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