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线城市的人口锐减会不增反减?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城市之间人口此降彼长的特征未来可能更趋明显。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各地2022年统计公报近期陆续发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均出现负增长,这一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数据显示,2022年末,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分别为2184.3万人、2475.89万人、1873.41万人,分别比上年减少4.3万人、13.54万人、7.65万人。深圳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较2021年减少1.98万人。这也是深圳建市以来首次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
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人口变动情况向来备受关注。但是,人口的增减变化不是简单的算术题,而是包含众多变量的复杂方程。四大城市常住人口虽然齐降,但其背后原因却不宜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广州、深圳所在的广东省,流动人口总量居全国之首,2022年受疫情散发多发等因素影响,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人。其中,广州遭受了尤为严峻的疫情,叠加春节因素影响,大量务工人员选择离穗观望,提前返乡。外来人口在短时间内的部分回流,造成常住人口规模出现阶段性收缩。深圳情况与此相似,有分析认为深圳的调整落户政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广东省统计局预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东常住人口保持长期稳定增长趋势不会改变,预计2023年广东常住人口将逐步恢复稳定增长。
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减少,更多的是其作为超大城市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主动合理管控人口规模的结果。北京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解决“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突破口,近年来常住人口呈现增速增量双下降态势,已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并以2500万人左右的规模作为2035年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事实上,2017年京沪已出现过常住人口同时下降的情况。
把视野拉远,可以看到,与北上广深形成对比的是,众多中西部省会城市、新一线城市成为“抢人赢家”。2022年,24个万亿元GDP城市中有17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按增量排列依次为长沙、杭州、合肥、西安、武汉、郑州、青岛、济南、成都、宁波、南京、苏州、泉州、福州、无锡、南通、重庆。其中,长沙、杭州、合肥、西安的常住人口增量均在10万人以上,分别为18.13万人、17.2万人、16.9万人和12.29万人。排名前五的城市中,4个是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此外,贵阳、南昌2个中西部省会城市,增量也分别达到11.81万人和10.06万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中西部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城乡和区域差距不断缩小,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例如,近年来长沙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提升经济能级、空间能级、人才能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娱乐等产业风生水起,教育、医疗、文旅资源优势明显,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些都是这座“网红城市”的人才“留”量密码。
在全国人口总量达峰、地区流动活跃等背景下,受城市治理理念、产业结构调整、生育观念转变、户籍政策、生活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城市之间人口此降彼长的特征未来可能更趋明显。对于北上广深的人口负增长,需要予以重视但不应过度焦虑。长远来看,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人口红利,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让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四大一线城市人口集体负增长背后存在以下几个原因:户籍限制政策:一线城市普遍实行严格的户籍限制政策,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不同,导致一些非户籍人口难以在城市中享受公共服务和福利。这使得一些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或选择其他城市居住。高房价和生活成本: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是人口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断上涨的房价使得购房难度增加,对年轻人和新毕业生来说尤为困难。同时,高昂的生活成本也给人们带来压力,可能促使一些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就业压力:一线城市的就业竞争激烈,尤其是对于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对于一些找不到理想工作或面临职业发展瓶颈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城市发展限制:一线城市的城市发展也面临一些限制和挑战,例如资源环境压力、交通拥堵等。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人们对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一些人可能选择迁往次一线城市或发展相对较好的二线城市。这些人口负增长的消息释放了一些信号:一线城市发展压力:人口负增长反映了一线城市面临的发展压力。城市发展需要平衡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如果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可能会导致人口外流。二线城市崛起:人口负增长可能意味着一些二线城市的吸引力在增加,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发展潜力更大的城市。这为二线城市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政策调控的重要性:人口负增长凸显了户籍限制和房价问题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这表明相关政策的调控和改革对于引导人口流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人口数据仅仅是一种反映,对于整个社会……}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近年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这个似乎意料之外的现象,实际上却是长期以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副产品。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个现象的背后存在哪些原因以及可以解读出哪些信号。一线城市的高成本是导致负增长的主因。由于地价、房价等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了房屋需求不足、个人消费降低的情况。例如,不少先前租住在北上广深的人们,在租金逐年攀升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到周边城市居住或返回自己的家乡,以维持自己的生活标准。同时,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也让不少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此外,一线城市的聚集效应导致城市规模膨胀,人口过剩又进一步加剧了各种问题。例如,房价的过高导致了人口迁移;交通拥堵重重、污染严重等生活质量的问题也不断升级,成为一些人离开一线城市的原因。然而,负增长也释放出了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信号。在各类人才政策的号召下,一线城市集聚了许多人力资源,但是城市发展受到了限制,各种资源的均衡运用也面临挑战。城市化虽然可以提升人口集聚的程度,但也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效应。负增长的现象,实际上提示着地方政府应当在城市发展规划作出调整,以更好地平衡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之间的矛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锐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